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精品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48课时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参照说明书能读懂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原理图,能操作液压与气压传动设备,选配液压与气动元件,对一般复杂程度液压设备及简单的气压传动设备具有故障的分析与排除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液压元件及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及使用方法,具有选用、维修液压元件与气动元件的能力;了解液压实验的基本原理、设备,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掌握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方法,具有分析、排除一般液压故障的能力;理解气动基本回路,具有简单气动设备的故障分析与排除等实际工作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2)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3)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应用等相关知识;(二)能力目标1)能够掌握液压元件及气动元件结构及使用方法,具有选用、维修液压元件与气动元件的能力;2)能够组装液压基本回路并进行调试,具有分析、排除一般液压故障的能力;3) 能够熟练地阅读液压系统原理图,掌握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能力。
(三)素质目标1)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同时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有深入的理解,尤其使学生对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的设计、安装、故障排除的实际技能有明显提高;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公共模块(学时:48 )五、教学基本条件1、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要求一个专用实验室。
包括专用试验台及供拆装实验用的液压元件(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气缸等)2、实训课每班由两位老师上课,以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时间:第四学期一、课程性质《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平台课程。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作为一种基本的传动形式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
这门技术与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对工程机械、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机械制造、自动化、矿山机械等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该课程实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建议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二、课程培养目标根据3年制高职电类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三、教材和参考资源1.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张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参考书«液压与气动技术»(肖珑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液压与气压传动»(唐建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液压与气动传动»(张群生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液压与气动»(陆全龙刘明皓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液压与气动技术学习及训练指南»(何法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相关学术期刊和报纸期刊有:《液压与气动》、《液压气动与密封》、《流体传动与控制》、《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润滑与密封》4.相关专业网站中国液压网:/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中国液压气动网:/四、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除能具备生产一线必需的岗位能力外,还能顺利进入后续课程五、教师要求承担《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的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有工科机电相关专业的背景,有着工程实践经历或经过企业实践锻炼和接受过专业进修培训,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涉及到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领域。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设计、调试及故障处理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液压传动和气动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液压传动与气动元件。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元件结构、系统组成及应用案例等。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液压油的性质,能够分析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2. 掌握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阀等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选型方法;3. 掌握气动技术的原理和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能够分析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4. 熟悉常用气动元件如空气过滤器、气动执行器、气动控制阀等;5.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液压传动与气动元件,完成简单的液压传动和气动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
具体如下: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原理和基础知识;2. 实验实训: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阀等元件,加深对原理的理解;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液压传动与气动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故障处理方法;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训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原理、元件结构、系统组成及应用案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授课单位:学时:90 学分 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2017-4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液压和气压传动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它不仅是制造类及近机类有关专业一门必修课,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课程中的理论基础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具有对液压气动系统的元件选用、调试、维修等能力,同时具备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维修的能力,为今后应用液压气动技术打好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机床电器》《机床夹具》《数控机床与维修》1.2课程基本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以实际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设置教学情景,实行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3 课程设计思路《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从“行业与企业调研”到“教学设计与更新”的半闭环系统,如图1所示。
课程的设置是为专业服务,专业的设置是为企业与行业服务,所以深入企业及紧跟行业发展的调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先后到(承德千斤顶厂、五岳输送机机械厂、承德矿山机械有限公司、银河连杆厂、承德工具厂)等行业部门及多家企业进行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调研”。
通过行业与企业的调研,以及知识体系的研究,总结了课程的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液压与气压传动》图1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式改革,分为4主项目和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设计都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目标和素质能力目标,以满足岗位能力的需要。
通过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比较、课堂演讲等教学方法,依托典型实物、实验设计、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企业参观等教学手段,来引动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完成任务、讨论、竞赛过程中,探索吸收知识、练好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强化团队精神;同时,我们及时对已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有关专业课应用的信息和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改进教学思路及内容,作到有的放矢。
《液压与气动基础》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及相关专业72学时(3学分)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液压传动是研究以液体作为传动介质来实现各种机械传动和控制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员掌握液压技术的基础知识,为以后从事汽车维修与使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完本课程,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液压传动必要的理论知识;2.掌握主要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结构特点、性能和使用;3.掌握典型的液压基本回路和熟悉几种有代表性的液压系统,能读懂一般液压系统原理图并能分析其特点;4.能拟定不太复杂的液压系统原理图;5.了解液压系统的正确使用和维护;6.掌握液压伺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典型应用,并具有分析液压伺服系统的初步能力。
7.掌握汽车常用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1)液压系统的实例;(2)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3)压力、流量、功率的概念及其关系式;(4)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用;(5)液压传动的优缺点;(6)液压油的黏度和油的可压缩性等主要物理特性;(7)液压油的选用原则。
重点:(1)薪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关于压力和流量的两个重要概念;(2)液压系统的组成;(3)液压油的黏度;(4)液压传动的优缺点;要求:(1)深入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两个重要概念及压力、流量、功率三个重要参数。
(2)掌握液压系统的组成及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3)了解液压传动的优缺点及选用液压油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基本内容:(1)液体静力学基础:液体的静压力、静压力基本方程及物理意义,绝对压力、相对压力、真空度,液体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
(2)液体动力学基础:流动液体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管路压力损失的计算,液流通过薄壁小孔和细长小孔的流量计算,缝隙的流量公式;(3)液压冲击及空穴现象介绍。
重点:(1)静压力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的应用;(2)压力损失的计算;(3)液流通过薄壁小孔的流量公式;(4)压力油对固体壁面的总作用力;(5)液流通过缝隙的流量公式。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B0101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授课单位:学时:58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3.5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液压与气压动力学、液压与气压元件和回路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静力学与动力学基础理论;熟悉常用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了解现今较先进的液压与气压元件;能够分析常用的回路和系统,并能设计一般的系统。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以后从事机械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实验及元件拆装,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培养面向市场、服务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技能性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以及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勇于创新的优良素质。
本课程以《工程制图》和《机械基础》为基础,为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服务。
1.2课程设计理念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并教学相长,使“教学”向“学习”转换。
使学生开启智慧和增强自信,把我们的教育办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要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课堂上引导学生活跃思想。
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
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合作,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1.3课程设计思路以机电产品的制造、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大、中、小厂矿企业,特别是机电产品制造企业的第一线企业合作,进行《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考虑高等学校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与技术的需要,及高职侧重实践应用等教学基本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56学时+1周实训)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液压与气动》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适用专业:适用三年全日制机械、机电工科类中专学生使用,适宜在第三、四学期开设(三)课程基本理念:(1)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机电设备技术的发展方向,适时引进新知识。
(四)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是建立在对机械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来进行的。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液压与气压传动部分,另一部分是实训部分。
通过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对本课程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该课程实现了中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具体目标:1.素质具有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的方法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能力设置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进行工程机械设计、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成、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图示方法;●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用工作介质的基本类型、性质及选用;●掌握液压、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了解元件的典型结构和特点;●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的组成功能及应用;●掌握设计一个完整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必备知识(设计计算、元件选型等);●了解典型液压、气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共56学时+1周实训概述(2学时)重点:1.液压传动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2.液压系统的图示方法。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传动与气动》课程标准学分:3学时:52(44+8)适用专业:数控专业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性质《液压传动与气动》是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主要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
这门技术与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无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数控,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设计及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一)设计思路和依据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数控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元件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到基本回路的分析与应用,最后到具体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
学时数:6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液压与气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的作用:
1.1.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面向制造装备业设备制造、操作与维护岗位专门人才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液压和气动技术是机电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好地了解并制造、操作和维护机电设备。
它不仅是机械类及近机类有关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该课程是机电工程系重点建设和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本
课程研究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回路功能及用途、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机电设备液压气动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
1.1.2课程作用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采用“讲、学、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化实验、实训实践环节,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使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学会识别选用各类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学会实践动手搭接各种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常用回路,熟悉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功能及用途,学会处理生产实际中一般液压与气压传动故障,学会分析解决一般机电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前导课程的联系:高等数学:掌握数学相关概念和计算工具;物理:掌
握电学基本概念和定律;电工基础:学会交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工电子实训I:掌握了电气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安装技巧;机械制图:学会看机械图样。
《机械基础》:培养学生基本机构的分析能力、以及简单的受力分析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为自动控制系统、PLC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课程提供液压、气动等相关知识。
如《数控机床机械拆装与调整》:要求具有一定的液压、气动系统分析能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要求掌握机床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2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设计及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2.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前序机电类课程制图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学习基础上,以机械的液压(气压)系统为典型对象,为完成在实际岗位中对液压(气压)系统的拆装、分析和维修的基本应用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后续课程可为相应的进一步拓展课程或顶岗实习。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紧紧围绕液压与气压系统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其内容分为液压传动、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回路、辅助元件、典型液压系统、气压传动等七个模块,通过相关项目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 最终使学生具备拆装、分析和维修液压(气压)系统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目标
掌握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应用和选用方法,熟悉常用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和典型设备传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了解国内外先进液压与气动技术成果在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初步掌握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3.1知识目标:
1)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常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及工程用途;
3)具有识读和选用液压元件和气动元件的基本能力;
4)能够正确拆装、搭接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并会分析元件在回路的控制作
用;
5)学会分析典型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原理及作用,会根据系统原理图排查处理一般性故障。
2.2能力目标:
2.2.1社会能力: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2方法能力:
1)具备液压与气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2)能处理元件和回路的简单故障;
3)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 4)能识别回路原理图,并能设计出简单的原理图。
2.3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四、课程实施
4.1教师基本要求
1)具备分析机床液压与气压系统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机床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检修的能力
3)具备设计应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能力
4)具有生产实践经验
4.2.教学硬件环境要求
授课硬件环境要求:多媒体设备、白板、挂图、教具、黑板等。
实训室硬件环境要求: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视频录像、投影设备、相关仪器仪表,单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三相异步电机、各类控制电机、普通机床等。
4.3教学方法建议
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模拟法
4.4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期中及期末考试三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作业、考勤、提问等)占课程总成绩的60%,期中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5.1教材选取的原则
1)满足上述教学内容的要求;
2)涉及的概念讲解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实例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选取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能够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
5.2推荐教材
1)《液压与气动技术》姜佩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液压与气压传动》屈圭机械工业出版社
3)《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凌更成机械工业出版社
5.3参考的教学资料
1)《机床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检修》机床故障诊断与检修编委会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床液压及润滑设备维修手册》余之泳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