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的悲剧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在失去克莱尔之后,苔丝开始对自我价值进行反思,最终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 自己的手中,选择了与仇人同居以缓解家境窘迫的局面。虽然这种选择带给她 无尽的痛苦,但这也体现了她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苔丝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偏见和压迫,也是因为她在追求自我价值和 爱情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难。然而,尽管在面临困境时苔丝曾经陷入迷茫 和痛苦之中,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并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计而 努力奋斗。这种勇敢的精神和对命运的坚韧不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是一个美丽、善良、勤劳、坚韧的女孩。然 而,在那个男权主导的社会,苔丝的美丽和独立个性却成为了她的原罪。她被 诱奸,被迫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订婚,然后在新的婚宴之夜向丈夫坦白过去的 不幸。然而,她没能得到丈夫的谅解,两人分居,苔丝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苔丝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杰作,被誉为“威塞克斯系列”中的 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部小说中,哈代通过对苔丝·德伯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 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下一个贫穷乡村女孩的挣扎与抗争。苔丝的悲剧不仅 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扭曲所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生活的贫困使她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到一 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然而,她在那里却被少爷亚历克诱奸。这个事件对苔 丝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她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亚历克的诱奸行为不 仅侵犯了苔丝的身体,更是对她纯洁心灵的摧残。这种伤害使得苔丝在以后的 情感道路上始终挣扎在阴影之中。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 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深入的社会 问题探讨和生动的人物塑造而著名。这部小说描绘了女主角苔丝的悲剧命运, 以及她在男权社会中与三个男人的复杂情感纠葛。本次演示将从女性主义视角 出发,对苔丝的悲剧进行深入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展现了19世纪英国乡村生活中的阶级观念、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苔丝的悲剧成因涉及到社会制度的不公、个人性格的局限和命运的无情等多重因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苔丝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是她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小说开篇,我们了解到苔丝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贫困的小农,母亲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苔丝的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和地位可以支持她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她注定只能在贫困和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家庭环境中生活。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阶级制度严格,贫穷的家庭很难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使得苔丝注定要受到社会的不公对待。

苔丝的个人性格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苔丝是一个善良而纯洁的少女,她对待生活充满着乐观和善良,但同时她也有一种敏感和纯真的天性。

她对自己的命运充满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她的纯真与社会现实的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她的内心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小说中,苔丝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但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和乐观,这也是她的个人性格使她更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之一。

苔丝的爱情经历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小说中,苔丝爱上了徳伯家的少爷安吉尔,她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对方身上。

但是由于她的贫穷和社会地位的差距,使得她和安吉尔之间的爱情注定是无法成真的。

安吉尔最终选择了另一个高贵的女性作为妻子,而苔丝只能独自一人面对社会的嘲讽和压力。

苔丝的爱情经历使她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这也使她更加迷茫和无助。

社会道德和宗教伦理观念的约束也是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

苔丝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无法违背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对道德的坚守,她选择保守自己的贞操和清白,而这也成为了她放弃和安吉尔之间爱情的决定。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19世纪英国乡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主人公苔丝·埃弗德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的悲剧成因在于社会的偏见、性别歧视、以及她自身的软弱和无助。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社会的偏见是苔丝悲剧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阶级观念严重,贫穷的农村女孩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尊贵。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家境非常贫困。

由于家庭的贫困,苔丝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被视为低下的劳动阶级。

在当时的社会中,贵族和富人们对贫穷的人和低下阶层的人持有歧视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人注定是悲剧的命运,是注定要被社会所边缘化的。

社会的偏见使得苔丝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她被剥夺了应有的幸福和尊严。

性别歧视也是苔丝悲剧的成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地位。

苔丝在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和朋友的支持,她不得不去寻找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的工作选择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文化和技能的女孩来说更加困难。

苔丝找了很多工作,但都因为一些外部条件而不得不辞职。

她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使得她的生活更加困难和无助。

苔丝自身的软弱和无助也是导致她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苔丝是一个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女孩,但她内心却缺乏坚强和勇气。

她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总是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在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她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而是选择了逃避和放弃。

她在与天真的安吉拉和富家子弟阿雷克斯之间的感情纠葛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主要包括社会的偏见、性别歧视,以及她自身的软弱和无助。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苔丝的悲剧结局。

苔丝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一面,更让人们意识到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苔丝悲剧的原因范文

苔丝悲剧的原因范文

苔丝悲剧的原因范文
首先,苔丝悲剧的背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

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道德伦理观念极为保守的时期,对于婚姻、家庭、社会地位等问题极为重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苔丝身为一个贫穷的女孩,面对着社会的种种不公平和道德束缚,注定了她将承受苦难和悲剧的命运。

其次,苔丝的性格和个人经历也是导致她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苔丝是一个天真无邪、纯真善良的女孩,她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向往。

然而,她的天真与世俗冲突,导致了她在社会中的不幸遭遇。

她被父亲卖给了一个无情的富商作为情妇,又因为父亲的丧失而被迫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最后被一个富有的绅士伪装成婚礼的仪式诱骗,并因为毫不知情地嫁给了自己的堂兄,加上倒霉被死去的父亲知道真相,还是被富士宫感化,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此外,苔丝在这个时代所处的社会地位也成为她悲剧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贫穷的女孩,苔丝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也无法摆脱社会的束缚和限制。

她在婚姻和家庭问题上,被迫依靠男性来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命运,她无法自主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当她意欲打破这种束缚,追求自由和真爱时,却被社会所否定和谴责,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苔丝·德比菲尔德从小到大的悲剧人生。

苔丝的悲剧成因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的束缚、爱情的挫折和命运的无情。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

家庭的束缚也是苔丝悲剧的一大成因。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没有父母的关爱,甚至没有人教她读写。

在这样的环境下,苔丝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她没有得到正常的教育和家庭照料,从小就要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她迷失自己的道路上,她的家庭没有给予她足够的支持和关爱,甚至在关键时刻对她的决定不予支持,这对苔丝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爱情的挫折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个成因。

苔丝是一个追求真爱的女孩,她对爱情抱有美好的期待,但是现实的打击使她陷入了深深的挫折之中。

在小说中,苔丝经历了对安吉尔的爱情和对阿雷巴德的短暂婚姻,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到幸福的结局。

安吉尔对苔丝的爱情是一种理想化的崇拜,他要求苔丝对他的忠诚和纯洁,但是却不能理解苔丝的处境和内心的真实情感。

而阿雷巴德只是想要利用苔丝来满足他的欲望和得到金钱,他对苔丝的感情是虚伪和自私的。

苔丝的爱情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最终使她陷入了孤独和绝望之中。

命运的无情也是苔丝悲剧的重要成因。

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是多灾多难的,她从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保护,自己要努力奋斗才能生存。

遭受多种磨难和打击后,苔丝所受的伤害和痛苦是非常沉重的,她的人生充满了挣扎和不公平。

即使在当她终于找到了真爱和幸福的时候,命运的无情还是夺走了她的一切,使她最终走上了绝路。

在这个过程中,苔丝对命运的抗争以及最终的妥协,成为了她悲剧的最终注定。

苔丝的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的束缚、爱情的挫折和命运的无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苔丝的命运。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苔丝的人生悲剧最终成为了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试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2

试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2

苔丝悲剧的成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作家中。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在历史与未来交叉点上的文学家”。

而《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故事讲述的是农家姑娘苔丝为帮助家庭摆脱经济困难而外出做工的不幸遭遇和悲剧。

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角度品味悲剧: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和宿命的悲剧。

而苔丝的悲剧就包含这三种形式的悲剧。

一、时代社会的悲剧1.苔丝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

社会悲剧是人同环境的冲突造成的。

苔丝生活在19世纪80年代。

资本主义开始侵人家长统治下的英国农村,小农经济开始一步步走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

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工人转化。

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而后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其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苔丝的祖上原本是贵族,后来衰败了。

苔丝家里的老马被撞死后,他们一家就破产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苔丝不得不去投靠假冒的本家,在杜伯维尔家养鸡,这个重要的转折不仅使她失去了童贞,更使她成了一个靠出卖自己劳力赚钱生活的农业工人。

离开杜伯维尔家后,为了生活,苔丝又去了奶牛场做了一名挤奶女工。

包括后来种萝卜时被残忍地剥削和压迫都足以看出农民阶级已经向无产阶级转变了。

面对整个家庭的饥饿和死亡.苔丝在生存的压力、家人的哀求与阿历克的利诱下,最终被逼无奈,重投阿历克的怀抱。

正是这一行为,使苔丝失去了可能获得幸福的最后机会。

2.以阿历克和克莱尔为代表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势力导致了苔丝的悲剧。

阿历克作为作品中的反面人物是邪恶的代表。

为了得到苔丝,他以他母亲的名义写信欺骗苔丝为他工作并利用一切机会接近并占有苔丝。

就是这样一个荒淫好色的恶魔后来居然变成了一个劝人行善的牧师,这更加体现了阿历克所代表的宗教势力的伪善。

而克莱尔在作品中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体现者,在他身上既有一定的开明思想也保留着传统的道德偏见。

他虽出身牧师家庭却不愿当牧师为上帝服务而愿意务农为人类服务。

他鄙视阶级偏见、等级观念,厌弃都市繁华的生活而到农村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恋爱问题上他温文尔雅、严肃认真,这说明他是当时具有自由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的解析

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的解析

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的解析
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 社会阶级制度:苔丝出身贫寒,属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阶层。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阶级固化非常严重,社会流动性较低。

她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机会,从而导致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状况缺乏理解和同情。

2. 性别歧视问题: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有着极为严格的性别角色划分和社会期望。

苔丝因为受到男性的欺骗,导致被社会所谴责和放逐,而男性却未受到类似的惩罚。

这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标准和对性行为的严苛控制,女性在权力和自主权方面受到限制。

3. 宗教与道德观念:苔丝属于十九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受到宗教和道德观念的束缚。

她的初恋并婚外恋的行为与当时宗教与社会道德观念相悖,被视为道义败坏。

这种道德束缚使得她在社会中受到谴责和孤立。

4. 婚姻制度与女性地位:苔丝的婚姻被认为是社会地位和经济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她一直受到父权制的压迫,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

她的丈夫漠视她的感受和需求,将她视为财产和工具,缺乏对她的尊重和爱护。

5. 教育与机会不平等:苔丝既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没有获得发展的机会。

她想要改变命运,但被社会阶级制度和性别歧视所限制,无法摆脱贫困和压迫的局面。

这些社会原因导致苔丝在社会中面临巨大压力和困境,最终导致她生活的悲剧结局。

苔丝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阶级制度、性别歧视和道德观念对个人命运和自由的限制。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苔丝从一个乡村女孩成长为一个经历种种挫折的女性的故事。

苔丝的悲剧成因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苔丝的出身就决定了她的命运。

苔丝出身于农村贫苦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喜欢酗酒、爱赌博的农民,母亲则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女人。

这样的家庭环境决定了苔丝从小便要承受很大的生活压力,她要照顾家务,照料家人,过着贫困困苦的生活。

这种贫困生活使得苔丝从小就缺乏了良好的教育和正常的成长环境,她的心灵和情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苔丝的纯真天性也成为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苔丝自小在福利委员会的幼儿园长大,长大后成为给哈代家族做女佣的女仆。

她天真纯洁,善良善解人意,然而这样的性格却遭到了很多人的伤害。

她对世界的无邪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在酸雨一般的现实面前显得太过玻璃般脆弱,她最后因为对爱情的迷蒙与追求而陷入了深渊,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终点。

苔丝的仁慈和善良也成为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故事中,苔丝对待他人总是满怀善意和同情心,她对家里的老大人失去了现实的希望,她对父亲的深情孝心,她对爱情的全部投入,她慈爱的对待哈代家族的儿童,都体现了她的善良与仁慈。

这样的善良和仁慈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却被人利用和践踏,她最终遭受的伤害也正是因为她过分的信任和仁慈。

苔丝的不甘沦为命运的牺牲品也使她走向了悲剧。

苔丝一直都对自己的命运抱有不甘,她并不愿意沦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然而命运却对她一直并不友好,她不得不承受种种的被动和伤害,最终导致了她的身心崩溃。

苔丝身上的女性特质也成为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展现出了女性的纯真、温柔、坚韧和牺牲,但这些美丽的品质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在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苔丝的女性身份注定了她只能成为被动的牺牲品,她的命运被男人的利益所左右,最终导致了她沦为悲剧的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苔丝的悲剧苔丝是哈代的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同名主人公。

她是一位美丽、纯洁、善良的农家女子,最后以悲剧结局。

苔丝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

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的维多利亚时代。

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她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

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同时,亚雷和克莱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

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作品里所描写的克里克老板的大牛奶厂、富农葛露卑农场就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写照),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

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而后又作为一个雇拥劳动者,其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因此,苔丝的悲剧是时代、社会悲剧。

苔丝悲剧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其悲剧的直接原因,即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

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

苔丝是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里长大的,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

她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

第一次去德伯家认亲,是她极不愿意的,可家里唯一帮助父亲维持生计的老马一死,弟妹一大群,父亲又时常酗酒,生活实在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这个从未出过门的姑娘,带着胆怯和羞愧的心情,终于去德伯家作帮工。

亚雷·德伯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而后冠以贵族德伯的姓氏。

这个阔少凭借父亲的金钱、权势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

他第一次见到苔丝,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

由于苔丝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黑暗,没有一个人帮助,没有一个人保护,因此,他趁人之危,设下圈套,蹂躏、玷污了苔丝,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

尽管后来他在老克莱牧师的帮助下一度改邪归正,自己也作了牧师并打算变卖家产到非洲去传教,然而几十年的恶习并未根除,当他再度碰见苔丝以后,邪念再生,几年的教诲前功尽弃,倒是苔丝看透了这个身着道袍的牧师的灵魂:“象你这种人本来都是拿我这样人开心作乐的,只顾自己乐个够,至于我怎么受罪你就管不着啦;你作完了乐,开够了心,就又说你悟了道了。

预备死后再到天堂上去享乐;天下的便宜都叫你占了去了。

”苔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亚雷皈依宗教的虚伪,亚雷行为的本身也表明作者对宗教力量的怀疑。

此后,亚雷百般来纠缠、胁逼苔丝,他骂她是傻老婆,欺骗苔丝说她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并威胁说:“你记住了,我的夫人,你从前没逃出我的手心去,你这回还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

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

”但是,苔丝宁可继续留在棱窟槐富农葛露卑的农场里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承受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也不愿意屈服于亚雷,并接受他的帮助。

然而父亲病死,母亲身体不好,弟妹失学,房子租赁到期,一家人被赶出村子无处安身,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丝不得不忍辱含垢,接受了亚雷的帮助,作了他的情妇。

从此,彻底断送了她终生的幸福。

苔丝一生都是强权和暴力的受害者。

亚雷之所以敢称霸四野,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仅因为他有有钱、有势,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法律的保护。

社会和法律都认为侮辱和迫害苔丝的人是正当的,而受迫害的苔丝则是有罪的。

苔丝一生都必得逆来顺受,忍辱含垢,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起来自卫的时候,“‘典刑’明证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

”苔丝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祭坛上的祭品。

苔丝的悲惨遭遇,社会对苔丝的不公正,表明了资产阶级法律的不人道和虚伪。

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精神上的摧残,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果说以亚雷为代表的恶势力及其强大的后盾——国家机器、法律对苔丝的迫害是一种肉体的迫害,那么以安玑·克莱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的摧残则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残害。

苔丝受到亚雷的玷污、凌辱后,内心的自尊使她不愿屈居亚雷身边,作他的情妇,成为他享乐的工具。

毅然决然离开亚雷,回到父母身边。

然而世俗的舆论、传统的道德,象一支支利箭一样向她射来。

为了躲避舆论,也为了躲避人类,她不出家门,只有等天黑以后,她才跑到树林里面,只有在这时候,“她才好象最不孤独”,才能体验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

苔丝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勇敢地接受了一个不贞洁女人的地位,为了她的孩子忍气吞声地活着。

孩子死后,为了逃避舆论和忘掉不幸的往事,同时,她体内“没有消耗的青春”,“寻找快乐的本能”,对未来的憧憬,都促使她第二次离开故乡,受雇于塔布篱克里克老板的牛奶厂,当了挤奶工。

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安玑·克莱,度过了她一生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安玑·克莱是与亚雷·德伯完全不同的人。

他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不象他的两个哥哥那么庸俗,不是“那种有条有理的教育母机每年一批一批造就出来没有毛病可挑的模范人物。

”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却不愿意当牧师“为上帝服务”,更愿意从事实业——务农,“为人类服务”。

克莱卑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厌弃都市繁华生活,自愿到乡间务农。

他不怕吃苦,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大农场主。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朝夕相处,使他更感到乡村生活的纯朴,也更向往着自然、纯朴、清新的生活,为此,他不愿意娶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要娶农家女子为妻。

这些都表明克莱思想上进步、开明的一面。

在对待女性和恋爱问题上,他和亚雷也大相径庭。

他对女性温文尔雅,对恋爱问题严肃认真,认为如果要爱,就要认真,就要负责任。

这也显示他精神上高尚的一面。

正是由于克莱身上这些闪光之处和他对苔丝锲而不舍的追求,使苔丝在经历了一个时期情与理的内心冲突后,改变初衷,答应了他的求婚,狂热地爱上了他。

然而,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就孕育着悲剧因素。

克莱爱苔丝,不象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栽了多少跟头”,“都要一样地爱”。

“他的爱是真火少,虚火多”,更趋于理性和“轻灵”。

因此,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纯洁的象征,完美无瑕的杰作,“天地间没有什么象苔丝那样纯正,那样甜美,那样贞洁了。

”然而,一旦苔丝诚实地向他坦白了自己过去所受凌辱,那么克莱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

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愚弄,“非常残酷”的愚弄,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给改变了。

”他不能接受现实,不止一次地对苔丝说:“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并不是你!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

这种从理性、从观念出发的爱,不仅扼杀了他心中真实的感情,也断送了苔丝一生的幸福。

当然,这只是造成克莱和苔丝爱情悲剧的一方面因素,他们的爱情悲剧另一重要原因是克莱心理深层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作祟的结果。

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是却不肯原谅、饶恕原本无辜的苔丝;他也反抗过传统观念、阶级偏见,但是却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有本阶级的印记;他卑视出身,瞧不起大户人家,但从传统出发,仍旧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

”他说:“我不愿娶有身份、有财产、通达世务的女人,我把那一切野心一概放弃了,那我就不但可以得到一个天然美丽的女人,也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纯洁的女人了,……”正道出了他的心曲,他正是从传统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洁”与否。

克莱对苔丝不仅没有丝毫同情,甚至“不能优容苔丝”,他视而不见苔丝对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无情地抛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而且永远扑灭了爱情在她心中重新唤起的希望。

如果说是亚雷·德伯毁坏了苔丝的肉体,那么安玑·克莱带给她的则是精神上的毁灭性打击。

贞洁的丧失带给苔丝深深的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而被情人的遗弃,爱情的挫折,则摧毁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万念俱灭,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雷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亚雷身边,则是克莱的冷酷无情使然,从而也就更加深了苔丝的不幸。

克莱抛弃苔丝后,远涉异国来到巴西,饱受生活磨难之后,才真正了解了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

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到来,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

丈夫的归来,两人的重逢,使苔丝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骗,一怒之下,杀死亚雷,复了仇,对自己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

她用自己的行为,不仅向自己所爱的人——克莱证明,而且也是对自己证明无罪。

在这里,苔丝的复仇类似美狄亚的复仇,尽管恶人遭到报应,但主人公的悲剧并未能转化为喜剧。

苔丝复了仇,只是杀了一个亚雷,造成社会悲剧的因素依然猖獗。

何况,等待着苔丝的是绞架、她的悲剧较之美狄亚的悲剧更甚,苔丝的死是社会悲剧的集中和浓缩。

* * *苔丝的悲剧,在社会悲剧的总前题下,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的,亦即说不仅有外在的,而且还有内在的。

黑格尔在分析戏剧性冲突时,指出有三种冲突:“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冲突……”;“第三,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归纳起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同自己的冲突三种。

人同自然界的冲突,是浅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深了一层,它包括人同社会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那是激动人心的,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就总体而言);人同自己的冲突是更深层的,它是人性格内部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

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心理悲剧。

我们在论及了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身的原因。

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

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

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

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

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深重和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