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案例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典型案例及剖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典型案例及剖析撤销民事合同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典型案例可以作为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可撤销民事合同的适用条件和具体操作方法。
本文将介绍十个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剖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法律指导。
1. 案例一:利用欺诈手段达成的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通过虚假陈述或隐瞒重要事实的方式,使对方误以为合同内容或交易环境与实际情况不符。
欺诈成立的典型例子是某公司故意隐瞒产品质量问题并向买方销售缺陷产品。
买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2. 案例二:合同缔结过程中的重大错误当一方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犯下重大错误时,可以要求合同撤销。
例如,一方在签署合同时,由于误解、疏忽等原因导致合同内容产生重大错误,致使交易达不到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可视为可撤销民事合同的情形。
3. 案例三:威胁、负压或欺诈行为在个别情况下,一方可能通过暴力威胁、经济拘留或其他欺诈行为迫使对方签署合同。
对于这种非法行为,受害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并追究违法行为的相关责任。
4. 案例四:被迫签订不公平合同当一方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处于无奈的境地,被迫违背公平原则签订不利于自己的合同时,可以寻求撤销合同的救济。
例如,某人生活艰难,被迫在购车合同中接受高额利息,由于难以承受压力,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5. 案例五:违反公共利益的合同当一方与他人签订的合同违反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德时,可以要求法院撤销该合同。
一个典型例子是某人签订了违法行为合同,例如非法赌博或贩卖违禁品,法院可以判定该合同无效。
6. 案例六:不完全履行法定要素的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要素订立合同,导致该合同的效力遭到质疑,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例如,一份需要公证的合同未经过公证,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销请求。
7. 案例七:重大违约行为当一方严重违反合同约定,致使对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或遭受重大损失时,受害方可以寻求撤销合同并要求赔偿。
无效合同相关案例

无效合同相关案例标题:无效合同案例——因违反法律规定导致无效合同双方基本信息:甲方:某公司地址:XX市XX区XX街XX号法定代表人:XXX联系电话:XXX乙方:某个人地址:XX市XX区XX街XX号联系电话:XXX 案件概述: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份合同,内容为甲方出售一辆二手汽车给乙方。
合同约定汽车车价为120,000元,乙方于合同签订时支付了100,000元的定金,约定一个月后剩余20,000元一次性付清并取车。
合同中还约定乙方购买汽车后需在一个月内办理转移手续。
经过调查,该汽车有严重的行驶安全隐患,且甲方未经乙方同意将其质押给了第三方,导致乙方无法办理汽车过户手续。
双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甲方身份:售车方,汽车所有人。
甲方权利:要求乙方按约定时间履行付款义务。
甲方义务:出售合法、安全的汽车,协助乙方办理过户手续。
甲方履行方式:向乙方出售汽车,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甲方期限:合同生效至交付汽车、过户手续办理完毕。
甲方违约责任:按照《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乙方身份:购车方。
乙方权利:按照合同约定获得汽车的所有权,要求甲方履行质量承诺和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乙方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车款、办理过户手续。
乙方履行方式:支付定金并在约定时间内支付剩余款项并办理过户手续。
乙方期限:合同生效至交付汽车、过户手续办理完毕。
乙方违约责任:按照《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1.《合同法》2.《侵权责任法》3.《物权法》4.《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甲方权力: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车款并办理过户手续;收回汽车;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甲方义务:出售合法、安全的汽车;协助乙方办理过户手续。
乙方权利:按照合同约定获得汽车的所有权,要求甲方履行质量承诺和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乙方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车款、办理过户手续。
四种无效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方将某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乙方,转让价格为1000万元。
合同签订后,乙方按照约定支付了全部转让款。
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发现乙方在签订合同时隐瞒了该地块存在严重地质灾害的事实。
甲方认为乙方存在欺诈行为,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返还已支付的转让款。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在本案中,乙方在签订合同时隐瞒了地块存在地质灾害的事实,属于欺诈行为。
因此,甲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本案中,乙方存在欺诈行为,合同无效。
乙方应返还甲方已支付的1000万元转让款,并赔偿甲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二、无效法律案例分析二: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案情简介:丙与丁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丙将一套房屋出售给丁,价格为500万元。
合同签订后,丙将房屋过户给丁。
但在过户过程中,丙发现丁在签订合同时隐瞒了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事实。
丙认为丁存在欺诈行为,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丁返还房屋。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在本案中,丁在签订合同时隐瞒了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事实,属于欺诈行为。
因此,丙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技术合同案例分析

技术合同案例分析篇一:技术合同无效案例篇一:无效合同案例(2)一、合同无效的案例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案例:宝鸡市东星砂石场赵巧巧与吴剑打算购装载机,供货商、、保险公司联合多次对其资信调查后,20XX年9月3日吴剑与西安松林公司签订一按揭贷款购装载机的“工矿产品购销合同”,20XX年9月10日吴剑凭此合同与光大三桥支行签订了“按揭贷款合同”,经西安市公证处作了公证,并在公证处将所购装载机作了抵押物登记;20XX年10月25日吴剑在光大三桥支行“贷款凭证”上签字,光大三桥支行发放了14.88万元到给吴剑开的专项帐号内。
此前,按西安松林公司安排,赵巧巧于20XX年8月26日到宝鸡常汇公司交了11万元首付款,当即吴剑打“收条”开回了装载机,上面写明了装载机的“四号一色”;20XX年9月17日西安松林公司给吴剑开了带税的正式“发货票”24.75万元,附的产品检验证的“四号一色”与吴剑20XX.8.26给宝鸡常汇公司打的“收条”上“四号一色”完全一致。
按常理,赵巧巧、吴剑以按揭贷款购的装载机一切手续己完毕。
随后,曹新红以“帮忙”到西安给光大三桥支行还款为名,收了赵巧巧三次四个月“分期还款”2.75万元。
20XX年1月19日,突然,宝鸡常汇公司经理曹新红带了六、七膘汉强行开走装载机时,称按揭贷款没有办成,限赵巧巧10天内交清其余欠款13万,否则休想要回装载机。
“吃饭穿衣亮家当”,两个农民那能在10天内拿击欠款13万元呢?赵巧巧、吴剑多方向宝鸡常汇公司讨要装载机未果。
就到光大三桥支行去查询,让其大吃一惊。
光大三桥支行给吴剑了一个“客户贷款结清通知单”,上明确写的是:“您已于20XX年11月19日完全还清完毕”。
到11月19日自己才还14000光,是谁还清了这笔14。
88万元贷款呢?他们多次要求光大三桥支行查个纠竟,都以“保密”为由而拒绝。
赵巧巧、吴剑为查清到底是谁给自己提前“完全清还完毕”贷款,讨回宝鸡常汇公司强行开走购装载机造成的损失,把光大三桥支行、西安松林公司等告到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1. 无效合同1.1. 定义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存在法律规定的不合法因素,从合同成立之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1.2. 情形1.双方或单方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标的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3.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4.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5.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7.损害社会公共利益;8.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3. 后果1.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2.各方当事人根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3.因合同无效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2. 可撤销合同2.1. 定义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存在法律规定的不合法因素,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
2.2. 情形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对方利益;3.合同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4.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5.合同条款免除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责任;6.合同条款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责任。
2.3. 后果1.合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合同;2.合同被撤销后,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3.各方当事人根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4.因合同撤销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3. 区别与联系3.1. 区别1.无效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可撤销合同在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之前,仍具有法律效力;2.无效合同的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均有权请求确认合同无效,而可撤销合同的合同当事人只能请求撤销合同;3.无效合同的合同当事人之间承担违约责任,而可撤销合同的合同当事人之间不承担违约责任。
3.2. 联系1.两者都具有违法性,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2.两者在合同效力方面的法律后果相同,即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3.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合同当事人根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因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十个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典型案例及剖析

十个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典型案例及剖析民事合同是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为实现一方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协议。
在某些情况下,合同的一方可能希望撤销合同,使其失效。
本文将介绍十个典型的可撤销民事合同的案例,并进行剖析。
1. 青少年与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可被青少年本人或监护人请求撤销。
2.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精神病人、智力障碍者等。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可被该人本人、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请求撤销。
3. 强迫或欺诈行为:当一方通过胁迫、欺诈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时,受害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4. 重大误解:当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存在关键信息缺失或误解,导致合同条款违反双方真实意愿,受害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5. 合同订立违法:当合同的内容或形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时,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6. 合同附加不合理条件:如果一方在合同中附加过于苛刻或不公平的条件,使得另一方难以承受,被附加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7. 严重不公平交易:如果合同中存在严重不公平的交易条件,削弱了一方的权益,被削弱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8. 不符合强制性规定:当合同的内容违反我国法律中的强制性规定时,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9. 合同履行变为不可能:如果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可能,双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10. 合同瑕疵:当合同的内容或形式存在严重瑕疵,影响了合同的有效性,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对于上述案例,当一方请求撤销合同时,法院将考虑合同成立时的法律规定、合同的实质内容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
如果法院认定合同确实应当被撤销,将判决合同无效,并将双方的权益恢复到合同成立前的状态。
在进行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应当尽量遵守合同法律规定,并确保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如有任何疑问或争议,建议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咨询和辅导,以便保护自身权益。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举例子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举例子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举例子:
一、无效合同:
甲方:北京某公司乙方:上海某公司
甲乙双方经过协商,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乙方向甲方提供某品牌手机,甲方支付对应的价格。
但合同中并未明确规定手机的具体型号和数量,并未注明交货时间和交货地点。
合同签署后,乙方因无法按约定交付手机,甲方要求解除合同,要求返还已支付的定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应当具有明确的条款内容,包括合同标的、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和地点等。
由于本次合同未明确定量、交货时间和地点等关键条款,合同无法保障甲方的权益,属于无效合同。
二、可撤销合同:
甲方:上海某电商平台乙方:某个消费者
甲方和乙方签署了一份购买合同,约定某个电器商品价格为500元,并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交付商品。
合同签署后,乙方发现商品和宣传资料描述不相符,存在功能缺陷,要求退货。
甲方同意退货但要求扣除30元的运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双方应当遵守平等原则,不得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在本例中,商品存在缺
陷,乙方有权要求退货,并且甲方应当承担全部退货所需费用,不得扣除运费。
因此,合同中规定的运费扣除条款违反了平等原则,属于可撤销合同。
购房诉讼撤销合同案例分析

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购房纠纷日益增多。
其中,购房合同撤销诉讼成为常见类型之一。
以下以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一:房屋面积缩水,购房合同可撤销案情简介:施某、刘某看中一套119平方米的三房户型样板房,签订购房合同后支付首付,办理贷款。
交房时发现房屋实际面积只有92平方米,且一间卧室变成了厨房。
施某、刘某认为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要求撤销购房合同。
分析:法院经审理认为,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未明确告知房屋实际面积与样板房存在差异,构成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因此,法院支持了施某、刘某的诉讼请求,撤销了购房合同。
三、案例二:房屋被查封冻结,购房合同可撤销案情简介:陈某、付某将涉案房屋出售给万某,实际成交价格25万元。
后因陈某、付某欠李某借款,涉案房屋被查封冻结。
万某得知后,要求解除购房合同,返还购房款及装修款。
分析: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房屋在出售时已被查封冻结,陈某、付某未履行告知义务,构成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因此,法院支持了万某的诉讼请求,解除购房合同,返还购房款及装修款。
四、案例三:恶意串通,购房合同无效案情简介:谭女士为逃避债务,将价值1200余万元的房产以3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外甥侯先生。
购房款全部来源于谭女士的二姐。
孙女士发现后,请求法院确认买卖合同无效。
分析:法院经审理认为,谭女士与侯先生的买卖行为属于恶意串通,损害了孙女士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因此,法院支持了孙女士的诉讼请求,判定合同无效,要求案涉房产恢复登记至谭女士名下。
五、总结购房合同撤销诉讼涉及欺诈、恶意串通等多种情形。
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法院需综合考虑合同内容、当事人行为等因素,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无效合同案例分析:
农村青年小王前往福建某煤矿打工,报名时,厂方以煤矿已承包给工头为由,要求小王与工头签订合同。
而工头却在合同中规定,工头每月支付60元的危险补贴,由小王自己解决劳动防护用品。
如果小王在工作期间出现人身伤亡,工头及煤矿概不负责,当时小王急于上班,便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没料到,6个月后,小王在一次塌陷事故中死亡。
小王的家人找到煤矿及工头,要求他们承担丧葬费,并赔偿经济损失。
但煤矿及工头都认为他们不能承担任何责任。
理由是小王上班时已知道煤矿工作的危险性,并且每月都领取了危险补贴,同时在合同上也明确规定,如果工人在工作期间出现人身伤亡,煤矿及工头概不负责。
后来,几经周折,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小王的家属才得到了合法的赔偿。
那么,煤矿及工头为什么签有合同还要赔款呢? 因为他们与小王签订的合同是一份“生死合同”,其本身就是一份无效合同。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企业与工人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必须建立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想违背的“合同”均为无效合同。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指出,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也严重的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应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所以,煤矿及工头与小王签订的“生死合同”实际上是逃避法律责任,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的。
因此发生了伤亡事故,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承担丧葬费和死亡补偿费。
根据《合同法》第5条的规定,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a. 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b.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从无效合同五种情形来看,个人以为《合同法》第5条的规定才是整个合同无效制度的精髓和本质所在,强调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前面所述的合同无效前三种情形主要从订立合同的程度或合同的形式中来认定无效的,损害“公共利益”才开始涉及到合同的内容,而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才是无效合同,而且也是与其他效力类型化。
二、可撤销合同案例分析:
甲汽车销售公司与乙汽车制造公司签订了一份轿车买卖合同。
由于甲公司的业务员丙对汽车型号不太熟悉,在签订合同时,将甲公司原先想买的B型号轿车写成了A型号轿车。
虽然乙公司提供的型号不是甲公司原想购买的B型号轿车,但A型号轿车销量也不错。
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提货并支付了货款。
如何认定此次买卖行为?如果甲又反悔,可以退回车子、要回货款吗?
分析 1、丙的行为属于重大误解的行为。
重大误解行为是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行为。
依据《合同法》第54条的有关规定,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后果与自己的思想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本案中,丁某对购买标的发生了误解,并且价值巨大,应认定为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行为。
2、甲公司不能再行使撤销权。
根据《合同法》第55条的有关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本案中,甲公司在明知车型有错的情况下,仍按合同约定提货,并支付货款,应视为以自己的行为放弃了撤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