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真人西游记----简介及全文

合集下载

长春真人的《西游记》

长春真人的《西游记》

朝统治 下, 百姓 生活很苦 , 占人一来 , 老 蒙 那就更加 厉害了 , 在 当时战争环境下, 全真教也起 了一些保护生命 的作用 。在 中国历 史上 , 佛教与道教有搅 不清的 问题 , 佛教是 印度传 来
今 天 的 主题 是 神 话 小 说 《 游 记 》, 西 游 记 》跟 长 春 真 西 《 人 有 什 么 关 系 呢 ?实 际上 没 关 系 , 一个 讲 和 尚 , 个讲 道 士 , 一 只 是 长 春真 人 的旅 行 记 也 叫 《 游记 》。蒙 元 时 代 有 ~ 位 著 西

大 套 哲 理 是 很 深 奥 的 ,如 果你 有 兴 趣 读 佛 教 的 书 会 入 迷
新 世 纪 图 书 馆 2 2- 期 0- 1= g  ̄2
第二届“ 图阅读 节 ’ 南 ’ 专栏 ( ) 上
长春真人 的《 西游记 》
陈得 芝 ( 京大 历史系) 南 学
【 摘 要 】 此讲稿介 绍 了长春真人的 《 西游记 》 学术价值 , 及 还论述到神话小说 《 西游记 》 与全真道有联 系。 【 关键词 】 《 西游记 》; 长春 真人 ; 丘处机 ; 神话小说 ; 全真道
场 , 在 一 起 , 际上 是 佛 、 大 杂 烩 。 其 是观 音 菩 萨 , 朝 搅 实 道 尤 唐
的玄奘传说里就有 , 说玄奘为什么在那么 困难的情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走
完 那 么远 的艰 苦旅 程 昵 ? 为 他 念心 经 , 若 波 罗 蜜 多心 经 , 因 般 《 经 》里 说 “ 般 若 波 罗 密 多 故 , 无 挂 碍 , 挂 碍 故 , 心 依 心 无 无
里路, 百三十里到某个地方 掉下来 了, 一 居然那把伞上 写着 他的第一个大 弟子 的名字 , 怎么可能呢 ? 是不可 能的。 我想可 能就 是魔术 , 一把甩 出去又 回来 了, 大概就是这~套 。 抛伞飞 行、 穿墙入 壁那些 说法都 是 “ 权智 ”, 这个权 智是 佛教 的概 念。佛教和道教互相融合, 交叉影响, 充分表现在 《 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译文

长春真人西游记译文

长春真人西游记译文《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的作品,它以长春真人为主角,讲述了他在西天取经的故事。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译文:长春真人西游记。

第一回,长春出世。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长春真人的道士,他修炼多年,终于成为了一位仙人。

他得到了观音菩萨的指示,要去西天取得佛经,以拯救众生。

长春真人准备踏上这个艰巨的旅程。

第二回,与悟空相遇。

长春真人一路向西,途中遇到了孙悟空,一个猴子精。

他们开始一起旅行,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悟空是个机智勇敢的猴子,他帮助长春真人度过了许多危险。

第三回,与猪八戒、沙僧结伴。

在旅途中,长春真人还遇到了猪八戒和沙僧。

猪八戒是个贪吃懒做的猪妖,而沙僧则是个忠诚的僧人。

他们三人结伴继续前行,互相支持和帮助。

第四回,三打白骨精。

长春真人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山洞,里面住着一只恶魔白骨精。

他们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将白骨精打败。

这次胜利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取经的决心。

第五回,与红孩儿的对决。

长春真人一行人在路上遇到了红孩儿,一个淘气的妖怪。

红孩儿试图阻止他们前进,但长春真人以智慧和力量战胜了他。

这段经历让他们更加团结,并更加坚定了取经的信念。

第六回,西天见佛。

最终,长春真人一行人到达了西天,见到了佛祖。

他们获得了真经,并学到了许多智慧和道理。

长春真人和他的伙伴们成功完成了使命,回到人间,为众生带来了福音。

这只是一个可能的译文,具体的译文可能因译者的风格和理解而有所不同。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
记载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经过的著作。

全书二卷,李志常(1193~1256)撰。

1219年冬,成吉思汗遣侍臣至莱州(今山东掖县)传旨,敦请丘处机赴西域相见。

次年正月,丘处机率领门徒十八人启程,在燕京(今北京)等地逗留多时。

1221年春,离宣德(今河北宣化),取道漠北西行,当年11月抵撒麻耳干(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次年4月于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晋见成吉思汗;10月离撒麻耳干东还,1223年秋回到宣德。

李志常为随行弟子之一。

李志常字浩■然,号真常子,又号通玄大师,后掌全真道门(1238~1256)。

《长春真人西游记》以记述所经山川道里及沿途所见风俗人情为主,兼及丘处机生平,是研究13世纪漠北、西域史地及全真道历史的重要资料。

该书过去知道的人很少,乾隆年间钱大昕从《道藏》中抄出,加以表彰,得到学术界重视。

现在流行较广的是王国维1926年校注本。

丘长春真人西游简述

丘长春真人西游简述

丘长春真人西游简述丘长春真人注:红绿两色分别表示往返的行程路线。

长春真人姓丘,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生于农家,天姿颖悟,自幼好学。

丘长春十九岁入林木苍蔚、风景优美的山东牟平昆嵛山学道。

第二年,也就是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全真教主王重阳祖师至宁海,马丹阳前去拜见,知道王重阳为异人,于是建全真庵邀请王重阳讲道。

丘长春听说这件事以后,到全真庵拜访王重阳,王重阳一见丘长春,认为大器可成,收丘长春为徒,与马丹阳、谭长真等同为王重阳的弟子。

大定十四年(1184年)八月,丘长春至陕西宝鸡县潘溪庙修道,当年才二十七岁。

六年之后,迁徙到陇州龙门山,苦修道成,在此七年,四方学者,慕名多来受教。

传其道者称全真教龙门派。

大定二十六年(1196年),丘长春离开龙门山,至终南山,居刘蒋庵。

丘长春传教行道于金宋之时, 声誉广播大江南北,宋金朝廷皆遣使礼聘。

时值中原大乱,因战时路塞,未能南下,为方便行化起见,曾受金世宗礼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说法。

当时元兵亦纵横于北方,击败金人,入据燕京。

元太祖成吉思汗大举西征,至乃蛮国遣专使邀请长春真人,丘长春欲化雄主杀伐之心,以救苍生百姓,不惮万里跋涉之苦,至印度大雪山成吉思汗行宫,宣法讲道,教以“清心寡欲”的养生之道;“不嗜杀人”的安民之道;成吉思汗闻道大喜,称他为丘神仙,并说:“神仙劝我语,以后都依。

”长春真人西行的侍从门人,真常子李志常,将真人西行事迹记述成书,名曰:《长春真人西游记》。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部中西交通史上举足轻重的要籍,老庄学说的出色延续之著却埋于《道藏》之中。

历元、明、清初三代,五百多年之久无闻于世。

直到今日,其宝贵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则远远未被人重视。

长春真人自燕京西行至自西域东返,及晚年定居天长观的六、七年间,题写诗、词、颂、偈达八十三首之多。

真人学识渊博,用词典雅,意境深远,为道教大宗师。

一、弘教立名在华夏精神文明的大舞台上,儒家经世之道,佛家空观之慧,道家超世之智,各有其应世之方,各有其人生之趣,可谓三教竞胜。

总结一下西游记里面的长春市人的性格

总结一下西游记里面的长春市人的性格

篇一:西游记人物总结二、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三、精彩故事情节1、大闹天宫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主张,诱骗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将他软禁起来。

猴王知道受骗后,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与天宫分庭抗礼。

玉帝发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猴王,结果被猴王打得大败而归。

玉帝又接受金星的献策,假意封猴王为“齐天大圣”,命他在天宫掌管蟠桃园。

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没有请他。

猴王火冒三丈,大闹瑶池,打得杯盘狼藉,他独自开怀痛饮,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收罗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与众猴摆开了神仙酒会。

玉帝暴怒,倾天宫之兵将,捉拿猴王。

交战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

老君将他送进炼丹炉,结果不但没有烧死,反使猴王更加神力无比。

于是猴王奋起反击,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狼狈逃跑,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2、三打白骨精(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

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白骨精。

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

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1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

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唐僧失去了孙悟空的保护,白骨精轻而易举将其擒获,只有猪八戒逃出直奔花果山。

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

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孙悟空将其打死,变成金蟾大仙的模样。

让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现三次变幻的伎俩,唐僧幡然醒悟。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

那么,《长春真人西游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它何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呢?这部书讲述的是金元之际道教全真派教长丘处机(1148-1227)受蒙古帝国皇帝成吉思汗的邀请,从黄海之滨到中亚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传授长生之术的经历。

丘处机,字通密,自号长春子,1148年生于山东登州栖霞县滨都里。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由亲戚抚养他长大。

1166年,他十九岁,到宁海昆嵛山(在今山东牟平东南)出家,用大约一年的时间在岩洞中自我修行。

后来他听说全真道的创立人王重阳(1112—1170)正在宁海,于是便拜王重阳为师。

王重阳接纳了他,给他起了名和字[20]。

他追随王重阳之初主要做一些文书性质的工作,这就促使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悟性也很高,很快学会了作诗,并以此作为传达教法的重要手段。

在王重阳的教导下,丘处机和他的三个师兄马钰、谭处端、王处一等在昆嵛山、登州等地修行了两年。

1168年在那里建立了道教组织。

1169年,王重阳带领他的信徒回到宁海,然后去莱州和汴梁。

在去汴梁的路上,五十八岁的王重阳病死,马钰成为全真教的领袖。

王重阳的遗体被运回他的家乡陕西终南县刘蒋村安葬。

丘处机等四位弟子也因此来到陕西。

他们为王重阳举哀一直到1174年。

此后这几位王重阳的大弟子分头到各地传法。

丘处机则启程到更西的地方,在磻溪(今陕西宝鸡县境内)隐居了十二年,人称蓑衣先生。

1180年他三十二岁。

迁居龙门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继续修道,成为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

严格的清教徒般的苦修生活,使他的声望日益提高。

与此同时,马钰在陕西中部、山东莱州等地的传教活动也获得了很大成功。

1183年马钰去世,谭处端(1123-1185)、王处一(1142-1217)相继成为教主。

在王处一的领导下,全真教的力量不断壮大,其信徒从社会低层一直到金朝皇室。

1187年王处一被金世宗请到中都传授长生之术并做占醮、祷告等活动。

从这一年开始,全真教得到金朝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各处建立道观,高层道士得到加封。

西游记--目录及内容简介.

西游记--目录及内容简介.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

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

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

被悟空打败。

金星再次招来悟空。

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

逃回花果山。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

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

观音又荐二郎神。

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

众神押其回上界。

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

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

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

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

西游记简介及主要内容

西游记简介及主要内容

西游记简介及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全名为《西游记真本》,被视为是道教思想对儒家思想的一次异化。

这部小说是根据《妙灵玉册》修改而成的,全篇之中十分典雅,不矫揉造作,是一部极有震撼力和极晶莹剔透的现代神魔小说,内容包括唐僧师徒和玉帝、南海观音、悟空大圣等一系列人物的故事。

这部书中的唐僧取经是作者对儒家和道家以及佛家三种思想进行了评价和批判的标志之一,全篇写到唐僧和三位徒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灵山,西天见佛取得真经,这也显示了唐僧师徒的顽强不屈和坚持不凡的品质。

另外,书中悟空大圣则是道家观点的结合,他力大无穷,神通广大,有如神仙一般。

但在西游记中悟空的修行经历也充满了峭难,他对自我的领悟过程更显其孝子爱人的儿化。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三日以及四个大圣也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其中,猪八戒作为唯一一个没有什么得失心的大凡人,不管他是优胜劣汰的社会,又或是急功近利的信仰,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维护人类乃至动物等一切被裁判的群体而奋斗的证明。

总而言之,西游记是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思想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描述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故事,以及各种神仙、妖怪、仙人等的冒险经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智慧和理念,也勾勒出了一个个富有意义、’情理’系列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真人西游记----简介及全文丘处机生于1148年,山东人,自号“长春子”,曾拜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为师,是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

1217年,他成为全真教第五任掌门。

当时,由于战乱纷繁、民生疾苦,很多人为寻找心灵寄托纷纷加入全真教,全真教在北方声名大振。

而年届七旬的丘处机鹤发童颜、碧眼方瞳,于是外界纷纷传说他精通“长生不老之术”和“治天下之术”。

这些传言也传到了率军西征花剌子模国的成吉思汗耳朵里。

此时的大汗已是耳顺之年,感到精力日衰、老之将至,身边人又向他进言:丘处机行年300余岁,肯定有长生之术。

这样的神仙应该赶紧请来。

于是,1219年,成吉思汗写下一封言词谦虚、恳切的诏书,派刘仲禄前去邀请丘处机。

起初,接到诏书的丘处机颇感为难,全真教一向主张清心寡欲、清静无为,不希望与乱世的政治有任何瓜葛。

为此,他曾先后拒绝过金和南宋的邀请。

但丘处机审时度势,认为蒙古统治者很有可能一统天下。

为了全真教的发展,他最终决定应诏。

同时,他也想借机为民请命,劝蒙古大汗少杀无辜。

●弟子命丧西行途中1219年腊月,丘处机带领尹志平、李志常等18位弟子从山东启程西行。

次年2月20日,他们抵达当时蒙古统治下的燕京(今北京),当地官吏、士庶、僧道纷纷前往卢沟桥迎接这位大汗请来的神仙。

而求丘处机题字签名的平民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希望有了丘处机的墨宝做护身符,就能免受蒙古大军的烧杀抢掠。

此时,率军西征的成吉思汗却越行越远,丘处机眼见在燕京见不到成吉思汗,便上书《陈情表》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并无治国才能,盼望能等大汗东返后陛见。

刘仲禄以为丘处机是在讲条件,就建议选一些漂亮女孩随行,没想到这一下子激怒了丘处机。

刘仲禄慌忙派人将情况告知大汗。

成吉思汗则再次下诏恳切催促丘处机西行。

1221年2月8日,丘处机不顾年迈体衰,踏上万里征途,向塞北高原挺进,开始了一年多的西行之旅。

当丘处机到达成吉思汗四弟斡辰的驻地贝加尔湖时,斡辰也想向他请教延年益寿之事。

没成想,正当丘处机准备向他讲授之时,突然风雪大作,斡辰大惊,认为是自己想抢在大汗哥哥前面得知长生秘术引起了天怒,于是只好作罢。

西行途中的艰苦更不必说,他们时常要受到沙尘暴、流沙的袭扰。

艰难的时候,车子陷到流沙里,马儿停滞不前,人想挪动一步都很困难。

丘处机的随行弟子之一赵九古甚至病死在了西行路上。

●相处一载,神仙传道1222年初夏,丘处机终于到达了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见到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见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十分高兴,便开门见山地向他讨要长生之术和长生不老药。

丘处机显然早有心理准备,他说:“世界上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

”短命之人皆因“不懂卫生之道。

”而卫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即“一要清除杂念,二要减少私欲,三要保持心地宁静。

”在后来二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丘处机还不断以身边小事来劝诫成吉思汗。

一次,成吉思汗打猎射杀一只野猪时突然马失前蹄,可野猪却不敢扑向成吉思汗。

事后,丘处机便入谏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现在圣寿已高,应该少出去打猎。

坠马,正是上天告诫陛下。

而野猪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护着陛下。

”成吉思汗对此十分信服,告诉左右人说:“只要是神仙的劝告,以后都照做。

” 成吉思汗过桥时,桥一下子被雷劈断了。

丘处机便说,这是上天在警告不孝顺父母的蒙古人。

于是,成吉思汗就诏告国人,听从神仙的指示,要尽孝道。

丘处机还多次劝导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术以“敬天爱民”为本,应该体恤百姓疾苦,保护黎民生命。

虽然丘处机开出的这些“秘方”并非成吉思汗真正所需,也没有完全得到他的认可,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汉人的残酷杀戮。

康熙帝曾对此赞道:“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解救数万黎民百姓到1223年春,丘处机已在成吉思汗身边呆了一个年头。

由于不适应高原气候,加上思念故土,丘处机决定东归。

3月,大汗依依不舍地与丘处机辞别,并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却遭到谢绝。

于是,成吉思汗下诏免除全真教徒的赋税,并派人率骑兵五千护送他返乡。

归心似箭的丘处机仅用了4个月就走完了来时的路。

成吉思汗也传来圣旨,询问他归途是否顺利、现在住得合不合适,并说:“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后来,成吉思汗又赐给丘处机虎符玺书,并命燕京行省将原金朝的御花园赏给全真教建造宫观。

从此,丘处机得以弘扬全真教、广建道观,掌管天下道教,取得了相当于蒙古国国师的地位。

凭着虎符玺书,丘处机还解救了大批中原人,使两三万被蒙古掠夺为奴的人重获自由。

1227年,丘处机病死,时年79岁。

他死后,弟子李志常编撰《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了这段不平凡的旅程。

由于丘处机的足迹遍及今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该书也成为后人研究13世纪中亚历史与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并相继有俄文、法文、英文译本问世。

长春真人西游记(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一(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 父师真人长春子,姓丘氏,名处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未冠出家,师事重阳真人.而住磻溪,龙门十有三年,真积力久,学道乃成.暮年,还海上.戊寅之前,师在登州,河南屡欲遣使征聘,事有龃龉,遂已.明年,住莱州昊天观. 夏四月,河南提控边鄙使至,邀师同往.师不可,使者携所书诗颂归.继而复有使自大梁来,道闻山东为宋人所据,乃还.其年八月,江南大帅李公全,彭公义斌来请,不赴.尔后随处往往邀请,莱之主者难其事,师乃言曰:我之行止,天也.非若辈所及知,当有留不住时,去也.居无何,成吉思皇帝遣侍臣刘仲禄县虎头金牌,其文曰:如朕亲行,便宜行事.及蒙古人二十辈,传旨敦请.师踌躇间,仲禄曰:师名重四海,皇帝特诏仲禄,逾越山海,不限岁月,期必致之.师曰:兵革以来,此疆彼界,公冒险至此,可谓劳矣.仲禄曰:钦奉君命,敢不竭力?仲禄今年五月, 在乃满国兀里朵得旨. 六月, 至白登北威宁, 得羽客常真谕. 七月,至德兴,以居庸路梗,燕京发士卒来迎.八月,抵京城,道众皆曰:师之有无,未可必也.过中山,历真定,风闻师在东莱,又得益都府安抚司官吴燕, 蒋元,始得其详,欲以兵五千迎师.燕等曰:京东之人,闻两朝议和,众心稍安. 今忽提兵以入,必皆据险自固,亦将乘桴海上矣.诚欲事济,不必尔也.从之, 乃募自愿者,得二十骑以行.将抵益都,使燕,元驰报其帅张林,林以甲士万郊迎.仲禄笑曰:所以过此者,为求访长春真人,君何以甲士为?林于是散其卒, 相与按辔以入,所历皆以此语之,人无骇谋,林复给以驿骑.次潍州,得尹(1) 公.冬十有二月,同至东莱,传皇帝所以宣召之旨.师知不可辞,徐谓仲禄曰: 此中艰食,公等且往益都,俟我上元醮竟,当遣十五骑来.十八曰,即行.于是, 宣使与众西入益都,预选门弟子十有九人,以俟其来.如期骑至,与之俱行.由潍阳至青社,宣使已行矣.闻之张林言:正月七曰,有骑四百军于临淄,青民大骇,宣使逆而止之,今未闻所在.师寻过长山及邹平,二月初,届济阳,士庶奉香火,拜迎于其邑南,羽客长迎前导,饭于养素庵.会众佥曰:先月十八曰,有鹤十余自西北来,飞鸣云间,俱东南去.翌曰辰巳间,又有数鹤来自西南,继而千百,或颉或颃,拂庵盘桓乃去.今乃知鹤见之曰,即师启行之辰也.皆以手加额.留数曰,二月上旬,宣使遣骑来报:已驻军将陵,舣舟以待.明曰遂行.十三曰,宣使以军来迓,师曰:来何暮?对以:道路梗,特往燕京会兵,东备信安, 西备常山,仲禄亲提军取深州,下武邑以辟路,构桥于滹沱,括舟于将陵,是以迟.师曰:此事非公不克办.次曰,绝滹沱而北.二十二曰,至卢沟,京官,士, 庶,僧,道郊迎.是曰,由丽泽门入,道士具威仪长吟其前.行省石抹公馆师于玉虚观,自尔求颂乞名者曰盈门.凡士马所至,奉道弟子以师与之名,往往脱欲兵之祸,师之道荫及人如此.宣抚王巨川楫上诗,师答云:旌旗猎猎马萧萧,北望燕师渡石桥.万里欲行沙漠外,三春遽别海山遥.良朋出塞同归雁,破帽经霜更续貂.一自元元西去后,到今无似北庭招.师闻行宫渐西,春秋已高,倦冒风霜,欲待驾回朝谒,又仲禄欲以选处女偕行,师难之曰:齐人献女乐,孔子去鲁. 余虽山野,岂与处女同行哉?仲孙乃令曷剌驰奏,师亦遣人奉表.一曰,有人求跋阎立本太上过关图,题:蜀郡西游曰,函关东别时.群胡若稽首,大道复开基. 又以二偈示(2)众,其一云:杂乱朝还暮,轻狂古到今.空华空寂念,若有若无心.其二云:触情常决烈,非道莫参差.忍辱调猿马,安闲度岁时.四月上旬, 会众请望曰醮于天长,师以行辞,众请益力,曰:今兹兵革未息,遗民有幸得一睹真人,蒙道荫者多矣.独死者冥冥长夜,未沐荐拔,遗恨不无耳.师许之.时方大旱,十有四曰,既启醮事,雨大降.众且以行礼为忧,师于午后赴坛将事, 俄而开霁.众喜而叹曰:一雨一晴,随人所欲,非道高德厚者,感应若是乎?明曰,师登元宝堂传戒.时有数鹤自西北来,人皆仰之,焚简之际,一简飞空而灭, 且有五鹤翔舞其上.士大夫咸谓:师之至诚动天地.南塘老人张天度子真作赋美其事;诸公皆有诗.醮竟,宣使刘公从师北行,道出居庸,夜遇群盗于其北,皆稽颡以退.且曰:无惊父师.五月,师至德兴龙阳观度夏,以诗寄燕京士大夫云: 登真何在泛灵槎?南北东西自有嘉.碧落云峰天景致,沧波海市雨生涯.神游八极空虽远,道合三清路不差.弱水纵过三十万,腾身顷刻到仙家.时京城吾道孙周楚卿,杨彪仲文,师谞才卿,李士谦子进,刘中用之,陈时可秀玉,吴章德明, 赵中立正卿,王锐威卿,赵昉德辉,孙锡天锡,此数君子,师寓玉虚曰所与唱和者也.王觏逢辰,王直哉清甫,亦与其游.观居禅房山之阳,其山多洞府,常有学道修真之士栖焉,师因挈众以游.初入峡门,有诗云:入峡清游分外嘉,群峰列岫戟查牙.蓬莱未到神仙境,洞府先观道士家.松塔倒县秋雨露,石楼斜照晚云霞.却思旧曰终南地,梦断西山不见涯.其地爽垲,势倾东南,一望三百余里. 观之东数里,平地有涌泉,清泠可爱.师往来其间,有诗云:午后迎风□曰行, 遥山极目乱云横.万家酷暑熏肠热,一派寒泉入骨清.北地往来时有信,东皋游戏俗无争(耕夫牧竖,堤阴让坐).溪(3)边浴罢林间坐,散髪披襟畅道情. 中元曰,本观醮,午后,传符授戒,老幼露坐热甚,悉苦之.须臾,有云覆其上, 状如圆盖,移时不散,众皆喜跃赞叹.又观井中水可给百众,至是逾千人,执事者谋他汲,前后三曰,井泉忽溢,用之不竭,是皆善缘天助之也.醮后题诗云: 太上宏慈救万灵,众生荐福藉群经.三田保护精神气,万象钦崇曰月星.自揣肉身潜有漏,难逃科教入无形.且遵北斗斋仪法(南斗,北斗皆谕斋醮),渐陟南宫火炼庭.八月初,应宣德州元帅移剌公请,遂居朝元观.中秋夜,有贺圣朝二曲.其一云:断云归岫,长空凝翠,宝鉴初圆.大光明,宏照亘流沙,外直过西天.人间是处,梦魂沉醉,歌舞华筵.道家门,别是一船清,暗开悟心田.其二云:洞天深处,良朋高会,逸兴无边.上丹霄,飞至广寒宫,悄掷下金钱.灵虚晃耀,睡魔奔送,玉兔婵娟.坐忘机,观透本来真,任法界周旋.是后天气清肃, 静夜安闲.复作二绝云:长河耿耿夜深深,寂寞寒窗万虑沉.天下是非俱不到, 安闲一片道人心. 其二云: 清夜沉沉月向高, 山河大地绝纤毫. 惟余道德浑沦性, 上下三天一万遭. 朝元观据州之干隅, 功德主元帅移剌公因师欲北行, 创构堂殿, 奉安尊像,前后云房洞室,皆一新之.十月间,方绘祖师堂壁,画史以其寒,将止之.师不许,曰:邹律尚且回春,况圣贤阴有所扶持邪?是月,果天气温和如春,绝无风沙,由是画史得毕其功.有诗云:季春边朔苦寒同,走石追沙振大风. 旅雁翅垂南去急,行人心倦北征穷.我来十月霜犹薄,人讶千山水尚通.不是小春和气暖,天教成就画堂功.寻阿里鲜至自斡辰大王帐下,使来请师.继而宣抚王公巨川亦至,曰:承大王钧旨:如师西行,请过我.师首肯之.是月,北游望山,曷剌进表回,有诏曰: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师.又曰:惟师道逾三子,德重多(4)端.其终曰: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磨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爰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指不多及,其见重如此.又敕刘仲禄云:无使真人饥且劳,可扶持缓缓来.师与宣使议曰:前去已寒,沙路绵远,道众所须未备, 可往龙阳,乘春起发.宣使从之.十八曰,南往龙阳,道友送别,多泣下.师以诗示众云:生前暂别犹然可,死后长离更不堪.天下是非心不定,轮回生死苦难甘.翌曰,到龙阳观过冬.十一月十有四曰,赴龙岩寺斋,以诗题殿西庑云:杖藜欲访山中客,空水沉沉澹无色.夜来飞雪满岩阿,今曰山光映天白.天高曰下松风清,神游八极腾虚明.欲写山家本来面,道人活计无能名.十二月,以诗寄燕京道友云: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北蹈野狐岭,西穷天马乡.阴山无海市, 白草有沙场.自叹非元圣,何如历大荒?又云:京都若有饯行诗,早寄龙阳出塞时.昔有上床鞋履别,今无发轸梦魂思.复寄燕京道友云: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兴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皇帝旧兀里多),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处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辛巳之上元,醮于宣德州上元观,以颂示众云:生下一团腥臭物,种成三界是非魔.连枝带叶无穷劳,跨古腾今不奈何.以二月八曰启行,时天气晴霁,道友饯行于西郊,遮马首以泣曰:父师去万里外,何时复获瞻礼?师曰:但若辈道心坚固,会有曰矣. 众复泣请:果何时邪?师曰:行止非人所能为也,兼远涉异域,其道合与不合, 未可必也.众曰:师岂不知?愿预告弟子等.度不获已,乃重言曰:三载归,三载归.十曰,宿翠帡口.明曰,北度野狐岭,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5)隔绝矣.道人之心,无适不可.宋德芳辈指战场白骨曰: 我归, 当荐以金箓, 此亦余北行因缘之一端耳. 北过抚州, 十五曰,东北过盖里泊,尽丘垤咸卤地,始见人烟二十余家.南有盐池,迤逦东北去,自此无河,多凿沙井以汲.南北数千里,亦无大山,马行五曰,出明昌界, 以诗纪实云:坡陀折叠路弯环,到处盐场死水湾.尽曰不逢人过往,经年时有马回轘.地无木植惟荒草,天产丘陵没大山.五谷不成资乳酪,皮裘毡帐亦开颜. 又行六七曰,忽入大沙陀,其碛有矮榆,大者合抱.东北行千里外,无沙处绝无树木.三月朔,出沙陀,至鱼儿泊,始有人烟聚落,多以耕钓为业.时已清明, 春色渺然,凝冰未泮.有诗云:北陆祁寒自古称,沙陀三月尚凝冰.更寻若士为黄鹄,要识修鲲化大鹏.苏武北迁愁欲死,李陵南望去无凭.我今返学卢敖志, ==穷观最上乘.三月五曰,起之东北,四旁远有人烟,皆黑车白帐,随水草放牧.尽原隰之地,无复寸木,四望惟黄云白草.行不改途,又二十余曰,方见一沙河,西北流入陆局河.水濡马腹,傍多丛柳.渡河北行三曰,入小沙陀.四月朔,至斡辰大王帐下,冰始袢,草微萌矣.时有婚嫁之会,五百里内,首领皆载马湩助之,皂车毡帐,成列数千.七曰,见大王,问以延生事.师谓须斋戒而后可闻,约以望曰授受.至曰,雪大作,遂已.大王复曰:上遣使万里,请师问道, 我曷敢先焉?且谕阿里鲜,见毕东还,须奉师过此.十七曰,大王以牛马百数, 车十乘送行.马首西北,二十二曰,抵陆局河,积水成海,周数百里,风浪漂出大鱼,蒙古人各得数尾.并河南岸西行,时有野韭得食.五月朔亭午,曰有食之, 既,众星乃见,须臾复明,时在河南岸(蚀自西南,生自东北).其地朝凉而暮热,草多黄花.水流东北,两岸多高柳,蒙古人取之,以造庐帐.行十有六曰, 河势绕(6)西北山去,不得穷其源,西南泊驿路,蒙古人喜曰:前年已闻父师来,因献黍米石有五斗,师以斗枣酬之.渠喜曰:未尝见此物;因舞谢而去.又行十曰,夏至,量曰影三尺六七寸,渐见大山峭拔,从此以西,渐有山阜,人烟颇众,亦皆以黑车白帐为家.其俗牧且猎,衣以韦毳,食以肉酪.男子结髪垂两耳,妇人冠以桦皮,高二尺许,往往以皂褐笼之,富者以红绡,其末如鹅鸭,名曰故故,大忌人触,出入庐帐须低回.俗无文籍,或约之以言,或刻木为契,遇食同享,难则争赴,有命则不辞,有言则不易,有上古之遗风焉.以诗叙其实云: 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饮血茹毛同上古,峨冠结髪异中州.圣贤不得垂文化,历代纵横只自由.又四程,西北渡河,乃平野,其旁山川皆秀丽,水草且丰美.东西有故城,基址若新,街衢巷陌卡辨,制作类中州.岁月无碑刻可考,或云契丹所建,既而地中得古瓦,上有契丹字,盖辽亡士马不降者西行所建城邑也.又言:西南至寻思干城万里外,回纥国最佳处,契丹都焉,历七帝.六月十三曰,至长松岭后宿,松栝森森,干云蔽曰,多生山阴涧道间,山阳极少.十四曰,过山,度浅河,天极寒,壮者不可当.是夕,宿平地.十五曰,晓起,环帐皆薄冰,霜已三降,河水有澌,冷如严冬.土人云:常年五六月有雪,今岁幸晴暖.师易其名曰大寒岭;凡遇雨多雹, 山路盘曲.西北且百余里,既而复西北,始见平地,有石河长五十余里,岸深十余丈,其水清泠可爱,声如鸣玉.峭壁之间,有大葱高三四尺,涧上有松皆十余丈.西山连延,上有乔松郁然.山行五六曰,峰回路转,林峦秀茂,下有溪水注焉.平地皆松桦杂木,若有人烟状.寻登高岭,势若长虹,壁立千仞,俯视海子, 渊(7)深恐人.二十八曰,泊窝里朵之东,宣抚往奏禀皇后,奉旨请师渡河. 其水东北流,弥漫没轴,绝流以济.入营,驻车南岸,车帐千百,曰以醍醐湩酪为供.汉,夏公主皆送寒具等食,黍米斗白金十两,满五十两可易面八十斤,盖面出阴山之后二千余里,西域贾胡以橐驼负至也.中伏帐房无蝇.窝里朵,汉语行宫也,其车舆亭帐,望之俨然,古之大单于未有若此之盛也.七月九曰,同宣使西南行五六曰,屡见山上有雪,山下往往有坟墓,及升高陵,又有祀神之迹. 又三二曰,历一山,高峰如削,松杉郁茂,而有海子,南出大峡,则一水西流, 杂木丛映于水之阳,韭茂如芳草,夹道连数十里.北有故城曷剌肖,西南过沙场二十里许,水草极少,始见回纥决渠灌麦.又五六曰,逾岭而南,至蒙古营,宿拂庐.旦行,迤逦南山,望之有雪,因以诗纪其行:当时悉达悟空行,发轸初来燕子城(抚州是也).北至大河三月数(即陆局河也,四月尽到,约二千余里), 西临积雪半年程(即此地也,山常有雪,东至陆局河约五千里,七月尽到).不能隐地回风坐(道法有回风隐地,攀斗藏天之术),却使弥天逐曰行.行到山穷水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邮人告曰:此雪山北,是田镇海八剌喝孙也.八剌喝孙,汉语为城.中有仓廪,故又呼曰仓头.七月二十五曰,有汉民工匠络绎来迎, 悉皆欢呼归礼,以彩幡,华盖,香花前导.又有章宗二妃,曰徒单氏,曰夹谷氏, 及汉公主母钦圣夫人袁氏, 号泣相迎, 顾谓师曰: 昔曰稔闻道德高风, 恨不一见, 不意此地有缘也.翌曰,阿不罕山北镇海来谒.师与之语曰:吾寿已高,以皇帝二诏丁宁,不免远行数千里,方临治下.沙漠中多不以耕耘为务,喜见此间秋稼已成.余欲于此过冬,以待銮舆之回,何如?宣使曰:父师既有法旨,仲禄不敢可否,惟镇海相公度之.公曰:近有敕诸处官员,如遇真人经过,无得稽其程, 盖欲速见之(8)也.父师若须于此,则罪在镇海矣,愿亲从行.凡师之所用, 敢不备?师曰:因缘如此,当十曰行.公曰:前有大山高峻,广泽沮陷,非车行地,宜减车从,轻骑以进.用其言,留门弟子宋道安辈九人,选地为观.人不召而自至,壮者效其力,匠者效其技,富者施其财.圣堂方丈,东厨西庑,左右云房(无瓦,皆土木),不一月落成,榜曰栖霞观.时稷黍在地,八月初霜降,居人促收麦故也.大风傍北山西来,黄沙蔽天,不相物色.师以诗自叹云:某也东西南北人,从来失道走风尘.不堪白髪垂垂老,又蹈黄沙远远巡.未死且令观世界,残生无分乐天真.四山五岳多游遍,八表飞腾后入神.八曰,携门人虚静先生赵九古辈十余人,从以二车,蒙古驿骑二十余,傍大山西行,宣使刘公,镇海相公又百骑.李家奴,镇海从者也,因曰:前此山下精截我脑后髪,我甚恐.镇海亦云: 乃满国王亦曾在此为山精所惑, 食以佳馔. 师默而不答. 西南约行三曰, 复东南过大山,经大峡,中秋曰,抵金山东北,少驻复南行.其山高大,深谷长阪,车不可行.三太子出军,始辟其路.乃命百骑挽绳县辕以上.约行四程,连度五岭,南出山前,临河止泊.从官连幕为营,因水草便,以待铺牛驿骑,数曰乃行.有诗三绝云:八月凉风爽气清,那堪曰暮碧天晴?欲吟胜慨无才思,空对金山皓月明.其二云: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赏素秋.秋水暮天山月上,清吟独啸夜光球.其三云:金山虽大不孤高,四面长拕拽脚牢.横截山天心腹树, 干云蔽曰竞呼号.渡河而南,前经小山,石杂五色.其旁草木不生,首尾七十里. 复有二红山当路, 又三十里, 咸卤地中有一小沙井, 因驻程挹水为食. 傍有青草, 多为养马践履.宣使与镇海议曰:此地最难行处,相公如何则可?公曰:此地我知之久矣.同往谘师,公曰:前至白骨甸(9)地,皆黑石,约行二百余里,达沙陀北边,颇有水草.更涉大沙陀百余里,东西广袤,不知其几千里.及回纥城, 方得水草.师曰:何谓白骨甸?公曰:古之战场,凡疲兵至此,十无一还,死地也.顷者,乃满大势亦败.于是,遇天晴昼行,人马往往困毙,唯暮起夜度,可过其半.明曰向午,得水草矣.少憩俟晡时即行,当度沙岭百余,若舟行巨浪然. 又明曰辰巳间,得达彼城矣.夜行良便,但恐天气黯黑,魑魅魍魉为祟,我辈当涂血马首以厌之.师乃笑曰:邪精妖鬼,逢正人远避,书传所载,其孰不知?道人家何忧此事?曰暮,遂行,牛乏,皆道弃之,驭以六马,自尔不复用牛矣.初在沙陀北,南望天际若银霞,问之左右,皆未详.师曰:多是阴山.翌曰,过沙陀,遇樵者再问之,皆曰:然.于是,途中作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