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六大价值取向~英国

合集下载

《跨文化管理》习题答案

《跨文化管理》习题答案

第三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复习思考题:1.选择髭(1)路文化理论中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的创建者是().Λ.霍夫斯泰谯 B.特罗姆皮纳斯C.泰罗D.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2)文化维度理论是()创建的。

A.霍大斯泰镌B.特罗姆皮纳斯C.蔡安迪斯D.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3)根据霍夫斯泰德的理论,哪个国家个人主义的得分最商?()A.英国B.美国C.加拿大D. 德国(4)荷兰经济学家和理论咨询家特罗姆皮纳斯提出了什么理论?()A.六大价值取向理论B.文化维度理论C.文化架构理论D.个人主义与桀体主义理论(5)圆圈拓扑理论是由哪个学者所提出来的?()A.库尔特•勒温B.特罗姆皮纳斯C.蔡安迪斯D,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2.判断题3.问答膻I、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吉尔特•福夫斯泰想的文化维度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团队比单文化团队更有效J要打造优秀的多文化团队,首先得走出这两个误区:要正视团队个体成员间的文化差异,同时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差异,多看到由差异带来的好处面不是问题。

在此基础上,做到以卜.几点。

(一)、要积极准备在多文化团队开笫一次会议之前,人都要积极准备。

了解其他团队成员。

对每个成员的文化背珏、技术特长、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状况作用可能全面的r解,而不只是了解与工作有关的方面.对团队成员的民族构成要有所认识,即对个体成员的文化导向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以祥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导向。

确定会议的具体目标:笫一次会议是用来彼此认识、彼此了解,还是谈论与工作直接相关的问题。

确定团队具有合适的资源,权威和必耍的训练能够达到目标.对团队面临的工作任务作比较全面的分析,同时分析人员的技能水平,思考可能得到资源的方法。

传阅会议材料及议事日程,使所有成员对议事日程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使大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二)、讨论决定团队是否需要领导讨论团队是否需要领导很重要。

中国文化强调领导对团队的歪要作用,而西方文化似乎想帧向于逐步淡化领导对团队产生的作用。

跨文化管理——精选推荐

跨文化管理——精选推荐

跨⽂化管理第⼆章跨⽂化管理理论和实践六⼤价值取向1、不同⽂化中的⼈对⼈性的看法美国⽂化:⼈性可善可恶可以变化(基督教的原罪说)中国⽂化:“⼈之初性本善”不可改变(“三岁看⽼”)例:在管理上,美国强调制度,考虑⼈性恶可能带来的坏⾏为,制度较为严密中国从⼈性善的⾓度出发,制度⽐较稀松2、对⾃⾝与外部⾃然环境的看法中国:讲求风⽔,强调与⾃然的和谐统⼀。

(建⼯⼚造房⼦)房⼦的朝向、形状等也要与⾃然环境相和谐美国:强调通过改变⾃然环境去实现⾃⼰的创作意图达到⾃⼰的⽬标、创作意图,⼈主导环境。

3、⼈们对⾃⾝与他⼈关系的看法中国:个⼈是群体中的⼀员集体主义(尽量合群左右逢源⼤公⽆私毫不利⼰专门利⼈)美国:个⼈主义(有⾃⼰的独特之处独⽴)例:个⼈利益与集体利益发⽣冲突时青年18岁时的独⽴能⼒在管理上:美国⼈崇尚⾃由,对个⼈权利、感觉很看中。

所以美国企业管理在管理的规范化、⼈性化、科学化⽅⾯考虑的要多⼀些。

中国⼈的管理多注重情、理、法,⼈性化的管理⽅法。

4、⼈的活动取向美国:强调⾏动的社会,⼈必须不断的做事,不断的处在动之中才有意义,才创造价值。

不仅要动,还要快。

亚洲:静态取向,安然耐⼼被视为美德,强调“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强调⽆为⽽治。

例:在管理中发现问题时(美国⼈总是倾向于⽴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实施;⽽东⽅⼈有时会选择静观,什么也不做,让时间与外界环境⾃然成熟,再抓时机去把问题解决掉。

)5、⼈的空间观念中国⼈:倾向于把空间看做公共的东西,没有太多隐私⽽⾔美国⼈、德国⼈:倾向于把空间看做个⼈的私密之处,他⼈不能轻易⾛进⽇本⼈:⼯作空间为公共的6、⼈的时间观念两个层⾯:(1)时间导向:过去、现在或未来(2)时间的利⽤:线性或⾮线性⼀:时间导向:中国:关注过去和现在,较少注重未来美国:很少关注过去,基本着眼于未来例:两国创造的⽂学、电影和艺术作品(美国为科幻⼩说⼤国中国⼗有⼋九为古装电影、戏剧或电视剧)在管理上:美国⼈更讲究计划性(未来⼏个⽉的安排都已经计划好)⼆:时间的利⽤:(1)美国、德国:线性时间(⼀段时间内做⼀件事,做完⼀件事再做另⼀件)(2)意⼤利、中东:⾮线性时间(⼀段时间可以做多件事)郝夫斯特的⽂化维度理论1、个⼈主义与集体主义:郝夫斯特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定义为“⼈们关⼼群体成员和群体⽬标(集体主义)或者⾃⼰和个⼈⽬标的程度(个体主义)”。

跨文化管理理论

跨文化管理理论
同学们: 晚上好!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 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 ❖ 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 ❖ 强皮纳斯的七维度系统(文化架构理论)

六大价值取向理论
⊙对人性的看法:善、恶; ⊙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风水;天

通用主义与特定主义维度
通用主义——好的管理模式的特征总是可以界 定的,可适用于世界各地。
特定主义——强调某种特定情景的独特性。

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
问题
你正坐在你的一位密友驾驶的汽车上,他撞倒了一个行人。你 知道他当时在限速20英里/小时的城里,时速至少有35英里/小 时。没有目击证人,他的律师说,如果你能证明他的车速仅为 20英里/小时,就能让他避免严重后果。你的朋友有什么权利期 望你会保护他呢?
长期导向
29(下) 31(中) 80(上) 30(下) 44(中) 96(上) 25(下) 16(下) 118(上) 10(下)

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
❖ 通用主义和特定主义 ❖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 中性和情绪型 ❖ 扩散型和具体型 ❖ 成就型和因袭型 ❖ 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 ❖ 控制自然和适应自然
1
2
3
4
大的权力距离, 集体主义。 属于这种 类型的国家和地区有巴基斯坦、 哥伦 比亚、 中国的台湾省、 日本、 印度
大的权力距离, 个人主义。 属于这种类型的 国家有西班牙、 南非、 法国、 意大利、 比 利时
小的权力距离, 个人主义。 属于这 种类型的国家有以色列、 挪威、 爱 尔兰、 瑞士、 加拿大、 英国、 美国
•不确定性避免具有强与弱的显著差异。 不确定性避免的强弱, 也是用不确定性 避免指数(UAI: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的量值来表示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2)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2)

(4)刺激
(9) 遵从
(5)自主导向 (10) 安全
文化层次理论
1、1992年美国艾德·希恩(Edgar Schein) 提出通常的组织文化层次理论: (1)人工制品(物质形态层次) (2)信仰与价值 (3)基本隐性假设与价值
文化层次理论
2、荷兰Hofstede提出把文化比喻为洋葱的文 化层次理论: (1)最外表的一层称为象征物; (2)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 (3)第三层是礼仪; (4)最里面一层是价值观,
的研究变得更加风行。
跨文化管理的定义
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跨文 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 并据以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 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
跨文化管理的目标
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
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
管理机制;
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 维系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共同
中国的丝绸之路(汉、唐)、茶马古
道、郑和下西洋。
评价
跨文化管理活动完全取决于从事贸易
活动的商人们的个人经验;
有关文化及文化差异与相似的研究也
仅仅是人类学家的事;
公司与企业还很少注意对文化及其差
异的研究跨文化管理,也还没有成为 一门独立的科学。
成型
跨文化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 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Z理论——美国企业 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
A组织注重硬、形式、理性和外显 管理,显得生硬、机械、正式化,缺 乏软性、柔性、人性、整合力差,组 织的凝聚力也差。
美国人的发现
美国偏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虑
管理问题,而日本则更偏重于从社 会学的角度去对待管理问题;

跨文化管理(含答案)

跨文化管理(含答案)

跨文化管理模拟试题(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红色答案来自答疑系统,供参考)一.选择题(下列每一小题有四个答案,请选择正确的一个)1.服装属于文化洋葱的(A):a. 最外表的一层b. 第二层c. 第三层d. 最里面的一层2. A 的领导人常常与皇家贵族相联系,因此在公司里总有许多裙带关系,儿子们、侄子们和弟兄们身居要位(A)。

a. 阿拉伯国家b. 印度c. 丹麦d. 美国3.下列关于全球化经理人和全球化领导的叙述,那个是不正确的(C)A.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B.经理指的是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即计划,控制,组织,引导能力的人;C.领导靠的是权威,经理靠的是威信。

D.一个优秀的经理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领导。

4.下列关于多元中心法的叙述,哪个不正确(B)A.多元中心管理可以使公司在政治敏感地区保持低调的姿态,不被关注;B.采用多元中心管理的跨国公司的分部主管通常由当地人担任,但也常派总部的管理人员到国外的分支机构工作。

C.这种管理可以为公司节约大量开支;D.采用这种管理可以使当地的公司在管理上有延续性。

5.有关就业保障的叙述,下列哪句话不正确(A)A.人的工作动机与就业保障呈递增的线形关系;B.就业保障指的是不裁员,大规模裁员一般是由大经济环境引起的;C.就业保障在美国企业中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因为只有少数公司做出如此的承诺;D.在日本,几乎所有公司都实行终身雇佣制,就业保障便成为一个“保健因素”,因此很可能起到反激励的作用。

6.关于团队这个概念的叙述,(C)是错误的。

A.团队至少要有两个成员;B.团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延续性;C.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大团队;D.并非所有的群体都是团队。

7.(B)常由 10—12名成员组成,履行其上级交给的任务。

A.问题解决型团队;B.自我管理型团队;C.跨部门团队;D.虚拟团队。

8.贝雷从两个维度来描述文化适应,一个是人们是否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一个是个体是否愿意接触异族文化。

《跨文化管理》第3章——跨文化管理理论

《跨文化管理》第3章——跨文化管理理论

3.2.3 关系特定——关系散漫
关系特定——关系散漫这个维度表示个人在和他人交往中的投入 程度。勒温提出了两类交往方式:U类方式(特定关系类型)和G类方 式(散漫关系类型),如图所示。
U类交往方式
G类交往方式
3.2.3 关系特定——关系散漫
U类交往方式,也是美国人的一般交往模式。中间的实线小圆圈代 表个体的私人空间,很小且是封闭的。外周的虚线大圆圈与实线小圆 圈之间的空间代表个体的公共空间,即允许他人进入的地方。美国人 的公共空间很大。对他们而言,房子的客厅、厨房、书房、冰箱、汽 车等都是公共空间,可以对任何人开放。而那些用实线隔开的公共空 间则代表他们与人交往的特殊领域,领域与领域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一般大家不会把自己在某一特定领域交往的人带到其他领域。
担爱护关怀性质的角色

社会中的性别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 社会中的性别角色区分明确
母亲在家中地位较高
母亲在家中地位较低
家中男孩、女孩把父母都视为楷模 父亲是儿子的榜样,母亲是女儿的榜样
3.1.5 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
具有长期导向性的文化和社会要求面对未来,注 重对未来的考虑,以动态的观点去考察事物,注重节 约和储蓄,做任何事都留有余地。短期导向性的文化 和社会则立足于观在,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着重于 眼前的利益,注重承担社会责任。
3.1.5 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
长期导向文化和短期导向文化中的人们行动的切入点是不同的,如图 所示。中间的星点表示目前要谈的生意。图(a)表示的是长期导向的 人的行为习惯,他们喜欢从边缘切入,了解清楚全部情况之后,再进入 中间的星点谈“正事”。图(b)表示的是短期导向的人的行为习惯, 他们喜欢从中间的星点“正事”开始谈起,如果成功再拓展关系了解其 他方面的情况。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2.1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6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认为,人类共同面对6大问题,而不同文化中的人群对这6大问题的观念、价值取向和解决方法都不尽相同。

正是这种不同体现出这些群体的文化特征,从而可以描绘出各个文化群体的文化轮廓图,而将不同的文化区分开来。

他们提出的这6大问题是:(1) 对人性的看法;(2) 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3) 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4) 人的活动导向;(5) 人的空间观念;(6) 人的时间观念。

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从自己的研究出发,指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在这6大问题上有相当不同的观念,而在这6大问题上的不同观念则显著地影响了他们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和行为。

2.2 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至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荷兰管理学者郝夫斯特(Hofstede,1980,1991)提出。

通过对各国IBM员工对于大量问题的答案进行统计学上的因素分析,郝夫斯特发现有4大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民族文化对雇员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的影响。

1980年,他在《文化的后果》一书中发表了该研究的成果。

这4大因素或4个跨文化维度是:(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2) 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3) 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4) 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谐)。

20世纪80年代后期,郝夫斯特又重复了10年前的研究,但这次包括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60。

这次的研究不仅再次证实了这4个跨文化维度的存在,同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维度,即:(5) 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

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他1991年出版的第二本书《文化与组织》中。

2.2.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郝夫斯特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定义为“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个人目标的程度(个体主义)”。

跨文化管理复习

跨文化管理复习

跨文化管理2.1 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1961年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Kluckhohn)和斯乔贝克(Strodtbeck)在出版的《价值取向的变奏》一书中提出了六大价值取向理论:(1)对人性的看法;(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4)人的活动导向;(5)人的空间观念;(6)人的时间观念。

对人性的看法(1)有的社会不单纯地认为人生来善良或生性险恶,而认为人性可善可恶,是善恶混合体,必须谨慎小心才能不被利用。

如美国;同时认为人性的善恶有可能在出生以后发生变化。

朝鲜则认为人的本质是非常邪恶的。

基督教的原罪说反映的是人性恶的理念,通过忏悔和行善可以洗脱罪孽、升上天堂,反映的则是人性可变的信念。

表现在管理上:如果国家关注的是人的邪恶一面,则采用更为专制的风格来规范人的行为;美国强调制度,尽可能考虑人性恶可能带来的坏行为,在设计制度时严密仔细,事先设置种种限制以防坏行为发生;对人性的看法(2)有的社会对人性采取较单一的看法,如中国的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墨家和法家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三岁看老”则有一点人性难变的假设。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人们认为自己本质上是诚实和可信的。

在强调信任价值观的文化中,参与甚至自由放任的领导风格占主流;在混合型文化中,领导风格可能会重视参与,但同时拥有严格的控制手段以迅速识别违规行为。

中国在儒家占主导地位时则从人性善的角度,假设人不会做坏事,所以制度稀松,漏洞百出,到坏事发生的时候再去修补制度。

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不同文化之间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人主导环境(美国文化);人屈服环境(中东地区阿拉伯文化等);人与环境和睦相处,天人合一(中国文化)。

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2)美国人就几乎不考虑建筑与风水的关系,强调的更是人通过改变自然环境去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 饮食习惯对环境与环保的影响
英国民众的饮食不尚浮华,不像我们中国人动辄 好多道菜。
既卫生健康又利于节约自然资源
英国民众饮食内容—忌吃野生动物
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卫生观—垃圾明确分类
有利于自然界的能量循环
宗教观—感谢上帝赐予的一餐一饭
不浪费,节约粮食蔬菜资源
精品课件
2. 居住习惯对环境的影响
《中英有一概念对比研究》,王芳,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30卷3期。
精品课件
2.理智大于情感
在情感取向十分明显的中国社会里, “人情”和 “面子” 是不成文的法规。
在英国,朋友之间言行处事应该尽量抑制感情色 彩, 而让理性来主宰一切。与职业有关的事务应 该以职业道德为标准, 而不掺入私人恩怨或个人 好恶, 通常给人以矜持, 冷淡的感觉。
———西尔多·罗斯雷克, 1978
西方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挣在美国,住在英 国。”意思是说美国商业发达,是一个挣钱的好地方; 英国环境优美,是一个享受生活的好地方。英国环境优 美,空气清新,大多得益于英国良好的环境保护,而英 国良好的环境保护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人具有生 态保护的日常生活习俗。
➢在居住方面英国人尚绿不尚大 ➢不尚新 ➢英国人心理上对隐私的重视也有利于绿地 的保护
精品课件
3. 英国人的出行心态对环境的影响
英国人的出行心态同样也是尚实用不尚奢华,这种 心态也对环保有正面影响。
英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私人轿车,有的家庭甚至 有几辆,但他们的私车往往仅局限于旅游和中小城市间上、 下班、或由乡村到城市的上、下班使用。一般的长途出差、 探亲访友等,他们更乐意选择乘火车。这种做法与英国发 达的火车和地铁交通系统和严格的交通管制密不可分。 当然,英国人旅游时还喜欢野营,有的是住自备帐篷,有 的是住汽车后面拖的“移动住房”。“移动住房”,这种 野营、“汽车住房”等现象也减少了住宾馆饭店的人数, 减少了建设宾馆饭店的压力,间接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人性本恶——摆脱人性尽善尽美的思想,承认欲
望的存在,并顺应其去生活。
人性本恶的核心:欲望 人性本的结果:人是经济人、理性人
(/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 )
精品课件
解析欲望与经济人
欲望
追溯“人本恶”之源,首先就是欲望。 亚当夏娃的故事——《圣经》
——老舍
1、务实精神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人算是最务实的了。英国人大 都能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他们注意的都是些实际 问题而很少却空谈什么空洞的理论。英国人这种务实的 精神,来源于他们的文化传统。确切地说,来源于英国 的哲学思想。
在英国不论对服务员还是司机,都要以礼相待, 请他办事说话要委婉,不使人感到命令口吻, 否则可能会遭受白眼。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
内政部移民事务次长伍勒斯透露,他正在推动 把“排队”作为移民融入英国社会必须需掌握 的一个技能。他致力把“排队的艺术”列入入 籍考试必读的《英国生活方式》。
《英国人“排队”情结》,苏平,BBC透视英伦博客。
《中英友谊概念对比研究》,王芳,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30卷 3期。
中国的关系”比英国的“关系”外延大得多,有 “关系”就可能办成别人办不成的事,就可能办 成在法律边缘,甚至超过法律的事情。
《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 ,赵启正
精品课件
3. 重文明礼貌
英国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谢 谢”“请”字不离口。并且“女士优先”社会 风气很浓。
精品课件
小组成员:
李晋
黄思萌
孙盼
秦海凤
白艳宾
内容概览
一、六大价值取向:
●对人性看法 ●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 ●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 ●活动取向 ●对空间看法 ●对时间看法
欲望、性本恶 朴实、环保、亲近自然 独立、理智、文明 务实、经验、物质主义 简洁风格 准时
二、对跨文化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精品课件
一. 对人性的看法
精品课件
四.英国人的活动取向
英国人不爱着急,所以也不好讲理想。往坏了说,他们只顾眼前;往 好里说,他们不乌烟瘴气。他们不爱听世界大同,四海兄弟,或那顶大 顶大的计划。他们愿一步一步慢慢的走,走到哪里算哪里。成功呢, 好;失败呢,再干。英国兵不怕打败仗。这种骑马找马的办法常常使 人以为他们是狡猾,或守旧;狡猾容或有之,守旧也是真的,可是英国 人不在乎,他有他的主意。
经济人
人作为独立之个体有权合理地追求自身欲望之满足并最 终达到利益最大化。即利益是其最终目地。
精品课件
管理中成本的问题
a) 激பைடு நூலகம்成本的增加
孤傲的性格,个人主义传统,经济人导向使企业要 花高价钱来满足雇员的欲望。
b) 监督成本的增加
➢ 制定有关约束规则的费用 ➢ 监督有关交易者遵守约束规则的费用 ➢ 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费用
(http://wdw=weStl/JkHcSmlsd/SddemtVaqiMlC/tdSeetGa1izld.HaRsKpSx1?JQSuVeGrRyRIHDd=k1精c1D&h品CluVrE课RZeMcT件=12N&TDMbDCFoPdSeU=JCZJZFkQF&rdWbWnkaymOeE=pClJNFlDp9o4M9C8t&BfPiQlename=QYWH199603003&ui
解决意见
针对经济人 X理论认为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 唯一的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 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
精品课件
中方
英方
中方 Y理论 社会人
中英合并 英方
超Y理论 X理论
复杂人
经济人
精品课件
二. 英国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
我们终将认识到, 自然环境是被剥削的无产阶级, 是 被我们大家的工业制度蹂躏的黑人。..大自然也必须拥有其 自身的天赋权利。
精品课件
三.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
1. 彼此独立
婆婆很尊重我的态度和做法,比如在教育方式或者孩 子的冷暖保健发表过任何意见。有时我问她,也像是 请教一个朋友,他回答我也是平等的,绝没有说教的 意思。
《中国媳妇和英国婆婆》,墨非《中国女性》,2009,02 第65页。
英美文化却不同, 他们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性, 他们 不愿别人探听过问自己的私事,认为那是一种隐私的 侵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