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文字材料题阅读技巧

合集下载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详解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详解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详解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这部分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统计图表、文字资料等,要求考生通过计算、比较、推理等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行测资料分析常见的题型。

一、增长相关题型增长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与增长相关的题型主要包括增长量、增长率的计算以及基期量的求解。

增长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现期量减去基期量得出。

例如,已知今年的产量为 100 吨,去年的产量为 80 吨,那么增长量就是 100 80 = 20 吨。

增长率则是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 。

比如,上述例子中增长率为(100 80)÷ 80 × 100% = 25% 。

基期量的求解,当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时,可以通过现期量÷(1 +增长率)来计算;当已知现期量和增长量时,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二、比重相关题型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常见的比重题型有现期比重、基期比重以及比重的变化量。

现期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

比如,某地区总人口为 100 万人,其中男性 55 万人,那么男性人口的现期比重就是 55÷100×100% = 55% 。

基期比重=(部分量的基期量÷整体量的基期量)× 100% 。

计算时需要先求出部分量和整体量的基期量。

比重的变化量=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在计算时要注意判断比重是上升还是下降。

三、平均数相关题型平均数题型包括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增长量和增长率。

现期平均数=总数÷个数。

比如,某班级 50 名学生的总成绩为4000 分,那么平均成绩就是 4000÷50 = 80 分。

基期平均数=(总数的基期量÷个数的基期量)。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一、适当试题标记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只需要短暂地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地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1、选项特点分析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

⾏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 店铺⼩编为⼤家提供⾏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起来看看吧!希望⼤家及时了解答题技巧,顺利答题! ⾏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 对于⼤多数考⽣⽽⾔,在解决⾏测资料分析时会遇到这样的⿇烦:找不到数据,列不出式⼦,算不出数。

其中找不到数据直接会导致列不出式⼦,必然⽆法进⾏正确的计算,可见找数据的重要性。

其实找不到数据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法,既耽误时间⼜影响正确率,那下⾯⼩编就带⼤家来学习⼀下资料分析中阅读材料的⽅法和技巧。

在资料分析中我们常见的材料类型有四种,分别是⽂字类、表格类、图形类和综合类,每⼀种材料都有⾃⾝的特点,只有掌握不同材料的阅读⽅式,才能快速找到数据。

1.⽂字类材料 材料特点:资料分析中⽐较复杂的材料类型,有的数据具有⼀定的“隐蔽性”,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段⽂字陈述中,需要考⽣从中逐⼀找出,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段主旨和⽂字间的关系。

⼤部分学⽣都是拿到题⽬后,先看题⽬,再到原⽂中去找相应的数据,然后在这个数据上做个标志,当然这么做没错,但是如果每道题⽬都这样做的话,我们不算第五道综合分析题⽬,就⾄少要找四遍,效率低⽤时长。

其实⽂字类材料通篇除了汉字就是数学,既然数字不好找,那么我们就应该找汉字,找那些标志性的⽂字,也就是利⽤关键词定位法来提升阅读速度。

阅读⽅法: 第⼀步,先看材料的时间,再确定材料基本结构,⽐如是否为分段型材料,⽂字类材料⼤部分段落都是总分结构,把材料中每段的关键名词圈出,知道每段主要描述的指标,最主要要圈出相似名词之间的区别; 第⼆步,解读题⼲,找出题⼲中的核⼼考点,注意单位和年份,再根据题⼲关键词定位材料相关位置; 第三步,每个⼩题集中查找所需数据,根据核⼼考点列式计算。

此外,材料的结构分析对于寻找数据帮助很⼤,所谓结构分析法,就是理清楚⽂字材料的结构,分析出材料属于总分、分总、总分总还是模糊性。

在分析材料的结构时,可以从⽂段的关键字、标点等⽅⾯着⼿,关键字包括时间、关联性词语,如:其中、占、以及⼀些名词等,⽽对于⼀些数据,可以先忽略。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初识资料分析——常见的阅读材料形式考试大纲中对资料分析的介绍如下: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由此可知,要解答这1~5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拿下“题干材料”。

结合近十年的真题来看,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有三种类型:文字型、图表型、综合型。

不同类型的材料各有其阅读技巧,考生只有根据已知材料类型的不同,在阅读时也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区别对待,才能"因题制宜",取得最好的效果。

下面就不同材料类型给大家提供一些阅读的小技巧:1、文字型材料文字型题目,相对于图表而言,会难一些,所以得分率也会低一些。

主要难在材料的阅读上,它的材料往往比较庞大,信息量也比较多,所以需要提取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和陷阱性。

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是结构分析法,先理清楚文字材料的结构,对一些关键词做好相应的标记(这个过程大约用时30到50秒);然后再看题目,针对题目的要求在材料中寻找相应的信息。

在分析材料的结构时,可以从文段的关键字、标点等方面着手,关键字包括时间、关联性词语(如:其中)、以及一些名词等,而对于一些数据,可以先忽略。

标点主要是关注句号、分号,句号往往说明要谈另外一种东西了,分号往往说明要谈这种东西的另外一个方面,对每一段中结构的把握很有帮助。

2、图表型材料图表型材料非常的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比文字型的材料相对容易一些。

首先在读题上就比文字型材料时间花的少,再次它的文字和数据的排列都是层次分明,不像文字型材料数据零散,所以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就是迅速定位。

在把握整个图表结构的基础上,快速的确定有用信息,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于表格,首先看一下表名、横纵标目、以及一些相应的注释,明白表中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看具体的题目,根据题目的要求在表格中寻找相应的数据进行计算。

对于图形,在具体考试中,它又分为很多的类型:饼状图、柱状图、趋势图、网状图等。

资料分析--文字资料技巧大全

资料分析--文字资料技巧大全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文字型材料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文字型材料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文字型材料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文字型材料
在公职类行测考试当中,资料分析的考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文字型资料分析提是资料分析测验部分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

资料分析中,文字型资料分析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的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察考生对一段文字中数据性、统计性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加工能力,接下来和大家来一起看一看关于做文字型材料的资料分析的第一步,怎样读材料。

一、材料特点不同,但都可采用关键词定位的方法
1、总分结构材料:段落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个基本形式
2、并列结构材料:几个层次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各层次段落间隐藏的数据关系是考察的重点。

3、结构模糊型材料: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不是很明显,可以将同一关键词的归为一层,出现“其中”则表示与前文是总分关系。

二、材料型材料的特性
1、存在陷阱:通常要小心文字中的细节、伏笔。

有一些文字陷阱会舞蹈考生做出错误的选择。

2、存在隐蔽性:文字型材料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由于众多的数据都隐藏在陈述中,所以需要考生从隐蔽复杂的材料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以上关于文字型材料的特性都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的把握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数量关系以及行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利用关键词定位的方法,快速找到准确数据并加以加工计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得分的模块。

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信息,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并准确解题,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处理的技巧。

一、快速阅读材料在拿到资料分析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去计算数据,而是先快速浏览材料。

了解材料的主题、结构和数据类型。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的所属关系;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标题、横纵坐标、单位等关键要素。

例如,看到一个关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文字材料,我们要迅速找到涉及的地区、经济指标以及相关数据的表述方式。

二、准确标记关键数据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数据和信息要用笔进行标记。

这样在后续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节省时间。

标记时要简洁明了,避免标记过多导致混乱。

比如,在一个关于人口数据的图表中,我们可以标记出与题目相关的年份、年龄段以及对应的人口数量。

三、掌握数据的简化与估算在处理数据时,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学会简化和估算。

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和精度要求进行适当的取舍。

例如,计算“12345÷125”,我们可以将 125 近似看作 120,12345 近似看作 12000,这样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接下来,我们说说快速解题的技巧。

一、明确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问的是什么,是求增长率、比重还是平均数等。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单位等限制条件。

比如,题目问“2019 年 A 地区的 GDP 比 2018 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我们就要明确是求增长率,并且时间是 2018 年到 2019 年。

二、运用公式和方法资料分析中有很多常用的公式和方法,比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比重的计算公式“部分量÷整体量×100%”等。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材料的阅读方法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材料的阅读方法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材料的阅读方法很多考生在做行测资料分析题目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找数据很慢,甚至一部分考生还会出现找了很久,但没有找到需要的数据或者找错数据的情况,这都会对我们的考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不只是拿不到分数,还会很影响考试的心情和状态。

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归咎于阅读速度慢之外,其实还可能有在材料和问题阅读的先后顺序及读材料的方法上存在问题的因素。

那么就材料阅读的方法这个点,今天中公教育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资料分析的材料形式主要包括文字型、表格型、图形型以及混合型。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一一来了解下在阅读时我们应该读什么、不读什么,以便看完题目我们能以更快的速度锁定数据所在的位置。

一、文字型针对文字型材料,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主要读的部分就是每个段落的段首句,进而确定这篇材料研究的时间、每个段落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且明确各个段落间的关系。

而读段首句是因为一般一段文字如果内部存在关系的话,主要就是总分关系或者并列关系。

无论哪种都能通过段首句大致确定这段文字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内容。

这样我们在看完题目时就能更快锁定数据所在的段落。

同时要注意我们在读材料时不读里面的其他数据,因为我们此时不能确定哪些数据有用,哪些没用,而且看了也记不住,就没有必要浪费这个时间。

例1:2017年1~2月,全国造船完工93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承接新船订单2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3%。

2月末,手持船舶订单92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6%,比2016年末下降7.6%。

2017年1~2月,全国完工出口船9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7%;承接出口船订单1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2%。

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40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9%。

2017年1~2月,53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企业)造船完工9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3%。

承接新船订单19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9%。

2月末,手持船舶订单88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文字材料题阅读技巧
众所周知,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因此如何快速理解材料,抓住题干和材料的重点信息,准确定位相关数据,就成为解答资料分析的基础。

由于在历年各省公务员考试中,文字型资料分析一直是必考题型。

所以中公教育专家首先对文字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详细介绍文字材料的阅读技巧。

一、文字材料的构成
资料分析中有一类材料被称为文字材料,是指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其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1.文字材料的特点
(1)数据具有隐蔽性,众多的数据信息都包含在一段陈述中,需要逐一找出题干所需数据;
(2)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把握文字间的关系,对考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2.文字材料的分类
(1)总分结构。

指层次之间是总述和分述的关系,总分式里分述的各项一般都是并列关系。

(2)并列结构。

其材料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3)结构模糊型。

材料只有一段,无法直接由段落首句或者是末尾句判断材料的结构特点。

二、关键词定位法
关键词定位法主要适用于文字材料,文字材料特点是材料冗长、数据量大、数据关系复杂,快速理解文字材料的切入点是快速定位关键词。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其详细步骤如下:(一)确定材料结构及关键词标注
1、总分结构
(1)分段型
观察首段的首句和其他段落的首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
看首段尾句是否有“情况如下”等字眼出现。

(2)未分段型
观察首句是否跟后面几句之间存在总分关系;
观察首句是否出现“具体情况如下”等字眼。

2、并列结构
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
段落首句没有明确的标志性词语,段落之间相关性不大,分别阐述不同的内容。

3、结构模糊型
(1)关键词法
根据重要关键词分层,同一关键词的句子归为一层;句首出现“其中”之类的字眼,则表示该句与上句之间是总分关系,可归为一层。

(2)标点符号法
句号,表示一句话已经说完;逗号和分号表示话还没有说完。

一般情况下可按照句号来分层,但是如果句号后面跟着“其中”类字眼,则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将该句与“其中……”句归为一层。

(二)解读题干,根据题干关键词定位材料相关位置
(1)解读题干,根据题干中涉及的常考概念,了解题干要求的是什么。

(2)根据题干中涉及到的跟材料相关的关键词,确定题目求解所需数据的具体位置。

(三)特殊名词的标注和分析
(1)根据时间名词,确定题目要求可能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常考概念。

(2)根据题干单位关键词与材料关键词是否一致,判断是否需要单位换算。

(3)根据关键词信息以及所涉及概念的对应公式进行列式。

【示例】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

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

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与上年相比,2009年以下四项的增长率最低的是()。

A.“农民工总量” B.“外出农民工”
C.“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D.“举家外出农民工”
【材料分析】
(1)从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本题的关键词分别为“农民工总量”、“外出农民工”、“住户中外出农民工”、“举家外出农民工”,可以定位到文字材料的第一段。

(2)本题的时间名词为2009年,要求的是“增长率”,涉及的概念为“同比”。

以本题A项为例,已知2009年的数据即为本期数,比上年增加的人数即为增长量,求增长率可以利用同比增长率公式进行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