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钒的环境污染及生物效应

合集下载

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特征研究

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特征研究

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特征研究钒(Vanadium)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元素,具有广泛的用途和环境效应。

钒存在于地球上的岩石、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因此对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特征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钒的地球化学过程主要包括钒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途径以及其与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

钒存在于地壳中的矿石中,主要以含钒矿物的形式存在,如钒钛磁铁矿、伊利石和锰矿等。

这些矿石通过天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地质过程释放出钒元素,进而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中。

土壤是钒元素存在和转化的重要载体。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可以吸附钒元素,阻止其迁移和衍生。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根系活动也可以改变钒元素的有效性和形态。

此外,土壤的酸碱度、氧化还原条件和环境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钒元素的行为。

水体是另一个重要的钒元素储存库。

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钒,如离子态的V(V)和V(IV)、钒氧化物和有机络合物等。

这些形态的钒在水体中的浓度和分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水体的pH、溶解氧浓度和有机物质的存在等。

大气中的钒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和天然源的排放。

燃煤和工业生产过程中释放的烟尘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钒。

这些钒颗粒物可以通过大气扩散、沉降和湿沉降等过程进入土壤和水体中。

此外,钒也可以通过大气与水体之间的交换作用进入水体。

钒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毒性和污染效应方面。

高浓度的钒元素对生物体具有毒性,可引起生物学、生态学和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钒元素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胞膜、酶和DNA等生物分子,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和细胞损伤,甚至导致癌症等疾病。

总之,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特征研究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领域。

通过加强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钒元素的行为和影响,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的环境发展。

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特征研究

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特征研究

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特征研究钒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在地球化学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虽然在自然界中分布量不高,但它在地壳、大气和水环境中都有出现。

随着工业的发展,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促进了钒元素的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特征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一、钒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1. 分布情况钒是一种矿物元素,常见于橄榄岩、辉绿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岩石中。

在橄榄岩中,钒的分布量特别高,通常占总矿物中的0.2%~0.6%。

此外,钒还分布在铁矿、锰矿、膨润土矿、水泥矿等矿物中。

2. 地球化学循环橄榄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钒来源之一,而钒的循环过程主要取决于橄榄岩的形成和变质作用。

在橄榄岩形成的过程中,富含钒的熔体被释放到地壳上,或者在地幔中形成橄榄石晶体,此时钒就被固定在晶体中。

随着地壳的变质作用和岩石的风化作用,橄榄岩中的钒被释放到水环境或土壤中。

3. 环境影响钒在土壤中的含量与氧化还原电位密切相关,通常呈现出氧化环境中含量更高的趋势。

同时,钒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环境中,可能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健康问题。

二、钒元素的环境特征研究1. 土壤中钒元素含量测定方法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钒元素,因此需要开发一些可靠的测量方法。

传统的测量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样品制备困难、精度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吸附性水凝胶技术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土壤中钒元素的分析。

2. 钒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中的钒元素循环包括植物的吸收、生物转化等过程。

在土壤中,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钒的可溶性更高,这也为植物吸收提供了条件。

植物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完成,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以促进土壤中钒元素的迁移。

3. 钒元素的环境污染钒污染主要来自于钢铁、煤矿等工业活动,当这些工业活动的排放物物进入土壤和水体中,便会对当地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钒的化学性质及其生物效应

钒的化学性质及其生物效应

钒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生物效应1210307417 刘显颖 2012级药学4班摘要:钒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效应,对机体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钒在生理条件下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入手,一一阐述钒化合物所表现的生理作用及其药用前景,并对钒化合物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钒;化学性质;生物效应前言:1978年,钒酸根对ATP酶的抑制作用被发现,引发人们开展研究钒酸根抑制或促进磷酸根代谢酶的作用的研究。

1980年钒酸盐具类胰岛素作用被揭示,开创钒的激素样效应的研究新领域。

这两个生物特性的发现,促使科学工作者们把研究目光放在钒化合物上。

一方面不断深入认识钒的生物效应的化学机理;另一方面,陆续发现钒化合物的其它药用价值:抗癌作用、抗炎作用、杀精子作用等。

尤其是近年来发现,在药理生理浓度下,钒化合物可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试剂。

而以上的研究必须基于钒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因而这一方面正成为科学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领域。

一、钒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2](一)钒的氧化还原性钒N层上有2个价电子,M层上有3个价电子,存在的氧化态有-3,-1,0,+1,+2,+3,+4,+5等,其中在标准生理条件(pH3-7,、有氧、水溶液、室温)下只有+3,+4和+5价态可能存在,+4和+5价态是主要存在形式。

自然界常见的钒化合物有V2O5、V2O3、NH4VO3和VCl3等。

生理条件下钒主要以氧钒阳离子VO2+和含氧酸根VO43-等形式存在。

VO43-/VO2+电对是单电子氧化还原体系,可推动自由基的形成。

VO2+在中性介质中通过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O2-和V(Ⅴ),并参与类似Fe2+的Fenton反应,与H2O2反应产生·OH。

VO2+ + H2O2→ VO+2 + ·OH + H+ (1)VO2+ + O22- + H2O → VO2+ + OH- + ·OH (2)继而·OH 触发自由基转化级联反应:·OH + H2O2→ H2O + HO2· (3)·O2- + H2O2→ O2 + OH- + ·OH (4)VO2+ + ·O2- + H2O → VO2+ + H2O2 (5)而且V( Ⅳ)通过类Fenton 反应催化上面反应( 4),产生·OH。

钒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新知识】

钒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新知识】

钒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文章导读\n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居住在有大型工厂附近的朋友们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虑,那就是工厂中生产出来的一些产品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 特别是一些钒钛生产基地,生产出来的三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等等都是一些剧毒类物品. 因此钒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针对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 \n钒的生物学及毒理学研究始于1876年,并在20世纪的70、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

研究发现,钒的化学性质是决定钒生物效应的基础。

钒化合物毒性及生命效应的大小除同钒的总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受钒的化合特性及赋存形态的影响。

金属钒的毒性很低,但其化合物对动植物体有中等毒性,且毒性随钒化合态升高而增大,五价钒的毒性最大;VO2+为生物无效,而VO3-却容易被吸收。

可见,不同的化学存在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生物效应。

在环境体系中,钒可以以(-1)~(+5)的氧化态存在并通常形成许多的聚合物。

在组织外流体和细胞内,钒的主要形式分别为钒酸盐 (VO3- V5+)和钒氧阳离子(VO2+V4+),钒酸盐进入细胞后,被谷胱甘肽(C10H17O6N3S)及其它物质还原成钒氧阳离子,并同蛋白质、磷酸盐、柠檬酸、乳酸等配位体结合而稳定存在。

不管是钒酸盐还是钒氧阳离子,在适量时均对动物体的生理机能起促进作用,如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工作;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造血功能;影响组织中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氧化和合成,呈现出类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促进钾的吸收;降低甘油三酯的水解作用和蛋白质的降解等。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很好地揭示了钒对人体的危害,在此我衷心希望广大朋友们能够认真阅读上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针对这些危害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当然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当我们在选择住家或者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远离那些大型的工厂生产基地,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身体得到健康.。

钒元素在生命体系中的形态及其生物功能研究最新进展

钒元素在生命体系中的形态及其生物功能研究最新进展

钒元素在生命体系中的形态及其生物功能研究最新进展彭文泉2014301040231摘要:钒是一种微量元素,自从2 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就把钒看作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虽然发现较晚,但是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对钒的分布,存在形式,生理学作用等方面对钒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介绍。

一、钒的性质钒(V)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B族。

钒的原子序数为23,相对原子量为50.9414,化合价有+5、+4、+3、+2,可以阳离子状态存在,也可以阴离子状态存在,最稳定的是五价钒的化合物。

钒属于高熔点金属,熔点1900±25℃,沸点为3000℃。

金属钒呈银白色,很软,可塑,可于冷状锻制成薄片并拉成丝,容易磨光和擦亮。

当含有氧、氮或氢时则变得脆、硬。

是电的不良导体,在室温条件下,金属钒在空气中是最稳定的,当加热至高温,易于在空气中燃烧,但致密的金属钒在300℃以下不会被氧化,高于660℃时则很快氧化。

金属钒不溶于水、碱溶液、稀硫酸及盐酸,但溶于硝酸和王水,浓硫酸和氢氟酸仅在加热时才与钒发生作用。

熔融的碱、碳酸钾、硝酸钾可与钒作用生成钒酸盐。

钒与氧反应有从+2~+5价的各种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V2O5(红褐色粉末状物),在650~675℃熔化,熔化后呈红色。

V2O5具有酸性,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通常饱和的水溶液只含0.4% V2O5。

钒还具有增强合金的强度,降低热膨胀系数的特点。

二、钒的分布和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钒在土壤,淡水与海洋,生物体内都有微量的分布。

地壳中钒的平均含量为110~150mg/kg,比Cu,Zn,Co的含量要高得多。

在海水中,钒的含量为5mg/kg。

谷物中的含量一般为0~1.8mg/kg。

人体组织中钒的质量浓度比其他动物组织的含量要低很多,为17~43μg/kg。

钒在人体内的存在时间也较短,据估算人的日摄入量为20mg。

通常满足人体对微量钒的需求,因此很少发现因缺钒而导致人体不适的例子。

钒的毒性研究

钒的毒性研究

钒的毒性研究一、钒污染的来源钒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微量元素,其含量约占地壳构成的0.02%,环境中钒污染主要来自石油、化工、炼钢、钒矿开采等领域,含钒合金的生产,玻璃和陶瓷制造,纺织、电子、颜料、印染、油漆、皮革、国防等工业生产过程,一般由废气排出污染大气,经扩散后可沉降,进而污染水源、农作物和牧草等。

此外,煤和石油的燃烧,也可在废气、灰渣、烟尘中排出钒,成为居民区最重要的钒污染源。

二、钒的理化性质钒,英文名称:Vanadium,银白色金属,元素符号是V,在元素周期表中属VB族,原子序数23,原子量50.9414,属于过渡金属。

钒的熔点很高(1890℃),沸点为3380℃,密度为6.110 g/cm³。

与铌(Nb)、钽(Ta)、钨(W)、钼(Mo)并称为难熔金属。

有延展性,质坚硬,无磁性。

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可溶于氢氟酸、硝酸和王水。

不易腐蚀,在碱、硫酸和盐酸中也相当稳定。

钒常以钒铁、钒化合物和金属钒的形式广泛应用于冶金、宇航、化工和电池等行业。

自然界中,钒很少形成独立的矿物,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磷酸盐岩、含铀砂岩和粉砂岩中,此外还有大量的钒赋存于铝土矿和含碳物质中(如石油、煤)。

三、钒的代谢钒无论是以阳离子或阴离子形态出现时都具有明显的毒性。

作用规律与一般毒物相似,随化合价的增高其毒性增大,以五价态钒的毒性最大。

然而,钒又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据Schroeder 估计,人体内约有1,380微克的钒存在于血清之中。

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机体生长发育,促进骨骼及牙齿生长,促进造血功能,增加身体免疫力等有重要作用。

适量的钒,还能降低血糖、血压、血脂,增加心肌收缩力,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目前研究者们最为关注的是其降糖功能,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钒不仅具有胰岛素作用,还可保护胰岛细胞,降低体内血糖。

钒的吸收、转运、分布和排出钒进人体内的途径有两种:其一是饮食摄人。

动物的胃肠道对钒的吸收程度,与钒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化学性质有关。

攀枝花公园土壤中钒的提取效果比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攀枝花公园土壤中钒的提取效果比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攀枝花公园土壤中钒的提取效果比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1 引言钒是一种在地壳中分布广泛、通常以相对难溶性的矿物和有机金属复合体形式存在的金属元素。

矿业活动释放的高含量钒等重金属进入土壤后, 经过物理、化学的一系列变化,可以经由植物等的吸收进入食物链循环,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钒污染的危害及其潜在健康风险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钒及其主要化合物的健康标准[1,2]。

我国的钒钛资源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地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开采已逾三十年,矿业活动导致的钒污染问题日益突出[3,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剂对攀枝花公园土壤中钒的提取效果,评价了土壤中钒的潜在的生态危害,为合理预防公园土壤钒污染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区概况攀枝花公园位于攀枝花市中区炳草岗,是集日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公共场所,是攀枝花市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园内设有植物观赏区、儿童游乐区、科普区(盆景区、花卉展区、苏铁区等),还有占地约80 亩位于公园西侧的动物观赏区以及大面积的花卉苗木生产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攀枝花公园的日均客流量为数百人,高峰期达到2 万人,其中青少年和儿童占据的比例较大,如果公园内土壤受到污染,对少年儿童的潜在危害较大,值得关注。

2.2 样品采集与处理系统采集了攀枝花公园的土壤样品23 件,采样主要沿公园内人行路按不规则网格采样,取样位置见。

样品距道路一般为2~3 米,采样时剔除砾石、植物碎片等杂物,用聚乙烯塑料袋装存。

所采集的样品在实验室内自然风干,磨细过筛保存待测。

2.3 样品的分析测试采样一步提取方法提取土壤中可溶态和交换态的钒。

实验中土液比为1:5、分别用pH值为2 的HCl 溶液、浓度为0.1 M 的NaNO3 溶液、浓度为0.05 M 的EDTA 溶液以及浓度为0.11 M 的HOAc 溶液,采用各提取剂提取的时间为4h,间歇式振动,然后离心提取上清液待测。

提取的钒和土壤总钒的测定采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仪器的检出限为0.005 mg/kg。

微量元素钒的环境污染及生物效应

微量元素钒的环境污染及生物效应

微量元素钒的环境污染及生物效应曾英1倪师军张成江(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摘要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生物活性。

钒生物效应的多样性除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多样性外,还要受它所介入的环境生态体系复杂性的影响。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钒的环境污染及生物效应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关键词微量元素钒污染生物效应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effect of microelement vanadium Zeng Ying, Ni Shijun, Zhang Chengjang.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nd Bio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es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element and human health increased. Vanadium is an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for animal and man, and makes varied biological effects. The diversity biological effects of vanadium depend on the diversity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lso influenced by the complex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of vanadium in environment and biological effect of vanadium were summarized.Keywords:Microelement Vanadium pollution Biological effect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元素钒的环境污染及生物效应曾英1倪师军张成江(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摘要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生物活性。

钒生物效应的多样性除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多样性外,还要受它所介入的环境生态体系复杂性的影响。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钒的环境污染及生物效应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关键词微量元素钒污染生物效应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effect of microelement vanadium Zeng Ying, Ni Shijun, Zhang Chengjang.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nd Bio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es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element and human health increased. Vanadium is an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for animal and man, and makes varied biological effects. The diversity biological effects of vanadium depend on the diversity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lso influenced by the complex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of vanadium in environment and biological effect of vanadium were summarized.Keywords:Microelement Vanadium pollution Biological effect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自然界环境条件影响,地表元素发生迁移,在一些地区分散流失,在另一些地区又沉积积累,使一些生命元素在地表分布不均匀。

生物地球化学营养链中生命元素的这种异常(不足或过剩),可以引起植物、动物乃至人类的地方病。

钒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元素之一,其化学性质呈现出多样性,如存在的价态可从(-1)~(+5)价;可同氨基酸、草酸、柠檬酸、EDTA、磷酸根离子、羟基等多种配体形成聚合物[1,2]。

正是钒化学性质的多样性导致了其生物效应的多样性。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钒在动物和人体中毒性作用的认识,钒的地球化学循环、健康效应以及毒理学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3],并在钒的环境污染、生物毒理与毒性、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着重对钒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及在动植物体和人体内的生物效应做一介绍。

1 钒的环境污染元素钒的化学迁移性很强,可以在矿物、水、大气、土壤及生物体所构成的环境圈内1第一作者:曾英, 女, 1968年出生,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化工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迁移。

目前研究认为环境中钒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4~7]:①天然岩石的风化;②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③钒钛磁铁矿等含钒矿物的开采、冶炼。

在表生带中,内生的含钒矿物遭受风化作用后,其中V3+很容易被氧化转变为含V5+的(VO43-)络阴离子,由此所形成的钒酸盐是一种可溶性盐类,可以在酸碱性变化很大的溶液中迁移,从而进入生态循环系统。

钒是煤、重油和石油等燃料中的主要微量元素之一。

这些燃料的燃烧是环境中钒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4],世界各地的煤含钒量平均为19 ppm,原油为6~114 ppm,矿物燃料燃烧进入大气中的钒估计为29000 t,每年由自然界进入大气中的钒约为37000 t,其中来自岩石及土壤尘灰的约为27000 t,来自火山飞灰的约为10000 t。

在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过程中,煤中的钒以易挥发的有机钒或含钒化合物的颗粒形式进入大气,在高温下,它可参与各种各样的反应形成钒氧化物、钒氯化物或钒的磷酸盐等各种化合物,随着温度的降低,钒又进入颗粒相。

颗粒大小的分布取决于温度范围及系统中的共存粒子[8~10]。

对发电厂排出的颗粒进行分析发现,颗粒大小介于0.01~1.0 um的钒占钒总量的88%(质量百分数)[11],且大气颗粒物中的钒主要是以可溶于水的五氧化物、三氧化物及钒酸铵的形式存在[6],可溶于大气中的水而进入生态循环。

在主要以煤为燃料、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煤、重油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是造成钒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近年来由于火力发电、石油冶炼等工业的发展,由此所产生的钒污染更为严重[12]。

钒的冶炼和钒合金的冶炼,也是环境中钒污染的重要来源。

钒钛磁铁矿等含钒矿物的开采、粉碎、烧结、炼钢等一系列工艺过程中均有钒排入环境。

通常在钒的冶炼过程中会有30%左右的冶炼钒排入环境导致污染。

例如四川的攀枝花市,在1973~1978年期间,排入金沙江的五氧化二钒约为2150 t/a,排入大气中约为2160 t/a,堆放的废钒渣约为10760 t/a。

冶炼厂周围的土壤含钒量为对照样的16.5倍,植物为对照样的6.6倍[13]。

Hope[14]认为空气中53%的钒都是由钒矿石冶炼和开采等工业活动排入的。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扩涨,目前环境中钒的浓度仍在不断增加。

进入环境介质中的钒,可通过降雨作用、土壤吸附作用、植物根系作用及食物链而进入生物体和人体,从而对生物体和人类正常的生理活性产生影响。

2 钒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物效应钒的生物学及毒理学研究始于1876年[15],并在20世纪的70、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

研究发现[16],钒的化学性质是决定钒生物效应的基础。

钒化合物毒性及生命效应的大小除同钒的总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受钒的化合特性及赋存形态的影响。

金属钒的毒性很低,但其化合物对动植物体有中等毒性,且毒性随钒化合态升高而增大,五价钒的毒性最大[17];VO2+为生物无效,而VO3-却容易被吸收[18]。

可见,不同的化学存在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生物效应。

在环境体系中,钒可以以(-1)~(+5)的氧化态存在并通常形成许多的聚合物[9,10]。

在组织外流体和细胞内,钒的主要形式分别为钒酸盐(VO3-, V5+)和钒氧阳离子(VO2+,V4+),钒酸盐进入细胞后,被谷胱甘肽(C10H17O6N3S)及其它物质还原成钒氧阳离子,并同蛋白质、磷酸盐、柠檬酸、乳酸等配位体结合而稳定存在[10]。

不管是钒酸盐还是钒氧阳离子,在适量时均对动物体的生理机能起促进作用,如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工作;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造血功能[4,19~21];影响组织中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氧化和合成[22~24],呈现出类胰岛素的作用[25,26];促进蛋白酪氨酸磷酸化[27];促进钾的吸收[23];降低甘油三酯的水解作用[28,29]和蛋白质的降解[30]等。

由于近年来钒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钒生物效应的研究主要还是聚焦于钒的毒理学方面。

哺乳动物的肺、肝等器官对钒有明显的累积作用[31,32],如美国Alaskan鲸(Cetaceans)肝脏中钒的浓度从0.1ug/g升高到1ug/g,发生了明显的生物累积,累积浓度与动物的年龄和体形大小呈正相关关系[31]。

这个结果在老鼠的肾脏素性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33]。

钒的累积对动物具有中~高等毒性,可引起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肠胃系统、造血系统的损害及新陈代谢的改变[4,19~21,34],降低对食物的摄入、引起腹泻并使体重减轻[35];改变新陈代谢及生化机能[36];抑制繁殖能力和生长发育[11];降低动物的抗外界压力、毒素及致癌物的能力[37];甚至致死。

如鼠的毒性实验表明,鼠对钒的中毒浓度为0.25 mg/L,致死浓度为6 mg/L[38]。

在70年代早期,钒被认定为鸡和老鼠等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39,40]的同时, 也引发了钒是否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的思考。

Nielsen[41]认为钒是高等动物及人体的必需元素,但此时对高含量钒(1或2 ug/g)可能产生的影响仍然未知,所以仍然认为有关人类对钒的必需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钒共约25 mg,血液钒含量甚微,约为0.00078 mol/L。

钒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每日饮食摄入,这也是其他许多微量必须元素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由饮食摄入的钒为10~20 ug/d[42],人及动物体最多需要的钒约为20 ug/d[43],但有报道称[44]美国由饮食撮入的钒已达到10~60 ug/d。

二是环境中的钒经皮肤吸收和肺吸收进入人体,这种途径在其他大多数必需元素中是较少见的。

进入人体内的钒主要是在胃、肾、肝和肺中累积[3,45,46],也能在脂肪和血浆类脂类中贮存[3]。

此时尽管对钒的生物化学效应和功能有重要的认识[9,47,48],但对钒的新陈代谢过程仍缺乏了解,并且缺少数据来说明[3]。

为此,Sabbioni[49]等采用RNAA法对人体血液、血清和尿中钒的浓度进行了测量,认为血液、血清中钒的含量约为1 nmol/L,而尿液中钒的含量约为10 nmol/L,且钒含量的多少同性别没有关系。

但同时也认为由于尚缺少适当的文献参考值,所以以上的数据仅为试验条件下的正常值。

研究同时也表明[40,50,51],当元素钒在人体内的累积达一定浓度时,将对人体产生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