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中世纪)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指的是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发
展的历史进行研究和梳理。

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文学,其范围很广,时间跨度也很长。

古代外国文学史主要包括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古埃
及文学等。

这些文学作品多是以口述和手抄的方式流传下来,以史诗、神话、寓言等形式表现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世纪外国文学史包括中世纪欧洲文学,如中世纪英国文学、中世纪法国文学等。

这个时期文学作品通常是由修士、诗人和贵族来创作,常常以宗教、骑士和爱情为主题。

近代外国文学史主要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启蒙时代
的文学、浪漫主义的文学、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文学等。

这个时期文学作品表现了社会和个体的变革和反叛,体现
了人类对于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探索和追求。

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也经历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例如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现代派文学、实验文学等。

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同时也受到了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的影响。

总而言之,外国文学史是研究各国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泛,时间跨度较长,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也多种多样。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世界不同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外国文学课件02-1中世纪文学:《圣经》

外国文学课件02-1中世纪文学:《圣经》
罗伯特·艾尔特(Robert Alter)
《圣经的叙事艺术》(The Art of Biblical Narrative)
第一节 《圣经》
五 《圣经》的文学性
梅厄·斯腾伯格(Meir Sternberg)
《圣经的叙事诗学:意识形态文学和解读的
戏剧性》(The Poetics of Biblical Narrative: Ideological Literature and the Drama of Reading)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圣经》The Bible
第一节 《圣经》
第一节 《圣经》
一 概述
宗教经典 哲学神学文本 民族史诗 律法、家族谱系、历史故事、神话寓言、 传说、诗歌 的杂合体
第一节 《圣经》
《圣经》艺术
建筑之 巴黎圣母院
第一节 《圣经》
《圣经》艺术
建筑之 比萨大教堂
第一节 《圣经》
诺索普·弗莱(Northrop Frye)
《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The Great Code: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
第一节 《圣经》
一个文本比较分析的例子:
奥德修斯的伤疤: 《荷马史诗》与《圣经》的
叙事艺术之比较
来自艾里克·俄尔巴赫(Erich Auerbach)
夸张、明了和铺陈
《圣经》
第一节 《圣经》
创世记22:1-13
22:1 这些事以后,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 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 22:2 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 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 要 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 22:3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 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 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

最新中世纪外国文学

最新中世纪外国文学
特里斯坦婚后仍旧怀念绮瑟,在一次受伤后 希望由绮瑟来救助,然而其妻子出于嫉妒,骗他 说绮瑟没有来,使他在绝望中死去。随后赶来的 绮瑟悲痛不已,怀抱特里斯坦死去,最后两人的 墓被葬在一起,长出了交织在一起的蔷薇花和葡 萄藤,昭示爱情的忠贞。
朗斯洛与关娜薇
关娜薇王后美丽绝伦,与英勇的朗斯 洛骑士相爱,被亚瑟王得知,引发亚瑟与 朗斯洛的战争,致使莫德雷德趁机篡权, 亚瑟王内外交困,最后在平息叛乱中重伤 而亡。
模仿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作品的叙事诗,虽然写古 希腊罗马故事,却具有中 世纪骑士爱情观和荣誉观。
代表作:《特洛伊传奇》、 《亚历山大传奇》等。
不列颠系统
围绕古克尔特王亚 瑟的一些传说为基础而 发展的骑士叙事诗。
主要代表是法国诗 人克雷蒂安·德·特洛阿。 其主要作品有《朗斯洛, 或大车骑士》、《特里 斯坦和绮瑟》、《艾莱 克与艾尼德》等。
中世纪外国文学

骑士面目 骑士文学 亚瑟王 骑士爱情 骑士文学影响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 全盛时期。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 产物,作者主要是骑士。
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 典雅爱情。它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宣传骑 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肯 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属于世俗贵族 阶级的文学。
拜占庭系统
以拜占庭的历史和 传说为题材,多歌颂爱 情,常描写两个青年男 女相爱,遭到家人反对, 最后历经曲折终成眷属 的故事。
代表如13世纪初的 《奥卡森与尼柯莱特》。
亚瑟王


亚瑟是古克尔特领导人,在罗马帝国 衰落后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尊称为亚瑟 王,传说他是尤瑟王之子,从小寄养在外, 长大后获得神剑而继承王位,由此开始评 定叛乱,创一代伟绩。他娶了哈米利亚公 主关娜薇为后,并促成圆桌骑士的形成。 亚瑟王是英国历史上一个近乎神话般的人 物。

外国文学之中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之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特点:前期为教会文学,具有宗教性和非民族性。

欧洲文学大多是在10世纪以后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标志是素材的民族化和使用民族的语言。

中世纪文学和民间文学有很大的关系。

中世纪文学共性大于个性,各国的文学的题材和主题具有共同性,人物的性格往往是类型化的。

教会文学: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

作者是僧侣,又称“僧侣文学”,内容为宗教的普及,歌颂上帝创造的一切。

包括:祈祷文,赞美诗,基督故事,圣徒传,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用拉丁文写作,推行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采用象征,梦幻,神秘手法。

英雄史诗产生于8到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

内容为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雄的事迹。

《贝奥武甫》是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背景和情节都是北欧的。

史诗歌颂贝奥武甫的正直无私,英勇无畏,对人民负责的英雄品质。

“在一切国王中,在一切人们中,他是最温良的,最可爱的,是对他的亲族最仁慈的。

”《罗兰之歌》是古法语最早的史诗。

是11世纪法国流行的歌颂查理大帝的武功和他的骑士的忠勇的代表作。

史诗突出罗兰的忠君爱国精神和对上帝的虔诚。

《熙德之歌》是西班牙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

讲了以熙德文明的11世纪西班牙著名的军事将领比瓦尔失宠于国王,最后获得谅解的故事。

《伊戈尔远征记》古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

叙述了罗斯王公伊戈尔顾军出征,兵败被俘的故事。

《尼贝龙根之歌》取材于日耳曼小说,这部史诗歌颂了英雄西德弗里的高尚品格,揭露了封建主之间的权势之争。

骑士文学(12-13世纪)骑士精神:忠君,行侠,护教特点:歌颂封建主,效忠君王对贵夫人的爱情行侠仗义分类:骑士叙事诗。

宣扬骑士精神,故事性强,表现异域风光。

骑士传奇主要流行于法国北部,主要描述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为爱情而冒险。

《亚瑟王和他的圆桌会议》,代表着平等,是后来圆桌会议的开端。

骑士抒情诗。

抒情形式多样,语言细腻,风格清新。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破晓歌》。

骑士传奇的浪漫因素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 欧洲中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 欧洲中世纪文学

3.英雄史诗 早期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 物,歌颂部落英雄,并带有神话色彩. 英国《贝奥武甫》,德国《希尔德 布兰特之歌》,芬兰《卡勒瓦拉》 冰岛《埃达》和《萨迦》等.
后期史诗是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 的产物,歌颂具有民族意识的爱国 英雄,体现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 法国《罗兰之歌》 西班牙《熙德之歌》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首先,作品突出体现了浓厚的基督 教宗教意识. 其次,充分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积 极关注和投入.
再次,深刻批判了封建教会的黑暗 和腐朽. 此外,突出展示了渴求民族统一的 爱国主义情怀.
2.艺术特点 第一,结构严整而完美; 第二,大量运用梦幻和象征的表现 手法
一,中世纪欧洲历史文化概况 最显著的特征是政教合一,基督教 会成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支柱.
二中世纪欧洲文学概况 1.教会文学 正统文学, 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和 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 来世思想.世俗的人性被贬抑到极 低点,唯有对上帝的绝对盲从.
2.骑士文学 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文学的主要 成就. 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骑士文学反 映骑士精神,其主要内容是骑士的 征战冒险以及他们与贵妇人之间的 爱情
欧洲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欧 洲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史称"中世 纪".
初期(5--11世纪)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中期(12--15世纪)兴盛时期, 后期(16--17世纪中叶)解体和资本 主义兴起的时期. 中世纪文学史包括欧洲封建社会初 期和中期的文学.
意 大 利 科 学 家 复 原 但 丁 头 像
二《神曲》 原名为“神圣的喜剧, 分《地狱》,《炼狱》和《天堂》3 部,共14233行,写作者梦游地狱,炼 狱,天堂三界的所见所闻所感.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记录。

它记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和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以下是一些关于外国文学史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1. 古代文学:这指的是在人类历史上早期产生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包括了古代希腊文学、古代罗马文学、古代埃及文学、古代中国文学等等,是文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2.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指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文学作品。

它可以包括中世纪欧洲文学、阿拉伯文学等各个地区的文学。

3.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自14世纪末至17世纪的欧洲,文学、艺术和科学等领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文化的一次重大突破,代表了人类对自由思想和艺术表达的追求。

4. 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指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被视为经典,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罗马的《埃涅阿斯纪》和《卡利古拉》等。

5.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的一种文艺思潮,强调个人感受、自由和情感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包含激情、自然和民族主义等元素,如英国的拜伦、德国的歌德以及法国的维克多·雨果等。

6.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对传统形式和价值观的挑战。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采用独特的叙述技巧和非线性结构,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塔》等。

7.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现代主义思想的批判和对多元性的接受。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包含自传性质、互文性以及对权威和真实性的怀疑,如约瑟夫·海勒的《保镖》和唐·德里罗的《编设》等。

8. 抒情诗:抒情诗是一种表达诗人情感和感受的诗体,强调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审美体验。

抒情诗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出色的代表作品,如希腊的萨福、英国的约翰·济慈和美国的艾米莉·狄金森等。

外国文学史第二章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PPT课件

外国文学史第二章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PPT课件
骑士传奇有三大系统:不列颠-古代-拜占庭
代表作是《耶稣受难神秘剧》、《圣母奇迹剧》。
梅 姆 林 受 难 图
8
·
2、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 主要内容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 雄的事迹。
各国英雄史诗: 英国:《贝奥武甫》(8世纪) 法国:《罗兰之歌》(1080) 西班牙:《熙德之歌》(1140) 俄国:《伊戈尔远征记》(1185)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1200)
极既容人,到离是就它果明管情们们,的
了要忍、那生不这好能它没光,为为因,
,做,丑是意开样吧讲不有明无什什为是
就生但人爱就那地,的仅舌,视么么你白
像意容、情必有爱我最仅头也黑要要要天
结,忍虚最须着我情糟能,应暗躺起从了
了又不假可使我的愿的看但该,倒床我;
— —
婚要了的怕你的名留东,到使把
的但
的作忙人的远心誉下西也处我我因因身那
《伊戈尔远征记》描写罗 斯王公伊戈尔于1185年孤 军出征南方波洛维茨人, 兵败被俘的故事。伊戈尔 虽然被俘,最终逃脱,回 国受到人民的欢迎。
史诗主要歌颂了伊戈尔的 英雄气概,呼吁诸侯团结 抵御外敌的侵略。
伊戈尔归来
13
德国:《尼贝龙根之歌》(1200)
《尼贝龙根之歌》描写尼德 兰王子西格弗里德王子毒杀 怪龙,占有尼贝龙根族的财 宝,抗击外敌,征服冰岛女 王,迎娶恭太王妹妹克琳希 德的故事。
史诗歌颂了西格弗里德的高 尚品德,揭露了封建主之间 权势之争,姻亲杀戮。
尼伯龙根之歌 14
3、骑士文学
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 的全盛时期。作者是骑士, 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 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中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中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中世纪文学1.教会文学2.梦幻文学3.英雄史诗4.骑士文学5.城市文学(市民文学)6.温柔的新体诗派1.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为了适应封建统治阶级和基督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学。

其题材主要取自《圣经》;内容是宣传基督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宿命论,以维持其封建统治;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圣者言行录、祈祷文、颂歌、梦幻故事和宗教剧等;一般采用梦幻、象征的手法,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的缺点。

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中占有统治地位。

2.梦幻文学欧洲中世纪文学常采用寓意手法,假托梦境、幻境或隐喻来反映生活现实,作品中常常出现地狱、天堂等,主人公往返其间,并有向导作指引,这类作品被后人成为梦幻文学。

中世纪的教会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中有不少作品采用这种寓意手法,代表作品是法国的《玫瑰传奇》,但丁的《神曲》也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

3.英雄史诗是在中世纪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主要反映本民族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歌颂杰出的英雄人物事迹。

中世纪欧洲的英雄史诗可分为两类:早期英雄史诗和晚期英雄史诗。

早期英雄史诗反映的是封建制度确立以前各氏族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着重歌颂部落英雄事迹,代表作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欧沃尔夫》;晚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产物,以歌颂英雄武功和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4.骑士文学指中世纪伴随着骑士制度而产生的一种世俗封建贵族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

基本内容是宣扬骑士精神,描写骑士冒险和对贵妇人的爱情。

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

体裁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破晓歌》最为有名;骑士叙事诗主要在法国北方,于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是其常见体裁,出色作品是《特里斯丹和伊瑟》。

骑士文学对近代欧洲抒情诗和长篇小说的发展影响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中世纪)中世纪初期5C~11C 476~1075 第一次东征英雄史诗(8~12C)中期12C~15C 骑士文学城市文学末期15C~17C (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大事记A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B十字军东征C1453 东罗马灭亡D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级制度和骑士文化A封建等级B城市等级C骑士制度→忠君,护教,行侠基督教《圣经》和基本教义1,宗教角度……2,文学角度a.神话传说——上帝造物造人,伊甸园,诺亚方舟b.历史文学——所罗门断案,英雄参孙c.先知文学——《但以理书》d.诗歌——《雅歌》(无宗教色彩,描写男女之情,大部分以女子口吻)e.小说——《路德记》(描写婆媳关系)3,基本教义:原罪观,救赎观4,对美术,建筑,音乐都有深远的影响简爱,呼啸山庄,剪刀手爱德华,僵尸新娘弥撒曲中世纪文学概述一,教会文学(圣经故事,祈祷文,颂歌,宗教剧,梦幻故事等)说教性很强。

艺术形式:隐喻,象征,影响后来创作教会文学的基本思想:·禁欲主义和未来主义·神权代替人学,压抑人性,关注人的精神层面·救赎,深入天堂耶稣受难剧二,英雄史诗历史+神话早期:产生于民族大迁徙时代(《贝奥武甫》是流传至今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冰岛的“埃达”和“萨迦”)反映氏族生活,还没有封建化后期:产生于高度封建的时代(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1)法国的《罗兰之歌》(1080)法兰西出征西班牙(伊斯兰教),忠君护教(2)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复仇(3)西班牙《熙德之歌》(1140)(4)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1185)三,骑士文学(贵族阶层)冒险生活与爱情生活(1)骑士抒情诗普罗旺斯雅典爱情《破晓歌》(2)骑士叙事诗:古代系统,拜占庭系统,不列颠系统(最完整《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总结:积极:个人,英雄,浪漫主义精神肯定个性,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消极:美化骑士制度,宗教色彩浓,矫揉造作四,城市文学1,韵文故事(笑话故事)《农民医生》→《屈打成医》莫里哀2,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3,城市戏剧:宗教剧基础上发展而来描写市民生活但丁一,生平和创作(1265—1321)意大利诗人,恩格斯认为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爱情生活—贝阿特丽齐《新生》温柔的新体诗派第一部用本国文字写的诗2,政治生活——《帝制论》、《飨食》、《论俗语》(文学批评论著)最终因政治斗争而流亡屈原的香草,但丁的玫瑰希望意大利的民族统一,统一意大利语言二,《神曲》的题解和内容《神曲》(神圣的喜剧)1307—1321 以绝望开头,以希望结尾背景:但丁被放逐,对意大利统一目标保佑希望结构:序曲+33地狱+33炼狱+33天堂100篇宗教象征 3 三位一体9 权利10 完美100 上帝完美结构受到宗教影响梦幻文学的形式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最后一行: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三,神曲主题1,基本的象征和寓意维吉尔——作为古罗马诗人,象征理性贝阿特里奇——象征信仰2,基本主题:《~》是一部灵魂的旅行史。

人类必须经过迷惘和错误的考验,才能达到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境界,全部意义在于使人改过从善,出于烦恼,而登于极乐。

以及表达民族统一的愿望,和“爱”的主题四,神曲的双重性(中世纪,文艺复兴)新(取材)与旧(结构和形式)思想倾向——新时代的倾向是主要的(1)爱国主义精神:渴望和平统一,批判教会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身上(2)人文主义思想萌生A,对知识、美德的歌颂,推崇罗马文化B,反对蒙昧主义C,肯定价值决定行为的善恶,不是等级的高低D,批判禁欲主义,肯定现实人生E,自由意志说而不是宿命说(3)结构上是中世纪,认为信仰高于理性,有许多哲学、神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反封建,反教会)一,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1,经济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学者的逃亡2,文艺复兴的来历“再生”,反映现实生活3,巨人时代文艺三杰二,人文主义——资产阶级复兴期形成的新的思想内涵,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文艺复兴核心思想)Humanism=人文(文化)、人本(理性)、人道人文主义内涵1,人性反对神性2,个性反对禁欲3,理性反对蒙昧4,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局限:利己主义,自由主义,色情主义三,文艺复兴的文化背景A,关于“人”1)发现自己2)“人”的文化3)研究“人”(由宗教转向世俗)B,中国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文化教育普及/航海/殖民掠夺C,航行D,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三次著名的“地理大发现”:好望角,新大陆,地圆说证实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德),翻译《圣经》,《九十五条论纲》主张政教分离,独尊《圣经》,简化教仪2,加尔文改革预定说,符合早期资本主义的冒险精神五,文艺复兴伦理思想感性主义人性论(尊重人的欲望,感官享乐)自然欲望支配行动智慧即道德(身心合一)各方面发展六,文艺复兴的美学1,强调感性美2,重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模仿自然,莎士比亚的镜子说)3,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寓教于乐4,追求形式技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七,文艺复兴的艺术1,绘画透视技法—真实,突出主体人物,均衡对称2,音乐3,文化对文学的影响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一,人文主义文学——主流思想上: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创作方法上:注重写实和现实主义手法,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人文主义文学传播过程: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抛弃中世纪创作方法,取材现实二,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各国主要国家民族文学的诞生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一)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A经济B城邦,大学C历史文艺巨星: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二)彼得拉克(爱情诗的始祖)(1304—1374)代表作《歌集》(咏对女友劳拉的爱情)《歌集》分析1,内容上,突破中世纪束缚,表现了个人爱情的主题。

(爱她的肉体和灵魂)(运用了大量比喻)2,形式上,大部分是14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尊他为“诗圣”(三)薄伽丘(自称市民的儿子)写作《但丁传》,《十日谈》《十日谈》框架形结构(中国《三言二拍》)内涵A,反教会,揭露教会和僧侣的腐败、虚伪(杨诺劝教)B,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C,反对封建等级、门第观念,主张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D,提倡男女平等观念《十日谈》中的婚外情从人性自然性出发,生理心理出发地位:是近代欧洲第一步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与中国同期,《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十日谈》是短篇集,后者是鸿篇巨制的长篇,叙事成熟,起步水准高。

明清小说发展缓慢的原因:印行后推广缓慢,政府压制,非主流)法国文艺复兴文学两种倾向:贵族倾向的人文主义文学(七星诗社、蒙田[近代欧洲散文创始人,文学由以写事为主转为写人为主]《随笔集》)提倡法兰西自己的文学平民倾向的人文主义文学(拉伯雷《巨人传》狂欢文化学说)西班牙文学与塞万提斯一,流浪汉小说和《小癞子》流浪汉(懂得人情世故,以恶对恶,以欺诈对欺诈)小说:下层,自传体,反映社会现实,人文主义,反封建反教会,现实主义手法二,西班牙民族戏剧奠基人:维加《羊泉村》(1609—1613)第一次提出“平民的荣誉”的问题三,塞万提斯(1547-1616)现代小说之父,西班牙作家在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在狱中创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主要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悲剧性:崇高理想的毁灭,无人理解,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主题:戏仿骑士小说;反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越是令人发笑越是可悲”评价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比较(屠格涅夫)堂吉诃德与阿Q 桑丘:仆人桑丘是西班牙农民的典型,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艺术特色:A.线性结构B.叙述风格上,采用戏仿骑士小说的形式C.刻画人物的方法上,突出人物的典型化的语言和行动堂吉诃德的疯话,桑丘的傻话D.关于现实与虚构、创作与阅读的关系(互文:关于文本的文本)(与其相似的作品:梅纳尔的吉诃德)地位与意义:从文学发展角度看,《堂吉诃德》是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英国文学与莎士比亚一,乔叟英国文艺复兴先驱,诗人,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由24个短篇构成,比《十日谈》深刻)·主要内容是描写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揭露了教会僧侣的腐败和罪恶·风格是幽默讽刺,富有喜剧化·艺术结构模仿《十日谈》,但故事的叙述者有鲜明的个性二,托马斯·莫尔(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希腊词:不存在的地方)》三,《圣经》英译本的出现(钦定本《圣经》,公认措辞优美,语言生动)文艺复兴时期,民族语言的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各国《圣经》译本出现四,英国文艺复兴的成就(一)文理理论上:锡德尼发表《诗辩》(寓教于乐)(二)诗歌上:赛宾斯,代表作《仙后》(三)戏剧上: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化腐朽为传奇)背景1,十六世纪英国戏剧舞台2,大学才子:牛津和剑桥马诺、格林,比利等人文主义者他们为莎士比亚开辟了道路:塑造了巨人的形象/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创作分期(1850年,德国盖尔维努斯分)一,1590~1600 历史剧与喜剧外因: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盛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矛盾尚未激化内因:年轻=>基调:乐观,明朗代表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9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剧:涵盖了英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是英国历史年代记基本主题:反映拥护主权和统一,希望国家强盛(把希望寄托在好国王身上)代表作《亨利四世》“福斯塔夫式背景”(反面喜剧人物)[恩格斯提出]——表现了英国五光十色的贫民社会和上层贵族社会相对照,构成社会的两个方面。

以平民社会为背景,上演帝王将相的故事,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个特点喜剧:抒情浪漫喜剧(1)早期喜剧的基本主题:歌颂爱情友谊,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以及个人争取幸福的权利特点:通过斗争取得最后胜利风格:充满浪漫主义的抒情气息早期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情乐的悲剧)取材于意大利传说主题:一方面反封建大家族之间的仇恨纠纷,主张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宣扬爱情自由,反对包办婚姻特色:A.以夜为背景,有利于抒情和绚染B.华丽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比喻二,悲剧时期(1601~1607)(其最高成就)背景:詹姆斯一世奢侈贪污成风特点:批判揭露的力量加强,视野更开阔,风格情调悲愤沉郁,即使是喜剧也具有悲剧特点《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A.快乐王子B.理想破灭,精神忧郁,思想危机(忧郁王子)C.延宕的王子宗教,消极多角度分析《哈》:文本角度/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角度/戏剧史角度/心理分析学派角度《奥赛罗》悲剧式英雄“手帕的悲剧”中手帕的象征意义:道德训诫;女人是男权的私人物品;手帕掌握命运→反映以爱为理由剥夺别人的权利与自由《麦克白》——心理描写的杰作“权力异化的悲剧”表现:雄心与野心只有一步之遥,英雄很容易变成犯人与暴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