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指南(试行).doc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2018年试行)

安全⽣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2018年试⾏)安全⽣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编制说明为进⼀步贯彻落实党的⼗九⼤报告中“树⽴安全发展理念,弘扬⽣命⾄上、安全第⼀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精神,紧紧围绕遏制重特⼤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风险的关键,准确把握安全⽣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管控、关⼝前移,全⾯推进风险分级管控,推进事故预防⼯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作的安排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全⾯开展“双控”体系建设⼯作。
近⼀年来,各地认真按照上级⼯作部署,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本地双控体系建设⼯作,真抓实⼲,多措并举,⼯作扎实、成果卓著。
为进⼀步加快推进我省“双控”体系建设,指导全省⽣产经营单位规范开展安全⽣产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具体⼯作,根据《安全⽣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产领域改⾰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事故⼯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起草制定了《应急⼒量安全⽣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2018年试⾏)》。
1.适⽤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应急⼒量⽣产经营单位安全⽣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标及⼯作流程,- 2 -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提出具体要求,确定了⽣产经营单位常⽤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法。
本指南适⽤于应急⼒量⽣产经营单位安全⽣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
成都市XXX机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LS版本清单

成都市XXX机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主要负责人:审核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二零二零年三月引言本清单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及《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DB 5101/T 18-2018)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工贸生产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工贸生产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清单用于规范和指导成都市XXX机械加工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目录引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作业活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风险数据台账 (4)5 安全检查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风险数据台账 (1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 范围本清单规定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清单适用于指导成都市XXX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3、关于印发《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川安办〔2017〕25号;4、《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DB 5101/T 18-2018);5、《成都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办法、三规范”的通知》(成安委[2018] 16号)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7、《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指南(试行)

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指南(试行)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前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对企业识别和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成都市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不足,为有效地指导企业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管控,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成都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服务中心编制了《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指南(试行)》。
本指南应用PDCA方法论,可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有效控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本指南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70号令)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进行编写,对成都市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本指南主要编制人员:杨信林、石金华、卓红、陈倩、姚武英、毛颖、尹左斌、曹磊、王利平、白云中。
目录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2)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 (4)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6)(一)策划与准备 (6)(二)实施 (8)(三)检查 (12)(四)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12)附件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图表示例 (14)(一)风险识别评价表 (14)(二)岗位风险管理汇总表 (15)(三)岗位风险告知卡 (15)(四)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卡 (16)附件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 (17)(一)各评估方法的适用阶段 (17)(二)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18)1.头脑风暴法 (18)2.德尔菲法 (20)3.情景分析 (21)4.检查表 (24)5.预先危险分析 (26)6.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27)7.风险矩阵 (31)8.故障树分析 (34)9.事件树分析 (37)10.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40)11.五问法 (42)12.池火灾事故模拟 (44)13.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DOW) (47)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一)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风险,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的组合。
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

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全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各类风险点的辨识、评估、管控工作(以下简称“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对安全生产领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场所、部位、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和活动等(范围见附件1)进行风险全面排查辨识、科学评估,并按照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管控措施。
第三条风险分级管控坚持“分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自辨自控、差异化、动态化管理。
第四条本指南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领域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国家另有规定的,或者已有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相关规定的行业领域,按其规定执行。
第二章组织与分工第五条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政府安委会)负责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全省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并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纳入省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
第六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省直有关部门和中央驻川有关单位(以下简称“省级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本行业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制定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和指导性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安全风险辨识的责任主体、范围、风险点具体分级标准、各类风险等级的管控措施;(二)组织本行业领域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工作;(三)负责对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四)重点对本行业领域重大级安全风险点的管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责任主体落实管控责任、措施。
第七条各市(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部署要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负责汇总、编制辖区内风险点辨识管控清单,审核、校正并统筹确定本辖区内风险点等级;(二)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明确管控和监管责任单位,组织落实不同风险等级的差异化动态管控措施;(三)组织绘制本辖区风险点“红橙黄蓝”四色电子分布图,标注位置分布、风险类别、风险特征、管控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基础信息;(四)重点对本辖区内较大级以上安全风险点的管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责任主体落实管控责任、措施;负责对辖区内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2017年发布)

【法规标题】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2017年发布)【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安委会【发文字号】川安办〔2017〕25号【适用区域】四川省【发布时间】2017-03-24【生效时间】2017-03-24【关键词】安全,事故与应急【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四川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川安办〔2017〕25号省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中央在川和省属重点企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指导和规范全省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构建起我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省政府安委员办公室制定了《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指南,制定完善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和工作标准,切实抓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各项工作。
四川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2017年3月24日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全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各类风险点的辨识、评估、管控工作(以下简称“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对安全生产领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场所、部位、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和活动等(范围见附件1)进行风险全面排查辨识、科学评估,并按照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管控措施。
第三条风险分级管控坚持“分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自辨自控、差异化、动态化管理。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4•【字号】成办发[2012]30号•【施行日期】2012.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2〕30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现就我市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和其他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和防范技能,提高专业技术装备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现场作业条件,全面实现企业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促进各类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总体目标2012年,全市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全面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全市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和冶金、机械等工商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以上。
2013年,各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4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标。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实施指南,是对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管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及过程要求的简化和梳理。
目的是让大家一看就能基本明白该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工作方法。
固然,具体及细节要求仍需学习研究相关文件及专业要求。
实施指南内容包括四个环节,即安全监管部门实施指南、企业推动过程实施指南、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求实施指南、企业隐患排查管理工作要求实施指南等。
目录第一部份:安全监管部门实施指南第二部份:企业推动过程实施指南第三部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第四部份:隐患排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1、集中学习《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 (等系列文件。
——本部门应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系列文件,吃透精神实质,研讨推动方法和步骤。
2、结合省局下发的各行业企业试行指南,集中学习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管理专业知识。
——学习专业知识是监管部门人员推动该项工作“绕无非去的砍”,不一定达到精准和精细程度,但应做到基本掌握相关概念、逻辑关系、企业推动所需过程及其关键环节,便于动员、督导及执法过程中心中有数。
3、按照全省工作推动要求,结合自己辖区情况,编制印刷本地区的双体系建设推动工作方案。
——本地区的推动工作方案是推动该项工作的行动纲领,方案应规定目标、进度、要求等。
4、确定本辖区双体系推动工作专家力量,明确专家应承担的宣讲、培训及咨询、指导任务。
——鉴于部份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为确保该项工作质量,各级安监部门在依托上级安监部门专家队伍基础上,应组建本级安全专家队伍,确保企业推动及执法质量。
5、树立本级标杆企业,早推行早受益,典型示范,督导执法并行,全力推动企业导入并实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由于该项工作是全省近几年的工作重点,等、靠的结果是最后监管部门和企业都很被动。
“前紧后松”能出“精品”、“前松后紧”只能出“次品”。
1、成立企业双体系推动工作领导小组——任何一项安全管理模式的提升,领导的“重视”和“重实”非常重要。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在咱们这个企业的大家庭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像是那把保护伞,让我们在风雨中依然能安然无恙。
听说过“未雨绸缪”吗?对,没错,就是在还没下雨之前,先把伞准备好。
现在的企业环境可不比以前,风险可谓是层出不穷,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坑得找不着北。
别担心,今天就来聊聊如何把安全风险给好好管控起来,省得大家都心里没底。
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风险分级。
其实嘛,就是把那些潜在的风险像打麻将一样,先理一理。
把那些严重的、可能出大事的风险放在一堆,把那些小打小闹的风险放在另一堆,别让小问题淹没了大问题。
这就像是家里扫地,先扫大块的,再处理小角落,讲究的是个顺序。
这个分级管理不仅让我们看得清,还能让我们心里踏实,就像一位老练的指挥家,指挥着整个乐队的演出。
说到这里,有个小插曲。
前几天我朋友的公司发生了点小意外,设备坏了,大家都慌了神。
其实如果他们在之前做好风险评估,分级管控一下,这点小事根本不至于闹得大家鸡飞狗跳。
看看,是不是很简单?做好准备,心里有数,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提前规划总能让人少走弯路。
再说说,如何把这个分级管控真正落到实处。
大家伙儿得齐心协力,分工合作。
企业里有很多岗位,每个岗位的风险都有所不同。
这就像打团队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只有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才能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开会,讨论风险情况,想办法把那些潜在的危险给扼杀在摇篮里。
有意思的是,风险分级其实也能培养大家的安全意识。
你想啊,平时总是听说安全风险,慢慢的大家就会自觉去关注这些事儿。
就像是那句老话“良药苦口”,虽然听起来有点扎心,但说的就是你得学会重视。
通过培训、宣传,大家对风险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干起活来也会更有底气。
咱们得有个应急预案。
风险分级再好,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计划,那也只是纸上谈兵。
想象一下,万一真出事了,大家一窝蜂地乱作一团,那可就尴尬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指南(试行)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前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对企业识别和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成都市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不足,为有效地指导企业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管控,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成都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服务中心编制了《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指南(试行)》。
本指南应用PDCA方法论,可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有效控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本指南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70号令)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进行编写,对成都市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本指南主要编制人员:杨信林、石金华、卓红、陈倩、姚武英、毛颖、尹左斌、曹磊、王利平、白云中。
目录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2)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 (4)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6)(一)策划与准备 (6)(二)实施 (8)(三)检查 (12)(四)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12)附件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图表示例 (14)(一)风险识别评价表 (14)(二)岗位风险管理汇总表 (15)(三)岗位风险告知卡 (15)(四)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卡 (16)附件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 (17)(一)各评估方法的适用阶段 (17)(二)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18)1.头脑风暴法 (18)2.德尔菲法 (20)3.情景分析 (21)4.检查表 (24)5.预先危险分析 (26)6.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27)7.风险矩阵 (31)8.故障树分析 (34)9.事件树分析 (37)10.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40)11.五问法 (42)12.池火灾事故模拟 (44)13.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DOW) (47)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一)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风险,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的组合。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通常,我们把失去管控或管控不足的风险称之为隐患。
所以说,风险可能是隐患,也可能不是隐患,但隐患必然存在于风险上。
这就要求对风险的管控要比对隐患的治理的要求更全面、更广泛。
(三)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安全生产目标,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作业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定性或定量分析风险的后果及可能性,确定风险等级,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以期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
(四)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风险识别是指查找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各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风险评价包括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等级。
(五)风险准则风险准则是评价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
它体现企业的风险承受度,反映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和资源。
风险准则应明确风险的度量方法、风险等级的划分,应当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针一致。
(六)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包括策划与准备、实施、检查、持续改进四个阶段。
(一)策划与准备1、设置风险管理机构;2、进行初始风险评估;3、制定具体风险识别及控制方案,确定风险识别方法及制定相关表格;4、对风险识别方法、内容及表格使用进行全员培训。
(二)实施1、从人、机、料、环、法、信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的可接受度;3、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三)检查根据实施阶段情况,结合企业实际,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测,并重点监测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效果。
(四)持续改进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见图2-1:图2-1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示意图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一)策划与准备1、明确组织机构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承担企业风险管理领导职能。
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组织、协调等日常事务工作。
2、初始风险评估对照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设备设施安全条件和生产现场作业环境等现状进行排查。
了解存在的主要安全生产风险和缺陷,以及现有控制措施。
初始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各个阶段的依据。
初始风险评估要考虑但不仅限于图3-1所示的内容。
图3-1 企业初始风险评估的内容3、制定风险管理方针及目标企业应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及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制定风险管理方针及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4、制定风险管理工作方案图3-2 风险管理工作方案的内容5、全员培训根据风险管理方案,应对从业人员和相关方开展全员培训,并保存相关的培训记录。
培训主要内容见图3-3。
图3-3 全员培训的内容(二)实施企业应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岗位风险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方法详见附件。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风险的过程。
①程序企业风险识别包括公司管理体系风险识别及岗位风险识别。
公司管理体系风险识别通常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及重要岗位人员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相关的管理体系(如管理制度、程序、规程等)适宜性进行识别。
岗位风险识别程序如图3-4所示。
岗位风险识别小组至少包括班组长和岗位作业人员。
图3-4 风险识别程序②方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可采用安全检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五问法等。
③内容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
应从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涵盖企业的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详见下图。
图3-5 风险识别内容风险识别过程中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应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GB13861-200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版)等进行。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能够加深对风险的理解。
它为风险评价提供输入,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最适当的处理策略和方法。
图3-6 风险分析示意图如图3-6所示,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风险的原因和风险源、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风险分析通常涉及对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及相关概率的估计,以便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分析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组合。
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LEC法、故障树法、池火灾事故模拟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等。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等级及管理等级。
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两种:可接受与不可接受。
可接受的风险一般只需加强管理,维持现状;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风险管理等级的确定由企业根据自身组织架构与实际情况,按照识别后的岗位风险等级和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等情况综合确定,一般可分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原则上风险等级越高,管理等级越高。
4.风险控制①可选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图3-7 风险控制措施示意图如图3-7所示,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按照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选用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防护措施、管理措施及个体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措施,包括使用设备设施、隔离等降低风险。
●管理措施,包括:设立目标,制定完善管理程序、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和现场宣传告知(设置岗位风险告知卡、警示标志标语、职业危害告知卡等),进行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估,建立奖惩机制等。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工作服、防护面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等。
企业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等标准的要求,为岗位作业人员配备适宜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佩戴。
②对隐患及外来风险的处理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如果构成隐患的要及时在成都市隐患管理系统上进行申报。
在控制过程中,要实时的对系统上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最终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
如果涉及外部企业或者周边环境对本企业带来风险的,应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它的相关部门以协助进行整改。
(三)检查为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监督与检查应贯穿风险管理全过程。
企业应识别影响风险管理绩效的因素,并收集为改进风险管理而监测的数据,具体如下:表3-1 风险管理检测内容企业应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确定成功之处以及所需纠正和改进之处。
(四)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与分析,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体系运行、检查监测、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风险管理领导机构讨论提出纠正、预防的管理方案,并纳入下一周期的风险管理工作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