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一、分级标准(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使用原则:严格使用指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1。

(二)具体使用方法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处方及医嘱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处方及医嘱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具体名单见附件2。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①感染病情严重者;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规范医院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保护患者的健康和提高医疗质量,本医院特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如下:一、目的1.完善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经济浪费。

2.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或延缓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展。

3.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科室的医师、护士和药剂师。

三、管理原则1.合理使用:按照《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分级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将抗菌药物划分为不同级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多学科协作:加强临床、药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提高医疗质量。

4.信息共享:建立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的信息系统,并与临床信息系统相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监控。

5.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和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的效果,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四、抗菌药物分级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谱、药物浓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 一线药物(First-line drugs):对常见细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价格相对低廉。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一线药物只能由住院医师开具处方。

2. 二线药物(Second-line drugs):对一线药物效果不佳或存在一定耐药性时,可使用二线药物。

如大环内酯类药物。

二线药物需要住院医师填写使用理由,并由药剂师审核。

3. 三线药物(Third-line drugs):对多重耐药细菌具有一定抗菌活性,为高度特殊的药物,使用需谨慎,如万古霉素。

三线药物需要由住院医师填写使用理由,并由科主任审批。

4. 特殊用药(Special drugs):由医院专家组制定并定期更新的特殊药物,如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等。

特殊用药需要由相关科室会诊决定,并由医务部审批。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合理使用和有效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防控感染的力量。

一、目的和意义1. 目的:规范和约束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防控感染的力量。

2. 意义:(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削减抗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2)防止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3)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削减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管理范围和对象1. 管理范围:医院内全部抗菌药物的选购、配送、使用和监测。

2. 管理对象:医院内全部医务人员。

三、分类管理等级医院对抗菌药物的分类管理等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第1页/共4页1. 限制使用(A级):具有较高毒副作用和临床使用谨慎的药物。

2. 特殊使用(B级):针对特定病原体使用的药物,需经专家评估和审批。

3. 优先使用(C级):适用于多数常见感染的药物。

4. 示例使用(D级):初步适用于常见感染的药物,需经临床评估和监测。

5. 基本使用(E级):常见、平安、有效的抗菌药物。

四、管理措施和要求1. 选购和配送把握(1)医院严格依据抗菌药物分类管理等级要求进行选购和配送;(2)医院建立药品选购审批和使用登记制度,实行抗菌药物的配额制度;(3)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报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

2. 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使用水平和学问;(2)医院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使用学问的考核,对不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

3. 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和评估(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制度,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审查;(2)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估机制,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4. 监测和报告(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报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2)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小组,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和报告。

2024最新-抗菌药物分级的管理制度(最新4篇)

2024最新-抗菌药物分级的管理制度(最新4篇)

抗菌药物分级的管理制度(最新4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

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抗菌药物分级的管理制度(最新4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一按照“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进一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结合本院实际,特作以下规定: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

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搁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针对最可能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

一旦获得感染病原培养结果,则应根据该病原菌的`固有耐药性与获得性耐药特点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临床用药效果等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

3、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因此十分重要,须认真对待。

在经验治疗前应尽快判断感染性质,对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一般抗菌药物。

对医院感染或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测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覆盖面广、抗菌活性强及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可以联合用药。

对导致脏器功能不全、危及生命的感染所应用的抗菌药物应覆盖可能的致病菌。

4、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评价其意义。

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尽快确定致病菌及其耐药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选用作用强的敏感抗菌药。

1.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

1.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
6. 在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仅 限于 1 天用量,并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越级使用的理 由和情况。同时,医师应在使用后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以便进行后续的治疗调整和管理。
7. 选用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医师应在病 历中详细记录病情分析、用药理由、会诊意见等内容, 以便于追溯和评估用药的合理性。医院应定期对这些病
1.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最新版)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而制定的重要制度。该 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以及价格等 因素,将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并明确规定了各级医师使 用抗菌药物的权限和流程。
(一)分级原则
1.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 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这类药 物通常具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基本药物。
5. 临床医师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综合考虑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 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 价格等因素。对于轻度和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 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 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 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级抗菌 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确保在必要时才使用。
3.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在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时,医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致病菌种 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等因素,谨慎选择药物,并在病历 中详细记录用药理由,以便于后续追溯和评估用药的合 理性。
第2页共5页
4.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 师开具处方,或经抗感染专家会诊同意后使用。在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医师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 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会诊意见 和用药理由,以备后续查阅和审核。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要求,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依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三级:(一)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二)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药品价格相对较高的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新上市的,其适应症、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医院根据河南省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结合我院细菌耐药情况和工作实际,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议,负责对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修订(具体分级目录见附件)。

三、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由住院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2、住院医师需要为患者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需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上级医师为患者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效果。

该制度对医院内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分类管理,根据药物的药效、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因素进行分级,以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下面是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抗菌药物的使用意义和原则1.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为了控制和预防感染性疾病,减少疾病传播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守科学与临床实践的指导,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临床表现和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守合理用药原则,包括适应症、足量、足疗程、个体化和持续性用药等。

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1.一级抗菌药物:广谱、低毒副作用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适应症包括一般感染、脓毒症、手术预防等。

2.二级抗菌药物:较广谱、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噻吩类等。

适应症包括耐药菌感染、重症感染等。

3.三级抗菌药物:强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糖肽类、多粘菌素类等。

适应症包括耐药菌感染、特殊感染等。

4.四级抗菌药物: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普拉克林、替加环素等。

适应症包括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三、抗菌药物的使用流程1.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尽量选择低级别的药物进行治疗。

2.临床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应标注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治疗期限等,确保患者正确、合理使用。

3.医院药剂部门应建立抗菌药物的配送和管理制度,保证抗菌药物的准确和及时配送。

4.抗菌药物的用药管理应纳入患者的病历记录,以便医生和药剂师进行药物调配和用药监测。

四、抗菌药物的使用评价和监测1.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的使用评价和监测机制,对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培训。

2.医院药剂部门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供医院管理决策和抗菌药物使用政策的制定参考。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通用16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通用16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通用16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某某〕38号)精神,要求医疗机构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20某某〕38号)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抗菌药物分级具体见附件二抗菌药物分级表。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
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汝城县中医医院
附件2
抗菌药物分级表
分级非限制使用类限制使用类特殊使用类
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青霉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舒巴素类酸、氨苄西林/
舒巴坦、苄星青霉素、坦、阿莫西林/舒巴坦、萘夫西林、哌拉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呋西林/他唑巴坦
苄西林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
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克肟、孢克洛、头孢丙烯、克洛己新头孢头
孢替唑、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菌素类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舒巴坦、头孢他定、头孢哌酮西/ 其它β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亚胺培南氨曲南、拉氧头孢、厄他培南内酰胺类司他丁、美洛培南
氨基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糖苷类氯霉氯霉素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乙酰吉他霉素、大环克拉霉内酯类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素、罗红霉素四环四环素)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素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氟喹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妥舒沙星、左氧氟沙星诺酮沙星呋喃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硝夫太尔类柳氮磺胺吡磺胺、SMZ/TMP、SD 类啶万古霉素、糖肽替考拉宁、去甲万类古毒素对氨基水杨酸多粘菌素、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替硝唑、利奈唑胺钠、利福喷丁、夫西地酸素、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其他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类异烟肼卡泊芬净、氟康唑、制霉菌素、酮康唑氟胞嘧啶、抗真伊曲康唑胶囊、含脂制B两性霉素菌药
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注射液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可自由编辑!版Word 【最新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