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案例

合集下载

近十年央企在衍生金融工具上遭受的重大损失案例

近十年央企在衍生金融工具上遭受的重大损失案例

近十年央企在衍生金融工具上遭受的重大损失案例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化,是造成美国住房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这已为世人所共识。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谈起“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化”,人们大多聚焦于美国及西方国家,殊不知,国内深受其害的企业大有所在。

近些年来不少中央企业(简称央企)为了追逐投资性收益、规避风险、短期投机套利等目的,投资于具有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

其中,确有企业达到了自己的投资目标,实现了套期保值,获得了较好的利益;但不少企业则严重亏损,付出高昂代价。

特别是去年以来接连披露的中航集团和东航集团的航油期权业务、中远集团的远期费用协议合约(FFA)、和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以及中信泰富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和深南电原油期权合约等等,都发生巨额浮亏和损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这些企业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会发生如此普遍如此严重的损失?原因何在?企业能否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对此,有必要深刻反省和探讨。

一、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总体情况从目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呈以下主要特点。

1.参与企业多,业务品种广,亏损数额大。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有68家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主要涉及商品期货、汇率掉期、利率掉期,以及期权、结构性存款等品种。

截至2008年10月底,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0亿元,形成了114.0亿元的浮动净亏损(浮盈49.8亿元,浮亏163.8亿元)。

在境内的合约市值为357.4亿元,形成了1.3亿元的浮动净亏损(浮盈4.5亿元,浮亏5.8亿元);在境外的合约市值为894.6亿元,形成了112.7亿元的浮动净亏损(浮盈45.3亿元,浮亏158.0亿元)。

2.非标准化合约多,交易对手集中,交易风险高。

目前有26家央企是自行在境外从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业务(OTC),且大都与交易对手私下签订的是“一对一”的非标准化合约,交易风险大,透明度不够。

国外运用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的案例

国外运用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的案例

国外运用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的案例国外运用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的案例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开始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来盘活存量资产。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资产,还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率。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国外盘活存量资产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中的金融工具和策略。

1. 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是一种通过购买和运营房地产来获得收入的金融工具。

许多国外投资者通过投资REITs来盘活他们的不动产资产。

美国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将自己的商业不动产打包成一个REITs,让投资者购买REITs份额,从而分享租金收入和资产增值。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还能够有效地盘活存量资产并实现风险分散。

2.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转化为可以交易的证券,并通过发行证券来筹集资金。

一家金融机构将自己持有的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并通过公开发行来融资。

这种做法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快速盘活不良资产,并且能够提供更多投资选择给投资者。

3. 期权和期货交易期权和期货交易是一种利用金融衍生品来盘活资产的有效方式。

投资者可以通过期权和期货合约来进行杠杆交易,以获取更高的回报率。

一家外汇基金可以通过购买远期外汇合约来锁定未来的汇率,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风险,还能够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效率。

4. 多元化投资组合除了上述金融工具之外,国外投资者还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来盘活存量资产。

他们会将资金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外汇等不同资产类别,以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

这种做法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实现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在我看来,国外运用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发。

它告诉我们金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盘活资产。

它提醒我们要对市场变化保持敏感,并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它也表明了金融创新和工具的重要性,对于提高资产的效率和流动性至关重要。

金融衍生品名词解释及案例

金融衍生品名词解释及案例

金融衍生品名词解释与案例一。

分类1. 按照基础工具各类分(1)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股票期货、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2)货币衍生工具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3)信用衍生工具信用互换、信用联结票据2. 按金融衍生工具自身交易的方法与特点分类(1)金融远期合约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远期股票合约(2)金融期货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期货(3)金融期权标准化期权、权证(4)金融互换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股权互换、信用违约互换二。

名词解释与案例1. 远期利率协议(1)解释远期利率协议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交换协议期间内一定名义本金基础上分别以合同利率和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的金融合约。

签订该协议的双方同意,交易将来某个预先确定时间的短期利息支付。

用以锁定利率和对冲风险暴露为目的的衍生工具之一。

其中,远期利率协议的买方支付以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卖方支付以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

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作为一种场外交易工具,远期利率协议的合同条款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二是并不进行资金的实际借贷,尽管名义本金额可能很大,但由于只是对以名义本金计算的利息的差额进行支付,因此实际结算量可能很小;三是在结算日前不必事先支付任何费用,只在结算日发生一次利息差额的支付金融机构使用远期利率协议(FRA)可以对未来期限的利率进行锁定,即对参考利率未来变动进行保值。

功能通过固定将来实际交付的利率而避免了利率变动的风险利率用利差结算,资金流动量小,为银行提供了一种管理利率风险而又无需改变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工具远期利率协议具有简便、灵活、不须支付保证金等优点(2)案例甲公司预期在未来的3个月内将借款100万美金,借款时是为6个月,假定该公司准备以LIBOR获得资金。

目前LIBOR利率为6%,公司希望筹资成本不高于6.5%,为了控制筹资成本,该公司与B客户签署了一份‘远期利率协议’。

金融衍生工具简介,分类和案例

金融衍生工具简介,分类和案例

1 金融工具(英语:Financial instruments)是合约,在金融市场令合约的贷方持有成为资产,而令借方持有成为负债人,例如债券、股票、期权、对冲基金、存款证书等都如是,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9号的定义。

差别只在其合约的具体条款及性质归类,利息的支付期、保本、可换股票、现金流等之不同。

2金融衍生工具,又称“衍生金融资产”,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以基础金融工具为买卖对象,价格也由基础金融工具决定的金融工具)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

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基础的变量则包括资产(商品,股票或债券,银行定期存单),利率,汇率,或者各种指数(股票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以及天气指数)3 比较:衍生工具顾名思意就是由别的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

比如说股票期权,这个期权就是基于股票的工具,期权票面上的那张标的股票的涨跌直接影响这个期权的价值。

同理还有指数期货,就是这个期货合约的价格随指数的涨跌而变化。

衍生工具有:期权,期货,掉期合约,认股证,可转化债券,等等。

衍生工具的种类极多,而且不断有新的被发明和交易,甚至还有基于衍生工具的衍生工具。

非衍生工具相对来说种类较小也固定,比如股票,指数,债券,存款或外汇等,通常都是各种衍生工具的基石。

4 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特征A跨期交易。

衍生工具是为了规避或防范未来价格、利率、汇率等变化风险而创设的合约,合约标的物的实际交割、交收或清算都是都是约定在未来的时间进行。

跨期可以是即期与远期的跨期,也可以是远期与远期的跨期。

B杠杆效应。

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能量,借助不到合约标的物市场价值5%-10%的保证金,或者支付一定比例的权益费而获得一定数量合约标的物在未来时间交易的权限。

无论是保证金还是权益费,与合约标的物价值相比相比都是很小的数目,衍生工具交易相当于以0.5-1折买到商品或金融资产,具有10-20倍的交易放大效应。

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130112300110洪月佳2015-05-04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本文将结合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原因、主要工具、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并结合两个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别为西南航空公司套期保值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能盈利;中航油投资失败这两个案例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

结合案例对金融衍生品的存在意义,及其实质进行阐述。

一、产生原因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利率摆动幅度幅度的增大,使债券和股票市场都经历了几段剧烈动荡的时期。

由于经历的动荡与金融不断的发展,金融机构的管理者更加注重管理风险。

在规避风险的利益驱动下,通过金融创新工具来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

这种工具被称为金融衍生工具,目前已经成为极为有效地风险管理工具。

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并不是一种投机手段,将其作为投机手段那么我们也将看到由于杠杆效应,其需要承担的巨大代价。

稍后我们更加具体的进行分析。

二、主要工具:远期合约、金融期货、期权、互换。

远期合约:指交易双方达成在未来(远期)某一时间进行某种金融交易的协议。

金融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

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

互换合同: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

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

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

三、保值而非投机的体现假定现在为3月份,某农场主6月份有3万斤谷物要收获并出售,同时某粮食公司计划6月份收购3万斤同种谷物,他们都希望3个月后能以今天的价格成交,即双方都不愿冒价格变动风险。

已知:谷物现价0.275元/斤;期货价格0.32元/斤。

远期合约(金融衍生工具第二章)

远期合约(金融衍生工具第二章)

在远期合约交割日,合约的多方必须以交割价格K购买基础资产,而此时基础资产 的市价为ST,这样多方就有了盈亏,多方的盈亏也即为到期时多头远期合约的价值: A(ST-K),A为合约基础资产的交易单位。同样,同一份远期合约的空方盈亏就为 A(K-ST)。上述两个盈亏可正可负,多方的盈(亏)必为空方的亏(盈),两者之 和为0。如下图所示:
第三节 远期外汇协议
远期外汇合约
远 期 外 汇 合 约 , Forward Exchange Contracts,是指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
按约定的远期汇率买卖一定金额的某种外 汇的合约。交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就确 定好将来进行交割的远期汇率,到时不论 汇价如何变化,都应按此汇率交割。在交 割时,名义本金并未交割,而只交割合同 中规定的远期汇率与当时的即期汇率之间 的差额。
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价(二) • 期初现金流:-A
A
• 期末现金流: Aer*(T*t)
Aer(Tt)erˆ(T*T) A e r* (T * t) A e r(T t)e r ˆ(T * T ) 0
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价例子
案例:假设2年期即期利率为10.5%,3年期 即期年利率为11%,请问2年3年远期利率 协议的理论上的合同利率等于多少?
远期汇率
• 远期汇率(Forward Exchange Rate)是指两 种货币在未来某一日期交割的买卖价格。
• 直接标出远期汇率的实际价格。 • 标出远期汇水(差价):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
的差价。
不同标价方式下远期汇率的计算
• 直接标价法: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或远期汇 率=即期汇率-贴水。
• 通过一年即期和一年远期相结合的方式同样放弃了第二年 期间对第一年本利和的处置权,那么第二年的利率则是:

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巴林银行倒闭案分析1、试就本案例的关键节点,作出关于“日经股指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的会计描述。

1. 名词介绍:(1)日经股指期货指数:日经指数,原称为“日本经济新闻社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后改名为“日经平均股价指数”(简称日经指数)。

日经指数因延续时间较长,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为考察日本股票市场股价长期演变及最新变动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标,通常所说的日经指数就是指日经225。

日经225是以成交量最活跃、市场流通性最高的225只股票的股指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于1986年率先推出并获得成功的,而日本国内在两年后才由大阪证券交易所(OSE)推出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

而本案例分析所指的“日经股指期货”就是巴林银行在SIMEX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日经225指数期货。

(2)日本政府债券:日本政府债券是有日本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

1975年后,日本政府债券发行量急剧增加,加上大藏省放松了银行转售国债的限制,是的日本国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债市场。

这也为里森后来在市场上大量交易日本政府债券最终导致巴林银行倒闭提供了基础。

2. 会计描述:(1)起因为了弥补错误账户“88888”中的损失,里森决定采用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想从此交易中专区期权权利金。

同时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里森错过了最佳止损时机。

(2)日经股指期货导致的亏损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本经济在经历了30个月的萧条之后已经开始复苏,他看好日本股市上涨,认为日经指数将稳定上涨并且不会低于19000点以下。

因此,尼克·里森看多日经股指,逐渐买入日经225期货指数,即:借:买入期货—日经225贷:应付期货—日经225然而自1995本神户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

外汇交易案例hkon

外汇交易案例hkon

案例 3
香港某投机商预测3个月后美元汇率下跌,当时市场上美元期汇汇率为1$=7.8HK$,投资者按此汇率卖出10万 $。 3个月后,现汇汇率果然下跌为1$=7.7HK$,则投资者在市场上卖出77万HK$买入10万$,用以履行3个月前卖出10万$期汇交易的合同。 交割后,获得78万HK$,买卖相抵,唾手可得1万HK$投机利润。
3. 补充2004.3至今的汇率数据。以你推测,未来12月里欧元兑美元汇率可能有怎样变化?
思考与讨论
三.经济风险度量案例
一家中国跨国公司D,在本国和加拿大同时开展业务。 以人民币该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计价,在加拿大的销售收入以加元计价。 公司财务部门对下一年度的利润前景进行了预测,预测损益表如下所示。 损益表中各项目的数值是在C$1=RMB¥5.7的汇率基础上得出的。
② 在巴黎市场卖出欧元,买入英镑 115030÷1.6975=67764 £
① 在纽约市场卖出美元,买入欧元 100000×1.1503=115030 €
某日香港外汇市场,美元存款利率10%,日元贷款利率7.5%,日元对美元即期汇率为:1 USD=140 J¥,远期6个月汇率为1 USD=139.40 J¥。 根据上述条件,套利者做套利交易有无可能?若有可能,套利者以1.4亿日元进行套利,利润多少?
分析三种情况
美元对欧元汇率由1 USD=1.2 €上升至 1 USD=1.25 €, 此时该进口商应放弃行使期权, 在市场上按1 USD=1.25 €汇率直接购买120万€,且只需支付120万÷1.25=96万$, 加上期权费1万$,共支出97万$。 这比执行期权支出100万$降低成本3万$。
(3)将105万$按远期汇率兑换成日元 105万$×139.40=14637万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期协议
远期利率协议
例:
一家公司三个月后有100万美元要投资于6个月期的定期存款,该公司担心3个月后的6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可能会低于当前市场利率10%,于是公司与一家银行签定远期利率协议,卖出一份3×9的FRA,在协议中约定三个月后以10%的利率存入6个月期的100万美元定期存款。

情况一:如果3个月后6个月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8%,低于10%的协议利率。

公司的损益为:100万×(10%-8%)×6/12=1万美元,即可以获得1万美元的差额补偿,弥补了实际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下降2%的损失,保证了6个月定期存款10%的收益。

情况二:如果3个月后6个月定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为11%,高于10%的协议利率。

公司的损益为:100万×(10%-11%)×6/12=-0.5万美元,即需要支付0.5万美元的利息差额给远期利率协议的买方,抵消了实际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上升1%带来的额外收益,但也保证了10%的预期收益。

远期利率协议的运用(以套期保值为例)
远期利率协议属于非标准化的衍生金融工具,较少用于投机获利或套利,主要用于套期保值。

例如:美国一家A银行计划在3个月后拆入一笔5000万美元6个月期的资金,目前市场6个月期市场贷款利率为8.30%。

该银行预测美国1992年底正遭受通货膨胀的压力,短期利率可能会上升。

为避免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A银行1993年1月与B银行通过电话成交了一笔3×9的远期利率协议,即A银行向B银行购买了一个8.30%的远期利率协议。

该交易成交3个月后(即1993年4月30日前2个交易日),市场利率上升为8.80%。

现货市场(即期信贷市场)远期市场
现在计划以8.30%借入5000万美元以8.30%买入一份FRA
3个月后实际以8.80%借入5000万美元以8.80%的参考利率结算(市场利率8.80%)
损益:6个月后比计划多支出1250美元获得1197美元收益
交割时的结算金额==((ir-ic) ×A×D/B)/(1+ir×D/B)
==((8.80%-8.30%) ×5000×180/360)/(1+8.8%×180/360)
==1197元
(不计利息再投资的结算金额为1250元)
A银行在三个月的现货市场上的损失为(8.8%—8.3%)5000×180/360==1250元,多支付的利息发生在6个月后,与当前获得的1197美元补偿是等价的。

通过远期利率协议达到了套期保值的目的。

升贴水计算
⏹标价方法。

两种方法:
⏹买价或卖价汇率(Outright Rate)。

即直接标出远期买卖汇率的全部数字。


如东京外汇市场1990年5月7日的汇价为:
⏹即期汇率:$/J¥ 134.20/134.30
⏹1个月期汇汇率$/J¥ 131.80/131.95
⏹3个月期汇汇率$/J¥ 129.80/130.00
⏹表明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因此,美元对日元远期汇率为贴水,并且期限越长,
贴水越多。

⏹点数汇率或换汇汇率(Points Rate或Swap Rate)。

即报出远期汇率和即期汇
率的差价点数,也就是升水点数或贴水点数。

例如1992年德国法兰克福某银行美元与德国马克的即期汇率和1、3、6个月的远期差价:(直接标价,买入价在前,卖出价在后)
⏹US$/DM 买入价卖出价
⏹即期汇率 1.7000 1.7040
⏹1个月100 95
⏹3个月200 195
⏹6个月300 295
⏹例如:三个月期的远期汇率:USD1==DEM 1、7000+0.02==DEM 1.7200 为
升水

远期外汇协议
⏹例如:一家德国公司在三个月后将获得一笔100万美元的款项。

为了避免汇率风险,
公司可以通过远期外汇交易提前三个月来固定美元和马克的汇率水平,也可以通过一笔即期外汇交易和两笔借贷交易达到与之完全相同的效果。

市场条件是即期汇率为1.7300,美元3个月的货币市场利率为5%,马克3个月货币市场利率为4%。

⏹(1)在美元货币市场借入100万美元,期限为3个月。

3个月后到期支付的美元
本息为:100万*(1+5%*3/12)==101.25万美元
⏹(2)在外汇市场上按即期汇率1.7300,将借入的100万美元卖出,获得173万
马克
⏹(3)在马克货币市场将173万马克贷出,期限为3个月。

3个月到期收回的马克
本息为:173万*(1+4%*3/12)==174.73万马克
⏹因此,3个月的远期外汇交易中的远期汇率水平应该是:
174.73/101.25==1.7257
⏹美元发生贴水(马克则升值),因为美元利率高于马克利率。

⏹ 1.7257= 174.73/101.25=100 173.00(1+4% 3/12)/100(1+5% 3/12)⏹
⏹期货套期保值案例:
⏹某铜业公司在98年初根据资料分析,担心铜价会有较大幅度的下跌。

于是该公司
决定按每月4000吨的计划销售量,对其产品--电铜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该公司在期货市场上分别以17450元/吨,17650元/吨,17850元/吨,18050
元/吨,18250元/吨的价格卖出5,6,7,8,9月份期货合约各4000吨。

并且该公司将当时的现货价格为17200元/吨作为其目标销售价。

⏹在进入二季度后,现货铜价果然跌至16500元/吨,该公司按预定的交易策略,从
4月1日起,对应其每周的实际销售销售量对5月份期货合约进行买入平仓。

到4月末的套期保值
⏹交易结果如下:
⏹表二
⏹根据上述结果,盈亏相抵并减去8万元交易手续费后,还盈利37万元。

因此该公
司实际实现的销售价格为17290元/吨。

这一结果表明该公司通过套期保值交易,有效地规避了铜价下跌所产生的经营风险,实现了该公司所希望的目标销售价。

⏹以后各月的交易过程同此,本文不再赘述。

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出在熊市中电
铜生产企业,在现有的投资市场条件下,应该以卖出套期保值为主。

⏹货币互换

⏹某企业从A银行贷款一笔日元,金额为10亿日元,期限5年,利率为固
定利率6.25%。

付息日为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

2003年12月20日提款,2008年12月20日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

企业提款后,将日元换成美元,用于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出口后获得美元收入。

⏹(一)风险提示
⏹从以上情况看,企业这笔日元贷款存在汇率风险。

企业借的是日元,
用的是美元,收到的货款也是美元。

而在偿付利息和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时,企业都需要将美元换成日元。

如果日元升值、美元贬值,那么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美元来换成日元还款,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二)解决方案
⏹企业采取以下货币互换的方式,就可以有效锁定汇率风险。

⏹ 1. 在提款日(2003年12月20日)企业与B银行互换本金。

企业从A
银行提取贷款本金,同时支付给B银行,B银行按约定的汇率支付相应的美元;
⏹ 2. 在付息日(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企业与B银行互换利息。

B银行按日元利率水平向企业支付日元利息,公司将日元利息支付给A银行,同时按约定的美元利率水平向B银行支付美元利息;
⏹ 3. 在到期日(2008年12月20日)企业与B银行再次互换本金。

B银
行向企业支付日元本金,企业将日元本金归还给A银行,同时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向B银行支付相应的美元。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在期初与期末,企业与B银行均按约定的同
一汇率互换本金,且在贷款期内企业只支付美元利息,而收入的日元利息正好用于归还日元贷款利息,从而使企业避免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