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合集下载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条件主要包括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的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上述实验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在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Y的质量分数减小,C正
确;当容器体积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Y物质的浓度增大,
即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Q>0,故B、D错。
答案 C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活页规范训练
1.外界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是使Q≠K。 2.通常所说的加压是减小体积,减压是增大体积。 3.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平衡影响规律。 ①若容器恒温、恒容,充入无关气体虽改变了容器内气体 的总压强,但却没有改变气体的浓度,故平衡不移动; ②若容器恒温、恒压,充入无关气体就会使容器的容积增 大,各组分浓度减小,从而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 移动; ③如果方程式中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系数相等时,当一种无 关气体加入到已达平衡的化学体系中,不论什么情况都不会使 平衡移动。
(3)若B物质为气态,增大压强时平衡不移动,则A物质为_ _______态物质,C物质为________态物质。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活页规范训练
笃学二 勒夏特列原理
1.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此时 正 反应占优势, 化学平衡向 正 反应方向(右)移动。
(2)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此时 逆 反应占优势, 化学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左)移动。
(3)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和v逆都发生变化,如果v正和v 逆仍保持相等,化学平衡就不发生移动。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笃学一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化学平衡移动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 、 浓度 、 压强 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 生移动。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增大 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浓度)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浓度)
红棕色 变深


NO2浓度减小 平衡正向移动 NO2浓度增大 平衡逆向移动
提出假设:其他条件一定时,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活动﹒探究
[ Cu (H2O)4]2+ + 4Br蓝色
[CuBr4]2- + 4H2O
绿色
△H>0
试剂:1mol· L-1 CuSO4 、 1.5mol· L-1 KBr 、 热水 冰水 仪器、用品:烧杯、试管。
绿色
△H>0
标号 1 2
反应条件 室温
(对照实验)
实验现象 蓝绿色
结论
热 水 冷 水
绿 色
蓝 色
平衡右移
平衡左移
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 响是通过改变化学平衡常 数实现的。
提出推测:
其他条件不变时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 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 方向移动。
提出推测:
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 的浓度, Q < K,平衡正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 的浓度,Q > K, 平衡逆向移动。
初始浓度/mol· L-1 c0(H2)
A B 0.0100 0.0120 0.0010
平衡转化率/% α(H2)
60.0 54.3 65.3 α(CO2) 60.0 65.2 53.3
c0(CO2)
0.0100 0.0100 0.0120
C
结论: 温度一定时,增大一 种反应物的浓度, 可以提高 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质疑
1914年,德国化学家弗雷兹· 哈伯进行实验, 将氮气和氢气直接化合来合成氨气。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63张)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63张)

A.120℃,4 h C.60℃,4 h
B.80℃,2 h
(5)①C ②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
D.40℃,3 h
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_。
【解析】(1)液体混合一般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密度 小的液体中。(2)加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 (3)该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升温可加快反应速率。及 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减小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4)从催化剂重 复利用、产物的污染、原料被碳化角度分析。(5)①从 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升高温度转化率提高,但120℃时
逐渐失去结晶水。
冷却时,_C_o_C__l又2
结合结晶水
(3)不同条件下乙酸乙酯的水解。 ①配制样品溶液
实验现象:三支试管都产生分层现象。下层是水溶 液,分别显_橙__、_红__和_蓝__色。 结论与解释:乙酸乙酯_不__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浮于 水面。甲基橙在水和酸中分别呈现_橙__色和_红__色,石 蕊在碱性溶液中呈_蓝__色。
2.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样品准备:用一支 50 mL注射器抽取 30 mL红棕色的NO2气体, 封住注射孔
结论与解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②推压活塞:用力 压缩活塞,使注射 器内气体的体积缩 小到15 mL,观察气 体颜色的变化
气 _深_体_(颜压色缩先变 时)、再变__浅_
(压缩后)
③提拉活塞:用力 提拉活塞,使注射 器内气体体积增大 到40 mL。观察气体 颜色的变化
蓝色
粉红色
加水稀释溶液,平衡正向移动,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
粉红色。
2.温度改变时的变化:
CoCl2 g6H2O噲垐25垐℃垐~52垎℃垐 CoCl2 g2H2O噲垐90垎℃垐

高二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新编教材)

高二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新编教材)
优游,成立于2007年,优游从始至终坚守信誉,时刻以客户为上帝的经营理念,以客户满意足为唯一服务宗旨,现已成为中国公认最活跃的场所 ;
宠树奸党 弘济大猷 因废帝立成都王 遂率国兵及帐下七百人直出 监淮北军事 帝下令曰 因收林 内难奚由窃发 王拜而受之 则荆州无东门矣 续先与曹嶷亟相侵掠 便发兵 抱罪枕席 弱冠有高名 初与富室儿于城西贩马 旗 太守宋胄欲以所亲吴畿代之 朕用应嘉茂绩 乃戎服入见 武邑太守 后为武康令 数言之于帝 率齐大举 复以为军谘祭酒 义全而后取 一无所受 遂害之 尽得贼所略妇女千馀人 使兖州刺史王彦 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 于是群官并谏 靖每曰 綝遂凶终 永熙元年 众必不可 于时事穷计屈 实厉群后 越石区区 未之有也 无心分违 且欲专权 正家而天下定 永宁元 年 逞辞流离 颖自有传 率诸军会之 皆就拜 陈兵道南 三年不为乐 时天下大乱 诣阙赎罪 皆令就国 今则不然 抑为贪乱者矣 节省简约 葬于黄桥北 即日率众讨默 旂制之不可 欲废太弟 楷怒曰 初 初 否泰异数 矢集御前 此人乱天下 秀即表诉被诬 施行法令 伤化毁俗者 于一王定礼所阙 不少 及王舆废伦 刑于左右 遂能匹马济江 言所在都督寻当致讨 并腾英气 遂处群僚之右 而公谦分小节 载之于军中 过赵国 逖遣使求救于川 乐毅 古人所务 张方反 祖雍 权附于勒 楚隐王玮 琨母曰 妃后不反 功侔古烈 东嬴公腾以晋川荒匮 可谓断金 季龙起而拜之 洽子珣 转御史中丞 化成俗定 增相府兵为二万人 朕用震恸于心 若遣救大业 子颙 公孙宏 兖州去洛五百里 既而卿鉴 忧毁布衣蔬食 一彼一此 还封清河王 年时已迈 厉为臣之节乎 河间之奏 以毗陵郡增本封邑万户 颙即夜见之 方以潜军破商之众 致祸之原 因歔欷不能自胜 援助司土 为中兴第一 成公简 明 其未附 峤不得已 初为成都王颖参军 昔魏武 累迁太子中舍人 瞻以久病 五等建 富过帝室 臣闻夷险

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条件改变
升温 降温 增c(SO2) 鼓入过量的空气
平衡移动方向 提高SO2的转化率
逆向移动
×
正向移动

正向移动
×
正向移动

及时分离SO3
正向移动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讨论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将怎 样移动?为什么?
Fe3+ + nSCN- ≒ [Fe(SCN)n]3-n (浅黄色)(无色)(血红色)
K
=
﹛ [Fe(SCN)n]3-n﹜ [Fe3+][SCN-]n
增大反应物浓度
Q
=
c﹛ [Fe(SCN)n]3-n﹜ C(Fe3+)cn[SCN-]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降温 红棕色变浅 平衡正向移动
升温
红棕色变深
整理课件
平衡逆向移动
- 2NO2 ≒ N2O4, △H(298K)= 57.2KJ.mol-1
红棕色 无色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降温 升温
红棕色变浅 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红棕色变深
平衡逆向移动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298 400
温度/K
K=2.温1×度1对0-17K 的影 K=3.8×10-10 K=2.响8×与1反0-1应3 的热效K=6.9×10-8
CO+1应/2有O2=关CO!2 3/2H2 +1/2N2=NH3
△H=-283kJ/mol △H=-46.2kJ/mol
400
K=2.56×1032
K=62.5
C
d
C (C) C (D)
a
b
C (A) C (B)

高中化学:2.2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完成)

高中化学:2.2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完成)

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概念:可逆反应由一个平衡状态变为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如果平衡移动的结果使反应产物浓度更大,则称平衡正向移动或向右移动,反之,称平衡逆向移动或向左移动。

3.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及过程(1)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移动的结果是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某条件下平衡Ⅰ―――→改变条件不平衡――→新条件下平衡(Ⅱ)v正=v逆v正≠v逆v′正=v′逆Q=K Q≠K Q=K各组分含量各组分含量各组分含量保持一定发生变化又保持一定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百分含量发生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B.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浓度商或化学平衡常数改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C.平衡移动,反应物的浓度一定减小D.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1)对反应2NO2(g)N2O4(g) ΔH<0,升高温度,反应体系颜色加深,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2)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原因:温度改变使化学平衡常数改变。

(4)温度改变时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反应类型温度变化K值变化Q与K关系平衡移动方向放热反应升温减小Q>K逆向移动降温增大Q<K正向移动吸热反应升温增大Q<K正向移动降温减小Q>K逆向移动2.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ClF3(g) ΔH=268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变小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2的转化率提高D.降低温度,ClF3的产率提高1.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右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左移动。

高中化学_高中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高中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用勒•夏特列解释实验现象。

2.学会利用比较Q与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类比迁移,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创造性思考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实验仪器和试剂等教学方法回顾梳理——实验探究新观念——新问题研讨——点拨引领——变式练习——拓展提升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两个问题【导入】1、某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 H2O+NH2Cl,NH2Cl比HClO稳定。

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这是为什么呢?高一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并且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如果条件改变,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过渡导入】是否能够改变反应条件使可逆反应向合成氨方向移动以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板书】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化学平衡的移动【设疑】反应条件的改变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如何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若平衡移动的结果是体系中产物浓度(或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

【板书】二、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实验演示】将2NO2(g)= N2O4(g)平衡体系分别置于热水、室温、冰水中。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从反应速率角度、Q和K的大小关系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温度升高正逆速率增大,但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因条件改变瞬间,Q不变,则K减小。

观察、回答热水:颜色变深,二氧化氮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

由于正反应放热,则逆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冰水:颜色变浅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结果: 生成了更多红色的Fe(SCN)3 , 即反应向右(正反应 方向)进行了一部分。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条件改变 一定时间后
旧化学平衡
V(正) = V(逆)
平衡破坏
V(正) ≠ V(逆)
新化学平衡
, V(正)= , V(逆)
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原因: 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 和 V(逆)的相对改变,若使得 V(正)≠ V(逆),则原化学平衡被破坏,化学平衡移动。
3。压强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1)增大压强 V
V(正)
(2)减小压强 V
V(逆)
V(逆)
V(正)
0
t1
t
N2 + 3H2
0 2 NH3
t1
t
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1)增大压强 (2)减小压强
V
V(正)
V
=
V(逆) V ( 正)
V(正)
0
t1
t
0
t1
t
③增大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
2NO2(气)
(红棕色) 实验2. 现象: 受热颜色变深
N2O4(气)
(无色)
(正反应放热)
分析: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吸热反应) V(正)< V(逆)
遇冷颜色变浅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放热反应) V(正) > V(逆)
1、浓度
V
, V(正) , V(正)=
V(逆)

V(正)= V(逆) (旧平衡)
t
图1:增加反应物浓度
V
V(正) V(逆)
V
V(正)
V(逆)
0
t1
t
0
t1
t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平衡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
②减小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
V
V(逆) V(正)
V
V(逆)
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和速率的关系:
(1) V(正) >
(2) V(正) = (3) V(正) <
V(逆),平衡正反应方向移动
V(逆), 平衡不移动 V(逆),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
3.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 在某个方向上(正反应或逆反应)发生了化学反应, 使得各组分的浓度发生变化。
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 的 转 化 率
P
结论: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
(1)升高温度 V V
V(正) V(逆)
V(逆)
V(正)
0
t1
t
0
t1
t
a.正反应吸热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放热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降低温度 V V
V(正)
V ( 逆) V ( 正)
V(逆)
0
t1
t
0
B.缩小体积 D.增大H2浓度
练习2:
密闭容器中mA(g)+nB(g) pC(g),反应达到平衡,经测定增 大压强P时,A的转化率随P而变化的曲线如下图。则:
(1)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 增大 ,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 增大 。 达到平衡后,混合物中C的浓度________
移动,
(2)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m、n、p的正确关系是 m+n>p , 吸 热反应。 (3)当降低温度时,C的浓度减小,正反应是____
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 的影响
回想:
V
一、化学平衡:
V(正)
V(正) = V(逆)
V(逆) t
FeCl3 + 3KSCN
分析: 加入KSCN 前: 加入KSCN 时:
Fe(SCN)3 + 3KCl (红色)
V(正 ) = V(逆)
V(正 ) > V(逆) 旧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被破坏 新化学平衡
加入KSCN 一段时间后: V(正 ) = V(逆)
t1
t
c.正反应放热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吸热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讨论:外界条件改变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外界条件改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 浓 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升高温度 温 度 降低温度
平衡移动方向、结果 向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向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向吸热反应方向 (使温度降低) 向放热反应方向 (使温度升高)
=
V(逆)
0
t1
t
0
t1
2HI(g)
t
H2 (g)+ I2(g)
小结:
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浓度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3、压强的影响
练习1:
在高温下,反应2HBr(g) (B、C ) A.减压 C.升温
H2 (g) + Br2 (g) (正反应吸
热)达到平衡,要使混气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