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总结

尊敬的孙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

三年的高考教学历程,我想大家一定积累很多经验,发现很多问题,一定都有很多话要说。最了解大家的还是与我们一起感受高考,奋斗在高考一线,一同经受洗礼的孙老师,因此今天我要在这里感谢孙老师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探究的平台,很高兴与大家共同商榷高三教学和高考。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高考已经来临,回忆我们走过的路,大家一定感同身受艰辛、纠结,快乐、成长,伴随着高三学子的高考步伐,我们也一路成长。现在把我们旅顺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的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望在座的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研究考纲,深入理解课标,准确把握高考

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怎么考教学就怎么教,这已经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高考的动向就是高三教学的方向。而高考的依据是考纲,“遵循考纲,不拘泥于考纲”是高考试题命题的原则,因此研究考纲就是研究高考,就是研究教学。课标是考纲的细化和具体化,是连接考纲和教材的桥梁,是准确驾驭教材的灵魂,基于上述对于考纲和课标的认识,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考纲和课标是我们准确把握高考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重要措施是:

1、在每节新授课之前,都要出示课标并解读课标,使学生懂得课标中知道、了解、说出、分析、简述、概述、认识的具体含义,在学习中明确知识目标,并把握教材知识重难点,是学习事半功倍。

2、一轮复习时重复对课标的解读,对课标进行再认识和强化,同时将09年旧考纲交代给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认识考纲和课标的关系,是一轮复习紧紧围绕考纲和课标这一个核心,从而不能失去教学方向,准确把握高考。等到新考纲下来时在于旧考纲比照,新增内容便一目了然。这样做省时高效。

3、研究考试说明。它与考试大纲的关系是:考纲是全国性的,说明是地方性的,考纲更具宏观普遍性质,没有具体到知识点或考点,而考试说明则包含了考试性质、形式、范围、结构、能力、样题,具体到考点上。识读考试说明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能力、内容的变化中看怎样的命题意图、教育思想。以便于我们复习教学中以及练习中都能具体0贯彻这些思想。同时还必须强调的是大多数人关注说明中增减的知识点,很少去认真领会其精神内涵,实际上我们发现,了解增减是必要的领会精神个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说明体现的导向作用更容易把握。

4、研究高考是我们高三教师一个永恒的话题。上面我们讲到要研究课标考纲考试说明,而研究结果是要落实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我们是怎样做的呢?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高考试

卷,08、09、10年辽宁和海南高考试卷,也看全国一卷和二卷。从中看高考的定数,如必有一道文史常识和史料相关试题,为我们教学中培养是学素养提供依据,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还有10年高考题35题就是在09年高考题35题上的继续延伸,我们刚刚考完的市二模中31题就很好的贯彻了这一思想,是在10年高考试题31题的基础上来完成的,有极强的模拟性。因此研究高考还要依据考题深入理解考纲和考试说明,为我们教学服务。准确把握高考。

二、研究主体,了解学情,牢牢抓住学生

我们教育对象是教学的主体,要想抓住高考必须抓住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情。

1、受地区考试影响,大连地区初中生尤其是农村和偏僻区县学生更多关注书本知识和初升高考试内容,因此他们的历史知识基础非常薄弱,到了高中之后,高一没有文理分班,因此历史学习不确定因素很多,再加上我们学校在高一是重理轻文,不准文科辅导答疑,不准给课后作业等限制,致使学生对文科学习极其不重视,而高一所学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却是高考每年的重点。

2、受现行考试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缺乏思考的习惯,自主能力弱,习惯于老师绷着看着,思维能力基础薄弱,这与高考是相悖的,因此高中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任务很重,很多时候必须从头开始。

据此:我们的措施是:①转变观念想学神灌输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思维性要求的差异,尤其是灌输高考的要求,这里又单纯的说教,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思维能力培养时切身体会感悟,力求逐步转变学生的观念,为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和形成学科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②通过分层设计问题,分层提问方式,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状况,依据个体学生情况予以整体引导,剖析学生的问题所在和原因所在,使这一层面对学生整体收益。③通过课前小考和批改,有针对性的发现学生知识和思维问题,对普遍性问题要在课堂上进行强调和纠正对个别问题个别解决。④最后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全批全改,一般来说我们做不到每道题都批都改,我们就实行分期分批的办法,在一段时间里专门批选择题,集中发现选择题当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上集中解决,下一段时间我们批主观题,主要是利用大型考试尤其是模拟考试和学校主持的周测,进行指导,因为这些考试中的主观题都是精心选择和水平较高的更具典型性,学生所犯问题也带有典型性,因此指导也具实效性,针对性,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针对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中下生知识和思维不完整的特点,我们精心为学生准备了学案,学案中为学生准备了知识结构,思维问题设计,和重点分析深化的情景材料,防止学生出现记录不全,和材料理解不跟趟,复习时找不到出处理解不深刻等,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我们就能基本上从思想到课堂以及课后掌握学生的状况,使学生能跟朱老师的步伐。教师也能在这些具体的工作中抓住学生。

三、确定复习策略,贯彻落实考纲课标,培养思维能力

1、预则立不预则废。

根据对高三教学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系统、详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统筹安排整个一年的教学任务、内容。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和详细的教学计划。一个学年、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星期的教学都要有一个计划,都要事先有个统筹安排。当然

计划制订以后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使之更完整,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调整。

2、确定三轮复习策略:研究近年来的历史高考就不难发现,选拔性的高考非常注重检测学生的阅读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然而“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提高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处处设防”、“全线出击”,而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破。高三阶段,历史教师一般分三个轮次进行教学,本人以为能力培养应与之配套同步,根据学科能力自身的层次性,并结合每一轮教学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方可起到强化巩固和循序渐进之功效。其具体实施应根据教学阶段之特点与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按课本章节体例对教材内容展开全面梳理,抓实基本环节,夯实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概括、史论结合阐释历史之能力。

第一轮教学旨在以单元为单位,从单元整体出发,帮助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认识,把握每一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起因、经过、内容、结果、影响、意义、局限、教训、特点、成败之因等,并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要求全面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使教材知识结构化、体系化。这种复习策略还是在孙老师的具体帮助下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实践证明这种复习方法实用高效,有利于从单元整体宏观把握,升华到单元高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基础知识点前提条件下高度概括,深入分析能力。做到适度拓展有宽度。深入分析有深度,单元整体概括有高度。为二轮复习奠定基础。如必修1第一单元复习,在新授课基础上,以单元为单位整体推进,抓住一条主干主线: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早期古代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二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战国到明清时期。然后以夏商周时期和战国到明清两个阶段把握时间、历程、剖析特点和整体原因概括和评价,在概括原因是注重向学生交待学习方法,即从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最后归纳历史发展的趋势规律:夏商周阶段学生自然归纳出这一阶段政治制度的总体趋势是国君权力趋于集中,具备专制色彩;战国到明清时期则是围绕两大矛盾发展的趋势即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与之相照应的是经济领域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封建小农经济不断演进发展,思想领域儒家思想不断演进发展,伴随制度的腐朽,经济的落后和思想文化专制也就顺理成章。

在整体推进的同时,不能忘记一轮复习宗旨既:夯实基础。因此要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提问和查漏补缺,要求课后必须重复记忆教材,切忌浮躁;以基础为主,脚踏实地,切忌死记硬背;注重能力提高,切忌答非所问,做到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第二步:按知识专题体例,打破教材结构梳理专题知识结构,宏观把握整体知识线索,在单元高度基础上,上升到单元高度,归纳阶段特征,并渗透史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