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第10周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实验一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材料太阳辐射仪(或照度计)、水银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测定仪、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三、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位置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实验步骤1. 太阳辐射量调节太阳辐射仪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至“0”的位置,测下列项目:(1)总太阳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读数,通过换算得出总太阳辐射量。
(2)散射辐射量在太阳辐射仪上面的一定高度,用黑色遮阳板遮住太阳辐射的直射部分,待辐射电流稳定后,记录读数。
(3)直射辐射量等于太阳总辐射与散射辐射量之差。
(4)地面反射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探头朝向地面,并与地面平行,待辐射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2. 气温和土温(1)将一根竹竿(2~4m)垂直于地面,从地面起每隔50cm放一支温度计(注意不要让太阳光直射探头或温度计的下部,可用黑色遮阳板遮住阳光)。
(2)用小镐挖约20~50cm深的土炕,每隔5cm放一支土壤温度计。
(3)每隔约10分钟记录一次读数,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温度计测定温度的时候,取出或取下温度计时应尽快的读数,否则会增大误差。
3. 湿度单独测定湿度的常用温度计有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和露点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包括两个温度计,其球部并排暴露在空气中。
生命表

501 2 1 1 1 1 1 0
506 5 3 3 2 1 1 0
0.5 2.0 4.6 3.9 3.1 2.3 1.4 0.5
67424 175 50 47 44 41 38 35
5.954 1.253 0.062 0.066 0.071 0.076 0.082 3.555
5.3 动态混合生命表:同时包括了存活率lx和出生率mx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1 §2 §3 §4 §5
概论 种群的基本特征 生命表的特征和应用 种群增长 种群调节 种群进化对策
第二节、生命表 Life table
1. 概念
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年龄或发育阶段的顺序而编制
的,是种群中个体存活、死亡和新生历程的系统记述。
简言之,生命表是直接记录种群内个体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记录了与年龄或发育阶段相联系的某个种群特定年龄或特定时间的死 亡和生存情况。 统计预测特定年龄人群的生命期望(Life expectancy)。
There are three generalized patterns of age-specific survivorship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probability of dying is highest later in life (Type I)
constant through life (Type II) or
0.067 0.137 0.222 0.342 0.426 0.556 0.699
0 300 620 430 210 60 30 10 —
5.2 静态生命表:
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结构调查的资 料而编制的生命表。
Numerical data was obtained by investing ag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at one time.
信宜天马山优势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

2 7
地 中有许 多大 径 级 的老
树 , 生长锥 钻取木 芯操 罗 柿 用 浮 作 困难 , 外部特 征又很 难
测定生长 年龄 , 在实 际工 作中, 比较准确 的确 定 要 枫 香
每株个体 的年龄几乎是不 马 松 尾
可能的。因此本文采用大 小结构代替年 龄结构的方 杉 术
尹 爱 国 , 潘 森 叶
( 茂名 学院 化 学与生命科 学学院, 东 茂名 55 D) 广 2( X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 根据天马 山各优势种的大小结构图、 静态生命表及存活 曲线 , 对存活 曲线进行线性 回归 。结果表 明 : 鸭脚木存活 曲线
仍 代表增长 型种群 , 属于基部宽而顶部窄的金字塔结构 , 中间也没有缺失现象 。马尾松、 杉木 、 枫香和罗 浮柿的存活 曲线代 表衰退型种群 , 基本上元幼树 , 属于严重 的倒金字塔结构 , 中间也有严重的缺失现象 。 关键词 : 天马 山; 大小 结构 ; 静态生命表 ; 存活 曲线 中图分 类号 : 15 Q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1 5o 20 )3 O 2 —0 17 —69 (080 一 O 6 4
收稿 日期 :07 0 2 ; 回日期 :0 一 1 9  ̄0 一1 — 6修 20 O —1 8
作者筒介 : 尹爱 国( 7一 )湖北麻城人 , 15 , 9 讲师 , 硬士 , 在读博 士 , 事植 物生态学研究 。 从
维普资讯
第3 期
尹爱国等 : 信宜天马山优势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
示。灌木、 草本和层间植物用相对盖度表示。
2 种群的大小。种群大小的划分按两种方式处理。胸径小 于 2 5m的个体按株高分为三级 : 0 ) .c 高
种群生命表及其应用(6.9)

种群生命表及其发展段沛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041)摘要:种群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种群(population)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本文通过介绍种群生命表的概念、特征、基本结构和类型及其在某些方面的应用,使得对种群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并阐述了种群生命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种群生命表1 种群生命表概述1.1种群生命表的概念生命表是记载某一种群或一定数量的同一时间出生的个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个体死亡而逐渐较少的统计表[1]。
1.2种群生命表的特征综合判断种群数量变化,并能反映种群中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
1.3种群生命表的基本结构简单的生命表只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综合生命表则包括出生数据,从而能估计种群的增长率。
Conell(1970)对某岛上1959年出生并固着在岩石上的所有藤壶(Balanus glandula)进行逐年的存活观察,其中的x和nx栏,到第9年全部死光。
生命表有若干栏,每栏均有惯用的符号,其含义:x为按年龄的分段;nx为x期开始时的存活数;lx为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dx为从x到x+1的死亡数;qx为从x到x+1的死亡率;ex为x期开始时的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Tx和Lx栏一般不列入表中,但为计算ex方便需要Tx和Lx栏。
Lx是从x到x+1期的平均存活数,即Lx=(nx+nx+1)/2。
Tx则是进入x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x期以后的存活总个体一年值,即只要根据表中x 和nx两栏数据推算一次,就不难了解各栏符号及其含义。
从这个生命表可获得三方面信息:①存活曲线(survivourship)。
以lx栏对x栏作图可得存活曲线即lx由1.0降为0.437,0.239……直到全部死亡。
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该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Deevey (1947)曾将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Ⅰ型:曲线凸型,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例如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
昆虫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VS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 昆虫种群的分布、数量和生态习性都 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使得对昆虫种群 生命表的研究更加重要和迫切。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通过对昆虫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揭示昆虫种群的生长、繁殖和死亡规 律,为害虫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
研究问题
如何组建和分析昆虫种群生命表?如 何利用生命表数据评估昆虫种群动态 变化?如何利用生命表数据预测昆虫 种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生命表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昆虫生态学、 种群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促进相关 科研工作的进展。
03 昆虫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集数据
野外调查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收集昆虫种 群在不同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下 的数据,包括出生率、死亡率、
繁殖率等。
实验研究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不同环境因 素,观察昆虫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 生长和繁殖表现,收集相关数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结论
昆虫种群生命表是研究昆虫种群动态的重要工具,通过组建和分 析生命表,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种群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过程, 为害虫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昆虫种类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 组建方法和分析方法,以确保生命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命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昆虫种群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繁殖能力和生存策略,对于保护和利用昆虫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02 昆虫种群生命表基础
生命表概念
01
生命表
记录昆虫从卵到成虫各阶段存活 率的表格,是研究昆虫种群动态 的重要工具。
组建生命表
02
03
分析生命表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Ecology research method一、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地加深理解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和规律,掌握生态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巧。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认真的实验操作,了解实验的原理及步骤,并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 —掌握开展生态研究、生态设计创新所需的必要的操作技能。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开展生态规划与设计。
(二)理解生态学理论、原理和规律。
(三)掌握开展生态学室内研究、野外调查和实践应用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巧,学会使用生态学研究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
四、实验项目设置情况五、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4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太阳辐射仪(或照度计)、水银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测定仪、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三)实验内容1. 太阳辐射量调节太阳辐射仪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至“0”的位置,测下列项目:(1)总太阳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读数,— 2 —通过换算得出总太阳辐射量。
(2)散射辐射量在太阳辐射仪上面的一定高度,用黑色遮阳板遮住太阳辐射的直射部分,待辐射电流稳定后,记录读数。
(3)直射辐射量等于太阳总辐射与散射辐射量之差。
(4)地面反射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探头朝向地面,并与地面平行,待辐射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2. 气温和土温(1)将一根竹竿(2~4m)垂直于地面,从地面起每隔50cm放一支温度计(注意不要让太阳光直射探头或温度计的下部,可用黑色遮阳板遮住阳光)。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及存活曲线

5 47 0.4 6.7 0.8
6 638 20.2 319000 5.5
6 5 0.0 0.7 -0.1
7 281 8.9 140500 5.1
1 1316 31.8 1000.0 3.0
8 149 4.7 74500 4.9
2 2147 51.8 1631.5 3.2
1 1642 33.8 1000 3
6064 岁 41703848 21674478 20029370
6569 岁 34780460 17549348 17231112
7074 岁 25574149 12436154 13137995
7579
岁 15928330 7175811 8752519
8084 岁 7989158 3203868 4785290
通过对浙江千岛湖姥山岛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存活曲线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来认识这些种群在常绿阔叶林及其他亚热带森林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种群更新特点并以此了解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及其发展方向进而研究我国亚热带次生林的演替机理及其恢复规律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植被恢复等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四 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
实验分析:马尾松优势种种群存活相对稳定,苦槠,青冈和石 栎的存活曲线都呈下降趋势。
表4-3背景介绍: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在新 安江水电站兴建清库时,库区的原生植被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形 成大量次生裸地。这些次生裸地经过几十年自然演替后形成了 大量次生林,是研究次生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余树全 等,2002)。在千岛湖的姥山岛,设置面积为5.76 hm2的固定样 地,将样地分成576个10 m×10 m的小样方,对样地中的木本植 物进行编号、定位,记录种名,测量其胸径、高度、枝下高、冠 幅,并同时记录群落郁闭度、各层盖度和高度等指标,计算乔木 树种(DBH≥7.5 cm)的重要值,确定优势种。计算公式如下:重 要值=(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相对密度) /3×100%。 种群的径级结构划分方法:由于乔木树种的年龄较难确定,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立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关于立木
例析种群的存活曲线

例析种群的存活曲线一. 曲线分析反映种群个体在各种年龄段的存活数量动态变化的曲线,称为存活曲线。
它能反映生物个体发育阶段对种群数量的调节状况。
存活曲线可分为三种,反映内容如下:a型:存活曲线呈凸型。
它们表示种群的大多数个体均能实现其平均的生理寿命(种群生理寿命是指种群处于最适生活环境下的平均年龄,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在到达平均寿命时,几乎同时死亡。
也就是说,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人类和许多高等动物(大型兽类)以及许多一年生的植物常属此类。
b型:存活曲线呈对角线。
它们表示各年龄段具有相同的死亡率。
多年生�次结实植物和水螅、许多鸟类以及小型哺乳动物的存活曲线接近此类。
c型:存活曲线呈凹型。
它们表示幼小个体的死亡率极高,一旦过了危险期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
许多海产鱼类、海产无脊椎动物、许多低等脊椎动物和寄生虫以及多次结实的多年生植物属此类。
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
例如,人类的存活曲线因营养、卫生医药条件而有很大的变化。
如果环境变得合适,死亡率能够变得很低,种群就会突然爆发。
不少农业害虫的爆发就是这种情况。
研究存活曲线可以判断各种动物种群最容易受伤害的年龄而人为地有效地控制这一种群的数量,以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如可以选择最有利时间打猎或进行害虫防治。
二. 例题分析例. 下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回答:(1)如果I是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________型,其特点是_________个体很多,而_______个体很少,则种群的________会越来越大。
(2)如果II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①留下________鸡,处理________鸡;②要保持________多,________少的性别比例;③购入或孵化出大量________加以良好的________,使它有很高的________,让衰退型转化为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具。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分析两个部分。
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和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2)学习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故在编制生命表时有差别;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植物生命表:
昆虫生命表:
动物生命表: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骼,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年龄。
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L x 的实际含义:假定在0期,有1000个体,1龄时有450个体,假设从0~1龄的时期中死亡个体数都死于该龄的中点,故从0到1期的平均死亡个体数为(1000+450)/2=725个。
T x :是进入x 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该龄期以后的存活总个体。
T x =∑L x
是指年龄最大
lx 在x 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存活率)
三、实验器材
殽子,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一)
(二)利用已有数据编制生命表。
如下:
五、作业:
(1)完成表1、2和3。
试编制动态的和静态的生命表。
(2)以年龄x为横坐标,lgnx为纵坐标,看看分别得到一条怎样的存活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