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那么

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展。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局部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平安通畅。

第4.1.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局部,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开展余地。

第4.1.3条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平安。

第二节横断面布置

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见图4.

1.2-1~图4.1.2-8。

图中:ωr——红线宽度〔m〕;

ω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

ω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ωpc——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路面宽度〔m〕;

ωpb——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m〕;

ω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ωmb——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ωl——侧向净宽〔m〕;

ω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ω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ωdb——两侧分隔带宽度〔m〕;

ωsb——两侧分车带宽度〔m〕;

ωa——路侧带宽度〔m〕;

ωp——人行道宽度〔m〕;

ωg——绿化带宽度〔m〕;

ωf——设施带宽度〔m〕;

ωs——路肩宽度〔m〕;

ωsh——硬路肩宽度〔m〕;

ωsp——保护性路肩宽度〔m〕。

各种横断面型式的适用条件如下:

一、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缺乏,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二、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

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第4.2.2条一条道路宜采用一样型式的横断面。当道路横断面型式或横断面各组成局部的宽度变化时,应设过渡段,宜以穿插口或构造物为起止点。

第4.2.3条桥梁、隧道断面型式规定如下:

一、小桥断面型式及总宽度应与道路一样。大、中桥断面型式中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一样,分隔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1m。计算行车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m的道路的两侧分隔带可用交通标线代替。桥上不应设停车带。

二、隧道的的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一样,分隔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1m。分隔带可用交通标线代替,但曲线隧道不得用标线代替。隧道中不应设置停车带。

第三节机动车车道与路面宽度

第4.3.1条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3.1。

第4.3.2条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包括几条车道宽度。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单幅路与三幅路机动车车行道上采用临时实体中间分隔物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分隔物与两侧路缘带宽度,见图4.3.2-1。采用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双黄线宽度,见图4.3.2-2。

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特殊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不得采用双黄线;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主干路宜设中间分车带,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

第四节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路面

宽度与路面构造

第4.4.1条非机动车车行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非机动车道路而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各25cm路缘带宽度。

三幅路或四幅路的非机动车车行道上如有兽力车、三轮车、板车行驶时,两侧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除按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外,还应适当加宽。为减少分隔带断口,保证机动车交通顺畅,允许少量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顺向行驶一段距离时,应适当加宽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第4.4.2条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4.2。

第4.4.3条非机动车道路面应根据筑路材料、施工最小厚度、路基土种类、水文情况以及当地经历,确定构造组合与厚度。有少量机动车行驶时,路面构造应满足机动车行驶要求。

路面构造应有足够强度。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

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和水稳定性。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的道路应设垫层。

第五节路侧带宽度及人行道铺装构造

第4.5.1条路侧带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设计行人交通量、绿化、沿街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

第4.5.2条路侧带各组成局部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平安和顺畅,由式〔4.5.2〕计算,并不得小于表4.

5.2-1的规定。

二、绿化带宽度见第13.2.11条。

三、设施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等所需宽度。红线宽度较窄及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绿化带合并,但应防止各种设施与树木间的干扰。设施带宽度见表4.

5.2-2。

第4.5.3条人行道铺装构造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那么,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

人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时,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

大型商店、大型公共文化机构、名胜古迹、公园、广场等附近和游览区道路的人行道面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

车辆出入口处人行道铺装的构造和厚度应根据车辆荷载确定。

第六节分车带

第4.6.1条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分车带形式见图4.6.1。

分车带最小宽度及侧向净宽等见表4.6.1。

第4.6.2条分隔带可用缘石围砌,高出路面10~20cm,在人行横道及停靠站处应铺装。

第4.6.3条积雪地区分隔带宽度除满足第4.6.1条要求外,还应根据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进展验算。

一、积雪地区类别按重现期为20a一遇的年积雪厚度、年积雪时间、一次降雪厚度等指标,划分为重积雪地区、中积雪地区和一般积雪地区三类,见表4.6.3。

二、积雪地区分隔带宽度应根据不同类别积雪地区降雪量的大小及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确定。降雪初期允许将路面积雪临时堆放在分隔带上,积雪地区分隔带宽度应大于或等于堆雪宽度。两侧分隔带的宽度可按临时堆放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之半的积雪量计算,其余允许堆到路侧带上;中间分隔带的宽度可按临时堆放路面全宽的积雪量计算。堆雪宽度按式〔4.6.3-1〕及式〔4.

6.3-2〕计算。

两侧分隔带堆雪宽度应按下式计算:

中间分隔带堆雪宽度应接下式计算:

三、分隔带堆雪高度自路面边缘算起应小于或等于1.1m。

第七节路肩

第4.7.1条采取边沟排水的道路应在路面外侧设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及保护性路肩,见图4.7.1。

左侧路肩适用于双幅路或四幅路中间具有排水沟的断面,见图4.2.1-6。

第4.7.2条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应设硬路肩。硬路肩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构造与机动车车行道一样,其余局部可适当减薄。硬路肩最小宽度见表4.7.2。

接近城市、村镇有行人的路段,右侧硬路肩宽度应根据人流确定,但不得小于表4.7. 2规定值。

不设硬路肩时,路肩宽度不得小于1.25m。

第4.7.3条保护性路肩宽度应满足安设护栏、杆柱、交通标志牌的要求。最小宽度为50cm。

保护性路肩为土质或简易铺装。

第4.7.4条快速路右侧路肩宽度小于2.5m,且交通量较大时,应设紧急停车带,其间距宜为300~500m。紧急停车带宽度及各部尺寸见图4.7.4。

第八节路拱曲线与路拱坡度

第4.8.1条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横坡度等,选用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直线接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与折线形等路拱曲线形式,见图4.8.1-1~图4.8.1-4。

一、不同方次的抛物线路拱见图4.8.1-1。

不同方次的抛物形路拱设计坡度 i为路拱中点与路边连线的坡度。

二、直线接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路拱见图4.8.1-2。直线接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路拱设计坡度i为直线段横坡度。

三、折线形路拱包括单折线形及多折线形两种见图4.8.1-3及图4.8.1-4。

单折线形路拱设计坡度i为折线坡度;多折线形路拱设计坡度 i为靠近缘石折线的坡度。

第4.8.2条路拱设计坡度应根据路面宽度、面层类型、计算行车速度、纵坡及气候等条件确定,见表4.8.2。

第4.8.3条非机动车车行道路拱设计坡度可根据路面面层类型按表4.8.2选用。

第4.8.4条人行道横坡度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1~2%。

第4.8.5条路肩中路缘带局部的横坡度与路面一样,其余局部的横坡度可加大1%。

第九节缘石

第4.9.1条缘石宜高出路面边缘10~20mm。隧道内线形弯曲路段或陡峻路段等处,可高出25~40cm,并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稳定。缘石宽度宜为10~15cm。

桥上缘石的规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4.9.2条缘石宜采用立式,出入口宜采用斜式或平式,有路肩时采用平式。人行道

及人行横道宽度范围内缘石宜做成斜式或平式,便于儿童车、轮椅及残疾人通行。在分隔带端头或穿插口的小半径处,缘石宜做成曲线形。

缘石材料可采用坚硬石质或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0MPa。

概述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及要点

概述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及要点 摘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外来人口激增,城市道路拥堵,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意识到。因此,如何确定市政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宽度,既节省项目成本又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市政道路的交通需求,已成为设计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要点 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的数量增加,这造成了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在城市交通中,道路设计质量非常重要,市政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是先于其他设计的其对道路的交通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化需求,就要做好道路横断面设计工作,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市政道路横断面布置原则 在确定市政道路横断面形式时,应当根据道路规划功能上的性质和作用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组成部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在综合布置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1市政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横断面设计应当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应在市政道路规划的红线范围内进行要与沿路各类建筑和公用设置的布置要求取得协调一般不宜采用有各种分隔带的横断面形式。要满足机动车交通量日益增长的要求又必须顾及我国自行车和电动车多的实际情况如商业区的道路两侧大部分是商店一类的建筑。向有关部门调查收集交通量、地下管线资料、行车速度、车辆组成种类等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因此,在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中要考虑到人行道的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既要考虑将来有过渡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专用道的可能又要考虑非机动车车道的设置。 1.2充分发挥和重视道路的绿化及排水作用。在进行市政道路横断面布置时要注意道路两侧街坊、单位内部排水的出口,以便密切配合、互不干扰,要考虑到路拱的形式和坡度及雨水口的位置,以便于快速顺利排水;同时还要避免沿路的地上和地下管线、各种构筑物以及人防工程等相互干扰。在布景绿化带时可以作为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衔接部分可以结合分隔带,可以作为横断面其他组成部分的备用地也可以结合人行道;市政道路的绿化能比较灵活地调节道路的组成,既能起到美化城市、美化道路、交通安全和环保的作用。对现有道路的改建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在进行道路横断面布置时要提供它们今后发展的余地和维修的方便还要综合考虑各种管线及构筑物间的配合和合理安排,对于道路的改建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单向行驶等措施可以通过邻近各条道路互相调节并要采用增辟车道、展宽道路等措施外。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和道路纵断面设计。由于城市道路的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道路的平面位置与道路主要控制点高程均受到规划的 制约。城市道路设计重点在横断面设计上。 § 1 横断面设计原则及布置类型 1.1 城市道路横断面 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通常由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各部分组成,如p86 图4—1 所示。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及相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 1.2 横断面设计原则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即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机动 车与非机司交通量和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茸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寸保证交通安全。道路改建除采取工程措施如增辟车行道、展宽道路外,还可以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如采取分隔措施使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分行,减少相互干扰。又如若两条道路相互平行距离较近时,可改为单向行驶以减少拥挤,提高车速。在商业 性街道上除通行公共交通外,限制他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通行,以保障行人安全。 1.3 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一)四种基本类型城市道路交通由机动车辆交通、非机动车辆交通和行人交通三部分组成。通常是利用立式沿石把行人部分和车行道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和高程上,以分隔行人和车辆交通,保证交通安全。但机动车和 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是分隔还是混行,则应根据道路和交通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车行道布 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亦即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单幅路,即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没有分隔带,车行道为机非混合行驶;双幅路即车行道中央设一中央分车带,将对向行驶的车流分隔开来,但同向车行道仍为机非混合行驶,三幅路是用分隔带把车行道分为三部分, 中间部分通行机动车辆,两侧共非机动车行驶;四幅路即是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增加中央分车带,形成机非分行、 机动车分向行驶的交通条件。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基本类型如p87 图4—2 所示。 (二)使用效果 我国各地,三块板和一块板型式的横断面效果较好。两块板型式可避免对向行驶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但在我国目前的城市道路上表现出弊病多,如车辆行驶时灵活性差,转向需要绕道,占地较多等,因此各地采用不多。四块板型式的断面,从渠化交通、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行车速来说,是最理想的,但占地 很宽,加上行人过街相对困难,故在尤其是建筑物密集、道路相对狭窄的城市无法实施。 下面就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型式作如下分析比较:1.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这是由于三块 板和四块板道路解决了城市道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干扰这一主要矛盾,同时,分隔带还起了行人过街的安

道路横断面设计

Ch5 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1) §5-2 行车道宽度(1) §5-3 其它组成部分作用及宽度(1.5) §5-4 路拱及超高(4) §5-5 视距的保证(0.5) §5-6 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0.5) §5-7 道路横断面设计(1) §5-8 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道路横断面的基本要求及布置形式、超高加宽计算的一般方法,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基本方法及一般原则;难点为超高、加宽的计算,路基土石方的调配与计算。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 要求:掌握各级公路横断面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形式。 1公路的横断面组成 1.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横断面 整体式断面 (中间带、行车道、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 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 分离式断面 (行车道、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 1.2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 公路横断面组成: 2城市道路的横断面组成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于它为城市交通服务的功能,特别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 人的混合交通,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及各种管线、设施组成。 2.1四种典型断面形式 1)单幅路 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机、非混行,上、下行不分。 (例:国庆路、甘泉路) 用于机动车、非机动车均较少的道路或拆迁困难的老城区道路。 2)双幅路 机、非混行,上、下行不分。 (例:新城西路、秋雨路) 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3)三幅路 机、非分开,上、下行分开。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整体式断面: 分离式断面: 中间带、行车道、路 肩以及紧急停车带、 爬坡车道、变速车道 行车道、路肩以及紧 急停车带爬坡车道、 变速车道等 行车道、路肩及错车道等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二节横断面布置 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第五节路侧带宽度及人行道铺装结构 第4.5.3条人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 人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时,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 大型商店、大型公共文化机构、名胜古迹、公园、广场等附近和游览区道路的人行道面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 车辆出入口处人行道铺装的结构和厚度应根据车辆荷载确定。 第六节分车带 第4.6.1条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分车带形式见图4.6.1。 分车带最小宽度及侧向净宽等见表4.6.1。 第五章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平面设计 第5.1.11条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

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应按横净距绘制包络线,包络线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障碍物应予清除。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见表5.1.11-2。 第三节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 第5.3.1条道路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第5.3.2条线形组合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平曲线起点应设在凸形竖曲线顶点之前。急弯、反向曲线或挖方边坡均应考虑视线的诱导,避免遮断视线。 第六章道路与道路交叉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6.2.5条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应清除。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见图6.2.5-1及图6.2.5-2。 第二节平面交叉 第6.2.5条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应清除。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见图6.2.5-1及图6.2.5-2。 第6.2.11条环形平面交叉基本要素与要求如下: 二、环道的布置和宽度 3.中心岛上不应布置人行道。环道外侧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各交汇道路中的最大人行道宽度。 第三节立体交叉 第6.3.7条立体交叉范围内的视距除应符合第5.1.11条的规定外,尚应对不设集散车道的立体交叉匝道出入口处平面及竖向视距进行验算,并应避免立体交叉桥的栏板遮挡驾驶员视线。 第6.3.8条两个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的最小净距见表6.3.8。 第6.3.9条立体交叉范围内相邻匝道口之间的最小净距见表6.3.9和图6.3.9。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横断面三大参数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横断面三大参数 (车道宽度、余宽、路缘带)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横断面主要以三大参数控制,分别为车道宽度、余宽及路缘带。下面以个人理解对三部分进行简要介绍。 1、余宽 余宽,为提供视线所需范围而预留的空间。在该范围内,高于25cm东西不应有遮挡,可以是硬路肩、路缘石等,但不属于路缘带的空间。 三大参数中最容易记忆的,当时速120km/h为0.5m,其它均为0.25m。 2、车道宽度 该处牵涉一个问题,对于农村中低等级道路,路幅宽度采用多大,才能保证两辆小轿车顺利错车呢?首先,一个小轿车宽度按1.8m宽度考虑,两辆小轿车宽度为3.6m,错车保证两车间0.5m,故为4.5m左右。地下车库双车道最小宽度为5.5m(小型车)。 3、路缘带 路缘带设置的目的是车辆可能碾压的位置。对于匝道部分,路缘带宽度均取0.5m。一般情况下,路缘带为硬路肩的一部分。 4、横断面设计 以匝道为例,匝道主要为四种断面类型,分别为Ⅰ、Ⅱ、Ⅲ、Ⅳ。 Ⅰ型:为单向单车道匝道。右侧设置3m硬路肩。对于左侧,路缘带宽度为

0.5m。按照余宽设置,左侧应该预留0.25m余宽,但Ⅰ型匝道实际预留0.5m,偏于安全。 Ⅱ型:为单向双车道匝道。右侧设置1.0m硬路肩。对于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5m。按照余宽设置,左侧应该预留0.25m余宽,但Ⅱ型匝道实际预留0.5m,偏于安全。 Ⅲ型:为单向双车道匝道。右侧设置3.0m硬路肩。对于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5m。按照余宽设置,左侧应该预留0.25m余宽,与规范一致。 Ⅳ型:为对向双车道匝道。右侧设置3.0m硬路肩。对于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5m。按照余宽设置,左侧应该预留0.25m余宽,经核实,中间1.0m需要设置整体式中央分隔带护栏,护栏宽0.5m,故中央分隔带各预留0.25m余宽。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作者:北京市市…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点击数:1319 更新时间:2006-6-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1] 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 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991年3月4日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 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 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 在道路设计中注意节约用地,合理拆迁房屋,妥善处理文物、名木、古迹等。

【2017年整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第4.1.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第4.1.3条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第二节横断面布置 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见图4. 1.2-1~图4.1.2-8。 图中:ωr——红线宽度(m); ω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 ω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ωpc——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路面宽度(m); ωpb——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m); ω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ωmb——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ωl——侧向净宽(m); ω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ω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ωdb——两侧分隔带宽度(m); ωsb——两侧分车带宽度(m); ωa——路侧带宽度(m); ωp——人行道宽度(m); ωg——绿化带宽度(m); ωf——设施带宽度(m); ωs——路肩宽度(m); ωsh——硬路肩宽度(m);

ωsp——保护性路肩宽度(m)。 各种横断面型式的适用条件如下: 一、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二、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第4.2.2条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型式的横断面。当道路横断面型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变化时,应设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起止点。 第4.2.3条桥梁、隧道断面型式规定如下: 一、小桥断面型式及总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大、中桥断面型式中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分隔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1m。计算行车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m的道路的两侧分隔带可用交通标线代替。桥上不应设停车带。 二、隧道的的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分隔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1m。分隔带可用交通标线代替,但曲线隧道不得用标线代替。隧道中不应设置停车带。 第三节机动车车道与路面宽度 第4.3.1条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3.1。 第4.3.2条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包括几条车道宽度。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单幅路与三幅路机动车车行道上采用临时实体中间分隔物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分隔物与两侧路缘带宽度,见图4.3.2-1。采用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双黄线宽度,见图4.3.2-2。 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特殊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不得采用双黄线;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主干路宜设中间分车带,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 第四节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路面 宽度与路面结构 第4.4.1条非机动车车行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非机动车道路而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各25cm路缘带宽度。 三幅路或四幅路的非机动车车行道上如有兽力车、三轮车、板车行驶时,两侧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除按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外,还应适当加宽。为减少分隔带断口,保证机动车交通顺畅,允许少量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顺向行驶一段距离时,应适当加宽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第4.4.2条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4.2。

公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公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1. 概述 公路横断面设计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道路在横向上的形态和布局。良好的横断面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 本文将介绍公路横断面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包括道路宽度、车行道布置、人行道设置、绿化带规划等内容。 2. 道路宽度 道路宽度是公路横断面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可以保证车辆安全通行,并考虑到未来交通需求的增长。 2.1 车行道宽度 车行道宽度应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速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一般来说,主干道应设置为双向四车道或双向六车道,次干道可以设置为双向两车道或双向四车道。对于城市内部的小型街巷,则可以考虑设置为双向单车道。 2.2 路肩宽度 路肩是指车行道两侧的辅助通行区域,用于紧急停车、超车和非机动车通行。路肩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进行设置,一般来说,高速公路上的路肩宽度应不小于2米,普通公路上的路肩宽度应不小于1.5米。 2.3 人行道宽度 人行道是为行人提供安全通行的区域,其宽度应根据人流量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上的人行道宽度应不小于3米,次干道上的人行道宽度可以适当减少到2.5米。 3. 车行道布置 车行道布置是指车辆在横向上的排列方式。合理的车行道布置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1 分隔带设置 分隔带是指将双向交通流分隔开来的带状区域。分隔带可以采用实心线、虚线或物理隔离设施进行设置。对于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来说,分隔带是必须设置的,而对于城市内部的次干道和支路,则可以适当减少或取消分隔带。

3.2 车道数量 车道数量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进行设置。一般来说,主干道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两条,次干道上的车道数可以适当减少到一条。此外,对于左转、右转或直行等特定交通流的车辆,可以设置专用转向道,以提高交通效率。 3.3 车道宽度 车道宽度应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速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一般来说,主干道上的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5米,次干道上的车道宽度可以适当减少到3米。 4. 人行道设置 人行道是为行人提供安全通行的区域,在公路横断面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行人需求。 4.1 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 对于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来说,由于交通流速较快且不适合行人穿越,需要提供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作为安全过街设施。而对于城市内部的主干道和次干道,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 4.2 斑马线和人行横道 斑马线和人行横道是城市内部道路上常见的安全过街设施。它们应设置在交通流量较小、车速较慢的区域,并配备合理的交通信号灯,以确保行人安全过街。 5. 绿化带规划 绿化带是指沿道路两侧设置的绿化区域,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生态保护和交通安全等功能。 5.1 绿化带宽度 绿化带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进行设置。一般来说,主干道上的绿化带宽度应不小于2米,次干道上的绿化带宽度可以适当减少到1.5米。 5.2 绿化种植 在绿化带中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养护管理的植物进行种植。同时要注意避免种植高大树木或灌木,以防影响视线和交通安全。 6. 结论 公路横断面设计原则是确保公路在横向上满足各项要求和功能需求的基础。通过合理设置道路宽度、车行道布置、人行道设置和绿化带规划等参数,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舒适性,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交通规划和环境条件,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 行车顺畅,设立的一系列设计标准和规范。其中,道路横断面设计是道路 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涉及到道路的宽度、车道数量、人行道设置等内容。本文将就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道路横断面设计首先需要确定道路的功能等级。根据道路的不同用途 和交通量,道路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几个等级。不 同等级的道路在横截面设计上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道路宽度的设计上,一般会考虑到车行道和人行道的需要。车行道 的宽度可以根据交通量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车行 道宽度较大,而支路和次干路的车行道宽度相对较小。对于人行道的设置,根据城市的需求和功能,有些道路可能需要设置双向人行道,而有些道路 则只需要设置单向人行道。 车行道的数量也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城市主干 道和快速路需要设置多条车行道,以便容纳更多的车辆。而次干路和支路 则可以适量减少车行道的数量。此外,不同车行道之间还需要设置一定的 隔离带或者标线,以确保车辆行驶时的安全。 对于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也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城市交通中,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对于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 的安全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需要设置独立的非机动 车道和人行道,而次干路和支路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非机动车道 和人行道的宽度。

此外,道路横断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道路边坡、排水设施和路灯的设 置等内容。边坡的设置可以根据地势和土质来确定,以保证道路的稳定性。排水设施的设置可以确保在降雨天气中,道路上不会积水。路灯的设置可 以增加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对于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也非常重要。 总之,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 师需要根据道路的等级、交通量和城市的具体需求来确定车行道的宽度、 数量,以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此外,边坡、排水设施和路灯的 设置也是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通过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可 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提供一个便利、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

道路横断面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道路横断面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在垂直方向上的断面形状,包括道路的纵坡、横坡和路基宽度等。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对于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行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从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三个方面探讨道路横断面的相关内容。 一、优点 1. 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合理设计的道路横断面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例如,适当的纵坡可以确保道路排水畅通,减少积水的可能性;合理的横坡可以提供足够的侧向支撑,减少车辆失控的风险。 2. 提升行车的舒适性:合理设计的道路横断面可以提升行车的舒适性。例如,适当的纵坡可以减少车辆爬坡时的颠簸感;合理的横坡可以减少车辆转弯时的侧倾感。 3. 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合理设计的道路横断面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例如,合理的横坡可以提供更宽的行车道,增加车道容量;合理的纵坡可以减少车辆爬坡时的速度下降,提高通行效率。 二、缺点 1. 施工难度较大: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纵坡、横坡、路基宽度等,而这些因素的设计往往需要大量的工程计算和实地勘测。因此,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施工难度较大。

2. 需要占用较大的用地面积:合理设计的道路横断面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用地面积。例如,为了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道路横断面需要设置足够宽的行车道和人行道,这就需要占用较多的用地面积。 3. 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这就可能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城市等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适用条件 1. 道路等级较高:道路横断面设计通常适用于道路等级较高的情况,如高速公路、国道等。这是因为道路等级较高的道路通常具有较大的交通量和较高的行车速度,因此需要更加注重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2. 交通需求较大:道路横断面设计适用于交通需求较大的情况。例如,道路横断面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满足交通需求较大的道路交通流量。 3. 土地资源充足: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资源,因此适用于土地资源充足的情况。如果土地资源紧张,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方式,如提高道路的纵坡和横坡,来实现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的要求。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的认识与选择-2019年文档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的认识与选择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城市道路交通功能急需提高。然而,目前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在道路功能、交通功能、机非分流、保护城市特色、公交优先、人文交通、路边停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原先的道路横断面形式几乎不能满足当今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需求,选择更为适宜的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就尤为重要。 1 道路横断面形式 道路横断面即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道路断面。因车辆交通和行人交通构成了城市交通的两大组成部分,在设计中就必须要合理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辆与行人之间不可消除的交通矛盾。对于后者,道路设计师的一般做法是利用设置路缘石和绿化带把人行道和车行道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上,从而起到隔离车辆和行人的作用。然而,对于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是分隔还是混行的问题,则应根据道路交通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不同的交通组织,它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在横断面上的设计形式也不同。1 根据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布置形式的不同,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有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1)单幅路

单幅路通常被称为“一块板”断面,显然它是把所有车辆都集中在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的中央,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通过划线来区分快(机动车)、慢(非机动车)车辆的行驶。 图1 单幅路横断面示意图 (2)双幅路 双幅路亦称“两块板”断面。它是在单幅路的基础上,利用分隔带将一块板形式的车行道一分为二,对向车分道行驶,起到分流渠化交通的作用,如图2所示。在对向行驶的车行道上,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的问题,可划机、非分道线分流行驶进行解决,也可采用不划线的机非混行的模式。2 图2 双幅路横断面示意图 (3)三幅路 三幅路也称“三块板”断面。它是利用分隔将车行道划分为三块,中间的为对向行驶的机动车车行道,两侧为非机动车专用道,如图3所示。 图3 三幅路横断面示意图 (4)四幅路 四幅路也叫“四块板”断面。它是基于三块板断面形式的基础之上,再利用分隔带把中间的机动车车行道一分为二,对向机动车分道行驶,如图4所示。 图4 四幅路横断面示意图

浅谈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点 摘要:城市道路是交通的直接载体,道路横断面是道路平、纵、横三要素设计的有效组成部分。道路横断面设计好坏关系到交通安全、道路功能、通行能力、用地使用效率、城市景观等方面。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影响因素及设计中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面;机动车道;交叉口;人行道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影响因素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横断面形式的影响因素 1、道路功能定位 我国城市道路按道路在路网中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主要承担快速、远距离区间交通,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支路主要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道路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断面,《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规定设计时应根据道路在路网中功能定位,选取适宜横断面型式。 2、交通安全 从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角度,为了保证道路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在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路权问题、通行空间安全宽度、行人过街、绿化遮挡等影响因素。 3、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包括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其绿化形式主要取决于道路横断面形式,同时针对不同道路功能,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考虑绿化布置。 4、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对道路横断面形式影响,在既定道路宽度下,良好道路横断面形式不仅能够保证路面迅速排水,同时解决路拱横坡过大而造成行车安全问题,在选择道路横断面形式需要考虑路面排水影响。 5、市政管线

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建设有着广泛的覆盖面,从城市到乡村,从快速公路到支路有不同类别,市政道路的建设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面,是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必不可缺的基础,是衡量城市经济的一项重要指标。市政道路建设保证交通的稳定运行,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中,日益完善市政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 便于人们明确通行方向。市政道路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驾驶员的方向辨别,只有在规范的道路上行驶,司机才能准确判断标识,保证人们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促进交通流畅[1]。 二、市政道路横截的认识 道路横断面的定义指的是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等。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要对横断面进行充分设计,它的设计理念符合市政道路的等级、功能和性质的要求,还要顾及环境、施工多方面的要求。 道路设计图纸反映了其在横断面上的形状、尺寸和组成部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它会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运行状况[2]。因此,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市政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工作,最大限度的进行完善,确保道路的顺畅。以下是对道路横断面的认识: 基于上图分析,基本的市政道路交通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交通。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过程中,采用立式缘石将车行道、行人道布置在不同的高程和位置,以此来分隔行人交通、车辆交通,确保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时,根据车行道形式分为四种,即单幅路、双幅路以及三幅路和四幅路。其中,单幅路上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之间未设分隔带,混合行驶;双幅路的车行道中央设分车带,将对向车流分开,但同向车行道仍为机非混合行驶;三幅路是用分隔带把车行道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通行机动车辆,两侧供非机动车行驶;所谓四幅路即是在三幅路得基础上增加中央分车带,形成机非分行、机动车分向行驶的交通条件。 三、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的特征

城市道路设计横断面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横断面设计原则 一、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美观性。其中,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将从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二、基本原则 1. 安全第一 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应根据不同车辆行驶速度、车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车行道、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区域,并保证各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清晰明确。此外,还应考虑到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交通安全问题,如雨天路面湿滑等。 2. 便捷性 城市道路是人们出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横断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需求。合理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保证其

宽度达到规定标准,以便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通行。 3. 美观性 城市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因此,在横断面设计中也应注重美观性 问题。可以通过设置绿化带、景观灯等措施增加城市道路的美观性, 提高城市形象。 三、具体设计原则 1. 车行道设计原则 (1)车行道宽度应根据车辆通行量和车速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应不小于3.5米。 (2)在单向车道中,应设置左侧停车带,并保证其宽度不小于0.5米。 (3)在双向车道中,应设置中央隔离带,并保证其宽度不小于1米。 2. 人行道设计原则 (1)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人口密度和行人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应不小于2米。

(2)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应设置缓冲带,并保证其宽度不小于0.5米。 (3)在繁华商业街区等地方,可以适当增加人行道的宽度,以便于行人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开展。 3. 自行车道设计原则 (1)自行车道宽度应根据非机动车流量和速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应不小于1.5米。 (2)在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应设置缓冲带,并保证其宽度不小于0.5米。 (3)在自行车道与车行道之间应设置隔离带,并保证其宽度不小于0.5米。 4. 绿化带设计原则 (1)绿化带的宽度应根据城市道路的位置和功能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应不小于2米。

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探究

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探究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城市机动车数量也呈逐年递加趋势。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承担交通流的直接空间载体,其设计水平的高低会对交通运行 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城市道路横断面不仅要满足城市道路上人车安全、绿色交通 的优先发展、慢行交通的舒适性等基本要求,更应进行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在 城市总体规划中,积极落实国家对城市交通规划的新规范、新理念,对城市道路 横断面进行精细化设计,提出城市道路横断面推荐方案,以促进人、车、路、环 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海绵城市;优化 引言 城市道路总体设计的关键点就是道路横断面的方案研究。道路景观、车辆交 通通行能力、车辆交通安全等各种条件共同决定着城市道路的整体风貌。传统的 道路横断面设计受整体道路规划红线宽度的限制,往往无法兼顾“以人为本”的 基本理念,造成城市整体品质下降,给城市居民正常出行和生活带来感官上的不 和谐。基于此,本文针对了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展开概述。 1城市道路功能分析 城市道路作为一种基础交通设施,不仅仅服务于人和物的空间移动,还与城 市其他设施共同服务于居民生活。城市道路功能从发生的活动出发,可以划分为 主体功能、附属功能、其他功能三大部分。 以上城市道路功能均是确保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故在进行 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时首先要对道路基本功能进行分析,尽可能地使道路横断面 设计参数满足实现道路三大功能。 2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背景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车带、设施带、绿化 带等组成,特殊断面还可包括应急车道、路肩和排水沟。规划设计中以满足行人、公交、非机动车交通、机动车等交通安全及市政管线敷设要求为前提,同时还要 考虑城市道路景观效果、公交换乘要求等其他功能。 随着交通规划理念及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城市道路横断面已无法满足交通需 求新要求。近几年公交优先、构建海绵城市等设计理念一再被提出,更加要求道 路横断面应该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进行精细化设计,在满足新规范和保证交通安全 的前提下,更需侧重公交通行的优先权、慢行交通的舒适性、海绵城市的道路低 影响开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进行修订,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理念,对城 市道路横断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本文在满足此次修订规范的基础上,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公交优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达到道路横断面的最优设计并推广应用的目的。 3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影响因素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元素主要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及 道路附属设施等。横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时必须在有限用地范围内合理划分各组成 要素宽度,从而保证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并实现道路交通量和空间性能的有机 协调。本文认为影响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交通方式 不同交通方式及交通量会对道路断面空间有不同要求,道路设计人员在优化 横断面时,应当能实现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并确保各种出行方式(机动车、非 机动车、公共交通、步行等)顺利实现。与此同时,道路断面设计一方面要为各 交通方式提供空间,另一方面要确保出行人员的安全。故从交通安全性来说,横 断面设计必须做到机非分离、公交站台设置无安全隐患等。 3.2景观美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