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理论在旅游宣传材料汉英翻译中的运用
“功能翻译理论”在汉日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为分 析标 准和理论 基础。
二 、 功 能 翻 译 理 论 ” 角 下 的 旅 游 “ 视
翻 译
需要 ”等 , 都强调 了翻译的交际 目的和交
际效 果 的 重 要 性 。 因 而 从 旅 游 翻 译 的 基
的语读 者的需求 ,研究 既不或较少得 罪
原 语 文 本 又 不 受 目的 语 文 本 读 者 的 抛 弃 ,达 到译 文 预 期 的 功 能 或 目的 是 翻译
的直接 、 更为突 出 、 更为典 型也更为 的全 面” 。其 中 “ 际活动” 交 这个词指 出了旅
游 翻译 的 功 能 与 目的 , 即要 达 到 一 种 不 同语 言 , 同 社 会 , 同 心 理 特 征 , 同 不 不 不 思 维 模 式 下 的 跨 文 化 交 流 。从 形 式 上来 分 ,旅 游 翻 译 也 可 以分 为 笔 译 和 口译 , 本 文 着 重 关 注 的 是 笔 译 部 分 。笔 译 的 原 语
表情功能, 目的在于提供 关于景点 的信 其
息, 吸引游客, 激发他们参 观游览 的兴趣 。 而像宾馆指示牌 、旅游行程等文本资料,
【 关键词 】 能翻译理论 汉 日旅 功
游文本翻译 翻 译 方 法
【 文献编码 】 o l . 6 /. n0 5 — d i O 99js . 0 : 3 i 4 s
旅游 翻译是 “ 种跨 语言 、 社 会 、 一 跨 跨 时空 、 文化 、 心理 的交 际活 动 , 跨 跨 且 其 跨 文 化 、跨 心 理 交 际特 点 表 现 得 更 加
能否 为旅游 业推波助澜 的关键 。传统 的
“ 、 、 ” 译 理 论 虽 然 给 文 学 翻译 指 信 达 雅 翻
“ 能翻译理论 " 功 在汉 日 旅 游文本翻译 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运用

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猛,同时旅游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种文化内涵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旅游翻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过程中的运用,总结出相应的研究成果,从而对未来的翻译研究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旅游翻译属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范畴,是一种旨在传达原始话语消息的非正式翻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或接收者的语言需求,帮助他们理解源文语言的含义,并确保转换的文本具有完整的语言形式、准确的涵义与准确的语义表达,从而满足接收者的语言需要。
功能翻译理论是近年来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翻译理论之一,它在理论指导下指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替换,而是综合考虑全部跨文化信息传递的整个过程,以及其对源文本和目标文本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通过合理灵活地安排翻译策略,建构出一种在文化传输过程中有意义的译本,从而传达准确的语义和文化内涵。
二、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运用旅游翻译是功能翻译,它的目的是在不同文化之间传达信息,满足接受者的语言需要。
旅游翻译通常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服务介绍、旅游设施介绍、旅游攻略介绍等。
针对不同的译文,功能翻译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翻译策略,以满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首先,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要做到插入文化,插入文化是指在翻译旅游描述时对源语文化信息进行翻译,而不是只翻译文本本身,这样可以更好地捕捉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从而传达准确的信息。
其次,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要进行文体调整,文体调整是指根据接收读者的文化背景,将原文中的语言特征翻译成接收者所理解的语言特征,例如将古老而复杂的句式简化,使文体更容易理解。
再次,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要进行语言调整,语言调整是指调整语言方式,以保持源文本中隐含的语义和原文表达,例如将原文构词结构翻译成目标语言中的构词结构,使译文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看旅游文本英译共3篇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看旅游文本英译共3篇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看旅游文本英译1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文本的翻译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如何翻译旅游文本,尤其是如何传达旅游文本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一直是翻译界的难题。
功能派翻译理论提供了一种研究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之间联系的理论框架,从此理论角度来看旅游文本的英译,既有助于深入理解旅游文本及其翻译策略,也可以为实践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
旅游文本是指介绍某个特定地点的景点、文化、风俗和特产的书面材料。
旅游文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个文化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将旅游文本译成另一种语言,不仅要考虑语言层面的问题,还要考虑文化差异和目的群体的不同需求。
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文本时,需要将原文的功能转化为目标文本所需的功能。
因此,在翻译旅游文本时,需要同时考虑原文的功能和翻译目的。
一方面,旅游文本需要传递很多特定的文化信息。
例如,介绍某个景点时,需要解释它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等等。
旅游文本还需要传递作者对该景点的态度和感受。
在翻译旅游文本时,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用词,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另一方面,旅游文本的翻译也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
旅游文本的读者通常都是外国人或者说非本地人。
因此,在翻译旅游文本时,翻译者需要了解目标受众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旅游目的,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功能派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些可行的翻译策略。
例如,在解释某个特定文化现象时,可以采用比喻或对比的方法。
翻译者还可以通过逐字逐句和逐个篇章的阅读文本,并对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注释和解释,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另外,翻译者还可以在译文中加入一些注释或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
综上所述,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视角来看,旅游文本的英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
在翻译旅游文本时,翻译者需要了解原文的功能,同时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并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同时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功能目的论在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

在汉语传统 文化 中 ,龟 ” “ 象征长寿 ,八卦 ” “ 作为我 国古代一 套具有 象征意义的符 号 , 这些对 不谙 中国文化 的西方读者却未必 能领会 , 但 因 此 译 者 加 上 了“y oin sogvy 这 一 短 语 , 且 用 括 号 加 注 的 形 smbl ig tl ei ” z i n t 并 式将“ 八卦” 的含义增补 出来 , 利于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 文信息 , ’ 有 实 现 译 文 预期 的功 能 。
背上的花纹。
P n y o h s l n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 c l d “o t ie ct ”, y oii t o g vt . i g a a o g b e a l e t ros i y s mb l ng i l n e i z s y T e s u h r n o h r ae et et r ieShe d a d t i t e oh r o r h o t e n a d n r e g t sa h t s ’ a a l h t e u t n r oo n , f g ts t n t e e s sd n woo h s et r ieSl g . i t a e , wo o h a t i e a d t n t e we ta t t s ’ e s W t is r he o o h
2 汉 语 旅 游 文本 英 译 应 考 虑 译 文 读 者 接 受 习惯 .
aeus set adlns te at no e hl w ee ls au ( vn e,t e n e,h tr fh o t nrsmbe B gaa r s a p e t w eo a
科技信息.
人 文 社 科
功能翻译理论下旅游资料的英译策略

功能翻译理论下旅游资料的英译策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如何更好地翻译旅游资料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功能翻译理论主张翻译者应以译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基本准则,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这对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以宁波旅游资料的英译为例,从文化差异、读者接受和语言结构三个方面初步探索旅游资料翻译的策略。
标签:功能翻译理论旅游资料翻译策略一、引言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作为向世界宣传中国形象的主要手段——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向外国游客推介旅游品牌,准确地传达旅游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让游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旅游景点,使潜在的旅游者对中国的旅游胜地产生强烈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我国观光旅游,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广大翻译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重要论题。
建立相应的可操作翻译原则与策略以普遍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成为翻译界的研究焦点。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思想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它的创始人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是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该理论主要包括了凯瑟林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的目的论以及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赖斯在1971年出版了《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在该书中首先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指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Eugene A. Nida,1993)作为翻译批评的新形式,也就是从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从而建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
一方面,她依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另一方面她也认为应该以“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文本,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她的这种翻译即“综合性交际翻译(integral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功能翻译理论”住汉日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住汉日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旅游翻译的有效翻译方法,以期达到使译文既能宣传旅游资源,又能传播中国文化、吸引外国游客的目的。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汉日旅游文本翻译翻译方法一、旅游翻译与“功能翻译理论”被称为和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休闲时间的增加和交通运输的进步,旅游业将会进一步发展。
作为一种跨文化翻译、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旅游翻译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研究何种译文能较大限度地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研究既不或较少得罪原语文本又不受目的语文本读者的抛弃,达到译文预期的功能或目的是翻译能否为旅游业推波助澜的关键。
传统的“信、达、雅”翻译理论虽然给文学翻译指明了方向,但是它却不能完全符合旅游这个特殊行业翻译的需求。
1971年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创建了功能翻译理论,她在同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了把文本功能作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
接着,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该理论摆脱了以原文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及方法,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即结果决定方法。
此后,20世纪80年代,加斯塔·赫兹·曼塔利又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该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转换而设计的行动,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因此,译文的形式并非照搬原文模式,而是取决于能否在译语文化中合理地为其目的和功能服务。
在此基础上,另一位德国学者克里斯蒂安·诺德在其1997年出版的《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功能+忠诚”的原则,忠诚原则是诺德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一大贡献。
诺德认为,在译文中要从译文读者角度出发,对译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运用

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运用旅游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包括许多文化、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而翻译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旅游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翻译,其目的是将原文本用更具有吸引力的方式传达给不同语言背景的用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旅游翻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以更好地实现目标。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门学科,它研究翻译的语言和文本功能。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翻译应该重视语言和文本的功能,而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翻译。
例如,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认为文本表达的意义不仅仅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针对读者或目标文化,以表达某种文化背景的信息。
因此,翻译应该有意识地尝试去理解和表达原文中的“文化”的意思,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翻译成相应的句子。
旅游文本具有复杂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语言特征,这些都是其传达信息的重要标志。
因此,采用功能翻译理论可以帮助旅游文本的翻译更具有吸引力和准确性。
首先,翻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文本的含义,并理解该信息可能在目标语言文本中表达出来的方式。
一旦找出了最佳的表达方式,翻译者就可以开始翻译。
有时,可能需要适当地调整原文的逻辑和语义以符合新文本的表达,但最重要的是要尽量保持原文本的文化含义。
此外,采用功能翻译理论可以更好地把握那些表达旅游相关语句的重要规则,如视点、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例如,在翻译旅游景点的介绍时,“欢迎”可以用“come, enjoy, explore”来表达,而在翻译交通指南时,“抵达”可以用“arrive, reach, get to”来表达。
此外,功能翻译理论提供了有关翻译的准则,即翻译应该尽量保持原文本和目标文本的一致性,并尊重文化差异。
在翻译中,翻译者可以在保持文化信息一致性的前提下,做出适当的更改,以保证原文和目标文本在语言上的一致性。
举个例子,如果在中文源文本中出现了某个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词语,那么在翻译成英文文本时,翻译者可以尝试将这个词语翻译成英文中有相似文化含义的词,以使原文和译文在文化上保持一致。
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景点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理解 景 点 含 义 的基 础 上 , 如 没 有 相 关 背 景 知识 , 是 根 据 假 只
景点 名 称 死 译硬 译 , 样 不 但 无 法传 播 中文 名称 的深 层 含 义 , 这
功 能理 论 的原 则 。其 代 表 人 物 有 赖 斯 、 斯 塔 ・ 兹 ・ 塔 利 贾 赫 曼
功 能 翻 译 理 论 的 功 能 指 的是 语 言 的传 意 , 注 重 的 不 是 它
译 文 与 原 文 在 形 式 与 内容 是 否 对 等 , 文本 功 能强 调译 文应 就
境 旅 游方 面 , 国 旅 行 社 接 待 入 境 旅 游 者 14 36 全 5. 4万 人 次 , 占 全 年 入 境 旅 游 者 总 数 的 1.3 , 行 社 组 织 入 境 旅 游 业 63 % 旅 务收 入 为 10亿 元 , 占全 部 同 际 旅 游 收 入 的 1 . %。旅 游 5 约 01 6 为 不 同文 化 背 景 的 人 提 供 了相 互 了解 和 交 流 的 机 会 , 译 实 翻 现 这 种 跨 文 化 交 际 。 译 的 跨 文 化交 际这 一 特 点 体 现 在 旅 游 翻 景点 英语 翻译—— 为英语 国家读 者或懂 英语 的游 客 服务 , 传 播 信 息 、 引 游 客 注 意 力 , 发 潜 在 旅 游 者 对 旅 游 目的 地 吸 诱 文 化 、 文 或 自然 景 观 等 产 生 强 烈 兴 趣 , 发 其 购 买 旅 游 产 人 激 品 。 旅 游英 语 翻 译 在 翻 译 要 求 、 翻译 目的及 文 本 功 能 等 方 面 与 功 能 翻译 理论 不谋 而 合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来 说 , 能 翻 译 理 功 论 在 宏 观 策 略 为旅 游 景 点 英 汉 互 译 指 明 了 方 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理论在旅游宣传材料汉英翻译中的运用林晓琴(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作为对传统/等值0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翻译功能理论也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本文以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了旅游宣传材料的功能及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实现方式,着重联系翻译功能理论论述相关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最后提出此项研究的时代重要性。
关键词:旅游宣传材料;翻译功能理论;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6)02-0135-06收稿日期:2004-05-11作者简介:林晓琴(1974) ),女,福建福清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
一、引言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其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前来观光览胜的海内外游客。
随着国门的打开,开发、发展旅游资源成为经济增长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向外国游客推介旅游品牌,准确地传达旅游材料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国的旅游景点,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是亟待广大翻译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论题。
建立相应的可操作翻译原则与策略以普遍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也成为翻译界的研究焦点。
二、英汉旅游宣传材料的功能实现方式对比由于民族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的差异,英、汉旅游宣传材料的表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1、汉语重引经据典,英语重直扣主题(A)/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
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
0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
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汉语讲究渲染气氛,常在行文开头设下铺垫,逐渐展开,在描述某个景点时,总喜欢引用一段俗语、名人名言或中国古诗来作验证。
熟悉中国文化的中国读者对此类引证喜闻乐见,看完后会加深印象,并从中获得艺术享受;而在外国游客看来,这些简直就是画蛇添足。
(B)Tai Shan is 1545m above sea level,w ith a clim bing distance of 715km from base to summit on the central route ,The tourist season peaks from May to October ,T he summit can be very cold,w indy and w et,arm y coats are available there for rental and you can buy w aterproof coats from one of the ubiquitous vendors.出自英语作者之手的这段文字紧紧围绕登山的难度和天气展开,客观实用,简洁明快,句句说理连贯,切中中心目的,中间没有穿插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由此可见,英语读者更惯于呈直线形的低调陈述,而不惯于用词强烈。
2、汉语重华丽修辞,英语重客观描述 (A)轻快的龙舟如银河流星、瑰丽的彩船似海市蜃楼,两岸那金碧辉煌的彩楼连成一片水晶宫。
是仙境?是梦境?仰视彩鸽翩飞,低眸漂灯流霓,焰火怒放树银花、灯舞回旋千姿百态,气垫船腾起一江春湖,射击手点破满天彩球,跳伞健儿绽放空中花蕾,抢鸭勇士谱写水上凯歌,,汉语对情景的描写大多用词华丽,行文讲究声律对仗,用字凝练含蓄,追求工整匀称、音韵和美,创造一种/情景交融0的朦胧之美。
但由2006年第2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2,2006 (总第137期)Journal of Fujian N ormal U niversity (P 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al,N o 1137于情感表达方式、阅读习惯的不同,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这类华丽词藻只会减少传播的清晰度和效果,甚至被视为空话冗词和夸大宣传。
(B)Ex eter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center for the South West,and successfull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a modern city w ith the charm of one w ith a long and colorful history.Aspects of this history are easily seen in the medieval Cathedral, the Guildhall and the Quay,w hich is now a popu-lar waterfront venue.Ex eter has a population of around100,000and has all the shops and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you w ould ex pect to find in a thriving university tow n.英语在描写景物时注重理性与写实,客观具体,追求形象的直观可感与流畅自然之美。
在信息的设置上,英语旅游篇章主要体现传递信息、提供资讯的功能,突出信息传递的客观性与可靠性。
(康宁,2005)因此,在研究旅游宣传材料翻译策略时,译者要充分意识到英、汉语篇不同的功能实现方式。
三、翻译功能理论对旅游宣传材料英译的启示德国学者莱斯(K1Reiss)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翻译功能理论的雏形,她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即从原文和译文二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
此后,她的学生费米尔(H1J1Vermeer)又在该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加以完善,认为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任何一项翻译活动都得服务于目的。
90年代初,诺德(C1Nord)提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
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
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0(转引陈小慰,2000)。
以莱斯、费米尔和诺德为代表的这批/目的论(the notion of Skopos)0学者提出了明确的主张:译者应注重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概括来讲,翻译功能理论强调翻译以目的为总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主要包括翻译行为理论与翻译目的理论,它从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诠释,有效地协调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多变关系,并指导译者从翻译目的出发,努力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而不是采取先考虑意译或直译的传统操作方式。
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 mark)也认为,不同的文体文本应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于信息型(informative)与诱导型(vocative)的旅游宣传材料则要采取交际翻译方法,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在表达方式、格式措辞等方面尽可能符合译入语的习惯(Newmark,1988:50 -51)。
旅游宣传材料以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为焦点,其语篇功能的实现取决于语篇在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及读者的反应,为追求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功能对等)))相同或相似的言后效果,经常要在翻译过程中实施豪斯(H ouse)提出的/文化过滤0(House,1997:196),表现在文字层面对原文的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作出的合理调整。
诺德(C1Nord)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为再现原文的预期功能,必要时要对译文语篇/进行全面调整,以适应译入语的语篇与文化规范0(Nord,2001:19)。
因此,相对内容而言,旅游材料的译文更重形式。
作为对传统/等值0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翻译功能理论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四、旅游宣传材料的英译原则汉语旅游宣传材料的英译目的显然是为了实现跨语言文化交际,实现原文的功能与意图,以求信息接受的最大社会效应,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中国的景观与文化。
这种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应遵循下列英译原则:1、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没有哪个民族的文化地位可以说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西方列强的崛起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中国文化的地位经历了自唐代的鼎盛直至第三世界的历史变迁。
长期以来,中外文化的交流存在着逆差现象:把外国(尤其是西方)文化翻译介绍到中国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来说都大大胜过把中国文化翻译介绍到国外,我们对西方的了解甚于西方对中国的了解。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弘扬中国文化并使之与西方文化得以平等对话已成为翻译工作者义不容136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辞的义务:通过翻译手段将中国文化介绍、传播给外国读者,从而打破单一的西方中心之神话。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与对外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中国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大批的海外游客慕名而来,他们渴望揭开这个东方大国的神秘面纱,了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生息、劳作、改革和建设,体味中国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
旅游宣传材料属于/信息文本0(informative tex t),译者的角色相当于/文化的使者0)))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因此,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文的中国文化信息甚至适当地增添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宣传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外国游客每到一处,总要收集有关的旅游资料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之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具有了解、理解并接受异国文化的心理准备。
2、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重点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的差异,原文意图及语篇形式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适应译文文本功能、新的交际环境和译文读者的需求,译者应站在读者的角度,根据译文所期望达到的交际功能,采用调整、删减或改写等手法对原文进行灵活得当的处理,以尽可能地顾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
因此,即使在译文的个别地方与原文产生偏离,只要能在整体上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图与功能,在译文读者中产生类似原文的预期效果,就不失为得体的翻译。
/翻译必须-忠实.,这是共识。
但是,忠实是什么?-忠实.应该是原文的内容意旨和风格效果,而不是原文语言表达形态。
0(冯国华,吴群,2001)忠实于原文并不等于逐字逐句直译,译文的忠实性并不排除为使原文形式、气氛和深层意义得以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地再现而进行的适当调整。
旅游宣传材料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一套为其读者所熟悉的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和表达习惯,如汉语常用四字结构和烘托性语言,行文讲究声律对仗,用字凝炼含蓄,追求工整匀称与音韵和谐,而英语则追求简洁,更侧重于实质性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