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实验原理】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
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依次为: 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 (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T 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 x(x期开始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L x=d x=n x-n x+1q x=L x=(n x+n x+1)/2T X=L x+L x+1+L+x+2…+L maxe x=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加入m x项,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器材】骰子、烧杯、记录纸、笔【方法与步骤】1、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每个组发有50个骰子,一个有盖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年级记为0。
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打开盖子,观察筛子朝上一面的颜色,蓝色代表存活个体,红色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一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计入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蓝色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中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引言:生命表是描述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研究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人口进行调查和统计,编制一张完整的生命表,以了解人口的生存状况和寿命分布。
实验方法:1. 选择样本人群:我们选择了一所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人群,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2. 数据收集: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记录,我们收集了他们的年龄和性别信息。
3.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计算了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死亡率,并进一步推算出了生命表中的各项指标。
4. 结果展示:将计算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图表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一张完整的生命表,其中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死亡率、存活率等指标。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年龄分布:我们发现,样本人群中年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倒三角形”分布,即年龄越大,人口数量越少。
这与我们对人口结构的认识是一致的。
2. 死亡率变化:我们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死亡率显著增加。
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死亡风险增加。
3. 存活率分析:通过计算得到的存活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存活率是不同的。
特别是在婴儿和老年人群中,存活率较低。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年龄对人口生存状况的影响。
讨论与启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命表不仅可以用于描述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还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指标,揭示人口的健康状况、寿命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老年人群的死亡率显著增加。
这提醒我们要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延长他们的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编制了一张生命表,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的编制胡雪芳201300261033同组者:张立光,宇海慧,王亦民,李晓辉,高贤龙【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4.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实验原理】生命表是表达种群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光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由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
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n xl x=—右二儿.一G+in x+ n^+iT严S +厶卄1 + +…+T x免=—式中:x——年龄段;n x―― 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 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x—— 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 --------- 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个体数;T x --------- 超过x龄的个体生存年;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1]素智先.生殖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00,9(3):3744.
[2]方言明.植物生殖生态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Key words: life table,population,Birth rate, death rate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人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指导老师:邹继颖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作者:刘永恒指导老师:邹继颖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以及对生命表的分析。
关键词:生命表,种群,出生率,死亡率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to master the preparation of life table and the analysis of life table.
0.875
0.2500
14-15
3
16-17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生态学年级: 环境科学1001班学号: 10320104 姓名: 王园园实验室模拟生命表摘要:根据生命表内信息,绘制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科学正确的将龄分配,分析种群大小不同,及不同种群大小各年龄段存活率特点,为种群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引言: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
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生存率是决定的重要依据。
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人口生存死亡规律的调查统计表。
即追踪一批人,逐年记录该人群的死亡人数,得到该人群从出生到死亡为止的各年龄死亡率,并进一步构成表格式模型,称为生命表。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骰子、托盘、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1.2实验材料:1.2.1⑴.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骰子,1个烧杯;⑵. 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
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表1的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一栏中;存活个体数记在表1中的存活个体数nx⑶.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1.2.2将开始动物改为60,其他与第一个实验相同。
1.3实验室模拟生命表的主要指标:⑴ X-年龄⑵ lx-存活率(符号右下角的X表示年龄)⑶ dx-从x到x+1的死亡数⑷ qx-从x到x+1的死亡率⑸ L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⑹ Tx-平均生存总人年数⑺ ex-x期开始时的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⑻ nx-x期开始的存活数⑼ Lx=nx/n0⑽ dx=nx-nx+1⑾ qx=dx/nx⑿ ex=Tx/nx.1.4数据处理1.4.1实验一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存活概率图。
菜粉蝶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3O ; 雌 产 卵量 在 2 . 1d 单 5℃ 时 最 高 , 均 为 1 0 1 粒 , 6℃ 和 2 平 2. 3 1 8℃ 最 低 , 均 为 lO 0 平 1. 1粒 。在 恒 温 2 ~ 2 2 8℃ 内 , 群 趋 势 指 数 较 高 , 说 明在 该 温 区较 适 合 于 菜粉 蝶 的 生 长发 育 。 种 这 关键 词 菜粉 蝶 ; 温 度 ; 实验 种 群 ; 生命 表
r a ap e und rdif r n e pe at e e fe e tt m r ur s
Xu S i a Ya i a h c i, n Zh l n , i He M i Zh n e , W a g Lu n , a gW i n I
中 图分 类 号 : S4 6 3 12 3 . 4 . 2 文献标识码 : A I I i. 9 9ji n 0 2 X): 0 3 6/.s . 59—14 . 0 1 0 . 1 s 5 2 2 1. 10 6
L f a l ft e l b r t r o u a i n fPi rs iet b e o h a o a o y p p l to so e i
e o u a i n i c e s n e . r p p l to n r a e i d x Ke r s Pirsr p e y wo d e i a a ; t mp r t r ; e e au e l b r t r o u a i n ; lf a l a o a o yp p lt s o ie t b e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的编制胡雪芳 2同组者:张立光,宇海慧,王亦民,李晓辉,高贤龙【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4.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实验原理】生命表是表达种群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光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由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
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式中: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个体数;T x——超过x龄的个体生存年;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m x项,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材料】骰子50 枚,不透明盒子1 个,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保险精算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保险精算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保险精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统计学和金融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1. 掌握保险精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寿险和非寿险的精算模型;3. 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精算计算;4. 提高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寿险精算模型:- 寿险产品定价:运用生命表和利率计算寿险产品的预定死亡率、预定利率和预定净收益;- 责任准备金计算:根据预定净收益和预定死亡率,计算责任准备金;- 保单现金价值估值:运用折现现值法,估算保单现金价值。
2. 非寿险精算模型:- 保险费率厘定:根据事故损失数据,运用损失分布模型计算保险费率;- 责任准备金计算:根据损失数据,运用损失分摊模型计算责任准备金。
3. 精算软件应用:- 使用精算软件进行寿险和非寿险精算模型的构建和计算;- 学习使用Excel、R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三、实验步骤1. 寿险精算模型:- 收集生命表和利率数据;- 运用生命表和利率计算预定死亡率、预定利率和预定净收益;- 根据预定净收益和预定死亡率,计算责任准备金;- 运用折现现值法,估算保单现金价值。
2. 非寿险精算模型:- 收集事故损失数据;- 运用损失分布模型计算保险费率;- 根据损失数据,运用损失分摊模型计算责任准备金。
3. 精算软件应用:- 使用精算软件进行寿险和非寿险精算模型的构建和计算;- 学习使用Excel、R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寿险精算模型:-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预定死亡率、预定利率和预定净收益等数据; - 根据预定净收益和预定死亡率,我们计算了责任准备金;- 运用折现现值法,我们估算出了保单现金价值。
2. 非寿险精算模型:-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保险费率和责任准备金等数据;- 分析损失数据,我们发现损失分布呈现正态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生态学
年级: 环境科学1001班
学号: 10320104 姓名: 王园园
实验室模拟生命表
摘要:根据生命表内信息,绘制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科学正确的将龄分配,分析种群大小不同,及不同种群大小各年龄段存活率特点,为种群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
引言:
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
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生存率是决定的重要依据。
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人口生存死亡规律的调查统计表。
即追踪一批人,逐年记录该人群的死亡人数,得到该人群从出生到死亡为止的各年龄死亡率,并进一步构成表格式模型,称为生命表。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骰子、托盘、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1.2实验材料:
1.2.1
⑴.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
骰子,1个烧杯;
⑵. 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
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
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
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
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
在表1的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
一栏中;
存活个体数记在表1中的存活个体数n
x
⑶.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1.2.2
将开始动物改为60,其他与第一个实验相同。
1.3实验室模拟生命表的主要指标:
⑴ X-年龄
⑵ lx-存活率(符号右下角的X表示年龄)
⑶ dx-从x到x+1的死亡数
⑷ qx-从x到x+1的死亡率
⑸ L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
⑹ Tx-平均生存总人年数
⑺ ex-x期开始时的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⑻ nx-x期开始的存活数
⑼ Lx=nx/n0
⑽ dx=nx-nx+1
⑾ qx=dx/nx
⑿ ex=Tx/nx.
1.4数据处理
1.4.1实验一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存活概率图。
1.4.2实验二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存活概率图。
2结果分析
2.1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
存活曲线可分为三种,反映内容如下:
A型:存活曲线呈凸型。
它们表示种群的大多数个体均能
实现其平均的生理寿命(种群生理寿命是指种群处于最适生活
环境下的平均年龄,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
命),在到达平均寿命时,几乎同时死亡。
也就是说,在接近生
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人类和许多高等动物(大型兽类)
以及许多一年生的植物常属此类。
B型:存活曲线呈对角线。
它们表示各年龄段具有相同的
死亡率。
多年生次结实植物和水螅、许多鸟类以及小型哺乳动
物的存活曲线接近此类。
B1:阶梯型,存活率相差很大,属于
完全变态类(蝴蝶),曲线陡峭地方为不易存活年龄,分别指的
是卵,孵化和成长阶段。
曲线平滑为幼虫和蛹时期。
B3:即S
型,幼龄时死亡率较高,之后死亡率较低。
C型:存活曲线呈凹型。
它们表示幼小个体的死亡率极高,一旦过了危险期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
许多海产鱼类、海产无脊椎动物、许多低等脊椎动物和寄生虫以及多次结实的多年生植物属此类。
由实验一、二,可得两组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图。
由实验一死亡率曲线图可知,当种群个体数为30时,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差异很大,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规律。
由实验二死亡率曲线图可知,当种群个体数为三十时,在12岁钱死亡率波动不大,12岁以后,由平稳突变成死亡率很高,再突变回很低。
我们看实验一的存活曲线图,由左图推断,该图近似为B3曲线,为Ⅱ型。
实验二存活曲线近似于B1,为二型。
我们可以推断,种群的大小影响着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的大小,影响整个种群数量的演变。
2.2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种群生命表
种群数量越大,幼年死亡率越低,老年死亡率越高,越接近于Ⅰ型,种群个头越大,生存时间越长,受环境干扰能力越弱。
种群越小,幼体死亡率越高,各年龄段死亡率都很高,为了将种群繁衍下去,只能增大出生率,以备灭绝之灾的降临。
3讨论
3.1存活曲线引入对数做纵坐标,利用年龄做横坐标具有哪些突出的优点?
种群数目过大,直接用种群数目为纵坐标太过麻烦,对种群数目取对数做为纵坐标后,可以更简便,更直观的看出规律。
3.2不同生存曲线的类型特征,不同时期,不同时期,存活率如何随时间变化?
存活曲线可分为三种,反映内容如下:
A型:存活曲线呈凸型。
它们表示种群的大多数个体均能实现其平均的生理寿命(种群生理寿命是指种群处于最适生活环境下的平均年龄,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在到达平均寿命时,几乎同时死亡。
也就是说,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人类和许多高等动物(大型兽类)以及许多一年生的植物常属此类。
B型:存活曲线呈对角线。
它们表示各年龄段具有相同的死亡率。
多年生次结实植物和水螅、许多鸟类以及小型哺乳动物的存活曲线接近此类。
B1:阶梯型,存活率相差很大,属于完全变态类(蝴蝶),曲线陡峭地方为不易存活年龄,分别指的是卵,孵化和成长阶段。
曲线平滑为幼虫和蛹时期。
B3:即S型,幼龄时死亡率较高,之后死亡率较低。
C型:存活曲线呈凹型。
它们表示幼小个体的死亡率极高,一旦过了危险期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
许多海产鱼类、海产无脊椎动物、许多低等脊椎动物和寄生虫以及多次结实的多年生植物属此类。
3.3为什么说死亡率曲线比存活曲线好?
大多数野生生物生命表常常由于一龄年龄组的资料不充分而产生误差,如果初始数据不准确,必然会影响后继nx和 dx值的准确性。
某一年龄组期间的个体数的死亡数同该年龄组开始时存活个体数的比值,误差不会影响后继。
虽然死亡率曲线不能直接地表示出死亡率,但却比存活率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现代生态学》——————————戈峰主编
《普通生态学》——————————尚玉昌主编
《生态学实验》——————————李铭红主编
《生态学》————————————李博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