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合集下载

27.2.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共12张PPT)

27.2.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共12张PPT)
60 AC 5,对C点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与点 13
A、B、D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实践与探索
2: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问题与思考:平面上有一点A,经过A点的圆有几个? 圆心在哪里?平面上有两点A、B,经过A、B点的圆 有几个?圆心在哪里?平面上有三点A、B、C,经过 A、B、C三点的圆有几个? 圆心在哪里?
实践与探索
思考:如果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能画出经过 三点的圆吗?为什么? 即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也就是说,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 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 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 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 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思考:随意画出四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是否一定可以画一个圆经过这四点?请举例说明.
若点A在⊙O内 若点A在⊙O上 若点A在⊙O外
OA r OA r OA r
图 27.2.1
思考与练习 1、⊙O的半径 r 5cm ,圆心O到直线的AB距离 d OD 3cm。在直线AB上有P、Q、R三点, 且有 PD 4cm,QD 4cm, RD 4cm .P、Q、 R三点对于⊙O的位置各是怎么样的? 2、Rt ABC 中, C 90, CD AB ,AB 13,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 (错) 2、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对) 3、任意一个圆有一个内接三角形,并且只有 一个内接三角形 (错 ) 4、三角形的外心就是这个三角形任意两边垂 直平分线的交点 (对 ) 5、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 错 )

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A在圆内, 点B在圆上, 点C在圆外.
A
·O
C
r
B
问题2:设⊙O半径为 r , 说出来点A,点B,点C与圆心O
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OA < r, OB = r, OC > r.
问题3: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能否 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 = d,则有:
;点
B在
圆内;点C在
圆。上
圆外
2、⊙O的半径6cm,当OP=6时,点P在 圆上 ;
当OP <6 时点P在圆内;当OP≤6 时,点P不在圆
外。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作⊙A,
则点B在⊙A ;点C在⊙A 上 ;点D在⊙A 外。

4、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O 上任意一点,则点P关于
1.分别连接AB、BC、AC;
2. 分别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1和线段BC的垂 直平分线l2,设它们的交点为O ,则OA=OB=OC;
3.以点O为圆心,OA(或OB、OC)为半径作
圆,便可以作出经过A、B、C的圆.
l1
A
由于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只能是点O,半径
等于OA,所以这样的圆只能有一个,即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我国射击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屡获金牌,为 我国赢得荣誉,右图是射击靶的示意图, 它是由许多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 的圆)构成的,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置 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
观察
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探究
问题1:观察图中点A,点B,点C与圆的位置关系?
AB的对称点P′与⊙O的位置为(

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点和圆的位置关系1.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由于平面上圆的存在,就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了三个集合,即圆内的点,圆上的点和圆外的点,这三类点各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要点诠释:(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是相对应的,即知道位置关系就可以确定数量关系;知道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位置关系;(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要点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1) 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2) 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3) 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样通过一些条件来进行分析判断呢?由于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因此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可以转化为直线和点(圆心)的位置关系.下面图(1)中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图(2)中直线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图(3)中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那么要点诠释:这三个命题从左边到右边反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所具有的性质;从右边到左边则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要点三、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要点诠释:切线的判定定理中强调两点:一是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二是直线与过交点的半径垂直,缺一不可.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切线长: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要点诠释:切线长是指圆外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不是“切线的长”的简称.切线是直线,而非线段. 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要点诠释:切线长定理包含两个结论:线段相等和角相等.5.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6.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要点诠释:(1)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但任意一个圆都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2) 解决三角形内心的有关问题时,面积法是常用的,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内切圆半径乘积的一半,即(S为三角形的面积,P为三角形的周长,r为内切圆的半径).名称确定方法图形性质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1)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即OA=OB=OC;(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1)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2)OA、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 (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要点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两圆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两圆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两圆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圆相交.两圆内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两圆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2.两圆的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间的数量关系:设⊙O1的半径为r1,⊙O2半径为r2,两圆心O1O2的距离为d,则:两圆外离d>r1+r2两圆外切d=r1+r2两圆相交r1-r2<d<r1+r2 (r1≥r2)两圆内切d=r1-r2 (r1>r2)两圆内含d<r1-r2 (r1>r2)要点诠释:(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既考虑它们公共点的个数,又注意到位置的不同,若以两圆的公共点个数分类,又可以分为:相离(含外离、内含)、相切(含内切、外切)、相交;(2) 内切、外切统称为相切,唯一的公共点叫作切点;(3) 具有内切或内含关系的两个圆的半径不可能相等,否则两圆重合.【典型例题】类型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已知圆的半径等于5 cm,根据下列点P到圆心的距离:(1)4 cm;(2)5 cm;(3)6 cm,判定点P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点A在以O为圆心,3 为半径的⊙O内,则点A到圆心O的距离d的范围是________.类型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在Rt△ABC中,∠C=90°,AC=3厘米,BC=4厘米,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厘米; (2)r=2.4厘米; (3)r=3厘米【变式】如图,P点是∠AOB的平分线OC上一点,PE⊥OA于E,以P为圆心,PE为半径作⊙P .求证:⊙P与OB相切。

点和圆、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如果圆的半径是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那么:(1)点在圆上⇔d=r;(2)点在圆内⇔d<r;(3)点在圆外⇔d>r.2.过三点的圆(1)经过三点作圆:①经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②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3)三角形外接圆的作法:①确定外心:作任意两边的中垂线,交点即为外心;②确定半径:两边中垂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任一个顶点的距离作为半径.例1 (2009·江西)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实数为3,点B所表示的实数为a,⊙A的半径为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a<5时,点B在⊙A内B.当1<a<5时,点B在⊙A内C.当a<1时,点B在⊙A外D.当a>5时,点B在⊙A外例2考点二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有关概念(1)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的直线叫做圆的割线;(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这时的直线叫圆的切线;(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1)直线l和⊙O相交⇔d<r;(2)直线l和⊙O相切⇔d=r;(3)直线l和⊙O相离⇔d>r.例3 如图,在Rt△ABC中,∠C=90°,∠B=30°,BC=4 cm,以点C为圆心,以2 cm的长为半径作圆,则⊙C与AB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例4如图,已知⊙O是以数轴的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AOB=45°,点P在数轴上运动,若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有公共点,设OP=x,则x的取值范围是()A.-1≤x≤1 B.-2≤x≤ 2C.0≤x≤ 2 D.x> 2考点三1.切线的判定方法(1)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过半径外端点且和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1)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2)推论1: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3)推论2: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例5 如图,已知Rt△ABC,∠ABC=90°,以直角边AB为直径作⊙O,交斜边AC于点D,连结BD.(1)若AD=3,BD=4,求边BC的长;(2)取BC的中点E,连结ED,试证明ED与⊙O相切.例6 如图,在Rt△ABC中,∠ABC=90°,斜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C于点E,连结BE.(1)若BE是△DEC外接圆的切线,求∠C的大小;(2)若AB=1,BC=2时,求△DEC外接圆的半径.考点四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例7 如图,从⊙O外一点P引⊙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是A、B,若PA=8 cm,C是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与A、B两点不重合),过点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则△PED的周长是________.例8变式练习1.如图,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点A ,且OP =5,PA =4,则sin ∠APO 等于( B ) A.45 B.35 C.43 D.342.如图,从⊙O 外一点P 引⊙O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如果∠APB =60°,PA =8,那么弦AB 的长是( B )A .4B .8C .4 3D .833.⊙O 的半径为5,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无法确定4.如图,CD 切⊙O 于点B ,C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A.若∠C =36°,则∠ABD 的度数是( B )A .72°B .63°C .54°D .36°5.如图,⊙O 的半径OA =10 cm ,弦AB =16 cm ,P 为AB 上一动点,则点P 到圆心O 的最短距离为6cm.6.△ABC 中,AB =10 cm ,AC =8 cm ,BC =6 cm ,以点B 为圆心、6 cm 为半径作⊙B ,则边AC 所在的直线与⊙B 的位置关系是相切.一、选择题1.(2011中考预测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DC 切⊙O 于点C ,若∠A =25°,则∠D 等于( )A .40°B .50°C .60°D .70°2.(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EB 为半圆O 的直径,点A 在EB 的延长线上,AD 切半圆O 于点D ,BC ⊥AD 于点C ,AB =2,半圆O 的半径为2,则BC 的长为( )A .2B .1.5C .1D .0.53.(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与x 轴相切于原点O ,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P 于M 、N 两点.若点M 的坐标是(2,-1),则点N 的坐标是( )A .(2,-4)B .(2,-4.5)C .(2,-5)D .(2,-5.5)4.(2011中考预测题)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R ,AB 是⊙O 的直径,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C 是⊙O 的切线,C 是切点,连结AC ,若∠CAB =30°,则BD 的长为( )A .2R B.3RC .R D.32R④ ⑤5.(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连结BC 交⊙O 于点D ,连结AD ,若∠ABC =4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D =12BC B .AD =12AC C .AC>AB D .AD>DC6.(2011中考预测题)在Rt △ABC 中,∠C =90°,AC =3 cm ,BC =4 cm ,以C 为圆心、3 cm 长为半径的圆与AB 的关系为( )A .相切B .相离C .相交D .无法判断7.(2010·眉山)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 .等腰梯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D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8.(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PA 、PB 分别是⊙O 的切线,A 、B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已知∠BAC =35°,则∠P 的度数为( )A .35°B .45°C .60°D .70°9.(2009中考变式题)下列四个命题:①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②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半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③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④过圆直径的端点,垂直于此直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0.(2011中考预测题)如图,已知⊙O的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5°,过C点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则∠P等于()A.15°B.20°C.25°D.30°11.(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2,则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 3B. 5 C.2 3 D.2512.(2010·武汉)如图,⊙O的直径AB的长为10,弦AC长为6,∠ACB的平分线交⊙O于D,则CD的长为() A.7 B.7 2 C.8 2 D.9二、填空题13.(2009·河北)如图,AB与⊙O相切于点B,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连结BC.若∠A=36°,则∠C=________.14.(2010·河南)如图,AB切⊙O于点A,BO交⊙O于点C,点D是OMA上异于点C、A的一点.若∠ABO=32°,则∠ADC的度数是________.15.(2011中考预测题)如图,从⊙O外一点P引⊙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是A、B,若PA=8 cm,C是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与A、B两点不重合),过点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则△PED的周长是________.16.(2010·杭州)如图,已知△ABC,AC=BC=6,∠C=90°.O是AB的中点,⊙O与AC、BC分别相切于点D 与点E.点F是⊙O与AB的一个交点,连结D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G,则CG=________.三、解答题17.(12分)(2010·广东)如图,PA与⊙O相切于A点,弦AB⊥OP,垂足为C,OP与⊙O相交于D点.已知OA =2,OP=4.(1)求∠POA的度数;(2)计算弦AB的长.18.(12分)(2010·北京)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O过D、B、C三点,∠DOC=2∠ACD =90°.(1)求证:直线AC是⊙O的切线;(2)如果∠ACB=75°,⊙O的半径为2,求BD的长.19.(12分)(2010·襄樊)如图,已知:AC是⊙O的直径,PA⊥AC,连结OP,弦CB∥OP,直线PB交直线AC于D,BD=2PA.(1)证明:直线PB是⊙O的切线;(2)探究线段PO与线段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3)求sin∠OPA的值.。

专题33 判断点在圆内外

专题33 判断点在圆内外

【题型综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解题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利用设而不求思想求出圆心坐标,然后计算圆心到点的距离并和半径比较得解;②向量法,通过判断数量积的正负来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已知AB是圆的直径,G 是平面内一点,则0GA GB ⋅<u u u r u u u r ⇔点G 在圆内;0GA GB ⋅>u u u r u u u r⇔点G 在圆外;0GA GB ⋅=u u u r u u u r⇔点G 在圆上.③方程法,已知圆的方程222)()(:r b y a x M =-+-,点N ),(00y x ,则22020)()(r b y a x <-+-⇔点N 在圆M 内;22020)()(r b y a x =-+-⇔点N 在圆M 上;22020)()(r b y a x >-+-⇔点N 在圆M 外.四点共圆问题的解题策略:①利用四点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互补;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过其中三点的圆的方程,然后证明第四点坐标满足圆的方程.【典例指引】类型一 向量法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2015高考福建,理18】已知椭圆E :22221(a 0)x y b a b+=>>过点2),且离心率为22.(Ⅰ)求椭圆E 的方程;(Ⅱ)设直线1x my m R =-?,()交椭圆E 于A ,B 两点, 判断点G 9(4-,0)与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解法一:(Ⅰ)由已知得2222,b c a a b c ì=ïïï=íïï=+ïî解得2a b c ì=ïï=íïïî 所以椭圆E 的方程为22142x y +=. (Ⅱ)设点1122(y ),B(,y ),A x x AB 中点为00H(,y )x .由22221(m 2)y 230,142x my my x y ì=-ï+--=íï+=ïî得 所以12122223y +y =,y y =m 2m 2m ++,从而022y m 2=+. 所以222222200000095525GH|()y (my )y (m +1)y +my +44216x =++=++=.22222121212()(y )(m +1)(y )|AB|444x x y y -+--== 22221212012(m +1)[(y )4y ](m +1)(y y )4y y y +-==-, 故222222012222|AB|52553(m +1)25172|GH|my (m +1)y 042162(m 2)m 21616(m 2)m m y +-=++=-+=>+++ 所以|AB||GH|>2,故G 9(4-,0)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外.所以cos GA,GB 0,GA GB 狁>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又,不共线,所以AGB Ð为锐角. 故点G 9(4-,0)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外. 类型二 四点共圆应用问题例2. (2014全国大纲21)已知抛物线C :22(0)y px p =>的焦点为F ,直线4y =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5||||4QF PQ =. (I )求C 的方程;(II )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 '与C 相较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类型三 动圆过定点问题例3(2012福建理19)如图,椭圆)0(1:2222>>=+b a by a x E 的左焦点为1F ,右焦点为2F ,离心率21=e 。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一、点和圆的位置关系1、如果圆的半径为r,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可用数量关系表示位置关系.(1)d>r点在圆外;(2)d=r点在圆上;(3)d<r点在圆内.2、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三角形的外接圆(1)定义: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2)三角形外心的性质:①三角形的外心是外接圆的圆心,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②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惟一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4、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内心①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②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直角三角形的内心公式:r=(a+b-c)/2(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为斜边)三角形的内心公式:r=2s/l(s为三角形的面积,l为三角形的周长5、反证法(1)定义: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①反设:作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②归谬:由假设出发,利用学过的公理、定理推出矛盾;③作结论: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关概念①相交与割线: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②切线与切点: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③相离,当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2)用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1)直线l和⊙O相交d<r(如图(1)所示);(2)直线l和⊙O相切d=r(如图(2)所示);(3)直线l和⊙O相离d>r(如图(3)所示).3、切线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切线长:圆的切线上某一点与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三、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图示定义法(交点数)①相离: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如上图(1)、(5)、(6)所示,其中(1)又叫做外离,(5)(6)叫做内含;②相切: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如图(2)、(3)所示,其中(2)叫外切,(3)叫内切;③相交: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如图(4)所示.注意: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按公共点的个数可分为0,1,2三大类即:(Ⅰ)没有公共点:(Ⅱ)有惟一公共点:(Ⅲ)有两个公共点:相交(2)用数量关系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当两圆的半径一定时,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圆心的距离(圆心距)的大小有关,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R>r),圆心距为d,则:(1)两圆外离d>R+r;(2)两圆外切d=R+r;(3)两圆相交R-r<d<R+r;(4)两圆内切d=R-r;(5)两圆内含d<R-r.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是重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是重点也是难点.三、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3cm AD=4cm.若以A为圆心作圆,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外,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内,求⊙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解:∵矩形ABCD中,∠B=90°,AB=3cm,BC=AD=4cm,∴AC=5cm,其中点B到点A的距离最小,点C到点A的距离最大.若以AB为半径作圆,则没有点在⊙A内;若以AC为半径作圆,则没有点在⊙A外.故⊙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3cm<r<5cm.点拨:这里是由点与圆的位置确定半径r的大小.本例还要注意“至少”一词的理解.例2、阅读下列文字:在Rt△ABC中,∠C=90°,若∠A≠45°,则AC≠BC.证明:假设AC=BC.∵∠A≠45°,∠C=90°,∴∠A≠∠B.∴AC≠BC,这与题设矛盾,∴AC≠BC.上面的证明有没有错误,若没有错误,指出其证明方法是什么?若有错误,请给予指正.解:有错误.改正如下:假设AC=BC,则∠A=∠B,又∠C=90°,∴∠B=∠A=45°,这与∠A≠45°矛盾.∴AC=BC不成立.∴AC≠BC.点拨:运用反证法证题应从“假设”出发,即把假设当作已知条件,一步步有根据地推出与定义、定理、公理或已知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假设”不成立,进一步肯定命题的结论.例3、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B=90°,AD∥BC,E为AB上一点,DE平分∠ADC,CE平分∠BCD,以AB为直径的圆与边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解:以AB为直径的圆与CD是相切关系.理由如下:如图,过E作EF⊥CD,垂足为F.∵∠A=∠B=90°,∴EA⊥AD,EB⊥BC.∵DE平分∠ADC,CE平分∠BCD,∴.∴以AB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E,且,∴以AB为直径的圆与边CD相切.点拨:在证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常过圆心向直线作垂线段,再比较垂线段与半径的大小即可.例4、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如图).求证:DC是⊙O的切线.证明:连结OD...∵BC是⊙O的切线,∴∠OBC=90°.∴∠ODC=90°.∴OD⊥DC.∴DC是⊙O的切线.点拨:已知点B是切点,连结OB得OB⊥BC,要证CD是切线,也要连结OD,证OD ⊥CD,再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即可.例5、如图,AB是⊙O的直径,AD、BC、CD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E,DO、AE相交于点F,CO、BE相交于点G.求证:(1)CO⊥DO;(2)四边形EFOG是矩形.分析:(1)欲证CO⊥DO,只需证明∠ODC+∠OCD=90°.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再由切线的性质定理,不难得AD∥BC,从而∠ADC+∠BCD=180°,(1)获证.(2)仍由切线长定理,可证AE⊥DO,BE⊥CO.而∠AEB=90°,(2)获证.证明:(1) ∵AB是⊙O的直径,AD、BC是⊙O的切线,∴AD⊥AB,BC⊥AB.∴AD∥BC.∴∠ADC+∠BCD=180°.又由切线长定理,得.∴∠ODC+∠OCD=90°,即∠DOC=90°.故CO⊥DO.(2)∵DA、DE与⊙O相切于点A、E,∴DA=DE.∴AE⊥DO.∴∠EFO=90°.同理,∠EGO=90°.又∠DOC=90°,∴四边形EFOG是矩形.点评:在有关圆的问题,切线长定理与切线的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往往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例6、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R,r,且R≥r,r是方程x2-6x+3=0的两根.设O1O2=d,那么:①若d=7,试判定⊙O1与⊙O2的位置关系;②若,试判定⊙O1与⊙O2的位置关系;③若d=5,试判定⊙O1与⊙O2的位置关系;④若两圆相切,求d的值.解:∵R、r是方程x2-6x+3=0的两根,∴R+r=6,R·r=3.∴.(1)∵d=7,即d>R+r,∴两圆外离.(2)∵,即d<R-r,∴两圆内含.(3)∵d=5,即R-r<d<R+r,∴两圆相交.(4)要使⊙O1与⊙O2相切,则d=R+r或d=R-r,∴d=6或时,两圆相切.点拨:由两圆的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之间的数量关系知,应先分别求出R+r、R-r,然后再比较d与R+r、R-r的大小从而作出判断.例7、已知⊙O1与⊙O2相交于A、B两点,且O2点在⊙O1上.(1)如图(1),AD是⊙O2的直径,连结DB,并延长交⊙O1于C.求证:CO2⊥AD.(2)如图(2),如果AD是⊙O2的一条弦,连结DB并延长交⊙O1于C,那么CO2所在的直线是否与AD垂直?证明你的结论.证明:(1)连结AB,则有∠AO2C=∠ABC=180°-∠ABD=90°,∴CO2⊥AD.(2)作直径AD1交⊙O2于D1,连结D1B并延长交⊙O1于C1.由第(1)问知:∠AO2C1=90°,∴∠AD1B+∠BC1O2=90°.在⊙O2中,∠AD1B=∠ADB;在⊙O1中,∠BC1O2=∠BCO2.∴∠ADB+∠BCO2=90°.∴CE⊥AD.点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找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图形变换中,要找出不变量四、圆内接多边形内接多边形:多边形的所有定点都在圆上内接四边形:在同圆内,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均在同一个圆上的四边形1、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2、圆内接四边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就是和它相邻的内角的对角)。

关于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

关于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

关于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李志民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见的有三种方法:判别式 相交1.1代数法: 相切Δ=b2-4ac 相离1.2 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半径r的大小关系:d<r 相交,d=r 相切,d>r相离(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此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

2 计算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常用方法2.1 几何方法运用弦心距(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计算。

2.2 代数方法一是直接求出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二是运用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AB|= |x A-x B|=.]4))[(1(22BABAxxxxk-++说明:圆的弦长、弦心距的计算常用几何方法。

3 求过点P(x0,y0)的圆x2+y2=r2的切线方程3.1 若P(x0,y0)在圆x2+y2=r2上, 则以P为切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3.2 若P(x0,y0)在圆x2+y2=r2外,则过P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y0=k(x-x0),利用待定系数 法求解。

说明:k为切线斜率,同时应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4 例题选讲:例1. 已知直线l:y=kx+1,圆C:(x-1)2+(y+1)2=12。

(1)试证明:不论k为何实数,直线l和圆C总有两个交点;(2)求直线l被圆C截得的最短弦长。

(1)证明 由消去y得(k2+1)x2-(2-4k)x-7=0,因为Δ=(4k-2)2+28(k2+1)>0,所以不论k为何实数,直线l和圆C总有两个交点.(2)解 设直线与圆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AB|=1+k2|x1-x2|=28-4k+11k21+k2=2 11-4k+31+k2,令t=4k+31+k2,则tk2-4k+(t-3)=0,当t=0时,k=-34,当t≠0时,因为k∈R,所以Δ=16-4t(t-3)≥0,解得-1≤t≤4,且t≠0,故t=4k+31+k2的最大值为4,此时|AB|最小为27。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及切线定理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及切线定理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及切线定理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圆的半径是r ,这个点到圆⼼的距离为d,那么:(1)点在圆外d>r ;(2)点在圆上d=r;(3)点在圆内d2、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定义及有关概念(1)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圆相交,这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2)直线和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公共点叫做切点(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 O的半径为r ,圆⼼O到直线l 的距离为d,那么(1)直线l 和⊙ O相交d(2)直线l 和⊙ O相切d=r;(3)直线l 和⊙ O相离d>r;典例精析例1:已知直线l :y=x-3 和点A(0,3),B(3,0),设P点为l 上⼀点,试判断P、A、B是否在同⼀个圆上?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圆内接三⾓形的顶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B. 若直线与圆不相切,则它和圆相交C. 若直线和圆有公共点,直线和圆相交D. 若直线和圆有唯⼀公共点,则公共点是切点例3:设直线l到⊙ O的圆⼼的距离为d,⊙ O的半径为R,并使x2 2 dx R 0 ,试根据关于x 的⼀元⼆次⽅程根的情况讨论l 与⊙ O的位置关系.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外离(没有公共点)外切(1)相离(2)相切(有⼀个公共点)(3)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内含(包括同⼼圆)内切注:两圆同⼼是两圆内含的⼀种特例.2、两圆的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距之间的数量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圆⼼距为d,那么(1)两圆外离d>R+r (2)两圆外切d=R+r(3)两圆相交R-r(4)两圆内切d=R-r (5)两圆内含d典例精析例1:已知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2、3,圆⼼距是d,若两圆有公共点,则 d 的取值范围为例2:已知⊙ O1 和⊙ O2内切,圆⼼距为7cm,⊙ O1 的半径为8cm,求⊙ O2 的半径.例4:如图:⊙ M的半径为8cm,⊙ N的半径为6cm,MN=10cm,两圆相交于A、B 两点,连接AB与MN交于点C,求AB的长与相切有关的性质定理1、切线的性质定理: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推论1:经过圆⼼且垂直于切点的直线必经过切点.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点的直线必经过圆⼼.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切线的判定⽅法(1)定义:和圆只有⼀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数量关系:和圆⼼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证长度)(3)定理:过半径外端且与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证⾓度)两圆相切与相交的性质:(1)如果两圆相切,那么两圆的连⼼线经过切点;(2)两圆相交,连⼼线垂直平分相交圆的公共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