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参考文献书目

合集下载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是一本涉及中药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参考书,内容涵盖了中药学、中药制药学、中成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等多个方面。

本书旨在为中药领域的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在这一领域取得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1. 中药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首先深入探讨了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等。

它详细介绍了各类中药的特点和用途,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全面的中药学知识图景。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对中药学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理解。

中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通过对中药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中药资源,发挥其益处,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 中药制药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详细介绍了中药制药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的加工、配方、炮制等方面。

这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药加工工艺和炮制方法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的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技术。

通过对中药制药学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正确的加工和制备方法对中药品质的重要性,这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对中药学的兴趣。

3. 中成药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还对中成药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中成药的分类、特点、用途和剂型等方面。

它揭示了中成药的丰富内容和广泛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中成药学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中成药学,我深刻认识到中成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也使我对中医药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加乐观的展望。

4. 中药鉴定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还涵盖了中药鉴定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的鉴定方法、鉴别原理、质量评价等方面。

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中药鉴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中药的真伪和品质。

通过学习中药鉴定学,我认识到了鉴定技术对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也提醒了我在日常生活中中药时需要注意真伪鉴别。

5. 中药资源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还对中药资源学进行了介绍,包括中药资源的分类、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

《中药鉴定技术》目录-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药鉴定技术》目录-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药鉴定技术》 编 写 组 在 编 写 前,广 泛 征 集 和 认 真 听 取 了 中 药 行 业、企 业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深入调查了一些大中型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企 业,在相关教材基础上,结合新版药典部分内容及最新研究进展,优化整合为 本教材。编写内容紧扣高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和基于 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需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2)第308353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农 展 馆 北 路 2 号 ) (邮 政 编 码 100125) 责任编辑 李 恒
中国农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2013年4月第1版 2013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本:787mm×1092mm 1/16 字数: 千字
三年来,项目建设组多次组织学习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理论,重构教材 体系,形成了以下几点鲜明的特色: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材建设指导思想。按照 “以就业为导向、能 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将畜牧产业生产规律与高等职业教育规律、 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有机结合,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 力,以此作为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项目四 皮类中药鉴定技术 ……………………………………………………………… 106
任务一 桑白皮的鉴定 …………………………………………………………………… 107
任务二 牡丹皮的鉴定 …………………………………………………………………… 109
中药鉴定技术
任务二十一 任务二十二 任务二十三 任务二十四 任务二十五 任务二十六
百部的鉴定 ………………………………………………………………… 78 川贝母的鉴定 ……………………………………………………………… 80 山药的鉴定 ………………………………………………………………… 82 干姜的鉴定 ………………………………………………………………… 85 射干的鉴定 ………………………………………………………………… 86 天麻的鉴定 ………………………………………………………………… 88

陕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相关书目

陕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相关书目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小寒
《内科护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尤黎明
《外科护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乐之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聃龄
《发展心理学》第三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
《临床心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胡佩诚
353卫生综合
《流行病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詹思延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 幸
麻醉学
《麻醉学》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文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徐 克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尤启冬
药剂学
《药剂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方 亮
生药学
《生药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蔡少青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杭太俊
针灸学
《针灸学》新世纪第四版
李冀、连建伟
伤寒论
《伤寒论讲义》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赛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讲义》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 琦
温病学
《温病学》高等中医院校西部精品教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杨宇、陈文慧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何清湖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詹红生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第三版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版社

2023年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考研书目
一、概论
1.《植物分子生物学: 从基础到实践》(高级学术专著),伍建伟/张亮,2014年
2.《植物组织培养与转基因技术》(专业教材),李建华,2012年
3.《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周家喜/吴俊杰,2018年
4.《中草药资源调查与保护》(专业手册),张建军/邢娜,2015年
二、中草药栽培
1.《植物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专著),刘丹玲,2010年
2.《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教材),孙玉花/黄俊/李雨来/韩志平,2012年
3.《中草药栽培与养护》(实用手册),刘波/孙天林/刘振兴,2014年
4.《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学术论文集),华维斯,2018年
5.《种子生态与保护技术》(学术专著),林光耀/云燕春,2015年
6.《中草药栽培实践》(实用指南),吴花艳/賴長河,2013年
7.《药用植物栽培与质量控制》(实用手册),姜玉慧/卜功强,2014年
三、中草药鉴定
1.《中药鉴定学基础与实践》(专业教材),冯以,2012年
2.《中草药鉴定与品质评价》(学术专著),宋敏/张珍/景耀福,2014年
3.《中药材鉴定》(科学技术与方法),钦建华/姜维涛,2011年
4.《中药鉴定与质量评价》(实用手册),朱清泉,2017年
5.《中药鉴定技术问题与探讨》(学术论文集),袁娟霞/王丽/候荣光,2016年
6.《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专业书籍),张刚/黄晨莹/谢洲,2013年
7.《中药材鉴定实验训练指南》(实习指导书),高玲玲/吕澍卿/孔庆鹏,2019年。

中药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药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药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一、中药学专业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高等农业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3期.张丹凤.孙太凡.王亚飞.冯世德.高金玲.[2].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期.卢建峰.杜利月.郭留城.陈永祥.[3].农药学专业合作教育模式探索.《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16期.李俊凯.[4].医科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1期.陈怡.陆婧.陶建生.刘隽.[6].基于科研项目的药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3期.张维芬.綦慧敏.李志坚.刘冬梅.段煜.郑增娟.[7].北京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医药物流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2期.张春玲.张万隆.苏冬梅.张博.[8].药学专业毕业生医院实习带教模式的探讨.《安徽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6期.汪晖.谢海棠.卢建平.杨菁菁.过怿.吴少云.[9].药学、中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试卷分析与思考.《安徽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1年9期.王黎.扈本荃.王燕.贺丹丹.[10].专业认证背景下药学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4期.石玮玮.二、中药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转型期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研究——昆明医学院药学专业十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及对策研究.作者:曹树明.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第三军医大学2010(学位年度)[2].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潘海勇.制药工程山东大学2013(学位年度)[3].临床药学专业培养模式认知的初步研究.作者:王勇.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医科大学2011(学位年度)[4].新医改背景下药学专业多学科整合综合课改探索——以苏州医药科技学校为例.作者:谈如蓝.公共卫生苏州大学2014(学位年度)[5]云南藤黄和塔拉的活性成分研究.作者:富臻.中药学专业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学位年度)[6].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赵晶.学科教学·化学天津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7].云南省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调查与对策的探讨.被引次数:2作者:杨晓莉.学科教学(化学)云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8].我国药学专业大学物理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作者:李辛.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辽宁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对我国五种药学专业核心期刊(20042008)的文献计量学研究.作者:高桐.图书馆学东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10].高职教育药学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作者:胡志利.制药工程山东大学2013(学位年度)三、相关中药学专业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TheexplorationofexperimentteachingreformonmicrobiologyofTCMspe cialty.MaXiuminHongying,WangMaHaimeiDingJianbingGongHaiyanZhangChuntaoXuQi20 11[2]Apilotwholesystemsclinicaltri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 naturopathicmedicineforthetreatmentof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 RitenbaughCHammerschlagRCalabreseCMistSAickinMSutherlandELebenJDebarL ElderCDworkinSF《Thejournal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researchonparadigm, practice,andpolicy》,被SCI收录SCI.20085[3]Globalperformanc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verthreedecades. Fu,J.Y.Zhang,X.Zhao,Y.H.Chen,D.Z.Huang,M.H.《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 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3[4]Therootanddevelop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in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YapLPothulaVBWarnerJ《Europeanarchivesofotorhinolaryngology:OfficialjournaloftheEuropeanF ederationofOtoRhinoLaryngologicalSocietiesANDSHENMEN(HT7).HUANGYongWinMoeHTUTCHENJingLAIXinsheng 《WorldJournalof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51四、中药学专业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新时期下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刘晓.蔡皓.蔡宝昌,2013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2]非药学专业大学生对药品广告传播的认知研究.王潇.杨世民,2012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3]医院药学部见习在中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盛琳.罗海燕,2015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医药学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研讨会[4]应用型本科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思路.何立巍,2013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5]非药学专业学生开设中药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法研究.王晶娟.张贵君.杨瑶珺.张媛.赵婷,2012第三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药葛根国际产业发展研讨会[6]药学专业综合实验实训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翁何霞.郝海鸥,20112011年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研讨会[7]《中药商品学》国家规划教材编写的建议.王荣祥.王添敏.翟延君.张慧.初正云,2015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医药学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研讨会[8]基于“医药兼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中药学专业调查与分析.翟华强.王燕.高明超.郑虎占.张冰,20112011年全国中药调剂与临床合理用药学术会议[9]非药学专业学生开设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法研究.王晶娟.张贵君,2011中国商品学会第十四届学术论坛暨中韩商品科学交流会议[10]军事药学专业近年发展趋势.胡晋红,2010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

中药化学常用参考文献.

中药化学常用参考文献.

中药化学常用参考文献.中药化学常用参考文献一、图书(一)中药化学一般理论1. 林启寿编著, 中草药成分化学, 科学出版社, 19772. 徐任生主编, 天然产物化学, 科学出版社, 19973. 姚新生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 杨其菖编. 天然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5. R. D. H. Murray. Progress in the Chemistry of Organic Natural Products. Springer Wien New York, 2002(二)成分提取分离1. 上海药物研究所编著.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2. Richard J. P. Cannell. Natural Products Isolation. Humana Press, 19983. Raphael Ikan. Natural Products -- A Laboratory Guide (Seco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9914. J. B. Harborne. Phytochemical Methods -- A Guide to Modern Techniques of Plant Analysis (Three edition). Chapman & Hall, UK, 1998(三)化合物结构解析1. 梁晓天. 核磁共振. 科学出版社,19762. 洪山海. 光谱解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 19803. 赵天增. 核磁共振氢谱.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4. 沈其丰. 核磁共振碳谱.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5. 姚新生主编.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6. D. H. Willeams等著. 王剑波, 施卫峰译. 有机化学中的光谱方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7. 苏克曼, 潘铁英, 张玉兰. 波谱解析法.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8. E. Pretsch, P. Buhlmann, C. Affolter. 荣国斌译. 波谱数据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9. 宁永成编著.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科学出版社, 199910. 于德泉, 杨峻山主编. 分析化学手册第七分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11. 丛浦珠. 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 198712. Biemann K. Tables of Spectral Data fo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Second edition). Berlin; New York : Springer-Verlag, 198913. Crews, Phillip. Organic structure analysi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14. Robert M. Silverstein and Francis X. Webster.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6th ed.) New York : Wiley, 1998.15. Joseph B. Organic structural spectroscopy. Prentice Hall, 1998.16. Laurence M. H., Timothy D.W.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spectroscop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17. Meier, Bernd Zeeh.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organic chemistry. New York : G. Thieme, 1997.18. Eberhard Breitmaier ; translated by Julia Wade. Structure elucidation by NMR in organic chemistry : a practical guide. New York : Wiley, 1993.19. Field L. D., Sternhell S., Kalman J.R. Organic structures from spectra. (2nd ed.) New York : John Wiley, 1995.20. Erno Pretsch. Spectra interpret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New-York: Cambridge: VCH, 1997.21. Pretsch. [et al.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K. Biemann]. Tables of spectral data fo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compounds (2nd ed.)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9.22. Robert V. Hoffman. Organic chemistry : an intermediate tex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23. Gerhard Quinkert, Ernst Egert, Christian Griesinger. Aspects of organic chemistry : structure. Cambridge : VCH, 1996.(四)化合物查询1. 江纪武、肖庆祥编著.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化室编译. 黄酮类化合物鉴定手册, 科学出版社(1981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著.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724. 黄天守编. 化学化工药学大辞典. 台北市大学图书公司出版, 19825. Dictionary of Natural Products on CD-ROM.(五)生物活性检测药理实验H. G. 沃格尔, W. H. 沃格尔编著. 杜冠华, 李学军, 张永祥等译. 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 科学出版社, 2001 (六)中药材1. 江苏新医学院编. 中药大辞典(上, 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 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33. 刘寿山编著.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共四册). 科学出版社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编著. 中国海洋药用生物. 科学出版社, 19785. 候宽昭编著.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 科学出版社, 1982(七)其他王北婴、李仪奎编. 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二、期刊1.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主办2. 中国药理学报, 中国药学会主办3.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会主办4.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主办5.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药学会主办6. 中草药, 中草药信息中心站、天津药物研究院主办7.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主办8. 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天津)主办9.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中国中医研究所情报研究室主办10. Phytochemistry11. Planta Medica12.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13.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14. Natural Product Letter15. Natural Product Peport16.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17.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8. Lipid19. Sterol三、检索工具1.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2. 中国药学文摘3. Chemical Abstracts4. The Merck Index5. Dictionary of Organic Compounds6. CRC Handbook of Data Organic Compounds7. Index Chemicus8. The Sadtler Standard Spectra Total Spectra Indes。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是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3月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张贵君。

本书为中药类专业的本科规划教材,亦适用于药学类、制药类专业,可供4~7年制的学生和研究生使用,并可作为中医药工作者研究和工作的
参考书籍。

《中药鉴定学实验(第2版)》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第2版)的配套教材。

为加强其适用性和科学性,全书按基本实验、选择实验和附录三大部分撰写,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可起到弹性调节作用。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实验》的简单介绍,建议前往相关书籍网站查询或前往书店查阅。

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和程序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方法
第一篇植物类 第二篇动物类
第三篇矿物类 第四篇中成药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 第六章茎木类 第七章皮类 第八章叶类 第九章花类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 第十一章全草类 第十二章藻、菌、地衣类 第十三章树脂类
第十五章动物药概述 第十六章动物药材(饮片)鉴定
第十七章矿物药概述 第十八章矿物药材(饮片)鉴定
第十九章中成药概述 第二十章中成药显微鉴定
二中药材拉丁名索 引
一中药及动植(矿) 物中文名笔画索引
三植物、动物拉丁 学名索引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 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内容
动物
行业
中药
中药材
更新
矿物
中医药
药版 中药产地来自全国类委员会
鉴定
专家组
植物
指导委员会
内容摘要
本教材共分二十章,编写体例沿袭上版,新增内容为:总论中充实中药鉴定学内涵,增加中药鉴定学理论问题、 中药鉴定学与质量评价(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增加生物鉴定,删除DNA分子鉴定;动物药鉴定一章中增 加动物药类中药的研究,删除动物药类资源生产与化学成分 ;参考2015版药典,增加熟悉药与重点药饮片、栽 培品的鉴别,新增附药10味。更新内容为:参考2015版修订品种,增加新技术,新方法。在总论、各论 “概述” 中增加液质、DNA条形码、一测多评、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检查等新技术、新方法;对有悖于当今药材现状的 附注进行更新;参考最新文献更新“成分”项。删除与精简内容为:简化熟悉药的薄层鉴别,重点药修订为熟悉 药,熟悉药修订为了解药,删除不常用了解药材、中成药、有待考证的附注部分及有欠规范的插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参考文献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Ⅰ~Ⅳ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982、1993、1994、1998年。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注释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注释选编,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

7. 高等植物图鉴,(第一、二、三、四、五册,补编),科学技术出版社。

8.徐国钧等,中国药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

9.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

10.徐国钧,生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995年。

11. 张贵君,常用中药鉴定大全,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12.南京药学院药材学教研组,药材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年。

13. 周荣汉,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年。

14.任仁安,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15.李家实,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16.朱圣和,中国药材商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

17.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中药鉴别手册(第一、二、三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8. 罗集鹏,生药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

高万山等,中药材理化鉴别手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9.吴淑荣等,实用中药材鉴别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20.吕侠卿等,中药鉴别真传,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21.毛文山等,中药真伪鉴别,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2.徐国钧等,常用中草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第一册),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23.楼之岑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方协作组(第一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年。

24.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下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1980年。

25.湖北省卫生局,湖北中草药志(一、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1982年。

26.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1984年。

27.卫生部药政局检定所,现代实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28.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29.中国药物大全编委会,中国药物大全(中药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30.崔树德,中药大全,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31.阎文玫,中药材真伪鉴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

32.钱信忠,中国本草彩色图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

3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4. 赵达文,常用中药材组织粉末图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35.陈俊华等,中药粉末微鉴别手册(第二卷),四川中药研究所,1985年。

36.王玉玺,中药组织鉴别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年。

37.孙长荣等,中药材理化鉴别,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38.《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990年。

39.楼之岑等,叶类生药鉴定图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

40.阴健等,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1,2),北京,学苑出版社、中国古籍出版社,1995年。

4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现代研究,北京,协和医大出版社,1995年。

42.刘训红等,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年。

43.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一、二、三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990,1991年。

44.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1994年。

45.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版,1987年。

46.浙江药用植物编写组,浙江药用植物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

47.陈冀胜等,中国有毒植物,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年。

48.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中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49.薛慕光等,湖北省常用动物药,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50.邓明鲁等,中国动物药,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

51.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一、二册),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79,1983年。

52.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常用中药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

53.郭晓庄,有毒中草药大辞典,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

54.余传隆等,中药辞海(第一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年。

55.广东省药材公司等,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8年。

56.刘中申等,中药材真伪鉴别,哈尔滨,黑龙江中医学院出版社,1985年。

57.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进口药材质量分析研究,1988年。

58.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中药炮炙经验集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

59.于加宾等,黑龙江省地产药,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60.詹亚华,中国神农架中药资源,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61.王其新,名贵中药材真伪鉴别,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

62.黄进等,安徽常用中药材易混品种鉴定,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3年。

63.小城忠一等,汉药制剂分析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

64.李向高,药材加工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年。

65.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卫生部等,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66.
67.
68.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9年。

69.
70.徐国钧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第一册),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7年。

71.魏江春,中国药用地名,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

72.丁恒山,中国药用孢子植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

73.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论丛,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年。

74.纪俊元,真伪易混中药鉴定,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7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

76.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等,药材资料汇编(上、下集),上海,科学卫生出版社,1959年。

77.李鸿超,中国矿物药,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年。

78.潘纲,易混淆的中药材鉴别,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年。

79.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中国民族药志(第一卷,第二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992年。

80.刘波,中国药用真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

81.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武汉分会,湖北中药鉴别手册,武汉,1984年。

82.张洁,中药材红外线光鉴定图谱(一),吉林科技出版社,1990年。

83.广东药检所,中药材薄层原色图谱,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84.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药材资料汇编(上下集),科学卫生出版社,1959年。

85.沙世炎、徐礼桑,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86.韩立,汉拉英中草药名称,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87.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编,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

88.康廷国,中药鉴定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89.张贵君,中药鉴定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90.张贵君,中药商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湖北中医学院版权所有©2003
本页面内容由教务处提供最新修订时间10/31/2003 11:24: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