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2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通用4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通用4篇)【篇一】《儒林外史》人物形象一、《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把男性士子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的伟大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
同时,这也是一部极写女性的伟大作品。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独立地位。
尤其是在封建末世的清朝,即使是具有话语权的男性十子,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下,其心灵早已极度扭曲,而在封建礼教压制下的广大女性的处境就更为复杂了。
对《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研究都具备文化与历史审视的深刻意义。
(1)独立自强的新女性——沈琼枝沈琼枝是和鲁小姐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女性,她敢作敢为、能文能武。
作者刻划这一形象,旨在批判“男尊女卑”的封建士大夫观念,表现其“男女平等”的进步民主思想。
在作者的笔下,妇女也有独立的人格,和男人一样有争取美好生活的权利,那么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刻画沈琼枝这一形象的。
沈先生领着女儿琼枝,来到扬州,住在大丰旗下店里。
那里颗计接着,通报了宋盐商,宋盐商打发家人来吩咐道:“老爷叫把新娘就抬到府上去,沈老爷留在下店里住着,叫帐房置酒款待。
”沈先生听了这话,向女儿琼枝道:“我们只说到了这里,权且住下,等他择吉过门,怎么这等大模大样?看来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当作正室了。
”(四十回)这一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接着便集中笔墨写沈琼枝的言行,表现其性格特征。
沈琼枝接过父亲的话说:“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甚么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人议论。
我而今一乘轿子,抬到他家去,看他怎模样对待我。
”沈琼枝一开口,就可看出她对宋盐商这样显耀人物毫无畏惧,做到有理有节,不失分寸,而且大胆、泼辣、果断、沉着、毫无扭怩作态的性格几笔就活脱脱地展示出来。
其独立自主、不容欺凌的勃勃英气已见端倪。
沈琼枝在宋盐商家住了几天,不见有消息,想道:“彼人(指宋盐商)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2)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2)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这不仅写出了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觉,而且也点出了他们不自觉的原因,正在于举业是他们能做官的唯一途径,这就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另一个八股迷鲁编修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
” 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
但作者写他却是从他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开始的。
他出场后的开场白是:“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使。
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
白白坐在京城,赔钱度日。
况且弟年将五十,又无子息,只有一个小女,还不曾许字人家,思量不如告假返舍,料理些家务,再作道理。
”作者以如此寒酸之笔来写这位“成功者”,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四、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
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在第一回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这个法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
”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
正面人物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
他说“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范文(精选3篇)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范文(精选3篇)分析(英语:Analysis)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
尽管“分析”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近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技巧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经应用在了数学、规律学等多个领域。
分析可以指:金融分析;。
以下是我整理的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1、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
2、周进: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
3、范进:一个虚伪、脆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禄、情感脆弱的可怜书生。
4、严致和:他是一个极其吝啬的守财奴,临死前两根手指迟迟放不下,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5、匡超人:本质朴孝顺,后来黑化泯灭人性。
他奇妙周旋各方势力,逐步走向堕落。
他擅长吹牛撒谎,沽名钓誉,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最终变成了一个衣冠禽兽。
6、严致中: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
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由于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告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预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讪,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头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2周进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惋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他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难过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他捐了个监生。
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竟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概况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概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真实的清代社会画卷。
小说中人物众多,个性各异,形象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以下将对部分主要人物进行形象概况。
1. 邓世昌邓世昌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文人雅士。
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和清廉正直的性格,对社会充满了正义感和同情心。
他在小说中扮演了调解纠纷、救济困苦的善良角色,深受赞誉和尊重。
2. 邓世禄邓世禄是邓世昌的儿子,与父亲性格迥异。
他娇貌无能,好逸恶劳,整日游手好闲,沉迷于诗词歌赋之中。
在小说中,他常常因为自己的放浪形骸而给家人带来困扰,是一个典型的富家公子形象。
3. 邓玉娘邓玉娘是邓世昌的妹妹,也是小说中的女主角之一。
她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家人孝顺顺从。
在邓家贫困的日子里,她勤俭持家,努力维持家中的生计,展现出了坚强与爱心。
4. 林黛玉林黛玉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女主角,是一位贤淑美丽的少女。
她有着细腻敏感的性格,对自己和身边人都有着高度的要求。
她深情款款地爱着邓世昌,但最终却因为各种误会而悲剧收场,形象饱含忧郁与柔情。
5. 贾机贾机是小说中的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心机深重、阴险狡诈的小人。
他经常图谋不轨,阴谋算计,破坏他人的幸福。
在林黛玉和邓世昌的爱情故事中,他起到了破坏者的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贾珍贾珍是小说中的一个虚荣浮夸的富家子弟,他顽劣混沌,纵容子女放荡,对家族传统漠不关心。
他是一个形象具有喜剧色彩的人物,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
7. 赵高赵高是贾珍的朋友,一个爱慕虚荣的浮夸之辈。
他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对待贾珍的家人也是视而不见。
在小说中,他代表了一类庸俗浮华、虚荣懦弱的人物形象。
以上是《儒林外史》中部分主要人物的形象概况,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丰富的内在世界,展现了清代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形态和精神面貌,使整部小说呈现出极富生活气息和思想内涵的艺术品质。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评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评析
引言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描写儒林中人物的命运和形象为主线。
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吴敬梓的创作思想和人物塑造技巧。
人物形象评析
1. 老实巴交的刑秀才
刑秀才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身上具有儒林中的典型形象。
刑秀才秉承传统儒家的品德观念,深信通过读书能够得到功名和社会地位。
尽管他智力一般,但他的勤奋和诚实让人钦佩。
吴敬梓通过刑秀才的形象,反映出当时士人的现实处境和对命运的无奈。
2. 心机深沉的林文典
林文典作为小说中的反派角色,他展现了一个虚伪、阴险的形象。
林文典凭借着一手好文才和精明的智谋,在儒林中博得了一定的声望。
然而,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陷害他人,呈现出一种冷酷无情和心机深沉的特点。
林文典的形象成为了小说中道德堕落的象征,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揭示。
3. 乐于助人的张经
张经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次要角色,但他的形象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刑秀才的朋友,张经一直以来都乐于助人,为他人排忧解难。
他的善良和仁爱精神体现了吴敬梓对人性的赞美和对友情的赋予特殊意义。
结论
通过评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吴敬梓对当时士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性和友情的思考。
刑秀才、林文典和张经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清代儒林中的各种风貌,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道德的困局。
吴敬梓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使小说更具有代表性和思想深度。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范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范文《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佳作,这部小说通过对清朝朝廷斗争的描写,描述了士人社会的变革和众生百态。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对《儒林外史》中几个重要人物进行分析。
第一位人物是主角邵先生。
邵先生是一个极具“君子风度”的士人,他擅长写曲文,文笔流畅优美,言辞之中有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理想和抱负。
在小说中,他深受朝廷重用,拥有很高的文学和官场地位。
然而,邵先生也有着不足之处,他性格略带矫情,常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是一些平民百姓。
对此,他的好友刘明彻及时提醒:君子行道,小人行权。
第二位人物是梁观主。
梁观主本是士人,却因为废话太多、自我欣赏、牵扯过多而被人排斥,是一个性格古怪、有些精神分裂的人。
他对自己的才华傲慢自大,虚荣心十分强烈。
他整日浪费时间,无所事事,对几位“书呆子”之间的文学争论十分嗤之以鼻。
不过梁观主还有一个温情的一面,他对旧友邵先生始终保持着一份深情。
第三位人物是范遥。
范遥是一个富有商人,是“儒林”与“商贾”的完美结合。
范遥虽然是个富商,但他处事圆滑、善于交际。
他的胸怀广阔,对家族追求荣耀和名誉,也看得很淡。
范遥是一个勇于谋划、善于搞钱的人,他懂得商业竞争,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范遥还懂得如何巧用关系,和达官贵人结交,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但是,范遥的商业行为虽然成功,但并不完全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
他曾暗中从朝廷买下官职,虽然没有破坏公共利益,但却是不光彩的行为。
最后是华安侯。
华安侯是一个极具政治野心的人物,他想要成为朝廷上一位重要官员,因此在官场上不惜用尽各种手段,包括讹诈、贿赂和陷害竞争对手等等。
华安侯的方法不择手段,但他有两个很明显的优点:第一,在一次等级的社会中,无论他是谁,他都认真做事,并摸索着学习更多的东西;第二,他有着一颗忠诚于皇帝和国家的心,对国家的利益更是毫不怀疑。
他尽其所能进行的个人行为可能是有困难和冒险的,但他的了解表明,他希望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篇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小说之所以几百年来备受人们称道,与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的思想、艺术成就不无关系。
小说以描写各类典型人物为其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的描写,很好的体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
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里私塾中教书糊口,以后随姐夫经商记帐,在贡院参观时,“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吗?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苦是的?’周进也听不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脖子。
他哪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范进也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典型人物。
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范文精选4篇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
以下是整理的《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蘧公孙本名蘧来旬,字駪夫,浙江嘉兴人。
因为祖父蘧祐做过南昌知府,所以被称为“蘧公孙”。
小说中,他首次出场是在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蘧公孙的人物原型是吴敬梓的好友李本宣。
2、杨执中杨允,字执中。
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从第九回在二娄公子和邹吉甫的谈话中被提起,一直到第十三回退场,在近五回的篇幅中都有杨执中的出现。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身为名士的杨执中是书中性格鲜明的一个人物,并在全书中担当了某些“极重要的讽刺主题”。
3、鲍文卿南京水西门,做过安庆崔按察的门人,家中几代戏行。
后来自己成立了戏班子,经常在杜家兄弟家活动。
4、陈四老爷陈木南,太平府人。
住在南京,寓在东水关董家河房。
和表弟徐九公子借银子去结交妓女,后欠了债务还不了就跑到福建去找表弟。
5、汤奉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
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
其中汤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1)王冕外貌描写: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
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的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人物简介: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
东家给的点心钱,他都攒着来买书读。
后来,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
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
王冕天资聪颖,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
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功名富贵,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那里隐居终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2篇
第一篇: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描述当
时士人的现实生活为主线,塑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下面我将分别从主角柳三变、柳五变,以及柳三变的弟弟柳四变三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柳三变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本质上是一个并不高尚的人。
他十分贪婪,一心只想着捞取钱财。
不过,他也是一个十分机智的人,极为擅长算计和筹划。
此外,他还有一颗不服输的心,狠下决心赢得高中进士科名,尽管他自己十分清楚这个目标对他来说十分艰难。
从这些特点上看,柳三变的人物形象具有复杂性,不仅有丑陋的一面,还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这也符合小说所揭示的现实情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与柳三变不同的是,柳五变是一个个性单纯、心地善良
的人。
他对人对己都十分忠诚,为了兄弟二人的前程,他甘愿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出去,为兄弟二人打下基础。
可惜的是,他与柳三变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道德立场,在命运的安排下,最终还是被牵连在了一起,被同样的现实所排斥和伤害。
可见,在小说的世界中,人心本就是何其复杂啊!
柳三变的弟弟柳四变比柳三变更加丑陋。
他十分低能,
不会写文章,也不会应对大多数的社交场合。
他不仅身体矮小,面容也异常丑陋,让人不忍直视。
他的命运与兄长相似,为了追求华丽的生活,他将自己绑在了弟兄两人的战车上。
不过不同的是,柳四变偏安于自己的丑陋,也无心去追求爱情和家庭,
他的命运似乎可以说比兄长更为悲惨。
他与兄长的生活轨迹,也深刻地揭示了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和险恶。
在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中,每一个角色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性格。
尽管他们的命运并不完美,但这样的塑造却让这些人物真实且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