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散文六篇
有关端午节的名家散文名篇

有关端午节的名家散文名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龙舟节等,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是一个团圆、祭祀、避邪、驱瘟的节日。
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戴香囊,还要祭祖祭神、洒清香、踏青游玩,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而在文学的世界里,端午节也是一个充满着诗意和故事的节日。
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名家散文名篇。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位著名文人的代表作品。
一、《楚辞》作者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端午节的创始者和为端午节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他所写的《离骚》、《天问》、《九章》等都可以看作是与端午节相关的名篇。
《离骚》中提到了端午节的起源,表达了对国家失去的痛苦和对民族振兴的祈愿。
其中,“含嗟泪下沾裳,援琴鸣凄长,四面哀声如不断,春泥更深留香。
苦笳声碎北风中,楚腰纤细掌中轻。
”一段描述屈原离魂翩翩的仙女“向天飞去,不忍听闻楚人弹弦而复述之”的情节,道出了屈原对故国的眷恋与痛惜。
《九章》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表达了屈原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
也反映了人类的凄凉和无奈,因而也与端午节主题意义不谋而合。
二、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和《登高》都是与端午节相关的名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写了江南一个秋日的景象,景色优美。
其中:“重萝在帘幕,猿啼三殿外,九重风光里,爱此景物永”,不仅描写了风景和动物,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动物符号,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文化共鸣。
《登高》中的“且尽所思,借明月光,照我私人道,逆旅思千行”一句,颇有端午节时节思乡的意味。
三、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与端午节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首诗描写了钱塘江春季美景和一些端午节活动。
主要的活动场所是钱塘湖。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春天景色,唯美动人。
其中“遥望山寺钟声,漾漾泛枫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表达了诗人重新审视周围景物、提高自己审美水平的态度。
端午节作文散文

端午节作文散文“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在岁月的长河中,端午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温暖的人间烟火。
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弥漫着浓郁的粽香。
那是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她将糯米、红枣、粽叶等食材一一准备好,然后熟练地包起粽子。
糯米在水中浸泡得饱满而晶莹,红枣则散发着甜美的香气。
母亲的双手灵巧地舞动着,将粽叶折叠、包裹,再用细绳紧紧扎住。
不一会儿,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粽子就摆满了桌子。
煮粽子的时候,那股香气从厨房弥漫到整个屋子,让人心生期待。
等到粽子出锅,热气腾腾,剥开粽叶,咬上一口,软糯的糯米和香甜的红枣在口中交融,那种满足感至今仍萦绕在心头。
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比如,门口挂着的艾草和菖蒲,它们散发着独特的清香,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还有那色彩斑斓的香囊,小巧玲珑,里面装着各种香料,佩戴在身上,不仅香气扑鼻,还寓意着平安吉祥。
赛龙舟更是端午节的重头戏。
江河湖泊之上,龙舟竞渡,鼓声震天。
龙舟上的健儿们齐心协力,挥舞着船桨,奋勇向前。
岸边的人们欢呼雀跃,为他们加油助威。
那场面,热烈而壮观,让人感受到团结和拼搏的力量。
小时候,端午节是欢乐的节日。
我们会跟着大人一起去看赛龙舟,会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会拿着香囊和小伙伴们玩耍。
那时候,不懂得端午节背后的深刻含义,只知道有好吃的、好玩的,就是最快乐的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白了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传承。
屈原投江自尽,以死明志,他的爱国情怀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端午节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这一天,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粽子,谈论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温馨而幸福。
这种亲情的温暖,如同端午节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统节日的氛围似乎在逐渐变淡。
关于节日的散文:端午节吃粽子

关于节日的散文:端午节吃粽子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我们要重视节日的意义;下面是有关于节日的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节日的散文:端午节吃粽子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
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
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
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
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
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
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
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
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
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
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
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
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
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
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
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
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
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关于节日的散文:七夕的星空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勤劳的小伙子叫牛郎,由于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嫂过日子。
端午节作文600字初中作文散文(10篇)

端午节作文600字初中作文散文(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端午节作文600字初中作文散文(10篇)5月5日,我用真诚的心包了一个粽子。
描写端午节作文6篇

描写端午节作文6篇(全文)端午节的作文篇一“五月五,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相信大家听过这首歌谣吧。
端午节是个热闹非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和我家的习俗,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端午节传说呢,相信大家也听过不少,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屈原的故事了,屈原呢,是一位爱国的大诗人。
当秦军攻破楚国后,屈原看到百姓受难,觉得非常痛心,于是他于五月五日这天投河自尽,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划船到河中央投食,让鱼吃饱,不去吃屈原的躯体,还有人拿雄黄酒倒到河里,说是能驱赶鱼兽,保护屈原的躯体,于是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戴香包等等习俗。
我们家过端午,也吃粽子,还会去看龙舟赛。
当我们吃完热腾腾的粽子,妈妈就带我去看龙舟比赛了。
“咚!咚!咚!”鼓声响起,龙舟比赛准备要开始了,河两岸早已是人山人海,无比拥挤,妈妈牵着我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
哇,龙舟的颜色好多呀!每条船两侧都画着条活灵活现的龙,龙的色彩也各不同:有紫色的,金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红色了,我们村的龙舟就是红色的。
"咚!”一声沉重有力的鼓声,比赛开始了!我们村十多个队员,都在努力的划着,有一个人偷懒,不使力,都会使这场比赛输掉。
所以每个人都不敢松懈,一直向前划着。
岸上看舟赛的观众也拼命喊:加油,加油!顿时,锣鼓声,加油声混成一片,那气氛又紧张又热闹,连我也跟着紧张起来。
妈妈告诉我,划龙舟也有讲究,分工合作,而且一定要团结,共同发力,才能使船划的最快。
终于,我们村的龙舟在队员共同努力冲刺了,我心里越来越紧张,真为我们村的龙舟队捏一把汗。
过终点线,赢啦!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就像是我自己得了冠军一样,观众也沸腾起来,呐喊着。
我心里真为我们村感到骄傲,自豪。
回去的路上,我想:今天我明白了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赛龙舟就像拔河一样,要一起用力,才能成为冠军。
端午节真是热闹又欢乐,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呢?端午节的作文篇二在端午节这天,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初二节日散文5篇

初二节日散文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二节日散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初二节日散文篇1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和农事、亲情连在一起,也有一些节日和纪念祖先有关。
农历五月初五既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五月节等。
这个节日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多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赛龙舟、吃粽子,传说屈原的祖国灭亡后,他不愿投降敌人,投汨罗江而死。
老百姓划船到汨罗江打捞他的尸体,为了不让鱼儿吃他的身体,把包好的粽子扔到江里喂鱼。
今天的赛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他。
每年端午节,奶奶都包好多粽子带给我们吃,我和爸爸也一起包过,我们用煮熟的竹叶将泡好的糯米、红枣包好,用五彩绳系牢。
煮熟的粽子可香了。
中国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意义,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和淡淡的怀旧,爸爸用屈原《离骚》中的话鼓励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记住的。
我会象屈原那样爱我的祖国。
初二节日散文篇2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
“砰砰砰”,我敲响了大姨家的门。
门开了,大姨抱着妹妹笑吟吟地迎了出来。
“大姨,妹妹,新年好!”我一进门就向大姨祝贺新年。
大家互相问候着新年,大姨忙着给我们泡茶水,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最令我惊喜的是给了我包了二百块钱的红包呢!这时候,我的伯伯不在家,我便问“大姨,伯伯呢”“唉,他呀,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家里什么都不管。
这不,大年初一都到去值班去了。
”她假装生气地说。
可是我才不相信她真的生气了呢,她脸上还带着微笑呢。
告别了大姨和妹妹,我又踏上了去老家的火车。
我外公外婆还有另外一个大姨家在娄底,要向娄底进发了~!坐了两个半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娄底火车站。
我外公家住在火车站旁边,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外公家跑去。
关于端午节的名家散文精选作品

关于端午节的名家散文精选作品关于端午节的名家散文精选作品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楚地,该节日为纪念古代民族诗人屈原而设立,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现在,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历代名家也纷纷为此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广为赞颂。
以下是本文整理的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名家散文精选作品,供读者参考。
一、《端午节》苏轼“潇湘云雨异端仪,水国遐迩至今知。
荀疏泪尽摧贤妻,楚歌声中几欲痴。
节俗咸通汉地久,浔阳南北支流里。
星辰下降宜粽祀,虹润长干贺王孙。
”此首《端午节》诗写得潇湘云雨异端仪,指的是楚国白露时孟姜女为夫起坟的情景,引出了本文的主题——端午节。
苏轼在此诗中提到了“荀疏泪尽摧贤妻”,指的是荀子之妻在屈原自杀后,为屈原挂带于丧车下面的情节。
其中“粽祀”则强调了端午节的重要性,人们在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并向英雄纪念馆行祭拜之礼。
二、《端午日见浯江》王安石“倚竹迎风见浯江,长条一日向湖开。
萧散蒹葭蝉满树,共迎端午早归来。
”这首《端午日见浯江》是王安石以“端午”为题作的一首绝句。
文中“浯江”是济江的支流,而倚在岸边的竹子,在端午节里吹着凉风,赏着浯江的美景,正是典型的端午风情。
王安石在文章中运用丰富的意境来表现浯江的美景,展示了端午节的郎情妾意。
三、《宋时端午节观龙舟》辛弃疾“清江一曲塞湖心,岸上蓼花蓬鬓烟。
雨丝风片过时洒,轮声滑处水溅沾。
罗浮山下四时春,莫道龙舟空载人。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宋时端午观龙舟》写的是画龙点睛般的龙舟竞渡,也是辛弃疾对端午节中“赛龙舟”项目的生动描绘。
诗中的“清江一曲塞湖心”就是现在的西湖,引入了活泼而又壮观的“赛龙舟”活动,展现了大国风范。
四个字“花重锦官城”道出了南宋时期中国的繁荣,也同时寓意了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四、《客泊岳阳楼》杜甫“楼高莫相攀,口吟长城宫阙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有关端午节的散文(精选8篇)

有关端午节的散文(精选8篇)有关端午节的篇1五月,充满中国的味道,如鲜花,一下子漫开来。
今天是端午节,一个中华自古以来都流传的节日——端午节。
这一天里,人们都要吃粽子,把艾叶插在门上。
这一习惯,从没停过。
这一节日,有十足十的中国味道,久久不能散去。
早上,是吃粽子的时候。
粽子像胖胖的小孩一样,可爱极了。
解开绳子,一股米香扑鼻而来。
接着,长着豆子和大枣的粽子就出来了。
包粽子的人手真巧啊。
一个个粽子,一份份真情,都包含在这粽子里。
味道浓浓的,香香的,满是中国的味道。
中午,把艾叶插在门上的“福”字里,满楼道都是艾叶的气味。
这艾叶,有淡淡的清香,充满了中国的味道。
今天本该是高兴的一天,却因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而孤单。
妈妈去上班了,爸爸在山西上班。
此时在山西的爸爸,应该过不了端午节。
因为他现在,或许在饿着肚子干活,或许要等到一点多才能吃饭。
我根本就不能为他分担些什么,有时还会惹他生气。
以往的这时,我们也许会全家坐在这里,一起聊着天,吃着粽子,享受着我们本该享受的生活。
可现在,我们一个月在一起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十天。
我真的好想好想回到过去,那种属于我们的幸福美满又无忧无虑的时光。
可是,那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
所以,我只有在他回来的时候好好对他,才算是我对他的一种补偿。
中国的味道,有传统节日的味道,有流传至今的美食的味道,有合家团圆的味道,也有我对爸爸的想念的味道。
有关端午节的散文篇2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它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
五月初五,汨罗江边,你——屈原,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的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的存在。
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你最终一跃诠释了你的爱国之情,人们为了不让你的身体被鱼虾侵蚀,就往汨罗江里扔粽子和鸡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散文六篇【篇一】日子在不经意间流淌,恍然间不觉又是一年端午至。
猜度思忖间,那是谁的足迹在五月又一次轻轻地踏过了我们的心田,弥漫了这满地的情思?生命是一场懂得,那这满地的情思,又是谁用这温柔的手掌静静地呵护了我们的岁月,煨暖了这五月的端午?“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那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我们这颗婉约而柔软的心房又会被谁的情思再一次的所牵绊?往昔的似水年华,残留在脑海里的点点滴滴,儿时散落的记忆,那此刻又是否会在这五月艾风静静流淌的岁月里,暖暖的又一次找回那些仿佛就在昨天的这一幕幕不曾也不愿抹掉的温度呢?轻拈光阴,时光流转,记忆在岁月的渡口沉淀,时间在指缝中悄悄地离去。
但有些事情有些记忆,虽然已过去了多年,但每每想起却总是让人温暖不已。
记得,人们常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人很多事,但每年的端午节却总是伴随着我们那些流年往事而渐渐地沁入心扉,在记忆的阡陌红尘中温温的稍稍的停留。
故每忆起家乡的端午节,心中难免有丝丝暖暖的感动。
故乡的端午节,她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亲情。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悠久传统,美好风俗。
渐而人们在每年的端午节中,也总是用这最虔诚最质朴的心儿寄寓了一些美好的期望,让我们尘世这习惯了“镶”着面具的灵魂得以暂时的回归。
那么,所以端午节这一天,不光是我们对节日的期待,对美好新生活的祈愿,同时也更是我们对无微不至照顾着我们的亲人的一种感念。
那既然这样,不如就让我们借着儿时星星点点端午的记忆,乘着节日这浓浓的艾风,让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慢慢的渐渐地溢满我们的脑海,让我们在蕴含的真情中“心中有爱,爱中有心”,一点一滴的学会“用心读爱,用爱读心”。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
那在五月这个传统的节日里,你又会想起谁呢?但我想到的却首先是我的母亲,一个“性情温顺随和,说话和蔼可亲”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恰也正是因为她,让这一个个端午情暖了岁月,也情暖了端午。
我的老家在北方,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平时也没什么好吃的,所以总是特别的盼着过节,特别是像端午节这一类中国比较传统的节日。
而平常极节俭的母亲,也一向比较看重节日,所以不管我们生活的多窘迫多潦倒,到了节日这一天,和蔼“大度”的母亲总会想着法子给我们准备上节日的食物,在那一天做一大堆好吃的。
而在我们河南老家,小时,过端午是不包粽子的,辛劳的母亲们总会给我们做糖糕油饼,炸韭菜盒子吃。
母亲们炸的油饼总是又软又香,炸的韭菜盒子也总是又焦又嫩。
也许,这真的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而母亲们也总是这样默默地奉献着,心甘情愿的付出着,她们从不索取,那她们终究又是为了谁?那当若干年后,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又是否能真正的懂得那份炽热的情感,这简单而深沉的母爱呢?触摸岁月的痕迹,母亲的这种言行身教,无形中向我揭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一步步的看清了许多东西,也使我日益平静的学会了以沉稳的心态去看待这世间的一切。
所以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家乡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总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而母爱却又更显得弥足珍贵。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端午的味道也随着这思亲的味道愈益更加的强烈。
也许真的,总有那么一种习俗,悄然的在我们灵魂深处扎根滋长,哪怕岁月不停的变迁,依然改不掉这最初的味道,这儿时最真最纯的记忆,还有这脑海里久久不忍也不愿忘怀的情感。
世间百态,红尘纷扰,人事熙攘,唯情难书,唯爱难诉。
而爱她本身却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许是人生中这最难的一件事情。
端午,也许她不过是我们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一天,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天,却无不写满了母亲对孩子们和这个家庭的无私的关爱。
母爱她不光是一种爱,一种无私的关怀和浓浓的血液组成的爱,她更是一种亲情,但这种亲情也绝不是母亲对孩子们简简单单的去抚养去保护,而是更多的去引导和以身作则。
而我们又有多少人只是直觉的认为,这是每一个母亲天生就会做也应该去做的事情,并且只要以天性去爱,理由也总是那么的理直气壮。
母亲是我们最敬爱的亲人,她永远都无私毫不保留的奉献着她全部的爱。
也许,这世上最“深”的爱,也莫过于母爱吧。
她总是那么的清澈美丽,娓娓动人,全心付出,不图回报,无论我们走到哪,她都会一步不离的默默地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端午,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对我却因曾带给我的传统色彩和浓浓亲情,渐渐地成为了我生命中那不能随便割舍的一部分,而母亲那种传承不避俗,眸光里的缱绻,呼吸里的牵绊,唯亲造大爱的真实生活观,不仅情暖了岁月,也情暖了一个个端午,渐而也同时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
温良如水的时光,在平静的水面上,泛着丝丝涟漪。
日子不经意间流淌,恍然不觉这又是一年端午至。
眸的闪烁,心的触摸,猜度思忖间,这是谁的足迹在五月又一次轻轻地踏过了我们的心田,弥留了这一地的情思?轻吟浅唱刻,这又是谁的温柔手掌静静地呵护了我们的岁月,煨暖了这一生的时光?母爱情暖了岁月,也情暖了我们的人生。
那在母亲节和端午节到来之际,何不如就让我们合起双手,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母亲您辛苦了!”【篇二】端午节对农村来说,是个特别热闹的传统节日。
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着煮粽子,吃鸡蛋,挂香袋,插艾蒿……家里向来是分工明确的,母亲和奶奶负责包粽子,我与父亲便负责采艾叶。
端午的田野里长满了齐膝高的艾草,割上几镰刀,便是一小捆。
接着到柳树上割柳条,到小溪边割菖蒲,找野花采露珠,装在玻璃瓶带回家。
一路上,东方放亮,抱艾而归的我们沐浴着晨曦,欢呼雀跃。
到家后,父亲便忙着把柳条、艾条、菖蒲插于房门两侧,挂满门楣缝隙,再把多余的艾条摊晒在窗台上。
经过这样的装饰,房门翠绿,空气清新,室内室外艾香飘逸。
中午时分,母亲端着煮好的粽子放在餐桌上,满屋飘着新粽叶的清香。
一家人各自动手,解开粽绳,剥去粽叶,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聊天,笑声充满着整个屋子。
还要吃鸡蛋和大蒜。
据母亲说,吃了大蒜煮鸡蛋百毒不侵,能够祛病,使得身体更健康;而且还把雄黄酒涂抹在耳边、鼻子、眼眉、手脖、肚脐、脚趾等等,昭示着今后可以防毒虫,不被侵蚀。
如今端午节被纳入国家法定节日体系,同时还是中国和世界双料非物质类文化遗产。
这童年记忆里的梦也随着岁月的更迭和时光的轮回,渐渐地让我对端午节的由来和经久不衰的习俗,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端午节经过2000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有着其浓厚的节日氛围,这大概和我们国人守时令、重节气、讲传统有关。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节日,应该是一种传承,从奶奶传给父亲,父亲传给自己,自己传给子孙,世代相传。
那一点能够触摸到的生命温暖,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这飘着艾草香的有味道的记忆,都会刻骨铭心。
【篇三】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五节,它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端午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应当了解和重视它。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最常见的是由战国时期的屈原而来。
屈原是楚国的爱国人士,年轻时受到楚怀王重用。
但因为自身刚正,受到小人的妒忌。
之后他被小人陷害,从而被流放。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城郢都。
屈原因面对祖国的灭亡伤痛不已,他深感绝望,最终自投汨罗江而死。
除此之外对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等端午节最普遍的习俗是包粽子、吃粽子。
包粽子方法为用粽叶把糯米、蜜枣、花生、豆沙等馅料包成菱角状、牛角状,或用竹筒装起来蒸熟。
在端午节还会一些地区还会喝雄黄酒,相传可以驱虫解毒。
小孩子还会把酒涂到额头、手心,用来避邪。
赛龙舟在我国南方较为流行。
南方水利发达,便于进行。
相传人们是为了用龙舟驱赶江中的鱼虾,以避免伤害屈原的身体。
赛龙舟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赛—龙舟大赛,男女老少后为了喜庆报名踊跃。
随着中国文化的流行,赛龙舟活动在外国得到认可,无数外国人在五月初五的当天来中国庆祝。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新的庆祝方式也接踵而至。
如在端午节发祝福语。
“淡淡粽叶香,浓浓朋友情,根根丝连线,切切情意牵,好心情伴随着粽子的香气传给好朋友,祝你笑口常开,好运相伴,端午节快乐!”端午节祝福语表达了人们之间的相互祝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朋友与朋友之间增进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
但随着中外文化的密切交往,一些西方的节日在中国大地上盛行。
如情人节当天的情侣欢聚程度不亚于我国的七夕节。
圣诞节不仅出现在我国的教徒中,一些普通人也盲目追风,过得是风风火火。
相比之下就算是春节过了越来越简单而且人数也存在下滑趋势。
对于端午节更是如此,向某人问起端午节,有人连屈原的跳江时间和背景,甚至连屈原的出生年代都不知。
对于一些年轻人连端午节的月份都不敢确定。
这些真是可笑至极。
为什么我国的部分人民对外国文化如此执着而对我过得传统节日置之不理?我们应该重视端午节,重视传统文化。
在端午节当天多和家人团聚,多说几句祝福语。
这就是重视端午节的具体表现。
了解端午节,重视端午节。
让我们在粽子和家人的陪同下,载着龙舟,喝着雄黄酒,来欢度端午节!【篇四】这个时候,黄河流域正值初夏,田野里各种野草、野棵子已经长全身量,同时各种虫子、野物也都出蛰,人走在荒野是有一定危险的,并且,大的动物也相继出山。
在古代,农历五月五日前后,人要不断地外出侍弄农业,人烟稀少,怪物就多,人们不免有许多担心。
再加上气温上升,各种疫情开始出现。
人们在各种担忧中,生出一个念头,召集大伙举行一种驱邪仪式(世界上每一种仪式都是人对自己的安慰)。
他们从田野里挖来艾草挂在门楣上,艾草辟邪,对五毒(蛇、蝎子、蚰蜒、蟾蜍、壁虎)有震摄作用。
人们在田野、山坡上挖来各种草药,其中挖得最多的是猪牙草和蛤蟆棵,早饭前把这两种草药在锅里沸水煮了,给每人下上两三个鸡蛋,做成鸡蛋荷包汤,美美地喝上,百病皆除(一种美好愿望)。
青少年时期,我在沂蒙老家还喝过母亲在端午节早上做的猪牙草蛤蟆棵鸡蛋荷包汤,感觉很鲜,有一种田野的清新味道,不难喝,我总是把一大白瓷碗汤全部喝下。
母亲看着我喝完才高兴地放心地离开。
河滩上的芦苇长得高高大大,叶子鲜嫩,还没走进苇林,那种清气味就沁透你的心脾了。
采一抱回家,泡上糯米,开始包粽子的时候,每个里面放上两枚红枣,放进大锅沸水煮,煮,当屋子里飘满清香和甜蜜味的时候,粽子差不多就熟了。
母亲包粽子,喜欢用蒙河深处的沙渚上站在水滨生长的芦苇的宽苇叶,宽大的芦苇叶在她的手里一阵翩飞就成了粽子,不用稻草和线绳捆扎也结结实实。
粽子的颜色好:青绿、花白、旺红粘在一起,吃起来更美,那真叫甜蜜,那纯粹的清香甜蜜味道尝一次就终生难忘。
吃粽子是尝鲜,喝野草棵鸡蛋荷包也是尝鲜,尝春天、夏天之鲜,尝田野之鲜。
因此,五端五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个“尝鲜节”。
这个尝鲜节还大有“防疫祛病”的意思。
同时,这个节日也提醒人们,以后出门要注意脚下,防止各种毒虫上身咬伤自己。
沂蒙地区一直把这个节日叫做“五端五”,第一个“五”当是“五月”之意,“端”也许是“端除”、“端窝”,第二个“五”,是否是指“五毒”?面对茫茫野外,有这些提防的想法和做法,真不错,这明显是人类富有智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