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
福建武夷山岩茶

福建武夷山岩茶关于《福建武夷山岩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本上每日都需要喝茶,茶在南方地区较为普遍,主要是出产荼叶,比如武夷山的乌龙,福建武夷山的乌龙又被变成武夷山岩茶,很多人了解福建武夷山上出产的乌龙,但说到武夷岩茶的情况下却不知道怎么办了,但事实上她们2个尽管有不一样的称呼,但实质上就说的是一个东西。
产自武夷山的乌龙,统称为武夷山岩茶。
因产茶地点不一样,又分是正武夷岩茶、半武夷岩茶、洲茶。
正武夷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段生产的荼叶,其质量高味醇正,岩韵特显。
半武夷岩茶指福建武夷山边缘地带生产的荼叶,其岩韵略逊流滟武夷岩茶。
洲茶特指靠武夷岩海峡两岸生产的荼叶,质量又低一筹。
关键种类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金骏眉等,武夷岩茶中以金骏眉、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知名,其他种类也有瓜子金、道路、大半天腰等种类。
金骏眉福建武夷山金骏眉为武夷山岩茶四大名枞之首,有着“茶中之首”的美名,具备明显的健胃消食健脾养胃药用价值。
金骏眉较大的特性便是特性柔和,合适四季食用,也有突显的健胃消食健脾养胃作用,胃肠不好和寒气重的人能够喝。
除此之外,也有防电磁辐射和防风吹日晒的功效。
武夷岩茶之首——金骏眉铁罗汉武夷最开始的名丛。
清朝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述:"铁罗汉、坠柳枝,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量少量。
"传说故事出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
相传,惠安施集泉茶叶店于19新世纪中期运营武夷山岩茶,以"铁罗汉"更为珍贵,有疗热症的作用,极火爆。
白鸡冠白鸡冠之名在明朝现有传言,早于金骏眉。
白鸡冠树高1。
75米,发枝颇多,该落叶色呈浅绿色,叶子淡绿淡黄,叶片进行,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出似鸡冠。
这也是白鸡冠名字之来历。
水金龟原产地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边岩上,后被水灾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
1919~1920年间,因此树曾造成起诉。
武夷山岩茶制作方法

武夷山岩茶制作方法
武夷山岩茶是一种以福建武夷山一带的大红袍、水仙、肉桂、黄嫩等品种为原料,经过揉捻、发酵、烘焙等工艺制成的一类绿茶。
其制作方法如下:
1. 采摘:选择春季的3-4月份采摘,每次采摘8~10克嫩芽。
采摘后稍做摊晾,保持叶片柔软。
2. 揉捻:将摊晾的鲜叶置于篮子中进行揉捻,直到叶片变软发酵。
揉捻时手法需轻柔,不要破坏嫩芽的完整性。
3. 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自然发酵,发酵时间约为8~10小时。
4. 烘焙:完成发酵后的叶片放入烘焙窑中进行烘焙,时间约为10~12分钟。
烘焙温度应掌握在110~120之间,以免破坏茶叶的营养成分。
5. 晾凉:经过烘焙的武夷山岩茶需风干晾凉,使其水分均匀分布,茶叶的香气得以散发。
6. 手选:晾凉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手工摇选,筛掉不符合要求的叶片、杂质,使得茶叶的色泽和品质更佳。
以上就是制作武夷山岩茶的全过程,其中关键是发酵和烘焙的时间和温度掌握,这将影响到茶叶的香气、口感和品质。
武夷岩茶四大名枞是哪四个

武夷岩茶四大名枞是哪四个
武夷岩茶四大名枞是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
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武夷岩茶产于闽北名山武夷山上,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深受人们的喜爱。
武夷岩茶有着极其特别的加工工艺,其色、香、味、形都很特别,初次饮用武夷岩茶有点微苦,但是稍后就会有回甘天,有股松柴烟和桂圆汤味,那么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武夷岩茶(1)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 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
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
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
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
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
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
某些消费者常把火功味、渥味、烟味、酸馊味或青味、陈味等当作“韵味”。
武夷岩茶(3)岩韵(环境特征):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武夷岩茶以上就是有关武夷岩茶的特征知识介绍。
武夷岩茶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它有“岩韵”,很多人喜欢喝岩茶其实也就是喜欢那股“岩韵”。
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骨花香,这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条件好以及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
小编提醒,在冲泡武夷岩茶的时候,适合用干净的山泉水冲泡,这样更能品出它的韵味。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武夷岩茶是中国著名的一类清香型乌龙茶,以其特有的岩骨香、鲜爽甘醇的口感,在国内外茶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摘采、萎凋、揉捻、发酵、炒青、杀青、干燥等多个环节。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
一、摘采: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从采摘开始,一般在梅雨季节的5月中旬至7月下旬进行,以采取新嫩的茶芽为主。
一般来说,采摘时间要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这时茶籽的光合作用减弱,茶叶的香气更为浓郁。
二、萎凋:茶叶采摘下来后,需要先进行萎凋处理以降低水分含量,使茶叶柔软并适应其他工艺处理。
萎凋的方法有两种:自然萎凋和人工萎凋。
自然萎凋是将茶叶摊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其在自然空气中逐渐失去水分,通常需要持续1-2个小时;人工萎凋则是通过加热和晾晒来加速茶叶的水分蒸发,一般需要花费1个小时左右。
三、揉捻: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这个步骤是分散茶汁,破坏茶叶的组织,促进茶叶内部物质的调和和发酵。
揉捻分为静揉和活揉两个过程。
静揉是将萎凋的茶叶在特定的容器中反复滚动,以促进茶叶与器皿之间的摩擦,从而使茶叶不断破碎并释放茶汁;活揉则是将茶叶用手揉动,促进茶叶内部的复杂化学反应。
四、发酵: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发酵,以进一步改变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发酵是将茶叶摊放在适当的环境中,加速叶片内部酶的作用,使茶叶的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发酵过程中,茶叶的色泽会从绿色渐变为红褐色,香气也会发生显著变化。
五、炒青:发酵结束后,茶叶需要进行炒青处理,以杀死茶叶内部的酶活性,防止茶叶过度发酵。
炒青是将茶叶投入到特定的炒青机中,通过高温、快速而均匀的炒制,使茶叶受热均匀,达到均匀的炒绿目的。
六、杀青:炒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杀青处理,以停止茶叶内部的酶活性。
杀青是将茶叶置于高温烘干机中,通过高温和风力将茶叶进行烘干处理。
一般来说,杀青温度应控制在高温90℃-100℃之间,时间约为1-2分钟。
七、干燥:杀青后的茶叶需要经过干燥工艺,从而彻底去除茶叶内部的水分,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武夷岩茶品质缺点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武夷岩茶品质缺点及其产生原因分析武夷岩茶,是一种以福建武夷山岩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加工工艺而得名的茶叶。
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深受茶友们的欢迎。
就像其他茶叶一样,武夷岩茶也存在一些品质缺点,这些缺点有可能影响到茶叶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有必要对武夷岩茶的品质缺点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竞争力。
一、品质缺点1. 青石味武夷岩茶有时会出现青石味,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品质缺陷,它会直接影响茶叶的口感和香气,降低整体质量。
2. 火味有些武夷岩茶在烘焙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当或者烘焙时间过长等原因,会出现火味,这种火味会给茶叶带来刺鼻的味道,影响其品质。
3. 霉味在加工过程中,如果茶叶受潮或者保存不当,就会产生霉味。
霉味不仅影响茶叶的口感和香气,还会给人带来健康隐患。
4. 杂味有时候在武夷岩茶中会出现一些杂味,比如土腥味、油腻味等,这些味道会让茶叶失去原有的纯正香气,影响其口感和品质。
二、产生原因分析1. 生长环境武夷岩茶所生长的武夷山岩区是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气候多变,温度湿度都会对茶叶的生长产生影响。
如果气候条件不佳,茶叶生长过程中就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一些品质缺陷的产生。
2. 加工工艺武夷岩茶的加工工艺非常独特,包括摘采、杀青、揉捻、烘焙等多个环节。
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温度控制不当等问题,就会导致茶叶出现一些品质缺陷。
3. 保存条件武夷岩茶的保存条件对茶叶的品质影响非常大。
如果茶叶保存不当,比如受潮、受阳光直射等,就会导致茶叶发霉或者产生一些杂味。
4. 贮运环节在茶叶的贮运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比如受到污染、挤压等,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导致一些品质缺陷的产生。
三、改进措施1. 加强管理对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进行改善和管理,注意对茶叶的生长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尽量避免受到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 完善工艺加强对武夷岩茶加工工艺的改进和技术研究,提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确保每个加工环节都能够得到精准的控制。
武夷岩茶的功效与作用

武夷岩茶的功效与作用1、防治心血管病:茶可减少主动脉内膜质斑块和含量,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抗性增强。
茶多酚类化合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减少脂质沉积,并对血液粘度下降、减少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拴形成均有明显的影响。
2、保护泌尿器官:茶中含黄酮醇类及苷类化合物,能利尿,抑制肾小管再吸收,促进氟化物排泄。
同时还有6.8-二硫辛酸对心脏性水肿、肝脏性水肿和妊娠生水肿都有治疗作用。
3、减肥和美容:由于降低血脂、胆固醇和三酸甘油含量,促进了胰脂肪的分解酶活性,抑制中性脂肪的增加,达到减肥和美容的效果。
4、提高免疫力:茶可提高CONA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保护和调整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导致免疫功能,提高体内抗病性。
5、抗衰老:茶中有茶多酚,提高全血GSH—PX的活力,有助于清除体内生物自由基,减少伤害,从而延缓了人体的衰老。
6、防癌:茶崔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对诱发肠道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防止癌变。
7、对消化器官的保健:茶中的儿茶素对胃粘膜起收敛作用,适当抑制了胃液的分泌,对胃起着保护作用。
8、对牙齿的保健:茶中氟的含量为27.3-146.6PPM,这种适当含量氟,能防治龋齿,增强骨骼坚韧度。
9、防止眼病:茶中胡萝卜素B-紫萝酮是维生素A原,它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防治上皮组织角质变性增殖泪腺细胞病变,防止角膜角质增厚,防止眼疾。
除了上述功能外,武夷岩茶还有止渴、除疾、清凉解毒、兴奋神经中枢、消减疲劳、醒酒、解除酩酊、沉淀有害离子、消炎杀菌、抑制病毒、抗辐射、治辐射内外损伤等功效。
正确的冲泡和品饮才能充分发挥出岩茶风韵和每泡茶的特征,领略茶中真谛,体会茶的无穷乐趣。
一、泡茶器具:准备乌龙茶专用茶具一套冲泡壶宜选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壶或三才杯。
二、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1/3-2/3。
三、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度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又称为武夷山茶,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脉的老牌大名小茶树茶。
它以其独特的茶叶质地、清新淡雅的茶香、出色的绿色色泽而闻名,并被誉为“福建五大名茶”之一。
二、历史
武夷岩茶的长期制作,始于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那时,武夷山县的茶叶栽培迅速发展。
明代福建省统治者李自成(1564—1632)曾在武夷山巡查,他深切喜爱武夷山茶,也曾在“霸王经”中提到“武夷茶为至品”,“武夷山茶”便一跃成为茶叶中的精品。
三、分类
武夷岩茶可以分为四大大类:新茶、老茶、新茶老化和老茶新化。
新茶:选用新鲜的茶树叶制作而成,茶叶特征比较清新淡雅,色泽偏淡,茶香有青香型和花香型。
老茶:主要选用成熟的茶树叶提取而成,茶叶特征比较淡涩,也有些味道比较浓厚,色泽发绿,茶香有果香型和烟香型。
新茶老化:是将新鲜的茶树叶经过适当发酵,以工艺使其变得比较成熟,茶叶特征比较清香,香气浓郁,色泽偏深,茶香有果香型和青香型。
老茶新化:是将成熟的茶树叶再经过适当烘焙,以工艺使其变得比较年轻,茶叶特征比较清淡,色泽偏浅,茶香呈青香型。
四、特点
武夷岩茶因其独特的茶叶质地、清新淡雅的茶香、出色的绿色色
泽而闻名,其品质居茶叶界较高的水准,具有香气、清新、杀菌的功效,是自古以来尊贵的佳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岩茶
展开全文
岩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乌龙茶,也就是青茶家族中的重要一支。
说到岩茶,就不得不说它的产地,武夷山。
仁者乐山,智者乐海。
自古以来,山的巍峨高远,山的包容气韵,山的优美传说,都让人敬畏和向往。
山对于茶更是不可缺少的,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不论是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或是普洱茶,高品级的精品必出自名山。
像很多其他名山一样,关于武夷山名字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较为有意思的一种说法是:上古尧帝时期,彭祖率领族人移居到闽北一带。
当时此地洪水泛滥。
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族人堆山挖
河,疏浚洪水。
战胜了自然的困难,把这里变成美丽的家园。
后人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山脉命名为“武夷”。
另有一说,便不那么美好。
在古代,中国东部的少数民族被称为夷。
夷人为了避乱逃入山中。
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他们形成了习武之风。
所以,这里的人被外人称为武夷。
他们所居之山,亦得名武夷山。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
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武夷山也是中国最早的道教中心之一,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武夷精舍就座落在九曲溪最美的五曲溪东,吞云吐雾的隐屏峰南麓。
武夷山最吸引人的,还是它出众的自然风光。
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不仅有九曲溪的婀娜多姿,天游峰的峻峭挺拔,也有着独特的水土环境,因而孕育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武夷岩茶。
自然之壮美,文化之悠久,水土之富饶,让众多名人对武夷山赞许有加。
郭沫若的评价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峰。
范仲淹的《武夷茶歌》中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先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武夷岩茶名满天下的魅力,是因为这里的独特的水土环境。
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指出养育好茶的土壤,“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岩茶生长在丹山谷壑、峰岩、涧坑之畔,土壤介于烂石与砾壤之间,为典型的风化岩土。
正是出产好茶的优质土壤。
武夷山是不缺水的。
行走在峭壁之侧,经常会发现有汩汩的泉水在
石壁中涌动,滋润着山间的茶树。
同样是武夷岩茶,产地范围也很有讲究。
清代崇安县令王梓在《茶说》中记载,“武夷山周围百二十里,皆可种茶,其品质有二,在山者为岩茶,上品,在地者为洲茶,次之”。
这一岩一洲,差异巨大。
这里讲的岩茶,现在也称正岩茶。
指武夷山风景区内出产的茶。
而在正岩茶中,出自三坑两涧的名枞,则是出类拔萃的精品。
不同的名枞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显露出不同的品质特征和山场韵味,这即是名枞魅力所在,也是辨识它们的重要标准。
武夷岩茶品类繁多,被大家熟知的有大红袍(大红袍属于乌龙茶中的岩茶类,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红茶)、肉桂、水仙、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山妖等等。
其中,大红袍属于拼配茶,各家有各家的配方和工艺。
如今的大红袍逐渐成为拼配岩茶的代名词。
岩茶中有四大名枞的说法,版本不一。
其中有两样不可缺少,那就是水仙和肉桂。
所谓,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肉桂茶桂皮香气明显,水仙茶则是醇美的兰花香气。
肉桂如雄性般刚烈霸气,水仙如女人一样温柔甜美。
肉桂茶当中,有两款最有代表性,即被称作牛肉的出自牛栏坑的肉桂,和被称作马肉的出自马头岩的肉桂。
牛肉就像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得道长者,气场强大。
马肉更像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棱角分明,俊朗潇洒。
武夷岩茶品种虽多,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岩骨花香。
所谓岩骨,就是像岩石一样厚重的感觉。
老茶客经常会讲,好
的武夷岩茶,喝到口中会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压舌的感觉。
厚重感成为武夷岩茶丰富滋味的基础。
有了扎实的骨架,茶的滋味一下子就变得立体起来。
而花香,则让岩茶更加丰满。
岩茶的香气以清香为下,幽香为上;粗香为下,细香为上。
上好的岩茶,杯底香会呈现出花果、果香、乳香等不同类型的香气,气息浓郁,持久绵长。
此外,火工,是武夷岩茶的绝学。
资深茶客往往喜欢火工较重的岩茶,因为重火的茶中会带有花果蜜香与焦糖味。
一款标准的正岩茶,不应该只是闻着香。
鼻腔嗅到的盖香、杯底香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在茶汤入口后,能否带来醇厚的香气,并且持续绵长。
苏东坡在《和钱安道惠寄建茶》诗云:“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乾隆皇帝品岩茶也留下诗句:“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岩茶是众多中国茶类中的重要一脉。
和风轻云淡的绿茶相比,岩茶更加厚重,和一身蛮力的生普相比,岩茶更加丰富,和天生混沌的红茶黑茶相比,岩茶清香脱俗。
当然,不同的茶类,各有各的好,尽可以各取所需。
但是,如果你想让你的人生体验多彩而无憾,最好和岩茶有一段不期而遇的精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