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
牡丹亭

《牡丹亭》《牡丹亭》明•汤显祖作。
写杜丽娘慕色还魂事。
共五十五出。
剧情是: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
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
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
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
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
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
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
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
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
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
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
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
中秋之夜,丽娘天逝。
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
这时,投降了金国的贼王李全,领兵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杨安抚使,立即动身。
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照料。
杜宝即带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军事危急,半路上杜宝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临安,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因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
柳梦梅去临安考试,路得进宝臣苗舜宾援助。
走到南安时,柳病宿梅花庵。
柳病渐好时,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
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
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
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
他们两人的夜夜说笑声,惊动了石道姑。
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
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得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
牡丹亭讲的是什么故事

《牡丹亭》讲的是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创作背景: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
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
这一年他49岁。
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
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
《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人物介绍:1、杜丽娘:女,16岁,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自幼深得父母宠爱。
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
与岭南书生柳梦梅梦中幽会,醒后思念成疾。
香消玉陨,后在柳梦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帮助下,还魂复生,并与柳生历经重重磨难终成眷属。
她虽深居闺阁,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骨子里却蕴藏着对传统礼法的叛离意识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内心燃烧着挣脱封建牢笼、粉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
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个被封建时代扼杀的悲剧人物,又有一段被艺术塑造的浪漫人生。
2、柳梦梅:原名春卿,男,20岁,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英俊潇洒,气质非凡,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却时运不济,父母早亡,举目无亲,仅靠先柳宗元的仆人郭橐驼之后郭驼经营果园花圃供养,尽管生活窘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志,却又怀才不遇,后历经磨难,终于实现抱负,高中状元。
古典戏剧汤显祖《牡丹亭》》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古典戏剧汤显祖《牡丹亭》》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牡丹亭》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
它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自己所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作者通过一些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突出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也表现了在封建闺范束缚下的青年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
其次是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
我们读《惊梦》、《寻梦》、《闹殇》、《冥誓》等出时,更多地象在读抒情诗而不象在看剧本。
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本来是我国许多戏曲作家的共同特征,汤显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等。
《牡丹亭》原文全文是什么?

《牡丹亭》原文全文是什么?《牡丹亭》全部内容如下:[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
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
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
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嚲,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
[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看薰诱被眠,春那,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寻梦》〔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
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戏曲简介赏析PPT模板课件

第二章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 29日),生于抚州府临川县,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 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 亚”。他的剧作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 珍品,主要作品有《紫钗记》《南柯 记》《牡丹亭》等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 最高的还是传奇。他的戏剧创作现存 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 及《紫 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 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 有关,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 茗堂四梦”。
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 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 一起来到京都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 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 家女婿
剧本简介
杜巡抚怒不可遏,,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 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 伴 柳着 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 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 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 身。于是下 旨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
主要人物
柳梦梅
原名春卿,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 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尽管生活窘 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 志,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 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 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 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的 敢作敢为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作者介绍
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 的当数《牡丹亭》。《牡丹亭》写一个女 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在 《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 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而“汤义仍《牡 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汤显祖另有诗 文《感事》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玉茗 堂文集》 《红泉逸草》,小说《续虞初新 志》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记”。
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
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
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中国戏曲《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剧情是这样的: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
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作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女主人公杜丽娘不甘心做循规蹈距的闺阁典范,而大胆披露自己的内心欲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要求过“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
满园春色,更催醒了爱情。
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终于在睡梦中突破了牢笼,到广阔的天地去寻找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感和生活。
这种勇敢而自主地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是此前戏剧乃至文学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的。
这个戏剧的故事出乎生活常理,带有幻想性质。
但就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精神而言,极其真实可信。
杜丽娘的形象所蕴含的巨大的艺术力量,强烈地叩动着古代青年男女的心灵。
一个娄江女子因读《牡丹亭》竟断肠而死;著名女伶商小伶为此剧伤心而亡;以致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听了《牡丹亭》曲文,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描写。
以人的感情为出发,提出情理冲突的命题——汤显祖用《牡丹亭》呼唤着一个人性解放的新时代。
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作者】肖旭汤显祖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
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死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六十七岁。
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十四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江西临川人。
万历十一年(1583)他三十四岁时考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万历十七年(1589)由南京詹事府主簿,改官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疏抨击朝中当政大臣,被贬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
牡丹亭的思想内容总结简单

牡丹亭的思想内容总结简单《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故事以倪秀才和李英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展现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束缚、女性地位低下和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等问题,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和追求爱情自由的思想内容。
首先,《牡丹亭》通过倪秀才与李英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婚姻制度束缚下的爱情的无奈和悲剧。
倪秀才爱上了李英,但由于李英的身份地位低下,无法成为倪家的媳妇,因此他们的爱情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戏剧中的主角们为了爱情,不惜去寻找仙草,用以让李英获得延年益寿的保命之草,但他们在寻找过程中失去了生命,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故事传达了对封建礼教和社会制度的批判,说明了爱情在封建制度下的无力和可悲。
其次,《牡丹亭》还体现了对女性地位低下的思考。
在剧中,李英作为女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她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她无法成为倪秀才的媳妇。
她深爱倪秀才,但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以悲剧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充分显示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受到家族和社会的束缚,无法享受到爱情和幸福的权利。
通过李英的悲剧,作者表达了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对现状的不满。
此外,《牡丹亭》也反映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在剧中,男性主导着社会的发展和家族的命运,女性则处于被动地位,随亲随夫。
倪秀才虽然深爱李英,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家族的利益,顺从了父母的意愿,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通过倪秀才的选择,作者表达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以及人们在家族和社会的压力下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最后,《牡丹亭》通过展现倪秀才和李英在牡丹亭相遇的场景,对人生和命运进行了思考。
在戏剧的结尾,倪秀才表示,即使在来世,他也愿意与李英再度相遇。
这种意味深长的表达,体现了对命运和转世的思索,以及对爱情幸福的追求。
通过牡丹亭作为悲剧发生的地方,作者以幻境的形式展现了人们对于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于人生和幸福的思考。
总的来说,牡丹亭通过倪秀才和李英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束缚、女性地位低下和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等问题,并对命运、人生和爱情进行了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
《牡丹亭》是清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描写了西安的宅子,以及林立牡丹亭两个主要场景。
故事主要围绕男女主角盛宴、遭受困境、实现重生的爱恨情仇展开,形式多变、情节紧凑,情节宏大,饱含着浓郁的中国古典美学。
《牡丹亭》讲述的是林立牡丹亭的故事,由英雄少年阮春芳与贵族小姐凤西文的爱情故事开始,故事以阮春芳被一个叫“萧天正”的特务抓走为起点,当穷追不舍的凤西文找到他,发现他已经变成一个被毒养的彻头彻尾的,狂暴无礼的“怪物”,他们经历了三次重生,最终实现了爱情的重生并结束了故事。
阮春芳是一个勇敢,充满热情,有梦想的少年,他是一个读书人,也是一个武术大师,但他的梦想受到了众多的限制。
最初,他只是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料却被特务抓走,并被药物毒养,被迫变成一个无赖。
然而,他内心依然坚定,无畏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凤西文救出他,但他却成了一个又痴又傻的“怪物”。
凤西文给他注射一株禁草,使他慢慢恢复了理智,两人最终彼此相爱,共同实现了梦想。
此外,《牡丹亭》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萧天正,他是一个暴君,他强迫少年接受毒养,并为自己搞坏事。
但在最后,凤西文用牡丹的力量使他重新恢复了心智,并变回了正派,最终完成了大善的使命。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通过故事情节,突出了仁慈、美德、忠诚以及大善等传统价值观,藉此宣扬古代社会伦理准则。
他以艺术形式
表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绚烂,以及古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突出了人们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的作品也体现了爱情的重要性,突出了以爱为基础的夫妻生活,体现了古代人们强烈的家庭观念。
通过这部作品,汤显祖把中华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无穷的意趣,他用一个美丽的故事表达了仁慈、忠贞、大善等传统价值观,让人们深受鼓舞。
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消息就是,只要有心,就能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重生,走向理想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