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导师
哈工大焊接导师——吴林

导师姓名:吴林导师分类:材料加工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师人气:77人看过,0人评论过吴林教授电话:86402096 电邮:iret@1953-1959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1978-1982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讲师1982-1985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副教授1985-1987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教授1985-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1987-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1. 1992- 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 1999- 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3. 2002- 目: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4. 1998- 目前:中国焊接学会前任理事长,现任执委5. 1998-2001 :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执委1. 1986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 1989 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学术兼职-------------------------------------------------------------------------------- 学科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论著成果1. 吴林主编 . 焊接手册第二卷第一册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1 年7 月2. 吴林, 陈善本等编著 . 智能化焊接技术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0 年8 月3. Wu Lin, Cui Kun, Chen Shanben. Coordination Programming ofMultiple Robotic Devices for Arc Welding through Genetic Algorithm.19/20 July,1999,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Human Factor and its Environment:130-1404. Jinsong TIAN, Lin WU. A General Algorithm of Rotating/tiltingPositioner Inverse Kinematics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Off-line Programm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 Technology, 2001.17(1):161-1625. PaiPeng, JinsongTian, Lin Wu. An Intelligent Hybrid Systemof Welding Process Planning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Task-levelOff-line Programming. Intelligent Systems in Design andManufacturing III, 5-8 November 2000, Boston , USA . , Proceedingof SPIE,2000,Vol.4192: 440-4456. 吴林,董春林等 . 不锈钢等离子弧焊熔池小孔行为的弧光传感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 1999, 35(6): 48-517. 刚铁,吴林 . 超声检测中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与缺陷识别 . 机械工程学报 . 1999, 35(1): 11-148. S. B. Chen, L. Wu, Q. L. Wang. Self-learning fuzzy neural networksfor control of uncertain systems with time delays, IEEE Trans.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1997,27(1): 142-1489. 吴林,孔宇 . 焊接位置与焊丝方位的定义的讨论及几何建模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 1997,33(5): 49-5310. 张炯,吴林,吕伟新 . 一种识别薄板对接接头的视觉方法 .材料科学与工艺 . 1997,5(2): 1-5。
脚踏实地 追逐梦想——记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尔德教授

仅仅是智慧 .更靠实干和协作精神 。 ”
在他身上 . 有飞天 的梦想 、 也有对现 明”的蜕 变。
材 料领域 的邀游之舟
20 年3 06 月.王尔德教授带领的课
题组完成 了 “ 纳米 晶镁合金蓄热 式储氢
器传质传热研 究 .并通过 了专家鉴定 。 随着经济 的发展 .对 能源 的要 求也
9 科学 中圜人 0
维普资讯
运 营成本 .使储氢器 能源综合 利用率达
他提 出 .高校应重 点建设跨学 科的
以王教授 为首的领 导班 子 .结合 教
进 基础 到 8% 左右 .储氢材料 的吸放氢 性能达 大型科研平 台以及 旨在提 升企业技 术创 学计划 的修订 . 一步加强公共课 、 O 技术基础课 和专业课 的建设 。 并通过 到 目前国际上最好水平 。 为氢 能源高效 、 新能 力、产 品市场竞争 力的企 业技 术支 课 、 安全的 存储和储氢 设备制造 提供 了新 的 持与服务平 台。利用 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 学 生党建和思 想政治工 作 ,加强学 生 自 技术基础 .并获三项 国家发明专利。 经 地的契机 .在提升学校 科研和学 科建设 立 、自强 、自信教 育。 过全 校师生员工
能源 的开发成 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 中 . 其 程学会粉 末冶金分 会主任委 员 ;粉 末冶 他陪着航 天城一 路走来 。 工作忙起 来 . 大 氢是一种热值 高 . 无污染 的燃料 . 以通 可 金技术 期刊编委 粉末冶金 工业期 刊副 家后半夜才休息是常事。 春节. 课题组人 过电解水 的方 法产 生 . 是取 之不尽 、 用之
维普资讯
脚踏实地
— —
追逐梦想
记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尔德教授
哈工大电信学院于洋:我和我的导师

导师简介:谭学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通信所副所长。
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黑龙江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软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数字集群总体组专家组组长。
现主要研究认知无线电、宽带应急通信、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等方面。
已完成项目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国家级新产品证书1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作者简介:于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09级博士生。
现为09B0501博士班班长。
曾担任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首届研分会主席(2009.9-2010.9),现研究方向主要为认知无线电、链路自适应等。
我和我的导师我是2009年9月入学的博士生,如今已度过了近2年的博士生生活。
深夜宁静,当我静下心来回想这两年朝夕相处的导师与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有太多的小事,曾经和正在激励、感动我,助我前行。
我想把它们一一记录,作为博士生生活的美好记忆和见证。
(一)初次相识导师谭学治老师与我的初次相识要追溯到2008年3月。
当时,我还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硕士,培养计划中本没有谭老师教授的个人通信。
不光是通信专业,在我们专业的同学中,谭老师的知名度都相当高。
出于好奇,我旁听了谭老师个人通信的第一节课。
门外走进来一位儒雅的中年人,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谭老师当年穿着笔挺的西服面带笑容走进教室的模样。
谭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儒雅和温和,是一种长者的智慧和慈祥。
开始上课了,他首先环视了一下教室内的所有学生,然后打开他的PPT开始授课。
多媒体教学本身是好的,但是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地读PPT 确实让我很是头疼。
我想糟糕,估计得熬一节课了。
但是谭老师没有让我失望,PPT只是他的一个提纲,对于个人通信的前沿性知识和进展,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我心里暗自惊讶谭老师竟有如此的好口才,同时对于前瞻性的专业发展有如此的把握,足见其深厚的功底和开阔的视野。
哈工大焊接导师——吴林

导师姓名:吴林导师分类:材料加工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师人气:77人看过,0人评论过吴林教授电话:86402096 电邮:iret@1953-1959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1978-1982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讲师1982-1985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副教授1985-1987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教授1985-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1987-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1. 1992- 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 1999- 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3. 2002- 目: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4. 1998- 目前:中国焊接学会前任理事长,现任执委5. 1998-2001 :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执委1. 1986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 1989 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学术兼职-------------------------------------------------------------------------------- 学科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论著成果1. 吴林主编 . 焊接手册第二卷第一册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1 年7 月2. 吴林, 陈善本等编著 . 智能化焊接技术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0 年8 月3. Wu Lin, Cui Kun, Chen Shanben. Coordination Programming ofMultiple Robotic Devices for Arc Welding through Genetic Algorithm.19/20 July,1999,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Human Factor and its Environment:130-1404. Jinsong TIAN, Lin WU. A General Algorithm of Rotating/tiltingPositioner Inverse Kinematics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Off-line Programm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 Technology, 2001.17(1):161-1625. PaiPeng, JinsongTian, Lin Wu. An Intelligent Hybrid Systemof Welding Process Planning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Task-levelOff-line Programming. Intelligent Systems in Design andManufacturing III, 5-8 November 2000, Boston , USA . , Proceedingof SPIE,2000,Vol.4192: 440-4456. 吴林,董春林等 . 不锈钢等离子弧焊熔池小孔行为的弧光传感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 1999, 35(6): 48-517. 刚铁,吴林 . 超声检测中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与缺陷识别 . 机械工程学报 . 1999, 35(1): 11-148. S. B. Chen, L. Wu, Q. L. Wang. Self-learning fuzzy neural networksfor control of uncertain systems with time delays, IEEE Trans.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1997,27(1): 142-1489. 吴林,孔宇 . 焊接位置与焊丝方位的定义的讨论及几何建模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 1997,33(5): 49-5310. 张炯,吴林,吕伟新 . 一种识别薄板对接接头的视觉方法 .材料科学与工艺 . 1997,5(2): 1-5。
哈工大导师信息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电气工程(一级学科)雷清泉赵洪魏新劳李忠华张晓红杨嘉祥郑殿春刘文里李长明陈庆国朱东柏张沛红孟大伟戈宝军李伟力梁艳萍温嘉斌周封康尔良高晗璎王旭东杜坤梅张春喜周美兰李文娟李国勇朱建良王哈力范勇刘立柱张明艳张文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王彤李振加陈玉全刘献礼郑敏利徐小村姜彬隋秀凛高安邦邵俊鹏张永德段铁群王沫楠孙永国孙全颖袁剑雄葛江华谭光宇张永军任福君张嘉振赵艳玲李广慧赖一楠徐雳孙振忠王振波刘伟军吕薇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于晓洋王慕坤张礼勇郭建英马怀俭周真丁喜波孙连逵吴丽华房国志张晓冰曹伟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范勇刘立柱周浩然张明艳张玉军张文龙李大勇吉泽升郭二军万国庆吴玉斌宋润滨王丽萍梁维中宁志良俞泽民姚秀荣康福伟郭英奎张显友赵晓旭汤卉郑威孙凤莲于彦东石连升刘立君孟工戈孙红镱刘晓晶郭立伟王义杰陈春天王暄林家齐曲贵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郝忠孝孙立镌乔佩利王培东陈德运胡宝霞丁华福谢志强林克正李兰英刘长征张宏何云斌李成严万静张凤斌孙名松刘胜辉张宏国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杨明极李欣董静薇宋立新王秋光卢迪杨广学韦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高俊山宋清昆张静李革臣姜艳姝黄金杰王伟力景旭荣盘祥杜德生李全利吕宁满春涛高中文陈海燕牛滨童子权罗中明吕实诚庞兵李磊翟丽丽陈春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滕春贤王宏起高长元毕克新吴洪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綦良群修国义宋加升孙金梅邵铁柱王玉东刘萍宋丽萍孙伟罗晓光李红霞马鸿飞肖利哲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刘泊苑慧娟范剑英杨玲熊艳玲黄金哲产业经济学赵达葳王宇奇于立梁静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军王雅文伍玉林汪中华袁辛奋陆岩刘雨春赵明媚英语语言文学朱维举单兴缘刘立群邹春玲甄艳华张文英日语语言文学谷玲怡郭殿福基础数学崔云安计东海李冬梅陈光海姚慧丽应用数学陈东彦刘润涛孔繁亮邓彩霞潘状元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范勇刘立柱周浩然张明艳张玉军张文龙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殷景华王东兴曹一江应用化学刘波秦智尚岩孙晓君。
赵铁军教授 - 机器智能与翻译研究室--哈工大

赵铁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会机器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文信息学报》、《自动化学报》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语言理解、基于内容的网络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应用。
目前讲授“人工智能原理”、“命名实体识别与信息抽取”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
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曾获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出版专著2部。
近3年来发表论文60余篇。
Dr. Tiejun Zhao, professor (doctorial supervisor) of Research Center of Language Technology,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is dean of SCST and deputy director of MOE-MS Key Laboratory of NLP & Speech in HIT. He is associate director of Machine Translation Subject Committee of Chines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Journal of Automation, the senior member of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His research fields include: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content-based web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ow he teaches the courses of AI, NER and IE for master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s. He has done and is doing about 10 projects from NSFC, 863 High-Tech Program, MOST etc. in recent 5 years. He has won 5 prizes of Mini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Award and published 2 academic books. He has published over 60 papers on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in recent 3 years.。
杨炽夫

杨炽夫
导师简介(500字以内,自由组织材料):
杨炽夫,1982.10月出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液伺服所副所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科学家。
2013年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5年入选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
中国机械工程协会高级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协会会员。
目前主要从事电液伺服技术、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康复与助力机器人技术、并联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项目、国家921载人航天工程项目、国家高新工程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中国上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哈工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项。
主编和受邀参编国内外专著3部,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EI检索40余篇,论文影响因子之和大于35,单篇最高影响因子6.5,被引180余次,H指数8;其中2篇论文被权威SCI杂志评为Top 25 Hottest Article;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担任多个国际Top SCI杂志审稿人和国际杂志编委。
协助指导博士生9人(2人已毕业),硕士生11人(5人已毕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冷劲松教授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冷劲松教授简介1986.7-1990.7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1990.9-1996.5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博士毕业1993-1996:助教,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1996-1997: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1997-1998: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1998-2000: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2000-2002:研究员,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rmcs),英国国防科学院,英国2002-2004:研究员,英国aston大学,英国2004: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社会任职: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engineering)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旅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1986.7-1990.7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1990.9-1996.5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博士毕业1993-1996:助教,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1996-1997: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1997-1998: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1998-2000: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2000-2002:研究员,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rmcs),英国国防科学院,英国2002-2004:研究员,英国aston大学,英国2004: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社会任职: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 engineering)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旅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大平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简历:1978—1982: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198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7—1996: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1996—2005: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侧重于中国建筑史与历史建筑保护及建筑理论的研究工作。
·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偏重于中国传统建筑景观学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传统建筑装饰、传统建筑色彩研究,以及中国建筑史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哈尔滨近代建筑研究,唐代渤海建筑遗址复原设计研究等。
·在历史建筑保护研究领域:主要侧重对相关理论的探索,具体历史建筑地段的保护策略和方法,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研究。
教学经历(主讲课程):1988-2000 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部分)32学时本科生2000-2005 中国建筑史72学时本科生1995-2005 建筑测绘实习两周本科生1996-2004 宋营造法式选读40学时研究生1996-2005 古建筑设计研究60学时研究生1997-2005 建筑设计(1)60学时研究生1999-2005 中外传统园林(中国建筑史部分)18学时研究生2005-现在中外经典建筑文献选读(中国建筑史部分)36学时研究生2005-现在中外建筑史论(中国建筑史部分)36学时研究生2003-现在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部分)36学时研究生2001-2003 指导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周学时12 x16周本科生2001-2005 指导硕士研究生26人(毕业11人)主要论著:(近三年)1. 刘大平.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研究.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5,6:68-702. 梁玮男,刘大平.建筑创新散布研究.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4,8:68-703. 刘大平.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属性解析.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北京,2004.84. 张长文,刘大平.日本建筑师继承传统建筑空间理论分析.低温建筑技术(核心刊物)2004,25. 刘大平.The Interface of Interior Spa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第五届亚太国家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俄罗斯/海参崴.2003.96. 刘大平.Education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Architect.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中国南京.2003.87. 刘大平.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设计.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2,12:48-508. 刘大平.Contemporary Explanation to Decoration Langu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 rchitecture.现代亚洲传统建筑国际研讨会,韩国/汉城.论文集.2002.109. 刘大平.The Main Form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ourtyard.国际理科青年学者论坛,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2002.210. 刘大平(文字执笔) 哈尔滨保护建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0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三年)1. 哈尔滨道台府遗址保护规划研究2004年哈尔滨市建设局委托项目2. 哈尔滨犹太新老会堂复原2004年哈尔滨市建委委托项目3. 中国建筑史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2003年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4. 中国建筑史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200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生教学)5. 建筑设计课教学改革200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教学)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三年)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交叉学科研究基金2002-2006 项目主持2. 哈尔滨保护建筑周边环境的整治研究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2003—2004 项目主持3. 哈尔滨第四批保护建筑普查研究哈尔滨城市规划局2004-2005 项目主持4. 哈尔滨道台府遗址保护规划研究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2004—2005 项目主持5. 哈尔滨犹太教会堂的复原保护与利用研究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局2004—2005 项目主持6. 哈尔滨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保护规划研究哈尔滨市平房区政府2005—2006 项目主持指导硕士研究生情况:1996年8月以来共指导硕士生26 名,毕业11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5名。
选题研究方向主要有古建筑复原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环境景观、中国传统建筑室内、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理论与建筑美学、中国近代建筑、当代建筑设计理论、历史建筑保护等。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近五年)1. 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课题项目2001年-2003年项目主持2. 中外建筑史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创新研究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6年项目主持3. 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研究生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课题项目2001年-2003年第二主持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作为第一署名人)1.建筑历史教育与职业建筑师培养2003国际建筑教育论坛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2. 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解读《建筑学报》2005.6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近三年)1. 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研究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 年第一名2. 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教学)2003年第一名3.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教学)2003年第二名4.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设计大赛优秀指导奖2002年5.哈尔滨工业大学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年刘松茯教授/博士生导师简历:1978.10-1983.7 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9-1989.12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9-2001.7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1983.8- 1988.9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助教1988.9- 1996.9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讲师1996.9-2002.9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9-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4-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5-2005.5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从事外国建筑史教学和研究工作16年,从事当代西方建筑研究9年,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当代西方建筑思潮课9年。
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做访问学者。
1997年起开始指导硕士生从事当代西方著名建筑师及建筑作品、建筑理论和建筑美学等课题研究,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1人,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3人。
近年来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侧重于外国建筑史、当代西方建筑思潮、中国近代建筑等领域的研究·在外国建筑历史研究领域:偏重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演变、构成形态、美学主张及对当代建筑创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在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研究领域:主要侧重于对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及相关作品为代表的当代西方先锋派建筑师的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和美学的新趋向的研究与探索。
·在中国近代建筑领域:主要侧重于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概况、中国近代建筑的形式特征、在中国建筑史上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教学经历(主讲课程):1991.3-2000.7 外国建筑史(城市规划专业) 32学时本科生1989-现在哈尔滨近代建筑艺术 18学时本科生1999.3-现在当代西方建筑流派 36学时硕士生2000.3-现在中国近代建筑史 20学时硕士生2000.3-2005.7 中外传统园林 10/20学时硕士生2000.3-现在外国建筑史(建筑学专业) 64学时本科生2001.9-2004.3 专题文献研究 60学时硕士生2001.9-2004.3 古建筑设计研究 60学时硕士生2005.5-现在中外建筑史论 18/36学时硕士生2005.5-现在中外建筑经典文献阅读 18/36学时硕士生2005.5-现在历史建筑保护 18/36学时硕士生2005.9-2006.1 建筑概论 18学时本科生2006.9-2007.1 当代西方建筑美学36学时博士生2005年-2006年建筑测绘实习两周/年2001年-2007年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近五年来出版的主要论著与发表的学术论文:1.庄威刘松茯技术的作用力——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形态解读《华中建筑》 2007.12.孙巍巍刘松茯建筑技术属性的拓展——从原生态技术到艺术技术《华中建筑》2007.13.刘松茯.分段解读——外国建筑史教学随笔《华中建筑》2006.64.刘松茯.哈尔滨近代建筑的艺术走向.城市建筑.2005,(11)5. 刘松茯,杨雪蕾.构成体系的介入——探索当代西方建筑的新视角.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核心刊物). 2005,(4)6. 刘敏,刘松茯.从普里茨克奖看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新精神.华中建筑(核心刊物).2005,(3)7. 刘松茯.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及其特征.2004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论文集(国际会议).2004.88. 陈苏柳,刘松茯,饶望.历史与未来的搭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再解读.华中建筑(核心刊物).2004,(3)9. 刘松茯,丁格菲.高技术发展与新建筑文化的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4,(1)10. 刘松茯.近代哈尔滨城市转型的模式探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1. 刘松茯.西方现代建筑在哈尔滨的发展轨迹.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2,(3)12. 刘松茯.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2,(2)13. 刘松茯.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结构与内涵.新建筑.2002,(1)14. 刘松茯.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整合.第二次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国际会议),中国杭州,2001.815. 刘松茯.谈哈尔滨城市风貌的保护与近代建筑的合理开发.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1,(4)16. 刘松茯.建筑中技术的“建设力”与“破坏力”.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1,(3)17. 刘松茯.哈尔滨的教堂与庙宇.建筑史论文集第14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18. 刘松茯.哈尔滨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实践.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119.刘松茯.哈尔滨城市建筑的现代转型与模式探析(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20.侯幼彬,刘松茯.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哈尔滨篇》(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主要科研成果鉴定及获奖情况:(近五年)建筑中技术的“建设力”与“破坏力” 登载于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1/3,获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