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
【病理学课件】病毒性肝炎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 病理改变
镜下: 肝细胞大片状坏死, 肝窦明显扩张,充血与出血 小叶内/汇管区大量炎细胞 肝细胞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 病理改变
镜下: 肉眼: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
(一)肝细胞变性、坏死与凋亡
(二)炎细胞浸润
(三)增生
肝细胞再生 kupffer细胞增生 间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小胆管增生
1、肝细胞再生
➢ 体积大,核大而染色深,可见双核 ➢ 肝细胞完全再生——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 ➢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见于坏死严重,肝
小叶网状支架破坏。
2、 Kupffer细胞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分割肝小叶 →肝硬化
毛玻璃样肝细胞:
见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 光镜: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大量嗜酸性细小颗
粒,不透明似毛玻璃; 电镜:扩张的滑面内质网内充满了乙肝病毒
颗粒。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HBsAg(+)
毛玻璃样肝细胞
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 亚急性重型肝炎:病程可有几个月,多数 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乙醇脱氢酶(ADH) 乙醇氧化系统 过氧化氢酶系
乙醛
NADH/NAD+↑
(-) 乙酸 脂肪酸的氧化能力↓
脂肪变性
酒精性肝病.病理改变
1、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病理改变
脂肪肝 酒精性肝炎 包括以下病变
➢ 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 ➢ 酒精透明小体(Mallory body)形成
Mallory body(酒精性肝病相对特征病变)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欧美国家仍沿用1971年国际 肝炎 会议的诊断标准,日本 1981年第12次犬山会议亦制订类 似标准。 1993年Grady提出,黄 疸在出现肝性脑病0-7日为超急 性,8-28日为急性,29日-12 周为亚急性。并有的提出8-24 周内出现脑病者为后起病的肝衰 竭(Last of hepatic Failure, LOHF)。
重肝的治疗问题得到了国家 的重视,而曾被列为国家攻 关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摸索出一个综合治疗方法,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疗效 未突破尚须继续努力,进一 步提高存活率。
一.分型:重型肝炎又称暴 发型肝炎及肝衰竭。 1943 年发生流行,病死率为73% (94/178),死于10日内。 1944年Lucke首次提出致死 性流行性肝炎,2年后进一 步分为急性暴发性(指大块 肝坏死)和亚急性(亚大块 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肝组 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 陈旧的坏死区网状支架 塌陷, 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 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 管增生及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 景上,出现又有大块性(全小叶 性)或亚大块新鲜的 肝细胞坏死。
三、重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 炎的诊断和其他型病毒性肝炎 一样,亦应包括临床 诊断病原 诊断如有条件亦须做病理诊断, 目前仍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 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上 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2.不同型病毒引起者 可有不同特点
(1) HA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0岁 的A型肝炎易发生重肝。 (2) 自从献血员筛查后,乙肝及其引起重肝的 发病率,均有所减少,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HBV感染仍是重肝发生的重要病因,多由HBV 变 异株引起,如前C区G1896A变异或引起HbsAg阴性 的S区变异,在有的国家地区是发生重肝的重要 原因。慢乙肝重叠感染其他因子如HDV或HEV等, 亦易发生重肝。
2022-2023年卫生招聘考试《卫生招聘(病理学汇总)》考前冲刺卷②(答案解析23)

2022-2023年卫生招聘考试《卫生招聘(病理学汇总)》考前冲刺卷②(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70题)1.减压病引起的栓塞为A.气体栓塞B.血栓栓塞C.羊水栓塞D.脂肪栓塞E.异物栓塞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栓塞分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和羊水栓塞。
减压病是气体栓塞的一种,当气压骤减的过程中氮气气泡溶解迟缓在血管内形成气体栓塞。
故A正确。
2. 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病变仅发生在关节,不累及身体其他部位B.不会发生关节强直C.风湿小结主要发生在皮肤D.肌肉损伤和炎症也是其主要病变特点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常见于A.恶性肿瘤患者B.中老年患者C.营养不良患者D.婴幼儿E.器官移植患者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阴茎性传播性疾病主要有:()A.梅毒B.白斑C.传染性软疣D.皮角E.尖锐湿疣正确答案:A、C、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诊断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最可靠的标准为:()A.肿瘤细胞的异型性B.瘤细胞易见核分裂C.有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D.肿瘤无包膜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霍奇金病最重要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A.小核裂细胞B.大核裂细胞C.陷窝细胞D.霍奇金细胞E.R-S细胞正确答案:E本题解析:霍奇金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R-S细胞为代表的肿瘤细胞的增生,以及多种炎细胞的反应。
陷窝细胞、霍奇金细胞、多形性细胞、R-S细胞都是肿瘤细胞,但是只有R-S细胞具有诊断意义。
7.下列形态学改变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意义的是:()A.真性乳头形成B.细胞核呈毛玻璃样C.细胞核拥挤,重叠核沟D.间质内沙砾体E.核内假包涵体正确答案:A、B、C、D、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哪种疾病属于原发性心肌病A.克山病B.冠心病C.孤立性心肌炎D.风湿性心脏病E.高血压性心脏病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克山病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
02病毒性肝炎

外因为感受疫毒湿热之邪,内因为正气虚弱。急性肝炎以实证为主,主要是感受湿热邪毒,郁结脾胃,熏蒸肝胆,阻滞气机所致。慢性肝炎多虚实夹杂,主要是外邪留恋,肝脾不和,肝肾亏虚,脉络瘀阻所致。瘀胆型也是虚实夹杂,主要是湿热留恋,熏蒸肝胆,脾虚血瘀所致。重症肝炎病候危重,主要是疫毒炽盛,化火化燥,内陷营血,邪热内闭,元气欲脱所致。
瘀胆型肝炎黄疸较重,并可有乏力、皮肤瘙痒、肝肿大、大便呈灰白色、消化系统症状较轻。
2:肝功能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持续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反复或持续异常、魔香草酚浊度、硫酸锌浊度等阳性。重症肝炎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胆固醇降低、氮质血症等。瘀胆型肝炎直接胆红素偏高可持续数月或1年、血清碱性磷酸酶和γ一谷氨酰转移酶增高、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食疗:
(1)水发香菇50克(切丝)、梗米100克,共煮至稠,食粥,每日1次。
(2)活泥鳅100克,加水适量,先炖泥鳅至七成熟,入豆腐适量、生山楂9克、金针菜30克、生姜末、盐少许,煮熟。分顿食。
(3)苦瓜 200克、猪肝 200克,加少许
3:血清免疫学检查 肝炎特异性抗原抗体可诊断和区别各型肝炎。
4:肝穿刺病理检查 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对慢性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情况、纤维化程度均可得到正确数据。
【辩证分型】
病毒性肝炎【104页】

戊肝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 戊肝,原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
● HEV为单股线状正链 RNA病毒, 现暂归类于嵌杯病毒科。
● 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与甲肝类 似,不转为慢性。
● 抗-HEV:
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
抗HEV-IgG:HEV感染后可长期存在,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
(8)HBxAg: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
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 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
乙肝
●介绍三个概念:
① “两对半”
② 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HBeAg 抗-HBe
③ “转 阴” 常用指标:血清HBeAg抗原—抗体转换率
HBV DNA 阴转率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HC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
(三)发病机理
丙肝
与乙肝类似,也以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
(四)临床特点
潜伏期:2~26周,平均8周
① 隐性感染者及慢性无症状HCV携带者多见
特
② 急性丙肝较少见
点 ③ 慢性丙肝表现酷似慢性乙肝,但起病较隐匿,
临床症状及ALT升高水平较乙肝轻。
(1)HBsAg 曾用名:HA、澳抗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
●持续时间:
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
●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
HBV S 基因
整合
肝细胞 DNA
持续表达
乙肝
HBsAg “空心汤团”
●HBsAg 的亚型 长江以北
最新病理学—病毒性肝炎-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病变主要为(答案:A) A.点状坏死 B.桥接坏死 C.碎片状坏死 D.大片坏死 E.灶性坏死 (2004)
临床病理联系
(1)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 由于肝细胞弥漫 地变性肿胀,使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 (2)血清转氨酶升高 由于肝细胞坏死,释出 细胞内的酶类入血,如谷草丙转氨酶,同时还 可引起多种肝功能异常。 (3)黄疸 肝细胞坏死较多时,胆红质的摄取 、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加之毛细胆管受压或 有胆栓形成而引起黄疸。
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 肝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反应。 贮脂细胞(Ito cell)增生: 储存和代谢Vit A,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可转 变为纤维母细胞,促进肝纤维化和肝硬变。 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及坏死区内。 肝细胞再生:双核、胞浆嗜碱性。
viral hepatitis
临床病理类型
viral hepatitis
急性普通型肝炎
病理: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状坏死,慢性炎细胞浸润 临床:急性炎症变化:发热、消化不良等 肝大、压痛、SGPT增高 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预后:6月内恢复 乙型约10%转为慢性,丙型50%转为慢性 0.1%~1%转为重型
病变
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tis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病毒性肝炎 (1)基本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
点
viral hepatitis
基本病理变化
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
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 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viral hepatitis
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细胞疏松化(水性肿胀):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 气球样变(ballooning degeneration): 进一步肿大呈圆形,胞浆几乎透明
2022-2023年卫生招聘考试《卫生招聘(病理学汇总)》预测试题18(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卫生招聘考试《卫生招聘(病理学汇总)》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不符合小叶性肺炎临床特点的为( )A.起病急或隐匿B.多为混合感染C.预后较差D.肺部体征不太明显E.多发生于青壮年正确答案: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前列腺癌( )A.氧化酶升高B.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升高C.碱性磷酸酶升高D.酸性磷酸酶升高E.胎儿硫糖蛋白升高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AIDS常并发何种肿瘤A.纤维瘤B.纤维肉瘤C.Kaposi肉瘤D.上皮肿瘤E.间皮瘤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 胰腺癌最常转移的部位是:()A.腹膜B.胸膜C.肝D.脾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急性炎症时渗出最主要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红细胞D.浆细胞E.巨噬细胞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急性炎症浸润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慢性炎症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
6.再生能力较强的细胞是A.神经细胞B.淋巴细胞C.平滑肌细胞D.心肌细胞E.骨细胞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按再生能力的强弱,人体细胞可以分为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
不稳定细胞又叫作持续分裂细胞,如表皮细胞、淋巴细胞、间皮细胞等;稳定细胞包括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永久性细胞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故选B。
7.脑软化灶形成可见于( )A.流脑B.脑胶质瘤C.乙型脑炎D.脑栓塞E.脑血吸虫病正确答案:B、C、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球形血栓多见于下列哪个部位A.心室B.动脉C.心房D.静脉E.毛细血管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A.炎性细胞B.肌纤维母细胞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纤维母细胞E.成纤维细胞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炎性细胞。
10. 有助于横纹肌肉瘤诊断的特殊染色法为:()A.网状染色B.PASC.黏液卡红D.PTAH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肝癌一般不转移到( )A.腹膜B.肺C.淋巴结D.脑E.脾正确答案: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在风湿病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B.风湿小结C.心肌变性、坏死D.心外膜纤维素渗出E.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风湿小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有诊断意义,而其他各项均可见于其他疾病中。
第六章8病毒性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
2.嗜酸性变 一般仅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 散在于肝小叶内。镜下观察:肝细胞胞质水分脱 失,浓缩,肝细胞体积变小,HE染色见胞质嗜酸性 增强,呈均匀致密的深红色。
第六章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
(二)肝细胞坏死 是肝细胞重度水肿基础之上发生溶解性坏死。
因溶解性坏死的范围和分布不同,其可呈现不同的 特点,具体为: (1)点状坏死:是指坏死仅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 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2)碎片状坏死: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肝小叶周边部界板处肝细 胞的灶性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
第六章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临床病理类型
➢镜下观察:①变性广泛而坏死轻微,见肝细胞广 泛细胞水肿性变性,以肝细胞胞质疏松样变和气球 样变为主;仅见散在的点状坏死及嗜酸性小体。② 肝细胞体积增大,排列紊乱,拥挤,肝窦受压而变 窄,肝细胞内可见淤胆现象。③在汇管区及肝小叶 内有轻度的炎细胞浸润。黄疸型肝细胞坏死稍多, 毛细胆管腔中有淤胆和胆栓形成。
第六章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 (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 和庚型(HGV)6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引 起发病和导致的病变,取决于感染的病毒种类和机体 的免疫功能状态,或通过直接损伤肝细胞,或通过细 胞免疫机制导致肝细胞损伤。
➢ (五)增生 ➢ 1.间质反应性增生 ①库普佛(Kupffer)细胞增
生,并可脱入窦腔内变为游走的吞噬细胞,参与 炎细胞浸润;②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参 与损伤的修复; ➢ 2.小胆管增生 汇管区内或大片坏死灶内可见小 胆管增生。
➢ 3.纤维组织增生 长期慢性病毒性肝炎时,间质内 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修复,破坏肝小叶原有的结 构,发生肝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假小叶:肝硬化时镜下可见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2、肉芽组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肉芽组织是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3、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1)肉眼①大红肾;②蚤咬肾。
2)光镜①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②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③电镜:基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
4、结核结节: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外同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增生的纤维性细胞构成。
5、肺肉质变: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减少,释放出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渗出物,由肉芽组织以机化取代,肉眼观肺部变成褐色肉样组织6、纤维素性炎: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称为纤维素性炎7、原发性颗粒样固缩肾:镜下:肾入球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肾小管萎缩消失。
相对正常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纤维化的肾小球和间质增生的纤维组织收缩,使肾表面凹陷。
肉眼:双侧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细颗粒8、肿瘤:机体局部组织的正常细胞受到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9、癌前病变:一些疾病虽然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潜能,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10、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1)肝细胞变性: 细胞水肿、嗜酸性变2)肝细胞的坏死:嗜酸性的坏死、溶解性的坏死、点状坏死、碎片坏死、桥接坏死、大片坏死3)炎细胞的侵润: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在肝小叶和汇管区4)肝细胞再生:再生的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深染5)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11、大叶性肺炎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基本病理改变:纤维素渗出性炎1)、充血水肿期(1-2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少量RBC 中性粒、巨噬细胞渗出物中可检出肺炎球菌。
肉眼:肺叶肿胀,重量↑,暗红色切面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浆液2)、红色肝样变期(3-4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大量纤维素及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素连接成网、渗出物中检出多量肺炎球菌。
肉眼:肺叶肿胀、暗红色、质实如肝切面粗糙颗粒状3)、灰色肝样变期(5-6天)镜下: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闭塞、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少见、相邻肺泡纤维素经肺泡间孔相互连接现象更多见肺炎球菌不易检出。
肉眼:肺叶肿胀、充血消退、灰白色、切面干燥、颗粒状、质实如肝。
4)、溶解消散期(7-10天) 镜下:中性粒细胞大多变性坏死、纤维蛋白网减少、肺泡壁毛细血管由贫血状态恢复正常。
肉眼:肺叶体积逐渐恢复正常,质地变软、切压时可挤出脓性混浊液。
12、渗出性炎症的分类:浆液性炎、化脓性炎、纤维素性炎、出血性炎13、胃溃疡的病理变化、并发症?肉眼:多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胃小弯近幽门部(胃窦部)单个、圆或椭圆(D<2.0cm;十二指肠溃疡一般直径1cm 内)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常深达浆膜层阶梯状,边缘粘膜皱壁呈放射状向溃疡中心集中光镜:a 渗出层:白细胞、纤维素,b 坏死层:无结构的坏死物组成,c 肉芽组织层:新生Cap、成纤维细胞,d 瘢痕层:胶原纤维、纤维细胞增殖性小动脉炎神经纤维小球状增生并发症:1)出血:最常见2)穿孔:最危险3)幽门狭窄4)癌变14、风湿病的分期?1).变质渗出期(1个月):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少量浆液和炎细胞2).增生期(肉芽肿期):(2—3月左右)Aschoff 小体(风湿小体)有病理诊断意义3).癍痕期(2—3个月):纤维素样坏死→吸收风湿细胞成纤维细胞风湿小体、纤维化、梭形小斑痕15、肺淤血:原因左心衰竭。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胞壁变厚和纤维化,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水肿液及心力衰竭细胞。
(左心衰引起慢性肺淤血时,在肺泡腔内可见许多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肉眼:质地变硬,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16、肝淤血:原因:右心衰竭。
镜下:小叶中央V及其附近的肝窦充血、中央区肝细胞受压萎缩甚坏死消失、小叶周边的肝C脂肪变性。
肉眼(尸检):体积增大,暗红色,重量增加,切面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区)相间的花纹状结构,状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17、肝原发综合征对原发肺结核有诊断意义,组成:肺的原发病灶了、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节18、缓进型高血压的分期及特点?(一)功能障碍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血压升高,但有波动,全身细、小动脉和心、肾、脑等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二)动脉系统病变期1.细动脉由于持续痉挛、缺氧,使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不断渗入内皮下间隙,并凝固成均质的玻璃样物质,这种玻璃样变性使管壁增厚、变硬、变脆、管腔狭窄。
2.小动脉可发生内膜纤维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结果也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三)内脏病变期1.心脏血压长期升高,左心室因负荷增加而代偿性肥大,心脏重量增加,左心室壁明显肥厚,早期心腔无明显扩张,称为向心性肥大。
晚期代偿失调,出现肌源性扩张而致左心衰竭。
这种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变称高血压性心脏病。
2.肾脏由于:①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肾小球因缺血而发生坏死、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②相对正常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
③肾间质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浸润等,使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重量减轻,表面有弥漫分布的细小颗粒,称为原发性固缩肾。
晚期随着纤维化肾单位的增多,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减少,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致尿毒症。
3.脑(1)脑软化(2)脑出血是晚期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
(3)脑水肿1、假小叶:肝硬化时镜下可见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2、肉芽组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肉芽组织是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3、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1)肉眼①大红肾;②蚤咬肾。
2)光镜①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②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③电镜:基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
4、结核结节: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外同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增生的纤维性细胞构成。
5、肺肉质变: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减少,释放出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渗出物,由肉芽组织以机化取代,肉眼观肺部变成褐色肉样组织6、纤维素性炎: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称为纤维素性炎7、原发性颗粒样固缩肾:镜下:肾入球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肾小管萎缩消失。
相对正常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纤维化的肾小球和间质增生的纤维组织收缩,使肾表面凹陷。
肉眼:双侧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细颗粒10、肿瘤:机体局部组织的正常细胞受到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1、癌前病变:一些疾病虽然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潜能,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10、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6)肝细胞变性: 细胞水肿、嗜酸性变7)肝细胞的坏死:嗜酸性的坏死、溶解性的坏死、点状坏死、碎片坏死、桥接坏死、大片坏死8)炎细胞的侵润: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在肝小叶和汇管区9)肝细胞再生:再生的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深染10)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11、大叶性肺炎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基本病理改变:纤维素渗出性炎5)、充血水肿期(1-2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少量RBC 中性粒、巨噬细胞渗出物中可检出肺炎球菌。
肉眼:肺叶肿胀,重量↑,暗红色切面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浆液6)、红色肝样变期(3-4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大量纤维素及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素连接成网、渗出物中检出多量肺炎球菌。
肉眼:肺叶肿胀、暗红色、质实如肝切面粗糙颗粒状7)、灰色肝样变期(5-6天)镜下: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闭塞、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少见、相邻肺泡纤维素经肺泡间孔相互连接现象更多见肺炎球菌不易检出。
肉眼:肺叶肿胀、充血消退、灰白色、切面干燥、颗粒状、质实如肝。
8)、溶解消散期(7-10天) 镜下:中性粒细胞大多变性坏死、纤维蛋白网减少、肺泡壁毛细血管由贫血状态恢复正常。
肉眼:肺叶体积逐渐恢复正常,质地变软、切压时可挤出脓性混浊液。
12、渗出性炎症的分类:浆液性炎、化脓性炎、纤维素性炎、出血性炎13、胃溃疡的病理变化、并发症?肉眼:多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胃小弯近幽门部(胃窦部)单个、圆或椭圆(D<2.0cm;十二指肠溃疡一般直径1cm内)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常深达浆膜层阶梯状,边缘粘膜皱壁呈放射状向溃疡中心集中光镜:a 渗出层:白细胞、纤维素,b 坏死层:无结构的坏死物组成,c 肉芽组织层:新生Cap、成纤维细胞,d 瘢痕层:胶原纤维、纤维细胞增殖性小动脉炎神经纤维小球状增生并发症:1)出血:最常见2)穿孔:最危险3)幽门狭窄4)癌变14、风湿病的分期?4).变质渗出期(1个月):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少量浆液和炎细胞5).增生期(肉芽肿期):(2—3月左右)Aschoff 小体(风湿小体)有病理诊断意义6).癍痕期(2—3个月):纤维素样坏死→吸收风湿细胞成纤维细胞风湿小体、纤维化、梭形小斑痕15、肺淤血:原因左心衰竭。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胞壁变厚和纤维化,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水肿液及心力衰竭细胞。
(左心衰引起慢性肺淤血时,在肺泡腔内可见许多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肉眼:质地变硬,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16、肝淤血:原因:右心衰竭。
镜下:小叶中央V及其附近的肝窦充血、中央区肝细胞受压萎缩甚坏死消失、小叶周边的肝C脂肪变性。
肉眼(尸检):体积增大,暗红色,重量增加,切面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区)相间的花纹状结构,状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17、肝原发综合征对原发肺结核有诊断意义,组成:肺的原发病灶了、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节18、缓进型高血压的分期及特点?(一)功能障碍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血压升高,但有波动,全身细、小动脉和心、肾、脑等器官无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