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额支的颧弓上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面神经额支的颧弓上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面神经额支的颧弓上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解剖・面神经额支的颧弓上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姜 平1, 钟世镇2, 徐达传2, 高建华1(1.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目的:研究并定位跨经颧弓的面神经额支行程,为相关外科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指导。

方法:对16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跨越颧弓的面神经支的数目和位置。

结果:颧弓下、上缘分别有2.4、2.6支额支跨过,对应的跨区分别在颞骨颧突的关节结节后1.6mm至关节结节前2.7mm之间的区段、耳门上点前24.0mm至耳门上点前33.1mm之间的区段。

结论:面神经额支主要跨经颧弓下缘后、中1/3段,颧弓上缘中1/3段到达额部,针对手术解剖可将颧弓分为“危险区”和“相对危险区”。

【关键词】面神经; 颞支; 额支【中图分类号】R32311;R322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5X(2003)01-0010-03Applied anatomy of the frontal branch of facial nerve:path across the zygom atic archJ IA N G Ping ,ZHON G S hi2z heng,XU Da2chuan,et al.Depart ment of Plastic S urgery,N anf ang Hospital,First Military Medical U niversity,Guangz hou510515,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locate the path of the frontal branch of facial nerve(FB)crossing the zygomaticarch.Methods:Sixteen fixed adult heads specimens were dissected.The number of FB and the site of FB inter2secting lower and upper border of the zygomatic arch were documented.R esults:There were respectively2.4and2.6FB rami crossing the lower and upper border of zygoma,correspondingly the intersecting section werefrom1.6mm posterior to articular tubercle to2.7mm anterior to articular tubercle,and from24.0mm to33.1mm anterior to supra2acoustic pore.Conclusion:The path of FB across the zygomatic arch could be named a’risk zone’and a’relative risk zone’according to surgical dissection.【K ey w ords】facial nerve; frontal branch; zygomatic arch 本研究通过大体解剖和显微解剖,观测面神经额支行程与颧弓的位置关系,并通过颧弓下缘、上缘和骨性标志点对额支进行定位,以期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诊断面肌痉挛要做面神经检查

诊断面肌痉挛要做面神经检查

诊断面肌痉挛要做面神经检查1. 引言面肌痉挛是一种神经肌肉病变,表现为面部疼痛和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收缩。

为了准确诊断面肌痉挛,面神经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医学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诊断面肌痉挛的面神经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2. 面神经解剖及功能面神经是颅内12对脑神经之一,起源于脑桥,通过颅骨内的面神经管进入颅外,再分布于面部肌肉。

面神经主要负责面部表情的控制,包括眼睑、口腔、鼻子等肌肉的运动。

3. 面神经检查方法3.1 观察面部表情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包括眼睑是否能自由闭合、口角是否对称、鼻翼是否能自由运动等。

面部表情异常可能表明面肌痉挛存在。

3.2 眉毛抬升试验让患者尽量抬高眉毛,观察眉毛抬升的对称性。

面肌痉挛时,眉毛抬升可能会出现不对称。

3.3 眼睑抬升试验让患者尽量睁开眼睛,观察眼睑抬升的对称性。

面肌痉挛时,眼睑抬升可能会出现不对称。

3.4 唇肌收缩试验让患者尽量收缩嘴唇,观察唇肌的运动。

正常情况下,唇肌收缩应该是对称的。

3.5 颊肌抬升试验让患者尽量抬高颊肌,观察颊肌抬升的对称性。

面肌痉挛时,颊肌抬升可能会出现不对称。

3.6 面神经电图(EMG)面神经电图是一项通过记录面部肌肉电活动来评估面神经功能的检查方法。

通过插入电极到面部肌肉中,可以检测面部肌肉的电活动,并获得面神经功能的信息。

4. 临床应用面神经检查对于诊断面肌痉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检查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可以判断面肌痉挛的病因、程度和预后。

面肌痉挛常见的病因包括: - 器质性病变:如面神经瘤、面部肿瘤、中风等; - 特发性病变:即原因不明的面肌痉挛; - 药物性病变: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可能引起面肌痉挛。

通过面神经检查,医生可以判断面肌痉挛的病因,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此外,面神经检查可以评估面肌痉挛的程度和预后。

根据面肌痉挛的表现和面神经电图结果,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对治疗的反应,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效的指导。

颌面部神经之面神经 ppt课件

颌面部神经之面神经 ppt课件

2.面神经的保护 • 切口选择
• 颌面部寻找面神经的标志
手术切口
vs
central facial paralysi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思考讨论题: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为:一侧睑裂以下对侧表情肌瘫痪但
但不影响闭眼,皱额,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这是为什么?
岩大神经
鼓索 镫骨肌神经
(二 )
面神经颅外段
段面 神 经 颅 外
面神经腮腺内分支 面神经入腮腺前分支
面神经主干
1 面神经主干
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
面神经主干
经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
腹间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 腮腺 新生儿及儿童乳突尚未发育 完全面神经位置表浅,手术时 易受伤
2 面神经腮腺前的分支
1.如何进行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2.颌面部的手术中如何避免损伤面神经分支?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示意图
管段或面神经核受损: 同侧面肌麻痹 + 舌前2/3味觉丧失 +唾液分泌障碍 +听觉改变 +泪腺分泌障碍
鼓索以下受损:同侧面肌麻痹
面神经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单纯面瘫
面神经损伤部位
鼓索以下 ,茎乳孔以外 (面神经颅外分支受损) 鼓索与镫骨肌神经之间 (鼓索受损) 镫骨肌神经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镫骨肌神经受损)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面瘫+味觉丧经节与脑桥之间
(岩大神经受损)
面神经应用解剖(application)
(1)耳后神经
耳支支配耳后肌,枕支支配枕肌

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

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

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姜平;高建华;钟世镇;徐达传【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03(21)2【摘要】目的:阐明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16具防腐和2具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和组织切片,观测面神经额支穿出腮腺的位置点、数目以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

结果:(1)面神经颞支有(2.6±0.8)支,其中额支有(2.1±0.7)支,颞支在耳屏间切迹前(17.6±5.2)、上(7.2±2.3)mm处出腮腺上缘;(2)在颧弓表面,面神经额支与颞浅血管走行在与颞浅筋膜及骨膜结合紧密的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在颞部,颞浅血管浅出至颞浅筋膜的浅面并被其包绕,而额支始终紧贴颞浅筋膜深面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中。

结论:(1)面神经额支是支配额肌的颞支之一,分布到骨性额部即颧额缝以上、冠状缝与颞上线相交点以前的区域。

(2)在颧弓一颞部的皮下脂肪层与颞浅筋膜之间,或在颧弓骨膜下一颞深筋膜浅层深面解剖分离不易损伤面神经额支。

【总页数】4页(P118-120)【关键词】面神经;颞支;额支;颞浅筋膜【作者】姜平;高建华;钟世镇;徐达传【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1;R322.85【相关文献】1.低位额颞部皮瓣开颅术中面神经颞支的保护 [J], 周永刚;王伟;童健峰2.采用低位额颞部皮瓣开颅保护面神经颞支分析 [J], 王伟;周永刚;童健峰3.额颞部皮瓣开颅术中面神经颞支的保护 [J], 万一;罗林;袁红平4.低位额颞部皮瓣开颅与面神经颞支损伤 [J], 董辉;李菊芳;等5.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颧颞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探讨 [J], 苏显林;刘安军;葛礼正;杨萍;焦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神经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面神经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面神经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对面神经的位置进行具体量化,为相关手术防止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

方法采用腮腺改良术切口,对5具(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尸的腮腺咬肌区进行精细解剖,分离修洁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各项数据并运用表盘技术在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的定位观察,以上数据均做统计学处理。

结果面神经分叉前宽度为(3.49±0.52)mm,出茎乳孔部至分叉处长度为(19.37±0.70)mm,平乳突尖平面面神经距乳突外缘深度为(20.84±1.45)mm,面神经走行位于表盘的7-8点之间(36.5±4.4)。

结论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面神经进行了解剖、测量和定位,为临床腮腺手术中循顺行法剥离面神经及其分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关键词:面神经;解剖学测量;应用解剖腮腺咬肌区范围虽小,但结构众多,位置重叠,方向各异。

作为3对大睡液腺中最大的腺体——腮腺,其内血管神经纵横交错,解剖关系非常复杂。

面神经出茎乳孔,进入腮腺后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继而分成5组分支以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在腮腺手术和腮腺区手术中探查和解剖面神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熟悉面神经的走行方向、分支分布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于保护面神经及其分支不受损伤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腮腺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既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又可以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1]。

面神经分离主要有从末梢到主干的逆行法和从主干到末梢的顺行法,并且后者是腮腺改良术式的主要应用方法[2]。

采用何种方式,由术者的习惯及肿瘤的部位决定,国外学者偏向用顺行法,国内多采用逆向解剖法。

本研究行腮腺改良术切口,对面神经穿经腮腺咬肌区结构进行描述,用顺行法对面神经进行解剖、测量、统计分析,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制作表盘进行定位。

1材料与方法1.1标本由长沙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5具(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完好的成人男尸头部标本。

颧弓的部位及临床应用

颧弓的部位及临床应用

颧弓的部位及临床应用颧弓位于颅骨的颧骨部分,是面部的一个重要骨骼特征。

它由两个骨骼结构组成:上颧弓和下颧弓。

上颧弓是三角形的骨骼突起,位于外眼眶的上方,下方是颧弓。

下颧弓是由上齿槽下方的水平齿槽延伸形成的。

颧弓的临床应用主要涉及面部整形手术、颜面外伤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颧弓作为面部的骨骼特征,是面部整形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面部整形手术通常是为了改善或修复面部外形、提高面部轮廓的美感。

在进行面部整形手术时,需要对颧弓进行调整和重建,以达到理想的面部形态。

例如,对于颧弓低平或凹陷的患者,可以通过颧骨植入物或面部填充物进行颧弓的增高和填充,使面部轮廓更加丰满和立体。

此外,颧弓还与面部外伤密切相关。

面部外伤通常会导致颧弓骨折,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外伤的力量和方向。

颧弓骨折可通过X线检查来诊断,并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生理状况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以固定和抗炎治疗为主,而手术治疗则需要通过手术重建颧弓骨折,保持颧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此外,颧弓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例如,颧弓的发育异常可能与某些遗传性疾病相关,如先天性面部畸形综合征。

通过观察和分析颧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对这些遗传性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

此外,颧弓骨折也可能与颜面骨骼疾病、眼眶疾病等相关,通过对颧弓进行CT或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疾病的程度和范围。

总结来说,颧弓作为面部重要的骨骼特征,在颅颜面外科的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面部整形手术、颜面外伤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具有重要价值。

对颧弓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面部整形手术和疾病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颧面部缩小术中耳颞部辅助切口设计的应用解剖学

颧面部缩小术中耳颞部辅助切口设计的应用解剖学
ta i n h o t l rn h so a iln r e awa s r n a tr i fro l o te fo tlb n h s o u e ca r go ,t e f n a a c e ff ca e l y u n e o n e iry t n a r c e fs p r il r b v h r a i f
【 稿 日期 】 2 0 — 3 1 收 060—0
所 关 心 的上 述两 者 之 间距 离 关 系 以及 两 者最 远 距 离 的 分 布范 围并 未进 行研 究 。此 外 , 多文献 亦 报道 了安 全 很 解 剖层 次及 剥离 方法 , 不 易准 确掌握 [1 但 4。 , 5 本研 究 通 过大 体 解 剖 和显 微解 剖 ,观 测颞 浅动 脉 额 支和 面神 经 额 支在 颞 区 的行 程 和 位置 关 系 ,并定 位 分 析颞 下颌 关 节 腔前 内壁 与 耳屏 点 和关 节 结 节 止 点 的 关 系 ,为颧 面 部 缩小 手 术 耳颞 部 切 口和颧 弓根 截 断 的 设计 提供 相 应应 用解 剖学 基础 。
中 国 临 床 解 剖 学 杂 志 20 0 7年 第 2 卷 第 1期 5
・1 ・ 7

应 用 解 吾I・ 】
颧面部缩小术中耳颞部辅助切 口设计的应用解剖学
单 磊 。 柳 大烈 。 李 , , 玉 。 陈 兵 - 詹朝 双 z , ,
209 ) 10 3 (. 1南方 医科大学珠江 医院整形科 ,广 州 5 0 8 ; 2南京大学 医学院解剖 学教研 室,南京 12 2 .
【 文章编号 】 0 115 (0 70 .1.3 10 —6 X 2 0 )10 70
ic ini O1lC 。 o ugr ni o n ̄ ll I a ]l 由 nsrey i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定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的一种疾病。

常见于茎乳孔内外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或因颅脑外伤、肿瘤压迫、手术牵拉引起的面神经主干或分支的卡压。

s麻痹(可能与BP 与对于那些反复发生面神经炎的患者,是内在因素主导的一种类型。

但是这种免疫力改变目前尚无实验室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支持。

临床可见一侧周围性面瘫未愈,另一侧又发生周围性面瘫的病例,虽非人人可见,但可能是免疫力异常导致的特异性病变。

3、肿瘤面神经瘤引起面神经麻痹是主因。

桥脑小脑角肿瘤引起面神经麻痹,属于肿瘤压迫或术后伤及面神经,也常伴有三叉、舌咽、听神经等多组颅神经的病变。

腮腺肿瘤切除术时牵拉面神经受损。

另外听神经瘤、头颈其他肿瘤及面神经减压术后都有可能损伤面神经。

4、脑干出血或梗死位于脑干面神经和附近的出血或梗死,有时会导致或但也702周左右突然患侧耳壳出现疱疹而加重。

单侧面神经受损常见,先后双侧发病者约0.5%。

【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病初有同侧耳内、下颌角或耳后颈枕部疼痛,极少数患者早期有发冷发热。

典型表现为患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瘫痪,如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属Bell氏现象,有时自然流泪或遇风流泪;患侧耳听力下降或听觉过敏,个别患者伴有眩晕;部分患者患侧舌麻木,味觉减退,患侧面部僵硬不舒,口角下垂并被牵向健侧,咀嚼时患侧无力,进食卡塞、漏水。

【检查】、8、92周后出现,常见的是在患侧观察到纤颤电位或正锐波,在神经修复期会出现高波幅、长时限的运动单位电位。

2.1 参照《瞬目反射正常值标准》(2005),确定的瞬目反射异常标准:?⑴患侧R1R2及对侧R2’波幅下降或未出现;⑵R1潜伏期≥12ms;?⑶双侧R1潜伏期之差≥2ms;?⑷双侧R2及对侧R2’潜伏期≥37ms;?⑸双侧R2潜伏期之差≥4ms。

?2.2 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异常标准:⑴患侧未引出明确波形;⑵双侧潜伏期之差≥0.5ms;⑶患侧波幅较健侧波幅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4JC $ HJC (% HJ1 (% 4J1 # MJC %& MJ1 %& # 弓下缘距关节结节 L "*% + %*( % L , * $ 0 ) * )) L !*# + &*( ) L , * & 0 " * !) %*I + &*( " L & * , 0 !) * #) !% * % + " * ( ! L ! * I 0 !I * )) !& * " + I * ( % L & * ) 0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弓上缘距耳门上点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0 ") * $) (I * # + " * ( % %$ * $ 0 &, * $) &) * # + $ * ( ! %I * " 0 "& * $) && * ) + # * ( ( (, * ) 0 "$ * $)
行了定位, 但是 T:?1./ 也没有区分支配额肌的额支和 其它分支。 本研究观察到跨颧弓下缘的颞支有 ! 0 " 支, 其中 额支 ! 0 & 支, 与腮腺前上缘发出的颞支数目类型近乎 一致。而行经颧弓上缘的颞支有 % 0 " 支, 其中额支 ! 0 " 支。这些结果中有关颞支的数目与以往研究基本 上是一致的。但作者明确区分额支并进行了观测, 同 时也发现颧弓下缘和上缘平均有 ! 支以上颧支经过, 大多分布到眼轮匝肌外侧部或与前颞支、 额支发生吻 合。 根据本文结果, 对面神经额支跨越颧弓的位置还 可进一步划分: 在颧弓下缘, 额支最后支的平均位置点 (关节结节后 ! * # --) 和最前支的平均位置点 (关节结 节前 % * I --) 之间的区域; 在颧弓上缘, 额支最后支的 平均位置点 (耳门上点前 %& * ) --) 和最前支的平均位 置点 (耳门上点前 (! * " --) 之间的区域可视为 “危险 区” (图 %, , 这一区域内的手术操作最易损伤额支。 () 而最后支和最前支的平均位置点至相应的最后支的最 后位置点 ( KK, 下同) 、 最前支的最前位置 ,"U 区间点, 点 (VV) 的区域为 “相对危险区” 。,"U 区间点的具体 位置为: 颧弓下缘, KK 为关节结节后 , * & --, VV 为关 节结节前 !! * " --; 颧弓上缘, KK 为耳门上点前 !( * & 在这一区域内仍可能 --, VV 为耳门上点前 &" * $ --;
! (*!
讨论 跨越颧弓的面神经颞支数目、 位置及临床意义
[!] 等通过对 (") 例头面标本的观察, 描绘了 Q1>.? 六种典型的面神经分支形式, 但没明确说明面神经颞 [% 0 "] 支跨越颧弓的数目, 后来许多学者 在研究面神经
表 % 跨颧弓下、 上缘的面神经定位 ! !+( " -./ 0 -12) -415 *% K1DE :; ;1<.1= /89>8 <9:??./@ =:A89 1/B 7CC89 5:9B89 (-./ 0 -12) :; DE8 FG@:-1D.< 19<E $%&# + ’(
表 & 任意两标志点间的距离( ! + " ,--) ! ( $%&# + 415 * & Q.?D1/<8? 58DA88/ DA: 91/B:- =1/B-19O? ’( , --)
标志点 耳门上点R颧骨 4H 角 耳门上点R关节结节 耳门前缘点R颧骨 4H 角 耳门前缘点R关节结节 耳屏R关节结节 耳屏R外眦 耳屏R颧骨 4H 角 关节结节R颧骨 4H 角 耳上基点R眉外端 水平距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I * I + ! * $ %% * ) + ( * I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志点 外眦R颧额缝 外眦R颧骨 4H 角 眉外端R颧额缝 眉外端R颧骨 4H 角 关节结节R耳门上点 关节结节R颧骨 4H 角 耳屏R耳门上点 耳屏R耳门前缘点 耳门上点R耳门前缘点 垂直距离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I &*) + !*, &*" + !*(
? "#!
结果 面神经颞支和颧支的骨性标志定位测量
颧弓长度以耳门上点至颧骨额突颞突角 (颧骨 2A 角) 点的距离为 ($$ # % S ’ # !) 以耳门前缘点至颧骨 ((, ($" # % S ’ # )) 2A 角的水平距离为 ((。跨越颧弓下缘和 上缘的面神经分别有 * # $、* # & 支。行经颧弓表面的 面神经分支包括颞支和颧支, 额支恒定出现, 平均有 其中 & 侧 " # ’ 支和 " # & 支额支分别跨颧弓下缘和上缘,
材料和方法
面神经颞支和颧支的骨性标志定位测量 (男 !% 例, 女 经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面部标本 !& 例 、 共 *" 侧。沿冠状面由颅顶 0 耳后 0 颈部切开皮肤, 并剥 & 例) 离皮肤和皮下脂肪, 保留眉、 外眦及耳廓, 显微镜下解剖面神经 额支。用龙胆紫将面神经分支跨颧弓下缘和上缘的位置标记 到颧弓上, 去除外耳门和颧弓表面软组织。以颞骨颧突的关节 (外耳门上缘中点) 分别为颧弓下、 上 结节尖点 N 和耳门上点 O3 缘标志点 (图 !) , 观测: (颧骨额突颞突 !颧弓长度 观测耳门上点 O3 至颧骨 2A 角 交角点) 的水平距离和耳门前缘点至颧骨 2A 角的水平距离。 上缘的面神经颞支和颧支数目。 "分别跨越颧弓下、 面神经后颞支 、 前颞支 26、 额支最后分支 A: 和最前分 2: # 及颧支最后分支 P: 和最前分支 P6 分别跨颧弓下、 上 支 A6 支, 缘的位置。 ! # " 体表标志点和骨性标志点的相对位置测量 保留耳廓, 剥离外耳门局部组织, 显露外耳门最前缘点。 测量以屏间切迹点为原点的以下各点坐标 (前、 上为正) : 关节 耳门上点、 耳门最前缘点, 耳下基点 (耳垂下 结节, 颧骨 2A 角,
!%
・ 应用解剖 ・
面神经额支的颧弓上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姜 平! , 钟世镇" , 徐达传" , 高建华!
(! #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 广州 $!%$!$)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定位跨经颧弓的面神经额支行程, 为相关外科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指导。方 法: 对 !& 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观测跨越颧弓的面神经支的数目和位置。结果: 颧弓下、 上 对应的跨区分别在颞骨颧突的关节结节后 ! # & (( 至关节结节前 " # ) (( 缘分别有 " # ’、 " # & 支额支跨过, 之间的区段、 耳门上点前 "’ # % (( 至耳门上点前 ** # ! (( 之间的区段。结论: 面神经额支主要跨经颧弓下 颧弓上缘中 ! + * 段到达额部, 针对手术解剖可将颧弓分为 “危险区” 和“相对危险区” 。 缘后、 中 ! + * 段, 【关键词】面神经; 颞支; 额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1 ("%%*) %! 0 %%!% 0 %* !""#$%& ’(’)*+, *- ).% -/*()’# 0/’(1. *- -’1$’# (%/2%:"’). ’1/*33 ).% 4,5*+’)$1 ’/1. !"#$% &’() ,*+,$% -.’/0.1() ,23 45/6.75( ,18 59 : 41;5<8=1(8 >? &95@8’6 -7<)1<A ,$5(?5() +>@;’859 ,B’<@8 C’9’85<A C1D’659 3(’E1<@’8A ,%75()0.>7 $!%$!$,F.’(5 【!03)/’1)】 ( AB)5<3CC?=D 798 EFD3(67?5 6<59# 607%1)$2%:23 435678 798 :679 3; 798 ;<3=764 ><6=59 3; ;65?64 =8<@8 8%).*&3:G?H788= ;?H8I 6IJ47 986IC C:85?(8=C K8<8 I?CC8578I# 298 =J(>8< 3; AB 6=I 798 C?78 3; AB ?=78<C857?=D 43K8< 6=I J::8< >3<I8< 3; 798 EFD3(67?5 6<59 K8<8 I35J(8=78I# 9%3:#)3:298<8 K8<8 <8C:857?@84F " # ’ 6=I " # & AB <6(? 5<3CCL ?=D 798 43K8< 6=I J::8< >3<I8< 3; EFD3(6,53<<8C:3=I?=D4F 798 ?=78<C857?=D C857?3= K8<8 ;<3( ! # & (( :3C78<?3< 73 6<7?5JL 46< 7J>8<548 73 " # ) (( 6=78<?3< 73 6<7?5J46< 7J>8<548,6=I ;<3( "’ # % (( 73 ** # ! (( 6=78<?3< 73 CJ:<6L653JC7?5 :3<8# ;*(1#:3$*(:298 :679 3; AB 65<3CC 798 EFD3(67?5 6<59 53J4I >8 =6(8I 6 ’ <?CM E3=8’6=I 6 ’ <8467?@8 <?CM E3=8’6553<IL ?=D 73 CJ<D?564 I?CC857?3=# 【<%, =*/&3】;65?64 =8<@8; ;<3=764 ><6=59; EFD3(67?5 6<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