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设计 陕西省山阳县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虞博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基本特征和美好景色;(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周围的大自然环境;(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认识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情;(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特征:(1)自然景观的多样性;(2)生物物种的多样性;(3)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2. 大自然的美丽:(1)天空的美丽:蓝天、白云、彩虹等;(2)地貌的美丽:高山、峡谷、河流等;(3)生物的美丽: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基本特征和美好景色;(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卡片等;2. 场地准备:户外活动场地;3. 教材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探究大自然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分享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特征和美好景色。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认识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4. 户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1. 学生对大自然的基本特征和美好景色的认识程度;2. 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3. 学生户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设计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设计【教学背景】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令人担忧的自然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
本节课的教学背景正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从而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自然、感恩自然。
【教学课题】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的第一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让学生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本框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美丽的大自然”,分别从“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秀丽的自然风光”描述了大自然之美;第二部分分别从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想象力来鉴赏自然之美,让学生掌握鉴赏自然之美的方法。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走进大自然,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借助自主探究交流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思维互动,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随后进行课堂检测环节,进一步夯实基础,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感受大自然之美。
(2)初步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借助直观的图片、教学素材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2)养成鉴赏自然风景的能力,培养热爱自然风光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赏析归纳法【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图片与资料。
【教学流程】一、如诗如画赞自然,我听我醉诉情怀。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梦想拥有大自然的浪漫》/question/.html2、情境感悟:请同学们结合诗文朗诵,谈谈此时自己的心灵感触。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案设计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案设计【课程标准】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珍惜资源;培养鉴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等。
一、教与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学会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结合具体场景,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培养鉴赏自然美的能力。
二、教与学重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三、教法与学法设计: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访谈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案例图片。
要求:学生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
记录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及对大自然的看法。
五、教与学过程:课堂序曲:时政播报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教师: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一不美,热爱生活的人都懂得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我们泰安人更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家乡的美(注意思考泰安美在哪里)播放泰安风光视频。
请你说说我们的家乡泰安美在哪里?从片中,我们已切身感受到了家乡泰安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感受更为宽广的大自然之美。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学习任务一:谈谈大自然之美1.课前我们共同搜集了“美在大自然”的图片、诗歌、散文等,在你眼中,大自然美在哪里?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你眼中的大自然之美。
2.老师要指导学生结合画面畅所欲言,师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并要求学生概括回答大自然美在哪里?大自然的美丽有什么作用?3.老师视频播放大自然的景观,请大家欣赏。
欣赏时要注意观察这些景观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4.请同学们思考: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成长有何作用?(大自然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教师总结:欣赏大自然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同时忘记身心的疲惫,得到娱乐和休息;还能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
二、教学重点:1. 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2. 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环保意识和行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出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准备环保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指导提纲。
第一课时:1. 导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出启示。
第二课时:1. 讲解:讲解环保意识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观念。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1. 讲解:讲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出启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第四课时:1. 讲解:讲解环保意识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观念。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1. 讲解:讲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出启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教案:感受大自然之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表达对美景的第一印象。
例如:湖光山色、星空下的海滩、白雪皑皑的山峰等。
2.感受大自然之美(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到校园的花坛、草地或附近的公园观察大自然的美丽。
学生可以采集花草、观察小动物、欣赏阳光下的风景等。
学生要用心观察、用笔记录所见所闻。
3.分享观察成果(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美景和感受,通过口头表达和展示记录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
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4.制作大自然之美展板(2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选择一幅或几幅自己认为最美的大自然景观图片,并撰写说明文字,制作展板。
展板可以包括图片、文字描述、相关资料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展板的形式和布局。
5.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将制作好的展板展示在教室墙壁上,并邀请其他班级的学生参观观赏,同时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通过投票方式或班级讨论的方式进行。
6.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和体验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赞美大自然。
三、教学辅助材料1.大自然美景图片2.观察记录本3.制作展板的材料:海报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2.学生制作的展板能够展示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感受。
3.学生在分享观察成果和展示评价中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
2.带领学生到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考察和体验,比如山林、湖泊、海滩等。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灵感。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基本概念:介绍大自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大自然的美:介绍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如山水、花草、动物等。
3. 大自然的保护:讲解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活动,表达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大自然的美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2. 示范法: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的美。
3.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
2. 讲解: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大自然的美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3. 展示: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的美。
4. 创作实践:布置绘画、写作等创作任务,让学生表达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大自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大自然的美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如绘画、写作等。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活动1. 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到公园、山区或郊外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
2. 参观展览:组织学生参观自然风光摄影展、动植物标本展等,拓宽他们的视野。
3.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邀请学生朗诵关于大自然的诗歌,感受大自然之美。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大自然的美景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 视频:寻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之美。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 (2)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初步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3、知识: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1、感受自然之美和自然的伟大。
2、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教学难点:1、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之美。
2、介绍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1、老师幻灯片展示P32页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如歌曲、图片、文章等等,课堂上交流共享,在全班展示。
二、自主探究,全面理解学习任务:阅读P33,思考:大自然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1、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眼中的大自然美在哪里?2、讨论《美丽的海底世界》和《桂林山水》分别表现了大自然哪些方面的美?3、名篇欣赏,《海上日出》,感受自然之美。
4、你到过风景如画的蒙古大草原吗?游览过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吗?它们的美有什么不同?三、学习鉴赏自然之美1、老师提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三句古诗启示我们应怎样欣赏自然美?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鉴赏方法?试举一例?2、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问题。
3、学生思考自然之美与我们有什么联系?4、师生互动交流,解决自学中个人和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5、老师总结:鉴赏自然风景,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想象力并不重要。
6、老师分别介绍未经改造的自然和改造过的自然美景,使学生明白自然对象的分类。
7、老师幻灯片展示衣服自然景观,学生各自回答。
让学生体验同一幅画不同的人、不同角度看到的美景不一样,学会鉴赏。
8、老师总结为什么我们要学会鉴赏自然之美,及自然与我们的联系。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感受大自然之美》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感受大自然之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2.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3.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2.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学习大自然的价值:通过讲解或阅读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大自然的作文,或将所学知识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大自然美丽和价值的认识。
2. 通过讨论环节,评估学生对保护大自然的方法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和家庭分享的情况,评价他们对保护大自然的实际行动。
七、教学资源:1. 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关于大自然价值和保护的阅读材料。
3. 环保活动的组织安排。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直接接触大自然,增强他们的体验。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环保行动。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2. 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风景图片:北方的山[1]、南国秀色[2]、西部草原[3]、沿海夏夜[4]、雪域高原[5]等(课前教师搜集)。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你热爱大自然吗?你对大自然有何认识?(待学生思考发言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祖国风景秀丽,江山如画。身在其中,我们无处不感到自然之美带给我们的愉悦和享受。可是,多彩的大自然到底美在哪里?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题——感受大自然之美。
2、美的分类是什么?
3、拓展思考:在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对象是经过人类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那些是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
4、阅读33页《海上日出》思考:作者四如何欣赏到海上日出的?是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描绘出这样的美景?
5、怎样鉴赏大自然?
环节四:亲临其境
多媒体展示组图:长城英姿[9]
环节七:作业布置
《优化高效·1课三练》第12课(1)
附:板书设计
1、美丽的大自然(1)神来自的宇宙(2)奇妙的生物世界
(3)秀丽的风光
2、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1)美的分类
(2)鉴赏美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出发点是想体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化和生活化。联系到实际内容,这节课能更好的在教学中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搜索,大量的关于大自然的美便跃然显现在学生的直观视野中,但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自己的多媒体运用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下步教学,要多学习他人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
教学资源
注: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对资源大小的限制,故采用超链接的间接形式,连足之处望各位评委老师予以批评、斧正,不胜感激!
在下山的公路上,我再次回头远远仰望长城,似乎蒙在五种,依稀可见,待太阳出来,雾气散尽,又还我一个真是的长城影。
思考:作者是如何鉴赏长城之美的?分析不同角度、距离所欣赏到的长城是否带给我们不同的美的感受?由此你体会到自然和人类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环节五:课堂小结
①大自然之美的内容: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景秀丽,美景如画。
环节二:谈谈大自然之美
课前我们共同搜集了“美在大自然”的图片、诗歌、散文等,在你眼中,大自然美在哪里?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你眼中的大自然之美。老师要知道学生结合画面畅所欲言,师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并要求学生概括回答大自然美在哪里?大自然的美丽有什么作用?
环节三:合作探究
1、在你所欣赏的各种美的自然对象里,有没有类别之分?可以出示如黄果树瀑布[6]、四川九寨沟[7]、西藏布达拉宫[8]等让学生区别。
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益处: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③自然美的分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④怎样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环节六:收获平台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建筑工程,也是人类文明史撒谎那个的奇迹之一,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往八达岭长城方向去亲身感受这中华之魂的雄壮。爬长城,当然得用爬的,先前的数十米还未觉得长城的滋味,再往后可就两足两手并行,石阶越高越陡,几成九十度,本想回头叫同伴快上,这一回看才叫人大吃一惊,自己似乎置身高处,而下面却已有四五层楼的高度,慌忙扶住铁栏,定定神,大概这就是所谓的长城之险吧!将透转向长城外,虽说天公不作美,但这山景却也很美丽。边爬边观,不得不赞叹天地造物的奇特,再网上稍爬些,终站在这片长城的制高点,挤进烽火台变,全视这边的景致,重峦叠嶂,群山起伏,连绵不绝,踏着脚下的长城,望着远处的长城,蜿蜒曲折,连绵起伏的山岭似坚强的背脊,冷硬的外表下挑东西和强劲的脉搏,上午渐暖的阳光照在这万亩的背脊上,下面流着的是中华的热血,这绵绵的长城筑在坚强的中华背脊上,如同龙脊上的鳍,在天空奔腾时也随着身体摆动而生生有力。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设计
陕西省山阳县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虞博
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八年级学生
2.学科:思想品德
3.课题:感受大自然之美
4.课时:1课时
5.课前准备:
利用互联网搜索,在网络资源中选取能直观表现出大自然美景的图片等素材
教学课题
第十二课第一课时《感受大自然之美》(山东人民版)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帮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内容共分两个层次,第一部分“美丽的大自然”,分别从“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秀丽的自然风光”优美的语言描述大自然之美;让学生感受美丽的自然。第二部分分别从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想象力来鉴赏自然之美。让学生掌握鉴赏自然之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