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抗生素选择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分析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结果:主要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等,根据患者具体感染情况采用抗生素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
经过对应治疗,12例治愈,治愈率为30%,18例好转,好转率为45%。
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抗生素;腰大池置管引流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外科手术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临床发生率约为41.52%~6.6%[1]。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一旦发生,治疗比较棘手,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所以抗生素的运用治疗不可避免。
目前对于该类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大多数为单纯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我国医疗界比较普遍的现象。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在抗生素治疗时采用脑脊液外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等综合措施,并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笔者将本次研究做如下报道,望可以为后续的抗生素临床运用提供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19~68岁。
脑肿瘤术后患者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18例,颅脑修补术后3例。
1.2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标准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疼及发热,体温大于38℃;具有脑膜刺激症;脑脊髓、液显示混浊,对脑脊液进行化验后:白细胞计数>10X109L-1,蛋白质>0.45g/L;糖定量<0.4g/L,并有阳性脑脊液病理学检测结果。
1.3治疗方法1.3.1静脉给药在脑脊液的培养结果出来前,可给予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采用250mL生理盐水+1g稳可信静脉滴注,12h/1次;100mL生理盐水+2g罗氏芬静脉滴注,12h/1次;两组方法交替进行治疗,直至脑脊液的检查结果3次连续核细胞正常为止,待患者提问恢复正常后再巩固治疗2周。
颅内感染

·系列讲座之二·颅内感染(药剂科陈龙英)在国内部分研究中,颅内感染已列为四大医院感染之一(肺部、泌尿系统、深部外伤切口、颅内)。
且病情常是危重的,有效抗菌药物难以在脑脊液中达到足够浓度,致病菌耐药率居高不下,致使平均每例住院费用增加,平均住院日增加,病死率高,存活者中也常遗留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一、脑神经外科病房常见的病原菌医院内CNS感染2/3为革兰阴性杆菌,1/3为革兰阳性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肠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2种细菌混合感染者,例如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真菌。
有报道: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69%由G-杆菌引起(70%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不动杆菌属、枸橼酸菌属和变形杆菌亦常见)。
19%由葡萄球菌属引起。
脑室分流术后感染:75%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G-杆菌引起。
对硬膜外麻醉和镇痛病人进行调查后发现,从硬膜外导管末端分离出的微生物,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金黄色葡萄球菌(35%)、G-杆菌(14%)、其他细菌(10%)。
在脑脓肿中,厌氧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在免疫受损病人的CNS感染,真菌相对多见,以假丝酵母菌属、曲菌、新生隐球菌属引起为多。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可来自于自身菌丛,也可来自外环境,包括周围病人或医务人员。
1.颅脑外伤2.侵袭性操作和手术,包括腰穿、鞘内给药、脑室穿刺、颅脑手术等,手术切口部位的正常菌丛,空气中的细菌和无菌物品污染的细菌可在操作和手术过程中进入CNS。
3.CNS感染还来源于CNS周围病灶和菌血症、败血症,以及其他炎症病灶扩散使病原菌移行进入CNS。
三、实验室检查1. CSF常规2. CSF涂片CSF涂片染色是确诊颅内感染病原体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但约有半数CSF涂片染色找不到细菌,真菌则需取CSF离心沉淀物涂片多次检查,累加阳性率可达59.6%。
颅内感染抗生素的选用

常见致病菌
Gram(-)杆菌 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厌氧菌 变形杆菌
治疗—抗生素的选择
正常脑膜 抗生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BBB)
脑膜炎时:
细菌酸性代谢产物
脑脊液pH(7.3)↓
血/脑脊液 pH梯度↓
抗生素——→脑脊液
抗生素通过BBB的因素
抗生素方面
机体方面
脂溶性
高>低
离解率
低>高
蛋白结合率 高>低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7)
疗效评判标准
1~2周内连续3次如下指标正常为临床治愈。 1、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 2、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量符合正常标准; 3、脑脊液生化糖含量正常; 4、临床体征消失; 5、体温正常; 6、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
谢谢!
用药原则:
1、怀疑颅内感染时,及时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2、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推荐首选杀菌剂。 如磺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氯霉素及 甲硝唑等。(推荐采用静脉途径)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使用说明书允许的最大药物剂量以及可 能的长疗程治疗。 4、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72h无疗效或疗效不佳者,考虑调整治 疗方案。
颅内感染抗生素的选用
2019-04-17 沈秋月
病例:
• 患者陈xx,男,50岁,脑出血,脑室置管引流术 后1周,发热2天,最高体温38.9℃,脑脊液常规 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高,血象提示感染指标 正常,考虑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结果待回报, 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经验性用药?
研究表明,早期的抗菌药物治疗与患者的 良好预后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分子结构 简>复
分子量
小>大
脑膜炎
有>无
颅内感染治疗方案

颅内感染治疗方案颅内感染治疗方案引言颅内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颅腔和脑组织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由于颅内感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执行在颅内感染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颅内感染的常用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内容。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在颅内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并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喷他必利等。
抗生素治疗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在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时,应根据病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药物的选择,尽量使用高效抗生素。
- 治疗开始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种类。
- 抗生素治疗的时间一般为2-4周,治疗期间应坚持按时、按量用药,避免漏药或过量用药。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在颅内感染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手术能够清除颅内感染的病原体,减少病原体的负荷,并且可以通过打开颅骨减轻脑脊液的积聚,降低颅内压力,改善颅内环境。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脑脓肿引流术:对于出现脓肿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排脓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引流术和经皮穿刺引流术。
- 颅内感染灌注治疗:通过颅内灌注冲洗,将抗生素溶液直接注入脑室或脑组织,以达到高浓度抗生素的目的。
- 颅内引流术:对于伴有脑积水的患者,可以通过颅内引流管将多余的脑脊液引流出来,降低颅内压力。
辅助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颅内感染的治疗还需辅助其他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见的辅助治疗包括:-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通过调节血管张力,改善颅内循环,减少颅内压力。
-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不良的患者,可使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抵抗力。
- 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液或胃肠道喂养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结论颅内感染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等多种治疗措施。
颅内感染抗生素选择

21
第三代头孢原则
1.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2.对大部分肠细菌有效
3.对绿脓杆菌有高效
4.低浓度杀菌力强
22
第三代头孢原则
5. 较易经过BBB CSF 中浓度 >10μg / ml
6. 广谱:变形杆菌、 厌氧菌
7. 弥散性好
23
第三代头孢
3.洁霉素 2.4g i/v gtts BID
38
葡萄球菌脑膜炎(2)
4.磷霉素FM:广谱、稳定、高效
经过BBB(25.7%)、弥散性好、 分子构造特殊、不与血清蛋白结合
MIC: 6-8 μg/ ml 剂量: 8-12 g/d i/v gtts 分次
小朋友 100-200 mg/kg/d 分次
血清浓度 58 μg/ml
剂量:成人: 4 —12 g / d 小朋友:100-300mg / kg / d 分
11
萘啶青霉素Apalcillin
(Elumota)
广谱:Gram(+) 、Gram(—)
MIC 2μg/ml
剂量: 2-3 g / d
12
呋苄青霉素 广谱:绿脓杆菌、
奇异变形中效
易被β-内酰胺酶破坏 对绿脓杆菌、厌氧菌无效
5
一.青霉素族
1967′羧苄青霉素
(Carbenicillin)
窄谱:仅对绿脓杆菌有效
MIC: 50-100 μg / ml
大剂量(30g/d) 难达CSF内
有效浓度
6
一.青霉素族
1968ˊ磺苄青霉素(Sulbenicillin)
不优于羧苄青霉素
18
第二代头孢(3)
头孢羟唑Cefamandole CMD
颅内感染抗生素选择 (NXPowerLite)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新型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应对全 球性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确保新型抗生素的可及性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新型抗生素的可及性和公平分配,使所 有患者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07
结论
颅内感染抗生素选择的重要性和挑战
重要性
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抗生素 选择是治疗的关键。正确的抗生素选 择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降低并发症和 死亡率。
抗生素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是选择抗 生素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抗生素对 血脑屏障的穿透能力不同。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 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等因素综合考 虑,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02
颅内感染的病因和分类
病因
外伤
手术
邻近部位感染
颅脑外伤导致头皮、颅 骨、硬脑膜和脑组织受
损,进而引发感染。
开颅手术或脑室引流等 手术操作增加感染风险。
挑战
颅内感染的抗生素选择面临诸多挑战 ,包括病菌耐药性的增加、药物穿透 脑组织的难度以及缺乏特异性靶向的 治疗方法。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领域
耐药性研究
深入研究病菌的耐药机制,发 现新的抗生素作用靶点,以提
高现有抗生素的有效性。
药物递送系统
开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提高 抗生素在脑组织中的浓度,降 低副作用。
联合治疗策略
研究联合治疗策略,结合抗生 素与其他治疗方法,以提高颅 内感染的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 新型抗生素和治疗方法在颅内
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0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主要通过与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过
1例外伤术后伴颅内感染抗菌药物选择分析

进入脑脊液 的能力受 多种 因素影响 , 药物 向脑内转运 的膜扩 散速度取决于该药 在体液 p . H 7 4时 的分 配 系数 和解 离度 ;
一
如颅脑外伤 、 重大手术后 , 多伴 有免疫力功 能低 下 、 多器官衰
竭 、 种 侵 袭 性 操 作 等 , 感 因 素 较 多 , 疗 药 物 复 杂 , 别 各 易 治 特
糖 定 量 14m o ・ 一 , 化 物 17 7m o ・ ~ , 白量 32 . m ] L 氯 1. m l L 蛋 . g・ ~, 脊 液 细 菌 培 养 结 果 为 鲍 氏不 动 杆 菌 , 对 头 孢 哌 L 脑 仅 酮 / 巴坦 、 诺 环 素 敏感 。 舒 米 针 对 细 菌培 养 结 果 给 予患 者用 药情 况 :.% 氯 化 钠 10 09 0 mL+头 孢 曲松 ( 氏 芬 ) . , 日 1次 静 脉 滴 注 ( ) 罗 2 0g 每 9d ;
+颅内血肿清除术 , 后转入 IU治疗 , 术 C 给予 呼吸机辅 助 呼 吸, 血液 滤过清 除降炎性 介质 , 脱水 降颅压 , 营养脑 细胞 , 预
防应激性溃疡 , 感染 , 痰 , 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 抗 化 营
脑 脊液细胞 学和生化检查 : 腺苷脱 氢酶 2 .3 u・ ~, 19 L
一
个用于临床 的 B一内酰胺酶抑制 剂 , 较其 他二种 酶抑制作
用 弱 , 不 易 透 过 血 脑 屏 障 … 。舒 巴 坦 与 大 多 数 1一内酰 胺 且 3
09 . %氯 化钠 2 L+头孢哌N/ 巴坦 ( 0m 舒 舒普深 ) . , 20g 每隔 6h静脉 推注( )0 9 3d ;. %氯化钠 4 L+哌拉 西 他 唑 巴 0m
逆性竞争型 1一内酰胺酶抑制剂 , 3 他唑 巴坦是新 型青霉烷砜
颅脑手术中的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颅脑手术中的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颅脑手术是一种对脑组织进行操作的重要医疗过程,但这也使得患者容易受到颅内感染的风险。
颅内感染是指手术后颅内脑组织或者导管、脑室等部位发生的感染。
此类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颅脑手术中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的措施。
一、预防措施预防颅内感染的关键在于减少术中和术后的感染风险。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措施: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以评估颅部感染的风险。
术前的合理洗净和消毒是预防感染的第一步。
此外,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以及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2. 使用抗生素:术前和术后的适当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颅内感染。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手术类型来确定。
并且,应根据相关研究和临床指南的建议进行使用。
3. 术中措施:手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对于防止感染至关重要。
包括使用无菌手套、巡视手术部位,保持手术器械的无菌和手术部位的湿润等。
4. 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软膏:根据术后伤口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软膏,以防止感染。
5. 患者护理:术后几天,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和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二、治疗措施尽管采取了预防措施,仍然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及早的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
1. 切口感染的处理:一旦发现切口感染,要及时清洗切口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的感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切口引流或者重新缝合。
2. 脑脓肿的处理:脑脓肿是颅内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对于脑脓肿的治疗,常规做法是通过手术切开头盖骨,将脓肿排出,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抗生素治疗:在诊断颅内感染后,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剂量应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4.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对于颅脑手术中常用的导管,如引流管或者脑室分流管,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并进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