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参数方程消参的方法

合集下载

消参、用参、设参

消参、用参、设参

消参、用参、设参作者:宋振苏来源:《新高考·高二数学》2012年第05期参数方程是曲线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运用参数方程不仅能更好地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而且能使曲线的几何性质更加形象、直观,因此学好参数方程对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参数方程从易到难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消参、用参、设参,这也是学习参数方程要达到的三种境界一、消参已知参数方程,要求消去参数将其化为普通方程,进而更好地研究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的几何性质.这是学习参数方程的最低层次.例1已知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C:,(),求曲线C的长度.●分●析要求该曲线的长度,需知该曲线的形状,而该曲线是由参数方程的形式给出的,因此先要消去参数化为普通方程,再看其表示的是何种曲线,进而解决本题●解因,故曲线C的参数方程可化为,不难知道该普通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是圆.但注意到,故该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半圆(上半圆).所以其长度应是圆周长的一半,即曲线C的长度为.●点●评消参是学习参数方程的第一层次,也是最低层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消去参数时一定要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保持消参后的普通方程与原参数方程的等价性二、用参已知参数方程,如何灵活、正确地使用好参数,是学习参数方程的第二层次,有一定的难度.例2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l:,-(t为参数),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C:,(),若直线l与曲线C交于两点M,N,求线段MN的长度.●分●析本题若直接消去参数将曲线C与直线l化归为普通方程,则过程较为繁冗,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只要将曲线C化归为普通方程,再灵活运用直线l的参数方程,即可使本题简捷巧妙地获解●解将曲线C化为普通方程,可得(该曲线为椭圆),直接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可得-6t+1=0,解之得或t=15.当时,x=2,y=0,即得直线l与曲线C的一个交点为M(2,0);当时,x=65,y=45,即得直线l与曲线C的另一个交点为,45.所以线段MN的长度.●点●评灵活借助直线的参数方程,巧妙将问题进行化归和转化,从而使得问题的解答简捷明快,发挥了参数方程的优势,体现了参数的功能与优越性三、设参如何依据题设条件设置参数,巧妙建立参数方程,进而将问题进行合理、有效地化归与转化,是学习参数方程的第三层次,也是学好参数方程的最高境界.图例3如图1,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和,它们的夹角为,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AB上变动,若,其中x,∈R,则的最大值是 .●分●析不难看出点A,B,C都在半径为1的圆上,因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何选择变量做为参数.这里可以通过建立以O为原点,OA为x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OC与OA的夹角为θ,借助圆的参数方程构建出关于θ的函数,再求其最大值●解建立以O为原点,OA为x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OC与OA的夹角为<θ<,则(1,0),B(,),C(,θ).由,得,θ,即x-,,可得,,所以,注意到0<θ<,故当时,取最大值●点●评本题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选取OC与OA的夹角为参变量,借助圆的参数方程与向量的坐标形式建立目标函数,最终将问题化归为求给定区间上的三角函数的最大值问题.设置参数起到了简捷明快地解题的作用1. 已知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1t,y=3t+1t(t为参数,t≥1),求曲线C的普通方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x,y)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S=x+y的最大值.。

参数方程在高考解题中的应用

参数方程在高考解题中的应用

参数方程1. 椭圆参数方程问题:如图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a 、b (a>b>0)为半径作两个圆,点B 是大圆半径OA 与小圆的交点,过点A 作AN ⊥Ox ,垂足为N ,过点B 作BN ⊥AN ,垂足为M ,求当半径OA 绕O 旋转时点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解:设点的坐标是,,是以为始边,为终边的正角,取为M x y ()ϕϕOx OA 参数。

那么∴x ON OA y NM OB x a y b ======⎧⎨⎩||cos ||sin cos sin ()ϕϕϕϕ1这就是椭圆参数方程:为参数时,称为“离心角”ϕϕ说明:<1> 对上述方程(1)消参即xay b x a y b ==⎧⎨⎪⎪⎩⎪⎪⇒+=c o s sin ϕϕ22221普通方程<2>由以上消参过程可知将椭圆的普通方程进行三角变形即得参数方程。

2. 补充3. 过椭圆内一点,引一条弦,使弦被点平分,求这条x y M M 22164121+=()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分析:本例的实质是求出直线的斜率,在所给已知条件下求直线的斜率方法较多,故本例解法较多,可作进一步的研究。

解:法一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y k x -=-12()()()()4124211602222k x k k x k +--+--=,又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 x yB x y x x x x k k k ()()()11221212228241,、,,则、是方程的两个根,于是,+=-+ 又为的中点,∴,解之得,故所求直线方M AB x x k k k k 122224241212+=-+==-()程为x y +-=240法二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为的中点,A x y B x y M AB ()()()112221∴,,又、两点在椭圆上,则,x x y y A B x y x y 121212122222424164+=+=+=+ =-+-=164012221222,两式相减得()()x x y y∴y y x x x x y y 12121212412--=-++=-()即,故所求直线为k x y AB =-+-=12240法三:设所求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A (x ,y ),由于中点为M (2,1),则另一个交点为,B x y ()42--∵、两点在椭圆上,∴有①,②A B x y x y 222241644216+=-+-=()() ①②得:-+-=x y 240由于过、的直线只有一条,故所求直线方程为A B x y +-=240法四直线方程为x t y t =+=+⎧⎨⎩21cos sin αα代入椭圆得:(cos )(sin )24116022+++-=t t αα∴444841602222+++++-=t t t t cos cos sin sin αααα ∴(s i n c o s )(s i nc o s )48480222αααα+++-=t t∵,∴t t 122208440+=-++=sin cos sin cos αααα∴820s i nc o s αα+=∴,8212s i n cos tan ααα=-=-即,故所求直线为k x y AB =-+-=12240例4. 已知椭圆,在椭圆上求一点,使到直线:x y P P l x y 228840+=-+= 的距离最小并求出距离的最小值(或最大值)?解:法一 设,由参数方程得P (cos sin )()22θθ则d =-+=--|c o s s i n ||s i n ()|2242342θθθϕ其中,当时,tan min ϕθϕπ=-===2221222d此时,cos sin sin cos θϕθϕ=-=-==22313即点坐标为,P P ()-8313 法二 因与椭圆相离,故把直线平移至,使与椭圆相切,则与的距离,l l l l l l '''即为所求的最小值,切点为所求点最大('')l →设:,则由消得l x y m x y m x y x '-+=-+=+=⎧⎨⎩0088229280449802222y my m m m -+-==--=,令×∆() 解之得±,为最大,由图得m m =-=-333()此时,,由平行线间距离得P l ()min -=831322例5. 已知椭圆:,,是椭圆上一点E x y P x y 2225161+=()()122求的最大值x y +(2)若四边形ABCD 内接于椭圆E ,点A 的横坐标为5,点C 的纵坐标为4,求四边形ABCD的最大面积。

高中数学 求动点轨迹小专题4-消参法【教师版】

高中数学 求动点轨迹小专题4-消参法【教师版】

求动点轨迹系列小专题4:消参法消参法:顾名思义,通过消去参数,得到动点()y x P ,的轨迹方程。

本课时,敢于突破自己,在各式各样的情境下,多参数情况下,也能够找到消参的路径。

其实消参法学习过后,上课时的相关点法的本质也是消参法,消参的路径就是运用主动点的方程进行消参,相关点法实际上是以特殊的消参身份独立出来。

例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己知两点()()60,26A B -,,若点C 满足OC OA OB αβ=+ ,其中21αβ+=.则点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答案】65180x y +-=【解析】【分析】设点C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可得()(),62,6x y αββ=-,所以6186x y y αβ⎧=+⎪⎪⎨⎪=⎪⎩,又由21αβ+=可得出点C 的轨迹方程.【详解】设点C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可得()(),62,6x y αββ=-,所以626x y αββ=-⎧⎨=⎩,所以6186x y y αβ⎧=+⎪⎪⎨⎪=⎪⎩,又21αβ+=,所以216186x y y ⎛⎫⨯++= ⎪⎝⎭,即65180x y +-=,故填:65180x y +-=.变式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点(1,0)-的直线与抛物线2:8C y x =相交于A ,B 两点,弦AB 的中点P 的轨迹记为W ,求W 的方程;【分析】先设()11,A x y ,()22,B x y ,()00,P x y ,根据21122288y x y x ⎧=⎨=⎩,以及题意,得到121021284y y x x y y y -==+-,再由1201201y y y x x x -=-+,两式联立,即可得出结果;【解析】设()11,A x y ,()22,B x y ,()00,P x y ,由题意可得:21122288y x y x ⎧=⎨=⎩,则()2212128y y x x -=-,从而1212128y y x x y y =-+-,因为点P 为弦AB 的中点,所以1202y y y +=,即121021284y y x x y y y -==+-,又直线AB 过点(1,0)-,所以1201201y y y x x x -=-+,则00041y x y =+,即()20041y x =+,而()00,P x y 必在抛物线2:8C y x =的内部,从而()2000418y x x =+<,即01x >.故W 的方程为24(1)(1)y x x =+>.变式2: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F 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当此直线绕焦点F 旋转时,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答案】22(1)y x =-【解析】由题意知抛物线焦点为(1,0),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为k ,则焦点弦方程为(1)y k x =-,代入抛物线方程24y x =得2222(24)0k x k x k -++=,由题意知斜率不等于0,方程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由韦达定理:212224k x x k ++=所以中点横坐标:212222x x k x k ++==代入直线方程,则中点纵坐标:2(1)y k x k =-=,即中点为2222(,k k k+消参数k ,得其方程为22(1)y x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中点是(1,0),符合题意,故答案为:22(1)y x =-变式3:设P ()1,0是圆O :224x y +=内一定点,过P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圆O 于A 、B 两点,则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答案】2222230x y x +--=【分析】设AB 的中点为(,)M x y ,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2,2x x x y y y =+=+,由题意,A B均在圆O 上则有222211224,4x y x y +=+=.又由BP AP ⊥,得121212121x x y y x x x +=+-=-,再代入消去参数,得到M 的轨迹方程.【解析】设AB 的中点为(,)M x y ,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2,2x x x y y y =+=+.(1)由题意,A B 均在圆O 上则有:222211224,4x y x y +=+=.(2)又由条件有BP AP ⊥,即0BP AP ⋅= .即BP AP ⋅ =1122(1,)(1,)x y x y --⋅--=1212121()0x x x x y y +-++=(3)将(1)代入(3)中有:121212121x x y y x x x +=+-=-(4)将(1)中两式平方相加得:2222121244()()x y x x y y +=+++.即222222112211224422x y x x x x y y y y +=+++++(5)将(2),(4)代入(5)得:224482(21)x y x +=+-.即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2222230x y x +--=.故答案为:2222230x y x +--=变式4:双曲线Γ:221143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A ,2A ,动直线l 垂直Γ的实轴,且交Γ于不同的两点,M N ,直线1A N 与直线2A M 的交点为P ,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解析】因为()()122,0,2,0A A -,设(),,P x y ()00,,M x y 则()00,,N x y -且2200143x y -=①,因为动直线l 交双曲线于不同的两点,M N ,所以02x ≠±且2x ≠±,因为直线2A M 的方程为()0022y y x x =--②,直线1A N 的方程为()0022y y x x -=++③,②⨯③得()22202044y y x x -=--,把①代入上式得()22344y x =--,化简得22143x y +=,所以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221243x y x +=≠±.变式5:已知椭圆C :221189x y +=的短轴端点为1B ,2B ,点M 是椭圆C 上的动点,且不与1B ,2B 重合,点N 满足11NB MB ⊥,22NB MB ⊥.求动点N 的轨迹方程;【答案】(Ⅰ)()2210992y x x +=≠;【解析】设(),N x y ,()()000,0M x y x ≠,11,MB NB ⊥Q 22MB NB ⊥∴直线010:33x NB y x y +=-+①直线020:33x NB y x y -=--②⨯①②得22202099x y x y -=-又22001189x y +=Q ,2022221819929o y y x x y ⎛⎫- ⎪⎝⎭∴-==--,整理得点N 的轨迹方程为()2210992y x x +=≠。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模块常见题型全归纳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模块常见题型全归纳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模块常见题型全归纳目录一、第一问破解方法:1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的方法 (1)代入消参法与和差消参法(2)恒等式消参法与平方消参法;2应用极坐标的基本定义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二、第二问破解方法: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的求解方法 (1)应用曲线的参数方程进行三角代换求最值(取值范围);(2)化归为二次函数,运用二次函数的特性求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3)运用圆的几何特性求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4直线的标准式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1)以定点为起点的线段的四则运算求值问题; (2)参数t 形式的弦长公式的运用; 5极坐标方程中ρ的几何意义的应用(1)以原点O 为起点的线段的四则运算求值问题; (2)应用ρ的几何意义表示两点间距离;6剥去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的外壳,将图形关系代数化——“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1)考查圆特有的的弦长公式AB =(2)通过图形关系分析代数关系; 7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思想求极坐标方程; (2)运用利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特殊关系求极坐标方程.1 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的方法 1.1 代入消参法与和差消参法【例1】直线42,3x t y t =-⎧⎨=-⎩(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方法一:代入消参法由3y t =-得3t y =-,代入42x t =-整理得220x y -+=. 方法二:和差消参法将3y t =-乘以2与42x t =-作差可得220x y -+=.【评注】代入消参法与和差消参法源于我们初中学过的解方程组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消去参数t .【变式1】潜在的参数范围的影响曲线43x y ⎧=-⎪⎨=-⎪⎩(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解析】由消参法可得220x y -+=,因为0,故44x =-,所以曲线43x y ⎧=-⎪⎨=-⎪⎩(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204x y x -+=≤. 【变式2】曲线2tan ,ta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_.【解析】tan θ∈R ,所以x ∈R ,故曲线2tan ,ta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y x =【变式3】注意tan θ和sin θ消参的区别 曲线2sin ,si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_.【解析】1sin 1θ-≤≤,所以11x -≤≤,故曲线2tan ,ta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y x =(11)x -≤≤.【变式4】只有一个式子有参数直线1,sin x y θ=⎧⎨=⎩(θ为参数,θ∈R )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sin y θ=,所以11y -≤≤,故直线1,sin x y θ=⎧⎨=⎩(θ为参数,θ∈R )的普通方程为1x =(11)y -≤≤.1.2 恒等式消参法与平方消参法【例2】参数方程2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由2cos ,sin x y θθ=-+⎧⎨=⎩得cos 2,sin x y θθ=+⎧⎨=⎩因为22sin cos 1θθ+=,故参数方程2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2(2)1x y ++=. 【评注】本题采用22sin cos 1θθ+=这一恒等式消参,高中阶段常用的恒等式还有:(1)()10,1x xa a a a -⋅=>≠且;(2)222211122t t t t t t ⎛⎫⎛⎫+=+-=-+ ⎪ ⎪⎝⎭⎝⎭; (3)()2sin cos 1sin 2ααα+=+. 【变式1】给参数范围的消参 参数方程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0,πθ∈)化为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由[]0,πθ∈可知11x -≤≤,01y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1x y +=(01)y ≤≤【变式2】平方消参法 参数方程sin cos ,sin cos x t t y t t=-⎧⎨=+⎩(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方法一:由sin cos x t t =-得212sin cos x t t =-,同理212sin cos y t t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2x y +=.方法二:由sin cos ,sin cos x t t y t t =-⎧⎨=+⎩得sin ,2cos .2x y t y x t +⎧=⎪⎪⎨-⎪=⎪⎩又22sin cos 1t t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2x y +=.【变式3】注意隐藏的x 的范围 参数方程sin cos ,sin 2x y θ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πsin cos )4x θθθ=+=+,所以x ⎡∈⎣, 又因为()2sin cos 1sin2θθθ+=+,故21x y =+,所以参数方程sin cos ,sin 2x y θ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1x y =+()x ⎡∈⎣.【变式4】恒等式消参法与平方消参法对比参数方程(),2t tt tx e e y e e --⎧=+⎪⎨=-⎪⎩(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方法一:2t t x e e -=+=≥,由(),2tt t tx e e y e e --⎧=+⎪⎨=-⎪⎩得2,22.2t t yx e yx e -⎧+=⎪⎪⎨⎪-=⎪⎩,因为1tte e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1(2)416x y x -=≥. 方法二:由(),2t tt t x e e y e e --⎧=+⎪⎨=-⎪⎩平方得2222222,2.4t t t t x e e y e e --⎧=++⎪⎨=+-⎪⎩,两式作差可得221416x y -=,又2ttx e e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1(2)416x y x -=≥. 2 应用极坐标的基本定义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2.1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例3】只有ρ和θ的极坐标方程将下列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1)1ρ=;【解析】因为1ρ=,所以21ρ=,又222x y ρ+=,故直角坐标方程为221x y +=.(2)π3θ=. 【解析】因为π3θ=,所以tan θ=tan yxθ=,故直角坐标方程为y =. 【评注】在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时,下列公式必不可少: (1)222x y ρ+=; (2)tan yxθ=; (3)cos x ρθ=; (4)sin y ρθ=. 【变式1】极坐标方程中的ρ和θ在“=”的同侧 将下列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1)()cos sin 1ρθθ+=;【解析】由cos x ρθ=和sin y ρθ=得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10x y +-=. (2)πcos 13ρθ⎛⎫+= ⎪⎝⎭;【解析】因为πcos 13ρθ⎛⎫+= ⎪⎝⎭,所以1cos sin 122ρθρθ-=,由cos x ρθ=和sin y ρθ=得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0x -=. 【变式2】极坐标方程中的ρ和θ在“=”的两侧 将下列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1)2cos 2sin ρθθ=+;【解析】由2cos 2sin ρθθ=+得22cos 2sin ρρθρθ=+,又因为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所以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220x y x y +--=.(2)π2sin 3ρθ⎛⎫=+⎪⎝⎭;【解析】由π2sin 3ρθ⎛⎫=+⎪⎝⎭得2sin cos ρρθθ=+,又因为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所以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0x y y +--=.(3)8cos 1cos 2θρθ=-.【解析】由8cos 1cos 2θρθ=-得2sin 4cos ρθθ=,即22sin 4cos ρθρθ=,又因为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所以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4y x =.2.2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例4】将下列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1)y x =;【解析】将cos x ρθ=,sin y ρθ=代入y x =得sin cos θθ=,故所求极坐标方程为π4θ=. (2)222310x y x y ++-+=;【解析】将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代入222310x y x y ++-+=得22cos 3sin 10ρρθρθ+-+=,故所求极坐标方程为22cos 3sin 10ρρθρθ+-+=.【评注】将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只需将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代入直角坐标方程适当化简即可.【变式1】将下列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1)()()22122x y -+-=;【解析】()()22122x y -+-=可化为222430x y x y +--+=将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代入上式得22cos 4sin 30ρρθρθ--+=. (2)22134x y +=. 【解析】将c o s x ρθ=,sin y ρθ=代入22134x y +=得()()22cos sin 134ρθρθ+=, 即2222cos sin 134ρθρθ+=.3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最值问题(取值范围)的求解方法该题型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在各类模拟试卷中也频繁出现,求解此类最值问题关键在于巧妙的构建不等关系,依据高中阶段建立不等关系的常用方法(利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求取值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利用圆的几何对称性求最值)可分为三种类型求解. 3.1 应用曲线的参数方程进行三角代换求最值(取值范围)【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的参数方程为5cos ,(3sin x y ϕϕϕ=⎧⎨=⎩为参数).(I )求过椭圆C 的右焦点,且与直线42,3x t y t =-⎧⎨=-⎩(t 为参数)平行的直线l 的普通方程;(II )求椭圆C 的内接矩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I )由椭圆C 的参数方程5co s,(3s i nx y ϕϕϕ=⎧⎨=⎩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221259x y +=,故椭圆C 的右焦点为(4,0). 直线42,3x t y t=-⎧⎨=-⎩ (t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220x y -+=,因为直线l 过椭圆C 的右焦点,且与直线220x y -+=平行, 所以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1(4)2y x =-,故直线l 的方程为240x y --=. (II )因为椭圆C 的参数方程为5cos ,(3sin x y ϕϕϕ=⎧⎨=⎩为参数),不妨设(5cos ,3sin )A ϕϕ,则椭圆C 的内接矩形ABCD 面积15sin 2=45cos 3sin 430sin 230.2S ϕϕϕϕ⋅==≤ 故椭圆C 的内接矩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为30.【评注】本题关键在于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将解析几何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求解,其中利用椭圆的内接矩形的对称性巧妙转化四个小矩形是本题的思维难点.本题第二问可推广为: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为2ab .【变式1】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最值 已知点(,)P x y 是圆222x y y +=上的动点.(I )求2x y +的取值范围;(II )若0x y 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析】(I )将222x y y +=化为圆的标准方程得22(1)1x y +-=,其参数方程为cos ,1sin .x y αα=⎧⎨=+⎩(α为参数),故(cos ,sin 1)P αα+,所以22cos sin 1x y αα+=++)1αϕ=++(tan 2ϕ=),因为1sin()1αϕ-+≤≤,所以2x y +的取值范围为1⎡-⎣.(II )0x y a ++≥恒成立等价于()a x y -+≥恒成立.()(cos sin 1)x y αα-+=-++π)14α=+-,所以()x y -+1,所以1a .【变式2】非特殊角求点 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4cos ,3sintx t y =-+⎧⎨=+⎩ (t 为参数), 曲线2C 的参数方程为:8cos ,3sin x y θθ=⎧⎨=⎩(θ为参数). (I )化曲线1C ,2C 的方程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曲线;(II )若1C 上的点P 对应的参数为π2t =,Q 为2C 上的动点,求PQ 中点M 到直线332,:2x t C y t=+⎧⎨=-+⎩(t 为参数)距离的最小值及此时Q 点坐标. 【解析】(I )曲线1C 的普通方程为22(4)(3)1x y ++-=,它表示以点(4,3)-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曲线2C 的普通方程为221649x y +=, 它表示焦点在x 轴上,长半轴长是8,短半轴长是3的椭圆.(II )π2t =时,(4,4)P -,(8cos ,3sin )Q θθ,PQ 中点3(24cos ,2sin )2M θθ-++,直线332,:2x t C y t=+⎧⎨=-+⎩(t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270x y --=,故点M 到直线3C的距离3sin 13d θθ=--4cos 13θθ=-+)13θϕ=++(其中3cos 5ϕ=,4sin 5ϕ=-), 故当sin(1θϕ)=-+时,即π2π2k θϕ+=-(k ∈Z )时,d,此时π4cos cos(2π)=sin 25k θϕϕ=---=,π3sin sin(2π)=cos 25k θϕϕ=---=-, 从而当43cos ,sin 55θθ==-时,d,此时329(,)55Q -. 【例6】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是2=ρ,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y tx 321(t 为参数).(I )写出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与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设曲线C 经过伸缩变换',1'2x x y y =⎧⎪⎨=⎪⎩得到曲线C ',设(,)M x y 为曲线C '上任一点,求222x y +的最小值,并求相应点M 的坐标.【解析】(I )因为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y tx 321(t 为参数),所以直线l 的普通20y --+=.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4x y +=.(II )由',1'2x x y y =⎧⎪⎨=⎪⎩得',2'x x y y =⎧⎨=⎩代入到224x y +=得曲线:C '22''14x y +=, 于是由点(,)M x y 在曲线C '上得2214x y +=,从而可设点(2cos ,sin )M αα,则222224cos sin 2sin x y αααα-+=-+π2cos(2)33α=++,故πcos(2)13α+=-时,即π22ππ3k α+=+时,222x y -+取得最小值1, 此时ππ3k α=+(k ∈Z ),则1cos 2α=,sin α=或1cos 2α=-,sin α=.所以当点M的坐标为(1,2或(1,)2--时,222x y -+取得最小值1. 【评注】坐标变换一直深受高三一线出卷老师的喜爱,试想在控制好试题难度的情况下增加题目的知识维度何乐而不为呢?求解此类问题时,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坐标变换的含义,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变式1】参数方程下的坐标变换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将曲线1C 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2C .(I )求曲线2C 的普通方程;(II )已知点(1,1)B ,曲线2C 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A ,点P 为曲线2C 上任意一点,求22PA PB -的最大值.【解析】(I )因为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故曲线2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x y θθ=⎧⎪⎨=⎪⎩(θ为参数),曲线2C 的普通方程为22143x y +=. (II )曲线2C 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A ,故(2,0)A -,因为点P 为曲线2C 上任意一点,所以可设(2cos )P θθ,又因为点(1,1)B ,所以222222(2cos 2))(2cos 1)1)PA PB θθθθ-=++----12cos 2θθ=++)2θϕ=++,其中tan ϕ=故当sin()1θϕ+=时,22PA PB -取得最大值2.3.2 化归为二次函数,运用二次函数的特性求最值【例7】(2015·陕西高考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y O 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13,2x t y ⎧=+⎪⎪⎨⎪=⎪⎩(t 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C 极坐标方程为ρθ=.(I )写出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当P 到圆心C 的距离最小时,求P 的直角坐标.【解析】(I)将ρθ=两边同乘以ρ可得2sin ρθ=,又222x y ρ=+,sin x ρθ=可得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x y +=,即22(3x y +-=.(II )因为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13,22x t y ⎧=+⎪⎪⎨⎪=⎪⎩(t 为参数),不妨设1(3)2P t +,又C,则PC ==故当0t =时,PC 取最小值,此时P 点的直角坐标为30(,). 【评注】题目中说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动点从何而得?本题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解题经验——需要动点坐标时我们可以向曲线的参数方程“借”.【变式1】抛物线相关的最值问题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M 的参数方程为sin cos ,sin 2x y θθθ=+⎧⎨=⎩(θ为参数),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曲线N的极坐标方程为πsin()4ρθ+=(I )求曲线N 直角坐标方程和曲线M 的直角坐标方程; (II )求曲线M 上的点与曲线N 上的点的最小距离.【解析】(I )由曲线M 的参数方程sin cos ,sin 2x y θθθ=+⎧⎨=⎩(θ为参数)得21y x +=,即21y x =-,考虑到πsin cos )4x θθθ=+=+,故x ⎡∈⎣,所以曲线M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1y x =-,x ⎡∈⎣.由曲线N的极坐标方程sin()4πρθ+=N 直角坐标方程为20x y ++=.(II )不妨设曲线M 上一点200(,1)P x x -,其中0x ⎡∈⎣,则点P 到曲线N的距离2013()x d ++==考虑到012x ⎡=-∈⎣,所以当012x =-时,min 8d =. 又易知曲线M 上的点与曲线N 上的点的最小距离等于曲线M 上的点与曲线N 的距. 【评注】本题很容易忽视x ⎡∈⎣这一隐含条件,本题给了我们一个解题经验:与抛物线上的点相关的最值问题往往可转化为二次函数进行求解.【变式2】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21,42x t y t =-⎧⎨=--⎩(t 为参数),以原点O 为极点,以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为21cos ρθ=-.(I )求曲线2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设1M 为曲线1C 上的点,2M 为曲线2C 上的点,求12M M 的最小值. 【解析】(I )因为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为21cos ρθ=-,所以cos 2ρρθ-=,即2cos ρρθ=+,所以22(2)x ρ=+,化简得2440y x --=,所以曲线2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440y x --=. (II )因为21,42x t y t =-⎧⎨=--⎩(t 为参数)所以曲线1C 的普通方程为240x y ++=.因为1M 为曲线1C 上的点,2M 为曲线2C 上的点,所以12M M 的最小值等于2M 到直线240x y ++=距离的最小值.设22(1,2)M t t -,则2M 到直线240x y ++=的距离d===,所以12M M的最小值为10.【变式3】由三角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已知某圆的极坐标方程是2πcos()604ρθ--+=.(I)求圆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II)已知圆上一动点(,)P x y,求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I)由圆的极坐标方程2πcos()604ρ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可得224460x y x y+--+=,即22(2)(2)2x y-+-=.化为参数方程得2,2.xyαα⎧=+⎪⎨=+⎪⎩(α为参数).(II)(2)(2)xyαα=+⋅+4sin cos2sin cosαααα++=+),令πsin cos)4tααα=+=+,则t⎡∈⎣,22sin cos1tαα=-,所以23xy t=++2(1t=+,t⎡∈⎣.故当t=xy取得最小值1;当t=时,xy取得最大值9.【评注】第二问为什么会想到将此题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呢?事实上是因为“幂次”暴露了本题的求解思路,题目中的sin cosαα+是1次幂,而sin cosαα是2次幂,具有典型二次函数结构,本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换元经验和一个解题技巧.换元经验:遇到含有sin cosαα±和sin cosαα的函数通常作如下换元:令sin costαα=±,则21sin cos2tαα-=±,t⎡∈⎣.解题技巧:三角函数求最值用什么方法,要看幂次说话,例如,2cos sin cosy x x x=+各项幂次均相同,可降幂结合引入辅助角公式化为三角函数最值问题,而2cos siny x x=+这类含有2次幂,1次幂的函数,则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变式4】设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2ρ=,以极点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正半轴,两坐标系长度单位一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过圆C上的一点(,)M m s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l x m =,设l 与x 轴交于点N ,向量OQ OM ON =+.(I )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II )设点(1,0)R ,求RQ 的最小值.【解析】(I )因为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2ρ=,所以圆C 直角坐标方程为224x y +=.由已知可得(0)N m,,设()Q x,y ,则由OQ OM ON =+得2,,x m y s =⎧⎨=⎩故,2,x m s y ⎧=⎪⎨⎪=⎩因为(,)M m s 在圆C 上,所以动点Q 的轨迹方程为221164x y +=. (II )根据(I )的结论,可设点Q 的坐标为(4cos ,2sin )αα,其中α为参数, 又点(1,0)R ,所以(4cos RQ ==13=.故RQ 的最小值为3. 3.3 运用圆的几何对称特性求取值范围【例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x y αα=⎧⎪⎨=⎪⎩(α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为cos ρθ=.(I )求曲线2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若,P Q 分别是曲线1C 和2C 上的任意一点,求PQ 的最小值.【解析】(I )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cos ρ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得22x y x +=,即2211()24x y -+=. (II )易知圆2211()24x y -+=的圆心21(,0)2C ,设(2cos )P αα,所以2PC ==== 所以当1cos 2α=时,2PC取得最小值,且2min 2PC =.故所求2min min12PQ PC r =-=. 【评注】本题不仅用到了前面提到二次函数求最值,而且还使用了几何对称思想,即利用圆的对称性求最值.运用圆的几何对称特性求取值范围时常用到以下结论:结论一:已知圆O 的半径为r ,圆O 上一点到与其相离的直线l 的距离为d ,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为0d ,则max 0d d r =+,min 0d d r =-.结论二:已知圆O 的半径为r ,圆上一点到圆外一点A 的距离为d ,圆心到点A 的距离为0d ,则max 0d d r =+,min 0d d r =-.结论三:设圆A 上一点到圆B 上一点的距离为d ,两圆半径分别为12,r r ,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为0d ,若两圆相离,则max 012d d r r =++,min 012d d r r =--.【变式1】两圆上的点的最大、最小距离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点A ,B 分别在曲线13c o s ,:4s i nx C y θθ=+⎧⎨=+⎩(θ为参数)和曲线2:1C ρ=上,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解析】由3co s ,4s i n x y θθ=+⎧⎨=+⎩得圆心为1C 1(3,4),1r =,由1ρ=得圆心为2C 2(0,0),1r =,故由平面几何知识知AB 的最小值为12||2C C-=2-523=-=.【例9】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22x y ⎧=⎪⎪⎨⎪=+⎪⎩(t 是参数),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π2cos 4ρθ⎛⎫=+ ⎪⎝⎭.(I )求圆心C 的直角坐标;(II )由直线l 上的点向圆C 引切线,求切线长的最小值. 【解析】(I )因为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π2cos 4ρθ⎛⎫=+⎪⎝⎭,由两角和差公式得ρθθ=,等式两边同时乘以ρ得2cos sin ρθθ=,将上式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得22x y +=-,所以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122x y -++=, 所以圆心C的直角坐标为,)22-. (II )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22x y ⎧=⎪⎪⎨⎪=+⎪⎩(t 是参数), 则直线l普通方程为0x y -+=.所以圆心C 到直线l的距离5d ==,所以直线l 上的点向圆C=【评注】圆的几何最值问题围绕“圆心”思考,往往会让问题柳暗花明.本题第二问直接求解很难入手,若考虑直线l 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最小值,则问题迎刃而解.【变式1】在极坐标系内,已知曲线1C 的方程为22(cos 2sin )40ρρθθ--+=,以极点为原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利用相同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曲线2C 的参数方程为514,5183x t y t=-⎧⎨=+⎩(t 为参数).(I) 求曲线1C 的直角坐标方程以及曲线2C 的普通方程;(II) 设点P 为曲线2C 上的动点,过点P 作曲线1C 的两条切线,求这两条切线所成角余弦值的取值范围.【解析】(I)曲线1C 的方程为22(cos 2sin )40ρρθ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222440,x y x y +-++=即22(1)(2)1x y -++=.由曲线2C 的参数方程514,5183x t y t=-⎧⎨=+⎩(t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34150x y +-=.(II)由(I)可知曲线12,C C 分别为圆和直线.过曲线1C 的圆心(1,2)-作直线34150x y +-=的垂线,此时两切线所成角θ最大, 即cos θ最小,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知4d ==,则1sin24θ=,所以27cos 12sin 28θθ=-=. 考虑到cos 1θ≤,且0θ≠,因此两条切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为7,18⎡⎫⎪⎢⎣⎭.4 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的应用在近几年的高三模拟试题中,大量涌现出对参数t 的几何意义的考查,试题花样也层出不穷,要想解好此类问题,关键在于要熟悉基本概念和此类问题的解题的程序.直线参数方程的定义: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00cos ,sin x x t y y t αα=+⎧⎨=+⎩(t 为参数),其中α为直线l 的倾斜角,[)0,πα∈,直线l 必过定点()000,M x y .在直线的参数方程中,t 表示直线上的动点M 到定点0M 的距离.4.1 以定点为起点的线段的四则运算求值问题;【例10】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3,:2x C y ⎧=⎪⎪⎨⎪=⎪⎩(t 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圆C的方程为ρθ=.(I )求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设圆C 与直线l 交于点,A B ,若点P的坐标为(,求PA PB +.【解析】(I)由ρθ=得220,x y +-=即22( 5.x y +-=(II)将l 的参数方程代入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得22(3)()522-+=,即240,t -+=由于24420∆=-⨯=>,所以由韦达定理可得120t t +=>,1240t t ⋅=>,故120,0t t >>.又易知点P 在直线l 上,故由t的几何意义得:1212PA t t t P t B +==++=【评注】本题没有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而是从直线的参数方程的视角入手,保留直线的参数t 进行代数运算,这里采用的方法即是的几何意义的运用.使用此方法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已知直线l 经过定点()000,M x y ,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点1M ,2M 两点,若点1M ,2M 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t ,2t ,则有:①弦长1212M M t t =-;②若定点()000,M x y 为弦12M M 的中点,则120t t +=; ③若弦12M M 的中点为M ,则点M 对应的参数122M t t t +=. 【变式1】运用参数t 几何意义求中点坐标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1,22x t y t ⎧=⎪⎪⎨⎪=⎪⎩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建立极坐标系,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10ρθ--=.设圆C 与直线l 相交于不同两点A ,B,且点(0,P .(I )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极坐标; (II)求PA PB +的值.【解析】(I )由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10ρθ--=得2210x y +--= ①,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①式可得2680t t -+=,由于2(6)4840∆=--⨯=>,所以由韦达定理得1260t t +=>,1280t t ⋅=>,所以120,0t t >>.所以线段AB 的中点M 对应的参数1232M t t t +==, 代入直线参数方程可得点M的直角坐标为3(22,故点M的极坐标为π)6. (II)考虑到点(0,P 在直线l 上,由参数t 的几何意义可知1PA t =,2PB t =,因为120,0t t >>,所以126PA PB t t +=+=.【变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2,2x t y =--⎧⎪⎨=-⎪⎩(t 为参数),直线l 与曲线C :22(2)1y x --=交于A 、B 两点.(I )求线段AB 的长度;(II) 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轴正半轴为极轴,设点P的极坐标为3π)4,求点P 到线段AB 中点M 的距离. 【解析】(I )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2,2x t y =--⎧⎪⎨=⎪⎩(t 为参数)化为标准式得12,22x t y ⎧=-+⎪⎪⎨⎪=+⎪⎩(t 为参数),代入曲线C 得24100t t +-=, 设A 、B 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t ,2t ,由韦达定理得124t t +=-,1210t t ⋅=-,所以12AB t t =-==(II) 点P的极坐标为3π)4化为直角坐标得(2,2)-,所以点P 在直线l 上,线段AB 中点M 的参数1222M t t t +==-,由参数t 的几何意义可知,点P 到线段AB 中点M 的距离为2M t =.【变式3】t 的几何意义与三角函数综合运用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l 是过定点(4,2)P 且倾斜角为α的直线;在极坐标系(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单位长度)中,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 ρθ=.(I)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并将曲线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II)若曲线C 与直线l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求PM PN +的取值范围. 【解析】(I)因为l 是过定点(4,2)P 且倾斜角为α的直线,所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4cos ,2sin .x t y t αα=+⎧⎨=+⎩(t 为参数). 因为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 ρθ=,所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4x y x +=,即2240x y x +-=.( II)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2240x y x +-=整理得24(sin cos )40,t t αα+++=则有2121216(sin cos )160,4(sin cos ),4,t t t t αααα⎧∆=+->⎪+=-+⎨⎪⋅=⎩所以sin cos 0αα⋅>,又[)0,πα∈,所以π(0,)2α∈,所以可知10t <,20t <. 又点P 在直线l 上,所以1212π)4(sin cos )(()4PM PN t t t t ααα+=++=+=+=-.因为π(0,)2α∈,所以πsin()42α⎛⎤+∈ ⎥ ⎝⎦,所以(PM PN +∈. 【例11】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2cos ,sin x t y t αα=+⎧⎨=⎩(t 为参数),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28cos 1cos θρθ=-.(I )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设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与x 轴的交点为F ,求11AF BF+的值. 【解析】(I )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28cos 1cos θρθ=-,所以2sin 8cos ρθθ=, 所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8y x =.(II )因为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2cos ,sin x t y t αα=+⎧⎨=⎩(t 为参数),易得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2,0)F ,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28y x =得22sin 8cos 160t t αα⋅-⋅-=,由韦达定理得1228cos sin t t αα+=,122160sin t t α⋅=-<, 所以由参数t 的几何意义可知1212121111t t AF BF t t t t -+=-==212sin α==.【评注】运用“直线参数t 的几何意义”这一解题方法时,往往需要韦达定理的辅助才能更好的进行运算.使用韦达定理时我们应熟练以下代数变形:(1)()()221212124x x x x x x -=+-;(2)12121211x x x x x x ++=;(3)21121211x x x x x x --==.4.2 参数t 【例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高考数学选修部分专题2参数方程

高考数学选修部分专题2参数方程

(2)设点 P 的坐标为( 3cos α,sin α),
则点 P 到 C2 的距离为|
3cos α+sin α-2|=2sinα+π3-2,
2
2
当 sinα+3π=-1,即 α+3π=-π2+2kπ(k∈Z),α=-56π+2kπ(k∈Z)时,所求距离
最大,最大值为 2 2,
此时点 P 的坐标为-32,-12.
谢谢观看!
考点1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2、
为什么?
1.应用直线参数方程的注意点 在使用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时,要注意参数前面的系数应该是该直线倾斜 角的正、余弦值,否则参数不具备该几何含义. 2.圆和圆锥曲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有关圆或圆锥曲线上的动点距离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取值范围的问题,通常 利用它们的参数方程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求解.
2020 高 考 数 学 专 题 2 参数方程
主讲:方韶红
【考点点击】
1.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2.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椭圆的参 数方程.
【理清双基】
(1)参数方程的概念
2、直线、圆、椭圆的参数方程
3、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过程就是消参过程常 见方法有三种:
(1)代入法:利用解方程的技巧求出参数,然后代入 消去参数 (2)三角法:利用三角恒等式消去参数 (3)整体消元法:根据参数方程本身的结构特征,从 整体上消去。
考点3极坐标方程和参数方程的综合应用
法二:当 α=4π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y=x-1,
设 M(1,0),A(x1,y1),B(x2,y2),
y2=8x, 由y=x-1,
得 y2=8(y+1),即 y2-8y-8=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y11+y2=y2-=88,,

高中数学选考系列(参数方程与不等式)解析版

高中数学选考系列(参数方程与不等式)解析版

选考系列(参数方程与不等式)选考系列主要包含参数方程极坐标,以及不等式是高考中二选一的一道解答题,属于相对比较简单的题目,共10分,是高考大题中分值最小的一道题目.对于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一般均是简单一点的解析几何.对于不等式部分,主要还是以绝对值不等式为主.本专题中主要介绍几种高考中常见的选做题类型,以及在后面【点睛】处有此类题型的解决方法.通过本专题的讲解与练习之后,在高考中,此类题型就能够迎刃而解.拿到满分.【知识点分析以及满分技巧】对于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系方程属于简单一点的解析几何.需要搞清楚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之间的等量转化,相对于要学会将极坐标系转化成直角坐标去运算,同理将直角坐标系转化成极坐标系去运算.对于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一般采用三段法,将绝对值不等式分成三段,从而进行分段讨论运算,应注意计算技巧,计算是本类题目的易错点. 【常见题型限时检测】(建议用时:120分钟)一、单选题1.(2020·上海青浦区·高三二模)记椭圆221441x ny n +=+围成的区域(含边界)为(1,2)n n Ω=,当点(,)x y 分别在12,,ΩΩ上时x y +的最大值分别是1M ,2M ,…,则lim n n M →∞=( ) A .25 B .4C .3D .2【答案】D【分析】通过221441x nyn +=+的参数方程2cos 14x y n θθ=⎧⎪⎨=+⎪⎩(θ为参数), 可得:()112cos 48x y n n θθθϕ+=++=++,从而max 1()8x y n+=+, 求极限即可得解.【详解】椭圆221441x nyn +=+的参数方程为:2cos x y θθ=⎧⎪⎨=⎪⎩(θ为参数) ,所以:()()2cos x y θθθϕθϕ+=++=+,所以:max ()x y +=,所以:lim lim n n n M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参数方程,考查了辅助角公式求三角函数最值,考查了转化思想,也考查了极限的运算,属于中档题.2.(2020·上海高三其他模拟)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3410x y -+=,则下列各式是l 的参数方程的是( )A .4334x ty t =+⎧⎨=-⎩B .4334x ty t =+⎧⎨=+⎩C .1413x ty t =-⎧⎨=+⎩D .1413x ty t=+⎧⎨=+⎩【答案】D【分析】将各参数方程消参,化为普通方程后,与已知直线的方程对比,即可作出判定. 【详解】A.参数方程可化简为4+3250x y -=,故A 不正确; B.参数方程可化简为4370x y --=,故B 不正确; C.参数方程可化简为3+470x y -=,故C 不正确; D.参数方程可化简为3410x y -+=,故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参数方程的判定,涉及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属基础题,难度一般. 3.(2018·上海金山区·高三一模)给出下列四个命题:(1)函数()arccos 11y x x =-≤≤的反函数为()cos y x x R =∈;(2)函数()21m m y x m N +-=∈为奇函数;(3)参数方程()2221121t x t t R t y t ⎧-=⎪⎪+∈⎨⎪=⎪+⎩所表示的曲线是圆;(4)函数()221sin 32xf x x ⎛⎫=-+ ⎪⎝⎭,当2017x >时,()12f x >恒成立.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D【分析】(1)求出函数()arccos 11y x x =-≤≤的值域,然后进行判断正假即可; (2)判断()21m m m N +-∈的奇偶性,然后进行判断正假即可;(3)运用平方法进行消参,然后进行判断正假即可; (4)计算()700f π的值,然后进行判断正假即可.【详解】(1)函数()arccos 11y x x =-≤≤的值域为[0,]π,因此函数()arccos 11y x x =-≤≤的反函数为()cos [0,]y x x π=∈,故本命题是假命题; (2)221(1)11m m m m m N m m +-=+-∈∴+-是奇数,故函数()21mm y x m N +-=∈为奇函数,故本命题是真命题;(3)()2222222211211111121t x t t t R x y x x t t ty t ⎧-=⎪-⎪+∈⇒+===-∴≠-⎨++⎪=⎪+⎩,故本命题是假命题; (4)()7002117000()322f ππ=-+<,而7002017π>,故本命题是假命题.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奇偶性的判断,考查了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性质,考查了平方消参法,考查了特殊值法.4.(2020·宝山区·上海交大附中高三其他模拟)已知曲线Γ的参数方程为(3cos ln x t t t y t ⎧=-⎪⎨=+⎪⎩其中参数t R ∈,,则曲线Γ(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y 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没有对称轴【答案】C【分析】设()x f t =,()y g t = t R ∈,首先判断这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然后再判断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详解】设()x f t =,()y g t = t R ∈()()()()()333cos cos cos f t t t t t t t t t t x -=----=-+=--=-,()x f t ∴=是奇函数,()()()()()22ln 1ln 1g t g t t t t t -+=-+-++++()()22ln 1ln 1ln10t t t t =-+++++== ,()y g t ∴=也是奇函数,设点()()(),P f t g t 在函数图象上,那么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Q f t g t --,()f t 和()g t 都是奇函数,所以点Q 的坐标是()()(),Q f t g t --,可知点Q 在曲线上,∴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转化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型.5.(2020·上海长宁区·高三一模)设()1232f x x b kx b x b =-+---,其中常数0k >,123,,b b b ∈R .若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数组()123,,b b b 的一组值可以是( )A .()3,1,1-B .()1,2,1--C .()1,2,2-D .(),,-131【答案】A【分析】利用取极限的思想,0k >,当x 足够大时,总有()1232f x x b kx b x b =-+--+,由图像可知,此时()f x 与x 无关,故当1k =时,得1230b b b --+<,即可判断. 【详解】由于0k >,当x 足够大时, 总有()1232f x x b kx b x b =-+--+,由图像可知,此时()f x 与x 无关,故当1k =时,得1230b b b --+<,由此排除B ,C ,D ;对于A :()3121f x x x x =-++--,()()()1,1123,12125,321,3x x x f x x x x ⎧≤-⎪⎛⎫⎪+-<≤ ⎪⎪⎝⎭⎪=⎨⎛⎫⎪-+<≤ ⎪⎪⎝⎭⎪->⎪⎩,符合图象,故选:A.【点睛】关键点睛:利用取极限的思想,分析出0k >,当x 足够大时,由图象可知,此时函数的变化与x 无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2020·上海嘉定区·高三二模)已知x ∈R ,则“1x >”是“|2|1x -<”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先对“|2|1x -<”等价变形,再利用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 【详解】由|2|113x x -<⇒<<,则(1,)p =+∞,(1,3)q =,则p ⊂≠q ,故p 为q 必要非充分条件.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属于容易题.7.(2019·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一模)已知2(3)f x x x =+,若1x a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33()()f x f a a -≤+B .24()()f x f a a -≤+C .()()5f x f a a -≤+D .2|()()2|(1)f x f a a -≤+【答案】B【分析】先令a=0,排除A ,C,D,再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证明选项B 成立【详解】令a=0,则1x ≤,即-1≤x≤1,()()()()()0?f x f a f x f f x -=-=≤4,此时A,C,D 不成立,下面证明选项B 成立()()22 33f x f a x x a a -=+--=()() 3x a x a -++≤()()3x a x a -++≤()3x a ++=23x a a -++≤23x a a -++≤24a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应用,特值法,结合二次函数最值分析问题,准确推理计算是关键,是基础题.二、填空题8.(2020·上海高三其他模拟)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10.820.6x ty t =+⎧⎨=+⎩(t 为参数),则它的普通方程是_____.【答案】3x ﹣4y +5=0【分析】根据加减消元得普通方程. 【详解】10.83438345020.6x tx y x y y t=+⎧∴-=-⇒-+=⎨=+⎩ 故答案为:3450x y -+=【点睛】本题考查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9.(2020·上海长宁区·高三二模)直线2:12x tl y t=+⎧⎨=-+⎩(t 是参数)的斜率为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题意,利用消参法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即可得出直线的斜率. 【详解】解:根据题意,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212x ty t=+⎧⎨=-+⎩(t 是参数),消去参数t ,得出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为:()122y x +=-, 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斜率,利用消去参数法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以及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理解.10.(2020·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212x t y t =-⎧⎨=+⎩,曲线2C的参数方程为1x y θθ⎧=-+⎪⎨=⎪⎩(θ是参数),则1C 和2C 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答案】5【分析】把两曲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弦长. 【详解】消去参数得两曲线的普通方程为:2212:250,:(1)5C x y C x y -+=++=,曲线2C 是圆,圆心为2(1,0)C -,半径为r =d ==间距离为==.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考查求直线与圆相交弦长,求直线与圆相交弦长问题,一般不是直接求出交点坐标,而是求出圆心到弦所在直线距离,用勾股定理(几何方法)计算弦长. 11.(2020·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x t y t=-⎧⎨=⎩(t 为参数),圆O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则直线l 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相交【分析】由已知可得:直线l 的标准方程为10x y -+=,圆O 的标准方程为221x y +=,再计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22dr ,问题得解.【详解】由直线l 的参数方程1x t y t=-⎧⎨=⎩,可得:直线l 的标准方程为:10x y -+=,由圆O 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y θθ=⎧⎨=⎩,可得:圆O 的标准方程为:221x y +=,圆心为(0,0),半径1r =圆心为(0,0)到直线l 的距离2212121(1)d ,则直线l 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故答案为:相交【点睛】本题考查了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转化,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属于中档题.12.(2020·上海嘉定区·高三二模)设P 是双曲线2218y x -=的动点,直线3cos sin x t y t θθ=+⎧⎨=⎩(t 为参数)与圆22(3)1x y -+=相交于A B 、两点,则PA P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答案】3.【分析】先分析直线与圆的方程,得到直线过圆心(3,0)C ,再将PA PB ⋅变为()()C CA P PC CB +⋅+22PC CA =-,转化为动点P 到C 的距离的最小值.【详解】设圆心为(3,0)C ,并且直线过(3,0)C ,则()()C CA P PC CB +⋅+22PC CA =-又21CA =,2PC =2PC ,又min 2PC =,则PA PB ⋅21PC =-2221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是直线参数方程、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向量、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分析出直线过圆心,向量式转化化简是突破点,难点.13.(2020·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集合22{|0}24x x A x -=≤-,{|||2}B x x a =-≤,若AB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4,)-∞-+∞【分析】先分别求出集合,A B ,再由AB =∅列不等式可求出a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22024x x -≤-得,(22)(24)0x x --≤且(24)0x -≠,解得12x ≤<,所以集合{}12A x x =≤<,由||2x a -≤得,22a x a -≤≤+,所以集合{}22B x a x a =-≤≤+, 因为AB =∅,所以21a +<或22a -≥,解得1a <-或4a ≥故答案为:(,1)[4,)-∞-+∞【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解分式不等式,解绝对值不等式,集合的交集运算,属于中档题 14.(2020·上海高三一模)不等式22|2|36x x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 【答案】(4,)-+∞【分析】将不等式22|2|36x x x x -->--转换为不等式22|2|36x x x x -+>--,再根据220x x -+>恒成立,则原不等式等价于22236x x x x -+>--解得即可;【详解】解:不等式22|2|36x x x x -->--转换为不等式22|2|36x x x x -+>--, 由于函数22y x x =-+的图象在x 轴上方,所以220x x -+>恒成立,所以22236x x x x -+>--,解得4x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三、解答题15.(2019·上海青浦区·高三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一点(),P x y ,总存在一个点(),Q x y ''满足关系式: :x x y yλϕμ''=⎧⎨=⎩(0λ>,0μ>),则称ϕ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ϕ,使得椭圆224936x y +=变换为一个单位圆;(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AOB (O 为坐标原点)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x xy yλϕμ''=⎧⎨=⎩(0λ>,0μ>)得到△A O B ''',记△AOB 和△A O B '''的面积分别为S 与S ',求证:S Sλμ'=; 【答案】(1)32xx y y ⎧=⎪⎪⎨''⎪=⎪⎩;(2)见详解. 【分析】(1)将椭圆方程化为标准方程22194x y +=,再由单位圆的方程,以及题中伸缩变换的概念,即可得出结果.(2)先设()()1122,,A B x y x y ,,根据伸缩变换得到()11A x y λμ',,()22,B x y λμ',得到O A '',OA 设直线OA 的斜率为k ,得到直线OA 的方程为y kx =,从而求出点B 到直线OA 的距离d , 同理得到点B '到直线O A ''的距离为1d ,最后由1O A d S S OA d⋅=''⋅'化简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1)因为椭圆224936x y +=的标准方程为22194x y +=,又单位圆的方程为221x y +=,因此要想由椭圆224936x y +=变换为一个单位圆,伸缩变换只需为3:{2xx y y ϕ='='; (2)先设()()1122,,A B x y x y ,,因为O 为坐标原点,所以()0,0O , 由△AOB (O 为坐标原点)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x xy yλϕμ'=='(0λ>,0μ>)得到△A O B ''',所以()11A x y λμ',,()22,B x y λμ',()0,0O ',所以()()2211O A x y λμ''=+2211OA x y =+设直线OA 的斜率为k ,则直线OA 的方程为y kx =,故11y kx =,所以点B 到直线OA的距离为d =又直线O A ''的斜率为11y k x μμλλ=,直线O A ''的方程为y kx μλ=,即0kx y μλ-=, 所以点B '到直线O A ''的距离为1d ==,因此1O A d S S OA d λμ⋅'==''⋅=λμ==【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伸缩变换的问题,熟记伸缩变换的概念、以及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即可求解,属于常考题型,计算量较大.16.(2020·上海徐汇区·高三二模)已知函数()()31,1f x x g x x =-=-. (1)解不等式()2f x ≤;(2)求()()()F x f x g x =-的最小值. 【答案】(1)1,13⎡⎤-⎢⎥⎣⎦ ;(2)23- 【分析】(1)由()2f x ≤可得312x -≤,即2312x -≤-≤,求解即可;(2)将()F x 写为分段函数的形式,再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单调性,即可求得最值. 【详解】解:(1)因为()2f x ≤,则312x -≤,即2312x -≤-≤,解得113x -≤≤,即1,13x ⎡⎤∈-⎢⎥⎣⎦(2)由题,()()()()()131,04,011311131,02,03311311,42,33x x x x x 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所以()F x 在1,3⎡⎫+∞⎪⎢⎣⎭上单调递增,在1,3⎛⎫-∞ ⎪⎝⎭上单调递减,所以()min 1233F x F ⎛⎫==- ⎪⎝⎭【点睛】本题考查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考查求分段函数的最值.17.(2020·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若数列{}n a 对任意连续三项12,,i i i a a a ++,均有()()2210i i i i a a a a +++-->,则称该数列为“跳跃数列”.(1)判断下列两个数列是否是跳跃数列: ①等差数列:1,2,3,4,5,;②等比数列:11111,,,,24816--;(2)若数列{}n a 满足对任何正整数n ,均有11na n a a +=()10a >.证明:数列{}n a 是跳跃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01a <<.(3)跳跃数列{}n a 满足对任意正整数n 均有21195nn a a +-=,求首项1a 的取值范围.【答案】(1)① 等差数列:1,2,3,4,5,...不是跳跃数列;② 等比数列:11111,,,,, (24816)--是跳跃数列.(2)证明见解析(3)()()12,23,21a ∈-【分析】(1)①数列通项公式为n a n =,计算可得:()()22120i i i i a a a a +++--=-<,所以它不是跳跃数列;②数列通项公式为:112n n a -⎛⎫=- ⎪⎝⎭,计算可得:()()222191042ii i i i a a a a +++⎛⎫--=⨯-> ⎪⎝⎭,所以它是跳跃数列;(2)必要性:若11a >,则{}n a 是单调递增数列,若11a =,{}n a 是常数列,均不是跳跃数列;充分性: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1n =命题成立,若n k =时2121222221,k k k k k k a a a a a a -+++<<>>,可得:222423k k k a a a +++>>,所以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3)有已知可得:21n n a a ++-()()221519195125n n n n a a a a =----,2n n a a +-()()()2123195125n n n n a a a a =----,若1n n a a +>,则12n n n a a a ++>>,解得2n a ⎫∈⎪⎪⎝⎭;若1n n a a +<,则12n n n a a a ++<<,解得n a ⎛∈ ⎝⎭,由522n a ⎛⎫∈ ⎪ ⎪⎝⎭,则153,2n a +⎛∈ ⎝⎭,得()2,2n a ∈-;当53,2n a ⎛+∈ ⎝⎭,则()12,2n a +∈-,得(n a ∈,问题得解. 【详解】(1)①等差数列:1,2,3,4,5,通项公式为:n a n =()()[][]221(2)2(1)20i i i i a a a a i i i i +++--=-++-+=-<,所以此数列不是跳跃数列;②等比数列:11111,,,,,24816--通项公式为:112n n a -⎛⎫=- ⎪⎝⎭()()11122211111910222242i i i i ii i i i a a a a -+++++⎡⎤⎡⎤⎛⎫⎛⎫⎛⎫⎛⎫⎛⎫--=------=⨯->⎢⎥⎢⎥ ⎪ ⎪ ⎪ ⎪ ⎪⎝⎭⎝⎭⎝⎭⎝⎭⎝⎭⎢⎥⎢⎥⎣⎦⎣⎦所以此数列是跳跃数列(2)必要性:若11a >,则{}n a 是单调递增数列,不是跳跃数列;若11a =,{}n a 是常数列,不是跳跃数列. 充分性:(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若101a <<,则对任何正整数n ,均有212122222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成立.①当1n =时,112111a a a a a =>=, 213112a a a a a a =<=,1212131111,a a a a a a a a =<∴=>=,231a a a ∴>>32123111134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所以1n =命题成立②若n k =时,2121222221,k k k k k k a a a a a a -+++<<>>,则22221212322,k k k a a ak k k a a a a a a +++++<<∴<<,212322222423,k k k a a a k k k a a a a a a ++++++>>∴>>,所以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命题成立,数列满足()()2210i i i i a a a a +++-->,故{}n a 是跳跃数列.(3)21195n n a a +-=()222212191919251919555125n n n n a a a a ++-⎛⎫- ⎪⨯---⎝⎭∴===()22221192519191255nn n n a a a a ++⨯---∴-=-()()221519195125n n n n a a a a =----()222192519125n n n n a a a a +⨯---=-()()()2123195125n n n n a a a a =---- ①若1n n a a +>,则12n n n a a a ++>>,()()()()()222151919501251231950125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解得2n a ⎫∈⎪⎪⎝⎭; ②若1n n a a +<,则12n n n a a a ++<<,()()()()()222151919501251231950125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解得53,2n a ⎛+∈ ⎝⎭;若2n a ⎫∈⎪⎪⎝⎭,则21195nn a a +⎛-=∈ ⎝⎭,所以()2,2n a ∈-,若n a ⎛∈ ⎝⎭,则()21192,25n n a a +-=∈-,所以(n a ∈,所以()()12,23,21a ∈-,此时对任何正整数n ,均有()()2,23,21n 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证明,考查了数学归纳法,考查了分类与整合思想,属于难题. 18.(2020·徐汇区·上海中学高三其他模拟)若函数()f x 对任意的x ∈R ,均有()()()112f x 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具有性质P .(1)判断下面两个函数是否具有性质P ,并说明理由.①()1xy aa =>;②3y x =.(2)若函数()f x 具有性质P ,且()()()*002,N f f n n n >∈==,求证:对任意{}1,2,3,,1i n ∈-有()0f i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对任意[]0,x n ∈均有()0f i ≤.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给出反例. 【答案】(1)①()1xy a a =>具有性质P ;②3y x =不具有性质P ,见解析;(2)见解析(3)不成立,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已知中函数的解析式,结合指数的运算性质,计算出()()()112f x f x f x -++-的表达式,进而根据基本不等式,判断其符号即可得到结论;②由3y x =,举出当1x =-时,不满足()()()112f x f x f x -++≥,即可得到结论;(2)由于本题是任意性的证明,从下面证明比较困难,故可以采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即假设()f i 为()()()1,2,,1f f f n -中第一个大于0的值,由此推理得到矛盾,进而假设不成立,原命题为真;(3)由(2)中的结论,我们可以举出反例,如()()2,,x x n x f x x x ⎧-=⎨⎩为有理数为无理数,证明对任意[]0,x n ∈均有()0f x ≤不成立.【详解】证明:(1)①函数()()1xf x aa =>具有性质P ,()()()11111222x x x x f x f x f x a a a a a a -+⎛⎫-++-=+-=+- ⎪⎝⎭,因为1a >,120xa a a ⎛⎫+->⎪⎝⎭,即()()()112f x f x f x -++≥,此函数为具有性质P ; ②函数()3f x x =不具有性质P ,例如,当1x =-时,()()()()11208f x f x f f -++=-+=-,()22f x =-,所以,()()()201f f f -+<-,此函数不具有性质P . (2)假设()f i 为()()()1,2,,1f f f n -中第一个大于0的值,则()()10f i f i -->,因为函数()f x 具有性质P ,所以,对于任意*n ∈N ,均有()()()()11f n f n f n f n +-≥--, 所以()()()()()()11210f n f n f n f n f i f i --≥---≥≥-->,所以()()()()()()110f n f n f n f i f i f i =--+++-+>⎡⎤⎡⎤⎣⎦⎣⎦,与()0f n =矛盾,所以,对任意的{}1,2,3,,1i n ∈-有()0f i ≤.(3)不成立.例如,()()2,,x x n x f x x x ⎧-=⎨⎩为有理数为无理数证明:当x 为有理数时,1x -,1x +均为有理数,()()()112f x f x f x -++-()()()2221121122x x x n x x x =-++---++-=,当x 为无理数时,1x -,1x +均为无理数,()()()()()2221121122f x f x f x x x x -++-=-++-= 所以,函数()f x 对任意的x ∈R ,均有()()()112f x f x f x -++≥,即函数()f x 具有性质P . 而当[]()0,2x n n ∈>且当x 为无理数时,()0f x >.所以,在(2)的条件下, “对任意[]0,x n ∈均有()0f x ≤”不成立.如()()()01x f x x ⎧⎪=⎨⎪⎩为有理数为无理数,()()()01x f x x ⎧⎪=⎨⎪⎩为整数为非整数,()()()20x f x x x ⎧⎪=⎨⎪⎩为整数为非整数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新定义及其应用,涉及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性质,反证法,其中在证明全称命题为假命题时,举出反例是最有效,快捷,准确的方法.19.(2018·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设函数()271f x x ax =-++(a 为实数). (1)若1a =-,解不等式()0f x ≥; (2)若当01xx>-时,关于x 的不等式()1f x ≥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3)设21()1x g x ax +=--,若存在x 使不等式()()f x g x ≤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8{|3x x ≤或6}x ≥;(2)[5,)-+∞;(3)[4,)-+∞ 【分析】(1)代入1a =-直接解不等式即可; (2)由01xx>-解得01x <<,故可将()1f x ≥化为(2)70a x -+≥,从而求出a 的范围; (3)化简()g x ,故可将题设条件变为:存在x 使1|27||22|a x x -≥---成立,因此求出2722x x ---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若1a =-,则()271f x x x =-+-,由()0f x ≥得|27|1x x -≥-,即270271x x x ->⎧⎨-≥-⎩或270721x x x -≤⎧⎨-≥-⎩,解得6x ≥或83x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8{|3x x ≤或6}x ≥; (2)由01xx>-解得01x <<,由()1f x ≥得|27|0x ax -+≥, 当01x <<时,该不等式即为(2)70a x -+≥,设()(2)7F x a x =-+,则有(0)70(1)50F F a =>⎧⎨=+≥⎩,解得5a ≥-,因此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5,)-+∞;(3)21()1x g x ax +=--2|1|(1)x a x =-++,若存在x 使不等式()()f x g x ≤成立, 即存在x 使271x ax -++2|1|(1)x a x ≤-++成立,即存在x 使1|27||22|a x x -≥---成立, 又272227(22)5x x x x ---≤---=,所以527225x x -≤---≤, 所以15a -≥-,即4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结合了恒成立,能成立等问题,属于综合应用题.解决恒成立,能成立问题时,常将其转化为最值问题求解.20.(2020·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三月考)对于函数()()f x x D ∈,若存在正常数T ,使得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T f x +≥成立,我们称函数()f x 为“T 同比不减函数”. (1)求证:对任意正常数T ,()2f x x =都不是“T 同比不减函数”;(2)若函数()sin f x kx x =+是“2π同比不减函数”,求k 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正常数T ,使得函数()11f x x x x =+--+为“T 同比不减函数”,若存在,求T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 (2)k π≥(3)存在,4T ≥【分析】(1)取特殊值使得()()f x f x T ≤+不成立,即可证明; (2)根据“T 同比不减函数”的定义,sin sin 22k x x kx x ππ⎛⎫⎛⎫+++≥+ ⎪ ⎪⎝⎭⎝⎭恒成立,分离参数k ,构造函数,转化为k 与函数的最值关系,即可求出结果;(3)去绝对值化简函数()f x 解析式,根据“T 同比不减函数”的定义,取1x =-,因为()()()1113f T f f -+≥-==成立,求出T 的范围,然后证明对任意的x ∈R ,()()f x T f x +≥恒成立,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证明:(1)任取正常数T ,存在0x T =-,所以00x T +=,因为()()()()2000f x f T T f f x T =-=>=+,即()()f x f x T ≤+不恒成立,所以()2f x x =不是“T 同比不减函数”.(2)因为函数()sin f x kx x =+是“2π同比不减函数”, 所以()2f x f x π⎛⎫+≥ ⎪⎝⎭恒成立,即sin sin 22k x x kx x ππ⎛⎫⎛⎫+++≥+ ⎪ ⎪⎝⎭⎝⎭恒成立, ()2sin cos 4x x x k πππ⎛⎫- ⎪-⎝⎭≥=对一切x ∈R 成立.所以max4x k πππ⎛⎫⎛⎫- ⎪ ⎪⎝⎭⎪≥= ⎪⎪⎝⎭. (3)设函数()11f x x x x =+--+是“T 同比不减函数”,()()()()211121x x f x x x x x ⎧-≥⎪=--<<⎨⎪+≤-⎩,当1x =-时,因为()()()1113f T f f -+≥-==成立,所以13T -+≥,所以4T ≥, 而另一方面,若4T ≥, (Ⅰ)当(],1x ∈-∞-时,()()()112f x T f x x T x T x T x +-=+++--++-+ 112T x T x T =++--++-因为()()1111x T x T x T x T +--++≥-+--++2=-, 所以()()220f x T f x T +-≥--≥,所以有()()f x T f x +≥成立. (Ⅱ)当()1,x ∈-+∞时,()()()211f x T f x x T x x x +-=+--+--+211T x x =---++因为()()11112x x x x +--≥-+--=-,所以()()220f x T f x T +-≥--≥, 即()()f x T f x +≥成立.综上,恒有有()()f x T f x +≥成立,所以T 的取值范围是[)4,+∞.【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的理解和应用,考查等价转化思想,考查从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方法,属于较难题.。

参数方程消参方法

参数方程消参方法

参数方程的消参方法1、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过程就是消参过程常见方法有三种: (1)代入法:利用解方程的技巧求出参数t ,然后代入消去参数。

(2)三角法:利用三角恒等式消去参数(3)整体消元法:根据参数方程本身的结构特征,从整体上消去。

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为0),(=y x F :在消参过程中注意变量x 、y 取值范围的一致性,必须根据参数的取值范围,确定)(t f 和)(t g 值域得x 、y 的取值范围。

2、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1)过定点),(00y x P 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 ⎩⎨⎧+=+=ααsin co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 (2)圆222r y x =+参数方程⎩⎨⎧==θθsin cos r y r x (θ为参数)(3)圆22200()()x x y y r -+-=参数方程为:⎩⎨⎧+=+=θθsin cos 00r y y r x x (θ为参数)(4)椭圆12222=+by a x 参数方程⎩⎨⎧==θθsin cos b y a x (θ为参数) (5)抛物线Px y 22=参数方程⎩⎨⎧==Pt y Pt x 222(t 为参数)7.已知:直线l 过点)0,2(P ,斜率为34,直线l 和抛物线x y 22=相交于B A ,两点,设线段AB 的中点为M ,求(1)M P ,两点间的距离。

(2)M 点的坐标。

(3)线段AB 的长AB 。

解:由34tan =α得:53cos ,54sin ==αα,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t t y t x ⎪⎩⎪⎨⎧=+=54532,代入x y 22=化简得:045625162=--t t ,425,8152121-==+t t t t(1)415221=+=t t PM (2)⎪⎩⎪⎨⎧=⨯==⨯+=341554417415532y x 所以⎪⎭⎫ ⎝⎛3,417M(3)()8655421221=-+=t t t t AB10 (1) 写出经过点)5,1(0M ,倾斜角是3/π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2) 利用这个参数方程,求这条直线l 与直线032=--y x 的交点到点M 0的距离。

高考数学 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高考数学 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x=1+12t,
x=(11-+kk22)r,
(1) y=5+
23t;(2)y=12+krk2.
自主预习
讲练互动
课堂达标
教材链接

(1)由
x=1+12t

t=2x-2
代入
y=5+
3 2t
中得
y=5
+ 23(2x-2),即: 3x-y+5- 3=0 就是它的普通方程. (2)xy= =( 12+k11r- k+2 kk22)r,⇒yx22==( ((1141- +k+2kkrk222) )2)22,r22,得 x2+y2= (1-2(k2+1+k4k)2)r22+4k2r2=(1(+12+k2+k2)k4)2 r2=r2.
线的类型.
x=acos (1)y=bsin
θ, θ (θ
为参数,a,b
为常数,且
a>b>0);
(2)x=coas φ,(φ 为参数,a,b 为正常数); y=btan φ
x=2pt2, (3)y=2pt (t
为参数,p
为正常数).
自主预习
讲练互动
课堂达标
教材链接
解 (1)由 cos2θ+sin2θ=1 得ax22+by22=1 这是一个长轴长为 2a, 短轴长为 2b,中心在原点的椭圆. (2)由已知co1s φ=ax,tan φ=by,由于co1s φ2-tan2φ=1, ∴有ax22-by22=1 这是一条双曲线. (3)由已知 t=2yp代入 x=2pt2 中得4yp22·2p=x, 即 y2=2px,这是一条抛物线.
为参数).
解 (1)由 y2=(sin θ+cos θ)2=1+sin 2θ=1+2x 得
y2=2x+1,∵-12≤12sin 2θ≤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参数方程消参的方法
【知识要点】
一、参数方程消参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加减消参:直接把两个方程相加减即可消去参数.
2、代入消参:通过其中的一个方程求出参数的值,再代入另外一个方程化简.
3、恒等式消参:通过方程计算出sin cos αα、,再利用三角恒等式22sin cos 1a a +=消去参数.
二、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一定要注意变量x y 、的前后范围的一致性. 有时两个的范围都要写,有时只要写一个,有时可以不写.
【方法讲评】 方法一 加减消参 解题步骤 直接把两个方程相加减即可消去参数.
【例1】把参数方程1(1x t t t y t t ⎧=+⎪⎪⎨⎪=-⎪⎩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点评】本题中变量x y 、可以不写,因为参数方程1(1x t t t y t t ⎧=+⎪⎪⎨⎪=-⎪⎩
为参数)中x 的范围是 22x x ≥≤-或,双曲线224x y -=中x 的范围也是22x x ≥≤-或,它们是一致的,都隐含在方程里,所以可以不写.
【反馈检测1】把参数方程2
2211(21t x t t t
y t ⎧-=⎪⎪+⎨⎪=⎪+⎩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方法二 代入消参 解题步骤 通过其中的一个方程求出参数的值,再代入另外一个方程化简.
【例2】参数方程αααα(,sin 22cos 2sin ⎪⎩
⎪⎨⎧+=+=y x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 ) A. 122=-x y B. 122=-y x
C. )2|(|122≤=-x x y
D. )2|(|122≤=-x y x
【点评】(1)本题使用的是代入消参. (2)把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之后,一定要注意x y 、的取值范围,实际上这是两个函数(),()x f t y g t ==的值域问题. (3)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之后,有时需要x y 、的范围都写,有时只需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有时不需要写. 这主要取决于化简之后的普通方程x y 、是否与原参数方程中x y 、的范围一致. 如果一致就不写.如果不一致,就要写.本题中只写了x 的范围,因为x 的范围确定之后,y 的范围也就对应确定了,所以可以不写y 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写一个变量的范围即可.
【反馈检测2】参数方程11x t y t
⎧=⎪⎨=-⎪⎩t 为参数)表示什么曲线( )
A .一条直线
B .一个半圆
C .一条射线
D .一个圆
方法三
恒等式消参 解题步骤 通过方程计算出sin cos αα、,再利用三角恒等式22sin cos 1a a +=消去参数.
【例3】参数方程23sin 13cos x y θθ
=+⎧⎨=-+⎩(θ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是 .
【点评】(1)本题使用是三角恒等式消参;(2)本题不需要加上x 的范围15x -≤≤,因为x 的范围隐含在方程22
(2)(1)9x y -++=之中,也是15x -≤≤,所以不需要加x 的范围. 【反馈检测3】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θθθ⎩
⎨⎧+-=+=sin 31cos 32y x 为参数,直线l 的方程为023=+-y x ,则曲线C 上到直线l 的距离为10
107的点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及反馈检测第90讲:
参数方程消参的方法参考答案
【反馈检测1答案】22
1(1)x y x +=≠-,它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除去与x 轴相交的左交点)
【反馈检测2答案】C
【反馈检测2详细解析】123012x t x y y t
⎧=⎪⇔+-=⎨=-⎪⎩,其中1,x ≥它表示端点为()11,的一条射线. 【反馈检测3答案】B
【反馈检测3详细解析】由θθ
θ⎩⎨⎧+-=+=sin 31cos 32y x 为参数,消参得:22(2)(1)9x y -++=为圆的方程. 由题可先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232
71031010d ++=
=<,即:直线与圆相交且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10107,则圆上到直线距离为10
107的点有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