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期末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最新岩石力学复习知识要点提纲

最新岩石力学复习知识要点提纲

岩石力学复习知识要点提纲《岩石力学》课程知识要点一、基本概念 1.岩石力学 2.应力3.正应力/normal stress component :应力在其作用截面的法线方向的分量。

4.剪应力/shear stress component :应力在其作用截面的切线方向的分量。

5.体力: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力。

面力: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6.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7.内力:物体本身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8.正面:外法线沿着坐标轴的正方向的截面。

正面上的应力分量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9.负面:外法线是沿着坐标轴的负方向的截面。

负面上的应力分量与坐标轴方向相反为正,反之为负。

10.应力变换公式222ll lm 2()()()()x xx y yy z zz x y xy y z yz z x zx x x xx y y yy z z zz x y y x xy y z z y yz z x x z zxl l l l l l l l l l m l m l m l m l m l m l m l m l m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11.主平面:单元体剪应力等于零的截面。

12.主应力: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13.三维主应力方程与应力不变量:321231222222230()2()P P P xx yy zzxx yy yy zz zz xx xy yz zx xx yy zz xy yz zx xx yz yy zx zz xy I I I I I I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1,σ2,σ3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 14.主应力之间相互正交条件:1212120x x y y z z λλλλλλ++=15.静水应力分量与主偏应力分量 1112233,,,3m m m m I S S S σσσσσσσ==-=-=-16.静力平衡方程000xy xx xzyx yy yzzy zx zzX x y z Y x y z Z x y z σσσσσσσσσ∂⎧∂∂+++=⎪∂∂∂⎪⎪∂∂∂⎪+++=⎨∂∂∂⎪⎪∂∂∂+++=⎪∂∂∂⎪⎩17.平面问题的主应力及其方向计算1,21()tan 12xx xx yy xyp σσσσσασ-=+=-18应变、位移关系方程,,1,()21,()21,()2y x z xy z y y x x xy z y y z z yz z x x z z zx z u u ux y z u u u u y x x y u u u u z y y z u u u u x z z x εεεγγγ∂⎧∂∂===⎪∂∂∂⎪⎪∂∂∂∂=+Ω=-⎪⎪∂∂∂∂⎨∂∂∂∂⎪=+Ω=-⎪∂∂∂∂⎪∂∂∂∂⎪=+Ω=-⎪∂∂∂∂⎩19.体积应变xx yy zz εεε∆=++20.变形协调方程/strain compatibility equations :(P28) 22222yyxy xx yxx yεγε∂∂∂+=∂∂∂∂21.虎克定律()()()111111,,,x x y z y y z x z zx y xy xy yz yz xz xz E E E G G G εσμσσεσμσσεσμσσγτγτγτ⎧⎡⎤=-+⎪⎣⎦⎪⎪⎡⎤=-+⎣⎦⎪⎨⎪⎡⎤=-+⎣⎦⎪⎪⎪===⎩22.岩土力学关于位移、应力、应变正负的规定(i)沿坐标轴正向作用的力和位移分量为正;(ii)收缩正应变为正;(iii)压缩正应力为正;(iV)若截面内法线相对于坐标的原点向内指,则截面上剪应力方向相对于坐标原点向内为正,反之亦然。

岩石力学复习提纲

岩石力学复习提纲

岩体力学复习提纲一.概念题1.名词解释:(1)岩石;(2)岩体;(3)岩石结构;(4)岩石构造;(5)岩石的密度;(6)块体密度;(7)颗粒密度;(8)容重;(9)比重;(10)孔隙性;(11)孔隙率;(12)渗透系数;(13)软化系数;(14)岩石的膨胀性;(15)岩石的吸水性;(16)扩容;(17)弹性模量;(18)初始弹性模量;(19)割线弹性模量;(20)切线弹性模量;(21)变形模量;(22)泊松比;(23)脆性度;(24)尺寸效应;(25)常规三轴试验;(26)真三轴试验;(27)岩石三轴压缩强度;(28)流变性;(29)蠕变;(30)松弛;(31)弹性后效;(32)岩石长期强度;(33)强度准则。

2.岩石颗粒间连接方式有哪几种?3.何谓岩石的水理性?水对岩石力学性质有何影响?4.岩石受载时会产生哪些类型的变形?岩石的塑性和流变性有什么不同?从岩石的破坏特征看,岩石材料可分为哪些类型?5.岩石在单轴压缩下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有哪几种类型,并用图线加以说明。

6.简述循环荷载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特征。

7.简述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特征与强度特征。

8.岩石的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有何区别?9.岩石各种强度指标及其表达式是什么?10.岩石抗拉强度有哪几种测定方法?在劈裂法试验中,试件承受对径压缩,为什么在破坏面上出现拉应力破坏?11.岩石抗剪强度有哪几种测定方法?如何获得岩石的抗剪强度曲线?12.岩石的受力状态不同对其强度大小有什么影响?哪一种状态下的强度较大?13.简述影响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因素。

14.岩石典型蠕变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图示并说明其变形特征?15.岩石流变模型的基本元件有哪几种?各有何特征?16.简述马克斯伟尔(Maxwell)模型和凯尔文(Kelvin)模型的特点。

17.何谓岩石长期强度,其与岩石瞬时强度的关系如何?其研究实际意义是什么?18.莫尔强度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根据莫尔强度理论判断岩石中一点破坏与否?19.简述格里菲斯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写出格里菲斯条件。

岩石学期末复习提纲

岩石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绪论1、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2、岩石的成因分类:①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或地幔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岩浆岩与火成岩是同义语.②沉积岩:主要形成于地表条件下,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③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3、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判别标志:①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

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在强烈断裂带内,才有玻化岩.②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

霞石、白榴石等矿物、以及气孔、杏仁构造等。

③岩浆岩体与围岩之间一般都有明显的界线,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在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和片理。

④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虏体〕,这些被捕虏的围岩碎块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⑤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⑥岩浆岩(除火山碎屑岩)中没有任何生物遗迹。

4、三大类岩石的野外特征对比:5、三大岩石的关系:火成岩: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岩浆及其他岩屑、晶屑等沿火山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岩浆岩的喷发形式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面):是指岩浆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的一种面型喷发。

裂隙式(线):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

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

因此,称为裂隙喷发(fissure eruption)。

中心式(点):中心式喷发(Central eruption),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喷发通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多数近代火山属于这种类型,其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的火山堆(volcanic cone)。

岩石学复习大纲

岩石学复习大纲

1、岩石的定义与成因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定义: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成因分类:(1)火成岩或称岩浆岩,是指岩浆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

(2)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空气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3)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2、三大类岩石的定义、基本特征3、岩浆形成的过程(部分熔融和岩浆分凝)和条件(增温、降压、加水)部分熔融——由于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熔点不同,当其中的易熔矿物发生熔融时,难熔矿物还残留在原地,因此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熔融过程是部分熔融,产生熔体;岩浆分凝——熔体从源区岩石的粒间分离集中成岩浆房;增温:如地幔柱降压:如洋中脊加水:如岛弧加水降低了矿物的熔点4、岩浆的性质(密度、粘度、温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密度:(1)基性岩浆的密度大于酸性岩浆;(2)岩浆在温度高时的密度小于温度低时的密度;(3)压力大时的密度大于压力小时的密度。

粘度:(1)SiO2的含量:SiO2的含量越高粘度越高(2)温度:温度越高粘度越低(3)挥发分:一般来说,岩浆中的挥发组分越多,则岩浆的粘度越低,因为挥发组具有使Si-O四面体解聚的能力温度:(1)岩浆的成分,成分越基性,温度越高。

(2)岩浆中的水分压(PH2O),PH2O越大,岩浆温度越低。

5、鲍温反应系列橄榄石富钙长石辉石钙钠长石角闪石中性长石右边即斜长石(富钙→富钠)黑云母碱钠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石英6、火成岩的结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结晶程度:岩石中晶质(矿物)与非晶质矿物(玻璃)的数量比。

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颗粒大小:斑状结构中,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称为基质,斑晶和基质往往是二期结晶形成的产物,斑晶形成早,基质形成晚。

岩石学期末终极复习资料全

岩石学期末终极复习资料全

1. 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流体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 岩石的分类:按成因分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1)火成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2)沉积岩:在地表,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3)变质岩:地壳已存岩石在温度和压力升高的条件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转变所形成的岩石。

3. 三大岩类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换。

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5. 岩浆: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含有挥发份和固体物质、粘稠的高温熔融体。

产生岩浆条件:增温,减压,加水(挥发组分)。

6. 岩浆的类型:(1)按岩浆的成因划分为原生岩浆:岩浆形成后成分未发生变化-玄武岩浆、花岗质岩浆、安山岩浆派生岩浆:由原生岩浆演化形成。

(2)按岩浆成分(SiO2含量)划分为:超基性(< 45%),基性(45 — 52%),中性(52 — 63%),酸性(> 63 %)7. 岩浆的物理性质温度,密度:岩浆温度和密度随岩浆基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粘度:是指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又称摩擦力。

单位是Pa.s,影响因素包括岩浆成分、挥发份、温度和压力、固体物质含量。

温度增高,粘度显著减小,流动性增加。

挥发分含量增加,岩浆粘度降低。

8. 岩浆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途中,以及在就位后的冷凝结晶成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侵入作用:岩浆在地下运移并固结成岩的过程。

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矿物岩石学复习提纲

矿物岩石学复习提纲
在理想的情况下,同一单形内的晶面应 该同形等大。例如:立方体、八面体、菱 形十二面体和四角三八面体都是单形。
二、 晶面符号
晶体定向后, 晶面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就 可以根据它与晶轴的关系来确定, 表示晶面 空间方位的符号就叫晶面符号,常用的是米 氏符号:晶面在三根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 数比,用小括号括起来。
依次书写; ➢ 2)若晶体中存在多个同轴次对称轴或多个对称面
时,其个数写在相应对称要素的前面。如立方体 的对称型为3L44L36L29PC、三方单锥的对称型为 L33P。 • 晶体中的对称要素的组合受对称规律的控制,因 而晶体中存在的对称型是有限的。经推导,总共 只有32种(课本19页的表2-1)。
一层面网再长相邻 的另一层面网,晶 面(晶 体最外层面 网)是平行向外推
移生长的,这就是 科塞尔理论, 也称 层生长理论。
C B
A
层生长过程
第四节 晶体的形成
不足:把晶体生长过程简单化了,仅考虑晶面生 长速度的影响,未考虑质点的性质、 质点间的键 型、结构缺陷以及生长时的温度、压力、溶液 浓 度等内部及外部环境对晶体生长过程产生影响。 另外最佳生长位置都生长完后,如果晶体还要继 续生长,就必须在这一平坦面上先生长一个质点, 由此来提供最佳生长位置。这个先生长在平坦面 上的质点就相当于一个二维核,形成这个二维核 需要较大的过饱和度,但许多晶体在过饱和度很 低的条件下也能生长,为了解决这一理论模型与 实验的差异,弗兰克(Frank)于1949年提出了螺旋 位错生长机制。
第四节 单形和聚形
由于矿物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同对 称型的矿物其形态不同,同一对称型的同 种矿物由于其生长环境不同,可以形成不 同的形态。
根据晶面特征可分为两类:单形和聚形

普通岩石学复习提纲

普通岩石学复习提纲

普通岩石学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1.折射率: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率。

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

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即镜片中心厚度相同,相同度数同种材料,折射率高的比折射率低的镜片边缘更薄。

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

2.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双折射:光在非均质体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和折射率值随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其折射率值不止一个。

光波入射非均质体,除特殊方向以外,都要发生双折射,分解成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等的两种偏振光,此现象称为双折射4.双折率:光波在斜消光轴入射时,发生双折射,分解形成两种偏光;其振动方向必定分别平行椭圆切面长短半径,其相应的折射率必定分别等于椭圆切面长短半径No 与Ne'。

双折率等于No与Ne'之差。

5.光率体:又称光性指示体,是表示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的一种几何图形。

也可以说光率体是表示光波在晶体中各振动方向上折射率和双折率变化规律的一个立体几何图形。

6.光轴角:晶体二光轴相交的锐角,根据双轴晶体中二根光轴之间夹角等分线之不同,可分为正二轴晶和负二轴晶两种。

前者光率体的长轴平分光轴角,如定向有机玻璃;后者光率体的短轴平分光轴角,如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7.光轴面:8.光性方位:9.多色性:均质性的有色矿物,由于内部结构的方向性差异,就使其对各色光的吸收能力也因方向而不同。

普通岩石学复习提纲

普通岩石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硅铝矿物:SiO2与A12O3的含量较高,不含FeO、MgO。

这些矿物的颜色较浅,又称为淡色或浅色矿物。

铁镁矿物:FeO与MgO的含量较高,SiO2较低。

这些矿物的颜色一般较深,又称为深色或暗色矿物。

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

如基质为隐晶质称为斑状结构;如基质为显晶质称为似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的区别:1)基质结晶程度的差异:斑状结构基质多为隐晶质至玻璃质,似斑状结构的基质为显晶质。

2)斑晶和基质的形成世代不同:斑状结构中,斑晶和基质是不同世代的产物;似斑状结构中,斑晶和基质基是同世代的产物。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补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这种结构称反应边结构。

常见的有橄榄石具顽火辉石反应边;单斜辉石外围的角闪石反应边;橄榄石外的辉石反应边,再外又有角闪石、黑云母反应边的复杂情况等。

块状构造:其特点是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是均匀的,岩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一样的。

常见于花岗岩侵人体之中部。

气孔和杏仁构造:熔岩流中含有尚未逸出的气体,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

气孔的拉长方向,指示着岩浆流动的方向。

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填,则形成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是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构造。

它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条纹、条带和球粒、雏晶定向排列,以及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是在熔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

火山岩的产状:1) 中心式或点状喷发2)线型或裂隙型喷发侵入岩的产状:1)岩基(batholith)2) 岩珠(stock)3) 岩墙或岩脉(dike,vein)4) 岩床(sill)5) 岩盖(laccolith)6) 岩盆(lopolith)由于地球内力作用使地壳中己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1、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石的成因分类:①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或地幔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与火成岩是同义语。

②沉积岩:主要形成于地表条件下,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

③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

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3、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判别标志:①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

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在强烈断裂带内,才有玻化岩。

②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

霞石、白榴石等矿物、以及气孔、杏仁构造等。

③岩浆岩体与围岩之间一般都有明显的界线,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在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和片理。

④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虏体〕,这些被捕虏的围岩碎块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⑤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

⑥岩浆岩(除火山碎屑岩)中没有任何生物遗迹。

4、三大类岩石的野外特征对比:5、三大岩石的关系:火成岩: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岩浆及其他岩屑、晶屑等沿火山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喷发形式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面):是指岩浆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的一种面型喷发。

裂隙式(线):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

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

因此,称为裂隙喷发(fissure eruption)。

中心式(点):中心式喷发(Central eruption),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喷发通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

多数近代火山属于这种类型,其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的火山堆(volcanic cone)。

2、火山岩相示意图:各种产状的岩浆岩体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的是成群产出。

地下深处的岩基向上可与岩株、岩墙、岩床、岩盘、岩盆、岩鞍等连通,甚至熔浆喷出地表形成熔岩被、熔岩流和火山锥。

3、主要造岩元素:O、Si、A1、Fe、K、Na、Ti(钛)、Mg、Ca、Mn、H、P 、4、岩浆岩中主要8种元素:O、Si、A1、Fe、K、Na、Ti、Mg、5、酸性程度:指SiO2含量。

习惯上对SiO2含量高者称之为酸性程度高或酸度大,也叫基性程度低。

6、8、碱的含量:通常把Na2O和K2O质量百分数之和,称为全碱含量(碱的含量)。

9、岩浆岩的矿物成分:①硅铝矿物:SiO2与Al2O3的含量较高,不含镁铁成分,其中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及似长石类。

又称为浅色矿物或淡色矿物。

②铁镁矿物:镁铁含量高,SiO2含量较低。

其中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等。

又称为深色矿物或暗色矿物。

岩石的色率:暗色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数),又称颜色指数。

微量元素:总量不超过千分之一,称为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s or trace elements),又称痕迹元素。

它们的含量多以ppm(即10-6,百万分之一)来表示。

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s):指在地幔局部熔融成玄武岩浆(熔体)过程中,某些微量元素的离子半径和电价与组成地幔矿物的常量元素差别较大,不容易大量存在于地幔矿物中,而多熔融出来富集于熔体相中的那些元素。

相容元素(compatible elements):是指那些在岩浆发生过程中,其离子半径和电价允许它们容纳在地幔矿物中的微量元素,10、岩浆岩中主要矿物成分含量变化图:11、主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岩石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对于划分岩石大类虽不起作用,但对确定岩石种属起一定作用的矿物,含量一般小于15%。

副矿物:在岩石中含量很少,通常不到l%。

因此,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

12、SiO2含量:石英(原生)中过饱和。

一组称为SiO2饱和矿物,可与石英共生,如辉石、长石、角闪石、云母类矿物;另一组称为SiO2不饱和矿物,不能与石英共生,如富镁橄榄石、似长石等。

13、原生矿物: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14、SiO2饱和度与矿物组合:镁橄榄石、似长石类(霞石、白榴石等)和石英只能共存不能共生。

14、超镁铁岩和超基性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以铁镁矿物含量>60%命名,后者是根据岩石SiO2含量(酸度)命名。

15、 科马提岩结构:常见枕状构造,它具有独特的鬣(lie )刺结构。

16、 金伯利岩(Kimberlite):是含金刚石的重要母岩。

17、 碳酸盐:岩浆成因。

碳酸盐岩:沉积成因。

18、基性岩的矿物成分特点是:以基性斜长石和辉石为主要组成,也常见橄榄石,不含或少含石英及钾长石。

与超基性岩的主要区别是含有相当数量的斜长石。

19、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

20、辉绿结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

但斜长石的自形程度明显比辉石高,而且它形单个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板条状斜长石晶体所构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21、枕状构造:是水下熔岩的特征标志,在海底喷发的熔岩中尤为发育。

当熔浆自海底溢出时,被分割为一些彼此隔离的球状、椭球状堆积体,状似枕头,称枕状体。

然后又被淬碎的碎屑状火山玻璃及熔岩物质、沉积物质或其只能共存,不能共生它生物胶结起来,就形成枕状构造。

22、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或徨绿结构。

即在不规则排列的斜长石长条状微晶所形成的间隙中,充填有若干个粒状辉石和磁铁矿的细小颗粒,反映其在冷却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形成。

23、间隐结构:在杂乱分布的密集的斜长石长条状微晶所形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充填有隐晶-玻璃质。

24、间粒-间隐结构:在杂乱排列的斜长石长条状晶体所形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除了有粒状辉石、磁铁矿外,还有隐晶-玻璃质,是介于粗玄结构和间隐结构之间的过渡性结构25、玻基斑状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褐色玻璃质组成,称玻璃质结构。

如果出现斑晶并且其含量>5%,便过渡为玻基斑状结构。

26、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矿物成分上含碱性长石、碱性暗色矿物。

27、中性岩类化学成分上SiO2的含量在53~66%之间。

矿物成分上的主要特点是以长石为主,暗色铁镁矿物含量比基性岩少而又比酸性岩较多,一般在30%左右,有的岩石中有石英,有的则有似长石。

28、闪长岩、二长岩和正长岩的区别:29、安山结构:又称玻晶(基)交织结构。

岩石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定向排列,微晶之间有较多的玻璃质和隐晶质充填。

为安山岩所特有的结构。

30、凡是石英含量大于20%,主要矿物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组成,且三者含量之和≥85%的侵入岩,被称做花岗岩类(狭义的)(20%—60%)。

石英含量较低(在20%与5%之间)、具有花岗岩外貌的岩石称为过渡性岩石,把它们和花岗岩类(狭义的)统称为花岗岩类(广义的)。

(5%—90%)31、花岗结构:花岗岩类矿物自形程度一般是暗色矿物较好,次为长石,石英则为它形晶充填于不规则的空隙中,这种结构称为半自形粒状结构,也称花岗结构。

二、沉积岩1、2、①沉积岩原始物质(主要是母岩的风化产物)的形成阶段②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阶段(即沉积物的形成阶段)③沉积后作用阶段(其中又包括沉积物的同生作用和准同生作用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以及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3、造岩矿物抗风化能力强弱:①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②长石:稳定性次于石英,风化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

③云母:白云母抗风化能力较强,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

④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低。

⑤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⑥各种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风化稳定性甚小,极易溶于水并顺水转移。

⑦各种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硬石膏)、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等,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呈溶液状态流失走。

⑧重矿物:风化稳定性的差别很大,如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为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矿物。

石英>白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钠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4、成岩作用主要类型及特征:①压实作用;②压溶作用;③胶结作用和固结作用;④重结晶和新生变形作用;⑤交代作用;⑥自生矿物的形成.5、6、 杂基是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基本标志,杂基含量高是不成熟砂岩的特征7、 成熟度:指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中,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

8、 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它是碎屑的重要结构特征之一。

球度是一个定量参数,用它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球度≠圆度9、 支撑结构:① 杂基支撑结构:杂基含量高,颗粒互不接触,在杂基中呈漂浮状。

② 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占绝对优势,颗粒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包括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

10、 沉积构造:① 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过程中产生的并受沉积条件所控制的沉积构造,如层理、波痕等。

它保存了能反映有关沉积时期的沉积介质性质和能量条件等方面的信息,是划分沉积相、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② 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期后由压实等成岩作用所产生的沉积构造,如缝合线、成岩结核等。

它可以反映成岩环境。

11、 陆源碎屑岩按粒度划分:① 砾岩 ﹥2mm碎屑岩的 基本组成碎屑颗粒 填隙物孔隙矿物碎屑 岩屑 杂基 胶结物②砂岩0.1--2mm③粉砂岩0.01—0.1mm④粘土岩﹤0.0039mm12、砾岩和角砾岩合称粗碎屑岩,主要由大于2mm(>50%)的碎屑颗粒——砾石组成的岩石。

野外将此界限定定为30%。

13、根据砾石的圆度分类:①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②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14、15、粉砂岩:主要由0.1~0.01mm粒级(含量大于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

16、粉砂岩分选性较好,磨圆性较差原因:搬运距离远,但多为悬浮搬运。

17、泥质岩(粘土岩):粒度<0.0039mm(即<4μ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

18、简单层理(Simple Bedding)I:水平层理: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层面。

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

平行层理:纹层平行而又几乎水平,主要产于砂岩中。

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