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探讨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1. 引言1.1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乳腺癌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却是术后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回流受阻,淋巴液在淋巴管系统内滞留引起的,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肢肿胀、浮肿、沉重感、疼痛等。
乳腺癌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切除乳腺导致淋巴引流通路遭到破坏,淋巴管系统受损。
手术后可能伴随着局部瘢痕组织增生、术区淤血等现象,也会加重淋巴水肿的发生。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背景较为复杂,患者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避免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字数:243】1.2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扰和影响。
上肢淋巴水肿会导致患者上肢明显肿胀,使得患者在穿衣和进行日常活动时感到不适和困扰,影响了其外观和形象。
淋巴水肿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上肢活动受限, 不能正常完成日常活动,如洗衣、做饭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淋巴水肿还可能引起皮肤问题,如皮肤瘙痒、干裂和红肿等,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
长期的淋巴水肿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感染、深部组织坏死等,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恢复功能。
1.3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重要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上肢淋巴水肿不仅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还会引起疼痛、肿胀、肌肉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上肢淋巴水肿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难。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乳腺癌手术后常常会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并发症。
上肢淋巴水肿是指由于淋巴系统发生障碍导致上肢组织液体潴留而引起的肿胀现象。
这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手术切除引起淋巴管破坏,淋巴循环受阻,导致淋巴液排不畅而堆积在组织间隙中。
临床表现包括上肢肿胀、压痛、肌肉疼痛、局部感染等。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表美观,而且还可能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感染、疼痛等并发症。
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害,有必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干预手段,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评估其护理效果。
【2000字】1.2 研究目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危害,并针对该疾病提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将评估不同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意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措施,早期的综合干预和有效的护理对于预防和减轻淋巴水肿的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危害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与并发症处理

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与并发症处理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十分重要,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要点以及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方法。
一、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要点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包括术后的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饮食调理、精神心理支持等方面。
1. 伤口护理乳腺癌手术后,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护士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2. 疼痛管理术后的患者常常会感到一定的疼痛,护士可以通过给予镇痛药物、采用热敷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同时,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减轻不适感。
3. 饮食调理乳腺癌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术后患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4. 精神心理支持乳腺癌手术对女性来说,不仅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上的困扰。
护士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她们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乳腺癌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处理尽管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做得再好,患者仍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淋巴水肿、伤口裂开等。
1.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乳腺癌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士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发现红肿、渗液等异常应及时处理。
对于已经感染的伤口,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并继续进行伤口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2. 淋巴水肿乳腺癌手术后,由于淋巴结的切除或破坏,患者可能会出现淋巴水肿的情况。
护士可以通过按摩、穿戴压力袜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淋巴水肿。
在日常护理中,还要教育患者正确使用保险套、避免受伤,避免感染,以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
3. 伤口裂开伤口裂开是乳腺癌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乳癌根治术后常见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

go p( <0O ). n ls n lo uf inycue yvsgn l ni uyi emi l e ema ueo p s prt e a ers . ru P .1 Co c i :B odi fcec asdb ao a gi jr dr s a rst i c s f ot eai pn coi uo s n i o n n y ih na o vf l s
[ sr cl ici e oe po e h a s s n rv n v a ue f o Ab t a t 0b e t :T x lr e u e dp e e t e v t c a i me s rs mmo a o l a o sa e dc l p rt no mat cr io . oc nf pc mpi t n R r a i eai f s a cn ma l ci r ao o o
3 1 I 皮瓣坏死 的原 因 皮瓣坏死 是乳腺癌 术后最主要 的 .. 并发症, 国内有报道达 5 . % ,术后皮瓣供血主要来 自真 6 3 皮 下血管网,而距切缘3 m c 以内的血供 ,主要靠与胸壁紧贴 后所形成 的新的血供 联系而获得,因此 凡影 响术后皮瓣供血 的各种 因素均可 能导致皮瓣坏死 。 3 1 2 皮瓣 坏死的防治 预防皮瓣坏死 ,首先要树立 围术 .. 期爱护组织保护真皮层血管网的意识。①切 口选择应根据肿 瘤 的大小、位置和 国际临床分期以及术后切 口缝合张力等情 况综合 考虑合 理设计 。保证切缘 阴性 的同时 ,保 留足 够友 肤 ,切不可单纯追求切 口完美随意舍弃皮肤 。术式选择应根 据肿瘤 的T M N 分期和病理 学类 型,为减少并发症发生尽量选 用治疗性 的乳癌 改良根治术,既达到 了治疗 目的同时又兼顾 了患者 术后劳动 能力 ,提 高 了生 活质量 。② 游离皮瓣要均 匀 ,彻底止血 ,注意保护真皮 下血管网 ,应用锐性分离,先 用 圆头手术刀片沿皮下 间隙游 离5 m c 的皮瓣后再用 高频 电刀 游 离。③充分利用皮瓣,减少皮瓣缝合张力 。④要重视全 身支持治疗,纠正低 蛋白,感染与皮瓣坏死互为因果,术前 应严格备皮,纠正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术后严格控制感染 。 ⑤必要时进行皮片移植消灭差创面 。 3 2 皮瓣下积液或积血 . 3 2 1 皮瓣 下积液 或积血的原因 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 . . 或积血的原因主要是淋 巴瘘和创面出血。乳腺癌标准根治术 切除胸肌后胸壁表面呈排骨状,术后 引流不畅,拔 除引流管 过早和术后 因呼吸运动使皮瓣相对微移 ,造成 电凝焦痂脱落 而继发 出血 ,皮 下脂肪液 化坏死 等因素形 成皮下积血积液 等,使皮瓣处于游 离状态 ,易继发感染导致皮瓣坏死。 3 2 2 皮瓣下积液或积血 的防治 ①创 面彻 底止 血和 预防 .. 淋 巴瘘 ;②术后创面引流要通畅 :选择合适引流管 ,一根沿 背 阔肌前缘置入腋 窝,一根沿胸骨旁 向上置入锁骨下,术后 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有效 引流利于皮瓣紧贴胸壁 ,以不存在 腔隙为准,引流量小于1m 可拔管。若引留管堵塞,应及时穿 0l 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术后每天检查,观 察皮瓣血运情况 ,一般术后2 天可去除胸带 。如无严重皮 ~3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乳腺癌根治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通过切除整个乳腺以及周围淋巴结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然而,这种手术方法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以下是常见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1、感染:乳腺癌根治手术是一项大型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容易感染。
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部位感染是最常见的情况。
2、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导致出血。
如果出血量大,可能会出现局部血肿,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进行止血。
3、神经损伤:乳腺癌手术可能会损伤周围的神经,如臂神经丛。
这可能导致手臂的肌肉无力、疼痛和其他一些感觉上的问题。
4、化疗不良反应:乳腺癌根治术后,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化疗治疗,这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
5、放疗不良反应:部分患者需要在手术后接受放疗治疗,放疗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损伤、疲劳等不良反应。
6、淋巴水肿:乳腺癌根治手术可能会损伤周围的淋巴系统,导致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可能导致手臂肿胀、紧绷、疼痛等不适症状。
7、心理问题:乳腺癌根治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以上是常见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可能性,并与医生沟通手术风险和方案。
患者应该在手术后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了解风险与应对策略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之一。
然而,乳腺癌术后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定义、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是指在乳腺癌手术后,由于手术操作、病人体质、医疗技术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身体不适或异常反应。
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在手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方法以及护理措施。
首先,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不到位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
术前准备不充分包括患者体质不好、合并其他疾病、手术前未进行全面评估等。
手术操作不到位指的是手术中的技术错误,例如手术范围不准确、手术创伤过大等。
个体差异则涉及到患者的生理特征和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力等因素。
为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首先应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记录。
此外,术前还应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宜手术。
同时,医生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风险以及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合作性。
在手术操作方面,医生应尽可能减小手术创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
此外,术中还应注意维持良好的手术环境,避免感染的发生。
手术中,医生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并且注意手术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术后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首先,术后应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镇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以防止药物过敏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如果术后患者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在术后康复阶段,患者还需要进行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此外,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身体形象改变、恢复期间的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因此,医生和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她们参加康复活动和心理咨询等,以帮助她们积极应对乳腺癌的治疗过程。
总之,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涉及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不到位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为预防并发症,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并在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过程中注意细节。
此外,患者的心理护理也不可忽视。
乳腺癌综述范文3000字

乳腺癌综述范文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研究概况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研究概况1.病因病机方面2.乳腺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机体“瘀”和“虚”同时存在:乳腺癌术后脉络损伤,瘀血内停,气机被阻,血行不畅,加之术后气血不足,局部气血濡养不足,则发生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使血脉阻塞加重血瘀:术后肌肤脉络受损,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组织充血水肿,水湿内停,水液潴留,发为皮下积液,皮下积液可使脉络更加不通从而加重血瘀:术后刀伤经脉,瘀血停滞,阻于上肢的经脉,影响津液的输布,而发生上肢水肿,肢体肿胀,水湿停聚使得隧道不通,脉络阻塞,阻碍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加重血瘀。
白柯等〔3〕认为气虚血瘀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基木病机,乳腺癌患者正气不足,气血亏虚,术后损伤脉络,更耗气伤血,使正虚者更虚,邪实者更实,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脉络瘀阻加重,血不利则为水:气虚致水液不能敷布而停滞,溢于肌肤而生水肿。
孙鲁等〔4]认为血瘀是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病因,乳腺癌术后瘀血停积,阻滞上肢经脉,影响津液的输布,使水湿外溢,溢于肌联而发生水肿,肢体肿胀,使营血的运行更加受阻,加重血瘀;血瘀内停,气机被阻,气血不足,皮肉失充,则发生皮瓣坏死,皮瓣坏死后则“筋骨肌肉不相等,经脉败漏”,使血脉阻塞,加重血瘀;瘀血停滞不散,津液代谢失常,则发生皮下积液,皮下积液的存在也可加重血瘀;瘀血停滞,日久生热,瘀热蕴结,热盛则肉腐而形成切口感染,瘀久化生火毒,损津耗液,火毒灼血为瘀,使血瘀更其。
活血化瘀可防治术后并发症。
任黎萍等[5〕认为气血两虚是乳腺癌术后疲劳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手术损伤脉络,血不循经而外溢,血不载气,气随血溢而致气血两虚,气虚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气血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面色白;阴血不足则可见曰干舌燥;血虚,心失所养,则可见失眠多梦,胸闷、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等气血亏虚,气阴不足之象。
倪爱娣等[6]认为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情绪低落、郁郁纂欢、忧愁焦虑等精神症状百接原因,故应该疏肝解郁加以调畅情志,若情志因素不能予以及时纠正,将可能进一步加重冲任失调,从而影响康复。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术后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这是因为手术
通常会切除部分淋巴结,从而导致淋巴液循环受阻,引起手术部位及
其周边组织积水,造成水肿。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
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探寻
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1. 保守治疗:
淋巴水肿按摩:通过专业的淋巴按摩手法,促进淋巴液流动,减轻水肿。
淋巴按摩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
用力。
加压治疗:使用弹性绷带对手术部位进行加压,以减少淋巴
液积聚。
加压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压力适宜。
淋巴水肿药物治疗:如使用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等,帮助
减轻水肿。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物理治疗:
循环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心肺功能,促进
淋巴液循环。
循环训练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水中运动:水中运动可以减轻关节压力,同时促进淋巴液流动。
常见的水中运动包括游泳、水中瑜伽等。
电生理治疗:利用电刺激原理,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淋巴
液流动。
电生理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 手术治疗:
淋巴管重建:通过手术重建淋巴管,改善淋巴液循环。
这种手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淋巴结移植:将健康的淋巴结移植到手术部位,以促进淋巴液流动。
这种手术风险较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4-05-13T15:22:41.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李丹
[导读] 在乳腺癌的治疗上,目前手术仍是乳腺癌整个治疗过程的主要和关键手段。
李丹 (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110011)
【摘要】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在乳腺癌的治疗上,目前手术仍是乳腺癌整个治疗过程的主要和关键手段。
但是,乳腺癌手术有可能会出现术后并发症,以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最为常见,一旦发生,必然会影响患者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时机,进而影响预后。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6例,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预防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并发症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27-02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86例乳腺癌患者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37~78岁,平均52.6岁。
癌肿分布均为单侧,其中左侧59例(68.6%),右侧27例(31.4%)。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1例,黏液腺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原位癌1例。
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36例,Ⅲ期31例。
其中合并高血压病8例,心脏病3例,糖尿病3例。
二、结果
本组86例乳腺癌患者中Ⅰ期愈合73例,术后皮下积液8例(9.3%),皮瓣坏死10例(11.6%),其中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合并发生5例(5.8%);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后均及时发现并给予针管穿刺抽吸积液、酒精湿敷及换药等积极对症处理后在短期内痊愈,未发生需再次手术病例。
三、防治
1、合理设计手术切口及处理皮瓣
根据肿瘤所在乳腺位置,灵活选择行横梭形、纵梭形或“S”形切口,避免皮瓣基底部过长,以免影响皮瓣的血液供应。
一般情况采取切口距离肿瘤边缘>3cm即可。
手术前仔细标明皮瓣游离界限,以便于术中的分离操作。
游离皮瓣时,皮瓣下脂肪组织不宜保留或仅保留少许薄层。
操作中要求解剖层次清晰,靠近切口皮瓣在皮肤与浅筋膜浅层之间解剖、游离皮瓣,可有效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同时可减少出血,避免皮下积液。
皮肤切缘远侧皮瓣可逐渐增厚,一般保留一薄层脂肪组织,以保留尽可能多的毛细血管网。
手术中注意保护皮瓣,尽量避免血管钳钳夹皮缘皮肤及用力牵拉皮瓣导致损伤,及时用湿纱布垫保护皮瓣,以减少皮下毛细血管网损伤。
皮瓣缝合时保持适当张力。
切口缝合时皮瓣张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皮瓣的血液循环。
若皮瓣张力过大,皮瓣中的小静脉就会因张力的牵拉变细,回流受到影响,接着皮瓣中的小动脉血液供应受限,最后导致皮瓣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造成皮瓣坏死。
当皮瓣过于松弛致使皮瓣与胸壁不能很好附着时,造成皮瓣下出现死腔,易导致皮下积液发生,继而造成皮瓣血运障碍、皮瓣坏死。
故皮瓣缝合时适当的张力对预防皮下积液、皮瓣坏死非常重要。
缝合皮瓣时应使皮瓣紧贴附着于胸壁且有轻度张力。
若出现皮瓣张力过大缝合有困难,应将切口向两端延伸,游离皮下组织,也可通过减张缝合、局部皮瓣戳孔呈“渔网样”以减小张力或游离植皮等方法,降低缝合时皮瓣张力。
缝合切口时不宜过密,以不漏气为宜,以避免影响皮瓣血液循环。
2、创面仔细止血和处理淋巴管
术中应注意操作细致,切口内彻底止血,结扎处理重要淋巴管,保持皮瓣血运。
较大出血点要用丝线结扎,小的渗血可仔细用电凝止血,但皮瓣上的渗血尽量不要采用电刀烧灼,以避免烫伤皮瓣。
仔细结扎手术中损伤的淋巴管,尤其是腋窝条索样组织,要仔细分离进行结扎,以防止淋巴管瘘。
因所有上肢淋巴管均经同侧腋窝引流至上腔静脉,乳腺内侧淋巴管穿过胸壁沿胸廓内动脉走行,乳腺下半部分淋巴管与同侧腹壁上淋巴管有广泛吻合,手术中在清扫淋巴组织时不可避免会切断上述部位淋巴管,若不能妥善处理,则会造成淋巴管瘘,易形成腋下及肋弓处积液。
关闭创面前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手术创面及创腔,既要检查有无出血点,同时可以清除脱落的组织碎片以免堵塞引流管。
3、合理应用电刀
现在临床上普遍认为术中使用电刀虽然可以比使用手术刀减少创面出血,但电刀的使用却会增加发生皮下积液的风险。
原因可能是电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损伤,损伤皮下脂肪组织,导致术后容易出现皮下脂肪液化。
同时,电刀本身的热凝固作用也可使脂肪组织内的小毛细血管内形成血栓,使皮下脂肪组织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易导致术后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
故在手术中电凝功率不宜过大,电刀移动要快,止血迅速,减少电刀在组织上的停留时间,避免电刀产生的高温灼伤皮肤。
4、通畅引流
置管引流是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的必要手段。
乳腺癌术后锁骨下及胸骨旁是皮下积液的好发部位,单纯腋下引流难以解决该处的积液,在胸骨旁加1根负压引流管能够减少皮下积液的形成。
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管,保持皮瓣下的潜在腔隙呈负压状态,有助于皮瓣与胸壁的贴附。
可在缝合切口后用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吸净皮瓣下积液积气,然后接负压持续吸引。
术后要经常查看并由近端向远端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引流的有效负压,防止出现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导致无效引流。
术后5~7d,当24h负压引流管引流液清亮且引流量<10ml时方可考虑拔出负压引流管。
5、妥善包扎切口
术后包扎切口时务必消灭创面死腔。
依次在腋窝、皮瓣及切口均匀覆盖无菌纱布块,要保证纱布块平整覆盖,外敷棉垫,给予绷带加压包扎。
均匀适度的加压包扎是必要的。
压力要适当、均匀,使皮瓣各部位与胸壁紧密贴在一起,既有效使腋窝和皮瓣受压减少渗液,又能够保证皮瓣局部血液循环良好,淋巴液引流通畅,有利于手术创面及切口早期愈合,也有利于局部手术创面渗液的吸收。
注意绷带包扎以患者感觉不紧为宜,以免影响皮瓣血运。
术后3~4d拆除包扎后切忌再次绷带加压包扎,以免造成皮瓣与胸壁再次分离出血。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防治措施贯穿了整个乳腺癌手术治疗过程。
因此,术前需要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心设计、术中认真仔细操作、术后细心观察、护理,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发生,以便患
者术后能够及时接受放疗、化疗等进一步治疗措施,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沈俊,邱国华,王林波.乳腺癌术后积液产生的原因和预防[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3(2):103-106.
[2]罗建红.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6(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