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昔琼讲课记录纳音第一课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古对今》同步备课课件

微风
大风
狂风
微风:温和的风。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新 知 讲 解“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中 的哪个词语意思相近呢?
小雨
大雨
暴雨
小雨:不大的雨。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新 知 讲联解系生活想一想: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朝霞?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圆
寒
杨 严
夕 凉
酷 暑
晨朝 细霞
新知讲解 ɡǔ
古 上下
结构
liánɡ
凉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独体字
xì
xī
细夕
lǐ
yǔ xiānɡ
李 语 香 左右
结构 左窄右宽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新知讲解
古 ɡǔ
结构: 上下 部首:十 书写指导:横宜长,“口”注意上大下小。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度,横撇的横要短,点在撇和横撇连 接点下面。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新知讲解
李 lǐ
结构: 上下 部首:木 书写指导:上下等宽。“木”的竖要短,“子”
的弯钩要与“木”的竖正对,重心才 平稳。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新知讲解
语 yǔ
结构: 左右 部首:讠 书写指导: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竖正对,右部
冫 纟 囗 多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京
凉
田
细
员
圆
夕
夕
新知讲解
hán
寒 金文
zhāo
朝
甲骨文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
人有两个宝课堂实录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第一课邹小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8个生字,认识笔画。
2.懂得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才能有所创造。
3.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等。
教学重难点:创建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懂得课文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录音机、图片或投影片等;学生各准备一张16K的白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了解初读情况。
2、(录音范读,要求认真倾听)。
3、指名读读课文,和“录音”比赛。
(巧妙检查复习,相机引导评价)。
(师相机评价小朋友读得有进步、小朋友读得很自信、读得很有表情)。
二、愉快学习,主动求知1、细细地跟着录音学习课文。
(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学)。
2、引导小朋友边读课文边想一想,各人读懂了什么?(小声读,读几遍)3、小朋友们分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讨论后交流。
师追问:为什么只用脑不行?(可以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平等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人们平时怎样用手和脑工作?请小朋友看实物投影,看工人、农民、学生、科技者等“做工”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提问,尝试回答。
)三、实物创设情景.积极导思,突破难点。
1、展示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的手工制作、图画等。
师:思考这么漂亮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动手又动脑)三、动手动脑,做中活学1、师:小朋友们!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新的比赛:同学们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白纸进行小创造,比比谁能干(提示:折一折或画一画均可) (约10分钟,有些小朋友课前已经做了一些准备)2、选一选,你认为谁的作品最好。
3、把漂亮的作品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来欣赏。
(选部分同学的“小创造’通过投影展示,均给予充分表扬;强调手、脑并用。
)师在学生欣赏时适时表扬:这些小朋友既用手又用脑才创造了这么好的作品。
讲堂录

白沙事迹,详《明儒学案》。
宋元多理学之士,有《宋元学案》。
〔2〕与弼皖人,安贫重实行, 〈簸〉谷其一端也。
〔3〕涤生日记〔4〕,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
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不行架空之事福泽谕吉〔5〕有庆应大学,以教育为天职,不预款、均利。
福氏于学擅众长,有诲人不倦之志。
不谈过高之理心知不能行,谈之不过动听,不如默尔为愈。
两军交绥,安者胜矣,骄则必败。
师若真心爱其徒,虽顽梗亦化矣。
真精神实意做事,真心求学。
有雷同性,无独立心。
〔6〕有独立心,是谓豪杰。
渐摩渐,水之浸渐;摩,手之按摩。
喾〔7〕门学宫也。
国文陕西之陕,从大从人;陕隘之陕,从大从人。
诗者,有美感的性质。
性情识见俱到,可与言诗矣。
马迁〔8〕,龙门人。
郡县有时不以山水为界。
绝诗者,律诗之半也。
或截首而留尾,或截尾而留首,或截首尾而留中联,或截中联而留首尾,故绝本于律也。
〔9〕惟是识见必高,气脉必贯,乃能无缝焉。
王又旦,字幼华,陕西合阳人。
前清进士,善诗。
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人。
诗为前清一代正宗。
吴、王〔10〕并称。
天下事物,万变不穷。
清立《贰臣传》〔11〕,所以戒后也。
何期政革之际,曾无一人焉为之死也。
真州扬州仪征县。
明清之交,民庶殷赈,文物焕发,四方士辐辏其间,诚历史上之名胜也。
北鲤南鲈黄河、淞江称最。
文以理胜,诗以情胜。
有感而后有情,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
储雄文,字汜文,江苏宜兴人。
清康熙进士,善诗文。
诸储〔12〕皆有盛名于当时,惟能诗者称文。
阳明格物,思笋生之理。
〔13〕精神心思,愈用愈灵,用心则小物能辟大理。
〔14〕无论诗文,切者斯美。
掌故之用有三种:一用于词章,如神仙之类;二用于义理之文,如井田、学校、帝王之类;三用于科学,则物理实事是也。
诗则须包三者而有之。
虚渺、古事、实理,随其时地而著之可也。
王鹿台、王耕烟、王烟客〔15〕称三王,三王之画宝于世。
列题贵有笔势。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通用7篇)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通用7篇)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1一、紧扣课题,再次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险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
你是否思考过,课题《爬天都峰》中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请你默读课文找找理由。
生默读课文,并作点划。
生1:因为天都峰很高。
师板书:高师: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天都峰”很高的吗?生1:我从课文的第二小节“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一句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这一句怎么能看出天都峰的高呢?生1:因为云彩一般都在天上,很高很高的,而天都峰的峰顶都在云彩上面了,这说明天都峰很高很高。
师:谁也能像他这样,既能找到词句,又能说出理由。
(学生发言踊跃)生2:老师,我从课文的插图也能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你很会读书,不仅读文字,还能读课文里的插图。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
生3:老师,我觉得天都峰不仅很高,而且还很险。
我是从“笔陡的石级”看出来的。
因为山越陡的话,爬上去就越危险,有可能要掉下来。
师:你很不简单!并板画“笔陡的山峰”,板书:险。
再次让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
生4:我从“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也读懂了天都峰的险。
因为“挂”都是指一样东西从上往下,很直的,没有斜度。
说明山很陡也很高。
师演示“挂图”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挂是从上而下垂直地落,没有倾斜,深刻体会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和“危险”。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
正是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险,所以能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地走上去吗?生:不能。
师:所以课题不是用“登”而是……生:“爬”天都峰。
学生试着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险。
指名读,齐读。
(因为有了自读感悟,学生的朗读很投入。
)二、深入读议,感悟“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含义师: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1、师: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13精卫填海课堂实录

13精卫填海课堂实录四上13精卫填海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并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过程板块一:溯源寻根,转换角色激活兴趣师:同学们,我们继续走进神话单元去领略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名字叫做——生:精卫填海师:课前聊天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很多同学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有听过的,读过的,对吧?谁听过读过这个故事,举手。
这么多同学,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听过。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精卫填海》故事跟同学们说一说,注意只要说清楚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了。
请生说讲故事师:这是他听到的精卫填海。
我相信还有很多同学听到过看过不同版本的精卫填海。
他们的情节都很相似。
正是因为他们都源自我们中国一部伟大的奇书。
生:山海经师:你们知道这部书从成书距离现在已经多少年了?猜一猜。
生:我觉得大概500年左右师:基本有2000多年。
板块二:读通课文,感受古文独特韵味师:同学们,打开书,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千年之久。
有什么想说的?生: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师:源远流长生:特别古香古色。
师:什么样的故事能流传千年之久?你来说。
生:经典永流传。
生: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师:孩子们,就是这样流传了千年的故事。
我们今天再去学习它,不仅要做到读进去还要讲出来,更要传下去。
这样的一个故事才能流传的更久。
对这个任务有信心吗?生:有1.初步课文,做到“正确”师:第一步,我们要做到的读进去,第一个要求特别简单,就两个字——正确。
怎么把这个故事读正确?什么叫读正确?你来说。
生:就是要流利一点。
生:就是不能读错音。
生:要注意语气师:读正确,要求可没有这么高。
(新版第1课到第13课)小学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课时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第1课:宜居土楼列世遗教学目标1.了解土楼的由来。
2.了解土楼的分布、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理解土楼似明珠、世界罕见。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系统了解有关土楼的情况。
二、讲读课文。
1.介绍土楼的由来。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座。
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生土夯筑成土墙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
主要分布地区以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
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2.了解土楼的分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
在龙岩的永定、武平、上杭及漳州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
3.了解土楼的构造和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土楼主要是圆形(少数是方形),土木结构,墙体以生土掺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舂压筑成。
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4.土楼被列入世界名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008.7.6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阅读加油站,让学生读《神秘的古城堡》、《漳州土楼》。
三、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并指导完成课后“查一查”、“做一做”。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了解了土楼的分布、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理解了土楼似明珠、世界罕见。
第2课:木拱廊桥跨险谷教学目标1.了解木拱由来。
2.木拱廊桥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学校边的高速路高架桥是我们每天要通过的,但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架设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木拱桥。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木桥图片。
2.了解为什么要架木拱桥。
先祖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拓展对外的交通大道。
蔡昔琼《十干精粹》己土

己上篇第一讲若无秦一统,天地又何存(原为:第一讲从己卯说起)今天开始讲己土。
纳音歌曰:戊寅己卯城墙丄。
戊坐寅,己坐卯,按张神邮的理论这都是截脚,戊己上当是何等的衰弱。
为何纳音却是城墙土呢?早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很久没有满意的答案。
直到前几年北京弟子晓明带我一家人到长城游玩,登上八达岭,我手摸着一块块青砖,第一心思没有放眼长城内外的美景,而是在寻找现实中的城墙上。
很显然,这城墙除了基石,其它都是一块块青砖砌成。
看着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小儿子一时来了兴趣,即便吟诗一首,题为登长城:昔闻八达岭,今上古长城。
长城好风月,千古多少情。
春秋五霸乱,战国七雄争。
若无秦一统,天地又何存。
好个天地又何存,天地之物,并非都是依相生相合而存在,象戊寅己卯这种天地相克的组合,反而坚如铁壁。
我细细思之,己卯与戊寅是一阴一阳,阳显而阴藏,戊寅是木火上的干支组合,克中有生,相当于城墙上的外观,实体。
己卯则包含了建筑城墙的全部过程。
小时候曾多次看到农民自己制作上砖,先淸理田中一层肥黑的上,挖出底下一层瘦硬的黄土, 和之以水,添上稻草,用牛踏炼,宜到水、草、土完全深入粘合,便可以制成上砖。
我问制作的老人,为何要加上稻草呢,老人回答我说,那是做“筋”用,就是有了稻草,丄砖才不容易松散。
看来这稻草的作用还不同寻常,无木,水上就不合和。
再看砌墙,必须有脚手架,否则砖瓦就难以上墙。
于此说来,上上城墙,必要木来支撑,戊寅己卯之木,起支撑作用而已。
特別是己卯,己为田园松散之上,必要卯来支撑,己上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有一例可以为证:乾造:庚子戊子己卯癸酉这个八字有两子刑一卯和卯酉冲,地支全力对付卯木,如果卯为忌的话,其人必富贵,但事实并非富贵之人。
从五行生克上来分析,水生木有好事也有坏事,子水太多,不能好好地生卯木,子水多了一个是病。
每逢子水之年,命主总是动荡不安,上班时工作不安心,下岗后的子年更是东奔西跑。
子年的机会还是有,但都没有个好的收益。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课堂教学实录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课堂教学实录一、课程目标本课旨在通过介绍莲文化的内涵、价值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图片展示、情境剧表演、小组讨论。
2.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白板笔记、学生手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候和互动引入话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知识讲解(1)介绍莲的定义、起源、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
(2)介绍中国莲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从唐代开始,历史上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对莲情有独钟,将莲花作为诗歌和绘画中的主题,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莲文化。
(3)介绍莲在中国文化中的广泛应用。
莲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性的花卉,还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工艺品、食品、药材等领域。
3. 情境剧表演学生分成若干组,自行编排一段莲文化相关的情境剧,并在课堂上表演。
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莲文化的魅力在哪里?(2)莲文化的传承为什么重要?(3)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莲革命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掌握莲文化知识,并探讨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5. 总结归纳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为下一次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四、教学效果本次课堂教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对莲文化的特点、内涵、历史和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情境剧表演和小组讨论,学生更好地领略了莲文化的魅力,并意识到莲文化对于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启迪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生在实践和讨论中也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丰富了课外知识储备,促进了学生心灵的成长。
五、总结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既神秘又美丽。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莲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增强了对莲文化的认识和爱好,也为我们培养优良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昔琼讲课记录纳音第一课
蔡昔琼讲课记录纳音第一课
纳音有三个用途:
第一是真假五行,关键时候也能起到与正五行一样的作用;
第二,在断兄弟姊妹时用得多。
第三,查取大格,拔高层次。
其实还有一些作用,如纳音取象
纳音有三个用途:
第一是真假五行,关键时候也能起到与正五行一样的作用;
比如:癸卯乙卯甲子甲子此造看似木旺五金仁寿格,但因为癸卯甲子是纳音金,结果是破格。
这种八字也算木里藏金,人生波浪不小,多险,多数不寿。
其原因有二,一是时柱甲子海中金很容易将外界的五行金引进八字中来。
即使时辰是不是海中金,里面木里暗藏金,也是仁寿破格八字。
网上有一位易友,叫“风平”,他的八字属于这种仁寿被纳音金所破格。
发生过比较大的灾难,函授资料第二期讲过一些纳音,其中有句话:真假五行少人知,知时须是泄天机。
第二,在断兄弟姊妹时用得多。
纳音是真假五行,纳音五行是兄弟姊妹时,多是结气成胎,但不稳定,很容易消失,代表的兄弟姊妹多是损胎。
至少也要变动一下。
比如改姓之类。
纳音代表的兄弟姊妹多是损胎或夭折。
如:乾:庚戌己丑己酉甲子
这是博客里发过的一个八字,这人如果上网也会进来的,但目前还没上网,是个网下格局派高手的八字,以后你们也可以问问他我是怎么断他兄弟姊妹的。
这个八字在断兄弟姊妹的时候,我把甲看成是变性的,甲子的甲隐在戊下,结果八字成了身旺无官,以食伤为兄弟姊妹,金是食伤,柱中正五行金有四个,纳音金有庚戌钗钏金和时上海中金,断六个损两就是这么来的。
纳音相对于正五行来说,有如“火石花”
你说他不是火但它有时能引出火来,你说它是火,可一瞬间就消失了
在八字中的反应就是不稳的人物(不稳指可成活但多数不能寿终正寝)
第三,查取大格,拔高层次。
也就是今天晚上主讲的《兰台妙选》中的应用。
乾造:癸巳丁卯丁未丙午,你说他普通还是富贵?只有用纳音五行结合《兰台妙选》的格局,才敢断他是脱体化神的贵格。
乾造:丙午庚子丙辰
戊子亦要用之,他是马化龙驹的贵命。
什么叫大格?
一个八字中有符合《兰台妙选》108格之一就算是大格八字想想看,有没有这108格之外的大格呢?
现在你们可能是猜,如果玩熟了108格,再多思考为什么,加上一些实战经验,你可能回答得出来。
如果有几个大格交叉于一个八字中,那么这个八字再差差不到哪里去。
断命的时候可以将调子稍稍提高。
《兰台妙选》中的现有大格一共有108个。
今晚不可能一一地与你们解释。
但我会教给你们怎么用,重点讲讲常用的那几个。
《兰台妙选》是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朝禄命应用纳音的一篇赋文,均被各家收录,如《星平会海》《古今图书集成》等。
要想了解清朝以前元、明时期禄命四柱模式,《兰台妙选》不愧是代表性之作品。
(兰台妙选上篇原出琴堂次专以纳音地支取象)
要点:专以纳音、地支取象
取象则是要点中的要点
只要你将一个八字取得出一个象来,(象来源于自然生活)那么这个八字就可以成格,这一点有点象相地。
什么“金线钓葫芦”那都是人们根据地形地貌所起名字,当然这是命理到一定层次之后的事,四不象的你不要乱起象。
如果有几个大格交叉于一个八字中,那么这个八字再差差不到哪里去。
断命的时候可以将调子稍稍提高,是指一个八字中同时满足几个大格。
开场白:
人禀三命,数周六旬。
虽仗根基之稳,未饶格局之真。
有禄马之往来,反居贫贱;
坐凶煞之交互,却主光荣。
重点是这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