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改善案例

合集下载

车间改善提案案例大全

车间改善提案案例大全

车间改善提案案例大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车间的改善提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改善提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满意度,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车间改善提案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案例一,生产线布局优化。

某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的车间生产线布局一直存在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

经过对车间生产流程的分析,工程师们提出了一项生产线布局优化的提案。

他们重新规划了生产线的布局,使得原本分散的设备和工作站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减少了物料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经过改善后,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产品质量也得到了稳定的保障。

案例二,设备维护管理改进。

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厂的车间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导致生产计划无法按时完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间管理团队提出了设备维护管理改进的提案。

他们建立了设备维护档案,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管理,制定了定期维护计划,并对维护人员进行了培训。

通过这些改进,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生产计划得以更好地执行。

案例三,员工培训计划优化。

某家制造企业的车间员工技能参差不齐,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制定了员工培训计划优化的提案。

他们根据员工的实际技能水平,制定了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并邀请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员工的技能得到了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案例四,精益生产改善。

一家机械加工厂的车间存在着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引入了精益生产的理念,提出了精益生产改善的提案。

他们对生产流程进行了精细化的分析,找出了造成材料浪费的根本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经过改善,材料浪费得到了有效控制,企业的利润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案例仅仅是车间改善提案的冰山一角,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改善提案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S改善案例(经典作品)

5S改善案例(经典作品)

检验区和作业区分开,慎防混料
文件未加以分类定置,易丢失
有了位置线,放错也不容易
车间规划清晰,一尘不染
物料置于车间通道,阻碍物流,影响效率
在制物料未标示清楚,易使产线弄错
整洁车间现场一览
车间整洁,员工战斗力高
流动红旗简单有效,你也可试
2019/3/22
26/46
2019/3/22
态度 习惯
2019/3/22
行为 人格
命运
45/46
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就从态度开始。
谢谢大家!
2019/3/22
46/46
27/46
2019/3/22
28/46
2019/3/22
29/46
222
31/46
2019/3/22
32/46
2019/3/22
33/46
2019/3/22
34/46
2019/3/22
35/46
2019/3/22
36/46
不好
2019/3/22
37/46

◎形迹定位管理 自 己 制 作
2019/3/22
38/46
2019/3/22
39/46
2019/3/22
40/46
2019/3/22
41/46
2019/3/22
42/46
2019/3/22
43/46
2019/3/22
44/46
安冈正笃
名言-----日本汉学大师
心态变则态度变; 态度变则习惯跟着变; 习惯变则人格随之变; 人格一变则人生也就变。
5S的实例图片
2019/3/22
1/46
干部自已未遵守,怎能要求员工遵守

5s改善提案案例大全

5s改善提案案例大全

5s改善提案案例大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效率和质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不断升级。

而5S改善提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展示5S改善提案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各位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车间的5S改善提案。

该企业车间生产效率低下,原因主要是车间内部环境脏乱差,物料摆放混乱,工具易丢失,导致了生产流程不畅,员工工作效率低下。

经过5S改善提案的实施,车间内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工具和物料摆放得井井有条,员工工作状态也得到了提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案例二,某医疗机构手术室的5S改善提案。

该医疗机构手术室内部环境杂乱,手术器械摆放混乱,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通过5S改善提案的实施,手术室内部环境得到了清理和整顿,手术器械摆放得井井有条,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提升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案例三,某物流企业仓库的5S改善提案。

该物流企业仓库内部货物摆放混乱,存在货物丢失和错发的问题,影响了货物的及时出库和配送。

通过5S改善提案的实施,仓库内部货物摆放得井井有条,货物管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大大减少了货物丢失和错发的情况,提高了仓库的工作效率和配送准时率。

通过上述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5S改善提案在不同行业和领域都能够发挥出显著的效果,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因此,我们建议各位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5S改善提案,以期获得更好的经营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总结,5S改善提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因此,我们鼓励各位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积极推行5S改善提案,以期获得更好的经营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生产车间5s改善提案案例

生产车间5s改善提案案例

生产车间5s改善提案案例
《生产车间 5S 改善提案案例,超实用!》
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这生产车间啊,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个环节都得紧密配合才能高效运转!
就拿之前来说吧,工具乱扔,零件乱放,整个车间那叫一个乱呀!这多影响工作效率啊!咱不得想想办法改善一下吗?
有一次,我看到老张在那找个工具都找半天,急得满头大汗,嘴里还嘟囔着:“这工具到底跑哪去了呀!”这不就是因为没做好整理嘛!后来我们就提议说,得给工具们找个“家”,做个专门的工具存放区,贴上标签,一目了然。

嘿,你还别说,这之后老张找工具那叫一个快呀,再也不用在车间里团团转啦!这就好比是给自己的宝贝工具们安了个舒服的小窝,多好呀!
还有啊,车间的清洁也很重要呀!以前地面脏兮兮的,大家走来走去都觉得不舒服。

我们就想,得把卫生搞起来呀,搞个每日清洁排班。

大家一起动手,这车间不就干净整洁啦!就像我们每天都要洗脸刷牙一样,车间也得保持干净呀!你说是不是?
物品的摆放也是个大问题呢!以前那些半成品堆得到处都是,影响通行不说,还容易弄丢。

我们就决定划分区域,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整整齐齐的。

这就跟我们整理自己的衣柜一样,不把衣服叠好放好,找起来多麻烦呀!
5S 管理真的太重要啦!它让我们的生产车间变得井井有条,工作效率
也大大提高了。

咱大家都行动起来,把自己的车间变得越来越好,这样我们工作起来不也更舒心嘛!这可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好处呀,大家一起加油干!。

5s改善提案案例大全

5s改善提案案例大全

5s改善提案案例大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5s改善提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素养的管理,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改善工作环境等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个成功的5s改善提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首先,某制造企业的车间管理人员提出了一个5s改善提案,他们发现车间内的工具摆放比较混乱,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所需的工具,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因此,他们对车间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标识,将不同种类的工具分门别类地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要求工人在使用完工具后必须及时归还并放回原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车间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工人的工作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其次,一家物流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提出了一个5s改善提案,他们发现仓库内的货物摆放比较混乱,经常出现货物丢失或者错发的情况,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因此,他们对仓库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清点,将货物按照种类和规格进行分类摆放,并制定了相关的标识和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搬运、装卸货物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仓库的货物管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货物的损失率也大大降低。

再次,一家办公楼的物业管理人员提出了一个5s改善提案,他们发现办公楼内的环境卫生比较差,经常出现垃圾堆放不及时、地面脏乱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

因此,他们对办公楼进行了全面的清洁和整顿,制定了相关的清洁管理制度,要求清洁人员每天对办公楼进行定时定点的清洁,同时也要求办公人员在使用完办公用品后要及时清理和整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办公楼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办公人员的工作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这几个5s改善提案案例充分展示了5s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素养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改善工作环境,还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

工厂改善提案案例大全

工厂改善提案案例大全

工厂改善提案案例大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工厂改善提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和优化生产流程,工厂可以实现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工厂改善提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生产效率提升的案例。

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由于零部件的摆放位置不合理,导致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来回奔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厂提出了对生产线进行重新布局的提案。

通过重新规划零部件的摆放位置,将相关的零部件放置在一起,减少了工人的来回奔波,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工作环境改善的案例。

某工厂的生产车间存在着噪音和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健康。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工厂提出了安装隔音设备和粉尘净化设备的提案。

经过实施,工作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工人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保障了工人的健康。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生产流程优化的案例。

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由于原材料的运输和加工环节存在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导致了生产周期过长和成本过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厂提出了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的提案。

通过简化原材料的运输和加工环节,去除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工厂改善提案对于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和优化生产流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也希望各个工厂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高效、环保、健康的工厂生产环境。

均衡化生产改善案例

均衡化生产改善案例

均衡化生产改善案例说起均衡化生产改善,那我得给你讲讲我们厂里的那段故事。

那时候,我们这车间啊,乱得跟一锅粥似的,生产效率低得让人头疼。

每天一早上班,你就能看见工人们跟没头苍蝇一样乱转,这边忙那边闲,忙的地方忙死,闲的地方闲得能长草。

车间主任老李,是个大高个儿,脸上总是挂着几分愁容。

有一天,他把我们几个骨干召集到一块儿,说:“咱得想个法子,把这生产给均衡化了,不能老是这边加班加到深夜,那边到点就下班。

”我说:“老李啊,你这是想给咱车间来个大变样啊?”老李叹了口气:“不变不行啊,再这样下去,大家都要累垮了,效率也上不去。

”于是,我们开始琢磨,怎么把这生产均衡化。

起先,我们想的是排班制,可一试,还是不行,有的工序太复杂,有的人手艺不到位,排来排去还是乱。

后来,还是老李聪明,他想到了一个招儿:“咱们得从源头上抓起,把生产计划给细化,每个工序、每个时间段都得有明确的任务。

”说干就干,我们花了几天几夜,把生产流程给重新梳理了一遍,每个工序需要多少时间,每道工序之间怎么衔接,都弄得清清楚楚。

然后,我们把这些计划贴到墙上,让大家都看得见。

刚开始,大家伙儿都有点儿不适应,有的工序还是慢半拍,有的工序又抢快了。

老李就天天在车间里转悠,看见哪个环节不对,就马上指出来,然后大家一起调整。

有一天,我正好碰到老李在跟一个年轻工人小张说:“小张啊,你这道工序得慢点儿,你得跟上那边的节奏,不能老是提前完成,不然后面的工序就乱了。

”小张挠挠头:“可是,我干得快,不是说明我效率高嘛?”老李笑了:“效率高是好,但得整体协调,你一个人快了,其他人就得跟着你跑,这不就乱套了?”小张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注意自己的节奏,尽量跟其他人保持一致。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车间的生产终于慢慢均衡了起来。

每天上班,你再也看不到那种忙乱的现象了,每个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工人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大家伙儿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老李看着这一切,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看来,这均衡化生产还真是个好东西,咱们以后得继续坚持。

车间安全生产改善案例

车间安全生产改善案例

车间安全生产改善案例车间安全生产改善案例一、案例描述:某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拥有一座车间用于生产、储存和包装产品。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该车间发生了多起事故,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为了提高车间的安全生产水平,公司决定实施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二、问题分析:1. 设备老化:车间中的部分设备使用时间久、设备老化严重,容易出现故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 工艺不合理:一些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操作人员暴露在有害物质和高温高压环境下,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3. 人员意识不强:部分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操作规程了解不深,安全意识不强。

4. 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司缺乏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制度,缺乏风险评估、事故预警和应急措施等方面的控制手段。

三、改善措施:1. 更新设备:公司决定对一些老化设备进行更新和维修,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 工艺优化:优化一些工艺流程,减少操作人员接触有害物质和高温高压环境的机会。

同时,引入更安全的工艺和设备,减少潜在风险。

3. 培训提升: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加强对操作规程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操作规范。

4.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公司成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技术规范、事故预警和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制度和程序。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

5. 加强监督检查:公司安排专业的监督检查团队,定期对车间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车间的安全。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的改善措施逐步见效。

1. 事故减少:由于设备更新、工艺优化和培训提升等措施的实施,车间事故发生数量明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幅降低。

2. 人员意识提升:员工通过培训和宣传,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3. 管理规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变得规范化,员工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增强,车间的生产秩序得以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车间改善案例一、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生产车间的改善设计案例精益生产是以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等待、排队和其他延迟活动为目标,按照确定的生产节拍进行生产并且每次仅生产单件产品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

与以往的靠计划系统发出指令的推动式生产方式不同,精益生产系统通过采用拉动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快速响应顾客实际需求的目的。

改善,是指以实现更好为标准而进行的持续改进或改变的过程,是精益生产实施中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

通过对生产加工车间的布置和生产节拍进行改善设计,可以平衡生产线,使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动更加和谐,使之更有利于满足顾客的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流”的生产方式,可以消除或简化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价值的工作,使整个企业的潜在价值得以开发。

我们对某变压器厂箱体车间的物流设施布置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通过引入精益思想,提出了对目前大批量“成批与排队” 生产线的改善设计步骤及方案。

在充分考虑了原有箱体生产加工的工序、工艺设计基础上,通过对原有设备进行改动,大大减少了产品和在制品的库存量及产品的交货时间,增加了生产线的柔性,提高了生产率。

1、生产车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箱体车间主要生产S9/10KVA-2000KVA的19个种类变压器的箱体,箱体车间的布置现状图见图1。

由于每个箱体的大体结构相同,其加工工艺也分相似,由此,该车间将箱体的生产分为大件生产区和小件生产区,其中小件工件通常是由人工搬运,而大件工件通常是由车间内部的天吊来完成。

通过对箱体车间的深入分析,得出该车间存在如下几点问题:物流的路线太长,造成运输时间的浪费,并且各工序之间的衔接过程存在许多Muda,造成各工序的生产效率很低;生产现场存在大量闲置不用的生产设备,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同时生产现场显得分混乱;生产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操作人员移动距离较大,使得操作人员每人每次只能操作一台机床,不利于操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2、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生产车间的改善设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以精益思想为基础,我们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设施规划改进程序模型。

模型分析根据图2所示模型中的各项,并结合该变压器厂的具体实际情况,得出如下分析:企业现有状况的分析并确定设施目标:该厂多年来虽然因装备和工艺的改善而形成的合理性积淀,但对厂内的生产物流系统、车间的总体布局、各车间内的物流设施从未做过详尽的、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该厂迫切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物流规划系统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企业领导的目标是要应用目前最为先进的精益生产方式这其中需要整个企业经历很大的改变,因此,公司领导决定通过某一个车间的转型形成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精益生产的实施。

并组成了由设计人员,生产人员和采购、营销人员构成的团队,共同设计改善企业加工生产线。

PQRST分析:输入作业资料P、Q、R、S、T:在设计改善生产线之前,要明确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途程安排、辅助劳务与时间。

精益分析:精益分析包括价值流分析、生产线柔性分析、工序流程分析和设备种类及加工能力分析。

其中:1)价值流分析该车间产生价值的部分在于箱体的加工,箱体的价值流从原材料开始,沿着整个生产加工的工序进行流动,直至流到该车间生产加工的终端。

在此过程中,对于那些不产生价值但由于目前生产系统的需要,又不能马上取消的行动应尽可能的减少;而对于那些不产生价值,并且可以立即取消的行动则应立即取消。

另外,可以看到,图1所示的车间布置中,存在大量固定的料架,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操作人员不得不自行走动去搬取货物,这有无形中出现了muda,侧面地阻碍了产品价值的流动,考虑到供应商与箱体生产车间的关系不是分紧密,经仔细分析,决定采用可以移动的料架来代替原有固定的料架,并按照生产看板的要求主动地为每一个生产单元供货,使生产线上每一个加工单元始终都保持有少量的库存。

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能够使整个产品的价值流按照“一个流”的方式移动。

2)工序流程分析该箱体车间的改善布置是在采用原有的工序的基础上,对原有不合理的工序进行了改进,从而缩短某些不合理工件的加工时间。

3)生产线柔性分析考虑到生产加工的柔性,并根据所要生产的箱体零件的大小、生产工艺及设备加工能力的不同,决定将改善后的生产车间设计成两条分别用于加工大小不同箱体零件的生产线,这样,不仅物流路线大大的缩短了,还节省了生产空间,在市场需求产品种类变化不大的时候,这些空出来的空间作为预留地,一旦市场需求产品种类发生变化,可以利用这部分空间安装设备,对特殊零部件进行生产加工。

4)设备种类及加工能力分析:选用那些换产能力较强的设备组成具有柔性生产线,并采用快速换模技术组织实际生产。

另外,通过对设备之间加工能力的分析,了解到在图1所示的各个加工设备中钻床、剪板机、冲床及卷床的加工时间较短,而电焊所用的加工时间较长,二者所用时间的比例大约是1:2,由于这个原因,该厂经常出现大量在制品在电焊区排队等待加工的现象。

考虑到设备加工能力的不同,决定在图1的基础上各增加一个电焊作业区,以均衡整个生产。

其他分析如图2所示,根据以上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发展出关联线图,以表现各项作业的相对空间位置。

之后的工作是决定每项作业所分配的空间的大小,并为每一个设备制作样板,并将这些样板放入关联线图中,从而获得空间关联线图。

在根据修正的考虑及实务上的限制,就可以发展出许多布局方案,并进行评估与推荐较佳的方案。

最后,需要定期对现有的方案进行改善,已达到趋近于最佳的车间布置方案的目的。

改善布置结果分析图1所示的车间中,几乎每一台加工设备都要有专人来负责管理,这样,无形中产生了人员的Muda,因为操作人员在整个加工的过程中,大多只是在装卸工件时直接参与其中,而加工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检查加工中工件是否存在问题。

如图3所示的改善后的生产线是根据工业工程中人机操作分析确定的,由于其均衡了整条生产线,因此,仅需要7人就可以完成上述工作。

根据调查,该箱体车间采取两班工作制,且每班每天工作8小时,车间平均每天的生产能力为10个箱体,由此可以计算出改善后的精益生产线的工作节拍为:节拍=/每天的实际生产能力=/10=96分钟/件由于采取了“一个流”的精益思想对车间进行了改善布置,使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比往常有了较明显的下降。

3、生产管理改善除了进行基于精益生产的车间改善设计、实施外,还对其的生产管理进行改善,只有二者能够有机的结合,相辅相成,改善设计后的车间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其生产管理改善如下:建立持续改善的管理体系以车间设施规划改善为契机,建立企业领导主持,车间主任及班组长和员工参与的持续改善的三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促使企业在保持现有改善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

5s管理5s管理的五个要素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既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从自己身边做起,把无用的杂物清理干净,把有用的物品按照使用频率的不同进行合理摆放,并长期加以保持。

根据这个思想,在图3中去掉了图1中标有a的无用设备,使整个生产现场井井有条。

人员管理按照精益思想的要求,每一名现场操作员工都需要经过精益思想的培训,使之对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们还需要经过各个工种的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轮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U形生产线的要求。

4、结论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入了基于精益思想的设施规划改进程序模型。

通过进行价值流分析,减少或消除了一些不产生价值的部分;通过工序流程的分析,对原有的工序进行合理改善;通过进行生产线柔性的分析,节约了大量的生产空间,使工厂内部的物流路线大大缩短;通过设备种类及加工柔性分析,平衡了加工生产线。

改善布置结果分析图1所示的车间中,几乎每一台加工设备都要有专人来负责管理,这样,无形中产生了人员的Muda,因为操作人员在整个加工的过程中,大多只是在装卸工件时直接参与其中,而加工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检查加工中工件是否存在问题。

如图3所示的改善后的生产线是根据工业工程中人机操作分析确定的,由于其均衡了整条生产线,因此,仅需要7人就可以完成上述工作。

根据调查,该箱体车间采取两班工作制,且每班每天工作8小时,车间平均每天的生产能力为10个箱体,由此可以计算出改善后的精益生产线的工作节拍为:节拍=/每天的实际生产能力=/10=96分钟/件由于采取了“一个流”的精益思想对车间进行了改善布置,使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比往常有了较明显的下降。

3、生产管理改善除了进行基于精益生产的车间改善设计、实施外,还对其的生产管理进行改善,只有二者能够有机的结合,相辅相成,改善设计后的车间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其生产管理改善如下:建立持续改善的管理体系以车间设施规划改善为契机,建立企业领导主持,车间主任及班组长和员工参与的持续改善的三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促使企业在保持现有改善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

5s管理5s管理的五个要素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既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从自己身边做起,把无用的杂物清理干净,把有用的物品按照使用频率的不同进行合理摆放,并长期加以保持。

根据这个思想,在图3中去掉了图1中标有a的无用设备,使整个生产现场井井有条。

人员管理按照精益思想的要求,每一名现场操作员工都需要经过精益思想的培训,使之对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们还需要经过各个工种的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轮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U形生产线的要求。

4、结论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入了基于精益思想的设施规划改进程序模型。

通过进行价值流分析,减少或消除了一些不产生价值的部分;通过工序流程的分析,对原有的工序进行合理改善;通过进行生产线柔性的分析,节约了大量的生产空间,使工厂内部的物流路线大大缩短;通过设备种类及加工柔性分析,平衡了加工生产线。

改善后的箱体车间基本上实现了“一个流”的思想,均衡了整条生产线,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生产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下降二、为什么麦当劳能运营大量流水生产方式?论及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合理化水平,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快餐应该是典范。

现在我们都认为它的一切理所当然,但实际上它极度提升了服务过程的制度化、模式化水准。

某种程度上我们已有点厌恶制式化的服务,更想要更亲切的星巴克服务,或者热情得让人不好意思的海底捞式服务。

但是,更“好”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是像麦当劳那样的合理化。

知名社会学者乔治。

里茨尔在将近30年前就对麦当劳所带来的现象进行研究,将之命名为“麦当劳化”,他沿用韦伯的合理化分析认为,“麦当劳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为消费者、工人及经理人员提供了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