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_____状态下离解成___自由移动离子_的过程。
3、原电池是___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_____
4、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
【过渡】
教学过程
【课本 79 页实验 4-2】 下面请大家注意观察视频中电解 CuCl2 的实验,
1、U 型管中为 CuCl2 溶液
2、2 个电极均为石墨
3、通电后放入的为碘化钾淀粉试纸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设 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

本课时内容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
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
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
教材分析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
结论 1:电解质通电前在水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作 自由运动;在外电源的作用下(直流电),改作定向移动 而导电。在导电的同时,在阳、阴两极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即被电解,电离是电解的前提。
2Cl—-2e—=Cl2↑
此外,根据刚才的分析讨论下电极方程式该如何书 写?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Cu2++2e—=Cu
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教师的讲解占大部分,留给 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较少。现在我们要改进这种教学模 式。课堂上,我尽可能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去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分析一些问题,然后留时 课例研究综 间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推理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 述 让他们看实验录像,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自己去分析为 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如何解释,进而得出正确的电极 反应式。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还培养了他们自己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应用教学反思电解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应用教学反思电解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福清一中吴国海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对应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转化中电解的原理及应用》中的一节内容。

该内容是高中化学中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解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学习好该部分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电解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知识平台。

本节课安排四个活动,一是[交流与讨论]电解熔融态氯化钠;二是[活动与探究]电解氯化铜溶液;三是[交流和讨论]电解饱和食盐水;四是[观察与思考]电镀银的工作原理。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电能转化化学能的条件和方法。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学生求知欲望较强,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但理论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对于一些相似原理,概念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消除学生对理论的抽象感和乏味感。

学生在上一节学习了原电池的概念,掌握负极、正极的概念及其电极反应的书写,自然引出电解池的内容,但学生学到电解池后和原电池比较容易搞混,所以应注意强调:原电池的电极为正极、负极。

电子流出的电极为负极,电子流入为正极;而电解池的电极称为阴极、阳极。

无论电解池、原电池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负极和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正极和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应提醒学生注意辨析。

3.设计思想中学化学课教学设计规范指导意见指出:“课堂教学要提供尽可能充足的实验或数据等化学事实”。

本节主要使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

从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设定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明确重点观察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获得新知。

电解原理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电解原理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电解原理的应用的教学反思引言电解原理是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等科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通过电解反应,我们可以实现物质的分解与合成,从而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电解原理呢?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电解原理的应用进行反思和探讨。

教学内容1.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电解原理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电解原理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目标中强调学生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将电解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电解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电解原理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如水处理、电镀和电池等,让学生能够将电解原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对电解原理的理解。

3.强调电解的条件和因素:在教学电解原理时,我们应该强调电解所需的条件和影响电解的因素。

例如,电解需要电解质、导电介质、电源和电解槽等条件,而电解的速度受到电流大小、溶液浓度、温度和电极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讲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解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电解原理时,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实验视频或实物,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电解原理的应用和魅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实验设计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可以通过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并帮助他们设计更复杂的实验。

3.课堂互动与讨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堂的互动与讨论。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解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多种评价方式的使用:在教学电解原理时,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中化学_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环节活动内容让学生牢记阴阳极的放电顺序引入通过放电顺序,引导学生掌握电解反应方程式和电池反应;同时分析每个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一个具体的反应应用到工业中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理解“电原理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电镀的构成条件。

明确电解原理在三个工业生的应用,了解具体问题应具体考虑。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模糊点。

附:导学案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2课时)【自主 • 展示 • 点拨】【诊断补偿】1.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2.阴离子的放电顺序(阳极) 【学海导航】问题一 、氯碱工业的电解原理(电解食盐水)1.饱和食盐水中存在哪些离子?在通电后离子的移动方向怎样?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时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解总反应方程式。

2.电解过程中,在哪一极附近制得氢氧化钠溶液?为使C(OH -)尽可能在该极富集,工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问题二、铜的精炼的原理(铜的电解精炼)3.为什么工业上要对粗铜进行电解精炼?4.画出电解精炼铜的装置,标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问题三、电镀的原理(电镀)5.电镀的目的是什么?6.画出在铁钉上电镀铜的装置图,标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预习自测】1.电解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阴极附近滴入无色酚酞试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检验阳极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锌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归纳• 探究• 建构】【探究一】电镀原理的应用【思考】试写出两电极的电极方程式【概括整合1】电镀池的构成条件:【探究二】电解精炼铜【思考】1、电解精炼过程中,写出阳极的发生的所有电极方程式。

《电解原理》教学反思 电解原理教学反思(共4页)

《电解原理》教学反思 电解原理教学反思(共4页)

《电解原理》教学反思电解原理教学反思[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电解原理是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理,是电化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重点。

电解原理的考察经常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电极发生的是何反应,氧化还是还原;电子或电流的流动方向;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理解电解原理,掌握电解、电解池等相关概念。

2.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3.了解阴阳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顺序及电解产物。

4.了解铜的电解精炼、电镀铜以及氯碱工业原理,增强归纳、总结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虽然在课前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但是课堂教学中,还是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以下将我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和有关于这一节的教后反思总结如下:一、教法多样,学法跟进《电解原理》这一节我是分两个课时上完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电解的概念以及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第二课时介绍电解原理的应用,包括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精炼铜和电镀。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从电解熔融氯化钠开始说起,分析了电解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离子的移动方向和电子的转移,进而引出了电解、电解池、阴极、阳极、电极反应等一些概念。

然后逐步深入到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在这里不能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掌握一些方法。

例如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如何记忆呢?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熟知,阳离子放电顺序只需将金属变成阳离子,放电能力从左向右依次增强即可。

掌握了电解原理的基本知识点之后,逐步深入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的电极反应以及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自己书写电极反应式,然后变换电解质溶液再讨论总结。

通过这种寻找模型,然后将模型变换的方法,层层深入,打开了学生的眼界,也训练了他们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观看了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精炼铜和电镀三个实验的录像。

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讨论,加深了他们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并且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推理和迁移应用的能力。

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反思王开群

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反思王开群

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反思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原理,本节内容包括为电解池的第二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内容抽象难懂,主要为电解原理的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

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建构概念。

本节重点是电解工作原理的应用,放电顺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等。

一、课堂引入的情境设计1、回顾复习引入结合电解池第一课时所学电解池工作原理知识回顾的形式设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那么电解池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实验情境直接以电解实验的多媒体演示,电解水饱和氯化钠、电镀、铜的电解精炼、金属的冶炼。

3、生活化情境以氯碱工业的生产为情境设问,如何将食盐水转化为氢氧化钠,提示模拟装置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实验探究电解的原理。

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根据教学实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 必须做到上下衔接自然。

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境界才算是好的导入。

结合本节内容实际 以问题为情境结合能量的转化及反应实质引导学生逐层推理的效果更理想,当然这对问题设计的要求很高,应注意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本堂教学课程很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以典型的电解质溶液设计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适时引导思考、引导学生完成各个类型的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化学方程式书写,以及电解池的现象等,自主归纳出实验结论。

以氯化铜溶液为基础点拨学生思考即总结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的应用,注重学法的指导,分析已知的电解原理后归纳电解原理的应用。

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高效课堂的落实不仅在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更应关注学生的基础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

三、问题的设计和处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课堂讨论的次数及时间的控制有显著区别。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多数问题在于问题的清晰度、层次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解程度。

另外引导是否到位也影响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电化学复习——电解原理》的教学反思.

《电化学复习——电解原理》的教学反思.

《电化学复习——电解原理》的教学反思生化组王囡本学期我承接了一节区研讨课。

课程内容要求在基本理论复习方面选择。

基本理论包括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等内容。

我选择的是电化学复习中的电解原理部分。

电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理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察的一个重点。

电化学知识既可以综合学科内知识,又可以涉及学科间知识的运用,还可以与生活生产等问题相联系,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知识点。

全国及各省市试题对电化学的考查有增加的趋势,许多试题是以新产品、新技术作载体对原电池、电解池、电解原理进行考察,属于高起点、低落点类型题。

命题时经常针对以下几个问题:电极发生什么反应,物质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电子流动方向及电流方向;离子的移动方向。

电解原理研究的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理,是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07年考纲,针对高考综合命题求宽而不求难特点,我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又有了新的收获和反思。

一、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

我从三方面对目标进行制定: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复习,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建立模型→模型变式”,巩固对电解、电镀原理的理解,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学生通过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的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落实电极方程式书写目的。

3、情感与价值观:学生将电化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培养热爱科学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大纲为指导,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要适度。

高考命题主要针对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离子移动方向等问题,因此在知识目标方面,体现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和对电解实际应用的了解。

近几年理科综合考试有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趋势,即从不同的角度设置新情景,体现能力立意。

如实物图的分析是近年高考关于电化学问题命题的一个热点。

因此,在设置过程方法目标时,我设计了“建立模型→模型变式”的学习过程,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主旨,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升能力。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应用教学反思电解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应用教学反思电解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应用教学反思电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解基本原理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电解过程中的电子流动和离子迁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解过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电解基本原理2.电解质溶液的性质3.电解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实验示范或提问,引发学生对电解的兴趣和好奇心,了解学生对电解的初步认识。

2.知识讲解(30分钟)详细讲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解液中的离子和电子流动、电解产物的生成等。

同时介绍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如导电性、电解度等。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并进行相关计算。

4.电解的应用(20分钟)介绍电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电解制氢、电镀等,并展示相关实验。

5.总结和归纳(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拓展(10分钟)布置相关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旨在引发学生对电解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电解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示范、实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电解的概念和原理存在一些模糊和混淆,对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也理解不深入。

在知识讲解环节,我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际示例,对电解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解的原理和机制。

而在实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电解反应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电解的应用环节,我通过展示相关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电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调整。

发现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困惑时,我及时进行澄清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反思
罗丹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这部分知识,是我在5月份期中考试后的主要讲授的内容,这也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之一,试题情景创新,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在进行授课时我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必须在讲清并且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

在授课时采取下列做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讲电解原理的时候,由原电
池的原理引入,引出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区别;在讲电极反应式书写的时候,在复习了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基础上,讲解放电顺序的判断,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

2、把新课转化为复习课,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在学完了电解原理之后,将电解
原理应用以及学习氯碱工业的时候,我是采用,先复习旧知识,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入这部分知识,使他们自己学会,有了一种成就感。

3、每天的作业不用布置太多,但是,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如果不会,问会后
再完成都可以,对于作业中的集中问题,在课堂上一起讲授,主要讲解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4、对于这部分的一些计算题,教会学生分析的关键是首先写出正确的电极反应
式和电子转移的数目,再根据题意解题。

5、在章节复习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形成条理,这部分内容有如下规律:
①两池(原电池、电解池)判定规律:
②三类原电池中电极反应规律(电极的判断):
③电解规律(电子,离子的流向,放电顺序):
④电化学计算中,电子守恒规律:
今后的改进:
1、教学是需要双边活动,现在的学生只喜欢去听、去说、多少也会思考一些,
但是动手的时候比较少,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加强学生的练习了;另外,注意调动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在讲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的方式。

由简单的单反应式,
转向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3、以后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把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原理,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及一些常见物质的溶解性等问题综合起来复习,这样更加系统。

4、对于练习题应该更加优选一下,针对性越强,练习的效果会越好,只有在今
后的一轮复习中用这个方法了。

通过一题多变,抓住“池、极、液”的特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的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得到充分训练。

让学生今后遇到实际问题,能够抓实质、善分析、重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