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布依族山歌对唱]贵州布依族春节的风俗(Word可编辑版)
布依山歌歌词

娶亲一棵竹子绿荫荫,手拿金杆来接人。
中间挽起红毛线,轻轻巧巧叼难人。
轻轻巧巧叼难我,不得山歌去不成。
三首两首接倒唱,只要进家得酒喝。
一杆竹子绿叶叶,手拿金杆来接客,中间挽起红毛线,轻轻巧巧叼难客。
轻轻巧巧叼难我,不得山歌去不得。
三首两首乱管唱,只要进家得酒端。
姑妈贺房说舅妈,姑妈家中捡渣渣。
捡得渣渣无处卖,捡把木叶当钱花。
捡得木叶我就走,一走走到姑妈家。
拿张红纸来封起,今天拿来哄姑妈。
姑爷贺房说舅爷,舅爷家中捡废铁。
捡得废铁无处卖,捡把木叶来当钱。
得把木叶我就走,今天忠心走姑爷。
拿张红纸来封起,今天拿来哄姑爷。
这个外家本事能,要开朝门不操心。
外家是把万能锁,万能钥匙带在身。
万能钥匙带起走,要开朝门心不惊。
左手拿锁右手开,开得主家大发财。
开得主家大富贵,富贵出在外家来。
这个外家本事高,要开朝门心不焦。
外家是把万能锁,万能钥匙在荷包。
万能钥匙带起走,要开朝门心不焦。
左手拿锁右手开,开得主家出贵人。
主家是个大富贵,子孙出在外家人。
喜小孩拿鸡报喜我不惊,我走大门转后门。
一转转到后院去,芭蕉叶子几大张。
大的拿来做背扇,小的拿来联衣裙。
瓜藤拿做背扇带,瓜杆拿来做提琴。
瓜叶拿来做帽子,瓜米拿来做响呤。
拿鸡报喜我不慌,我走大房转厢房。
一转转到后院去,芭蕉叶子几大张。
大的拿来做背扇,小的拿来联衣裙。
瓜藤拿做背扇带,瓜杆拿来吹得响。
瓜叶拿来做帽子,瓜米拿来做响呤。
大路不平不板厢,不得哪样送姑娘。
昨天拿来鸡报喜,今天赶场不遇场。
我走商店去买布,不得一段花衣裳。
心中想起无记路,找我叔娘来商量。
几个叔娘劝意我,这件事情好商量。
有拿无拿都要去,得当姑娘外婆娘。
喊起叔娘走上路,走在路头心头慌。
走在喜堂来坐下,脸上和像鸡来抓。
大路不平海石脚,不得哪样送幺婆。
昨天拿鸡来报喜,今天赶场场不合。
我走商店去买布,不得一段花衣裳。
心中想得无记路,我找叔娘来策略。
几个叔娘劝意我,这件事情越好说。
有拿无拿都要去,得当姑娘老外婆。
喊起叔娘走上路,走在路上不奈何。
贵州过年的风俗

贵州过年的风俗有:
1、客家年: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跳花节:农历正月间,会迎来长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节。
周边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们纷纷盛装打扮自己,汇聚在跳花场上,以歌舞狂欢过节。
这一天是未婚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好日子,他们走村串寨寻找心上人。
长角苗年轻男人拿竹制芦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几片木叶,来到中意的女孩家门前对歌。
3、打侗年:贵州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的群众活动。
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
在农历年底,家家户户就红红火火忙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贴春联等。
4、侗戏:侗族过年也喜欢看戏,在新春期间最大的娱乐就是看侗戏。
演出时间一般从上午开始,直到吃夜饭之后,新春演出都会在夜晚,方便戏班的小伙子们和姑娘们散戏后去“行歌坐月”。
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

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
那么布依族的节日风俗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地戏节地戏节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
花溪跳地戏始于道光年间,由安、卜(今平坝)艺人龙德甫发起,每年正月十五公演,逐渐形成固定节日。
地戏不设戏台,演员站在地上表演,观众在四周高处观看,因此得名。
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董朗桥歌节董朗桥歌节是贵州省惠水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届吋毗县邻村近万名布依族群众,来到当地的董朗河边,引吭高歌,欢聚一堂。
这一天,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求情侣的大好机会,姑娘和后步们一般见面后要先唱热情洋溢的相识歌,互通姓名、地址,然后是绕有风趣的盘歌(也叫猜歌)盘天问地,相互摸底,接着就开始唱赞美歌和爱慕歌。
如果姑娘们通过对歌找到意中人,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便向其赠送粽粑和袜垫,然后双双躲到避静处去谈情说爱。
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赶干洞赶干洞节是贵州省晴隆县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
据当地传说,位于晴隆县城东南的干洞,原名清泉洞,而且长年泉水清澈。
那时候,当地两个寨子中的一对青年阿韦与阿花相爱了,常在清泉洞边对歌约会,双方父母念他俩心真意切,也同意了他俩的婚事,并定在清明节时成婚。
不料此事让族长知道了,他认为不经过媒人上门聘定的婚缘是伤风败俗的,故而加以干涉。
阿韦阿花得知后非常气愤,便于清明日晚偷偷来到清泉洞边,以山洞为媒,跪拜天地,自行婚礼。
就在第二天,族长带人前来问罪,阿韦阿花只好逃出后投清泉洞殉情。
清泉洞神被二个青年的忠贞所动,便放干了清泉水,并让阿韦阿花变成一对金画眉飞去。
从此清泉洞变干涸了。
阿韦阿花的事迹感动了附近布依寨子中的青年男女,他们于每年清明节第二天,都要赶往干洞唱歌玩耍、谈情说爱。
如今此节日已演变成了规模很大的集贸盛会。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关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布依族的风俗习惯1布依族的介绍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
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一、年节食俗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二、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三、婚俗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情歌对唱得内容

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情歌对唱得内容
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情歌对唱的内容多样且富有情感。
布依族情歌对唱是布依
族人民传统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在黔西南地区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布依族情歌对唱通常由男女两人相互对唱,展现他们对生活、爱情、自然和乡
土情结的热爱和表达。
男女对唱的方式独特而精彩,男声低沉有力,女声婉转动人,两种声音的融合相得益彰。
情歌对唱的旋律优美动人,歌词充满着对生活的感悟和感情的流露。
情歌对唱歌词中常常抒发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生活的
琐碎细节。
歌词中也出现了许多描写爱情的片段,表达了布依族人民对爱情的热切渴望和深情相思之情。
这些歌曲从布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中汲取灵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布依族情歌对唱的表演形式也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
在表演时,男女对唱者
们会以互相呼应的方式进行对唱,或是面对面,或是背对背,或是通过眼神的交流,展示出他们对音乐的默契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种形式使得黔西南布依族情歌对唱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表演,更是一种视觉和感情上的享受。
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情歌对唱的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布依族人民对生活和爱
情的热爱和追求。
情歌对唱的动人旋律和深情歌词,让人们感受到了布依族人民的独特风情和深邃情感。
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正在黔西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承和发扬,成为了该地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布依山歌----开排歌

布依山歌----开排歌举报分享于2017-10-08 01:01(开排) 花正开时好开口,再过几天花变黄。
1、唱首山歌逗一逗,望妹抬头不抬头,没事哥我把妹约,要逗妹们来唱歌,有心有意抬头望,无心无意把头勾。
花正开时好开口,再过几天花又落。
唱首山歌逗一逗,望妹抬头不抬头,有心有意抬头望,无心无意把头勾。
9、吃完晚饭近群来,来到群中开个排,哪个姊妹有心唱,大伙对唱来心开。
2、唱首山歌逗一逗,望妹抬头不抬头,有心抬头我就唱,无心抬头我就收。
吃完晚饭走进群,来到群中开个声,哪个姊妹有心唱,大伙对唱来开心。
唱首山歌逗一逗,望妹抬头不抬头,有心抬头我就唱,无心抬头我走开。
10、来到主家我开腔,请你姊妹坐上方,有缘才来得相会,能闯姊妹几多场。
3、今天起义来唱歌,唱首山歌把妹约,唱首山歌来约妹,妹不嫌弃妹来合。
来到主家我开言,请你姊妹坐上边,有缘才来得相会,能闯姊妹几多天。
今天起义来开声,唱首山歌约妹们,唱首山歌来约妹,妹不嫌弃妹来跟。
11、今晚走到主家来,满屋朋友喜开怀,红方桌子摆美酒,喜气洋洋来开排。
4、姊妹们,恭请姊妹来开声,你望别处那些表,一个唱来一个跟。
今晚走到主家厅,满屋朋友喜盈盈,红方桌子摆美酒,喜气洋洋来开声。
姊妹来,恭请姊妹来开排,你望别处那些表,一个唱来一个挨。
12、吃完晚饭洗完脚,三朋四友来邀约,有钱邀约做生意,无钱邀约来唱歌。
5、请妹们,请妹开口唱几声,三朋四友都在做,快点唱歌来开心。
吃完晚饭洗脚成,三朋四友来邀人,有钱邀约做生意,无钱邀约来开声。
请妹来,请妹开口唱几排,三朋四友都在做,快点唱歌来心开。
13、乌鸦飞来黑黝黝,来情姊妹起歌头,大伙起头大伙唱,热闹主家开歌喉。
6、哥在半坡打石头,妹在平地看花牛,石头打到花牛背,望妹抬头不抬头。
乌鸦飞来黑哟哟,来情姊妹唱山歌,大伙起头大伙唱,热闹主家来娱乐。
哥在半坡捡干柴,妹在看牛绣花鞋,干柴打到花牛背,望妹的头抬不抬。
14、吃完晚饭来点灯,点完头灯点二灯,头灯二灯点完了,妹不开声我开声。
布依族过春节的习俗

布依族过春节的的习俗布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春节对大部分布依族而言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他们也有自己过春节的习俗。
01、准备腊八祭祀土地神祭祀活动一般由寨老牵头,每家每户集资参与,就近请摩公主持祭祀仪式。
腊月廿三送灶神每年腊月廿三日祭灶、送灶王神(有的是廿四),在布依族地区是一项影响很大、流传很广的习俗。
布依族习俗里,灶王是负责管理人间烟火的神,被视作一家的保护神而倍受尊崇。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上”,以表明灶王爷的地位非常之崇高。
腊月廿三日这天夜晚,灶王爷按惯例要上天“述职”,并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再根据灶王爷的汇报,赐予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
换句话说,对一家人来说,新的一年里是吉是凶、是祸是福,灶王爷的汇报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送灶王”仪式不容小觑。
腊月廿五杀年猪布依族杀年猪很有讲究,一是挑选吉日,杀单不杀双;二是挑选屠夫,要能干又命好的人(有儿有女并且儿女都有出息的人)才能够杀年猪;三是杀猪忌日,即逢着生肖猪那一天或逢着家中主要劳动力的生肖那一天不能杀猪。
杀好年猪的主家都会亲朋好友前来“吃庖汤”(杀猪饭)。
腊月廿六“刷阳春”“阳春”指瓦檐、楼口上的珠网、灰尘。
“刷阳春”就是彻彻底底大扫除,把昨年的旧尘清扫出去干干净净迎来崭新的一年。
“刷阳春”这天全家一齐动手,全家人扫的扫,抹的抹,把几间房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彻底清扫干净,将桌椅板凳、锅碗盆瓢摆放整齐,焕然一新,预示着一家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廿七捏“血豆腐”“血豆腐”是布依人家的一种美食,用新做的豆腐混合成块猪血,再加一些相应佐料揉搓捏团而成。
02、除夕除夕当天要请神灵“安香火”,又称“安家神”一般是在除夕那天的下午进行。
“安香火”前,要先把旧“神榜”撕掉,换上新“神榜”,摆设香案、准备公鸡,由摩公在堂屋设坛杀鸡恭请恭迎天地神祇、一脉先祖神灵回龛就位,享用“过年”供祭,同时庇佑主家年年清吉、四季平安。
布依族春节的风俗

布依族春节的风俗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他们生活在贵州省的黔东南地区。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布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因此有很多的风俗和习惯与之相关。
以下是布依族春节的主要风俗:1. 除夕夜守岁布依族人民通常在除夕夜守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邪灵的侵扰和减少家庭中的疾病。
在守岁的过程中,他们会拜祭祖先和神灵,并放鞭炮、温馨聊天,这也是大家欢聚一堂的好时光。
2. 贴春联布依族人民喜欢在屋外或窗户上贴春联,春联上通常写着一些祝福的话语,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和希望一年丰收、幸福。
春联还有让人高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常常喜欢创作自己的春联。
3. 吃团年饭在春节期间,布依族家庭习惯享受一顿丰盛的团年饭。
团年饭通常由长辈准备,这是一种传统的家庭活动,让整个家庭团聚在一起,分享美食和温馨。
4. 走街串巷布依族人民喜欢在节日期间走街串巷,向邻居和朋友拜年,祝愿他们一年顺利、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在拜年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送上一些传统食品和红包,这也是慢慢在流失的传统习俗。
5.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在布依族春节期间也十分流行。
跟随龙和狮子的队伍,人们通常打鼓、敲锣,或者放响器,以增加威势和喜悦,舞龙和舞狮的行进路程也会带动社区和居民一起欢庆。
6. 猜灯谜在布依族春节期间,人们还喜欢玩灯谜,这是一种有趣的文化体验,通常在晚上进行。
猜灯谜有不少道道的,人们通常只猜得出一两个结尾相同的字,然后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猜谜。
如果猜对了,就可以得到小现金奖励。
以上是布依族春节的主要风俗,这些习俗促进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联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布依族山歌对唱]贵州布依族春节的
风俗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因为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贵州布依族春节的风俗,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贵州布依族春节的风俗【1】
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
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
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
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
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
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
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
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
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
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
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
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
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
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
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这其中还有一些禁忌,只能在单数的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是犯冲和禁忌)。
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的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
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的时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
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长。
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的礼品,在有亲友拜访的时候,煮上浓香的老腊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
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
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
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
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
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
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
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扫出去了。
在十五以前,不能将洗好的衣服晾在院子里,要晾在院子以外的地方,如果晾了的话,今年下雨就下不到自己家的地方,几遍是邻居家那个地方下雨了,自己家院子这边都不会下雨。
不管是否迷信,但这些风俗习惯都是布依族特有的,几百甚至上千的年的积淀,拥有自己的风俗与传统,深深的课上了少数民族的烙印。
它需要得是传承下去,去保护这些渐渐逝去的民族文化。
当然也有一些小地方的出入,差距,城里的一些自然也简化了。
布依族风俗【2】
布依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采。
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
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布依族善歌舞。
在社交场合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常常用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久负盛名的布依族蜡染品及凉席、斗笠等竹织品,色调淳朴、图案新颖、构造精美,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布依族现有人口254.5万,主要聚居在贵州,少量在四川。
云南有3.4万多人,居住在罗平、富源县的布依族地区,少量在师宗、马关、河口等县。
布依族由古代越人中的“骆越”及后来的“僚人”逐步发展形成,五代时称“都匀蛮”,明清以来称“八番”、“仲苗”、“仲家”等,自称“布依”、“布饶”等。
云南的布依族是从贵州的凯里和广西迁来。
布依族多居于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多色布服装。
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和长裤。
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布依族普遍恪守“敬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处处尊重老人。
一家有难,全族相帮。
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节日除了春节、端阳、中秋基本与汉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