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2)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1.1《窦娥冤》【2】(人教新课标必修4)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1.1《窦娥冤》【2】(人教新课标必修4)【自主学习】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三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是 [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3、读第一层的唱词思考。
《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4、细读《滚绣球》思考:• 1.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2.《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合作探究】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目标检测】1、《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
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精析本题考查思辨古今同形异义词的能力,同时,考查对词类活用的思辨能力。
窦娥冤原文全文

窦娥冤原文全文窦娥冤原文全文《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窦娥冤原文全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老身蔡婆婆是也。
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
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
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
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
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
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里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
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
争夺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不幸挥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
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物;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
他数次问小生索取。
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禁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特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
(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任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
小生日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卜儿云)这等,你是我亲家了。
窦娥冤原文和翻译

窦娥冤原文和翻译窦娥冤原文:唐代大历年间,自河北黎阳府(今河北省黎县)人窦氏妇,婚后同其夫罗员外束缚;夫犯私恶,窦为其首告受害者。
罗家惧遭报复,谎称窦盗走嫁妆并昼夜驱使其在芜湖(今安徽芜湖市)某处缝苫。
极窘迫中,窦病故,悬尸草外。
居民知其冤,于墓前祭奠;数年后,窦魂诉于黄天,夜半雷霆,其尸复苏,倒履而行,众见愕然。
举报后,黎阳有司发严谍,终查清罗氏罪行,才昭雪窦氏冤屈。
窦娥冤翻译:During the Tang Dynasty's Dali era, Dou Shi, a woman from Liyang Prefecture (now Lixian County, Hebei Province), was married to Luo Yuanwai, who bound her up after their marriage. Her husband committed crimes and Dou reported the victims. The Luo family feared revenge and falsely accused Dou of stealing dowries and made her sew in Wuhu (now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day and night. In extreme distress, Dou died and herbody was hanged outside in the grass. Neighbors knew of her injustice and worshipped at her tomb. Several years later, Dou's spirit appealed to the heavens 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there was thunder and lightning. Her corpse revived and walked with his shoes backwards, which surprised everyone who saw it. After that, Liyang officials dispatched spies to finally uncover Luo's crimes and re veal Dou’s innocence.。
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窦娥是普通民女,因家境贫穷,父亲就把她卖给一名婆婆当童养媳,过门没两年,丈夫患病死了,窦娥只好与婆婆相依为命,一天被流氓垂涎,欲娶回家门,却为窦娥所拒,流氓不甘被拒意图毒死窦娥婆婆,谁知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流氓恼羞成怒,将罪名嫁祸窦娥,并买通衙门将她治罪…
窦娥惨遭冤枉,却求救无门,无法讨公道,还清白,遭受百般拷打后,判处死刑。
她在临刑前,向天发出三个愿望:一是若她是冤枉的,要刀过人头时,一腔血都不往下洒,要全飞到旗的白布上,不让鲜血沾到肮脏的地面上;第二,六月天要降三尺白雪,遮住她的尸体;第三,她死后,楚州要接连三年大旱,以证明她是冤死的。
刽子手的刀砍下来,窦娥的血真的全飞到白布上;接着,六月的楚州天降大雪,遮住她的尸体;第三,她死后,楚州果然三年大旱。
窦娥的愿望得到实现,证明她真的是冤死的。
所有人都相信窦娥的冤屈,为窦娥抱不平,直到窦娥的父亲窦天童在京城做官返乡,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高中语文《窦娥冤》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 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 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 事的结局。
本文选的是前三折,其中第三折是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也是窦娥性格发展到顶点的部分。
第三部分中,窦娥把斗争矛头直指反动统治者。一个心地善良的妇 女却喊出了“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的呼声,并直斥“官吏每无心正法,
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腐败吏治,若不是“恨”到了极点,又如何能发出如
此誓言?
第十三页,共17页。
3、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意愿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三桩
亢旱三年
东海曾经孝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
妇冤
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
能够惩治邪恶。
第十二页,共17页。
3、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出了窦娥的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
曲词中除了“冤”贯穿全篇外,还有“怨”、“悲”、 “恨”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中,尤其是 〔滚绣球〕一曲,指斥天地、怒斥鬼神,是她 绝望中的呼号,是她用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
窦娥的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她发下三
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 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 会官吏昏愦、吏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样安排情节也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的形 象体现。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 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 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文言文】窦娥冤原文简介及翻译

【文言文】窦娥冤原文简介及翻译《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
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
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1 窦娥冤(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专题01 窦娥冤(第2课时)1.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元代关汉卿《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致远《汉宫秋》;明代冯梦龙《精忠旗》、高则诚《琵琶记》、孟称舜《娇红记》;清代李玉《清忠谱》、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方成培《雷峰塔》。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元代关汉卿《就风尘》、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惠《幽闺记》,明代康海《中山狼》、高濂《玉簪记》、吴炳《绿牡丹》;清代李渔《风筝误》。
2.判断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得正误,并指出原因。
(1)史某明知自己无驾驶证,但碍于老板的要求,不好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开车上了路,没想到被交警逮了个正着。
(2)陈某入睡前将手抓包随手放在靠阳台的窗户边,因天热未关窗户,仅将纱窗拉上。
不想被经过的犯罪嫌疑人顺水推船,将手抓包盗走。
(3)记者在“四黑三乱”现象比较集中的地铁站出口发现,以往拿着相机见人就问“要不要拍照”的黑摄影已杳无音信,沿街兜售纪念品的小商贩也不见了。
(4)他们兄弟二人举案齐眉,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以乐观的生活态度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走过艰难岁月。
2.(1)√“推辞”多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与语境协调一致。
(2)ד顺水推船”不能表示顺手将东西盗走。
(3)×句意是说原来聚集在地铁站出口的黑摄影近日不知去向,没有了踪迹。
而“杳无音信”意思是一点消息也得不到。
故用“杳无音信”不合语境,可改为“杳无踪迹”。
(4)ד举案齐眉”的适用对象是夫妻,很显然句中用错了对象。
1.哪些原因导致了窦娥的死?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个方面。
直接原因是张驴儿诬告窦娥毒死了他父亲,楚州太守桃杌只认钱不认理,滥施刑罚导致窦娥屈打成招被杀。
《窦娥冤》 (2)

——戏曲的四种艺术手段
唱
念
做
打
元代杂剧· 角色
末、旦、净、杂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和一些杂 角。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 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 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 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 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 女)、孛老(老年男子)等。
感 天 动 地 窦 娥 冤
关 汉 卿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 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 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方便; 说好则好,说歹则歹,好歹只演三天.
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里,牡丹亭中,琵琶弦下;
三百付金樽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府,西厢院里,燕子灯前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到此打个哈欠看个戏;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就地伸个懒腰听段曲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臣父子均是梨园子弟;
【速读感知,整体把握】
1.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 三折情节。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剧情简介
书生窦天章要进京赶考,因欠蔡婆子的高利 贷,被迫将7岁的女儿送给蔡家做童养媳。窦娥 17岁成婚,不到两年就守寡,与婆婆相依为命。 这一天蔡婆出城索债,债户赛卢医为了赖债要害 死蔡婆子,被流氓张驴儿父子解救。张驴儿借机 赖在蔡家,逼迫蔡家婆媳嫁给他们父子,窦娥坚 决不从。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以胁迫窦娥就范, 不料反毒死他自己的父亲,于是他便嫁祸于窦娥, 告到官府。贪官桃杌将窦娥屈打成招。问成死罪。 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感天动地。一一应验。 后来窦天章做了高官,复审此案,替女儿报了冤 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㈤、同学们,假如我们就是导演,请闭上眼睛想象设计一下:此时眼前银幕上会是怎样的情景?
〖闭眼想,张口说〗
浮云遮住了红日,寒风悲鸣在耳畔。一道寒光闪过,殷(yān)红的热血飞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练一片血红。那红呀,由下喷上,飞溅的鲜血布满了银幕。
顷刻间,大雪纷飞。雪,洁白的雪,由上而下,纷纷扬扬,飞向银幕的每一角。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得以实现。《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jiè)。
屠刀砍了窦娥头,但砍不倒天理;
邪恶毁了窦娥人,但压不住正义。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㈢、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
引导
组织
总结
明确
朗读
明确
评价
提问
明确答案
评价
聆听
讲故事
说
共享资料
听
读
记忆
做答
明确
教
学
反
思
㈦、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这样一个善美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男生齐读[一煞]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①官吏腐败(联系剧情:桃杌太守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告状来的要金银”,昏官后居然升官);②流氓无赖张驴儿。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了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
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点评朗读。
『同桌讨论,填表理解』:(出示小黑板,框中内容请学生填写)
内容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表现
应验时间瞬间一段时间三年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法场荒野山阳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答应呵斥怒喝态度越来越强烈
(注:框内词语作参考,留作课堂上学生填写)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叨叨令]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
㈣、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
1.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2.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男生给出答案,明确』
“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试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1、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2、老师范读
3、『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
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
问:窦娥发三桩誓愿,要表达什么呢?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同时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窦娥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
窦娥被毁灭的过程,也是她不屈抗争的过程。
【附示板书设计】
蒙冤时代造成窦娥悲剧
怨恨→悲愤→鸣冤(三桩誓愿)窦娥冤是时代造成
第1课时
课题
《窦娥冤》(第2学时)
教
学
目
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境
与资源
多媒体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
前பைடு நூலகம்
学
习
我了解的元曲
总结
共享资料
一、导入本节: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㈠、女生齐读[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三、让我们给这位善良的女性献上一副挽联吧:
(出示小黑板)
贞洁敬孝,哀怨,雪飞六月;
争抗,动地,。
填空参考词:①感天②刚烈③悲愤④亢旱三年⑤不屈⑥血溅白练
四、小结: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读《窦娥冤》,感受到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
一会儿,茫茫大雪便覆盖了法场,覆盖了四野,也覆盖了善良不屈的窦娥尸身。
昏暗天地间的红和白产生了多么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㈥、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吗?不,暂时只应验了两桩。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能有力地说明窦娥极其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联系已有的知识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