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特点
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以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最终可致慢性肾病。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并应有适度的活动。
对有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或合并感染、心力衰竭、肾衰竭、急性发作期患者,应限制活动,卧床休息。
病情减轻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劳累。
2.饮食护理肾功能减退给予优质低蛋白质、低磷饮食,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时需低钠饮食。
3.用药护理使用利尿药应注意有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高凝状态的出现和加重高脂血症。
服用降血压药时应严格按规定剂量,并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仰制药,应防止高血钾,观察有无持续性干咳,如有应及时提醒医师换药。
用血小板解聚药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出凝血时间等。
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应注意观察有无继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肝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等。
4.心理护理慢性肾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鼓励其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5.病情观察与护理防止高钾、低钾,正确记录出入量,对水肿明显的患者,应用利尿药后,除留意尿量及水肿消退情况外,还应留意血钾的变化情况,以防出现高血钾或低血钾。
6.基础护理水肿患者长期卧床应防止压疮,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办助翻身时防止拖、拉、推等动作,避免造成皮肤破损。
用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或用温热湿毛巾湿敷体表水肿部位。
尽量减少各种注射和穿刺。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禁用肾毒性药物;及时治疗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严重水肿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缓解水钠潴留。
下肢水肿者卧床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以增加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阴囊水肿者,可用托袋托起。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球肾炎 急性肾⼩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组起病急,以⾎尿、蛋⽩尿、⽔肿和⾼⾎压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过性氮质⾎症的疾病。
本病常有前驱感染,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和寄⽣⾍感染后也可引起。
本节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常发⽣于p-溶⾎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肤感染(脓疱疮)后,感染导致机体产⽣免疫反应⽽引起双侧肾脏弥漫性的炎症反应。
现多认为链球菌的致病抗原是胞浆或分泌蛋⽩的某些成分,引起免疫反应后可通过CIC沉积于肾⼩球⽽致病,亦可形成原位IC种植于肾⼩球,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损伤肾脏。
本病病理类型为⽑细⾎管内增⽣性肾炎。
光镜下本病呈弥漫病变,以肾⼩球中内⽪及系膜细胞增⽣为主,⽽肾⼩管病变不明显。
免疫病理检查可见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细⾎管壁。
电镜下可见肾⼩球上⽪下驼峰状⼤块电⼦致密物。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童,男性居多。
前驱感染后常有1~3周的潜伏期,相当于机体产⽣初次免疫应答所需的时间。
呼吸道感染的潜伏期较⽪肤感染短。
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轻者仅尿常规及⾎清补体C3异常,重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本病⼤多预后良好,常在数⽉内临床⾃愈。
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 1.⾎尿 ⼏乎所有病⼈均有⾁眼或镜下⾎尿,约40%出现⾁眼⾎尿,且常为⾸发症状。
尿液呈洗⾁⽔样,⼀般于数天内消失,也可持续数周转为镜下⾎尿。
2⽔肿 80%以上病⼈可出现⽔肿,多表现为晨起眼睑⽔肿,⾯部肿胀感,呈“肾炎⾯容”,可伴有下肢轻度凹陷性⽔肿。
少数病⼈出现全⾝性⽔肿、胸⽔、腹⽔等。
3.⾼⾎压 约80%病⼈患病初期⽔钠潴留时,出现⼀过性轻、中度⾼⾎压,经利尿后⾎压恢复正常。
少数出现⾼⾎压脑病、急性左⼼衰竭等。
4.肾功能异常 ⼤部分病⼈起病时尿量减少(400~700ml/d),少数为少尿(3.5g),尿沉渣中可有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疾病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疾病症状
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
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
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反复,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临床起病特点
(1)隐匿起病:有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偶有轻度浮肿,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多通过体检发现此病。
(2)慢性起病: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痛、纳差;眼睑和(或)下肢水肿,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或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病性大量蛋白尿。
也有病人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伴有肾功能正常或不同程度受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
(3)急性起病:部分患者因劳累、感染、血压增高、水与电解质紊乱使病情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可一定程度缓解。
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有尿检异常,尿蛋白常在1~3g/d,尿沉渣镜检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即尿沉渣红细胞形态为多形性),可见管型。
B型超声波检查早期肾脏大小正常,晚期可出现双侧对称性缩小,肾皮质变薄,肾结构不清。
肾脏病理
慢性肾炎肾活检可表现为各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病理检查对于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的常见慢性肾炎的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肾病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及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
病变后期,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不同类型病理变化本身的特点可部分消失。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高血压型和肾病型表现者可称混合型。 本型多有一定程度之肾功能减退。
●⑤急性发作型:在病情相对稳定或缓慢进展过程中,由于 呼吸道或全身感染、劳累等因素影响,经较短潜伏期(多 为3~5d,甚至1~2d),出现类似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 床表现,血压常升高,肾功能可有明显恶化。经适当处理 后,病情可趋向缓解或稳定,肾功能可恢复至或接近急性 发作前水平。但也有肾功能持续恶化,或经多次发作后进 入尿毒症。
●。③肾病型(又称类肾病型):1985年将本型划归肾病 综合征Ⅱ型。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大量蛋白尿(> 3.5g/d),且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常有中至高度水肿 和血浆白蛋白降低(常<30g/L);可有高胆固醇血症 (>6.4mmol/L)。尿沉渣检查可见有红细胞及各种 管型。血压可有轻度持续增高。肾功能常有轻度损害, 多见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酚红排泌率减少和血液氮质 潴留。多伴有不同程度贫血,血沉常增快。本型虽可缓 解但常复发,招致肾功能缓慢减退。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 营养治疗
天天学营养
● 慢性肾炎由于起病方式不同,故临床表现也不一,常见的症 状有水肿、血尿、高血压,以及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头 痛、腰酸腰痛、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甚至消化道出血等。 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多以水肿为首发症状,也有以高血 压或乏力、贫血、多尿、夜尿等为首发症状。常有不同程度的 蛋白尿、血尿、水肿或高血压。病情大多进展缓慢,逐渐出现 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因某种因素影响,病情可 在短期内迅速恶化而进入尿毒症。
●临床上可分为五型:①普通型:最常见。表现为轻至 中度蛋白尿(+~++),离心尿红细胞>10个/高 倍视野及不同程度管型尿。可伴有轻至中度高血压和 水肿,后期可有肾功能减退。本型进展缓慢,可持续 多年。②高血压型:除上述普通型的表现外,以持续 性中等度以上血压尤以舒张压升高为特点。本型常伴 心血管损害和眼底改变,肾功能恶化较快。
介绍有哪些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

介绍有哪些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有哪些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呢?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相关专家介绍说,其实慢性肾小球肾炎就是平时所说的慢性肾炎,肾病患者所占比例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步,其中肾炎患者非常多,所以很受肾病研究专家们的关注,那么究竟肾炎患者都会有哪些症状呢?肾病真的如传说中的那么恐怖吗?下面就请专家给大家讲解一下。
1.水肿:水肿是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多数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轻微患者仅表现在面部、眼部和组织松驰部,重则遍及全身,并可有胸水、腹水。
2.腰痛:轻者腰部酸软,重者腰痛,劳累后加重,部位以脊肋角为主。
3.尿异常改变:是慢性肾炎患者必有的症状。
尿量变化与水肿程度及肾功能状态有关,少尿、无尿致水钠潴留,临床上可出现水肿。
尿蛋白含量不等,一般在1~3g/d,亦可呈大量蛋白尿(>3.5g/d)。
尿沉渣中常有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伴有轻度至中度血尿,偶有肉眼血尿。
4.高血压:大多数病人迟早会出现高血压,可持续性升高,亦可呈间歇性,表现为头胀、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
持续性血压增高不仅可加速肾功能恶化,还可使心肌受损。
5.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的肾功能损害主要表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清除率减低,但由于多数患者就诊时未降到正常值的50%以下,因此血清肌酐、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内,临床不出现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继之,则出现肾小球功能不全,如尿浓缩功能减退。
到慢性肾炎的后期,被毁损的肾单位增多,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此时在应急状态下(如外伤、出血、感染、手术或药物损害等),肾脏负担加重,则可发生尿毒症症状。
6.贫血:慢性肾炎可有轻度到中度以上贫血,多数与肾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至终末期肾炎,则出现严重贫血。
以上就是专家给大家讲解的有关慢性肾小球肾炎比较常见的症状,专家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肾病都非常可怕,如果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但是如果您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那后果不堪设想。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
理至关重要。
根据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肾脏病学会(RPS)的共同提出的诊
断标准,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
首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症状。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特征之一,通常是持续存在的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大于3.5g/24h。
血尿表现为镜下或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尿和红细胞管型是常见
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高血压和水肿则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
其次,实验室检查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血肌酐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
此外,免疫学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C3和C4补体水平、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指标。
最后,肾脏活检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肾脏活检可以明确
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包括系膜增生型、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而严重程度则可以通过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间质炎的程度来评估。
综上所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
结果。
通过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应对这一疾病。
慢性肾炎的分期和药物治疗

慢性肾炎的分期和药物治疗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减退,导致尿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和其他成分的泄漏。
慢性肾炎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类型,对于不同分期的患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肾炎的分期以及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一、慢性肾炎的分期慢性肾炎根据临床和病理特征可分为五个不同的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和Ⅴ期。
每个分期都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
1. Ⅰ期:此时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尿液检查可能显示轻度蛋白尿或血尿。
治疗上主要注重控制原发因素,例如高血压或者高血压相关的其他系统并发症。
此外,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
2. Ⅱ期:在该分期中,患者出现明显的蛋白尿以及其他肾功能不良表现。
治疗上主要采用ACE抑制剂或ARB来降低蛋白尿,并使用利尿剂来减轻水肿等症状。
此外,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也是必不可少的。
3. Ⅲ期:此时已发展到肾小球滤过率低下或肾功能失败阶段。
治疗上需要进一步控制蛋白尿并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保护残余肾功能。
可能需要通过免疫抑制剂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和减轻肾小球损伤。
4. Ⅳ期:慢性肾衰竭的阶段,常常伴有严重的贫血、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还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等替代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维持生命质量。
5. Ⅴ期:最终期慢性肾衰竭,此时透析或肾移植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二、慢性肾炎的药物治疗针对不同分期的慢性肾炎,临床上应用多种类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能有以下几种主要药物治疗方法:1. 抗生素:适用于检测到细菌感染并伴随尿路感染或其他继发性感染时。
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ACE抑制剂和ARB:这两类药物广泛被用于轻度至中度蛋白尿患者的治疗中。
它们能够降低高血压并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慢性肾脏损伤的进展。
3. 免疫抑制剂:在部分Ⅲ期或Ⅳ期慢性肾炎患者中,免疫抑制剂可以用来减轻自身免疫反应以及肾小球损伤。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不同的发病机理、具有不同病理改变、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超过1年),多为缓慢进行性。
尿常规检查、沉渣检查常可见红细胞,除蛋白外,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本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
虽然急性肾炎可以发展成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而是一开始就是慢性肾炎的过程。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毫无症状,有的可有明显水肿、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高血压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尿毒症才被发现。
本病预后较差,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似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不清楚。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1年以上,可转入慢性肾炎。
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致,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亦可引起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肾小球原位的抗原(内源或外源)与抗体形成而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
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炎继局部免疫反应之后,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亦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提示:①肾小球病变能引起肾内动脉硬化,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
②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引起肾小球损害③肾性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④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可引起系膜区(基层及细胞增殖,终至硬化。
(二)病理改变 慢性肾炎的病变是两肾弥漫性的肾小球病变,长期持续进展及反复发作,必然使肾小管和肾间质出现继发病变,引起肾皮质变薄而髓质变化不显。
由于慢性肾炎只不过是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肾小球疾病,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有不同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β受体阻滞剂 倍他洛克 12.5mg tid
4、利尿剂 氢氯噻嗪(双克)12.5mg tid 呋塞米(速尿)20mg tid
三、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药物 潘生丁、阿司匹林治疗,或用尿激酶4~6万u加肝 素50mg静滴,每日1次,疗程1个月
分子屏障: 电荷屏障:
4、血尿 尿沉渣>3个/HP 血尿来源鉴别: (1)采用新鲜尿沉渣相差显微镜
肾小球源性血尿——变形RBC血尿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均一形态正常RBC血尿 (2)采用尿RBC容积分布曲线
肾小球源性血尿—呈非对称曲线,其峰值RBC﹤静脉RBC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呈对称曲线,其峰值RBC﹥静脉RB
IgA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炎
肾小球硬化
膜增生性肾炎
肾小管萎缩 终末期固
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
肾间质纤维化 缩肾
膜性肾病
局灶或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疲倦、腰酸, 尿蛋白、血尿等
中期有高血压、水肿,甚或有轻微氮质血症 或出现大量蛋白尿以至出现肾病综合征
易有急性发作倾向
晚期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抗利尿激素↓ 水肿从眼睑、颜面开始,组织间隙蛋白含量高,10g/L
2、高血压 又称肾性高血压 机理 A:钠、水潴留 → 容量依赖型高血压
以收缩压↑为主 B:肾素分泌增多→ 肾素依赖型高血压
以舒张压↑为主 C:肾内降压物质减少
3、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150mg/d 尿蛋白定性阳性
若尿蛋白定量>3、5g/d ,称大量蛋白尿 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机理:肾小球滤过膜屏障破坏
机理:肾小球基底膜断裂,RBC通过该裂缝时,受血 管内压力挤出时受损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正常人尿蛋白定性呈阴性 尿蛋白定量≤150mg/d 若>150mg/24h时称为蛋白尿
正常人尿沉渣镜检RBC 0~偶见/HP 若>3个/HP 、尿外观无血色者,称镜下血尿
尿呈赭红色或洗肉水样,为肉眼血尿
2、尿蛋白圆盘电泳 尿蛋白电泳为中分子、高分子蛋白尿或混合性
慢性肾小球肾炎特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病因不明确
发病机理:
1、免疫炎症损伤
A、免疫复合物沉积
体液、细胞免疫失常
B“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硬化
C、细胞免疫功能失调 肾实质性高血压
2、非免疫机制 A、健存肾单位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 B、大量蛋白尿 C、高脂血症 D、高血压
肾小球
病理
双肾弥漫性受累的肾小球病变,包括: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尿检等 4、肾穿刺
诊断
鉴别诊断
1、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 A:病史 先有高血压、后有蛋白尿等 B:患者年龄较大 C:肾小管功能损伤较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 蛋白量较少 D:常有高血压其他靶器官(心脑)并发症 E:肾穿刺病理检查不同
2、狼疮性肾炎
A:多见于30-40岁女性
一、饮食 A:蛋白总量控制
B:多优质蛋白(蛋、奶、瘦肉) 少植物蛋白(豆类)
C:高能量(糖、植物油) 低磷食物(动物内脏、骨髓) 适量维生素(蔬菜、水果)、微量元素
水肿时限盐或禁盐ຫໍສະໝຸດ 二、控制高血压和保护肾功能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其受体 抑制剂 苯那普利(洛丁新) 10mg qd 洛沙坦(代文) 50mg qd
蛋白尿。
3、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和尿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 尿畸形红细胞>80%,尿红细胞MCV<75fl者, 可能为肾性血尿
4、肾功能检查 CCr代替GFR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正常人Ccr为80~120ml/min·1.73m2
或109~140L/24h 若CCr<50ml/min·1.73m2,血BUN、Cr才异 常 5、肾穿刺 6、B超:正常或双肾回声增强,双肾缩小等
临床表现
1、水肿 基本病理:水钠潴留 (1)肾病性水肿
A、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 B、有效血容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
抗利尿激素↑ 水肿从下肢开始,组织间隙蛋白含量低,﹤1g/L (2)肾炎性水肿
A、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正常→球管失衡 B、有效血容量↑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
4、隐匿性肾炎 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
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5、急性肾炎 A:链球菌感染后2~4周发病,过去无肾炎
病史 B:多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高血压,肾功能
正常 C:B超检查肾脏体积增大 D:病情短期内恢复
治疗
治疗目的: A;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B: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C:防治严重并发症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B:有发热、皮疹、关节炎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C:实验室检查见血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 加,可找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血清补 体水平下降
D:肾穿见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着于肾小球的各 部位,IgG、IgA、IgM、C3常呈阳性
3、慢性肾盂肾炎
A:多见于女性,常有尿路感染病史 B:肾功能损害多以肾小管损害为主 C:临床上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 D:尿沉渣以白细胞为主、尿细菌培养阳性 E:肾盂造影和肾图检查有两侧肾脏损害不对 称
四、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大量冲击疗法(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静 滴,qd,连续3天后改为口服40mg/d维持,至第二 周再冲击3天,如此连续3周) 强的松1mg/kg·d,晨顿服,维持8~12周 环磷酰胺 静脉注射,总量7.2g/6个月
五、可逆因素治疗 1、抗感染 2、防感冒 3、慎用肾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