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宗教建筑(2)

合集下载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第二节“佛教文化”,第三节“道教文化”,第四节“基督教文化”,第五节“伊斯兰教文化”。

详细内容涉及宗教的起源、发展、主要教义、宗教建筑、艺术、节日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主要宗教的历史背景、教义及其在旅游中的价值。

2. 掌握我国各大宗教的建筑、艺术、节日等特色,提高旅游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在旅游活动中尊重并理解不同宗教信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宗教教义的内涵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宗教的建筑、艺术、节日等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宗教建筑模型、宗教艺术品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宗教建筑,引发学生对宗教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宗教文化概述,引导学生了解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旅游中的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佛教文化为例,讲解佛教的教义、建筑、艺术、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4. 例题讲解:以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等为例,分析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并分析其特色。

7.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在旅游中遇到的宗教文化现象,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宗教信仰。

六、板书设计1. 宗教文化概述宗教起源与发展宗教在旅游中的价值2. 我国主要宗教文化佛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道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基督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伊斯兰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义。

(2)分析我国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

(3)列举并描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个节日。

2. 答案:(1)佛教教义:因果报应、轮回、涅槃等。

M169北京建筑大学快题考研-第五章 宗教建筑

M169北京建筑大学快题考研-第五章 宗教建筑
在建筑形式上,布达拉宫既使用了汉族建筑 的若干形式,又保留了藏族建筑的许多传统手法, 反映了兄弟民族建筑形式的密切结合,也表现了 藏族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二、道教宫观
(二)山西芮城永乐宫
主要建筑沿纵向中轴线排列,有山门、龙虎 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和邱祖殿(已毁), 是一组保存得较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
面阔7间,长34米;进深4 间,深17.66米
柱网:“金箱斗底槽”形 式
正面中部五间设板门
生起(升起):柱的高度由当 心间的平柱,向两端的角柱逐 渐增高,形成檐口的缓和曲线。 (2寸)
侧脚:外槽柱子柱脚处微出向 外。
明栿:没有吊顶的室内露明可见的栿。 做工精致细腻
彻上明造:建筑物室内没有平闇,梁架完全露明的做法
这条贯通全寺的纵深轴线,院落空间纵横变化, 殿宇楼阁高低错落,生动地反映出唐末至北宋期 间以高阁为中心的高型佛寺建筑的特点。
摩尼殿面阔7间,进深也是7间,重檐歇山殿顶, 四面正中都出龟头屋,属殿堂型构架。
转轮藏殿内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八角亭式藏经橱, 因此为名,属堂阁型构架。
殿内梁架采用彻上明造。
彻上明造:不用天花,梁架均暴露在外。
早期的礼拜寺在建筑上仍保持较多的外来影响:
高矗的光塔、葱头形尖拱券门和半球形穹隆结构 的礼拜殿等。
建造较晚的寺院,除神龛和装饰题材以外,完全 采用中土传统的木架构形式。
第二节 佛寺、道观及清真寺
一、佛教寺院 可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
大类型。 以佛塔为主的佛寺在我国出现最早,它是以 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 形广庭和回廊门殿。 例如:北魏洛阳的白马寺、汉末徐州的浮屠 祠以及北魏洛阳的永宁寺等。
(三)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

宗教建筑 PPT课件

宗教建筑 PPT课件
点:斗拱硕大,出檐深远。 几个名词 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 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当心间向两侧逐 渐升高。 金厢斗底槽: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 成,分为内外两槽
如来佛
2、隆兴寺
摩尼殿: 结构特点:殿平面呈十字形,重檐歇山顶,四面抱 厦(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 佛香阁(大悲阁) 结构特点: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五重檐三层楼 阁。 意义:高大佛像,菩萨像的出现,促使佛殿突破了 旧的形式,产生了一种新的楼阁式的佛殿,丰富 了传统殿堂的形式。
敦煌石窟(开凿于公元366年 )
发展特点:窟中塑像与画像反映的人物形象、 服饰、装饰纹样有一个逐步汉化的过程。 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建筑的一个类别, 更重要的是在它的雕刻与壁画中反映了我国 早期的建筑活动与形象。
云冈石窟(公元460 )
地点:山西大同,这里是北魏迁都洛阳前的都 城,古称平城。 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反映印度风格, 后期逐渐中国化,每个阶段都创造出具有代表 性的形式而成为北方各地石窟的典型,称为 “平城模式”。
龙门石窟 (公元500年 )
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最大的石刻 )
摩崖造像
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大佛
云岗石窟中心塔柱
返回
克孜尔千佛洞
鸠摩罗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返回
返回
敦煌石窟内景
返回
卢舍那佛像
返回
返回
2、佛寺
中国第一座佛寺建筑 ——白马寺
佛寺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1、以佛塔为主的佛寺: 在我国出现最早,是随“天竺”制式。这类寺院以一座 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 门殿,如东汉洛阳白马寺、汉末徐州的浮屠祠以及北 魏时洛阳的永宁寺。 2、以佛殿为主的佛寺: 基本上采用了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布局。它的出 现最早可能源于南北朝时王公们的“舍宅为寺”。为了 利用原有房屋,多采取“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 的形式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一、概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既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和宇宙的崇敬与理解。

本文将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为主,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二、佛教建筑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发展迅速,带来了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地方。

寺庙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主要特点包括寺庙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1. 寺庙山门寺庙山门是佛教寺庙的入口,通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牌楼式建筑,上方雕刻着佛教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和佛教经文。

山门两侧常常有金刚力士、天王像等守护神的塑像,寓意着护法庇佑。

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里最重要的建筑,供奉佛陀的圣像。

大雄宝殿多为木结构,屋顶翘角高翘,雕梁画栋,华丽而庄重。

殿内常有精美的佛像、壁画和经文雕刻,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3. 佛塔佛塔是佛教寺庙内的重要建筑物,用于供奉佛陀舍利或圣物。

佛塔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梯形塔、宝塔、舍利塔等。

塔身常常是多层的,层层相叠,寓意着修行者渐次超越世俗之苦,修成正果。

三、道教建筑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密切相关。

在中国的宗教建筑中,道教建筑以庙宇为主,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式。

1. 道观道观是道教的主要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核心体现。

道观以山为依托,建筑仿佛山水之间,兼具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正殿、配殿、厢房和道士居所等。

道观的建筑风格以淡雅、自然为主,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求得心灵宁静的思想。

2. 神桥神桥是道教寺庙中重要的宫观建筑,通常横跨于水面或渊涧之上,架起连接外界与庙宇的桥梁。

神桥的建筑造型独特,常常是石拱桥,桥下布置有千年古树和奇石,寓意着去除世间尘嚣,登堂入室的过程。

四、儒教建筑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儒教建筑则主要以学堂和书院为代表,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五篇模版]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五篇模版]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五篇模版]第一篇: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佛教中国佛教建筑特色:中国佛寺殿堂的建筑风格是依照我国传统宫殿府邸的布局兴建,而一般建筑如斋堂、僧房等,又参照我国民用住宅的格式兴建。

从整体上看,中国佛寺基本上采纳的是庭院式建筑布局,较大的寺院可由几个庭院组成建筑群,大都采取了木结构建筑方式。

印度佛教建筑特色:主要有窣(su)堵波、石窟和塔。

苏堵波是一种半圆形的建筑,样子像坟墓,又像一个倒扣着的饭钵(bo),因此又叫“覆钵”。

石窟一般在门口做个火焰形的石洞,主要空间在山岩里,光线很暗。

最大的一座叫卡尔利石窟,属于支提窟。

塔是又苏堵波演化而来。

下面的台基变高,成为塔座;上面的覆钵缩小为顶上的一支刹。

印度的古塔与中国的模式不一样。

它是通身用石头雕砌而成,没有一层一层的檐。

最有名的是佛陀迦耶的大菩提寺塔。

基督教哥特式建筑代表米兰大教堂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其平面呈拉丁十字型,长150米,宽49米,中部堂顶高约45米,十字交叉处拔高至65米多。

教堂上建有135座大理石尖塔,中央尖塔高达108米,远望犹如“大理石山”,向上的动感非常强烈。

尖塔上较大的人物雕像就有2000多尊,雕工精细,呼之欲出。

教堂两侧建有高高的花窗,上面饰以彩色玻璃拼成的圣经故事,增强了教堂的神秘感。

西正面有5座大门,中门最大,装饰精美,十分华贵。

米兰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它所体现的高超建筑艺术犹如鬼斧神工,米兰人称它为“世界奇迹”。

哥特式建筑特点:使用尖形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扶壁,使教堂的内壁、内柱和支柱的厚重度大大减少,产生出垂直向上、高耸入云的动感。

同时,外部建有高耸的尖塔,墙壁较薄,窗户较大,并饰有彩色玻璃花窗,室内光线充足,门前饰有精美的浮雕和石刻。

罗马式建筑代表比萨大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

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08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佛塔、经幢、佛窟造像知识点总结

08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佛塔、经幢、佛窟造像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宗教建筑一、概说佛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不同又有经塔、墓塔的区别。

我国佛塔早期受印度和健陀罗的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

大体可以分为:1.大乘佛教佛塔: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2.小乘佛教佛塔:傣族佛塔等。

二、楼阁式塔1.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出现的时间较早,历代沿用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2.《后汉书》中记录了东汉时期我国木塔的最早文献。

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石刻塔柱,将北魏时的楼阁式塔展现在我们面前。

它使用了木建筑的柱,枋,斗栱,并逐层向内收进。

从结构和外观上看都已中国化了。

4.南北朝至唐宋是我国楼阁式塔的盛期,几乎遍于全国,尤以黄河流域和南方为多。

现存的实例也是宋代最多,元代以后渐少。

5.塔的平面,唐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形渐多,六角形为数较少。

6.早期的楼阁式木塔和仿木的砖石塔只用一层塔壁结构,刚度欠强,后来改用双层塔壁,并增加了一些加固措施,使塔身强度大为增加。

7.双层塔壁的木塔以应县木塔为最早,砖塔以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为最早。

8.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使用木材,逐渐过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用砖石,完全用木的楼阁式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1.位于应县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代,是国内现存唯一的,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

2.塔位于寺南北轴线上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3.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两层砖石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9层,外观5层,暗层4层,67.31米。

4.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1米的土坯墙内,檐柱外设回廊,即副阶周匝。

内外柱的排列如金厢斗底槽。

5.位于各楼层的平坐暗层,在结构上因增加了梁柱间的斜向支撑,使得塔的刚性有很大改善,与独乐寺相仿。

6.各层檐柱与其下暗层檐柱的结合使用叉柱造。

7.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内收半个柱径,交接方式为缠柱造。

8.外观为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各层都设平坐及走廊,全塔共有斗栱60余种。

课件2-宗教建筑2:白云观

课件2-宗教建筑2:白云观

元辰殿
文昌殿简介 殿内供奉文昌梓潼帝君,两旁供孔子、朱熹 及文昌帝君的侍神,殿外供魁星,皆为主宰人间 功名利禄、读书考学之神。善信乞求,皆能开启 智慧,金榜题名,一举夺魁。殿高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又称 “娘娘殿”。中座供奉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左为 送子娘娘和催生娘娘,右为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 皆能保佑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为妇女送子、助 生,保佑小孩易养成人。
救苦殿
药王殿简介 殿内供奉三位药神,中间药王孙思邈,左边 药神华佗,右边医圣张仲景,皆为中国历史中的 医药祖师。
药王殿
慈航殿简介 殿内供奉慈航普渡圆通自在天尊,又称观音 大士,其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大慈大悲,救苦 救难,有求必应,普济世间苦难之人。
慈航殿
元辰殿简介 始建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原名“丁 卯瑞圣殿”,又名“六十甲子殿”。今殿内奉祀 六十甲子神和斗姥元君。 此殿原是金章宗为其母亲所建,奉祀太后本 命之神。中间供奉的是斗姥元君,为道教一女神, 尊称为“圆明道母天尊”。
清康熙四十五年在原来基础上重新大规模重修与扩建, 白云观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殿阁规制即形成于此时。白云观 内最著名的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 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 经》附刻。
2001年,白云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京市园林学校古建科普系列课程素材收集整理项目(宗教建筑类)
白云观照片集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 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元初道教全真 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掌管全 国道教,为中国北方道教的中心。明正统八年(1443), 正式赐额“白云观”。

第四章 宗教建筑2

第四章 宗教建筑2

25
(2)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江孜白居寺位于江孜县西北宗山 脚下。藏语称为“班廓德庆”,意 为“吉祥轮大乐寺”。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 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 其建筑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纪末至十 五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 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 完整保存且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 建筑群。白居寺由大殿、吉祥多门 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
(3)喇嘛塔
喇嘛塔分布地区以西 藏、内蒙一带为多。多作 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也 有以塔门(或称过街塔) 形式出现的。内地喇嘛塔 始见于元代,明代起塔身 变高瘦。
5
(4)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是在高台上建 塔5座(中央一座较大,四隅 各一较低小),仅见于明、清 二代,为数很少,台上塔多为 密檐或喇嘛塔。
26
27
6、傣族小乘佛教代表建筑
(1)云南景供飞龙塔
位于景洪县大勐笼寨后山顶上。 建于傣历565年(1204年)。它由九 座白塔组成,主塔四周分布着8个小塔, 每个小塔塔座上有一佛龛,主塔塔基 下有一较大的佛洞。主塔高16.29米, 小塔均高9.1米。塔上的各种雕塑、浮 雕、彩绘造型优美。塔身洁白如玉, 塔尖金色,宛如玉笋,是傣族著名的 胜迹之一。
第四章
宗教建筑
4.3 佛塔 经幢
一、佛塔
1、类型
(1)楼阁式塔
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它出现较早,历代沿用之数量最多,是我国 佛塔的主流。南北朝至唐、宋,是我国楼阁式塔的盛期。几乎遍布全国,还影响 到朝鲜、日本、越南。元代以后渐少。 楼阁式塔的平面,唐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为多,六角形为数较少。早 期楼阁式木塔和仿木的砖塔只用一层塔壁结构,刚度欠强,后来改用双层塔壁。 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木材,逐渐过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用砖石,完全用木的楼阁 式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
俗称“香妃墓”。 始建于17世纪中叶,后 经改建和扩建,形成现 在的规模,为新疆现存 的伊斯兰建筑中规模最 大的建筑群。 包括墓 祠,礼拜寺,教经堂, 以及住宅、厨房、浴室 等,墓祠东侧和北侧有 数以千计的伊斯兰教民 墓群。阿巴伙加玛扎总 平面布局比较自由灵活。
阿巴和加陵堂非常美 丽,平面近于方形, 四围都是砖墙,正中 高高耸起巨大的穹窿 顶,上面再加穹顶小 亭。大小不一的尖拱 和穹窿顶,烘托出中 央穹顶的构图主体作 用,全体达到高度的 统一和谐,造型稳定 端庄,比例匀称,气 氛沉静肃穆。
• ▲ 副阶周匝:宋式名称,在建筑主体之外,再加 一圈回廊(柱廊)。它多用于大殿、宝塔等比较庄 重的建筑。如嵩岳寺塔 • ▲ 叉柱造:上一层柱的中心线下开槽,叉在下一 层的斗拱或梁上,上下柱中心线位移半个柱径,使 上层内收。(见图)
高九层( 内暗四 层外观 五层) 67.31m
暗层加斜撑, 因而刚性增强, 经受了近千年 的地震考验。
1).福建泉州清静寺:
在泉州涂门街,原称圣友寺,为中国古代 四大清真寺之一。 据寺内古阿拉伯文石碑记载,始建于回历 400年,即北宋大中祥符二 (1009) 年;元至大三 (1310) 年耶路撒冷人阿哈玛特曾大修,明清时都 曾重修;现存大门、大殿是元代遗物。
平面布局为伊斯兰教方式;全寺占地一公顷。大 门朝南,平面狭而深,分外、中、内三部分,各部分 券门的高和宽,逐进缩小;外门高12.3M,宽6.63M; 门口作尖栱形斗八藻井式半园穹窿;外门顶上是平台, 环砌砖雉堞。属中亚形式。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建于辽清宁二年( 公元1056年)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 是国内现存唯一木塔。前塔后殿,属早期以 塔为主的布局形式。
佛宫寺平面图
木塔建在方形及 八角形双重砖台上, 塔平面八角形,高 九层(内暗四层外观 五层) ,下层内外 柱都包在厚达1m 的土坏墙内,外有 回廊,即“副阶周 匝”,而内外柱又 呈“金厢斗底槽” 式,暗层加斜撑, 因而刚性增强,经 受了近千年的地震 考验。
塔刹高10M
塔高等于中间层(第三层)外围柱 头内接圆周长,67.31M。其中,塔 刹高10M。(如:苏州罗汉院双塔, 塔高等于第一层外围长)
(2)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五代-宋)
后周显德六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59- 961年)建造,逐年倾斜,1957年加固。八角 形平面,为辽金流行式,双壁,周匝(已无)。 高七层仿木楼阁式砖塔,逐层内收;塔刹已 无,残高47.5M。砖石塔仿木楼阁式且双壁 者,以此为最早。砖木混合、筒套筒结构。
①佛塔:收藏佛物 ②墓塔:收葬高僧 ③文峰塔:纪念事、人 ④风水塔:镇风镇水
• 2、塔的作用 • ①供佛:经书、舍利等 • ②墓塔 • ③瞭望:料敌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北宋) • ④标志:导航引渡 浙江杭州六和塔 • ⑤风水:文峰、文昌、文兴塔,立于县城东南 角 • ⑥城关过街塔:居庸关过街塔
结构分析:以前木塔,多为方形,靠塔心柱支 撑,未有保存至今者,释伽塔内外两圈柱网,与现代 高层建筑“筒中筒”式结构相似;内环柱网,如塔心 柱放大,稳定性增加,更有隔层的斜撑构成的加固环, 故坚持千年。用木材5000M3,只有6种构件尺寸。除 第一层柱子,别无大料。外形稳定,有韵律,造形合 谐。
铺坐层 楼层 平座层 平座铺坐层
高低拜寺平面图
布局规 则合理 与环境 完美结 合
高礼拜寺外殿·
高礼拜寺颇 为华丽,建 筑在一个高 台上,外殿 的木柱柱身 和柱头满布 雕饰,精巧 细致,梁枋 上都饰有彩 画
鲜艳丰富的柱纹
梁枋天花上均饰色彩艳丽的几何图案彩画。
纹理清晰 造型独特的柱身
绿顶礼拜寺
墓祠西北, 平面呈曲尺 形,外殿面 阔4间、进 深3间的平 顶式敞廊。 内殿上建覆 绿色琉璃瓦 的半球形穹 窿顶。
• 2、山西永济永乐宫 (元)(现移至芮城) (见图) • · 三清殿 • ①面阔七间,进深四 间; • ②减柱法; • ③二重月台,踏步两 侧保持象眼做法。
永乐宫纯阳殿
• 3、实例 (1)湖北均县武当山道教宫观
武当山玉虚宫
武当山紫霄殿
• 武当山天柱峰金殿
• 武当山天柱峰紫金 城
• 3、道教思维对其他建筑的影响 • ①园林:蓬莱三岛:蓬莱、方丈、瀛洲 • ②宫殿、城市: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 ③陵墓:悬棺、空葬 • ④住宅:功宅 三清天 • ⑤胜地:泰山三天门 • 人 天
• ③单层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 像 · 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四边形 · 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唐)――最早的八边 形塔,砖塔 · 河南安阳宝山寺北齐双石塔(北齐)
• • • • • • •
④喇嘛塔:内地始见于元代 · 北京妙应寺白塔(元)――阿尼哥(尼泊尔)设计 · 五台山塔院寺白塔(清) ⑤金刚宝座塔:仅见于明、清二代 · 北京大正觉寺塔(明) · 西黄寺塔(清) ⑥变体塔:花塔――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着各种繁复 的花饰;过街塔――建于街道中或大路上;宝箧印 经塔(阿育王塔)――仿照印度阿育王建造八万四 千塔的故事,制作了八万四千小塔,作为藏经之用。 • · 河北正定广惠寺花塔 • · 居庸关过街塔
石窟中的塔
印度佛舍 利塔构成 是: 台基、 覆钵、 相轮── 十三天
印度佛利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 2、类型 · 按材料分:木塔、砖塔、砖木混合塔、石塔、 琉璃塔、金属塔等 · 按外形特征分: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 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按材料分
①木塔(早期) • · 木塔实例以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最早(辽) • · 完全用木的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②砖塔、石塔、砖石塔、琉璃塔(属砖石塔宋代以后) · 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为最早的双层塔壁砖塔(五代) • · 河南开封佑国寺塔为最早的琉璃塔(宋) • ·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最早的砖塔(北魏) ③砖木混合塔(唐、五代) • · 塔心用砖石,外面用木,如平座 • · 杭州保俶塔
剖面图
底层(1-3层)
顶层(8-9层)
底层,平 座层(缠柱 造)插柱造 向内移半个 柱径。
木塔建在方 形及八角形双重 砖台上,塔平面 呈八角形,高九 层(内暗四层外 观五层)67.31m, 下层内外柱都包 在厚达1m的土 坏墙内,外有回 廊,明高五层, 暗九层,暗层加 斜撑,因而刚性 增强,经受了近 千年的地震考验。
夹层柱网
2-4层
三层(3-4-5层)
上下柱叉柱造,外檐柱递层各 收进半柱径。全塔斗栱60余种。
第 四 层 外 檐 铺 作
底层外观
内檐斗栱
外槽乳栿
内层楼梯
内层头梯口
底层大佛
底 层 大 佛
底 层 大 佛 的 金 刚 力 士
顶层佛像
三层佛像
南 门 门 额 壁 画
第 一 层 内 槽 西 面 壁 画
阿巴伙加玛扎主墓剖面
墓祠 为墓区最主要 的建筑,建于17世纪 中叶1956年修复残 毁的穹窿顶,全部 用绿琉璃饰面。墓 祠面阔七间,进深 五间,四隅置圆形 塔状邦克楼,内有 楼梯可达顶部。中 间为大穹窿顶,下 为墓室。整个建筑 造型简练宏伟,有 浓厚的伊斯兰建筑 特色。内部粉刷洁 白,呈现肃穆气氛。
北京妙应寺白塔
北京大正觉寺塔
西黄寺塔
西黄寺塔
居庸关过街塔
河北正定广惠寺花塔
• 3)按功能用途分
塔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崇拜物而存在,宋以前的寺院均 将塔作为整个建筑组群的核心,在塔中供奉佛舍利或者佛 教造像,其地位和作用很高,宋以后,塔仍占有重要的地 位,有所谓“有寺必有塔”的说法。
• • • •
二、道教宫观

1、道教建筑特点 (1)以宫、观、菀等命名,不以寺称。 (2)所奉神像蓄长发须为中国面孔,穿中式衣袍。 (3)不以塔为膜拜对象。 (4)常有洞天、福地等园林布置。
• 实例
• 1、山西太原晋祠 • · 圣母殿(北宋)(见图) • ①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副阶周匝; • ②重檐九脊顶; • ③减柱法;前檐副阶柱身施蟠龙,柱有显著侧脚、升起; • ④屋架彻上明造,使用叉手及托脚;昂式华拱(此种构件 最早的例子); • ⑤飞梁:方形水池(鱼沼)上的十字形桥梁(石柱+斗拱 +木梁)(此种结构形式是我国现存的孤例)。
5.3 佛塔 经幢
5.3.1佛塔
1、产生与发展 塔,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梵文 स्तूप(stūpa),汉语“塔”,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 筑。 • 塔(浮图)的传入:随佛教传入,为佛徒膜拜的对象。 起于东汉,兴于南北朝——唐,盛于宋,元以后 渐少,而喇嘛塔兴起。
• 木塔:首先出现,如永宁寺塔:方形,九层。 南北朝,木塔风行但只留下了砖、石塔,木塔造形 在石窟中常见,多为方形。 •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印度佛舍利塔与中国楼阁式 建筑结合,始成中国式塔。
• 2、存在形式:A、纯清真寺(伊斯兰教)院, 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 • B、本土化清真寺 • 3、汉化清真寺的特点 • ①多院落:清真寺基本构成(大门、庭院、宣 礼楼、庭院、礼拜殿)必需有,另加门、雕刻、 牌坊等 • ②木构 • ③实例 · 福建泉州清净寺(南宋) • ·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明)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河南开封佑国寺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④金属:铜、铁塔 · 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
山西五台山显通寺的双铜塔
• 2)按形式和结构类型分 • ①楼阁式塔:东汉时期木构楼阁式塔出现,北 魏出现模仿木构楼阁式砖石塔,唐代大量建造; 盛于南北朝、唐、宋 • ·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桁架筒体木结 构 • · 中国现存唯一木塔 世界最高木塔,高67.3米 • ·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砖木混合、筒套 筒结构,八角形 • · 苏州报恩寺塔(南宋)――砖木混合、筒套筒结 构
· 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宋)――镇国塔、仁 寿塔 (八边形) • 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 西安大雁塔(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