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小古文
六年级下册必背小古文

六年级下册必背小古文一、两小儿辩日1.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 注释东游:向东游历。
辩斗:辩论,争论。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3.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4. 赏析这篇小古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的远近这一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从描写手法上看,它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情节。
两小儿的语言简洁生动,各执一词,理由充足,将他们天真可爱、善于思考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孔子不能决也这一情节设置得很巧妙,既表明了即使是学识渊博的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宇宙无限、知识无穷的道理。
5. 作者介绍两小儿辩日出自列子·汤问,列子,本名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六年级下学期必背小古文

引言概述:六年级下学期必背小古文(二)是指六年级下学期中,学生需要背诵的一些经典小古文的集合。
这些小古文以其丰富的表达方式、深刻的内涵和精确的语言结构,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下学期必背小古文(二)中包含的内容,从五个大点阐述各个小古文的背景、主题、表达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
正文内容:一、《论语·为政篇》1.背景:《论语·为政篇》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其中讨论了如何从事政治和治理的问题。
2.主题:该篇通过一系列对话和故事,阐释了孔子对于为政治理的看法和要求。
3.表达手法:运用对话、议论和寓言等手法,明确表达了孔子对于政治的态度和观点,强调君子的品德和德行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二、《诗经·国风·卫风》1.背景:《诗经·国风·卫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描写爱情、社会风俗和政治现实的诗歌。
2.主题:该篇诗歌以卫国的政治和社会情况为背景,通过描写人物的生活和遭遇,抒发了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3.表达手法:运用形象、比喻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深切体验和感慨,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三、《文心雕龙·论文譬喻格调类》1.背景:《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论著作,其中《论文譬喻格调类》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譬喻运用和文风格调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概括。
2.主题:该篇论文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譬喻运用和文风格调的分类和分析,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表达手法: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明确论述了不同文风格调对于情感表达和文学形式的作用和价值,以及不同譬喻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特贡献。
四、《孟子·离娄下》1.背景:《孟子·离娄下》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其中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治国原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3、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4、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5、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6、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迢迢(tiáo):遥远。
3、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8、弄:摆弄 9、杼(zhù):织机的梭子10、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1、零:落。
12、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3、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完整word版)六年级小古文.doc

实验小学名师工作室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六年级小古文第一单元自然篇大自然像一本书,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融入自然,聆听自然。
第一章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①梗:植物的枝或茎。
②断:截断;断开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根横卧在泥土中,它的根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章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 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译文:菊花盛开 ,清香四溢 ,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 ,当严霜降临的时候 ,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三章雨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 (kuài)皆盈。
未几,雨霁 (jì),夕阳返照墙隅 (yú),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①既:已经。
②毕:结束③郁:暖;热。
④庭:院子⑤少顷:一会儿。
⑥陡;突然。
⑦骤:快速,急速。
⑧沟浍:沟渠。
⑨盈:满。
⑩未几:不一会儿。
⑾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⑿墙隅:墙角。
⒀豁然:广阔。
译文:吃过午饭,天气闷热,苍蝇在院子里乱飞。
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扑面而来。
从西北方渐渐飘来团团乌云,顿时,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下得很急,水沟和大渠都满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放晴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角,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夏天的闷热都退下去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
释
诗词一: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前,如同地面上的霜一样。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注释: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述夜晚的月光和个人的思念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二: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山而落,黄河注入大海。
如果想要尽览万里景色,就得再登高一层楼。
注释: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
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和表达追求进取的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和追求。
...
(继续写下去,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古文诗词的译文和注释)
...
这是一个标题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释》的文档,其中包括诗词的中文译文和相关的注释。
该文档旨在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文诗词,并对其背后的意境和文化内
涵有所了解。
文档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呈现,让读者轻松理解诗词的
意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生课外小古文拓展阅读》知识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生课外小古文拓展阅读》知识梳理醉翁亭四时(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①发②而幽香,佳木③秀④而繁阴⑤,风霜高洁⑥,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⑦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重要词语①芳:香花。
②发:古义为“开放”,今义为“散发”。
③佳木:好的树木。
④秀:植物开花、结实。
⑤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⑥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⑦时:古义为“季节”,今义为“时间”。
2.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3.全文翻译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4.拓展链接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六年级下册语文常考十篇短篇文言文

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六年级小古文经典诵读

1
2
3
4
5
丑女效颦(pín)
1
2
3
4
5
囊萤夜读者
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
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 找不到归途。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
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老妇人的言行所感动,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学业完成了。
他走下台阶,当众斩下他的头,然后又去申台府自首。在崇阳至今还流传这个故事。
凿壁借光
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
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
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
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
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
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小古文
大雨
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皆盈。
未几,雨霁,夕阳返照墙隅,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译文:
午饭之后,天气闷热,苍蝇乱飞庭前。
过了一会儿,大风陡起,沙尘扑脸。
黑云从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突降到,大小沟渠都满了。
不久,雨停,夕阳返照墙角,豁然开朗,炎热尽退。
《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òng)石没(mò)镞(zú)。
视之,石也。
因复更(gèng)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译文:
李广出门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箭头射进了石头里。
于是,李广在原地多次重复射箭,但是箭没有能够再次射进石头里。
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
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最终也射杀了它。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译文: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
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
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
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
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高的善就如水。
水具有种种优点,它滋育万物而又平静,处守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近乎于道。
圣人的居处像水一样善于选择地点,内心像水一样善于保持空虚深远的状态,施与恩惠像水一样公平广布,说话像水一样堵塞必止,开源必流善于守信,为政像水一样净化污秽,安定平静善于治理,处事像水一样随物成形而无所不能,行动像水一样动静有时随
机应变。
有了这样的美德唯独不争,所以就不会招致什么怨咎。
郑人买履
作者:淮南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鹬蚌相争
作者:刘向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
翻译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螳螂捕蝉
刘向
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
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
”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
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它的下面。
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