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植物病原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形态观察最新

合集下载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实训指导(教案).docx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实训指导(教案).docx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实训指导实验实训一昆虫外部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昆虫的外骨骼、分节、分段情况及其各体段的基木构造和附器,认识昆虫纲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及其与节肢动物门具他纲区别,为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二、材料蝗虫、虫娄姑、蝉、金龟子、蝴蝶、蛾类、蜜蜂、蜻象、螳螂、步行虫、龙虱、蜘蛛、虾、蝦蚣、马陆等的浸渍或干制标本、多媒体课件等。

三、仪器和用具体视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锻了、解剖针、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四、内容与方法1.观察节肢动物门其他纲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昆虫纲的区别。

2.昆虫体躯外骨骼及分节、分段情况观察以蝗虫为例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蝗虫的体躯分节、分段现彖以及各体节间的连接悄况。

3.昆虫头部主要器官观察(1)昆虫复眼和单眼观察观察复眼和单眼的位直形态,数口各是多少?(2)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观察川放人镜观察蜜蜂等昆虫的柄节、梗节和鞭节的基本构造;对比观察其他昆虫触角的构造和类型。

(3)昆虫口器观察咀嚼式口器:以蝗虫为例,用解剖针拨动上唇,观察其活动方向,用锻了将上厉取下;用银了将上频取下,观察上频前端具齿的切齿和后端具粗糙面的磨齿;观察下频,连接于头壳下方略呈三角形的是轴节,其下是大而呈长方形的茎节,茎节下是两个能活动的叶瓣,内侧的坚硬,末端具齿的叫内瓠叶,外侧较钝的称外频叶,基节外缘着生一个分为五节的下频须;去掉下频后,后面是一片左右可分开的下唇,两侧着生一对分为三节的下唇须;取下上唇、上频、下频、下唇后,中央留下一囊状物,即舌。

刺吸式口器:以蜻彖为材料,在体视显微镜下川解剖针小心地把口针挑出。

紧贴在口针(喙)基部的一块三角形小骨片即上唇,在头的下方有一个分4节的管状下唇(喙),其背部有一条纵沟(槽),内包有4支针状的频针,在频针端部轻压,即可分成3条,具屮两条较扁的为上凱较関的一条为下频,由于钳合较紧,故不易分开,下频口针的愈合悖,其中有食物道和唾液道。

虹吸式口器:观察蛾、蝶类示范标本。

植物病原线虫及寄生性植物

植物病原线虫及寄生性植物

• 侵染:种子数量很大(1万粒左右/株),种子寿命长 (在土壤中存活3~5年)。种子在土壤内无限期休眠, 受适当寄主植物根分泌物刺激才萌发,长出丝状的幼 茎在空中旋转,直到缠绕在寄主植物的茎上,再长出 吸器与寄主植物维管束系统相连。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城市1131班
• 防治:清洁种子轮作人工拔除药剂防治生物防治(菟丝子炭疽 病菌)。 • 检疫,严禁从外地调运带有菟丝子种子的种苗,是最基本的防 治措施。 • 清洁种子,作种用的种子,应彻底清除菟丝子后方能用作繁殖。 粪肥经高温处理,使菟丝子种子失去萌发能力。 • 合理轮作或间作也有一定效果,菟丝子一般不寄生禾本科作物, 如玉米、高粱、谷子等,以这些作物与大豆轮作,或与大豆间 作,玉米有屏障作用,可减轻菟丝子的发生与危害。 • 生物防治,利用寄生菟丝子的炭疽病菌制成生防菌剂,在菟丝 子危害初期喷洒,可减少菟丝子的数量并减轻危害,具有防病 增产作用。 • 人工拔除和药剂防治,菟丝子早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其吸器多 伸达皮层或终止于韧皮部,在早期进行手工拉丝防除较容易, 寄主受害也较轻,受害严重的田块应及早喷灭生性除草剂连同 寄主一起销毁。
城市1131班
2、致病性
(1)、致病作用:对营养物质的争夺。 寄生性植物都有一定的致病性,致病力因种类而异。半 寄生类对寄主的致病力较全寄生要弱。 全寄生致病能力强,主要寄生在一年生植物上,可引起 寄主植物黄化、生长衰弱、严重时造成大片死亡,对产量 影响极大。 半寄生主要寄生在多年生木本植物上,寄生初期对寄主 无明显影响,后期群起较大时造成寄主生长不良和早衰, 最终亦会导致死亡,但树势退败速度较慢。 (2)、传播病毒:菟丝子。 (3)、寄生性藻类影响观赏植物外观,影响光合作用。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城市1131班

实验三 观察菌类植物

实验三 观察菌类植物

实验三 观察菌类植物(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和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和 子囊菌亚门的特征及类群 2、了解和识别常见的真菌 二、实验器具与材料 1、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载玻片、 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纱布、氢氧化钾溶 液 2、细菌三形装片、生霉的莴笋叶、黑根 霉装片、生霉的面包、青霉装片或生霉的桔 皮、醪糟水
• (2)接合菌亚门:黑根霉 注意其匍匐枝、假根及孢子囊构造
1.孢子囊 假根
2.孢子囊梗
3.匍匐枝 4.
• 酵母菌 • 注意观察其细胞的形态、结构;菌体形态、出 芽生殖及拟菌丝
(3)子囊菌亚门
青霉:
• 注意菌丝体(有无隔)、分生孢子梗形态、 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
四、实验报告
1、绘根霉菌体形态,示匍匐菌丝、假根、孢子 囊梗、孢子囊、孢囊孢子。 2、。
三、实验内容
• 1、细菌门: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球、杆、螺旋菌
• 2、真菌门:注意取样量要少(尽量让菌丝分散, 以便观察),每次取不同的样品之前要清洗用具 (避免不同菌类混杂) • (1)鞭毛菌亚门:霜霉
方法: 载玻片上滴KOH溶液 解剖针挑取少量白色菌丝 轻轻晃荡,使菌丝散开 盖上盖玻片,观察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3园林植物病原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非侵染性病原PPT课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3园林植物病原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非侵染性病原PPT课件

2021
54
(二)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毒病害在症状上有 2 个特点: ① 植物病毒病害几乎都是属于全株性侵染(系统
侵染)的病害。当寄主植物感染病毒后,迟早都会在全 株表现出症状。这是病毒病害的一个重要特点。 ② 植物病毒病害只有明显的病状,而不表现病症。 这在诊断上,有助于把病毒病害和其它病原物引起的病 害区分开来。 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常见的有 3 种类型,即花 叶、畸形、坏死。
2021
67
牡丹花叶病
2021
68
菊 花 病 毒

2021
69
花叶
山茶花叶病
2021
70
美人蕉花叶病
2021
71
2021
72
2021
73
叶片 变色, 界限 模糊
观赏椒病毒病
2021
74
桃花叶病(由桃潜隐花叶类病毒引起)
2021
75
Peaches
Plums
Peach F2l0o21wers
了解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对于细菌的分类,对 于筛选防治细菌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021
18
4、植物病原细菌都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为 26 ~ 30℃。植物病原细菌能 耐低温,但对高温较敏感,当温度上升到 50 ℃以上时, 即可杀死各种植物病原细菌。
植物病原细菌要求的pH值,为中性~微碱性(pH 7.2)。
肿大成棒状)症状。
在全株上,则表现为植株矮化、生长衰弱。
2021
81
亮绿爬山虎病毒病
皱缩
2021
82
大丽花病毒病
卷叶
2021
83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繁殖体形态学观察及绘图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繁殖体形态学观察及绘图

病原
漆树钩丝壳 闭囊壳球形,黑褐色, 闭囊壳球形,黑褐色,附属丝顶端 卷曲如钩状; 卷曲如钩状; 子囊卵形至椭圆形, 子囊卵形至椭圆形,内生子囊孢子 5~8个; ~ 个 有性阶段闭囊壳为球形、黑褐色, 有性阶段闭囊壳为球形、黑褐色, 直径112-126µ,附属丝顶端卷曲呈 直径 , 钩状,子囊袋状无以。 钩状,子囊袋状无以。内有子囊孢 子5-8个,子囊孢子卵形无色。大小 个 子囊孢子卵形无色。 为18.7-23.7×9.5-12.6µ。 × 。 无性阶段为粉孢属( ),分 无性阶段为粉孢属(Oidium),分 ), 生孢子圆柱形、串生、单孢无色。 生孢子圆柱形、串生、单孢无色。 大小为26-32.5×10.4-14.3µ。 大小为 × 。
玉米小斑病
二、病原 玉米小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的玉蜀黍平脐蠕孢菌, 玉米小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的玉蜀黍平脐蠕孢菌 , 有
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的异旋腔孢菌。 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的异旋腔孢菌。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多根丛生,从气孔伸出,不分枝,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多根丛生 , 从气孔伸出 , 不分枝 , 褐色,直或曲膝状,具隔膜,基细胞膨大。 褐色,直或曲膝状,具隔膜,基细胞膨大。 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倒棍棒状,褐色至深褐色, 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倒棍棒状 , 褐色至深褐色 , 中 部稍宽,端细胞钝圆形,脐点明显,凹入基细胞内, 部稍宽 , 端细胞钝圆形 , 脐点明显 , 凹入基细胞内 , 11隔膜 萌发时从两端长出芽管( 隔膜, 具3~11隔膜,萌发时从两端长出芽管(图)。
1玉米大斑病菌和2玉米小斑病菌的 玉米大斑病菌和2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卵孢子一 有性态产生卵孢子。 般于生长后期在病组织中形成, 般于生长后期在病组织中形成, 褐色,球形,外壁很厚, 褐色,球形,外壁很厚,表面 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 平滑,略具波纹状起伏。 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 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 平滑,略具波纹状起伏。 卵菌纲、霜霉目、 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 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 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形成 球形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吸收养分。 球形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吸收养分。 无性阶段产生孢囊梗,顶生孢子囊, 无性阶段产生孢囊梗,顶生孢子囊, 内生游动孢子。 内生游动孢子。孢囊梗从叶背气孔 伸出,丛生,无色,单轴分枝3~6 伸出,丛生,无色,单轴分枝 次,一般2~3次,分枝处近直角, 一般 次 分枝处近直角, 分枝末端有2~3个呈圆锥状的小梗, 个呈圆锥状的小梗, 分枝末端有 个呈圆锥状的小梗 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 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卵 圆形,有乳状突起, 圆形,有乳状突起,萌发产生游动 孢子。游动孢子单胞,肾形, 孢子。游动孢子单胞,肾形,侧生 双鞭毛,能游动,具双游现象。 双鞭毛,能游动,具双游现象。 图 11-3 葡萄霜霉病菌

植物医生诊病指南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甘肃农业大学

植物医生诊病指南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甘肃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有些病原物在侵入植物后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一旦环境条件适宜时,才表现症状,我们称为潜伏侵染。

A:对B:错答案:A2.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是独立发生,互不相干的。

A:错B:对答案:A3.库柏发现了线虫在根部为害和植物体内寄生,地上部分的症状像植物得了病,因而我们称它为植物线虫病。

A:对B:错答案:A4.1870-1880年,英国人喝咖啡的习惯改变为喝茶的原因是什么?A:咖啡炭疽病的发生导致咖啡产业破产B:比较咖啡树英国更适合种植茶树C:咖啡锈病摧毁了斯里兰卡的整个咖啡种植业D:为了减少咖啡因摄入答案:C5.1861年,最终确认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疫病菌侵染所致的科学家是?A:普洛弗特B:德巴利C:费休D:史密斯答案:B6.有些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改变了,或使用农药治疗,原来有的症状减退甚至消失。

一旦环境条件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后,植物上的症状又重新出现。

我们称之为()A:复合侵染B:隐症现象C:并发症D:潜伏现象答案:B7.植物由于受到( )的侵扰,植物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表现出异常,使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A:不良环境B:真菌C:病原生物D:侵染源答案:AC8.谷子白发病的症状是()A:B:C:D:答案:ABC9.以下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A:植物生理性病害B:温度过高引起的病害C:植物遗传性病害D:缺素症答案:ABCD10.病害三角的三个因素是()A:病原物B:环境C:人类D:寄主答案:ABD第二章测试1.子座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

A:错B:对答案:B2.植物70~80%的病害是由病原菌物引起的。

A:对B:错答案:A3.所有的锈菌都产生6种类型的孢子。

A:错B:对答案:A4.根据闭囊壳的附属丝形态判断,下列哪个属于白粉菌属()A:B:C:D:答案:A5.玉米褐斑病在玉米的叶鞘及叶基部出现稍隆起的紫褐色小斑,内有大量黄褐色粉沫,是病原菌的()A:分生孢子B:游动孢子囊C:子囊孢子D:休眠孢子囊答案:D6.下列选项中孢囊梗形态属于霜霉属的是()A:B:C:D:答案:B7.高等担子菌的双核菌丝还可以特化为三生菌丝,包括()A:生殖菌丝B:骨干菌丝C:联络菌丝D:钩状菌丝答案:ABC8.菌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A:减数分裂B:有丝分裂C: 核配D:质配答案:ACD9.下列对壶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侵入寄主、刺激寄主细胞膨大、畸形B:可以生活在水里,腐生,少数寄生在基质内或植物寄主细胞内部或外面C:营养体是多核、球形的单细胞D: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答案:ABC10.子囊果里除了子囊,还有一些不孕丝状体,里面是没有子囊孢子的,按其生长的位置分为哪几种类型?A:拟侧丝B:侧丝C:顶侧丝D:缘丝答案:ABCD第三章测试1.下列对植物病原真细菌描述错误的是()。

工作任务2-3 园林植物细细菌、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识别

工作任务2-3 园林植物细细菌、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识别

植物生长缓慢、衰弱、矮小、 色泽失常、叶片黄萎等,类似 营养不良的现象。

植株或叶片干枯扭曲、畸形、 组织干腐,形成虫瘿等。

植株根部肿大或腐烂,须根丛 生,形成根瘤或根结等。
3、线虫的传播途径

线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借寄主植物的种子及无性繁殖 材料等作远距离传播(小麦粒线虫、甘薯茎线虫); 田间主要通过土壤、流水、人畜活动和农具传播。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方式有两种:大多数线虫在寄主 体外以口针刺进植物组织内营寄生生活。称为外寄生; 有些线虫则在寄主组织内寄生,称为内寄生;少数线 虫则是先进行了外寄生,然后进行内寄生。

4.防治:
① 植物检疫 ② 轮作、间作和施肥 ③ 种植材料处理 ④ 土壤处理:药剂处理和热处理;土壤处理剂常见的有二溴氯丙烷、
氯化苦、呋喃丹、二氯硝基苯等。
⑤ 生物防治:捕食性和寄生性真菌或肉食性线虫、病毒、原生动物和
细菌等寄生生物
根结线虫病
松 墨 天 牛
寄 主
传病介体
松材线虫病
菊花叶枯线虫病
㈡桑寄生科:
⑴常绿小灌木,多分布在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 ⑵半寄生,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 作用,无根其导管与寄主导管相 连称为半寄生。
槲 寄 生
桑寄生在树 体上寄生状
槲 寄 生
寄 主 枝 干 槲寄生 木质部 寄主 木质部
槲寄生
桑寄生
阔叶树 槲寄生
南洋楹 槲寄生
(三)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治方法

彻底清除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植株
药剂防治:五氯酚钠、鲁保一号 砍除被害枝
是芯子,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
核酸中。
病毒基本粒子形态
病毒一般性状
① 非细胞微生物, 专性寄生物 ② 核酸和蛋白质组 成 ③ 形状各异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园林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产与环境》《园林植物栽培》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病虫草害识别、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园林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预测预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标准及花卉园艺工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关键能力,反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为主线,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识别主要园林植物病虫草害,掌握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初步具备有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常见病虫草害的能力。

1.熟悉主要园林植物害虫,识别引发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物。

2.掌握园林植物害虫的预测预报、防治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流行规律、防治原理和基本方法。

3.在识别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础上,会制作简易的园林植物病虫害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室诊断 1、鉴别寄主诊断 2、传染试验 3、显微镜检查 4、血清学技术 5、核酸杂交及PCR技术 6、物理化学特性

三、植物病原线虫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
线虫(nematdes)又称蠕虫(helminthes ),是一 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 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虫,或简称植物线虫。
莴苣花叶病毒(LMV)和黄瓜花叶 病毒(CMV)等引起。
芹菜病毒病
叶片畸形,植株矮化。
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 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 等引起。
菠菜病毒病
花叶、矮化、坏死
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芜菁花叶病毒 (TuMV)等。
蕹菜病毒病
病株矮缩,叶片畸形、皱缩,叶 质粗厚。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1、粒线虫属 2、茎线虫属 3、异皮线虫属 4、根结线虫属 5、拟滑刃线虫属 6、伞滑刃线虫属
二、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番茄根结线虫病
南方根结线 虫引起。
瘤状根结,植株 干旱枯死。
黄瓜根结线虫病
大豆胞囊 线虫引起。
根部有白色球状物,后期 形成胞囊。
松材线虫病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组 成上有显著的不同,阳性的细胞壁厚、 坚硬而牢固,而阴性菌的壁薄而柔软。 再就是二者细胞壁的组成成份也不同。
(二)植物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1、薄壁菌门:有壁较薄。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包括大多数植物
病原细菌。
主要有以下十一个属:土壤杆菌属、欧文氏菌属、泛菌属、果胶 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布克氏菌属、劳尔氏菌属、噬酸菌薯、 黄单胞菌属、木质部小菌属和韧皮部杆菌属。

不同层次的植保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不同, 因此,到最后确诊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一 样的。 田间症状(确诊),镜检(确诊),分离、 培养、接种(验证病原与症状的吻合,区 别寄生菌与腐生菌)确诊。 对于一个新手或经验不多的植保人员来说, 正确的诊断需作详细和系统的检查,而不 仅根据外表症状。

植物病原细菌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受线虫危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的病 害症状相似,因此常称线虫病。习惯上都把寄
生线虫作为病原物来研究,所以它是植物病理
学内容的一部分。

线虫形态:差异很大,寄生人和动物的线虫有的很大,如蛔虫; 寄生植物的一般较小,长约0.3~1mm,也有长达4mm左右的,宽为 0.015~0.135mm。肉眼不易看见。线虫细长,有的呈纺锤形,横 断面呈圆形有些线虫的雌虫成熟后膨大成柠檬形或梨形。
(4)病毒病害症状往往表现为花叶、黄 化、矮缩、丛生等,少数脉带、环斑、 耳突、斑驳、蚀纹等特征性症状。此外, 随着气温的变化,植物病毒病时常发生 隐症现象。 病毒病与其他病原生物引起的侵染 性病害的主要区别是(1)病毒病在植物 表面绝对没有病征,而区别于线虫虫体、 细菌的菌脓、真菌的子实体等病征的出 现;(2)系统侵染性病毒病的症状在新 展的幼叶上更重,而其它病害在老叶上 症状更为明显。
4、分离培养与侵染性试验 按柯赫氏法则,从病部组织中分离病原细菌的 纯培养,无论是在普通培养基上,还是选择性 培养基上,挑选典型的单菌落,再接种到敏感 植物或指示植物上,使表现出典型的或特有症 状反应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三个方面也只能区分是否是侵染性的细 菌性病害,并未回答是何种病菌引起的病害。 因此,也只是初步诊断。
2.细菌的细胞结构 (1)细胞壁 维持菌体形态,并保护 菌体; (2)细胞膜 一种半渗透性的生 物膜; (3)细胞质 含有蛋白质,无机盐, 脂类.水等; (4)核质 相当于真核生物的细胞 核.无核膜。

(5)粘质层
由细胞分泌的多糖物质组成; (6)荚膜 厚而固定的粘质层; 植物病原细菌细胞外一般有厚薄不均的粘 质层,但很少有荚膜。 (7)芽孢 在菌体一端或中间产生, 无色透明,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 作用; 植物病原细菌通常不产生芽孢。 芽孢抗逆性较强。 (8)鞭毛 细菌的运动器官,不同的 细菌鞭毛着生不一样,有极生鞭毛,周生鞭 毛。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都具有鞭毛。
1、首先要田间观察,区别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2、细菌病害的症状观察 细菌性病害,病植物表现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萎蔫、 腐烂和畸形等4类,褪色或变色的较少,多数细菌病害 都有菌脓(Ooze)溢出。或者保温、保湿培养后会有菌 脓溢出。 3、显微镜检查 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无论是维管束系统受害的,还是 薄壁组织受害的,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很多细菌 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Bacteria exudation,BE)。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 细菌病害或真菌、病毒病害最简单的手段。

二、植物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病毒形态:病毒是由粒体(particle) 组成的,多数粒体为球状、杆状、线状,少 数为弹状、杆状、双联体状: 线状:11-13nm×750nm,细长可弯曲; 杆状、弹状:刚直不易弯曲,两端为截面, 称杆状;双端钝园,称弹状; 球状和双联体状:球状病毒也称多面体 病 毒,直径多为20-35nm,少数可达70-80nm; 若病毒由两个球状病毒粒体联合一起,称双 联病毒;

2、病毒结构
绝大多数病毒粒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
组成; 植物弹状病毒粒体外有囊膜包被; 杆状或线状病毒粒体中间是螺旋体核酸链, 外面是由许多蛋白质亚基组成的衣壳; 球状病毒结构复杂,表面由二十个正三角 形组成,称20面体,还有60面体等;
(二)植物病毒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1、烟草花叶病毒属及TMV 2、黄瓜花叶病毒属及CMV 3、马铃薯Y病毒属及PVY
梨火疫病
发病后期“火烧状”
(二)假单胞菌属 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水渍状多角形斑点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果实发病后期灰白 色病斑。
叶片发病淡褐色多 角形黄褐色斑点。
姜瘟病
地下根部腐烂,黄 褐色。
地上部变褐腐烂
(三)黄单胞菌属
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
柑橘溃疡病
近圆性、米黄色隆起病斑。
黄色、半透明病斑油疱状 突起。
桃细菌性穿孔病

症状Symptoms :
紫褐色至深褐色圆性或不 规则性病斑,最后病斑干 枯脱落,形成“穿孔状”。
(四)土壤杆菌属 主要引起植物的根、茎部
瘤肿。
桃根癌病
根部发病形成根瘤,大而硬, 木质化。
葡萄根癌病
贴近地表,枝蔓基 部形成瘤肿。
(五)棒形杆菌属 主要引起萎蔫。
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 (CMV)和甜菜曲顶病毒(BCTV)
黄瓜病毒病
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 (CMV)和黄瓜绿斑花叶病毒(V) 引起。
叶尖细长,呈“鼠尾状”。
茄子病毒病
皱叶
花叶

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 病毒(CMV)和蚕豆萎蔫病毒(BB WV)等引起。

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 (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
苹果花叶病
花叶
环斑、斑 驳型。
苹果花叶 病毒引起。
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病毒的识别、诊断及病原鉴定往往比真菌 和细菌性病害复杂得多。因为非侵染性病害、 遗传性病害、药害及植原体引起的病害都与病 毒病症状相似。 一、病害初步识别 首先要区分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要点 是(1)病毒病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点 片分布,而非侵染性病害大多同时大面积发生; (2)发生病毒病的植株多为系统性感染,症状 分布不均一,新叶新梢上症状最明显,而生理 性病害大多比较均一;(3)病毒病有传染性, 非传染性病害没有传染扩散的过程;
实验三、植物病原细菌、病毒、 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形态观察
指导教师:段海明
一、植物病原细菌
(一)细菌的一般形态结构
细菌属原核生物,它的典型特点是遗传物
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没有核膜包围,没有 明显的细胞核。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 1.细菌的形态 细菌有球形、杆状、螺旋状三种基本形状。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大小为 (0.5-0.8)×(1-5)μm,少数是球状; 细菌一般要经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察。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 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草酸铵结晶紫)染 色及碘液处理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 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 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 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 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是紫色,阴性 菌则被染上红色。
辣椒病毒病
凹凸不平的花斑
叶片变形扭曲

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 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 (PVY)、烟草蚀纹病毒(TEV)和马 铃薯X病毒(PVX)等引起。
南瓜病毒病
花叶型
病瓜

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
丝瓜病毒病
花叶

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
西瓜病毒病
邹缩 矮化
植物病原线虫病害的诊断要点
(一)田间分布与症状观察 植物病原线虫在田间的分布一般是 不均匀的。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往往表 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 根部腐烂等。 (二)线虫的分离与鉴定; (三)接种实验; (四)分子诊断和鉴定(同属不同的种)。
番茄溃疡病
发病后期茎中空,开裂,可 见褐色条斑。
果实受害,“鸟眼”斑。
马铃薯环腐病
维管束呈乳白色或黄褐色环状, 重者病部变黑褐色。
(六)
劳尔氏菌属 主要引起植株青枯。
马铃薯青枯病

马铃薯青枯病
地上部萎蔫死亡, 叶片仍保持青绿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