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吴》阅读答案及翻译
晏子聘于吴译文及注释

晏子聘于吴译文及注释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婴生平事迹的史书,其中《晏子使吴》一节记录了晏子出使吴国的经历。
以下是《晏子使吴》的译文及注释:
原文:晏子聘于吴,吴王曰:“寡人闻夫子之道矣,愿见晏子。
”吴王派遣行人(即使者)前往晏子的住所,传达了想见晏子的意愿。
译文:晏子到吴国进行聘问,吴王派遣使者前往晏子住所,传达了想见晏子的意愿。
注释:
1.聘问:古代诸侯之间互相访问,以表示友好。
此处指晏子到吴国进行聘问。
2.寡人闻夫子之道矣:寡人是古代君主常用的自称,此处指吴王。
夫子是对对方的敬称,此处指晏子。
道是学问、道理。
闻是听说。
3.愿见晏子:表示吴王想见晏子,希望晏子能来见他。
4.吴王派遣行人:吴王派遣使者前往晏子住所,传达了想见晏子的意愿。
行人是古代使者的一种称呼。
《晏子使吴》一节主要记录了晏子到吴国进行聘问时,吴王想见晏子的情况。
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看出晏子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地位。
同时,也表现出吴王对于晏子的尊重和友好态度。
《晏子使楚》《晏平仲婴者》2019年山东济南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

2019年山东济南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 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日:'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 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口:“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那么为橘,生于淮北那么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那么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①言。
语不及之, 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
无道,即衡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太史公曰: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⑧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危:正直。
②衡:违背。
③忻(xin):喜悦,高兴。
9、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王曰:何用坐:(2)吏二缚一人诣王诣:*(3)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事:(4)既相齐相:10、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过土而行*B、今民生长于齐不盗C、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D、余虽为之执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策之不以其道•为人谋而不忠乎*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12、填空。
(2分)甲文主要通过描写展现晏子与楚王的精彩交锋,在还击楚国君臣的有意羞辱时,晏子运用的说理方式赢得胜利。
13、根据甲、乙两文,简要概括晏子的形象特点。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晏子将使荆》(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晏子将使荆》(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晏子将使荆,荆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贤人也,今方来,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于是荆王与晏子立语,有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王曰:“齐人固盗乎?”晏子反顾之曰:“江南有橘,齐王使人取之而树之于江北,生不为橘乃为枳。
所以然者何?其土地使之然也。
今齐人居齐不盗,来之荆而盗,得无..土地使之然乎?”荆王曰:“吾欲伤子,而反自中也。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
”公曰:“诺。
”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
”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晏子朝,乘敝车,驾驽马。
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臣得暖衣饱食,敝车驽马,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
公不悦,趣召晏子。
晏子至,公日:“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
”遂让不受也。
齐景公游于菑,闻晏子卒,公乘舆素服,驿而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
行哭而往矣,至伏尸而号曰:“今天降祸于齐国,不加寡人而加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矣?”(选自刘向《说苑•奉使》)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景公A有马B其C圉人D杀之E公F怒G援H戈I将自J击之。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共含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晏子春秋原文翻译晏子春秋原文翻译一、《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
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
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
初中语文《晏子使楚》习题及答案

晏子使楚二则其一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其二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使楚:出使楚国以:因为短:矮为:做、设置延:迎接傧者:接引宾客的人更:改道:通“导”,引导无人:缺少人,这里指没有合格的人闾:古时25户为一闾张袂成阴:都举起袖子就像阴了天。
袂:衣袖。
比肩继踵:肩挨肩,脚跟脚。
踵:脚跟。
各有所主:各有各的主张规矩。
不肖:没有才干的,不好的宜:应该左右:身边的人,指楚王身边的近臣习辞:善于言辞。
习:熟练方来:将要来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为其来也:当他来的时候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盗:犯了盗窃罪酒酣:酒喝到正高兴的时候曷通“何”避席:离开座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树。
徒:仅、只实:果实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得无:莫非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
圣人,这里指晏婴。
熙通“嬉”,戏弄、开玩笑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了。
病:辱。
习题:1.本文选自《晏子春秋》,这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着作。
晏子春秋·吴王问保威彊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第十一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吴王问保威彊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第十一原文|翻译【原文】晏子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彊勿失之道若何?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彊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彊退人之君,不以众彊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彊勿失之道也。
失此者危矣!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遂不复见。
【译文】晏子到吴国聘问,吴王说: 请问怎样做国家才能长期保有威武强大而不失去它? 晏子回答说: 先百姓而后自身,先施予而后索取;强大而不欺凌弱小,尊贵而不欺凌贫贱,富有而不蔑视穷人;百姓同时进用,官吏不欺压百姓,百姓和乐,政治太平;不凭恃威武强大压制他国之君,不凭恃人多势众兼并他人领地;他们使用刑法,是为时人禁除暴虐之事,所以世人不会违背他们的想法;他们发动兵力,是为民众屏却灾患,所以百姓不会痛恨他们的劳役。
这就是长期保有威武强大而不失去它的办法。
失掉这些就危险了。
吴王生气地变了脸色,不高兴。
晏子说: 我们国君的任务完成了,我没有什么死罪,就告辞回去了。
于是再也不去拜见吴王。
【繁体原文】晏子聘于吳,吳王曰:「敢問長保威彊勿失之道若何?」晏子對曰:「先民而後身,先施而後誅〔二〕;彊不暴弱,貴不凌賤,富不傲貧;百姓並進,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三〕;不以威彊退人之君,〔四〕不以眾彊兼人之地;其用法,為時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為眾屏患,故民不疾其勞:此長保威彊勿失之道也。
失此者危矣〔五〕!」吳王忿然作色,不說〔六〕。
晏子曰:「寡君之事畢矣,嬰無斧鑕之罪〔七〕,請辭而行。
」遂不復見。
【繁体注释】〔一〕則虞案:楊本缺此章。
〔二〕蘇輿云:「『施』言施惠,謂慶賞也。
」〔三〕孫星衍云:「『賤』、『進』、『平』為韻。
」〔四〕俞樾云:「按『退人之君』,義不可通,『退』疑『〈廴白〉』字之誤,若吳人藩衛侯之舍,是以威彊〈廴白〉人之君矣,故晏子以為諷也。
晏子春秋·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原文|翻译【原文】晏子聘于吴,吴王曰: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愿有私问焉。
晏子巡遁而对曰:婴,北方之贱臣也,得奉君命,以趋于末朝,恐辞令不审,讥于下吏,惧不知所以对者。
吴王曰:寡人闻夫子久矣,今乃得见,愿终其问。
晏子避席对曰:敬受命矣。
吴王曰:国如何则可处,如何则可去也?晏子对曰:婴闻之,亲疏得处其伦,大臣得尽其忠,民无怨治,国无虐刑,则可处矣。
是以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
亲疏不得居其伦,大臣不得尽其忠,民多怨治,国有虐刑,则可去矣。
是以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
【译文】晏子到吴国聘问,吴王说: 大夫您因君王之命承蒙来到敝国,赐赠寡人,寡人接受您的赠予了。
希望请教一个私人问题。
晏子逡巡着回答说: 晏婴,北方的卑贱之臣,得以奉君王之命,来到您朝的末位,担心言辞不审重,被官吏讥讽,害怕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你。
吴王说:我听闻您的大名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得以见面,希望能让我问出我想问的问题。
晏子离席回答说: 敬请垂问。
吴王说:国家怎样才可以留下,怎样才可以离去?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亲近的人和疏远的人得以各处其位,大臣能够尽忠,百姓没有冤枉的判狱,国家没有暴虐的刑罚,就应该留下。
因此,君子归附不违道义的国君,在清明的国家任职。
亲近的人与疏远的人不能各处其位,大臣不能尽忠,百姓的冤狱很多,国家有暴虐的刑罚,就应该离去了。
因此,君子不向往残暴之君的爵禄,不在黑暗混乱的国家任职。
【繁体原文】晏子聘于吳,吳王曰:「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二〕,施貺寡人〔三〕,寡人受貺矣,願有私問焉。
」晏子巡遁而對曰〔四〕:「嬰,北方之賤臣也,得奉君命,以趨于末朝〔五〕,恐辭令不審,譏于下吏,懼不知所以對者。
」吳王曰:「寡人聞夫子久矣,今乃得見,願終其問。
」晏子避席對曰:「敬受命矣。
」吳王曰:「國如何則可處,如何則可去也?」晏子對曰:「嬰聞之,親疏得處其倫,大臣得盡其忠,民無怨治,國無虐刑,則可處矣。
高一职高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职高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Ⅰ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惆怅(chóu )裙褶(zhě)横样子(hèng )膝盖(xī)B 寒碜(chen )包扎(zā)油腻(nì)誊写(tóng )C相称(chèng )粗陋(lòu )凫水(fǔ)吆喝(yāo hè)D拭汗(shì)裸露(luǒ)艳羡(xiàn )撂下( g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安详破天荒声名鹊起万变不离其宗B观摩顺口溜真知卓见不敢越雷池一步C脉膊炒鱿鱼闲情逸致防民之口胜于防川D部署绊脚石敝帚自珍大丈夫能屈能伸3 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了过高雅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住宅的,墙壁的,家具的,衣料的都使她苦恼。
A寒伧黯淡陈旧粗朴 B 寒酸黑暗陈旧粗陋C 寒伧黯淡破旧粗陋D 寒酸黑暗破旧粗朴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咬文嚼字有时候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用“优秀”二字来表扬我,实在是过奖..了。
B.这次能和您一同共事,荣幸之至,今后还望您多多赐教..。
C.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D.蒙您及时送回丢失的支票,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6.去年暑假..,冠云和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A.四面荷花三面柳B.绿树村边合C.古道西风瘦马D.三更画舫穿藕花7.下列评述各位文学史上名人的对联,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吴》阅读答案及翻译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①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
”命摈②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
”明日,行人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③。
行人又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就。
又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
”见之以诸侯之礼。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行人:官名,主管礼仪。
②摈:同“傧”,导引宾客。
③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20. (1) 晏子是春秋国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司马迁曾为他与该国另一位政治家写作了一篇合传。
这位政治家的姓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 文中晏子为什么多次“蹴然”?(2分)
参考答案:
19. 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
20. (1) 齐管仲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行人说:“寡人听说晏婴是北方长于言辞、熟悉礼制的人。
”(吴王)下令给手下导引宾客的官员说:“晏婴求见时,你让行人对他说‘天子请你相见’。
”第二天,行人(对晏子)说:“天子请你相见。
”晏子流露出局促不安的样子。
行人再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
”晏子仍然局促不安。
行人(第三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
”晏子还是局促不安,(并对行人)说:“我接受齐王的命令,出使到吴王所在的国家,因为不明事理而糊里糊涂地走进了周天子的宫廷,冒昧地请问吴王他在哪里呀?”这之后吴王(马上改口)说:“夫差请你相见。
”(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