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制度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制度1、建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制度。
接种单位工作人员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或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接种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3、实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网络直报。
有网络直报条件的接种单位应当直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由县级疾控机构代报。
4、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资料的保存、整理和归档。
5、配合疾控机构开展调查和处理。
向调查人员提供所需要的AEFI病例临床资料和疫苗接种等情况。
6、省、市和县级疾控机构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AEFI病例进行诊断,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疫苗管理制度1、制订、上报疫苗计划。
接种单位应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和辖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并报告县级疾控机构。
2、接收疫苗要索取证明文件。
在接收疫苗时,应索取由药品检定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接收进口疫苗时,还应索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索取的上述证明文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3、接收疫苗要索要运输温度记录。
在接收疫苗时,应当索要疫苗配送方本次运输过程的温度监测记录。
4、要做好疫苗出入库记录。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8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调查 四、AEFI的诊断 五、AEFI的发生原因 六、常见AEFI处理
9
AEFI的报告
谁报告? 报告什么? 向谁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 职务的人员 ---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 关报告,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报告。
期,接种后偶合发病;或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 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 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 病情加重。对应于WHO的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
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对应于WHO的注射反应。
16
AEFI调查流程
核实报告 现场调查和 资料收集 标本采集和 实验室检查 讨论分析 初步调查 结果和建议
立即调查
死亡 群体性反应 公众高度关注事件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调查诊断专家组
48小时内调查
其它AEFI
撰写调查报告
死亡 严重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 群体性反应 公众高度关注事件
17
AEFI调查
核实报告 根据报告内容,核实出现反应者的基本情况、主要临床表现、 初步诊断、疫苗接种情况、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等,完善 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3
AEFI按发生原因分类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 疫苗质量事故 AEFI 实施差错事故 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 不明原因反应
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事故
4
一般反应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 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对应于WHO的常见、轻 微的疫苗反应。 全身反应 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 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 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 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到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 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 时间稍晚。 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 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 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 3天者。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

ZJEPI
二、AEFI分类(按发生原因)
浙
江 不 一般反应
省 预浙 防江 接省 种预
良 反 应
异常反应
人防
员接 培种
疫苗质量事故
训人
班员 接种事故
培
训
偶合症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 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 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 状。
预浙 防江
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接省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种预 人防 员接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 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培种 训人 班员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 病;
培 训
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
培
容忍度低;
训
免疫规划具有政策性、群体性、公益性,
AEFI应妥善处理。
ZJEPI
主要内容
浙
江
省
概念
预浙 防江
AEFI分类
接省 种预
发生原因
人防 员接 培种
监测目的 AEFI报告
训人 班员
处置原则
培 训
处理程序
预防措施
小结
ZJEPI
一、概念
浙
江
省
监测病例定义:
预浙
防江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人防 员接
因
培种 训人 班员
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 依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报告与调查诊断

•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骨髓炎、全身播散 性卡介苗感染
• 其他
10
2.疫苗质量事故( Vaccine Quality Event)
疫苗质量不合格:指疫苗毒株、 纯度、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 物、外源性因子、疫苗出厂前检 定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生产 规范或标准
谁来核实
县级CDC
核实内容
AEFI的基本情况 发生时间和人数 主要临床表现 初步诊断 疫苗接种等
27
哪些AEFI需要调查诊断
•除明确诊断的一般反应(如单纯发热、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等)外的AEFI
• 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 24h 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初步调查报告 CDC应在调查开始后7日内组织完成
网络直报
CDC:及时将调查报告向同级卫生 行政部门、上一级CDC报告;向同 级ADR通报
ADR:向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上一级ADR报告
六、AEFI的调查诊断程序
1 核实 报告
2 组织 调查
3 资料 收集
4 诊断 分析
5 调查 报告
26
1.核实报告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 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 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 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 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有 过错
有时间 关联
有 损害
有因果 关联
实施差错
Algeria
也门1997
Turkey
India
胰岛素误作DTP疫苗给70名婴儿注射,导致 21名婴儿死亡
TT
DTP
胰岛素瓶
AEFI报告及处理

AEFI报告及处理AEFI(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通常指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可能是轻微的,如注射部位疼痛或发红,也可能是严重的,如过敏反应或其他系统性反应。
对于所有的AEFI,及时的报告和处理非常重要。
一、AEFI报告1.发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向医疗机构或接种单位报告。
医疗机构或接种单位会提供AEFI报告表格,填写相关信息。
报告表格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接种疫苗的信息,如疫苗名称、批号、接种日期等。
-不良反应的详细描述,包括发生的时间、症状特征、持续时间等。
-如果可能,提供相关的医学检查或诊断结果。
2.报告表格填写完整后,尽快提交给相关部门。
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规定,可能会有不同的报告途径,可以是通过邮件、在线提交或传真等方式。
确保报告能够准确、及时地送达。
3.在报告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接种者的隐私。
虽然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是必需的,但应确保其隐私不会被泄露。
相关部门应确保报告的机密性,并严格遵守相关隐私保护规定。
二、AEFI处理1.接种单位或医疗机构接收到AEFI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处理程序。
首先,确保接种者的安全和健康,按照相应的指南和流程进行急救措施或治疗。
2.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定AEFI与疫苗接种之间的关联性。
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学检查、病历调阅、实验室检测等。
如果需要,可以请专家组或相关机构的意见。
3.根据调查结果,评估和分类AEFI的严重程度。
一般而言,AEFI可分为轻微、中等和严重三个级别。
轻微的不良反应通常是短暂的,不需要特殊处理;中等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监测和观察,可能需要一定的治疗;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紧急干预和治疗。
4.根据不同严重程度的AEFI,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或发红,可以给予局部处理和观察;中等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治疗和管理,如药物治疗、住院观察等。
必要时,可请专家组或相关机构的意见。
最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3、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过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5、偶合症: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6、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里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7、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反应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
二、需要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腋温≥38.5℃;主诉临床症状超过24 小时;红肿硬结直径≥2.5cm≥ 免疫接种后24 小时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3 小时以上)哭闹;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免疫接种后 5 天内天内发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全身化脓性感染);生免疫接种后15 天内发生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血管性水肿;;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局部过敏反应(Arthus 反应);接种部位无菌性脓肿;免疫接种后 3 个月内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发生卡介苗免疫接种后个月发生1-12 个月无时间限制臂丛神经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髓炎;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3 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三、报告要求报告要求1、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发现需要监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在6 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并同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附表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

麻疹/ MMR/ MR
• 发热 •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降低) • 严重过敏 • 过敏 • 脑病
罕见反应发生时间间隔和发生率(1)
• 疫苗 反应 发生时间间隔 反应/剂数 反应数/100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 • • •
破伤风
破伤风-白喉
臂神经炎
过敏反应 同上 无法抚慰的持续 尖叫(>3h)
AEFI分类
疫苗质量事故——
疫苗质量事故是指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 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接种事故——
接种事故是指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 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 功能损害。
AEFI分类
偶合症——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 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心因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 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 群体的反应。
反应数/100万 100-1,000 0.01-300 0.19-1.56
卡介苗 卡介苗骨炎 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
• •
口服脊
灰疫苗 麻疹
VAPP
热性癫痫发作 血小板减少 类过敏 过敏反应 脑病
4-30天
6-12天 5-35天 0-2小时
1/240万-300万
1/3,000 1/3万 1/10万
0.4
报告范围 2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
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 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 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 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 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 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及相关处置总体要求

调查诊断、鉴定及相关处置的总体要求
内容提要
免疫预防安全 有关的基本概念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分类 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机理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及其处置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
免疫预防安全
预防接种的社会价值
接种疫苗的效益和风险是动态平衡
接种疫苗是预防针对疾病最为有效、最为经济的措施,但是 没有一种疫苗是绝对安全和有效的。 随着一种疫苗有效接种率的提高,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的下 降,接种疫苗后的不良事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两者为负 相关。 疫苗接种的效益不可能持续保持在最高,当接种率达到一定 的高度,针对疾病发病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疫苗接种的效 益便会下降,风险便显现出来。
WHO疫苗警戒工作组2012年工作报告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概念(2)
我国经典的定义
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在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 应的同时或之后,发生的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对机体 有损害的反应,也称为疫苗接种副反应。
尽管现今所有疫苗是安全的,但尚没有一种疫 苗无任何副作用的,故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 AEFI始终受到关注。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概念(4)
《条例》对异常反应定义的解释:属于药品不良反应范 畴
必须使用合格疫苗
➢ 正式批准注册 ➢ 通过批质量检验, 获得《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 ➢ 正规的流通渠道 ➢ 在有效期内使用 ➢ 疫苗冷藏储运符合要求
必须实施规范性操作
➢ 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经过资质认证 ➢ 正确选择接种对象 ➢ 接种操作符合规范 ➢ 实施安全注射
王月丹博客 何新论坛
谣言—疫苗含有堕胎药
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30%!
乙肝疫苗 致死事件
历史的教训
有关的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EFI按发生原因分类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
AEFI
பைடு நூலகம்
疫苗质量事故 实施差错事故 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
不明原因反应
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事故
一般反应
•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 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对应于WHO的常见、轻 微的疫苗反应。
• 全身反应 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 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 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 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到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 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 时间稍晚。
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对应于WHO的注射反应。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调查 四、AEFI的诊断 五、AEFI的发生原因 六、常见AEFI处理
AEFI的报告
谁报告? 报告什么? 向谁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 职务的人员
小板减少性紫癜 、局部过敏性反应(Arthus反应) 、血管 性水肿 • 多发性神经炎 • 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炎
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
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WHO将其归类为疫苗反应 。
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
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 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对应于WHO的实施差错。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 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在发现后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 和处理,在接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 注事件的报告时,应按规定的时限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报告。
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AEFI报告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形:
1.24小时内发生的: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 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无法抚 慰的持续3小时以上的尖叫。
2.5天内发生的: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 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 >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 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
• 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 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 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 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 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 疤)。
• 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 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 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 3天者。
一般反应
• 局部反应 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 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 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6.无时间限制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AEFI。
AEFI报告形式
• 接种单位以电话、传真等最快方式填报“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 接报后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核实报告卡内 容,并录入上报到国家网络报告系统中
• 群体性反应需填报“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报告卡”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按其要求 报告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中。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3.25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调查 四、AEFI的诊断 五、AEFI的发生原因 六、常见AEFI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 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 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 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 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异常反应
• 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 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 的药品不良反应。对应于WHO的罕见、严重的疫苗反应。
• 无菌性脓肿 • 热性惊厥 •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 、血
---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 关报告,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报告。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条
AEFI的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 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 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
期,接种后偶合发病;或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 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 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 病情加重。对应于WHO的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
3.15天内发生的: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等),过敏性 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 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
4.3个月内发生的:臂丛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 型脊髓灰质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
5.卡介苗接种后1~12个月发生的: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