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旅游要“六位一体”

合集下载

京津冀好玩的旅游景点

京津冀好玩的旅游景点

京津冀好玩的旅游景点京津冀是指中国的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这三个地方,距离很近,交通方便,有许多好玩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一去的景点:1.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有漫长的长廊、优美的湖泊和精美的宫殿,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2.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中心,是天津最有名的商业街之一。

这里保存着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风格,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天津小吃和购买到传统的手工艺品。

3.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郊区,是中国最著名的长城之一。

长城修建于明代,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军事价值。

登上长城,可以俯瞰美丽的山景和壮观的建筑。

4. 崇礼滑雪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是中国最大的滑雪胜地之一。

这里有多个滑雪场,设施完善,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滑雪爱好者。

还可以在周边的温泉度假村放松身心。

5. 冬奥会主场馆:位于张家口市,是2022年冬奥会的主要比赛场馆。

游客可以参观奥林匹克滑雪中心、国家速滑馆等先进的建筑,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

6.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

这里有山、水、建筑相结合的美景,可以感受到皇家享受和宫廷文化。

7. 盘山风景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是一个集山水、湖泊和古建筑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古老的庙宇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8. 钓鱼台国宾馆: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场所之一。

游客可以参观宫殿式建筑、美丽的花园和历史文物,了解中国外交的历史和发展。

9. 扶余雪乡:位于吉林省扶余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雪乡,也是极具特色的冰雪旅游胜地。

这里有绵延的雪景、民俗风情和各种雪上活动,如雪车、滑雪等。

10. 北戴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之一。

这里有美丽的海滩、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海鲜,是夏季度假的理想选择。

以上只是京津冀地区一小部分好玩的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去的地方,如北京故宫、天津大悦城、保定野三坡、沧州铁佛寺等。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廊政发〔2017〕65号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廊政发〔2017〕65号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正文:----------------------------------------------------------------------------------------------------------------------------------------------------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廊政发〔2017〕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和《廊坊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将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京津冀休闲目的地”总体定位,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依托旅发大会平台,大力推进旅游综合改革,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旅游综合营销,构建“全景打造、全时供给、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廊坊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其中,过夜游客占游客总量60%以上;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5万;休闲度假产品在整个旅游产品结构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游客人均消费额度比2015年增长3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全市年度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0%以上,实现旅游效应最大化。

二、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根据《廊坊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突破点、贯穿线、整合面”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将廊坊旅游空间格局优化为“一核两带八廊八坊”,构建起由景观“廊”串联产业“坊”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发展概括和现状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发展概括和现状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发展概括和
现状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是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以红色旅游资源为特色的旅游发展区域。

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共产成立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的发展概括如下:
1.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京津冀地区有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如毛主席纪念堂、八一飞行表演队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这些景点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文化。

2. 多样化的红色旅游主题: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通过不同的红色旅游主题来吸引游客,如革命历史教育主题、红色文化体验主题、红色战斗纪念主题等,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3. 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结合: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注重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相结合,通过建设红色旅游景点、开展红色教育体验活动等方式,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红色旅游也为区域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目前,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来此参观游览。

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力度,提升了旅游
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然而,与一些其他旅游目的地相比,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在宣传推广和旅游接待能力上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文化品质,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推动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周边旅游景点

京津冀周边旅游景点

京津冀周边旅游景点
1. 龙门石窟:位于河北省的洛阳市,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有千余座精美的佛像石窟。

2.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市,是清代皇家园林,以其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精美的建筑闻名。

3. 北戴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重要的海滨度假胜地,拥有优美的海滩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4.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的著名古代边关,是明长城的起点,也是中国最有名的关口之一。

5. 石家庄草莓节:石家庄市每年都会举办草莓节,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草莓,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

6. 北京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防线之一。

7.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8. 天津意式风情区:位于天津市中心,有着浓厚的欧洲风情,是欧洲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体。

9. 青龙山:位于河北秦皇岛市,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古庙文化。

10.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家园林,被誉为“东方花园”,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京津冀旅游区》课件

《京津冀旅游区》课件

05
京津冀旅游区美食 与购物
北京美食
01
北京烤鸭
烤鸭是北京最有名的特色菜之一 ,以其皮脆肉嫩、色泽红亮而著 称。
02
03
老北京炸酱面
糖火烧
炸酱面是北京的传统面食,以特 制的黄酱和猪肉丁为主要调料, 味道鲜美。
糖火烧是北京的传统小吃,以红 糖和芝麻酱为主要调料,口感香 甜。
天津美食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最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以其 皮薄馅大、口感鲜美而著称。
香甜。
沧州烧饼
03
沧州烧饼是河北的传统小吃,以面粉和芝麻为主要原料,口感
香脆。
特色商品与购物地点
北京特产
老北京特色手工艺品、玉器、景泰蓝等。推荐购物地点: 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等。
01
天津特产
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 等。推荐购物地点:南市食品街、古文 化街等。0203Fra bibliotek河北特产
承德杏仁酥、唐山麻糖、沧州烧饼等 。推荐购物地点:石家庄市中华北大 街、保定市莲池区等。
VS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对旅游活动可能对环 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采取有效 措施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应倡导 绿色旅游,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6
京津冀旅游区未来 发展与展望
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
旅游发展规划
制定京津冀旅游区的发展目标、战略和重点,明确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市场和竞争态势,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规划 方案。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京津冀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方面。
旅游合作与创新
区域合作

《2024年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长期以来,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性和不均衡性。

为了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本文将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二、京津冀旅游资源发展现状1. 旅游资源丰富:京津冀地区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历史文化遗址,以及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等自然风光。

2.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3. 区域合作逐渐加强:为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京津冀三地政府加强了合作,共同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三、京津冀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1. 资源分散:虽然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2. 交通不便:部分景点之间的交通不够便利,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3. 旅游产品同质化:部分地区的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4. 区域合作不够深入:虽然三地政府加强了合作,但仍需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四、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1. 整合资源,规划先行: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发展定位和优势,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景点之间的交通便利性,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3. 深化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合作,推进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格局。

4. 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京津冀地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京~津~冀旅游区

京~津~冀旅游区
京津冀旅游区的总体概括
京,津,冀旅游区是指由北京市~天津市
和河北省组成的旅游地区,包括华北平原 的中北部和西部太行山地,背部冀北山地 一部分。其中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历史 悠久,景色壮丽,建筑雄伟,古迹众多, 是被本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我 国接待游客最多的城市。
一,京津冀旅游区的地形
北京市

1、北京的历史沿革 2. 北京的古都建设与名胜 3、北京理位置 2、历史 3、自然环境 4、国家政策
秦皇岛旅游区

1、地理位置优越(尤其是沿海位置 不冻港) 2、气候 3、历史
北戴河
承德旅游区
1、自然环境 (突出其冬暖夏凉)
2、 历史 3、建筑风格 4、外八庙的营造
清东陵和清西陵
谢谢观赏

1.历史较为悠久 是古代著名的都市所在地 2.本区自然资源丰富 兼山海之利 有发展多种经济 的条件 如渔业 农业 采矿业 等 3.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和棉花生产 基地 4.工业基础 雄厚 有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 为工业发展提供必 要的物质准备 5.政策影响 继长三角 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圈-----环渤海都 市圈 对本地的旅游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6.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以及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 大大 方便了广大游客的出行 为本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中北部,山地由北 西 和西面包围着平原 东面濒临渤海湾 地形上分属于冀北山地 太行山地 和华北 平原三个地形单元。 冀北山地包括燕山山脉和辽西一带山地 他横亘于华北平原 北部 西接太行山 是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度的地段 它 由山地和山间盆地组成 总称燕山 还把平均在1000米左右。 西部的太行山地 从晋豫交界处向东北延伸 绵延在山西和河 北二省交界上 长达500公里山地走向大致是东北-西南走向 平均海拔1000-1500米. 处于冀北山地和太行山东南的平原 即华北平原 它是燕山远动构成的陷落地带 后来地壳逐渐回 升 山地抬升 平原则相对下降

全国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典型案例:“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驱动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变革

〃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驱动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变革(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基本情况“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是北京市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管效能,提出的整体政府监管模式。

“6”即实施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分级分类监管、协同监管、科技监管、共治监管等六项基本制度。

“4”是指在涉及多部门监管的领域,建立一个场景由一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统筹、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包括“一业一册”即针对一个场景制定综合监管合规手册;“一业一单”即针对一个场景制定执行统一检查单;“一业一查”即对同一类市场主体统筹开展检查;“一业一评”即针对每个场景中市场主体开展“风险+信用”综合评价。

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率先在旅游领域实施“6+4”一体化综合监管试点改革,将星级饭店(373家)、旅行社(3230家)、等级景区(219家)、在线旅游平台等业态纳入改革范围,旅游行业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二、主要成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实施“6+4”一体化综合监管,已探索建立了“六个手段”的监管新机制,即以内容监管为红线手段、以“双随机”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手段、以现场安全生产监管为底线手段、以“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为基础手段,以鼓励创新和规范监管为创新手段,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线上线下、全链条全领域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实现了文化和旅游行业监管“无处不在、有事管住、无事不扰二三、主要做法为推进“6+4”一体化综合监管措施落地落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健全组织架构,明确时间任务,梳理出24项工作措施,确定昌平区为旅游领域改革试点区,同时细化了6项基本监管制度和4项协同监管机制。

(一)建立旅游市场6项基本监管制度一是建立风险监管制度。

制定风险监管工作制度(暂行),结合行业实际,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服务风险三个维度,建立星级饭店、旅行社、等级景区、在线旅游平台等业态的风险评价指标模型。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旅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旅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文旅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需求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主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旅体验产业培育成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

一、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一轴、两核、四带、四区、八组团”旅游空间。

延伸拓展西长安街中轴线,以109国道新线为“发展轴”,拓展京冀产业联系,形成核心带动效应,推进门头沟新城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斋堂镇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两核”建设,打造京西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高地。

加快建设沿永定河展开的西山永定河文化旅游带、以古商道为串联的古道文化旅游带、门头沟城区至斋堂镇的门斋铁路列车观光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四带”。

聚焦打造以斋堂镇为核心的古村古道文化休闲名区,协同打造北部高端民俗文旅区、南部煤业矿业文旅区与西部生态山水旅游区“四区”。

升级打造潭柘寺-戒台寺-定都峰-九龙山组团、京西大峡谷-百花山-灵山组团、爨柏-灵水-黄草梁组团、妙峰山-樱桃沟-玫瑰园-神泉峡组团、珍珠湖-南石洋-碣石沟组团、清凉界-十八潭-落坡岭-北岭组团、大台矿山文化组团、京西商旅古道组团等“八大旅游景区组团”,构筑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争取3到5年内打造1到2个区域内具有发展标杆效应的5A级精品景区。

着力提升传统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理顺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的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发展壮大京西旅投公司,整合区域闲置旅游资源,盘活龙门涧、南石洋大峡谷等传统景区。

围绕景区建设精品民宿,争取到2025年精品民宿游客年均增长率、精品民宿收入增长率保持增长,到2035年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二、打造精品旅游产品—空间—业态体系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挖掘精品旅游产业全链条附加值,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实施游客汽车“后备箱”工程,研发具有文化内涵的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增加旅游购物收入。

京津冀一体化 规划方案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京津冀一体化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共同打造一个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一体化经济,以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和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

目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2.1 目标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协同、产业转移、人口流动和生态协同发展。

通过打破地区间的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畅通流动,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2.2 原则(1)平等互利原则:坚持平等互利、互信互利的原则,推动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合作,实现共赢。

(2)优势互补原则:充分发挥京津冀各地的优势,通过合作互补,实现经济协同发展。

(3)开放包容原则:坚持开放包容的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向京津冀地区流动,推动区域发展。

(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三、重点任务3.1 优化区域布局根据京津冀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调整京津冀的区域布局,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避免大城市的过度发展,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3.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提高交通的便利度,促进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流动。

3.3 推动产业转移鼓励京津冀地区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和技术创新中心等方式,实现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3.4 促进人才流动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流动,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向京津冀地区流动,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3.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四、政策措施4.1 财政支持政策制定财政支持政策,给予京津冀地区相应的财政支持,鼓励各地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4.2 人才政策制定人才政策,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流动,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旅游要“六位一体”
作者:李道今
来源:《投资北京》2015年第08期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旅游资源丰富。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旅游一体化的推进成为三地协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多次召开合作会议,商定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进京津冀交界处道路旅游交通标志牌建设,开展三地旅游联合促销,推进“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合作项目等工作。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已经启动,亟待加快推进,以更好地发挥引擎作用。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基础良好
京津冀区域旅游类型齐全、资源丰富。

京津冀地区历史及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不仅有山地、水域、草原、森林、海滨等自然旅游资源,更有独特性及唯一性的古长城、皇陵宫殿、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坛庙、现代大型城市建筑等历史人文建筑等资源。

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京津冀三地5A级旅游景区共有586个,占全国的10.5%,高质量旅游景点较多。

更重要的是,京津冀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特色鲜明、互补性强,北京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元的现代都市文明和世界级旅游品牌;天津近代历史文化旅游、海洋旅游和邮轮旅游、港口文化和近代文化比较突出;河北省是我国唯一同时具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京津冀区域旅游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及客源市场。

2013年京津冀三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62.3亿元,占全国同期旅游收入的30%。

从区域内部看,京津冀地区是国内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地,2013年,京津冀三地接待国内旅游人次达6.54亿人次,占全国同期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20%,国内游客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的部分发达地区出游率较高。

同时,三地已初步形成互为客源的局面。

从区域外部看,因为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具特色,也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吸引大量的入境客流。

2013年,京津冀三地国际游客接待量达到848.44万人次,占全国同期国际游客接待量的6.5%,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9.72亿美元,占全国同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15.4%。

总体而言,旅游资源要素的多样与互补,客源市场一致性等因素均为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强大内动力。

同时,依托京津冀地区庞大的区域规模当量,充
分发挥三地集合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发展合力,必将形成“1+1+1>3”的发展效益。

更重要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为旅游一体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年4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审议通过。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为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交通一体化创造了旅游者在京津冀区域内便利、可达、低成本的交通通行条件,建立了京津冀区域内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的通行圈,有效联通了各类旅游服务资源,为打造共同的区域旅游市场奠定了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生态条件,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依托生态环境的山、水、林、湖、河、海等旅游服务资源,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进一步保障了依托生态环境的旅游服务资源品质,提升了其吸引力,并优化区域整体旅游环境。

产业升级转移将大力提升区域整体旅游消费能力,并加强旅游产业要素流动,促进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旅游“六位一体”
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是要立足京津冀旅游业各自发展的比较优势、立足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旅游产业分工要求、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树立合作共赢理念,以打造统一的京津冀旅游目的地为主线,以优化旅游产业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统筹利用为动力、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实现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

具体而言,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至少要围绕六个方面深入推进:
一是旅游目的地建设一体化。

建立统一的京津冀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统一的京津冀旅游文化,建立区域统一的旅游服务标准,进行共同的市场宣传、项目推介及目的地营销。

统筹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及智慧旅游,不断优化京津冀区域的旅游环境。

依托首都的旅游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二是旅游服务供给体系一体化。

统筹规划设计京津冀旅游服务产品体系,形成在京津冀区域内合理的旅游产业分工,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休闲游、文化风情游、观光游、度假游、商务游等旅游业态,不断丰富与完善吃、住、行、游、娱、购、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体系,形成具有各地域特色化与京津冀区域整体性相统一的旅游服务供给体系。

三是旅游市场开发一体化。

结合个性化、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针对自助游、团队游等各类游客类型旅游消费特点,按照市场响应度谋划京津冀精品旅游线路,由京津冀三地统筹开发入境游市场、国内游市场,建立京津冀三地居民同城化、本地化旅游消费体系,拓展三地居民在京津冀区域游市场的开发。

四是旅游产业要素资源体系一体化。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建设旅游投资、人才交流、产权交易等平台,推动旅游产业资本、人力资源、信息等各类要素资源在京津冀区域内的自由流动。

五是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一体化。

结合各区域对物化及非物质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统筹建立京津冀三地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对京津冀全域内的历史文物古迹、人文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与天象景观、民族与宗教文化资源、城乡风貌景观、现代设施景观、文体活动资源、饮食购物资源等资源进行整体的保护与利用。

六是旅游产业布局一体化。

按照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形成的交通体系,结合京津冀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遵从游客消费的规律与趋势,统一确定京津冀旅游产业布局,打造环、线、片、带、块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的布局系列。

用足“三大手段”与“四面协同”
推进京津冀旅游的“六位一体”,需要用足行政、经济、法律三大手段,作为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和基础保障。

一是用足行政手段。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节、管理调控的手段,集合三地行政力量,按照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重点任务,强化政策引导、重大项目建设、旅游环境打造、公共服务建设、旅游市场管理等,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作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源动力和推动力。

二是用足经济手段。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调动旅游企业、中介服务组织、金融信息等各类关联企业主体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推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主体。

另一方面,区域政府间建立有效的旅游一体化利益共享机制,运用市场化的经济手段作为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是用足法律手段。

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在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中,使政府能够依法行政,使消费者、投资者、经营者等各类主体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并且依法经营、守法经营,优化京津冀旅游市场环境,以法律手段作为推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保障。

推进京津冀旅游的“六位一体”,在用足三大手段的基础上,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着力在规划与政策、组织与机制、管理与服务、实施与推进等四个层面实现协同。

一是规划与政策方面的协同。

在共同制定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充分衔接上位规划政策及区域内其他规划政策,三地协同制定实施细化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规范与引导作用,统筹制定落实京津冀三地促进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财税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平台政策等,加强政策的引导与保障。

二是组织与机制方面的协同。

强化顶层设计,共同建立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组织与机制,改革体制、打破藩篱,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按照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目标与战略,大胆改革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机制,打破一切制约因素,探索政府、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合作模式,推广有利于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创业模式,实现京津冀三个区域政府、企业、旅游者、从业者等多方的互利共赢。

三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协同。

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建立旅游市场管理及服务体系,实施对旅游市场的项目、企业、环境的共同管理,共同优化促进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行政服务、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实施与推进方面的协同。

三地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需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一致,尤其是要按照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一体化节奏,按照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要求,科学安排旅游一体化的重大产业项目、设施项目、平台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及重大举措的实施与推进。

(作者单位:投资北京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