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特点

合集下载

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

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

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

泌尿系统疾病是病理学的重要章节。

其中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是这一章节的高频考点。

今天中公卫生人才网为大家做简单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关于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考题:
1.【多选题】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可见:
A.大红肾
B.内皮细胞增生
C.系膜细胞增生
D.驼峰状沉淀物
1.【答案】BC。

从这道题中,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光镜下的特点,当然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多,病因病机,肉眼观,光镜,电镜,临床病理联系都不一样。

今天通过表格形式对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对比总结,方便大家记忆掌握。

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
通过上面的表格进行对比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做题具有帮助!
中公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备考资料库。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是一组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临床表现,肾功能损害急骤进展,常伴有少尿或无尿的临床综合征。

肾活检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广泛新月体形成(>50%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故又称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疾病主要分为3类:①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②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③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基础上形成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如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本节主要讨论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根据免疫病理的检查结果,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3型:①I型:②Ⅱ型:③Ⅲ型非免疫复合物型RPGN通常是系统性血管炎的肾脏表现,大部分患者血循环中ANCA阳性。

非免疫复合物型RPGN是成人,尤其是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也有学者根据患者血清ANCA 检测的结果将RPGN分为5型,即Ⅳ型:ANCA阳性的原Ⅰ型RPGN(约占I型RPGN的30%);V型:ANCA阴性的原Ⅲ型RPGN(约占Ⅲ型RPGN的20-50%)。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较急,病情发展快。

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的症状,如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等,并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进行性少尿或无尿,肾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发展至尿毒症。

少数患者起病可以相当隐匿,以原因不明的发热、关节痛、肌痛和腹痛等为前驱表现,直到出现尿毒症症状时才就诊,多见于Ⅲ型RPGN。

Ⅱ型RPGN患者常有肾病综合征的表现。

早期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者可发生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呃逆等常见,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感染也是常见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Ⅰ型和Ⅱ型RPGN患者常较年轻,青、中年多见,Ⅲ型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

我国以Ⅱ型RPGN多见。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尿液检查尿蛋白常为阳性,红细胞及白细胞增多,可见红细胞管型。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炎
1.单纯血尿.应做相关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以及红细胞容积 分布曲线测定.鉴别血尿来源 2.尿路疾病所致血尿(结石.肿瘤.炎症) 3.遗传性肾炎(Alport,s薄基底膜肾病—良性血尿) 4.其他继性肾小球病(狼疮肾炎.过敏紫癜肾炎.肾活检) 5.功能性蛋白尿(运动性.直立性.发热.寒冷)
➢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实验室检查 血清补体C3 升高,2周内开始下降,6-8周恢复正常.尿常规
有蛋白血尿。抗链球菌溶血素“O” 下降半年后恢复正常。 肾活检指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患者少尿伴进行性肾功能恶化,病程2个月
不好转 急性肾炎综合征并肾病综合征
➢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诊断: ✓ 根据有先驱感染史,浮肿,血尿,同时伴有高血压和蛋白尿,
➢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急性肾炎 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根据临床表 现及实验检查,则不难鉴别 三、Alport综合征:青少年儿童<10岁 眼(球形晶状体等);耳(神经性耳聋);肾(神经性耳聋. 轻度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衰);阳性家族史(性链锁性遗传)
➢ 慢性肾小球肾炎
四、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肾损害 1.发病年令>40岁 2,多年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的出现早于尿沉 渣异常 3.尿沉渣改变较肾炎更轻 4.少量蛋白尿.24小时<1.0,且为小分子(如β2微球蛋白) 5.晚期肾脏受损时,主要是肾小管功能下降.夜尿,同时应有靶器官 心.脑损害.眼底改变
➢ 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目的: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防止严重合并症 原则:不强求消除尿蛋白及血尿,一般不主张用激素及细胞
毒药物
➢ 慢性肾小球肾炎
1.限制食物蛋白及磷入量 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时蛋白质0.5-0.8/kg/d;优质必须氨基

慢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慢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二、对症治疗: 1、水肿:利尿疗法 2、控制高血压: 治疗原则:( 1 )、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蛋白尿〉 1g/d, 血压应控制在 125/75 mmHg 以下; 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 下。(2)、选择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肾脏保 护作用的降压药物。近年研究证实, ACEI 除具有 降压作用外,还有减不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 的肾保护作用。
2、饮食护理:明显水肿、高血压病人应限制水钠 的摄入。对有氮质血症的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 d),其中60%以上应 摄入,量为0.5~0.8g/(kg· 为优质蛋白(含必需氨基酸较多的动物蛋白如鸡 蛋、牛奶等)。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水肿的情况、严格记录24h的出入液 量,尤其是尿量的变化情况。


人体组织间 隙有过多的液体 积聚使组织肿胀 称为水肿。水肿 可分为全身性与 局部性。单侧水 肿见于局部静脉、 淋巴回流受阻或 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所致。全身 性水肿分为:心 源性水肿、肾源 性水肿、肝源性 水肿及营养不良 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从眼睑、颜面部(晨起明显) 开始而延及全身,发展常迅速。皮肤受 压后长时间下陷,不易恢复。图为肾病 综合征患者颜面部及下肢凹陷性水肿。
肾病面容
面色苍白,双睑、颜面浮肿,舌色淡,舌缘有齿痕 见于慢性肾衰。
辅助检查
1 、尿液检查:尿蛋白 +--+++ ;尿蛋白 1-3g/24h ; 尿沉渣镜检:红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等。 2、血液检查:肾功能不全时,可有内生肌酐清除 率(Ccr)降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 升高。 血清补体C3始终正常,或持续降低8周以上不恢复 正常。 3、B超检查 双肾可有结构紊乱、缩小等改变。 4、肾活组织检查

【疾病名】慢性肾小球肾炎

【疾病名】慢性肾小球肾炎

【疾病名】慢性肾小球肾炎【英文名】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缩写】【别名】chronic nephritis;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小球性肾炎;慢性肾炎 【ICD号】N03【概述】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多有一个无症状尿检异常期,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伴高血压和(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

【流行病学】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病因】本病病因不明。

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少数慢性肾炎可能是由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演变而来,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而由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直接迁延发展而成,起病即属慢性肾炎。

该病根据其病理类型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系膜增殖性肾炎:免疫荧光检查可分为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和非IgA系膜增殖性肾炎;②膜性肾病;③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④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⑤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由于慢性肾炎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抗原与抗体在肾小球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

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炎症。

此外,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中,亦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这种非免疫机理包括下列因素:①肾小球病变引起的肾内动脉硬化,肾内动脉硬化可进一步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②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引起肾小球损害。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血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 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为主) 尿白细胞增多 2、免疫学 I型,抗GBM抗体阳性; II型,CIC阳性,补体下降; III型,ANCA阳性。 3、影像学 双肾增大,皮髓交界不清。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病理
4、免疫学检查
ASO,阳性率50~80%,3~5周滴度最高,50 %患者半年时恢复。
补体,90%患者总补体和C3、C4显著下降,C4 首先开始恢复,随后总补体及C3也于1月后上升, 6~8周恢复正常。
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
部分患者CIC阳性。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
I型,抗GBM型肾炎:毛细血管壁上IgG、 C3呈光滑线条状沿GBM分布;
II型,免疫复合物型肾炎:IgG、C3呈颗粒 状沉积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III型,寡免疫复合物型:无免疫球蛋白沉 积,或仅少量呈节段性沉积。
3、电镜特点:
GBM的断裂、纤维素沉积和系膜基质溶 解或增生为本病电镜下特征性改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
1、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起病、以血尿(常伴一定程度蛋白尿)、高
血压、水肿并伴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为特点的一组肾 小球疾病,通常呈可逆的自限性过程。 2、急性肾炎综合征常见病因
感染: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见) 其它(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多系统疾病:SLE、坏死性血管炎等 其它:过敏性肾炎、血清病等
血浆成分及大量单核吞噬细胞进入肾小囊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分化
新月体形成 细胞分泌胶原形成纤维化
三、病理
病理类型为新月体型肾炎 1、光镜特点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不同感染途径的比较
上行感染 血源性感染
泌尿道逆行 血液循环 泌尿道逆行 血液循环 途径 葡萄球菌G+ 大肠杆菌G 病因 大肠杆菌G葡萄球菌G+ 梗阻逆流 脓毒血症,抵抗力↓ 发病因素 梗阻逆流 脓毒血症,抵抗力↓ 双侧多 单侧多 单侧多 双侧多 部位 肾盂炎较重,向 肾小球或间质化脓性炎, 肾小球或间质化脓性炎, 肾盂炎症较重,向 病变特点 向髓质,肾盂蔓延 皮质条索状蔓延 向髓质,肾盂蔓延 皮质条索状蔓延
• (一)急性肾盂肾炎
•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 炎症,是尿路感染的重要部分。其发生一般与下尿 路感染有关。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因:主要是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绿脓杆 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 粪球菌等。急性肾盂肾炎多由一种细菌引起。 • 感染途径: • 1.上行性感染:常由泌尿道炎症引起,最常见。 • 2.血源性感染:全身感染的一部分,较少见。
肾体积稍增大,肾盂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性渗 出物
• 病理变化
肾肿大,表面充血、有黄白色大小不等脓肿 切面肾髓质 内见黄色条纹,向皮质延伸;肾盂粘膜充血、出血,表 面积脓
• 光镜:灶状的间质化脓性炎或脓肿形成 和肾小管坏死。
四﹑临床病理联系 (一)全身:起病急,发热、寒战,白细胞增多 (二)腰痛、肾区扣击痛 (三)尿频、尿急、尿痛 (四)脓尿、菌尿、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另外,由于病变呈灶性分布,并且很少累及 肾小球,一般不出现高血压,氮质血症和肾 功能衰竭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免疫复合物是引起肾小球损伤的主要机制 1.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非肾小球自身抗原或外源性抗原,随血流流经 肾脏,沉积于肾小球病变。
2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 的或植入的抗原成分 直接发生反应,形成 复合物。 (线性荧光)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1肾小球肾炎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1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
(glomerular disease)
又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和改变为 主的疾病。
分为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遗传性肾炎
通常所说的肾炎一般指原发性肾炎, 也是本节主要的讨论内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大量肾活检的病理检查和实验性肾小球肾炎研
病理类型为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 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等改变后,迅速出现 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引起急性肾 衰竭。
病理类型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3、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性肾小 球肾炎;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膜 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 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正常肾小球 急性肾炎肾小球
正常
轻度
重度
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 性,肾小管管腔内可出现由蛋白、 细胞等集聚而形成的圆柱状的管型, 如蛋白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 管型和颗粒管型。
肾间质充血、水肿并有少量炎细胞 浸润。
免疫荧光检查
肾小球内有呈颗粒状1gG、1gM和补体C3的沉积
电镜观察
型的颗粒状荧光。
(2)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3)预后
膜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病程长,对肾上 腺皮质激素不敏感,近半数病人持续出现蛋白尿, 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慢性肾衰竭。
2、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minimal change glomerulonephritis)
因光镜下肾小球改变不明显,而肾小管上皮细胞 内 有 大 量 脂 质 沉 积 , 又 称 脂 性 肾 病 (lipid nephrosi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特点
囤杆愫埒社旱猜

类 型 病理变化 病理-临床
肉 眼 光 镜 电 镜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 肾炎 1、体积↑。 2、充血—大红肾。 3、表面、切面出血点——蚤咬肾。 1、以内皮细胞增生为主,系膜细胞也有增生。 2、可分别以渗出、出血为主 1、内皮cell、系膜cell增生肿胀; 2、基底膜和上皮cell驼峰状、小丘状致
密物沉积;
3、荧光检查:IgG、C3沉积。

1、尿改变:少尿、血尿、蛋白尿、
管型尿,严重者导致氮质血症。
2、水肿、高血压。
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血尿、蛋
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 肾炎 —— 1、 弥漫性系膜cell和基质增生; 2、 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变化。(内皮cell不增生) 1、 肾小球系膜cell和基质增生。 2、 系膜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3、 荧光检查:系膜区有不同的免疫球
蛋白和C3沉积。

1、具有多样性,可表现为肾病综
合征,也可为无症状蛋白尿、血
尿、慢性肾炎综合症。

快速进行性肾炎 (新月体性肾炎) 1、 肾脏体积↑ 2、 色苍白 3、 表面有出血点 肾小球内弥漫性大量的新月体或环状体形成 1、 肾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2、 在基底膜上、内、外可见致密电子物质沉积; 3、 细胞性新月体增生的肾小球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 4、 荧光检查:线性( IgG、C3)荧光、颗粒荧光、无荧光等。 1、 早期出现蛋白尿 2、 少尿、无尿、氮质血症;
3、 肾衰竭
★此型病变重、进展快、预后差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特点
囤杆愫埒社旱猜

类 型 病理变化 病理-临床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特点
囤杆愫埒社旱猜

肉 眼 光 镜 电 镜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早期无明显变化,晚期肾脏体积↓,表面呈颗粒状——虫蚀状。 1、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包围毛血管、伸入毛细血管基质底膜和内皮之间,使毛细血
管壁增厚呈车轨状、分层状。
2、晚期,系膜和肾小球纤维
化。

1、内皮细胞下出现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有钉状突起。 2、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足状突消失。 1、早期系膜改变为主,仅有轻度的蛋白尿、血尿。
2、累及毛细血管则出现肾病综合
征。
3、晚期出现高血压、肾衰竭。

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体积轻度↑,色苍白 1、光镜下变化不明显,仅有轻度节段性系膜增生。 2、基底膜正常 1、未见电子致密物
2、免疫荧光检查(-)

1、肾病综合症

2、蛋白尿(白蛋白为主)
3、常出现血尿、高血压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型肾炎的晚期表现) 1、体积↓; 2、色苍白; 3、质硬、表面颗粒状——颗粒固缩肾。 1、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2、肾小球内见各种管型。 —— 1、尿改变:多尿、夜尿 2、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3、高血压(肾缺血致肾素分泌增
加)
4、氮质血症(尿素、肌酐堆积)

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症:
指一组临床症状,包括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临床特点: 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d)、水肿、

高脂血症,血浆蛋白低(≤30g/L)。病情严重者会有浆膜腔积液、无尿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症:
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

慢性肾炎综合症:早期症状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晚期可发生肾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