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校史小整理
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的改革四十年

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的改革四十年◎ 童国林 张 辉 南京林业大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院所篇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在这四十年中风雨兼程,实现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学术队伍、科研能力与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能力、试验研究条件以及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已形成生物质化学与工程、制浆科学与工程、造纸化学与纸基功能材料、轻工装备与控制技术等4个具有优势与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
1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砥砺前行创辉煌制浆造纸工程学科源自于1963年底创立的林化制浆组,1981年开始招收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隶属于“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09年批准建立“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批“轻工技术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入选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2014年制浆造纸工程学科获批国家林业局二级重点学科,隶属于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林业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设木质纤维化学与工程、制浆化学与二次纤维利用、造纸化学与纸基功能材料、制浆造纸装备与控制、制浆造纸过程自动化等5个研究方向。
现有教师及教辅人员38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4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2人,江苏省“333”二、三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
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攻关或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40余项,主持国家林业局“948”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00余项。
南林小学发展史

南林小学发展史南林小学,座落于文化山麓,国道南侧。
黛山丽水,玉宇琼楼,清风雅致,绿树成荫,平道阔场,设备一流。
实乃读书之佳境,益智之灵地。
初创1946年,中国终于摆脱了百年来被侵略、欺侮的屈辱历史,南林的教育也迎来了崭新的篇章。
为适应社会形势,满足人们进一步求学的需要,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筹划,借用徐氏宗祠(六甲祠)作校舍,成立了南林希望小学的前身-----崇仁乡中心国民学校(形同现在的高小)。
学校设四、五、六年级三个教学班,在校生100余人,教师2人。
受各种因素影响,1950年学校迁至南林干垅,学校正式更名为南林小学,1951年上迁至大坪畈,1951年下半年迁至下铁孙。
发展1952年,学校终于结束了流浪、彷徨的历史。
在社会形势得到稳定后,学校在南林镇中心地段(南林镇下洋)选址建校。
学校办学扩展到一至六年级,有了比较规范的课程设置,正式成为一所完全小学。
当时校园面积虽有3000平方米,但条件极为简单,仅有两间泥房,围墙也用篱笆围成。
1962-1967年,在时任校长周庆宜同志的不懈努力下,由政府牵头,当地百姓出力,绕校园四周建成砖瓦房24间。
70年代,吴顺恒校长来到南林小学后,尽管当时社会环境复杂,但他极力保持学校稳定,将重点始终放在教学与学校管理上,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的办学目标。
同时凭借学校交通便利的条件建起了锯板厂。
利用积累的奖金不断完善学校各方面设施。
振兴改革开放后,教育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1982年在徐亚宝校长的发动下,全体师生动手碎石填场,建成了一个五百余平米的操场。
1989、1992年分别由程义帮、孙和平校长向社会集资20余万元,将原砖瓦式危房改建成钢筋水泥式二层教学楼。
1997年,在校长刘百栋同志争取下,台湾爱国人士捐资15万元,政府投入60余万元,征地6亩,新建教学大楼,宿舍楼各一栋,平整操场5000余平米,与此同时,学校吸纳周边五村六年级学生来校就读,成为一所寄宿制学校。
造园史(魏晋 )南林园林史课件

在魏晋时期,南林园林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展现出独特的设计特点 和建筑形式,拥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并对后世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时期的背景
历史背景
魏晋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儒家文化衰落,佛教文化兴盛,这对南林园林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环境
朝代更迭频繁,政治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纷纷投入园林设计与造园艺术,寻求心灵的安抚 和自然的舒缓。
通过园林布局、建筑形式和景色组合,表达深邃的哲学与艺术思考。
3 文化传承
南林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者,延续了古代文化的瑰宝。
南林园林的影响与传承
1
宋代与明清时期
南林园林的理念和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 部分。
2
世界园林艺术
南林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思潮
道教和佛教的兴起,逐渐融入南林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南林园林的发展历史
1
西晋时期
2
南林园林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注重景色的恬静和诗意。
3
三国时期
南林园林的发展得到了初步奠定,以小 型庭园为主,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 一。
东晋时期
南林园林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名胜之 地为设计灵感的观赏式园林。
亭台楼阁
亭台楼阁作为南林园林的重要组 成部分,充满诗意和建筑艺术的 魅力。
曲桥廊道
山石假山
曲桥廊道巧妙地穿越湖泊或池塘, 增加了园林的动态美感。
山石假山的巧妙运用,使园林空 间更显精致,增添了戏剧性和变 化性。
南林园林的艺术价值
1 诗意之美
在历史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

在历史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历程王浩梳理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一、风景园林教育的前身—解放前的造园学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育可追溯到中央大学的造园研究室。
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
1931-1933年,陈植先生在国立中央大学开设了造园学课程,他所著的《造园学概论》列入《大学丛书》,是解放前的少数几本造园的论著之一。
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造园学”课程的设立是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它不仅是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前身,也为后来的的园林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风景园林教育的开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的设立1958年6月,南京林学院设置城市与居民区绿化专业,培养了两届毕业生,该专业教师主要由南京林学院毕业的刘玉莲\刘旭云和北京林学院毕业的王志诚、杨培玉、张亚昭等先生组成。
三、风景园林教育的形成—园林专业的设立(1980年至1998年)1980年成立园林教研组并恢复园林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徐大陆、郦湛若、张亚昭、刘旭云、刘玉莲等老一辈的辛勤努力下,1990年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设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点。
这一阶段,南京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教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培养园林人才的体系。
相继有一批如《园冶注释》等园林专著问世。
四、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大发展(1999年—今)1999年4月,风景园林学院正式成立,2006年独立设置,是中国南方成立最早的风景园林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拥有一支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333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等组成的学科队伍。
教师中65%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园林、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和方向本科生近700人,硕博研究生600余人。
学院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城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个硕士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南林校史参观心得

南林校史参观心得
走进校史馆,映入眼帘的便是“诚朴雄伟,树木树人”的校训,新生们围绕在讲解员的身边,认真聆听着学校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与荣誉成就。
从校史馆的珍贵史料、先辈的创校历程和杰出校友的成功经历中感受到了学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沿革。
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展馆中的精彩内容和珍贵实物资料,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并表示要发给家人一同欣赏。
其中一位同学表示,品读校史馆的光辉历史,让他感觉非常骄傲,同时也很期待之后在南林的四年生活。
校史馆承载了许多人的青春与热血,镌刻着百花齐放的灿烂岁月。
通过这次参观,新充分感受到了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加深了对校情校史的认识,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希望同学们继往开来,铭记校训,为母校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周年校庆校史回顾

十周年校庆校史回顾引言本文档旨在回顾我们学校建校至今的十年历程,展示我校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建校初期我校于十年前创立,当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和教职员工。
校园设施简陋,教学资源有限,但我们迅速发展,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学术成就在过去十年里,我们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吸引了优秀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加盟,开设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位课程和研究项目。
我们的学生在各种学科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学术奖项。
社会影响我校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我们大力倡导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
我们与各个行业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为他们提供了诸多专业咨询和培训服务。
校园建设为了提供更好的研究和生活环境,我们不断进行校园建设和设施更新。
我们新建了图书馆、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等重要设施,提供了先进的教学和研究设备。
同时,我们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积极推行绿色校园建设。
国际交流我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与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学者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这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机会,促进了我们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感恩与展望在我们建校十周年之际,我们要感激所有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们。
同时,我们也要展望未来,继续努力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将继续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前行,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Note: This is a general outline and can be further expanded upon or modified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requirements.。
南京林业大学诚朴雄伟,树木树人

南京林业大学:诚朴雄伟,树木树人作者:来源:《求学·志愿填报版》2020年第06期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林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
工程学、动植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和化学5个学科ESI全球机构学科排名前1%。
求学:请给考生和家长简单介绍贵校的科研实力。
南京林业大学:我校现有“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银杏产业”等10个国家级创新联盟,“江苏省观赏主题木本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等50余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66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求学:今年贵校的招生专业有什么变化?南京林业大学:我校申报的“智能制造工程”已通过教育部备案审批,2020年该专业划入“机械类”开始招生。
该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此外,我校今年还新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划入“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招生)。
求学:贵校在专业上采取的是大类招生模式,请问这种模式有哪些特点?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我校采取“专业大类+具体专业”并行的招生模式,将对考生的文化基础要求相似、课程关联度高的专业划入同一个大类进行招生。
“专业大类”招收的学生可在专业分流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兴趣选择具体专业。
欢迎加入南京林业大学——你不知道的“国立中央大学皇家林学院”

青春·跃/大学城“前方到站,南京林业大学新庄站。
”这个雕塑名竟然如此草率进入校园前门,一尊白色的雕像赫然映入眼帘,我无数次猜过它的名字:梦想?呵护地球?掌上明珠?际遇?……然而,当学长学姐带领我们逛校园的时候,他们露出了一丝高深莫测的笑,雕像的名字,竟然是——完蛋鸟!What ???我听到了什么?可当我听完介绍,似乎……又合理了许多。
你鸟,下面的就是它的蛋,整,不叫完蛋鸟叫什么?从未想到,这座雕像的名字居然如此草率……(在此也留一个小彩蛋,萌新们如果想知道它的真正名字,欢迎来南林自行探索樱花这么烂漫,才懒得花钱买热搜再往前走就是学校赫赫有名的樱花大道——每年樱花盛开时总能吸引无数游人观赏,南林师生亦常驻足树下。
与樱花大道相衬的是古香古色的老图书馆。
樱花节的时候,的红檐与樱花的粉嫩相互呼应,成了南林独一无二的名片。
很多人说,樱花盛开的时候,是南林最美的时候。
每年樱花盛开,总要火一把,许多人知道武大的樱花,但可曾见过南林的樱韵?记得学姐说,有一年樱花盛开,上了热搜,有人质疑学校买热度,于是学生们本着不黑自己黑谁的精神,纷纷出来辟谣,“放心,不会的,我们没钱”“放心,学校没钱买,而且真要是买,也不会宣传这个”……如果你看过电影《少年班》,一定会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
没错,少年班的部分取景地就在南林!我们也自带皇家风范或许会有萌新好奇,为什么学校还有一个“国立中央大学皇家林学院”的名字,各位有所不知,这才是学校的真正名字(bu shi )。
南京林业大学被广大南林人称为“国立中央大学皇家林学院”,不仅因为其有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纯正血统,更因为南林占得金陵风水宝地,背靠皇家陵寝紫金山,面朝皇家园林玄武湖,妥妥一股皇家范,所以有了此梗。
——你不知道的“国立中央大学皇家林学院”◎文/大寒中学生博览·青春派大橘为重啊,同学们学校里有一群猫,具体数量不详,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总有好心的同学买猫粮、水盆……猫猫们可能是被太多两脚兽rua (摸、揉、捏),早已见怪不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林校史小整理
一、五脉汇合
1、1902.5 (南京)三江师范学堂→ 1928-1949 国立中央大学(1929年成立森林系)→ 1949国立南京大学森林系
1946,梁希为中央大学森林系刊《林钟》题写“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宏愿。
2、1888汇文书院→ 1910 金陵大学(1915年设立森林系)→ 1952年与南京大学森林系合并为南京林学院
3、湖北农务学堂1898张之洞创办(1902年设立林科)→ 1950年改名湖北农学院
4、1905 江西实业学堂→1949南昌大学森林系→ 1952并入华中农学院林学系
5、1893 武汉自强学堂→1937国立武汉大学森林系→ 1952与湖北省农学院合并组建中华农学院
二、独立建校
1、1952年南京大学森林系,金陵大学森林系,浙江大学森林系合并为华东林学院(后决定浙江大学森林系不并入),后改名南京林学院,与南京农学院合办,合称南京农林学院。
2、1955年独立建校。
三、十年动乱时期
1、1972年初,杨致平党委副书记将校名从南京林学院改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避免了学校搬迁。
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题写校名。
四、改革开放后
1、1983年10月8日,恢复校名为“南京林学院”
2、1981年,成立木材水运研究室
3、教学主楼于1981年开工,1983年完工,呈“工”字型
4、1985年8月6日,林业部批准,将“南京林学院”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于当年教师节举行挂牌仪式
5、1987年成为全国高校军训试点单位
学校院系发展
1976-1985 林学、林化、林机、林工
1985 林业经济管理系
1986 森林工程系
90年代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木材工业学院(于2013年改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00年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理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方学院
南方学院成立
1999年成立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摄影学院,2000年改名为南方学院,2010年设立淮安校区近年来校长
1984-1993 王明庥
1993-1997 赵奇僧
1997-2010 余世袁
2010-至今曹福亮
注:现任党委书记为封超年
五、科研贡献
1、1948年郑万钧教授与胡先骕教授发现“本早已灭绝“的水杉树种,被认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2、上世纪70年代,以王明庥院士为代表的团队,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开展杨树引种试验和新品种培育、推广。
为绿色江苏建设和苏北地区农民脱贫做出巨大贡献
六、学校相关
1、学校占地总面积10295亩,其中分为校园本部(1257亩)、下蜀实习林场、南方学院淮安校区、江宁工程试验中心、白马科学研究基地
2、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工程
3、校训:诚朴雄伟,树木树人(2012.9.20校党委审议通过)
校风:团结朴实勤奋进取(最早由1986年王明庥院士提出)
4、校歌《为了碧水青山》
5、校标
由“水杉叶”、“学校老图书馆”(1961年建成)、“1902”(南京林业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创立时间)三元素设计而成,形取“外圆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