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手术中的面神经定位(1)

合集下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名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诉:右耳间断流脓伴听力下降3月余现病史: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外耳道流液,开始为脓血性液体,听力未受影响;于当地医院拟“中耳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

近期耳道流脓伴有异味,耳闷耳痛听力较对侧下降;为求进一步来院就诊,门诊查体后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收入我科,病程中无头部外伤史,无耳部手术史,无明显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无低热盗汗,无张口困难,无面部活动不对成表现,饮食、大小便无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先天性疾病病史,无肝炎,无结核,无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无输血史、无外伤、无中毒及无手术史。

个人史:于原籍,未去过疫区,无放射性工作环境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有明确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神经系统: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专科检查:耳部检查:双耳对称,右侧外耳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及少许干痂,鼓膜紧张部大穿孔,边界不清,粗听力稍下降。

左侧鼓膜无充血、肿胀、膨出、内陷、疤痕及钙质沉着等。

乳突部无红肿、压痛、瘘管及疤痕。

鼻部检查:外鼻无畸形,皮肤无红肿,双侧上颌窦、筛窦区、额窦底壁无红肿及压痛。

鼻前庭无红肿,鼻毛无脱落。

鼻腔未见新生物及粘脓性分泌物,下鼻甲稍肥大,鼻中隔轻度不规则偏曲。

咽喉部检查:咽部粘膜稍红;扁桃体无红肿,表面无分泌物。

咽后壁粘膜稍充血,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

间接喉镜检查:见舌根淋巴组织增生,会厌、杓状隆突及杓间区无红肿,梨状窝无积液,两室带无肥厚,两声带黏膜光滑,声带运动好。

颈部检查:颈软无压痛,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本院听力检查:混合型听力损伤。

颞骨高分辨CT示:符合中耳炎表现。

诊断依据:1.中年患者,慢性病程,“右耳间断流脓伴听力下降3月余”主诉入院。

2.专科查体:耳部检查:双耳对称,右侧外耳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及少许干痂,鼓膜紧张部大穿孔,边界不清,粗听力稍下降。

CT内耳面神经解剖

CT内耳面神经解剖
内侧壁(迷路壁):是内耳的外侧壁,壁中部有圆形隆起,称岬。岬的后下方有一 圆形小孔,称蜗窗或圆窗(fenestra cochleae),在活体为第二鼓膜封闭。在鼓 膜穿孔时,此膜可以直接受到声波的振动。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前 庭窗或卵圆窗(fenestra vestibuli),连于前庭,在活体由镫骨底及其周缘的韧 带将前庭窗封闭。
内耳 (internal ear)
埋于颞骨岩部骨质内,介于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由骨 迷路和膜迷路构成。
骨迷路由致密骨质围成,是位于颞骨岩部内曲折而不规则 的骨性隧道。
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一封闭的膜性囊。内充满内淋巴 液,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的腔隙内被外淋巴液填充,且内、 外淋巴液互不相通。
一、骨迷路 (bony labyrinth):
沿颞骨岩部长轴排列,由后外上至前内下共分为三部即:
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1、骨半规管 (bony semicircular canals) :
为三个"c"字形的骨性管道,分前骨半规管(上)、后 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水平),三者互相垂直排列。每 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较细的一端为单骨脚,粗的为壶 腹骨脚。前、后骨半规管的单骨脚合为总骨脚,故三个骨 半规管以五个孔开口于前庭。
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 2.骨传导
主要途径是颅骨振动直接传入内耳。
内耳道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位于颞骨岩部后面中部,自内耳门到内耳道底,长约 10mm,内有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穿行。
C T 影像
内听道、迷路、听小骨及面神经三维融合像
内耳的功能
(1) 维持机体平衡。
(2) 对声音接受后分析加工→将声音转变为神经冲动,将信息传 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中耳手术中的面神经定位(2)

中耳手术中的面神经定位(2)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年 1月第 41卷第 1期 Chin J O 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January 2006, Vol 41, No. 1
一些简便易行的解剖标识 ,并在面神经减压手术的 临床实践中证明可行 。
资料和方法
一 、颞骨解剖 44具颞骨 ,左右各半 ,标本来源于复旦大学上
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在 Zeiss显微镜 (德国 )下用 手术电钻进行解剖 。
解剖方法 : 22 耳完壁式 ( canal wall up )乳突轮 廓化 , 22 耳开放式 ( canal wall down ) 乳突轮廓化 。 轮廓面乳突段和外膝部面神经管 ,开放面神经水平 段 、外膝部和乳突段骨管 ,暴露膝状神经节和迷路段 面神经 。
根据颞骨解剖和面神经减压术的观察 ,面神图 1) 11面神经乳突段前缘的定位 (砧骨短突标志 ) : 以砧骨短突上缘作一延长的弧线到二腹肌嵴前缘 , 面神经垂直段前缘相当于该弧线 。弧线的最后缘点 距鼓环最后点约 3 mm ,后鼓室入路经面神经 - 鼓索 三角进入面隐窝 ,最大有 3 mm 的空间操作 。在充 分磨薄的外耳道后壁条件下 , 2 ~215 mm 的间距比 较安全 1 21面神经乳突段后缘定位 (水平半规管标志 ) : 将自然显露的水平半规管隆起分为 3份 ,在中后 1 /3 交界处作垂直线 ,该垂线可作为面神经乳突段最后 缘的定位 。图 1为面神经减压手术时 ,所见面神经 垂直段和水平半规管及砧骨短突之间的关系 。 3. 面神经的深度 : 106例面神经中 98例面神经 垂直段与水平半规管基本在同一平面 ,或深于水平 半规管 2~3 mm , 8 例高于水平半规管 ,但不超出 2 ~3 mm。62例近茎乳孔部位深于近水平半规管部 位 。44例高于水平半规管 。

面神经解剖及手术中定位课件

面神经解剖及手术中定位课件

面神经锥段
水平段面神经从水平面 转向垂直面进入乳突, 弯曲形成一约95º~125º 向前张开的角,转折膝 部长2~4 mm
面神经锥段(面神经管第2膝)位于砧骨窝下方,鼓窦底、 外半规管与后半规管内侧之间 在乳突手术时,位于鼓窦底的砧骨短脚和砧骨窝是面神经 管第2膝的可靠标志
面神经隐窝
又名锥隆起上隐窝 内侧面为面神经垂直段开始,外侧为鼓索神经与鼓环, 上界为砧骨窝,下方为鼓索隆起与锥隆起间骨质为鼓 索嵴,后壁为乳突前壁一部分 该窝平均深2.5 mm,宽1~2 mm,高0.5~1.0 mm
面神经纤维的组成:副交感纤维
面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来源于上涎核, 出脑干后并入中间神经,在膝状神经节内与 运动神经纤维混合 其支配舌下腺及颌下腺的神经纤维伴随鼓索 神经,最后经鼓索神经及舌神经至舌下腺及 颌下腺 分布至泪腺的副交感神经离开膝状神经节后, 形成岩大浅神经,与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 丛的岩深神经合成翼管神经,经翼管到达蝶 腭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到泪腺和鼻腔黏膜
面神经自膝神经节至鼓室后壁的锥隆起长约11mm, 自锥隆起至茎乳孔长16mm,两段全长27mm
自茎乳孔经鼓室内壁直 达膝神经节全长距离则 为22mm,较面神经原 路线短5mm 若面神经在颞骨内缺损 在3mm之内,可以改 道直接缝合,并无张力。 否则须施行神经移植术
THANKS!
运动纤维司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味觉纤维及感觉纤维:延髓孤 束核-膝状神经节-鼓索神经舌前2/3味觉,耳道后壁感觉 脑桥上涎核-副交感内脏运动 纤维:
1. 岩浅大、翼管神经-蝶腭神经
节-泪腺、鼻腔黏膜腺体
2. 鼓索神经-下颌神经节-颌下腺、
舌下腺
面神经 运动神经核
面神经运动神经核位于桥脑下部, 包括上核和下核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 ((17)运)乳动神突经核段上段
• •
((又32))运小称动脑神脑垂经桥直核角段段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
• (高4)内度耳道向段下达茎乳孔。此段部位较
• •
((深65))迷鼓,路室段段在成人距乳突表面大多超过
• •
((278))c乳颌m突骨段外o段
(8)颌骨外段
•面(1)神运动经神经出核茎上段乳孔后,在茎突的外 ••侧((32))向运小动脑外神脑经桥、核角前段段 走行进入腮腺。主干 •在(4)腮内耳腺道段内分为上支与下支,二者 ••弧((65))形迷鼓路室绕段段 过腮腺脚部后又分为5支; •各(7)分乳突支段 间的纤维相互吻合,最后 •分(8)布颌骨于外段面部表情肌群。
其余由血管和结缔组织所充填。
走行于颞骨内,长约3.5cm,
(1)运动神经核上段 •起(1)自运动额神经叶核中上段央前回下端的面神经皮 ••层((32))中运小动脑枢神脑经桥,核角下段段 达脑桥下部的面神经运 •动(4)核内耳。道段 ••(((265)))迷鼓运路室动段段 神经核段 •面(7)神乳突经段 根在脑桥中离开面神经核后, •绕(8)过颌骨外外段展神经核至脑桥下缘穿出。
室后壁骨管,垂直向下出茎乳孔;
面神经的纤维和核

面于神经软是组混合织性神内经向,分前运动上和转感觉1两0部5分°,进由三入个神经 核腮组成腺: ,再分上下两主干,又分5
• •
((12支))运涎,动上核核形如鹅掌,呈扇形向前分布
• (3于)弧同束核侧面部各个肌层内。
面神经的血面管神供经应的来血源管 于颈动脉 • 面和神椎经的动血管脉供系应来。源于膝颈状动脉神和椎经动节脉系、。乳突 • 鼓段室、段侧鼓支循室环段比乳内突段耳丰后富,动故愈脉合的能力茎也较段强动。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发表者:王耀文6361人已访问收藏面神经(图16-22)自小脑中脚下缘出脑后,进入内耳门,穿过内耳道底入面神经管,出茎乳孔向前进入腮腺,面神经在腮腺内交织组成腮腺丛,自腮腺边缘呈辐射样发出5条分支,支配面部表情肌。

根据解剖部位由上而下,依次有以下分支。

(一)颞支常为2支,经下颌骨髁状突的浅面或前缘,从腮腺上缘外出至SMAS下,越过颧弓后段的浅面行向前上,分布于额肌与眼轮匝肌。

该支受损引起同侧额纹消失。

(二)颟支多为2~3支,在耳屏前3.0cm左右,经腮腺上缘和前缘穿出,上部分支较细,越过颧骨分布于上、下睑的眼轮匝肌;其下支较粗,循颧弓下方及面横动脉之下平行向前,分布于颧肌及上唇方肌深面。

颧支损伤可造成睑裂闭合不全。

(三)颊支常为3~5支。

距耳垂沟约5.o~5.5cm,自腮腺前缘穿出,位于嚼肌筋膜的深面,与腮腺导管平行向口角。

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方者为上颊支,一般较粗,位置恒定,其体表投影约位于耳屏间切迹与鼻翼下缘连线的上方;位于腮腺导管下方者为下颊支,在口角平面或稍上方向前走行。

因此,腮腺导管可以作为寻找面神经颊支的重要标志(如图中的7为腮腺导管,在7的上、下各有一个3为面神经颊支)。

颊支分布于颊肌、口轮匝肌、笑肌、上唇方肌等。

上、下颊支在行程中常相互吻合成网,如术中不慎将部分颊支损伤,其他分支有一定代偿作用。

(四)下领缘支下颌缘支出腮腺后,在咬肌筋膜深面沿下颌缘走行,在咬肌前缘横跨面动脉向前进入下唇诸肌。

因此,游离咬肌表面的SMAS时,只要紧贴颈阔肌深面分离,不破坏咬肌筋膜,不会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

但到了咬肌前缘,应终止操作。

如果手术损伤了下颌缘支,会引起下唇诸肌瘫痪,出现口角歪斜。

(一)面神经的组成及其走行方向面神经由两根组成,于脑桥下缘出脑,两根神经之中较大者为运动根,小者为感觉根,两根经过内耳道时合并。

在颞骨岩部,面神经居于弯曲的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管起于内耳道的底部,开口于茎乳孔。

面神经主干是指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

面神经简介

面神经简介

面神经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面神经的应用解剖•5面神经损伤o 5.1面神经在颞骨段的变异o 5.2面神经颞骨内段的标志o 5.3面神经 *** 原因及术式和手术时间的选择o 5.4面神经损伤程度,按病理分为三度o 5.5面神经 *** 定位诊断及功能检查1拼音miàn shén jīng2英文参考facial nerve3概述面神经(facial nerve)是第七对脑神经,属于混合神经。

在脑桥和延髓之间出脑,穿过颅底的骨管出颅后转向前,穿过腮腺交织成丛,再发出数支放射分布于面部表情肌。

面神经由粗大的运动根和细小的中间神经(感觉根)组成。

面神经鼓索、翼腭神经节与耳神经节面神经包含3种主要纤维成分:躯体传出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中下部,其轴突支配表情肌的运动;内脏传出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网状结构内,属副交感节前纤维,节后纤维布于泪腺、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腭粘膜腺,为控制腺体分泌的神经;内脏传入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纤维)的胞 *** 于膝神经节(geniculate ganglion)内,周围突布于舌前2/3处及腭部的味蕾,中枢突止于孤束核。

此外,面神经可能含有少量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面神经由两个根组成,一个是较大的运动根,另一个是较小的中间神经(感觉和副交感纤维),自小脑中脚下缘出脑后进入内耳门,两根合成一干,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到达面部。

在面神经管始部有膨大的膝神经节。

(一)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1.鼓索chorda tympani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约6mm处发出,行向前上进人鼓室,然后穿巖鼓裂出鼓室,至颞下窝,行向前下并入舌神经。

鼓索含有二种纤维:味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司味觉;副交感纤维进入下颌神经节,在节内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

面神经应用解剖及手术中定位

面神经应用解剖及手术中定位

面神经内耳道段
面神经从内耳门到内耳道底而进入面神经骨管 中为内耳道段,长约7~8 mm,与中间神经合并 成一神经干
面神经位于内耳道垂直嵴(bill bar)前及横嵴前 上部(穿入面神经管),其下方为蜗神经,后 方为前庭神经
面神经 迷路段
面神经在内听道底行向外侧面微斜向前,界于前庭与耳蜗之 间到达膝状神经节,该段称为迷路段。为最短的一段,仅 3~4 mm
分布至泪腺的副交感神经离开膝状神经节后, 形成岩大浅神经,与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 丛的岩深神经合成翼管神经,经翼管到达蝶 腭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到泪腺和鼻腔黏膜
面神经纤维的组成:运动纤维
面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 首先呈弓形,绕过外展神 经核(拐弯处称面神经内 膝),于桥脑下缘出脑干
向外并略向前越过桥小脑 角,与前庭-耳蜗神经及 中间神经伴行
面神经的行程
1—脑桥小脑角段 2—内听道段 3—迷路段 4—膝神经节 5—水平段 6—垂直段 7—颞骨外段 8—茎乳孔 9—面神经管入口 10—内听道口 11—脑桥
面神经的行程与颞骨内结构的关系
面神经桥脑小脑角段
面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 绕过外展神经核于桥脑下缘 出脑干
面神经离脑桥下缘橄榄体和 小脑间的隐窝行至内耳门为 桥脑小脑角段,长约12~14mm
面神经应用解剖及手术中定位
面神经应用解剖
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其穿行骨管 约3.1~3.3 cm,是最易遭受损伤的神经
从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到面神经末梢之间任何部位的 外伤、肿瘤、炎症、病毒感染及颞骨手术损伤等原因 均能引起面神经的部分或完全麻痹
面神经应用解剖
大多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颞骨内病变所引起 中耳、内耳及桥小脑角的手术都有可能涉及到面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颞内段面神经走行在面神经骨管内, 面神经外 膜为白色, 外膜表面有血管纹理, 直径约 1 <<。垂 直段面神经外膜致密, 水平段外膜菲薄。鼓索神经 从面神经主干发出后, 在乳突内行走时, 较垂直段面 神经略浅, 解剖或手术时总是先显露鼓索神经, 随后 才能轮廓出垂直段面神经。面神经的锥曲段从相对 外侧的垂直段过渡到相对内侧的水平段, 部位紧贴 水平半规管, 手术时要防止损伤水平半规管。解剖 结果与临床手术所见全部一致, 所有颞骨解剖和面 神经手术病例未见面神经畸形。 根据颞骨解剖和面神经减压术的观察, 面神经 万方数据 各段的定位有如下标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T1.3 U VE8B1.38/-B7348/ WC-F XC0G K5B4,U-35-B7 !""; ,Y8/ #’ ,X8P ’
・ ?・
・ 面神经疾病 ・
中耳手术中的面神经定位
迟放鲁: 王璟: 袁雅生: 刘宏建: 顾峻: 黄婷: 顾瑛
: : 【 摘要】 : 目的: 结合颞骨解剖和面神经手术, 明确适用于手术的面神经解剖标志。方法 : ## 具 颞骨标本面神经解剖, ’";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减压手术。根据面神经周围的固定解剖标 志, 确定面神经位置。结果: !面神经垂直段标志: 水平半规管后中 ’ < * 交界处垂直线提示面神经后 缘; 砧骨短角上缘弧度延长线为面神经垂直段前缘; 面神经与水平半规管基本在同一深度; " 面神经 水平段标志: 位于砧骨短突之下; 在水平半规管隆突前缘向前上呈 *"= 行走; 在匙突后方, 面神经与匙 突平行形成中上鼓室内侧面交界缘; 经过匙突面神经向前上行走到膝状神经节; # 膝状神经节定位: 从镫骨头到匙突等距离延长线为膝状神经节位置; 鼓索从左侧鼓沟的 * 点或右侧鼓 $鼓索神经定位: 沿鼓沟向前行走于砧骨长突外侧和锤骨颈内侧; 鼓索神经从面神经发出处距离茎乳 沟的 > 点出骨管, 孔 ? @ ( ,,; 鼓索位于鼓膜紧张部与松弛部交界处。所有手术所见面神经走向符合解剖所见。结论 中耳乳突的固定标志是面神经定位的参照物, 其中水平半规管的位置最恒定, 根据参照物确定面神经 位置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关键词】 : 面神经; : 颞骨; : 显微外科手术 !"#$%"&’ () )"*+", #-&.- +# %+$$,- -"& /0&1-&23 3 !"# $%&’()*,+,-. /0&’, 12,- 1%(345&’,6#2 "7&’(80%&’,.2 /*&,"2,-. 90&’,.2 10&’: ;5<%=>?5&> 7@ A>7)7’B %&C DE*)) F%35 D*=’5=B,GB5 G%= -735 H 94=7%> "73<0>%),$*C%& 2&0I5=30>B, D4%&’4%0 JKKKLM , !40&% !"# $%&’()*, G?%0): N40@%&’)*O B%477: N7?: N& !7==53<7&C0&’ %*>47=: 【 45/6&"*6】 : 758-*6+.- : A8 BC)CD-/5-EC /-3F,-BGH 28B 2-0.-/ 3CBDC .3 ,.FF/C C-B H5B4CB7 E1B8541 EC,I8B-/ J83C F.HHC0E.83 -3F 2-0.-/ 3CBDC H5B4CB79 9-6:($/ : K8,C BC/-E.DC /-3F,-BGH LCBC 2853F E1B8541 ## 2-0.-/ 3CBDCH F.HHC0E.83 .3 0-F-DCB -3F ’"; 0-HCH 82 2-0.-/ 3CBDC FC08,IBCHH.83 H5B4CB79 ;-/0,6/ : ( ’ ) M-3F,-BGH 28B DCBE.0-/ HC4,C3E 82 E1C 2-0.-/ 3CBDC:E1C DCBE.0-/ /.3C .3 08,J.3CF I8.3E JCELCC3 I8HECB.8B -3F ,.FF/C ’ < * 18B.N83E-/ HC,.0.B05/-B 0-3-/ 0/CLH E1C I8HECB.8B CF4C 82 2-0.-/ 3CBDC;E1C IB8/834 /.3C 82 H5ICB.8B B-F.-3 82 .305H H18BE IB80CHH 0/5CH E8 E1C -3ECB.8B CF4C 82 E1C 2-0.-/ 3CBDC,E1C 2-0.-/ 3CBDC -3F 18B.N83E-/ ( ! )M-3F,-BGH 28B 18B.N83E-/ HC4,C3E 82 E1C 2-0.-/ 3CBDC : HC,.0.B05/-B 0-3-/ -BC -/,8HE .3 E1C H-,C I/-3C9 E1C 2-0.-/ 3CBDC EB-0GH 28BL-BF .32CB.8B E8 H18BE IB80CHH 82 .305H -3F -3ECB.8B E8 18B.N83E-/ HC,.0.B05/-B 0-3-/ 0-B.3- .3 *" -34C/9 A1C 2-0.-/ 3CBDC,/80-E.34 I8HECB.8B -3F H5ICB.8B E8 0801/C-B.28B, IB80CHH -3F I-B-//C/ L.E1 .E,28B,H E1C HECI 82 ,.FF/C)H5ICB.8B E7,I-3.0 0-D.E7 -3F EB-0GH 28BL-BF E8 4C3.05/-EC 4-34/.839( * ) /80-E.83 82 4C3.05/-EC 4-34/.83:A1C H-,C F.HE-30C IB8/834 /.3C 82 HE-ICH 1C-F E8 0801/C-B.28B, IB80CHH 0/5CH M80-E.83 82 E1C 018BF- E7,I-3. 3CBDC:018BF- E7,I-3. 3CBDC,/C-D.34 E7,I-3.0 E8 4C3.05/-EC 4-34/.839( # ) H5/05H -E * 0/80G 82 J83C 0-3-/.3 /C2E C-B -3F -E > 0/80G 82 J83C 0-3-/.3 B.41E C-B,EB-0GH 28BL-BF -/834 E7,I-3. H5/05H -3F E1C3 0B8HH JCELCC3 /834 IB80CHH 82 .305H -3F ,-35JB.,9 OE /.CH .3 E1C J8BFCB 82 I-BH EC3H-3F I-BH 2/-00.F- -3F .H -J85E ? @ ( ,, 2B8, E1C HE7/8,-HE8.F 28B-,C3 E8 L1CBC E1C 018BF- E7,I-3. 3CBDC /C-DCH E1C 2-0.-/ 3CBDC9 A1CBC .H 38 F.22CBC30C 82 2-0.-/ 3CBDC HEB50E5BC .3 EC,I8B-/ J83C F.HHC0E.83 -3F .3 H5B4CB7P <(#*,0/+(#/: A1C 2.QCF /-3F,-BGH 82 ,.FF/C C-B -BC E1C 2B-,C 82 BC2CBC30C 82 2-0.-/ 3CBDC,.3 L1.01 18B.N83E-/ HC,.0.B05/-B 0-3-/ .H ,8HE .3D-B.-J/C;-3F E1C H-2CE7 82 H5B4CB7 L.// JC .,IB8DCF J7 E1C BC2CBC30C 82 E1C 2-0.-/ 3CBDC9 【 =-2 >(&$/】 : R-0.-/ 3CBDC; : AC,I8B-/ J83C; : S.0B8H5B4CB7
: : 中耳和侧颅底手术的难度主要在于颞骨结构的 复杂性, 其中埋藏在颞骨内的面神经走行隐蔽, 容易
被损伤成为医源性面神经麻痹。熟悉面神经的解剖 是保证耳科手术安全的基本要求, 颞骨解剖训练的 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面神经解剖。国内外许多面神经 解剖的研究获得了面神经的精确数据, 但是这些数 据对手术应用的要求相距甚远, 因为手术中不可能 [ ’] 使用测量工具 。为了加深对面神经应用解剖的 认识, 我们从 ’>>> 年至 !""# 年间经颞骨解剖找出
图 !" 弧形虚线沿砧骨短突上缘及面神经乳突段前 缘行走, 横行虚线从水平半规管后中 1 @ 7 交界向面 神经后缘延伸
! ! 二、 面神经水平段定位 1= 水平半规管标志: 沿水平半规管表面向前有 一浅切迹与面神经水平段相交, 面神经水平段从水 平半规管隆起前缘以下开始, 向前上延伸与水平半 规管形成角度。从术野中向前看, 水平半规管和面 神经水平段呈 73B 相交 ( 图 ’) 。 ’= 砧骨短突标志: 面神经水平段位于砧骨短突 深面。 7= 匙突标志: 进入中鼓室, 寻找匙突和鼓膜张 肌腱。在匙突后方, 面神经从外膝部走向匙突上方, 形成中上鼓室内侧面交界的边缘, 似台阶缘。经过 匙突处面神经向前上行走到膝状神经节。 三、 面神经外膝部的定位
一、 面神经乳突段的定位 ( 图 1) 1= 面神经乳突段前缘的定位 ( 砧骨短突标志) : 以砧骨短突上缘作一延长的弧线到二腹肌嵴前缘, 面神经垂直段前缘相当于该弧线。弧线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缘点 距鼓环最后点约 7 <<, 后鼓室入路经面神经 > 鼓索 三角进入面隐窝, 最大有 7 << 的空间操作。在充 分磨薄的外耳道后壁条件下, ’ ? ’= 5 << 的间距比 较安全 = ’= 面神经乳突段后缘定位 ( 水平半规管标志) : 将自然显露的水平半规管隆起分为 7 份, 在中后1 @ 7 交界处作垂直线, 该垂线可作为面神经乳突段最后 缘的定位。图 1 为面神经减压手术时, 所见面神经 垂直段和水平半规管及砧骨短突之间的关系。 7A 面神经的深度: 134 例面神经中 2; 例面神经 垂直段与水平半规管基本在同一平面, 或深于水平 半规管 ’ ? 7 <<, ; 例高于水平半规管, 但不超出 ’ ? 7 <<。4’ 例近茎乳孔部位深于近水平半规管部 位。"" 例高于水平半规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