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4课 送考应用体验之旅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二专题第4课应用体验之旅(时间:40分钟分值:49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咿.呀(yī)耶.稣(yē)挪.威(nuó) 不胜欣羡.(xiàn)B.吐露.(lù) 押赴.(fù)踱.步(duó) 沸.反盈天(fèi)C.门槛.(kǎn) 窥.知(kuī)丰子恺.(kǎi) 露.马脚(lòu)D.侥.幸(jiāo)碾.死(niǎn)霹.雳(pī) 寝.食不安(qǐn)解析:侥jiǎo。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船仓闲散内行抱佛脚老羞成怒B.理睬蚂蚁携带寝食不安陈词烂调C.残酷缴费紧箍咒心灰意懒谈笑风生D.欣羡置备听侯发落循序渐进冤家对头解析:A项,仓—舱;B项,烂—滥;D项,侯—候。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在船舱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种情景,不胜感激....。
B.受到这种霹雳的人有的脸色惨白了,有的脸色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
C.哪个题目难,哪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
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D.他们的胡思梦想在谈话中反反复复....地吐露出来。
解析:应该用“不胜感动”。
答案:A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明知省立学校难考取,要十个里头取一个,但宁愿多出一块钱的报名费和一张照片,去碰碰运气看。
万一若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
B.在旅馆里,我们遇到了几个另外朋友的儿女,大家同去投考。
C.在先生去了约一刻多钟之后,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来。
D.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解析:A项,“万一”和“若”重复;B项,语序不当,“几个”与“另外”调换;C 项,“约”与“多”重复。
答案: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专题知识整合 散文中的事——事件情节 Word版含答案

散文中的事——事件情节(对应学生用书P28)[考点阐释]散文中的事是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常见题型]一、事件的概括1.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2.文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3.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二、事件的作用1.×××段(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事件?[方法指导]一、事件的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
(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章)1.围绕文本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
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方法二:表述式概括。
(适用于篇幅较短的文章)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
特别是对高潮、结局内容概括的考查较为常见。
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方法三: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
(一般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采用)1.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二、事件的作用事件作用概括分析的四个维度(1)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
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
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表达技巧不是所有的事件都有表达上的特点。
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自读课文 怀念红狐 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26一、字音辨读1.浸濡(rú) 2.伶俐(línɡ lì)3.沮丧(jǔ)4.蹿到(cuān) 5.长嗥(háo)6.圪坨(ɡē tuó) 7.蜷成(quán)8.干嚎(háo) 9.唾沫(tuò)10.呆滞(zhì)二、字形辨识 1. 2.⎩⎨⎧浸rú濡nuò懦弱 3. 4.⎩⎨⎧ quán 蜷成疲juàn 倦5. 6.⎩⎨⎧ 长háo 嗥干háo 嚎三、词语辨析1.揶揄·嘲讽辨析⎩⎨⎧ 揶揄:嘲弄、开玩笑的意思。
嘲讽:嘲笑、讽刺的意思。
“嘲讽”比“揶揄”多了讽刺的意思,语气更重。
例句⎩⎪⎪⎨⎪⎪⎧①昨日在路上,老同学被他揶揄了一番,他开玩笑说:“老同学,瘦了啊!”在老同学正欲感慨之际,他接着来了一句:“我说的是你的衣服!”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②曹赟定走在最后,面对电视台的镜头没有说些什么,而他T恤胸前的那行法文此时读来多少有些嘲讽,“这并非一只雄鸡”。
2.不止·不只辨析⎩⎨⎧不止:①动词,连续不停;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连词,不但,不仅。
例句⎩⎪⎨⎪⎧①农产品中,白糖大幅高升后小幅震荡走低,粮价“高烧不止”,截止10:00,1 201合约上涨1.78%。
②我希望大家不仅学习欧美各国和日本最新的经营技巧,还要学习“不只为自己,也为社会追求”这样一种基本的哲学思想。
四、熟语释义1.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自身安危。
2.黯然无神: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
3.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对应学生用书P26一、走近作者察着人生,从而使他的作品跳出同时代“小女人散文”的低迷情调走向更为阔大的境地,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
难能可贵的是,作家并不囿于一己之悲,一己之痛,而能在作品中对自然、人类、社会表现出一种发自肺腑的忧患与终极关怀。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看 社 戏 Word版含解析

看社戏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儿,向她的母亲提出一个问题:“妈妈,婚后我该怎么把握爱情呢?”“傻孩子,爱情怎么能把握呢?”母亲诧异道。
“那爱情为什么不能把握呢?”女孩儿疑惑地追问。
母亲听了女孩儿的问话,温情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蹲下,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儿的面前。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没有一点撒落。
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下来。
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其圆圆满满的形状也早已被压得扁扁的,毫无美感可言。
女孩儿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其实,那位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女儿:爱情无须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越容易失去自我。
正如握一把清沙,握得越紧,手中所剩反而越少,而那些从指缝中漏掉的,全是因为自己太用力,太珍惜,太想留住的缘故。
那些手中岁月所剩已无多的感伤,那让人思前不得退后无奈的沧桑感日益明显和透彻起来。
像爱情不能抓紧一样,人生中许多事情都一样。
过犹不及,一超过那个度,也就毫无美感而言,也就空有手中余沙的惆怅与无奈了。
有一句精典台词:爱是一种能力。
人的一生中,事业、金钱等都会成为过眼云烟,只有爱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但爱如生活一样,也是需要智慧的。
如何把握住自己的爱情,如何具备爱的能力,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便成了所有年轻的朋友最关心的问题。
握沙哲学道出一个简单却至关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凡事要留有空间,过犹不及。
一、字音识记陋闾.(lǘ) 俚.俗(lǐ) 熏炙.(zhì) 恁.(nèn) 商贾.(ɡǔ) 蹊跷..(qī)(qiāo ) 不瘟.不火(wēn ) 悱恻..(fěi )(cè) 钹.(bó) 嫡.传(dí) 不囿.陈法(yòu) 二、字形辨认⎩⎪⎨⎪⎧zhá(铡)美案cè(厕)所 ⎩⎪⎨⎪⎧lín ɡ(伶)人līn (拎)东西 ⎩⎪⎨⎪⎧ɡuō(聒)噪tián (恬)静 三、词语辨析1.偶然·偶尔偶然:指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二 自读课文 怀念红狐含答案

自读课文怀念红狐对应学生用书P26一、字音辨读1.浸濡.(r ú)2.伶俐..(l ín ɡ l ì) 3.沮.丧(j ǔ)4.蹿.到(cu ān) 5.长嗥.(h áo)6.圪坨..(ɡē tu ó) 7.蜷.成(qu án)8.干嚎.(h áo) 9.唾.沫(tu ò)10.呆滞.(zh ì) 二、字形辨识1.⎩⎪⎨⎪⎧l ín ɡ菱形l ín ɡ凌驾 2.⎩⎪⎨⎪⎧ 浸r ú濡nu ò懦弱 3.⎩⎪⎨⎪⎧ɡē圪坨起q ì讫4.⎩⎪⎨⎪⎧ qu án 蜷成疲ju àn 倦 5.⎩⎪⎨⎪⎧童zh ì稚高y ǎ雅6.⎩⎪⎨⎪⎧ 长h áo 嗥干h áo 嚎 三、词语辨析1.揶揄·嘲讽辨析⎩⎪⎨⎪⎧ 揶揄:嘲弄、开玩笑的意思。
嘲讽:嘲笑、讽刺的意思。
“嘲讽”比“揶揄”多了讽刺的意思,语气更重。
例句⎩⎪⎪⎪⎨⎪⎪⎪⎧①昨日在路上,老同学被他揶揄了一番,他开玩笑说:“老同学,瘦了啊!”在老同学正欲感慨之际,他接着来了一句:“我说的是你的衣服!”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②曹赟定走在最后,面对电视台的镜头没有说些什么,而他T 恤胸前的那行法文此时读来多少有些嘲讽,“这并非一只雄鸡”。
2.不止·不只 辨析⎩⎪⎨⎪⎧ 不止:①动词,连续不停;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连词,不但,不仅。
例句⎩⎪⎨⎪⎧①农产品中,白糖大幅高升后小幅震荡走低,粮价“高烧不止”,截止10:00,1 201合约上涨1.78%。
②我希望大家不仅学习欧美各国和日本最新的经营技巧,还要学习“不只为自己,也为社会追求”这样一种基本的哲学思想。
四、熟语释义1.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自身安危。
2.黯然无神: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
3.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练案:第2专题 第4课 送考

第4课送__考一、字音辨读1. 不胜欣羡.(xiàn) 2.吐露.(lù) 3. 侥.幸(jiǎo) 4.门槛.(kǎn) 5. 霹雳..(pī lì) 6.咿.呀学语(yī) 二、字形辨识1.⎩⎪⎨⎪⎧ jiǎo (侥)幸拂xiǎo (晓)不屈不náo (挠)ráo (饶)恕2.⎩⎪⎨⎪⎧ chǎo (吵)醒chāo (抄)写美miào (妙)分miǎo (秒)必争3.⎩⎪⎨⎪⎧ duó(踱)步dù(渡)江dù(镀)金dù(度)过4.⎩⎪⎨⎪⎧ 心灰意lǎn (懒)水tǎ(獭)天lài (籁)lài (癞)皮狗 三、词语辨析1.吐露·袒露辨析⎩⎪⎨⎪⎧ 都是动词。
吐露:意思是说出实情或真心话,如“吐露真情”;袒露:意思是裸露,如“袒露胸膛”。
例句⎩⎪⎨⎪⎧ ①当看到众多家乡人来到现场,听到浓重的东北乡音时,77岁的单田芳老人吐露心声:“我在北京生活了16年,但没有一天不想念老家沈阳。
”②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工作人员,郭鹏表示很珍惜这种难得的缘分并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真情感言袒露内心世界。
2.墙角·墙脚辨析⎩⎪⎨⎪⎧ 墙角:名词。
两堵墙相接形成的角。
如:在墙角处避风。
墙脚:名词,墙基,墙的下段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比喻基础。
例句⎩⎪⎨⎪⎧ ①谁知当天老婆婆有事外出,用过的药酒就随手放在了墙角,老汉见了以为是老酒,拿起来喝了两杯,结果出事了。
②在今年的高考招生过程中,复旦大学怀疑被挖墙脚,并与上海交大陷入口水战,引发了社会对高校争夺生源的高度关注。
四、熟语释义 1.抱佛脚: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
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2.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3.沸反盈天: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4.不胜欣羡:十分羡慕。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4课《送考》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4课送__考一、字音辨读二、字形辨识1.⎩⎪⎨⎪⎧ 侥幸拂晓不屈不挠饶恕2.⎩⎪⎨⎪⎧ 吵醒抄写美妙分秒必争 3.⎩⎪⎨⎪⎧ 踱步渡江镀金度过 4.⎩⎪⎨⎪⎧ 心灰意懒水獭天籁癞皮狗三、词语辨析1.吐露·袒露辨析⎩⎪⎨⎪⎧都是动词。
吐露:意思是说出实情或真心话,如“吐露真情”;袒露:意思是裸露,如“袒露胸膛”。
例句⎩⎪⎨⎪⎧①当看到众多家乡人来到现场,听到浓重的东北乡音时,77岁的单田芳老人吐露心声:“我在北京生活了16年,但没有一天不想念老家沈阳。
”②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工作人员,郭鹏表示很珍惜这种难得的缘分并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真情感言袒露内心世界。
2.墙角·墙脚辨析⎩⎪⎨⎪⎧墙角:名词。
两堵墙相接形成的角。
如:在墙角处避风。
墙脚:名词,墙基,墙的下段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比喻基础。
例句⎩⎪⎨⎪⎧①谁知当天老婆婆有事外出,用过的药酒就随手放在了墙角,老汉见了以为是老酒,拿起来喝了两杯,结果出事了。
②在今年的高考招生过程中,复旦大学怀疑被挖墙脚,并与上海交大陷入口水战,引发了社会对高校争夺生源的高度关注。
四、熟语释义1.抱佛脚: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
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2.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3.沸反盈天: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4.不胜欣羡:十分羡慕。
5.心灰意懒: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也说心灰意冷。
6.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7.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一、走近作者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
浙江桐乡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高考语文 第二单元写作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第二单元写作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写作导航本专题所选的六篇文章均为叙事散文的佳作。
记叙的是作家们深藏于内心的难以忘怀的故事。
有写对儿童的关爱的,如《送考》《铃兰花》;有写民俗民情的,如《北京的春节》;有写对农村女孩的关注和理解的,如《鞋的故事》;有写对底层社戏艺人的赞美的,如《看社戏》,有写对传达平等善待万物的,如《红狐的故事》。
从这六篇精彩的叙事散文来看,叙事散文有以下特点:一、材料的典型运用。
叙事散文是以叙述事件为主,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事件、表现人物、描绘景物、抒写感受、表达思索。
社会生活浩如烟海,什么样的事件才叫典型,标准有三:1.材料围绕和突出主题,比如,王英琦的《看社戏》为了表达了对处在最下层的女戏子般的人们的无限同情,同时也包含了对最原始的、最本质、最不朽的社戏艺术的赞美,作者就描写了自己看社戏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底层的社戏艺人;2.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比如丰子凯的《送考》,为了表达了“我”对考试制度的弊端的憎恶和对这种教育制度的不满,作者选用了一群小学生参加考试的过程;教育制度对小学生的摧残都如此的大,其它的就不言而喻了;3.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比如,刘志成的《怀念红狐》,作者想要传达平等善待世间万物的理念,使用了自己一家与红狐一家的恩怨情仇,可谓新颖别致。
二、内容的详略有致。
文中使用众多的材料,最忌半斤对八两式的平均用力。
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容,才应详细具体地展示,而那些在记叙中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则应略写或省写。
比如,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中的7、8自然段中“贴对联”、“扫房”、“穿新衣”、“吃团圆饭”等一笔带过,“备菜”则写得较为详细。
先说备的菜多,“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再从两方面交代这么做的原因:一是“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
春节》
本文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怀念,体现了作者热爱北京、
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其中透露着作者的淡淡叹惜之情。
《鞋的故
事》
本文以鞋为叙事线索,通过侧面描写、外貌描写以及语
言描写,表现了小书绫勤劳质朴、聪明能干的个性,表
达了对广大农村妇女淳朴美丽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新生
活的赞颂。
《怀念红
狐》
读完本文,我们不禁感动于红狐那伟大的母性,感动于
朴质的乡民那伟大的人性,进而思考人与动物应如何和
谐相处的生命话题。
第4课送考
对应学生用书P16
一、字音辨读
1.咿呀(yī)2.欣羡(xiàn)
3.窥知(kuī) 4.门槛(kǎn)
5.侥幸(jiǎo) 6.霹雳(pī lì)
二、字形辨识
1.2.
⎩
⎨
⎧xié携手
juàn隽永
juān镌刻
3. 4.⎩⎨⎧ jiǎo 侥幸拂xiǎo 晓不屈不náo 挠ráo 饶恕
三、词语辨析
1.吐露·袒露 辨析⎩⎨⎧ 都是动词。
吐露:意思是说出实情或真心话,如“吐露真情”;袒露:意思是裸露,如“袒露胸膛”。
例句⎩⎪⎨⎪⎧
①当看到众多家乡人来到现场,听到浓重的东北乡音时,77岁的单田芳老人吐露心声:“我在北京生活了16年,但没有一天不想念老家沈阳。
”②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工作人员,郭鹏表示很珍惜这种难得的缘分并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真情感言袒露内心世界。
2.情景·情境
辨析⎩⎨⎧ 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对象多是感人场面、动人景色等。
情境:指境地、情况。
例句⎩⎨⎧ ①我在船舱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种情景,不胜感动。
②作者精心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荒凉的孤岛上,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四、熟语释义 1.抱佛脚: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原来比喻平时
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
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2.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3.沸反盈天: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4.不胜欣羡:十分羡慕。
5.心灰意懒: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也说心灰意冷。
6.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7.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8.茫然若失:神情迷茫,好像丢失了什么。
对应学生用书P17
一、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
浙江桐乡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
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二、相关背景
《送考》中作者通过四个场景的描写,从孩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考试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童真;孩子们被残酷的考试摧残得已经失去了许多童年该有的欢笑和纯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个好学校就是今后有好的生活的开始的观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作者对此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地付之一笑。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西湖招贤寺。
三、主旨把握
文章记述了作者本人送一群小学生到杭州考初中的经历,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也流露出了对当时考试制度的反感。
四、结构图示
1.文章一共出现了几个场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的内容。
明确:文中一共出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1)村民与自然奋斗,学生们只顾埋头读书;(2)考试之前气氛紧张;(3)等候消息焦虑不安,放榜如同晴天霹雳!(4)连夜启程来杭入学。
发榜前是寝食不安,有的得意,有的失望;看榜时是紧张焦急;录取后是骄傲满足。
1.叙述、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
“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
”“这数秒间的空气的紧张,是我这枝自来水笔所不能描写的啊!”“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叫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作者将这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很巧妙地融合在事情的叙写之中,画龙点睛,揭示旨趣,营造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心理、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作者善于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将感知的触角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通过心理和细节描写,将这一群孩子写得血肉丰满。
学生考老师时用手“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考完之后的“议论纷纷,沸反盈天”,等到发榜时的“寝食不安,茶饭无心”,发榜之时神态各异的张望,以及久等不来之后的咒骂等,极其生动传神。
3.语言自然随意,朴实无华
文章采用拉家常式的自然话语,在不经意中透视出生活的本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本真的心灵闪动。
对应学生用书P18阅读《送考》选段,完成1~4题。
答:
参考答案:这是学生纯真个性的体现。
他们骂老师并不是心口一致,而是反映了他们想知道考试成绩的急切、紧张与不安的心情。
4.为什么说“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
答:
参考答案:孩子们的喜忧都是写在脸上的。
面对考得不好的孩子,作者想安慰他们,便编出些话骂学校,不料却存在言语上的漏洞,无意中让考得好的人产生了怀疑,足可见他们的心是多么的脆弱。
对应学生用书P89
(时间:40分钟分值:49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咿呀(yī)耶稣(yē)
挪威(nuó) 不胜欣羡(xiàn)
B.吐露(lù) 押赴(fù)
踱步(duó) 沸反盈天(fèi)
①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
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
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
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
啊!
②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你甚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
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broken heart (极度伤心——编者),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
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以此来代替汽笛。
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
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
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发见了我腋下的长毛,当做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相,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
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
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11.观察下面丰子恺的漫画《建筑的起源》,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两点启示。
(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
漫画内容即画面所能表现的所有信息,正确叙述即可。
启示可从多个角度提出,答案不唯一,只要根据画面延伸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内容: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垒出了一个门,旁边是散落的积木。
(3分)
启示:(1)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个性空间;(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从小做起。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