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摘要:产业集群在经济地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文将对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进行归纳总结。

随后对于产业集群的结构、产业集群形成原因、产业集群的功能效应进行分别阐述。

关键词:集群产业空间组织综述在西方对产业集聚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在数量众多的理论成果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成熟的理论。

其原因是众多的学派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所以使结论也并不相同。

对于不同的理论成果我们只能取其相似之处,并对不同之处加以阐述并分析。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一)地理资源、运输成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早期产业集群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帕鲁的增长极理论、科洛索夫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这些理论在对产业集群进行定义的主要从产业链在地缘上集中所能获取外部经济角度出发的。

如马歇尔对产业区的定义:大量种类相似的中小型企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现象称作“产业区”。

当然在这些理论中能看出,研究者也看到了产业集聚带来的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齐全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买方和卖方的市场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减少。

研究者也相信企业集聚能带来创新的产生。

但是在早期的产业聚集研究中更倾向于物质方面能获取的好处。

将研究的主要目光锁定在能轻易看到的各种成本的降低上。

(二)社会文化、知识溢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产业集群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产业区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社会经济学派、波特的新竞争理论。

这些理论相比起早期的产业集群理论更加重视交易费用的减少、社会文化的根植性和知识溢出带来的创新。

波特在综合各家理论之精华对于产业集群理论下了这样的定义:“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

”对于现代产业集群研究者更认识到社会文化的重要性,产业集群内网络的建构成为最为关注的地方。

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机构和科研学校之间、还有企业与地方文化制度之间的信任网络构建成为现代产业集群更为显著地特点。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金祥荣和朱希伟 (0 2 2 0 )结合浙江专业化产业 区发展的历史经验 ,认为产业特定性要素 ,如产业 特定性知识 、技术工匠和特质劳动力、产业氛围在 特定地理 区域 内的生成 是专业化产业 区兴起 的历史 起点 。更 为重要地 ,这 些产业特定性要素 的低流动 性特 征导致这些要素一 旦在一定区域 内生成则很难
营造 良好的区域竞争环境 ,强化 区域竞争优势是增 强经济实力的关键 ,产业集群理论是适合 中国国情
的新兴区域发展理论 。 蔡宁和吴 结兵 ( 0 2 2 0 )基 于 资源 的企业 理论
( BV)与 “ R 结构一 行为~绩效 ”( C )的分析框 SP 架来解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认为特 定的资源和能 力是竞争优势 的来源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 中间组织 形式构成了新 的竞争单位,其竞争的优势来源于资 源禀赋和产业集群对资源的整合能力。
的扩大 , 各种交易费用迅速增加 ,为了减少交易费用 , 增加报酬,协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集群应运而生,
并伴随着分工 的发展而发展。同时,集群 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 了专业化分工 。 向世聪 ( 06 20 )系统回顾总结 了不同理论渊源 的产业集聚研究文献,对产业集 聚的演变发展规律及基 本理论做了简要综述与评价。他认为,作为产业布局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外产业集聚研 究主要经历了
国外对产业积聚的研究起步较 早,从马歇尔首次提出著名的产业空间集聚 的三个 原因以来,经济学者
和经济地理学者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 了不懈地探索。与 国外产业集聚研 究相 比,我国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 直到 2 0世纪 8 0年代中后期学界才开始对产业集聚现象予 以关注 ,而比较系统 的研究则始于 2 世纪 9 年 0 O 代。这种现象与我国产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改革 开放 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 场在资源 配种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各类 资源和要素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向高效率的地区和产业流动,形成 了特定区域的产业集聚现象 。纵观我 国对产业集聚的研 究,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对国外产业集聚理论的介 绍和阐释 ;二是对产业集聚 的分析框架和形成机制的研究 ;三是对我 国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

我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而广泛 结 网和灵 活互 动 , 以适 应 具有 时效 性 和 多 样 化 的市场需 求 。
作者简介 : 王志强( 1 9 9 0一), 男, 山西运城 人, 重庆工 商大 学长江上游经 济研究 中心硕 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 产业集群 ; 孙艳( 1 9 8 8一) , 女 山西太原人, 重庆X - - 商大学长 江上游经济研 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向: 区域创新。
容, 对 我 国产 业集 群理论 进行 分类 整理 和归 纳 , 以掌
是产 业集群 的竞争 优 势 之 所 在 ; 同时 根 据集 群 网络
的不 同 , 将 集群 分类 为 “ 经 典 马 歇 尔式 、 进 化 后 的马 歇尔 式 以及 融 人 全 球 式 ” … 。陈 雪 梅 、 张涌( 2 0 0 8 )
的产 业空 间组 织形 式 迅 速 发 展 到 了环 渤 海 地 区 、 长
三角 地 区以及 内 地发 展 较 快 的个 别 省 份 , 同 时取 得
了 良好 的发展 绩 效 。在 这 样 的 背景 下 , 国 内经 济 地 理学 、 区域 经济 学 、 产 业经 济学 和管 理学界 纷 纷展 开 了对 产业 集群 的研究 。进入 2 1世 纪 , 学者 们广 泛结 合 国 内产业集 群 发 展 的 实际 , 从 不 同角 度 展 开 了大 量 的实 践总结 和 理 论研 究 与 创 新 , 以期 通 过 理论 研 究 准确地 把握 产业 集群 的本 质 、 形 成机 制 、 竞 争 优势 以及风 险等 问题 , 从 而 能 够 为 产业 集 群 的发 展 提供 适 宜 的对策建 议 。本文 尝试 按照 产业集 群 的研 究 内
于在 分析集 群 特征 时运用 了动 态 的视角 。他认 为 处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t向世聪摘要:作为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聚已成为许多国家、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并引起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广泛兴趣。

本文从国外、国内两个层面入手,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了不同理论渊源的产业集聚研究文献,对产业集聚的演变发展规律及基本理论作了简要综述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产业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06)01-092-07一、国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1.关于产业集聚的概念与内涵。

国外关于产业集聚概念和内涵的讨论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技术经济学、创新研究等众多学科,形成了许多内涵相似,但分析角度和表述方式不尽相同的概念。

第一个阐述产业集聚理论的是新古典经济学鼻祖马歇尔(1890)。

他在5经济学原理6中从定义外部经济概念入手界定了地方性工业集聚的内涵,后人称之为马歇尔集聚。

这个概念不仅反映了企业和产业集聚的地理特征,也反映了/一业为主0的产业结构特点。

早期对产业集聚概念的界定,较为关注与产业相关的生产联系,而忽视了地理接近性。

熊彼特(1934)在早年解释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时,认为创新集群和增长非周期性要素也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由于熊彼特的/创新集群0概念是在研究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而对创新集群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与经济波动,尤其是经济长波相联系。

这与后来学者所关注的地理集群与产业集群的概念存在着一定差异。

当集聚演化到呈现出高度地理集中时,产业集聚概念便与地理特征结合到一起,于是地理接近性就成为界定集聚的基本特征之一。

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

这个概念突破了产业区理论所热衷的投入产出系统概念。

但是,由于地理规模和内在社会经济机制的巨大差异,不同研究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表述这层含义,使得这个概念变得模棱两可。

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

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

A b ta t I dus ra l t ri n i pora a t oru sr c : n t ilcus e sa m t ntf c orf pgr dig r gina ndu t isan c ee atng t v l m e fr gina a n e o li s re d a c lr i hede eop nto e o l e o m y. Si et e a c no nc h ppe r n e o hec nc p a a c f t o e t,m a e e r he s ha e s ud e tf o fe e r p c i s Fr m hea pe t ny r s a c r v t i d i r m dif r ntpe s e tve . o t s cs oft e i ton an o he d fnii d c nno at fi us ra l t r t a ie t in,f r a i t i o nd t ilcus e ,ism n f sato on o m ton,e f c nd po iy,t spa rm a sa c o fe ta lc hi pe ke hr n— olgia rt os c ft e e r he a i s s ho a son t st or . o c l e r pe to he r s a c sofv rou c l r hi he y K e r s:i y wo d ndu t ilc u t r;de eo s ra l s e v lpm e ;ov r iw nt e ve
V o .5, o 1 N .5
0c . 00 t2 7
国 内外产 业 集 聚 理 论 研 究
刘 磊 , 煜 任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作者:叶帅(研究院咨询助理)来源:中研智业集团·研究院日期:2013.7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也以西方国家为主,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也出现了不同的学派,他们对产业集群做了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产业集群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的。

其涵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产业集群最早在国外出现,国外的专家学者对其研究也比较早,在不同的时期对产业集群研究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5种:(一)马歇尔的集聚理论西方关于集群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一书中首先提到了集群一词。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继承了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的开创性观察,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产业集群现象。

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

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产业发展的规模,这和专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这一类的经济规模称为外部规划经济;第二类则取决于从事工业的单个企业和资源,它们组织以及管理的效率,这一类的经济规模称为内部规模经济。

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集聚理论也称为经济地理学松散集聚理论,它是研究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分布规律
的一种有效的理论体系,以Roger Sturgis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地理学家均按照该理论来
研究地段理论的空间分布问题。

产业集聚理论的源头是伊萨克·里布拉托的“集聚现象”。

他发现,某些产业都有一
种强烈的趋向,持续聚集于同一地方,如英国努斯特郡和荷兰的古斯塔夫宁港,成为主要
工业集中区。

他研究发现,企业和它们所需要的资源形成间接和直接的空间关联。

企业之
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他们生产效率的最大化,这就是产业集聚的空间规律。

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分布在同一地区的大量企业因相互依赖,所共有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以及跨行业的汇集技术和技能,移动资源的建立、分配成本的减少,相互之间的外部
经济来往,都促使企业们集聚在一起,如此一来,每个企业都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共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运作。

因此,为了更好地资源运用,产业集聚理论指出,企业和技术的集聚,会产生更有效
地经济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集聚的空间结构也正在发生持续性的变化和转移。

如此一来,企业和技术的集聚,就会极大的减少技术的创新周期,拓展当地的市场和顾客,以及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实现更高的生产和销售效率,更有效地实现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产业集聚理论是指经济空间结构分布规律,探讨了企业之间的空间关系,
以及造成集聚现象的内外因素,划定了企业聚集在某一地区的空间规律,并给出了更有效
的设计论策略,有助于地方企业和政府,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发展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发展综述
扩展 了产业聚 群活动 的空间 。 ( ) 业 聚群 与 技 术 创 新 、 织 创 新 、 会 资 本 的 关 系 二 产 组 社
得 莫和 吉布 逊 ( m amoea d He e is n 对 钻石模 Ti P d r n n yG bo ) 型进 行 改 进 , 出 了 一 种 分 析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 模 型 — — 提 GE 模 型。GE 模型确 定 了影 响产 业集 群竞 争 力 的六 大 M M 因素 , 包括“ 资源” “ 施” “ 、设 、供应商 和相关辅 助产业 ” “ 、 企业 的结构 、 战略 和竞 争” “ 地市场 ” 、本 以及“ 外部 市场 ” 。他们用
特的钻石模 型、 帕得 莫 和 吉 布 逊 的 GE 模 型 和 新 产 业 区理 论 进 行 述 评 , 后 就 国 内 外 产 业 集 群 理 论 研 究 的 新 进 展 M 然
进行 总结归纳 , 最后 对产业 集聚度的衡量 方法进行 简单的介 绍和评论 。
关键 词 : 业 集 群 ;理 论 研 究 ; 综 述 产
区域 经 济 与产 发 展 综 述
麻 昌港
( 西 民族 师 范 学 院 , 西 崇 左 5 2 0 ) 广 广 3 2 0
摘 要 : 文 主 要 是 从 产 业 集 群 研 究的 脉 络 方 面 对 集 群 研 究进 行 较 为 全 面 的 综 述 , 先从 经 典 文 献 出发 , 迈 克 尔 ・波 本 首 对
集 团和 决 策 风 格 、 网络 社 会 功 能 逻 辑 、 个 网络 的 问 题 ) 网 七 对 络治理逻 辑进行 了研究 ; 最后研 究 了网络 治理对产业 聚群 和
I —— 企业 ( nep i s ; 本地市场 ” 外部 市场” I ” E trr e) “ s 和“ 合称 为 “ 因素 对 I ” — 市 场 ( res ; GE 模 型 正 是 这 3个 I— I mak t) 而 M “ 因素对” 名称第 一个 字母 的缩 写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1:基本概念: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角度看,产业集聚是一种地理现象,因为它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

所谓产业集聚,是指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及各种机构的集合。

它的主体是数量众多、相互竞争的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还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批发、零售、代理、进出口等流通企业,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生产互补产品的厂家,以及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它机构,如大学、职业培训机构、标准制定机构、智员团、专业媒体和贸易联盟等。

xx年,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发表了《论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在论文中将企业集群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联系起来,创立了产业集群的新竞争经济理论。

指的是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

与此相对应的英文是cluster。

也有叫产业集群的,具体表现是在一个适当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中间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从而显著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

abusinesscluster(industrycluster)isageographicconcentrationofinterconnectedbusinesses,suppliers,andassociatedinstitutionsinaparticularfield.clustersareconsideredtoincre asetheproductivitywithwhichpaniescanpete,nationallyandglobally.inurbanstudy,thetermagglomerationisused.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产业集聚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特定产业的企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关联的企业;或其他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中。

关键字:某个特定地理区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国家的竞争力上游下游供应商分工规模2:产业集聚的集聚效益2.1外部规模经济外部经济(externaleconomy)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产业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发现,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外部经济)。

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促进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

a:分工+专业化:集群内企业为提高协作效率,对生产链分工细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有助于上下游企业都减少搜索原料产品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产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集聚体内成员可以就近获取所需的高度专门化的部件、原料、机械设备、商务服务、人才等投入资源,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c。

集聚使得厂商能够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比较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了解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

d:由于集聚体本身可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会对外地相关人才产生磁场效应。

集聚区内有大量拥有各种专门技能的人才,这种优势可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费用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

在人力资源方面,集聚区内有大量拥有专门技能的人才,而且评价员工的个人品质和职业素质也更为容易,这种优势可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费用找到合适的人力资源。

共享劳动力市场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不在某一家企业干了,可以方便地进入同类的另一家企业,存在着人才供给上的“外部性”。

集聚体本身可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从而对外地相关人才产生磁场效应。

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互临近,或者同时处于生产链的某一个环节而分工不同,从而降低了成本,如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交易成本;由于共同的交易市场与采购中心降低原材料成本与销售成本;关键字:分工协作效率资源共享降低成本人力资源信息2.2创新效益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创新。

企业的创新常常来源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在产业集聚中,新工艺、新技术能够迅速传播。

企业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发现市场机会,研发新的产品。

由于集聚,不同公司员工之间接触沟通的机会增多,有助于相互间的思想碰撞而产生创新思维。

同一园区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定期交流会对各个企业带来创新灵感,这是知识技术外溢性的体现。

集聚体内每个企业都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及外部机构之间的大量接触而获取关于本公司及其所属产业的信息,且不需过多的费用,从而促使企业对变化着的环境尽早作出有效反应。

2.3竞争效益市场与分工交互作用产生的内生的绝对优势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竞争最终的结果将主要取决于资源使用的效率。

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能够更好的发现各个企业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纵向与横向的协作,促进规模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园区的集聚企业具备这些条件,为提高本企业、本行业甚至本区域的竞争力提供了可能。

产业集聚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其他方面:同处一地的同行业企业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可以相互比较。

这给企业带来了创新的压力与动力,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提高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

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

但同类型或相关联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集聚区的企业竞争能力。

3:产业集聚形成模式3.1资源要素禀赋创造模式资源要素包括区位要素和生产要素。

区位要素指的是具体产业相关的或必须的自然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

从理论上看,企业一般倾向于选择聚集再交通要塞,以降低运输成本。

生产要素就包含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产业集聚的的形成表现为区域专业化生产,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区域专业化生产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禀赋。

早期的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自然资源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后来的研究证实,相对于早期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作用在后期产业集聚的形成中,具有更大的作用。

包括技术、人才、社会网络、文化、制度等社会资源具有不可量化和无限性,已经成为产业集聚形成的关键因素。

3.2市场需求拉动创造模式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

在我国,市场创造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该省内有许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不论在广东,还是在浙江,产业集聚事先都没有政府的计划和规划,没有事先的宏大设想,基本上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形成的。

不仅政府部门没有这种预见,就是当事人本身也没有这种主观意识,只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回头一看发现出现了产业集聚现象。

3.2资本转移创造模式一般是发生在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出于接近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生产区位上作出重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有可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聚。

这样一种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本从外部的迁入。

我们把缘于资本迁移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称作资本迁移模式。

目前,国内在资本迁移模式下形成的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有很多,其中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迁移性资本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

4:产业集聚理论4.1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产业集群的理论可溯源至1890的马歇尔新产业区理论。

马歇尔对产业聚集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外部经济概念,这一外部经济有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

4.2韦伯的聚集经济论德国的韦伯(此韦伯非maxweber,而是alfredweber)在19xx 年《区位原论》(reiheoriedesstandorts)的第一部分《论工业区位》中,试图寻找工业区位移动的规律,韦伯将影响工业区的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认为实际对区位起作用的区域因素,是运输成本和劳动成本,对区位起作用的位置因素则包括集聚因素(交通便利、矿藏禀赋)和分散因素。

4.3帕鲁的增长极理论帕鲁的理论可能来自于熊彼特1939年“开创新的投资机会的创新效果是创造新的经济空间”的说法。

帕鲁在1950年提出“经济空间”一说,认为经济空间是各种不同关系的集合,是抽象关系的构成体。

这种抽象的经济空间有三类,其中第二类是“作为力场的空间”,增长极是在这一空间中出现。

4.4保罗·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克鲁格曼(Krugman)是国际经济学的大师,他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奠定了他在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地理与贸易》《发展、地理学与经济地理》《空间经济: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等一系列论著之中。

4.5波特的集群竞争理论波特xx年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国内合作而不是国内竞争,是国内的产业在全球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国家竞争优势产业是通过一个高度的本地化过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各国只能在本国最有特色的产业中获得国家竞争优势,它们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具备最有生气、最富有挑战性的国内环境。

波特提出著名的钻石模型,获得国家竞争因优势取决于四方面条件,一、生产要素条件、二、需求条件、三,相关支持产业、四、厂商结构战加重与竞争,再加上“机遇”和“政府”,构成了一个钻石型的相互作用关系。

5:我国及世界各国产业集聚案例5.1国内各省地区的产业集聚状况中国主要省级区域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城市优势集聚产业北京以投资类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产业;汽车产业天津以汽车为主的机械产业;以投资类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产业上海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以精密仪器仪表河北建材业;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业山东农用机械和重型汽车为主的机械工业;以投资类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工业;建材业湖北以汽车为主的机械电子产业;以钢铁为主的冶金工业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以汽车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内蒙古以稀土、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食品加工业资料来源。

周怀峰,国内贸易对打过去与产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人民出版社,202x虽然中国工业的地理集聚趋势在不断加强,但目前的集聚程度仍然大大低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中国产业的空间集聚很不均衡,且具有显著的地域资源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