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_2013年城市受众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21世纪的媒介发展将进入一个充分体现媒介社会责任的伦理时代。
大众媒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它又承担着社会公器的角色,对整个社会负有教育启发引导的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精神标榜。
在这个契机下,处在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的“边缘人”——农民工阶层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
农民工报道的逐渐崛起,使农民工的媒介角色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农民工的形象也逐渐改观。
但是他们对于新媒体的使用,却还不了解,存在盲区。
社会也正在加大力度,普及新媒体的使用方式,希望通过是媒体改变人们的生活,进入数字社交时代。
二、调查方案(一) 调查目的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新媒体的普及,也正在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
但是对于农民工来讲,他们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以及了解都不大全面。
新媒体的使用不仅仅能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更能够加强他们跟家人的联系,促进与家人的情感。
我们团队想通过此次调查,来发现农民工对于新媒体的使用现状,并且帮助他们学习使用新媒体。
(二) 调查内容1、访谈内容?您对于新媒体的看法有什么,?你从哪些途径了解知道新媒体的,?您觉得使用新媒体对您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2、问卷内容农民工使用新媒体情况调查表(1)您的性别(2)您的年龄(3)您的文化水平(4)您对于新媒体是否了解(如新浪微博、微信等) (5)您使用新媒体(如新浪微博、微信等)的频率 (6)您主要使用那些新媒体(7)您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三)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的主要方法有:1、问卷调查法2、访谈法3、文献调查法4、实地观察法三、调查实施(一)界定调查总体和样本1、本次调查的总体为: 中铁四局五公司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项目部建筑工地全体农民工以及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员。
2、本次调查的样本抽取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样本规模为: 中铁四局五公司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项目部建筑工地全体农民工中随机抽取,共随机调查300份问卷,访谈工地管理者1、2名或者工程师1、2名。
关于新媒体调研报告

关于新媒体调研报告新媒体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思想的主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媒体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
在此报告中,我们将就新媒体的发展情况、使用习惯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新媒体的发展情况1. 新媒体的普及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新媒体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大多数人已经拥有了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并且每天都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交流和娱乐。
2. 新媒体的应用领域:新媒体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电商等。
人们通过新媒体获取新闻资讯、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在线购物等。
3. 新媒体的影响力: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对舆论和社会事件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例如,一条微博、一篇推文的转发量可能远超过传统媒体的报道。
二、新媒体的使用习惯1. 新媒体使用时间: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每天花费数小时使用新媒体,其中以青少年和年轻人为主。
他们喜欢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浏览和发布内容。
2. 新媒体使用目的: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丰富多样,包括获取新闻信息、娱乐消遣、学习知识等。
其中,社交媒体是人们最常用的娱乐工具之一,对于青年人的社交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新媒体使用平台:目前,移动设备成为了人们使用新媒体的主要平台。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新媒体。
三、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1. 小程序的兴起:小程序作为新兴的应用形式,正在逐渐崭露头角。
小程序的快速发展将会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 视频内容的增加:视频内容在新媒体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随着5G技术的普及,视频内容将更加高清、流畅,人们对于视频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3. 社交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不仅限于个人交友,还包括商业社交、专业领域交流等。
未来社交媒体将会更加多样化,人们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商务合作和技术交流会变得更加便捷。
总结:新媒体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思想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嘿,你知道吗?如今的大学生们简直和新媒体形影不离!为了弄清楚他们到底是怎么和新媒体打交道的,我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查。
先来说说社交软件吧,那可是大学生们的心头好。
像微信,几乎人手一个账号。
我就碰到过这么一件事儿,有一次在图书馆,我旁边坐着两个同学,他们一边看书一边还时不时地瞄一眼手机。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了一眼,原来他们在微信上和同学讨论小组作业呢。
你瞧,微信不仅是聊天的工具,还成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再来说说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啥的,在大学生中那叫一个火。
有个同学跟我讲,他有一天准备复习考试,结果打开抖音想放松几分钟,结果一刷就是两个小时,把复习的事儿全抛到脑后了。
这短视频的魔力可真不小啊!还有各种新闻资讯类的 APP,比如今日头条,很多大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看看有啥新鲜事儿。
有个学新闻专业的同学说,这对他们了解时事、积累素材特别有帮助。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不少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来学习新知识。
比如 B 站,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视频,从专业课程到兴趣爱好的教程,应有尽有。
我认识一个学画画的同学,他经常在B 站上学新的绘画技巧。
然而,新媒体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有的同学沉迷于社交媒体,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还有的同学因为长时间看手机,视力都下降了不少。
总的来说,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便利和丰富的信息,但如何合理使用,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像我之前碰到的那个因为刷抖音耽误复习的同学,如果能控制好时间,新媒体就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希望大学生们能在新媒体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不忘把握好方向,让新媒体真正成为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
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筛选和利用信息,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研报告一、引言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解中国城市居民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本文进行了一项调研,并撰写此报告,目的是帮助了解社交媒体在中国城市居民中的普及程度以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中国城市居民参与,充分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背景的人群。
问卷设计了一系列与社交媒体使用相关的问题,包括使用频率、使用目的、使用平台等方面。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了以下调研结果。
三、社交媒体使用频率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对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超过80%的受访者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超过2小时,其中近一半的居民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超过4小时。
这表明社交媒体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社交媒体使用目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国城市居民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多种多样。
最普遍的目的是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高达90%的受访者给出了这一选项。
其他常见的目的包括获取新闻信息(75%)、分享生活照片和状态(70%)以及寻求购物和消费建议(60%)。
此外,还有一部分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寻求职业机会和建立商业关系。
五、社交媒体平台偏好调研结果显示,微信是中国城市居民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超过90%的受访者在调查中选择了微信。
其次是微博和QQ空间,分别有60%和40%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两个平台。
Facebook和Twitter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在中国的受众相对较小,仅有极少数居民选择使用。
六、社交媒体对生活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对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明显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方式,使得长距离的社交关系得以维持。
其次,社交媒体的崛起促进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人们可以更迅速地获取新闻和热点话题。
此外,社交媒体还成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直接联系的桥梁,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概述:社交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解社交媒体用户的使用习惯与行为特征,我们进行了一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
本报告将综合调查结果,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行为模式和习惯,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I. 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分布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用户每天的平均使用时间为3至4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晚上和周末。
据统计,超过75%的用户在晚上10点至12点之间使用社交媒体,这可能与个人空闲时间增加以及社交需求的增长有关。
II. 社交媒体平台偏好在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中,调查显示,Facebook以绝对优势获得用户青睐,超过70%的受访者将其作为首选平台。
其次是微信和Instagram,分别获得了20%和10%的用户支持。
此外,Twitter等平台在用户中的普及度较低。
III.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特征1. 用户个人信息:根据调查结果,超过80%的用户愿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个人信息,其中包括姓名、生日、职业等。
用户认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交体验和与他人更紧密的联系。
2. 点赞与评论:用户普遍喜欢通过点赞和评论来表达对他人发布内容的认同或回应。
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感兴趣或认同的帖子上进行互动。
3. 分享与转发:了解到有趣或有价值的信息后,用户更倾向于将其分享给他人。
调查显示,超过70%的用户经常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的分享与转发。
IV. 社交媒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 社交关系扩展: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与更多人建立联系的机会。
近60%的用户表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结识了新朋友,而超过40%的用户表示,自己维护的社交关系得益于社交媒体的便利。
2. 消费决策影响: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广告和产品推荐对用户的消费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约有50%的用户表示,他们经常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商品信息,并在购物决策中参考网络上的评价和推荐。
3. 精神健康问题:社交媒体使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沉迷、焦虑和社交孤立。
新媒体,调查报告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一:新媒体调研报告新媒体调研报告:形态状态业态——新媒体变局与政府管理[内容提要]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媒介形态、传播状态和媒体的经营业态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媒体形态的物理边界日益模糊,传播趋于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的混乱场状态,随着媒体形态和传播状态的变化,传统的媒体经营业态也相应地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新媒体变局,政府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管理思想、制度和分工,亟需进行改革,以顺应时代潮流,创造环境优势,同时也要采取有效对策,维护主流舆论在“组织社会力量共同行动”中的职责和作用,以应对全球化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形态状态业态对策“媒介即讯息”(“THEmEdiUmiSmESSaGE”),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这句话,如今已和他所发明的“地球村”、“部落化”、“酷”等词一样,成为大众的时髦语言。
这句话意在指出:任何一种新兴媒介都对人类事务的尺度、进度和标准产生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改变了人类感觉的比例和感知的图式。
(1)从现实来看,主要因为新兴媒介的出现而出现的新媒体,的确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认识这种趋势,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无论对媒体组织、社会民众,还是政府机构,都是崭新而富于挑战性的课题。
一、没有报纸、电台和电视的一天作为一位上海市民,如今完全有可能这样度过的一天:早上出门,你的手机发出滴滴的声音,一个根据你个人爱好定制的可爱的动画形象,根据你定制的消息分类,告诉你今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气象情况如何,应该穿什么衣服,是不是要带伞,最好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和路线;然后,在黄浦江的轮渡上,还有公共汽车上,你通过移动电视看完了早间的电视新闻,如果乘坐的是外滩沿线的部分公交车,你还能看到滚动播放站点信息、广告和mTV的图文视频;换乘地铁,你可以在站台上看到有天气预报、时间、上下车次信息以及新闻、广告和其他节目的图文电视;在车厢内,还有结合了沿途站点信息、广告和mTV 等内容的视频节目;走出地铁,可能在地铁出口外,你发现了一口“井”,你伸过头去一看,里面竟然是奥斯陆的夜色,你摇摇井绳,竟然水波荡漾,一个同样好奇而友好的北欧面孔出现在水波中,你跟他说晚上好,他跟你说早上好——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连接的互动传感装置。
大众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调查报告

大众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一项关于大众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调查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解读。
一、调查背景社交媒体调查是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
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包括了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的收集,以及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使用目的、使用时间等方面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1.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较高,超过60%的人每天至少使用1-2小时。
此外,约30%的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超过2小时,仅有少部分人每天使用时间不到1小时。
2. 社交媒体使用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大众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多种多样。
其中,75%的人使用社交媒体是为了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72%的人使用社交媒体是为了获取新闻信息和娱乐资讯,还有一部分人使用社交媒体是为了发布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绪。
3. 社交媒体使用时间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倾向于在晚上使用社交媒体。
约60%的人在晚上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较长,而白天和下午的使用时间相对较少。
此外,一些受访者在工作间隙和休息时间也会使用社交媒体。
4. 社交媒体使用平台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是大众使用社交媒体最主要的平台。
约70%的人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社交媒体,而仅有约20%的人使用电脑。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同时使用多个平台,如手机和电脑。
5. 社交媒体好友关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好友关系以真实的朋友为主。
超过80%的人与社交媒体上的好友有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关系,而只有少部分人的好友大多是不认识的陌生人。
三、调查分析与结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方面。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人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并且使用时间普遍较长。
中国新媒体行业调查新媒体平台使用率和新媒体内容偏好分析

中国新媒体行业调查新媒体平台使用率和新媒体内容偏好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新媒体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转型。
作为信息时代的代表,新媒体在传播方式、平台选择和内容呈现方面都呈现出了巨大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本文将通过调查中国新媒体行业的最新使用率和用户对新媒体内容的偏好,来分析并总结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平台使用率调查为了解中国用户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线上问卷调查。
调查共计收集有效样本500份,样本涵盖了不同年龄、地域和职业背景的受访者。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新媒体平台分为四大类进行分析。
1. 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是中国新媒体行业最重要的一部分。
调查显示,微信是用户数量最多的社交媒体平台,使用率达到了80%。
其次是微博,使用率为60%。
其它社交媒体平台如QQ空间、朋友圈等的使用率略低,分别为30%和20%。
2. 视频分享平台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中国的视频分享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抖音成为了最热门的视频分享平台,使用率达到了60%。
此外,优酷和腾讯视频也非常受欢迎,使用率分别为40%和35%。
3. 新闻阅读平台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新闻阅读平台。
调查数据显示,今日头条是最受欢迎的新闻阅读平台,使用率高达65%。
而其他知名新闻阅读平台如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等的使用率分别在30%至40%之间。
4. 在线购物平台随着电商的发展,中国的新媒体平台也涌现出了许多在线购物平台。
调查结果显示,淘宝是最常用的在线购物平台,使用率为70%。
其次是京东,使用率为50%。
而拼多多和天猫的使用率分别为45%和40%。
二、新媒体内容偏好分析了解用户对新媒体内容的偏好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
为获得相关数据,我们同样进行了一项线上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以下是用户在新媒体平台上偏好的内容类型。
1. 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偏好与家庭、朋友、娱乐和时尚相关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2013年城市受众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何凌南 钟智锦 可 唯【本文提要】 本研究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发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信息提供方面各有千秋,电视新闻在权威消息发布上依然具有独特优势,但更接地气的新媒体在购物和生活信息上是首选,微信正在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社交媒体。
【关键词】 新媒体 受众使用行为 城市舆论 【中图分类号】 G206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一方面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其更新快、互动强、个性化、不受空间限制等特点也直接培养出了新型的新闻受众。
他们可能随时随地刷信息,或许心忧天下,或许文艺小资,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搜寻者和挑选者,甚至是内容制造者。
因此,笔者试图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受众具有何种行为特征,主要调查其在新旧媒体的使用时间、媒体偏好和媒体信任度等方面的异同。
本研究采用媒体用户直接报告的问卷调查,包括两类数据源,一类是在北京、重庆、成都等30多个城市通过街头随机拦访收集问卷420份,另一类是通过网络进行更多指定城市的问卷调查,收回问卷525份,共945份。
最终受众分布为北京313人(33.1%)、广州186人(19.7%)、上海176人(18.6%)、重庆88人(9.3%)、成都39人(4.2%)、其他城市143人(15.1%)。
其中男性442人,女性495人,8人信息缺失。
平均年龄28.3岁(最小16岁,最大64岁)。
涵盖的职业包括企业单位员工(47.3%)、大学生(19.1%)、专业技术人员(14.3%)、事业单位人员(9.5%)、公务员(3.5%)和其他职业(6.3%)。
学历以本科为主(65.5%),其次是大专(13.3%)、硕士(10.8%)、高中(3.9%)、其他(6.5%)。
二、新旧媒体的使用状况调查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不同类型媒体的使用主要有以下特征:1.在使用时间上,网络媒体已普遍超过传统媒体,但使用人群存在两极分化经问卷调查发现,受众在QQ、微信、微博、作者分别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副教授、学生。
本文为中山大学985工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基地”研究成果之一。
本期“传媒新论”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全媒体研究院协助组稿,旨在以“原创、品质、独立”为标准,观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业的变迁、实践和发展。
本组稿件也是中山大学985工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基地”(项目编号:90027-3284200)研究成果。
——编 者网络新闻、论坛等新媒体的每天平均使用时间已经超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见图1黑柱)。
尤其是QQ 和微信的每日使用时间接近2小时,成为人们使用时间最长的新媒体。
不过也应该看到,网络新媒体使用的人群差异性(也称变异性,指不同个体媒体使用时间的分化,值越大带代表使用者之间异质性越大)高于传统媒体(见图1灰柱),说明人们的网络媒体使用程度不均衡,有人重度使用,也有人较少使用,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
2.媒体信任度方面,传统媒体依然占优,新媒体中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已经被受众认可我们询问了被调查者在获取不同类型的新闻时更相信哪种媒体(7=完全可信,1=完全不可信),结果如表2所示。
电视媒体在报道本地新闻、政治新闻、社会民生新闻、娱乐新闻时可信度最高,报纸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财经新闻时可信度最高,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纸和电视的可信度持平。
虽然这种比较不一定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但总体来说,在媒体可信度层面,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远高于微博、QQ、手机APP 等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中,新闻可信度最高的是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
根据表1的汇总,我们还能获知不同类型新闻的可信度,人们对娱乐新闻信任度较低,对其他类型新闻的信任度基本持平。
我们继续询问了在获知以上类型的新闻时,被访者首选的媒体是哪种。
我们按照不同的新闻类型,把被选中的比重排名靠前的三种媒体排列在表2中。
电视媒体出现在任何类型新闻的前三项选择中,可见电视仍然是最重要的新闻来源。
图1 不同媒体的使用时间(单位:小时) 报纸电视广播杂志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微博微信QQ 论坛手机APP 汇总本地新闻 5.69 5.79 5.56 5.40 5.25 5.41 4.83 4.63 4.51 4.31 4.55 5.08 国际新闻 5.69 5.68 5.54 5.42 5.26 5.45 4.81 4.66 4.54 4.31 4.50 5.08 政治新闻 5.67 5.68 5.43 5.36 5.26 5.40 4.76 4.62 4.51 4.27 4.52 5.04 财经新闻 5.62 5.59 5.35 5.35 5.10 5.30 4.65 4.59 4.48 4.23 4.46 4.98 社会民生 5.54 5.57 5.29 5.28 5.15 5.27 4.71 4.55 4.44 4.15 4.44 4.95 体育新闻 5.53 5.53 5.29 5.30 5.10 5.24 4.70 4.56 4.46 4.24 4.48 4.95 娱乐新闻 4.80 4.82 4.56 4.56 4.43 4.49 4.02 3.96 3.86 3.65 3.82 4.27汇总5.525.545.315.26 5.105.244.654.514.414.184.41表1 各类新闻在不同媒体上的可信度 比重最大的首选媒体比重排名第二的首选媒体比重排名第三的首选媒体政治新闻电视 30.3%门户网站 19.8%专业网站 17.6%财经新闻电视 25.8%专业网站 22.2%门户网站 16.4%社会民生新闻电视 25.8%门户网站 18.7%专业网站 16.9%体育新闻电视 23.5%门户网站 18.9%专业网站 17.9%娱乐新闻微博 19.3% 电视 17.3%门户网站 14.7%本地新闻电视 25.9%门户网站 14.8% 微博 13.6%国际新闻电视 27.2%门户网站 16% 专业网站 16% 表2 获取不同类型新闻时对媒体的选择有意思的是,尽管被访者认为报纸媒体在报道各类新闻时可信度很高,但报纸没有出现在任何类型新闻的前三个选项中。
首选报纸的可能性最高的是获取政治新闻(9.7%),但这个比重仍远远落后于电视、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
可见,在传统媒体中,电视仍然是非常重要且稳定的新闻获取渠道,而报纸则逐渐走向没落。
新媒体中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基本上占据了各类新闻的第二、第三选择,可见这两种网络媒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微博近年来虽然用户增长迅猛,但在新闻传播方面,它的优势局限于娱乐新闻和本地新闻。
此外,首选手机APP 获取各类新闻的用户的比重比较稳定地保持在8%~9%左右,有8%左右的用户使用微信获取娱乐新闻和本地新闻。
最后,调查还显示,74.1%的受访者每天看电视新闻的时间是1~2小时,58%的受访者每天花1~2小时读报纸,而71%的受访者每天会花1~2小时在网上看新闻,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可以和电视并驾齐驱的新闻媒体。
另外,18.9%的受访者会经常评论网络新闻,20.7%的受访者会经常在社交网络中转发新闻。
3.信息选择方面,新媒体是获取购物和生活信息的首选渠道针对娱乐信息、重大消息、购物资讯和生活信息等不同类型的资讯,受众表现出较强的媒体选择偏好。
受众获取重大消息时最偏好电视(20.7%),其次是门户网站(17.9%)和专业网站(16.8%);获取购物资讯时普遍偏好专业网站(31.1%),高出其他媒体较多;获取生活信息时则最偏好手机APP (24.9%)和电视(19.4%)(见表3)。
从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获取重大消息时,人们既看重媒体的可信度又看重媒体的及时性,并选择最方便的获取方式。
电视、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与需要购买的报纸、杂志等相比都更加便利。
而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与其他线上媒体相比又具有更专业、整合度更高的特点。
而选择购物资讯时,专业网站受到了受众青睐。
随着网络购物不断完善,在网络上挑选商品、比较价格、支付账单都变得更加快捷,受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购买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商品。
类型丰富的购物网站为受众选择适合自己的商 从不偶尔经常发布新的内容14.4%67.8%17.8%转发朋友发布的内容8.0%66.6%25.4%评论朋友发布的内容7.9%54.1%37.7%和朋友聊天 5.0%43.4%51.1%回复朋友的评论7.0%49.9%42.9%看朋友发布的内容 5.8%43.4%50.6%结识新朋友18.9%61.4%19.4%表5 使用社交媒体的具体行为 从不1小时以内1~2小时2~3小时3~4小时4~5小时5小时及以上使用微博18.2%36.9%18.4%14.3%9.0% 1.9% 1.2%上网络论坛25.7%34.6%15.7%11.4%9.0% 1.9% 1.7%上人人网、豆瓣等SNS 26.9%33.7%14.6%11.7%9.2% 2.2% 1.7%使用QQ 等聊天工具5.6%34.3%18.4%15.0%14.5%7.7% 4.6%使用微信15.0%34.2%12.4%7.5%10.9%15.0%4.9%表4 平均每天使用不同类型社交媒体的时间 报纸 杂志电视广播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微博微信QQ 论坛手机APP 娱乐信息 5.7% 3.4% 16.4% 3.9% 19.8% 15.6% 16.7% 3.1% 3.4% 0.5% 10.7% 重大消息 3.9% 3.1% 20.7% 1.6% 17.9% 16.8% 14.5% 9.8% 2.6% 0.3% 8.3% 购物资讯 3.6% 3.1% 11% 1.3% 18.1% 31.1% 13.3% 4.8% 4.6% 0.8% 8.4% 生活信息 2.5% 1.5% 19.4% 3.0% 13.6% 10.8% 9.1% 5.0% 9.1% 1.0% 24.9% 综合3.93%2.78%16.88%2.45%17.35%18.58%13.40%5.68%4.93%0.65%13.08%表3 获取不同类型信息时的媒介选择品和服务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
并且,手机APP 成为生活信息首选。
随着手机应用软件丰富性不断增强,手机APP 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每一方面,受众可以通过各种APP 便捷地得知每日的天气情况、实时的交通状况、餐饮住宿信息等,越来越多的受众养成了使用手机服务的习惯。
4.微信成为重度用户使用最多的社交工具,社交媒体更多地发挥人际沟通而非信息发布的功能我们调查了受访者平均每天使用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不同类型社交媒体的时间,结果如表4所示。
对比可知,在MSN 退出历史舞台之后,QQ 这一历史悠久的互联网产品拥有最广泛的用户,只有5.6%的受访者从来不用QQ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