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课堂模式解读

五三课堂模式解读
五三课堂模式解读

安丘市“五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提出的背景

1、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问题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教学来说可概括为“一个占据,三个形式”。一个占据是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教师说了算,以教师预先设计的流程有序进行,学生被动接受缺少自主性。

三个形式,一是学生活动形式化。学生活动不为教学服务,不该活动的安排活动;活动的方式单一,仅局限于小组内讨论;活动的内容设计不到位,太难或太易,使讨论不深入,思维不开放,学生的回答要么直接从教材上读出,要么是不基于事实,不知从何处作答,活动主题不突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化。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评价指向不明确,没有把评价作为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评价方式几乎都用“很好”等话语来评价评价的指向性没有体现。三是三维目标达成度形式化。只注重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目标因缺失。

2、模式的提出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解决当前课堂存在的低效问题,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教学的实际,构建了“五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模式的基本内涵

1、教学三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堂研讨阶段、课后反思升华阶段

2、课内三要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训练

3、过程把握三度:学生的参与度、思维的深刻度、目标的达成度

4、原则突出三性:开放性、生本性、实践性

5、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模式的具体操作

1、教学三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关键。所谓准备,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指教师做好授课准备。①知识准备: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地吃透教材,针对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对课堂教学做好准备。②备课准备,做好教学设计。备课首先要进行个人初备,教师根据自己情况备出个人教案,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其次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组进行集体研讨时,每位教师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最后进行修正教案,每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情况对个人备课进行修改,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即备课按照以下原则: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③要做好器材教具准备。上课前教师要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实验器材、道具和课件,只要条件具备要使用多媒体教学。

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做好学习准备。①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根据导学案针对性地作好课前预习,对教学内容初步进行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学生心中有数,加强听课的目的性。②器具准备:对活动课、实验探究课和实践课,学生要做好用具等准备。

(2)研讨点拨阶段

研讨提升阶段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老师有意设计的一些问题和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内讨论或组间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或与老师一起研究讨论解决。通过此方法达到生练生、生教生、师生互动的目的。本阶段主要包含实施“三环节”的教学要求;要体现“三讲三

不讲”“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应该自学,哪些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明确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训练、课堂检测、课堂反馈、目标达成等。

(3)反思升华阶段

一是教师反思:①反思教学的三维目标达成度情况,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到位。②反思小组合作情况,看问题提出是否恰当;师生活动是否真实有效。③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最优化。每节课、每周、每学期都要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是学生反思: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课前反思、课后反思、总结性反思和学法反思。课前反思是指学生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对某科前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反思与回忆;课后反思是指学生在每堂课后,对该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与反思,促进上节课所学内容在头脑中的巩固,有利于头脑中知识结构的完善;总结性反思是指学生在一天的结束时,对这一天所学知识的全面的反思,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学法反思就是教育学生要每天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内三环节

(1)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合作研讨打下基础。

(2)合作研讨;

①合作方式:一是学生小组合作,学生首先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研讨,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其次学习小组也可依据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解决。合作研讨结束后,各小组把合作研讨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二是小组间合作研讨。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中出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知识的疑点和难点,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和探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三是师生共同研讨,对组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形成的新的难点、疑点,由教师和学生在班内共同进行研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②教师点拨:在合作研讨过程中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学生共同研究,从而了解学情。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的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知识,要适时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在精讲点拨过程中力求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

③小组人数和评价:小组的人数可以采用2、4、6等不同人数组成,在小组活动时,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灵活安排小组活动的人数。在小组活动时,及时跟上评价。评价时既要有过程性评价,又要有终结性评价;要增加评价的方式,要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要通过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达标训练

精心编选相关训练内容,按照学习需要和教学进程合理组织和配置,使之成为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是针对性训练:精选典型的、覆盖知识点广的、突出学科思想与方法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例题,不可追求偏、难、多。知识内容习题化、教学要求习题化、能力培养习题化。训练容量必须饱和,训练时间必须充足,课堂训练时间总量不少于10分钟。训练难易要适度。精心选择训练方式,切忌单一重复。小组讨论、竞争抢答、实验验证、集体作业、黑板演练、书面答题、组题训练等多种形式相互结合。要优化训练过程,追求规范答题行为;明确训练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要联系生活,注重应用,举一反三,探索创新。

二是诊断检测: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检测后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

讲评点拨,确保检测训练的有效性。

3、过程把握三度:

(1)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的参与度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全面性的程度。它是判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落实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如何的主要指标,是面向全体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分层教学。

一是针对学生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分层。让每个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够着。二是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和回答;三是针对练习、达标测试和作业要分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四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五是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采取因材施教等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思维的深刻度

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深刻度程度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效益的好坏。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追问,激发学生深层次思维。一是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知识提出问题;二是要有层次性,有基础的、能力提高的、拓展延伸的等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三是难易要适中,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四是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刻度。

(3)目标的达成度

目标的达成度是课堂的最终落脚点。在新课程标准把“学习过程”纳入其目标体系,要求在课程实施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达成度”,还要关注“学习过程”。要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不合理现象。

一是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饱满,双基扎实,学习目标达成度高。二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都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三是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有进一步学习的良好愿望,能初步形成对事物正确的价值判断。

4、原则突出三性

(1)开放性

开放性的课堂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打破课堂教学内容的封闭性,让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进课堂,融入到学习之中,渗透人文思想。要做到:

一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时间要具有开放性,传授和学习知识不仅是课上45分钟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在家庭、社会和课外活动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同时发挥网络优势,广泛运用公共媒体,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知识资料,引导学生学习。二是教学方法要具有开放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多种渠道,可以是师生互动式,也可以学生讲教师听的方式,还可以是组织各种活动的方式等,活化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形成开放的课堂。三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教授知识不要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要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提供多种信息,丰富和充实课程的内容。

(2)生本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高度尊敬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是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要以生为本,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及原有知识图式与生活积累等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带着自己的思想积极地去探索,不能让传授知识脱离学生原有知识的实际,是学习的知识过高或过低,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课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解决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杜绝教师只按预先设计的流程有序进行,而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问题,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缺少自主性,要注重新生成的问题,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自我,引导学生融进自身智慧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加以充分利用。

(3)实践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知识的实践性。①课内实践,教师要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要注重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②课外实践,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身边的物品实践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社会、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③社会实践,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调查等各种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目标达成三维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知识是具体的,是多样性的,是层次不一的,在教学中要对简单与复杂知识拓展或削减,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能力方面有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应用,这方面在教学中应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对于不同的知识掌握不同的程度,一是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的层次。

(2)过程与方法方面

这一环节要突出主动与开放,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或者设计一些探究性试验,以学生为中心,训练他们,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而不是被动地死板地接受已有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此环节主要体现教育中的育人方面。要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处世态度。教师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要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不搞生硬的思想教育,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燕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按照某一种模式来上课。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应该是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教学模式,能够说它统治了中国课堂教学半个多世纪,至今我们还在受着它的影响。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凯洛夫也不是要摒弃它,毕竟,他有其科学道理,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以及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人口众多、教育落后的局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被持续的改革、创新着,于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持续涌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人本化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是最佳。 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风靡数年的布鲁姆目标教学模式。那时候,似乎没有多少新的教育理论能够让教育者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改革的路该怎样走,也没有多少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借鉴,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显神威,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应用自如,目标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大批目标教学研究的专家诞生了,有的研究理论、解读布鲁姆,有的学科方面的专家就解读教材,把每本教材里的几百几十几个知识点分属于识记还是理解还是掌握做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基层老师那里,就是要在上课时必须先用小黑板(那时还没有多媒体电脑)将教学目标挂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再开始根据目标逐一讲述、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总结回扣目标。那几年,全国涌现了大批目标教学的典型,也在很多地区推广目标教学的经验,召开目标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于是,很多的评优课中,假如不是用目标教学就等于是没有教学改革意识,就必然要影响到评比的成绩,所以,凡是参评的课、公开课,必挂黑板、必出示目标,在这当中,我也学会了怎样使用目标教学模式,并且还常常指导教师怎样实行目标教学。 不同的学科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上课,比如要讲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讲语文课本里余光中的《乡愁》,这怎能用一样的模式?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不可能用同一的模式,比如讲生物学中的细胞的结构”和讲动物的行为”又怎能用一样的模式上?所以,选用什么教学模式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内容的需要, 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271”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一) “271”模式内涵 在昌乐二中听了专家报告,听了两节课,一节是指定观摩,一节是自由选择听课。对“271”课堂模式有了亲身感受。那么什么是“271”呢? (1)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课堂上,要求教师既要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层要通过小组讨论,促进中间部分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10℅的后进生向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消灭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2)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教师点拨学会的。 (3)“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5)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

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二)“271高效课堂”模式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把学生推到前台,自己退到后台,让学生自己跑。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自主、安全的课堂,让学生的主动发展成为现实,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局面。 (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成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堂”,教室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三)“271”模式实施方法 1.“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2.高效学习动力之源。实施组织活动三驾马车,学习小组,行政小组,科研小组。 (1)教师主动力:教师吃透新课标精神和教材及模块精髓,在研究透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学案及学生高效自学过程的指导。 (2)小组长分动力:组织本组高效学习与其它学习小组竞争的分动力。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完整word版)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来结出的第一枚教学教研硕果,下面我从其基本思想、基本教学流程、基本特点、注意问题、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思想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以导促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二、基本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学 教师有效、简洁导入新课,准确展示学习目标,导引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自我达标程度和方法,学得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围绕导学案自学教材,或利用参考书、工具书、学习资料来获得新的知识,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 (三)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 (四)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 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达标应用 达标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达标的过程,达标应用中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提升题,中等的学生有中等的目标,差一点的学生有基本训练题,从而使达标应用习题须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善于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测学时间每一节课不得少于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力争人人达标。 三、基本特点 1、关注学习目标的清晰化。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 什么学习任务。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 3、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注重问题生成,根据课堂学情不断调整课堂。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四学”即自学、互学、展学、查学。在真教育理念下,“四学”本真课堂的基本含义就是学中心、生为本、求真知。课堂建构要求回归生态,尊重学生求知规律,重视教学自然生成,践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一、理念解读 “四学”本真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老师、发展师生,学生是多元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长的学堂。积极倡导“三观”,即人本教育观、学本教学观、生本学生观。“四学”本真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实现“三个变化”:在学生认知上,从学会变会学;在情感态度上,从厌学变乐学;在课堂质效上,从平淡低效变优质高效。“四学”本真课堂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幸福教育梦”,即学生体验成长幸福、教师收获成就幸福、家庭享受成功幸福。 二、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过程就是对事物求真的认知过程。而学习者是否拥有问题意识是产生意义建构的关键。知识建构的动力来源于“知”与“不知”之间的矛盾,意义的建构活动是由问题所激发的。而“四学”课堂就是对问题本质揭示的求真过程,自学部分设疑寻真、互学部分析疑探真、展学部分质疑辨真、查学部分释疑明真。 2.金字塔学习理论。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与学习方式有关,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自学、互学、展学、查学与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对应,是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四种学习形态。自学具有自主性、独立性;互学具有交往性、互助性;展学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查学具有诊断性、发展性。 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倡导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1]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杜郎口中学 □“课改”代名词 一所偏居乡间,曾经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却因为课改,每天前来考察、取经者络绎不绝。尤其是今年春节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暴增到2000人每天,校园热闹非凡。这所学校就叫杜郎口,炙手可热的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引发热议、刮起“旋风”。 杜郎口旋风的重要推手是《中国教师报》。自2006年3月22日,《中国教师报》以“八版联动”这种特殊的报道形式予以报道之后,杜郎口就吸引了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目光,随后,《中国教师报》又连续以大篇幅二访、三访杜郎口中学,并开辟专版在读者中展开“杜郎口大讨论”,从此杜郎口经验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中国教师报》关于杜郎口的报道达32个整版篇幅文字。 除此外,《中国教师报》还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包括三项:第一,开办“课堂驾校”研修班;第二,走出去,提供“课堂诊断”上门服务;第三,“以课为媒”,组建中国名校共同体,旨在催生一批能够真正引领新课改驶向纵深的“新名校”,以此破局素质教育实施中的课堂瓶颈和与之形成的发展制约。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目前,中国名校共同体已发展成横跨22个省市,由40家核心校、400家成员校组成的、较具影响力的一道亮丽的课改风景。他们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与其说作出了较大贡献,不如说提供了一种行动姿势、一个方法思路、一种教育人原本应有的良知和责任。现在,40所核心校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其所在区域被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定、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认可的课改示范校,他们各自在发挥着课改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校”。一批如崔其升、赵丰平、杜金山、崔振喜这样的名校长伴随着所在学校的崛起,成为深受一线教育欢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经历,正是在践行着本报多年来的媒体价值观,展现着媒体与众不同的行走方式:为中国名校长的出现摇旗呐喊,为中国名师的成长鸣锣开道,为中国教育家的诞生斩荆披棘。这实在不是媒体姿态、格局高低的问题,而是媒体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杜郎口经验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点:第一,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这个所谓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第三,以学评教,围绕“学”构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什么是好课?什么样的才是好教师?杜郎口这样解读: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好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所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经验不是僵硬、固化的经验,她是一直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乃至生长的经验。杜郎口如今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崔其升也荣获全国教育先进个人。杜郎口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

“6+1”课堂教学模式(1)

文山中学“6+1”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中学传统课堂的六个问题:①灌输方式,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学的昏昏欲睡。②被动学习,传统课堂的分水岭,学生缺乏主动。 ③缺失自信,在未来竞争社会中处于劣势。④丧失兴趣,课堂少有质疑、探索精神。⑤机械学习,仅仅学会了而达不到会学的目的。⑥泯灭个性,缺乏培养创新精神、合作交流能力,千人一面。学校为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决定全面推行“6+1”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是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它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学会,学通,能用的优质、高效的学习模式。 一、关于“6+1”课堂教学模式 “6”是课堂教学六个环节,依次为“导(引导),思(自学),议(讨论),展(展示),评(点评),检(检测)”六个环节。“1”是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6+1”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解读 (新授课为例) 1.“导”就是老师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快速总结旧课,引入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指出重难点及考情预测。 2.“思”就是学生自主学习(11分钟), 同学们按导学提纲的指导,先泛学课本相关内容,然后独立思考

解答导学提纲中相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设置是老师们将课本知识具体化、问题化、层次化,其中层次化的问题,是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要静静观察学生的“思学”状态。 3.“议”就是小组起立讨论(8分钟)。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商议刚才学习思考的结果,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与小组成员学习程度的不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或复述正确答案,或更正错误结果,或补充没写完整的答案,或拓展相关的引申知识。学生讨论时要起立,头碰头,执笔记录,参与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在商讨议论中相关帮助、共同提高。教师要各组巡查学生讨论的好坏或进度,从而看出学生的层次,还能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备决定展示哪道题,或重点讲评的题目。 4.“展”就是同学们的激情展示(8分钟)。 展示分为统一学习内容的对比展示,由小组代表主动激情表达,或老师随机指定的学生展示,或口头,或板演。展示的结果一定是小组同学们讨论的本小组最佳结果,还可质疑本小组成员共同的疑难问题。书面展示时要讲究字迹清晰、工整。主动要求展示时要使用规范用语——“我展示”“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等。 5.“评”就是老师或同学们的点评(10分钟)。 先由同学代表对同学们的展示结果点评,点评内容包括书写、思路、内容判定、分数。老师根据同学们展示的情况,或总结,或点评优缺点,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教师讲评时做到:学生学会的不讲,小组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课堂模式解读

马集镇第一学区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流程解读 一、课堂教学新趋势 1、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综合体。课堂教学改革就 是对教与学关系的重构。 2、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教学目标:由“知识应试”转向“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由“单一灌输”转向“多元并举” 教学主体: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二、课堂教学新理念: 一切学习效能低下的教学,都属于表层教学;零散的知识是构不成能力的;教学不能止于知识,而要进入思维。 教师的根本作用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习热情、“引领”处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能力。 三、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组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发学生问题学习,引导学生知识建构。 教师放手是前提;学生先来是关键; 问题学习是核心;核心素养是归宿。 四、几个关键环节的具体操作

环节1:创设情景:创设情境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2)借助活动创设情境。如观察、实验等。 (3)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 (4)在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情境。 (5)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景。 环节2:提出问题 1要求: “问题”是组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中心;强调“问题”与知识运用、思维品质及学科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来源:问题源自学习过程、生活背景、认知性理解与问题解决; 问题的类型:(1)对新知识的理解性问题;(2)新知识与学习背景相关联的问题;(3)问题解决的方法、能力与策略的问题;(4)形成态度、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问题。 2、提出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条理性,做到先易到难、层层递进,形成问题串。把握好梯度和难度; 梯度:初级问题:参照已有案例可以解答;中级阶段:原有案例的变形;高级阶段: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创造阶段:需要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 难度: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模式内涵 “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产生高质量的学案为载体,教师有效导学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主动学习为主体,实现主动、和谐、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地说,就是“三个一”: 一个载体——学案,它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剧本”,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是学生巩固双基、提升能力、反思矫正的有效途径,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一个主导——教师,教师作为高效课堂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展示合作评价,发展能力,对学生答疑释惑,点拨提升。 一个主体——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有效引导下,主动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创学和展示等环节,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交流探究思路,总结探究结果。 “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从而实现主动、和谐、高效课堂,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模式解读 1.一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主动和谐发展。 2.三条主线和六个基本环节: 教师主线:创设情境→学案引导→聚焦主题→点拨升华→整合提高→反馈矫正 学生主线:激情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总结梳理→达标检测 达标主线:明确目标→指向目标→初达目标→达成目标→内化目标→反思目标 3.模式流程

4.关键词及观点 导学案: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学习目标:高效课堂的方向盘。 自主学习:课堂高效的前提。文本让学生自己去读,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找,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 合作探究:追求有价值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提升能力,享受快乐,实现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展示: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点评: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整合提高:动静结合才是落实,点面结合才有效果。 达标检测:学习是不断纠错、反复巩固的过程。 小组评价:驱动学习的动车组。 激励: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5.关键环节及其解读 “学案导学,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本环节借鉴情境教学作法,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的问题背景应该有吸引力,是现实的有趣的;当然作为课堂教学一个具体素材,这样的问题背景,同样应该引发学生对某一个学科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应该指向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这样的问题应该具有学科一致性。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集中思维,明确目标,对新的学习课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以一个极佳的开放状态,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题学习之中。 (2)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生处于中心的地位。”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主体

全国九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全国九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全国九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的内容,具体内容: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各地都纷纷推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杜朗口中学的"非常模式0+45、常态模式10+35"、充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即"三步六段... 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各地都纷纷推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杜朗口中学的"非常模式0+45、常态模式10+35"、充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即"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等等。这些模式虽各有特色,但都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教学"为目标的。 □"课改"代名词 一所偏居乡间,曾经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却因为课改,每天前来考察、取经者络绎不绝。尤其是今年春节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暴增到2000人每天,校园热闹非凡。这所学校就叫杜郎口,炙手可热的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引发热议、刮起"旋风"。 杜郎口旋风的重要推手是《中国教师报》。自2006年3月22日,《中国教师报》以"八版联动"这种特殊的报道形式予以报道之后,杜郎口就吸引了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目光,随后,《中国教师报》又连续以大篇幅二访、三访杜郎口中学,并开辟专版在读者中展开"杜郎口大讨论",从此杜郎口经验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中国教师报》关于杜郎口的报道达32个整版篇幅文字。

除此外,《中国教师报》还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包括三项:第一,开办"课堂驾校"研修班;第二,走出去,提供"课堂诊断"上门服务;第三,"以课为媒",组建中国名校共同体,旨在催生一批能够真正引领新课改驶向纵深的"新名校",以此破局素质教育实施中的课堂瓶颈和与之形成的发展制约。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目前,中国名校共同体已发展成横跨22个省市,由40家核心校、400家成员校组成的、较具影响力的一道亮丽的课改风景。他们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与其说作出了较大贡献,不如说提供了一种行动姿势、一个方法思路、一种教育人原本应有的良知和责任。现在,40所核心校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其所在区域被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定、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认可的课改示范校,他们各自在发挥着课改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校"。一批如崔其升、赵丰平、杜金山、崔振喜这样的名校长伴随着所在学校的崛起,成为深受一线教育欢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经历,正是在践行着本报多年来的媒体价值观,展现着媒体与众不同的行走方式:为中国名校长的出现摇旗呐喊,为中国名师的成长鸣锣开道,为中国教育家的诞生斩荆披棘。这实在不是媒体姿态、格局高低的问题,而是媒

河南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河南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解读面对即将在全县启动的“区域推进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准确把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正确解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无疑是一项十分紧迫且非常必要的工作。 感谢局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我的发言谈不上是解读,权作一次与大家的共同学习。更权威的解读,应该来自于一线的实验教师,来源于各实验学校的不断研究和艰苦实践。 一、主要环节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这样,共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还可以用八个字来说明和概括,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第一环节:设疑自探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本课的“自探提纲”并开展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解疑合探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初步完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第三环节:质疑再探 鼓励学生再次质疑,针对本节内容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深化认知的目的。 第四环节:运用拓展 师生围绕自探提纲和学习内容,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并进行适当评价。 二、操作要点 1.设疑自探环节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 步骤①: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教师就要设置问题情境,尽快形成问题

氛围,使学生生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步骤②:设置自探问题提纲。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产生。 步骤③:学生自探。学生针对自探提纲,开展自主探究。 “自探提纲”作为统领全课的核心问题,是本课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明确导向,其问题的解决程度体现了一节课目标的达成度。因此,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有深刻的理解把握,为学生的学习指明具体的方向。倡导在实施初期,使用“导学案”,在学生问题意识没有得到较好培养的情况下,教师应围绕三维目标补充设疑。 2.解疑合探环节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合探”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提问与评价。一般由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 第二种形式: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如果学困生回答正确,则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如果中等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后发言顺序。 第三种形式:讲解。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解之前不讲。 3.质疑再探环节 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勇于向教材、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五学”课堂模式解读

“五学”课堂模式解读 编者语: 打造高效课堂,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勇敢面对,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打造课堂的高效,其核心是追求学生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灵动展示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求全面而持续生动地发展,周巷镇初级中学分校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打造课堂的高效,教师的“导”是关键,“导”的质量决定“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先进,不断更新理念,要将“不教而教,大教立心”的教育智慧立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学过程的高效益,教学效果的高收获。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越来越坚信:课堂就是学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师的职责就是有效组织学生学。为积极打造我市“预学导航”高效课堂模式,我校在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和东庐中学“讲学稿”等成功课改经验基础上,创建了富有我校特色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为: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小组助学——展示促学——反馈检学。它既是教师备课、修订导学案的依据,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蓝本。 一、目标导学。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教学必须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因此,无论是修订导学案,还是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能达成的三维目标,且表述必须明确、清晰。每堂课的第一步都必须亮标,或教师揭示目标,或学生解读目标。 二、自主探学。自主探学是“先学后教”的前提,自学不充分决不上课。教师一方面要编写预习练习让学生读书、思考、解答,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效果的检查。要根据学科特点,揭示学习规律:读一读,整体感知学习内容;标一标,标出重点、难点;做一做,将课本上的例题和教师布置的预习练习做一做;记一记,记录下预习中的疑点,以便上课及时弄懂。预习最好放在课前,课上也应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继续自主探学。 三、小组助学。在个人独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助学。一是检查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就上课等不良现象发生;二是交流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三是帮助组内还未达成预习目标的学

_五步三查_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精)

中国教师报/2010年/6月/30日/第B03版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最新精英中学“6+1”高效课堂模式

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模式 石家庄精英中学首创的高效“6+1”课堂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 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现在李校长说,“练”这个环节也可以改为“用”。 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 二是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 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 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 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 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练的环节); 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进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4.从职业特点上讲,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三、高效课堂重在操作

五三课堂模式解读

安丘市“五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提出的背景 1、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问题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教学来说可概括为“一个占据,三个形式”。一个占据是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教师说了算,以教师预先设计的流程有序进行,学生被动接受缺少自主性。 三个形式,一是学生活动形式化。学生活动不为教学服务,不该活动的安排活动;活动的方式单一,仅局限于小组内讨论;活动的内容设计不到位,太难或太易,使讨论不深入,思维不开放,学生的回答要么直接从教材上读出,要么是不基于事实,不知从何处作答,活动主题不突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化。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评价指向不明确,没有把评价作为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评价方式几乎都用“很好”等话语来评价评价的指向性没有体现。三是三维目标达成度形式化。只注重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目标因缺失。 2、模式的提出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解决当前课堂存在的低效问题,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教学的实际,构建了“五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模式的基本内涵 1、教学三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堂研讨阶段、课后反思升华阶段 2、课内三要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训练 3、过程把握三度:学生的参与度、思维的深刻度、目标的达成度 4、原则突出三性:开放性、生本性、实践性 5、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模式的具体操作 1、教学三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关键。所谓准备,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指教师做好授课准备。①知识准备: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地吃透教材,针对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对课堂教学做好准备。②备课准备,做好教学设计。备课首先要进行个人初备,教师根据自己情况备出个人教案,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其次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组进行集体研讨时,每位教师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最后进行修正教案,每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情况对个人备课进行修改,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即备课按照以下原则: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③要做好器材教具准备。上课前教师要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实验器材、道具和课件,只要条件具备要使用多媒体教学。 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做好学习准备。①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根据导学案针对性地作好课前预习,对教学内容初步进行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学生心中有数,加强听课的目的性。②器具准备:对活动课、实验探究课和实践课,学生要做好用具等准备。 (2)研讨点拨阶段 研讨提升阶段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老师有意设计的一些问题和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内讨论或组间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或与老师一起研究讨论解决。通过此方法达到生练生、生教生、师生互动的目的。本阶段主要包含实施“三环节”的教学要求;要体现“三讲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